金融1301第二组 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
那时,由于原材料供应和物价的不稳定性,中国政府决定引进国际期货市场的经验,以稳定市场、管理风险。
1978年,中国期货市场的起初尝试开始,在上海、北京和大
连分别成立了三个期货交易所。
初期的交易品种包括棉花、钢材、黄豆和大豆油等农产品和工业原材料。
到了1984年,中国期货市场证券化的改革风潮也影响着期货
市场。
首支期货品种股指期货在中国横空出世,大大吸引了投资者的兴趣和关注。
19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投资理财工具
需求的扩大,期货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
此时,上海、大连、郑州等地相继成立了期货交易所,同时推出了更多新的品种,如石油、天然气、化肥、玉米等。
2006年,中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期
货监管机构–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一举措进一
步规范了市场秩序,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变革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期货市场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扩大交易品种、引入外资等。
总的来说,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发展阶段的过程,逐渐成为完善、成熟的金融市场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期货市场也将继续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并融入国际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和竞争。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你知道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相关考试资料,需要了解的小伙伴们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一、我国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改革开放农产品价格波动。
市场体系不完善、不配套。
表现为:一是现货价格失真,二是市场本身缺乏保值机制。
二、初创阶段(1990-1993年)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开始起步。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1992年1月18日正式开业。
1992年5月28日,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
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
三、治理整顿阶段(1993-2000年)1999年,期货交易所合并为3家: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
品种由35降至12个。
1999年期货经纪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为3000万元人民币。
2000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自律机制引入监管体系。
四、稳步发展阶段(2000-2013年)2006.5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2006.9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2010.4沪深300股指期货:标志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五、创新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
作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法》的起草工作,并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
中国证监会出台了《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并召开了首届期货创新大会。
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全面展开。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现状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风险如大宗商品风险,利率、汇率风险,股价波动风险等由于宏观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而加剧。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百度文库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
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
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
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
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
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
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 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
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增大,这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
1988年2月,国务院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期货制度。
1988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市场,探索期货交易。
”从此,我国开始了曲折的期货市场实践。
一、发展历程我国期货市场大体经历了初期发展、清理整顿和逐步规三个阶段。
(一)初期发展阶段1988年~1993年1988年5月国务院决定进行期货市场试点,并将小麦、杂粮、生猪、麻作为期货试点品种。
1990年10月12日,中国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为基础,逐步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正式开业。
1992年10月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率先推出特级铝标准合约,正式的期货交易真正开始。
之后,各期货交易所陆续成立,开始期货交易。
试点初期,受行业利益驱使,加上市场监管不力,交易所数量和交易品种迅猛增加,全国最多的时候出现了50多家交易所,市场交易品种达到30多个,开业的交易所有2300多个会员,期货经纪公司300多家(包括50多家合资公司),有7大类50多个上市交易品种。
在初期发展阶段,我国期货市场盲目发展,风险也在酝酿和积累。
期货市场中的会员及经纪公司主体行为很不规,大户垄断、操纵市场、联手交易、超仓、借仓、分仓等违规行为严重,还有透支交易,部分期货经纪公司重自营轻代理的,这些行为投机性强,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严重扭曲了期市价格,不能发挥期货对现货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阻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
(二)清理整顿阶段1993年底~2000年为规期货市场的发展,国务院和监管部门先后在1994年和1998年,对期货市场进行了两次清理和整顿。
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开始了第一次清理整顿工作,当时的国务院证券委及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力度,最终有15家交易所被确定为试点交易所。
证券行业的发展历程
证券行业的发展历程
自古以来,证券行业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以时间顺序,简述证券行业的发展历程。
1. 清末民初时期:清政府开始推行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改革,为证券行业的诞生奠定基础。
1904年,上海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品第所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步。
2. 20世纪20年代:由于政局动荡,证券市场发展缓慢。
但是,上海证券市场逐渐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股票集散地,并开始发展以股票为主的交易。
3.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国民政府成立证券监察委员会,规范证券市场发展。
然而,日本侵华战争和内战导致证券市场停滞不前。
4.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证券
市场开始恢复和发展。
1986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证券交易
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全面复苏。
此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逐渐成为中国两大主要证券交易所。
5. 21世纪以来:证券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改革。
2001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成立,负责全面监管证券市场。
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上证综合指数期货
合约。
201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了股票期权交易。
此外,
2019年,科创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为中国资本市
场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总体而言,中国证券行业经过多次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中国证券行业将继续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成就及趋势-金融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成就及趋势-金融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期货市场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市场化机制建设的重要缩影。
20世纪90年代初,为解决市场价格问题,期货市场应运而生,此后经历了混乱发展和清理整顿,于2000年以后规范发展。
目前,已批准上市品种80个,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
30余年以来,以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为导向,中国期货市场的品种体系日益健全;监管机制不断创新,交易规则独具特色,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持续深化;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逐渐加快,期货市场更好地为战略资源全球配置保驾护航。
当前,中国工业化进程已进入中后期,为期货市场建设全球定价中心创造战略窗口;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期货市场深化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技术保障。
然而,资管新规对期货市场冲击明显,财富管理功能发挥面临限制;并且,全社会的期货普及程度依然不足,期货发展理念备受挑战。
展望未来,国家层面应将期货市场建设提升至高度,将商品期货纳入国家建设中统筹考虑;行业层面应尽快落实期货立法、完善规章制度,优化投资者结构、培育优质投资者。
关键词:期货市场; 市场化改革; 对外开放; 资源配置; 定价中心; 功能发挥;Abstract:The futures market is an important epitom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oriented mechanism in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early 1990 s,the futures marketcame into beingto solve the market price problem. Since then,it has experienced the chaotic development and rectification,with a normative and rapid development after 2000. At present,80 listed commodities have been approved,and the trading volume of commodity futures has ranked the first in the world for ten consecutive years. In the past 30-plus years,the variety system oriented to serve the needs of real econom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roved on Chinas futures market.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is constantly innovating,the transaction rules are unique,and the function to serve the national economy continues to deepen. With the gradually accelerated pace in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the futures market provides an escort for the global allocation of strategic resources. At present,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has entered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creating astrategic windowfor the futures market to build a global pricing cent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futures market to deepenits service to the real economy. The impact ofNew Regulation on Asset Managementon the futures market is obvious,and the function of wealth management is limited. More importantly,the popularity in the whole society is still insufficient,the concept of futures development faces more challenge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the nation should elevate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s market to the level of national strategy,and incorporate the commodity futures into the nat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Belt and RoadInitiative for overall consideration. The industry should implement the futures legisl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consummat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 structure of investors should be optimized to cultivate the high-quality investors.Keyword:futures market; market-oriented reform;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resource allocation; pricing center; functional;国外商品期货市场是在自由资本主义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其产生和发展是源自实体经济的迫切需求。
中国期货发展历程
中国期货发展历程
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迅速,经历了多年的积累和探索。
下面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
1. 1990年代初:中国期货市场起步阶段。
此时,中国仅有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两家期货交易所,并且合约品种有限。
2. 1997年: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并,形成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简称中金所)。
这一合并增加了期货市场的统一程度,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3. 2003年:中国期货市场开始推出股指期货。
上海期货交易所率先推出上证50指数期货,成为国内首家提供股指期货交易的交易所。
4. 2006年:中国期货市场迎来了农产品期货的首次发行。
此时推出的农产品期货包括玉米、大豆和豆粕期货等,为农产品的期货化提供了平台。
5. 2007年:中国期货市场实施了第四次扩大开放。
此次开放将期货公司外资股比提高至49%,吸引了更多外资机构参与中国期货市场。
6. 2010年:中国期货市场推出了商品期货的分红制度,即期货公司和投资者可以分享期货交易的利润。
7. 2015年:中国期货市场开始推出了国际化交易合约。
这些合约包括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和其他大宗商品期货,吸引了更多国际投资者。
8. 2020年:中国期货市场进一步推进了期权交易。
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相继推出了股指期权和商品期权,并逐步完善了相关的交易制度。
通过这些重要历程,中国期货市场逐步完善了合约品种,提高了市场流动性,并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投资者的参与。
未来,中国期货市场还将进一步发展,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创新。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中国证券和证券市场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后,经历了40多年的萌芽阶段,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形成。
中国最早出观的证券是外国在华企业发行的外资证券,最早的证券交易也是外商之间的外资证券的买卖,稍后才出现华商证券和华商证券交易。
尽管如此,中国证券市场仍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证券产生的历史,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国家向大户的举贷和王侯给平民的放债,形成了最早的债券。
汉唐以后,国家因军事需要临时向富商举借巨款的事已不再是偶然现象。
随着商业的发展,飞钱、会票、当票等商业票据出现,证券的品种更加丰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后清前,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如上海沙船业,四川井盐业,云南、广东矿冶业和山西金融业,已经较多地采用"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明显地具有资本主义的股份制特征,而"集资合股"的参与者之间签订的载明权利责任的契约,则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
当然,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的出现,在中国则是19世纪40年代以后的事。
1840年鸦片战争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相继对外开埠通商,有价证券及其交易,就跟着第一批最先进入所开商埠的外国洋行在中国出现。
外资在华设立的各类股份制公司企业,把西方国家已普遍采用的股份制公司的生产经营形式和集股筹资的方法带到了中国。
中国仿效西方,采用股份制发行证券组织近代企业公司的活动始于19世纪70年代。
与此同时,清政府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起,举办旨在"自强"的军事工业。
由于清政府财政困难,经费难以为继,70年代后,为借重民间私人资本,解决国家财力不足,洋务派仿效西方股份制,采用"官督商办"和"商办"等形式,兴建了一批旨在"求富"的中国近代民用企业。
1872年,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上海商人朱其昂、朱其诏筹建上海轮船招商局。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初创时期(1990年底—1993年)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现货为主,首次引入期货交易机制。
由于没有明确的行政主管部门,期货市场的配套法律法规严重滞后,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势头,国内各类交易所大量涌现,达50多家,期货经纪机构达到1000多家,大多为兼营机构。
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期货市场缺乏基本了解,盲目参与境内外的期货交易,损失严重,造成了国家外汇的流失,境外地下交易层出不穷,期货市场虚假繁荣,引发了一些经济纠纷和社会问题。
规范整顿(1993年底—2000年)1993年11月国务院下达《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
第一阶段:交易所从50余家减为15家,经纪公司从上千家减为330家。
第二阶段:交易所从14家(96年关1家)减为3家: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经纪公司从330家减为目前的180余家,交易品种保留12个。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期货交易所、期货经纪公司及其高管人员的四个管理办法陆续颁布实施,使中国期货市场正式纳入法制轨道。
规范发展(2001年—至今)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九届人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正式拉开了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的序幕。
2004年2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要“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
2004年期货市场扩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棉花、燃料油、玉米、黄大豆2号等品种先后上市交易。
2006年初期货品种又增加了豆油,白糖两大品种,使期货品种达到14个。
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所获准筹建。
2006年4月,沪深300指数被定为首个股指期货标的。
2007年3月16日,中国国务院第489号令,公布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新条例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
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1993年开始,政府对市场进行全面整 •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 顿,该年11 月第一轮治理整顿,保留了 市场经国务院批准,以现货交易 15家交易所, 1998年8月开展的第二轮 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作 2000 至今,中国期货市场走向法制化和规范 初创期 治理整顿, 1999年精简合并为郑州商 为我国第一个商品期货市场开始 化,形成了由中国证监会的行政监督管理、 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 起步。 期货业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和期货交易所的 交易所三家。 • 1992年9月,我国第一家期货经纪
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5年期国债期货、10年期国 债期货、上证50指数期货、中证500指数期货
中国金融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我国期货 市场的发展空间广阔。
• 在国际金融市场,期货市场正与证券市场、外汇市 场并重的三大金融交易体系之一。在商品期货日益 发展的同时,近年来以股指期货外汇期货、国债期 货 为主的金融期货更是迅猛发展,不仅彻底改变了 期货市场的发展格局,而且使整个金融市场的格局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993年2月28日
2006年9月8日
2006年5月,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成立。 分类监管制度的实施为中国期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 货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世界 标志着中国要大力发展金融类期货,与世界接轨。 资本市场接轨产生深远的作用 和影响。
2008年我国期货成交额超70万亿,07年玉米期货的成交量 位居世界第二位,白糖期货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这些 成绩说明中国正一步步同国际资本市场接轨,中国巨大的 经济发展潜力正在不断体现,期货正在不断彭博发展! 2011年“两会”期间,“十二五”规划
• 期货市场的发展是近年来整个金融创新活动中最有 活力的一部分。
探索民国时代金融革新历史
探索民国时代金融革新历史民国时期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这一时期伴随着战争、贫困、通货膨胀等多种不利因素,但仍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金融革新。
这些革新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今天的金融制度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一、民国时期金融繁荣的背景民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环境较为动荡,然而,中国的工业和商业却开始崛起。
受西方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开始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和商业经济转型。
在这一坚实基础上,金融市场得以发展。
同时,也受制于全球大萧条的影响,中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成为了一条恶性循环,给金融业带来了严重冲击。
在这个环境下,金融创新开始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外合办银行纷纷落户中国,民国时期的金融业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迅速扩大。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者,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民国时期的商业银行大多数是外资银行,对于国有资本的影响力有限。
1930年代以后,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筹办民族银行,如广东银行、广西银行、湖南银行、河南银行等。
这些银行大多数资本来自于地方或者港商巨贾,因此其内部管理模式上较为独立,与内资银行存在差异,但对于当时发展中国民族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银行大多数都可以发行债券、折旧券等金融工具,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实现金融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货币革命的发展与背景经济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货币革命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银元和银两已经不适合作为货币流通的工具,时新的货币工具需要开发。
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了国家银行,负责发行新的“法币”,即纸币银元。
在国家银行的推动下,新货币逐渐取代了银元,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流通工具。
货币革命并不只是简单的纸币代替银元,它还涉及到整个国家货币制度的变革。
在国家银行的推动下,国家开始实行中央化货币发行制度。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史
我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史分类:商业/理财解析: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简述我国最早的证券交易市场是清朝光绪末年(1891年)由上海外商经纪人组织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在这两个交易所买卖的主要是外国企业股票、公司债券,中国 ... 的金币公债以及外国在华机构发行的债券等。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证券交易所。
1920年,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
天津证券交易所在1952年关闭,旧中国的证券市场相继消失。
1990年12月和1991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我国证券市场正式形成。
(着重记住几个重要的时间和重的事件)十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特点:(市场、发行、投资者和监管四个方面)1、市场发展日益规范有序(1)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2)股票发行方式不断改进;(3)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渐规范。
2、证券发行规模逐年扩大,品种结构日趋合理到2000年为止,我国发行的证券品种已涵盖了股票(A股和B 股)、基金、国债、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等。
3、机构投资者的队伍逐渐壮大(1)证券公司;(2)证券投资基金。
1999年11月国务院颁布《证券投资者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大力培育证券投资基金。
1998年3月,首批证券投资基金正式运作。
(记住时间及其事件)(3)其他机构投资者从2000年9月8日开始,我国任何企业都可以投资于证券市场。
1999年9月8日,中国证监会下发通知,明确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这三类企业可以进入证券市场进行投资。
(三类企业入市)4、监督手段法制化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1994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正式实施。
我国期货的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的发展历程我国期货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1984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推动农业、能源、化工等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开展期货交易的设想,提出了试点的思路。
1988年10月,中国的第一家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开展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历史。
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伊始,只举办了一些试验性质的期货交易,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规模。
然而,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式诞生。
当年3月1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推出国内第一张标准化的期货合约——豆粕期货,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开始进入正轨,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相继成立了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1993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投入运营,成为中国第二家期货交易所,主要交易农产品期货;1993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主要交易能源、化工品等期货;2015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立,负责发展石油和天然气期货。
这些期货交易所的成立,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期货市场的品种和业务范围,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货市场在政策和制度方面也不断完善和创新。
1999年,《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期货市场的交易行为;2007年,《期货法》出台,为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2012年,我国期货市场首次实行股指期货交易,标志着期货市场实现了对标的资产多元化和国际化。
除了政策和制度的完善外,我国期货市场也逐渐实现了技术的创新和现代化。
目前,我国期货交易已经全面实现了电子化交易,并且不断推出更加高效、便捷的交易方式,如期权、期货ETF等创新品种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交易工具。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17年,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居全球首位,在各类期货品种、交易规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概况及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概况及历程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居重要地位。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从监管缺位到监管逐步完善,从初具规模到发展壮大,证券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基本情况如下:1、第一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库券开始发行。
1986年9月26日,上海建立了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办理由其代理发行的延中实业和飞乐音响两家股票的代购、代销业务,这是新中国证券正规化交易市场的开端。
1990年12月,新中国第一家经批准成立的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4月,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以沪深交易所成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其发展历程。
2、第二阶段:全国统一监管市场的形成1992年中国证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
1993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此后又陆续出台若干法规和行政规章,初步构建了最基本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
1993年以后,B股、H股发行出台,债券市场品种呈现多样化,发债规模逐年递增。
与此同时,证券中介机构在种类、数量和规模上迅速扩大。
1998年,国务院证券委撤销,中国证监会成为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并在全国设立了派出机构,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框架,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试验转向全国性市场发展阶段。
3、第三阶段:依法治市和市场结构改革1999年至2004年是证券市场依法治市和规范发展的过渡阶段。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奠定了我国证券市场基本的法律框架,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证券市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探索起步时期;(2)交易所市场的形成和证券市场快速发展时期;(3)《证券法》出台与监管体制逐步完善时期;(4)证券市场改革深化与稳步发展时期。
♦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集中交易市场的形成,中国证券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时期。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仅有深安达(000004),现重组为北大高科一只股票上市流通。
由于深圳交易所正式的批文没有下来,深交所只能是“试营业”,这一“试”,让上证所抢去了“第一”的帽子,这给深交所留下了抹不去的遗憾。
♦上海证券市场成立于1990年12月19日,是新中国大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当时仅8只股票上市流通,分别为延中实业(方正科技)、真空电子(广电电子)、飞乐音响、爱使股份、申华实业(申华控股)、豫园商场(豫园商城)、飞乐股份和浙江凤凰(华源制药)。
由于上交所这8只股票成为新中国最早公开上市交易的一批股票,所以“老八股”之称由此而来。
8只股票的发行总量按面值计算仅2.6亿元,流通股总额仅6800万股。
“老八股”的起点相当低,除了真空电子之外,其他全是乡镇或街道工厂。
但由于当时股票的供不应求,飞乐音响、爱使股份、飞乐股份等牛气冲天,成为股市第一批“牛股”。
♦股市、股民的出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全新的思想冲击和市场活力。
“股票”“上市公司”“市盈率”等新名词也成为了当时最前卫的话语。
但当时对于是否发展证券市场,一些人心存疑虑。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伴随这次思想解放,中国股市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发行股票的试点由上海、深圳推广到全国。
到如今,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近1300家,是1993年183家的10倍;境内股票市价总值达4.5万亿元,是1993年0.35万亿元的近13倍。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期货市场发展历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也为企业提供了融资和避险的渠道。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和早期发展期货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贸易活动。
在古代,人们通过签订合同来约定将来某一时间以固定价格交割特定商品。
这种形式的交易为期货交易的雏形,为后来的期货市场奠定了基础。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期货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荷兰。
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规避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开始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进行期货交易。
这标志着期货市场的正式诞生。
二、现代期货市场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期货市场开始迅速发展。
19世纪末,芝加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中心之一。
当时,美国的农产品产量巨大,为了帮助农民规避价格风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了以农产品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这一举措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市场逐渐扩大到其他商品领域。
金属、能源、金融衍生品等各种期货合约相继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交易所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
三、期货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期货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电子交易系统的引入使得交易更加便捷和高效,投资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大大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此外,衍生品的创新也为期货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权、期权期货、跨品种套利等新型金融工具的引入,丰富了期货市场的投资策略,也提高了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四、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当前,期货市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新兴市场经济的崛起,期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的期货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期货市场之一。
另一方面,期货市场也面临着监管和风险管理的挑战。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市场操纵等事件使得监管机构对期货市场的监管越发严格。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1. 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国期货市场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
当时,中国经济正在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革,为了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对冲价格风险的需求,中国政府开始研究引入期货市场的可能性。
1988年,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成立,开始交易黄金期货合约。
该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的起步阶段。
随后,中国还陆续成立了大连商品交易所(DCE)和郑州商品交易所(CZCE),分别负责交易大豆、食用油和棉花等农产品期货合约。
2. 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期货市场迅速发展,交易品种不断增加。
1997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了中国股指期货的交易,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向多样化发展。
此后,更多的农产品期货合约和金属期货合约相继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选择。
期货市场的发展促进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激活了金融市场的活力。
此外,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期货市场开放的限制,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投资者的参与。
3. 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进程进入21世纪,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迈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2006年,中国期货市场整合了上海、大连和郑州三个交易所,成立了中国期货市场有限责任公司(CFMC),打破了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实现了统一监管和管理。
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合作也越发紧密。
中国期货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与港交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等国际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协议,加入了国际衍生品协会(FIA),推动中国期货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
4. 风险管理与市场监管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开放,风险管理和市场监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并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规则和法规。
中国期货市场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监管机构,包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期货公司和交易所的自律监管机构等,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从原来的封闭式经济体制到逐步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金融市场历程丰富多彩。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建立。
随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相继成立,我国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也逐渐形成。
在90年代初,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
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实行证券交易所制度,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
此后,国债市场、期货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也相继建立。
1996年,首家中国股票指数--上证指数发布,中国股市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
21世纪初,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吸引了众多外资的涌入。
我国金融市场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金融市场之一。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和创新。
2010年,中国股市推出了股指期货和股票期权业务,提升了市场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
2013年,上海金融改革试验区成立,试行一系列金融市场开放和创新政策,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全面改革。
2016年,首个沪港通开始运行,实现了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
中国股市和债市规模居世界前列,中国金融科技也实现了飞速发展。
金融创新产品如互联网贷款、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等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支付和理财方式。
然而,我国金融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
此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还有待提升,中国金融机构需要更加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合作和竞争。
总体来说,我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逐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一员。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有望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二)——民国时期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二)——民国时期【摘要】由于近代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公债的大量发行证券数量和品种迅速增加证券交易市场突破松散的市场形式步入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时代民国时期中国近代证券市场走完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是中国近代证券市场发展史中内容最丰富、变化量复杂的重要时期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证券市场发展史中内容最丰富、变化最复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近代证券市场走完其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中国近代产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公债的大量发行证券数量和品种迅速增加而证券发行规模的扩大又进一步推动了证券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证券交易市场承接晚清的发展迅速突破"茶会"和"公会"的松散市场形式步入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时代证券交易形式也由现期交易的单一形式发展为现期、定期和便期等多种交易形式但1921年"信交风潮"的爆发使产业证券市场再次跌入低谷公债市场取而代之后来居上这种公债唱"独角戏"的财政市场一直持续到1939年2月当公债市场开始衰落的时候股票市场却在40年代初的上海租界悄然复苏并迅速繁荣然而此时出现和发展的股票市场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社会游资投机需要的结果与产业经济联系很少从此中国股票市场开始走上脱离产业经济的畸形发展轨道抗战中期出现的通货膨胀到南京国民党政府后期发展为恶性通货膨胀一方面使政府前期举借的内债轻而易举地全部还清然而政府却因此彻底失去民心和债信;另一方面通货膨胀速度愈快投机利润也就愈大股票市场也就发展愈快在此背景下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但是恶性通货膨胀最终导致社会经济的全面崩溃随着南京政府的倒台畸形发展的股票市场也走到了尽头北京政府时期的证券市场一、产业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民国成立以后北京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法令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经济措施倡导、支持民间资本投资设厂、办矿、开银行适逢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各国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不仅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反而对中国工商业提出了商品需求而此时由政府主导的国家资本主义还正处在雏形阶段暂无力控制整个国家的经济生产领域使得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具有更多的自由性民族资本向纺织、面粉、卷烟、火柴、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以及其他产业全面进军兴办了一大批近代新式企业1912~1927年创办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约1984家投入资本总额约为4589万元;创办近代新式银行311家投入资本总计约11943万元(注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第330、336页)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中国近代工商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第一次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产业经济基础而近代新式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兴起与发展又给中国证券市场扩大规模和功能辐射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首先产业经济的发展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产业证券在当时发展最快的纺织、面粉、卷烟、火柴四大传统轻工业中不仅出现了数百家股份制企业而且其中有的企业资本迅速扩大发展为拥有数家企业的集团公司由于这些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利润丰厚特别是给股东发放优厚的股息和红利使得其发行的股票为人乐于接受反过来又促进了这些公司在更大的范围内提高股票的发行数量1921年春通泰盐垦五公司委托上海24家银行和钱业组成的银行团发行年息八厘的公司债券500万元(注《银行周报》第211号)首开中国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的先河随后上海纱厂联合会及各纱厂组织棉业银公司拟在国内及欧美资本市场发行公司债券3000万两尽管这次发债未付诸实施但社会反响很大后来又有几家企业公司委托银团发行公司债券获得成功至此中国产业证券中又增加了公司债券其次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广泛建立对于证券市场有着双重意义一方面银行等金融股票大量涌现如北京政府设立的中国实业银行等7家专业银行招股集资达7000万元私营银行发展更快1912~1927年新设的私营银行达186家1925年私营银行资本总额为15800多万元(注陈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第102页)尤其像"北四行"和"南三行"这样实力强大的私营银行的股票从一开始就备受市场青睐此外还出现了很多保险公司、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其发行的股票也十分抢手另一方面银行信用制度随着金融机构网络的延伸得到普遍运用有效地克服了股份公司在股票、债票融资过程中的信用局限扩大了股票、债券发行的范围缩短了股份公司筹资时间产业证券和公债的大量发行推动了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民国初年证券掮客迅速增加原先只把股票买卖当副业的各色商人逐渐转向以此为主发展成为专营股票买卖的股票公司一时间在上海福州路、汉口路和九江路一带股票公司林立形成了十分热闹的证券交易市场附图{图}1914年秋经当时的农商部批准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公会时期"公会在会址内附设有证券交易市场对交易时间和不同证券的交易佣金都作了具体规定1917年在公会上场买卖的股票有招商局、汉冶萍、既济水电、商务印书馆、中国银行等20多种二、证券交易所时代的开创和"信交风潮"的爆发证券交易的兴盛使得清末创设证券交易所的呼声在此时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内容1913年刘揆一出任工商部长召集全国工商巨子在北京开会讨论设立交易所问题会议最后拟定在通商大埠酌量分设证券交易所此后财政总长梁士诒为了方便举借内债曾向"内阁"提出"集资100万元由官商合办交易所"的动议虽未获成功却反映了北京政府在此事上的意向1914年实业家张謇担任农商部长对设立证券交易所更是积极推动并于当年年底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所法》中国证券交易所开始进入筹建时期根据《证券交易所法》1916年冬孙中山、虞洽卿等联名向政府农商部呈请设立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但因与农商部在交易所业务范围上意见相左虽经1918年初虞治卿等人再次呈请一直未获农商部核准在上海交易所申办胶着之际北京证券交易所却顺利获得农商部批准于1918年6月5日率先开业成为中国自己开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日商也乘机利用治外法权于1918年底抢先在上海设立取引所(即交易所)此举对华商刺激很大1919年3月虞洽卿等通电政府要求政府核准所请6月农商部终于准其所请1919年9月该所修订章程正式定名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并于1920年7月1日正式开业接着上海股票商业公会经农商部批准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于1920年11月成立翌年5月20日正式开业北京、上海两地三个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时代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不到半年以其实收资本125万元获利50万元年收益率近100%从事证券买卖的股东、掮客、经纪人也都获得厚利这些不能不使人们对交易所事业刮目相看误认为开设交易所赚钱容易是发财致富的捷径于是各业纷纷仿效投资兴办交易所和与交易所事业密切相关的信托公司形成了争设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热潮到1921年底仅上海一地开设的交易所竟达140家之多信托公司也有12家设立交易所之风很快又由上海吹到全国各地在汉口、天津、广州、南京、苏州等地设立的交易所有52家起初各交易所还只是充当有价证券和物品买卖的中介收取佣金但是市面上可流通的证券和物品相对过多的交易所显得十分有限于是有的交易所就将本所的股票作为交易筹码进行买卖交易所、信托公司相互利用哄抬股价从中牟利股价在投机分子的操纵下迅速飞涨有的竟上涨了五六倍此时正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外资卷土重来国内战争频仍市场萧条工商不振社会游资充斥市场在暴利的引诱推动下一齐涌向股票市场不问缘由盲目跟风更有不少的人套用银行、钱庄信用以小博大以虚带虚狂热的股票投机使市面资金遂感缺乏1921年银钱业为资金安全计开始收缩资金抽紧银根投机者措手不及资金周转不灵告贷无门破产者十之八九累及效应先是股票价格大跌后是交易所、信托公司大量倒闭"信交风潮"由此爆发风潮过后全国交易所仅存十多家信托公司也只有一、两家勉强过关盛极一时的股票市场遭受重挫从此再次跌入低谷转入低潮三、公债市场的形成和后来居上与中国近代工商业、金融业蓬勃发展相反北京政府的财政状况却每况愈下只得仰赖举债度日先是举借外债1912~1926年先后举借外债387项借款总额12亿多元其中许多外债由外国银行在市场上发行金币公债予以募集于是在伦敦、巴黎、纽约等金融市场和上海众业公所出现了一个中国金币公债市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资本市场低迷加之北京政府对前期所借款项屡屡不能按期偿还更无举借新的外债的希望便改换方法转向国内发行公债1912~1926年政府先后发行公债27种共计6.12多亿元此外还有各类短期库券1.08亿元以及名目繁多的地方公债如此巨量的公债发行在当时并非易事政府只得采用高息、大折扣的发行吸引银行承销银行承办公债发行不仅使证券市场的有价证券数量迅速增加而且还使得公债借助银行金融机构网络和银行信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行中国公债发行市场正式形成公债买卖交易也因此日见兴隆在上海和北京的证券交易所开拍成交的证券98%以上是公债1921年"信交风潮"过后华商股票信誉扫地无人问津大量社会游资转向公债买卖公债市场如鱼得水加上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大量资金介入公债市场更趋活跃据统计1927年底仅国内30家较大的银行购进保存的有价证券(主要是公债)就达10881万多元平均占其总资产的8%以上而当年主要公债的流通市值大约为22500万元(注杨荫溥《中国之证券市场》载于《东方杂志》第27卷第20号)公债交易市场形成并后来居上当然公债市场也并非风平浪静公债风波仍是接二连三当时的公债市场除受国内外政治形势和金融季节性变化以及资金供求变动影响外还受公债本身的利率、期限、担保和交易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有政治背景的集团和个人故意制造谣言操纵市场从中牟利;一些大银行家、大企业主经常利用手中巨大的资金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推波助澜使本来信誉最佳的公债也变成了投机买卖的对象公债市场风波迭起较大的有1924年8月发生在京、沪两地证券交易所的"二四公债风波"和1926年12月的"二六公债风波"四、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和外商证券交易所的存在北京政府时期西方各国对华的资本输出始终未有放松帝国主义一方面通过对北京政府借款进行间接投资;另一方面继续在华设厂、办矿、修铁路进行直接投资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和外资公司股票、债券品种及数量的成倍增加促进了外商在华组织的证券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西商上海众业公所在1910年的"橡皮风潮"中也被累及其会员破产者不少营业有所恢复后不久又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易因此停止了4个月加之北京政府对其意欲取缔该所业务几乎频于停顿战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在华企业公司获利倍蓰众业公所的股票交易才又兴旺起来上市股票种类增多成交量也创历史最高记录当时在众业公所开拍的股票有怡和、椰松、会德丰、汇丰银行、蓝格志、德律风、业广地产等30多种1922年以后北京政府开始对外债进行整理中国金币公债债信有所提高众业公所金币公债交易也渐趋活跃当时上市交易的金币公债的品种有十几种如英德借款、英德续借款、善后借款和京奉铁路借款、沪宁铁路借款等除上海众业公所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几家日商在华开办的取引所日商为呼应其本国在华的资本扩张企图操纵中国证券市场于1918年6月在上海成立上海日商取引所并于同年12月正式营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上下抵制日货加之1920年以后上海多家华商交易所相继设立致使取引所营业并不理想交易极为清淡拖到1927年1月自动停业清理日商还在青岛和天津组织过类似的取引所但结果比上海取引所还差开业不久即告歇业南京政府时期的证券市场一、南京政府前期证券市场的继续发展南京政府成立后先后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金融变革其中整顿财政、发行公债、改革币制和着手建立国家垄断金融体系以及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举措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附图{图}这一时期公债市场迅速扩大是证券市场继续发展最显著的标志并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南京政府前期国内战争连绵不断军费开支巨额增长尤其是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后政府财政更加困难为了弥补巨额财政赤字南京政府只好步北京政府后尘大举内外债在外债方面1928~1937年举借外债52项总计6000万美元;在发行内债方面较之北京政府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927~1936年的10年间南京政府共发行公债26亿元是前政府15年发行公债的4倍多南京政府最初发行的几期公债大多采用强行摊派不给折扣遭到社会(尤其是金融界)的抵制在武力胁迫下才勉强推销出去为了顺利地从证券市场筹措到急需的军政费用南京政府不得不改变最初的发行方式继续沿用北京政府时期优惠让利发行公债的作法南京政府政府靠发行公债解决了很大部分的军政费用并凭借几张公债预约券初步建立起四行二局的金融垄断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反过来又便利政府更大规模地发行公债筹措资金公债大规模的发行使自1921年"信交风潮"后兴旺起来的公债交易市场更加兴旺当时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以及全国各地的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几乎全部集中在政府公债上1927年公债成交量只有2.4亿元到1929年已经增到14亿元1931年更是高达39亿元为全部公债发行额的3倍以上公债交易市场这种兴旺发达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然而由于南京政府所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非生产性军政费用对培育社会经济和生长社会财力百害而无一利只能使政府信用恶性膨胀在公债市场鼎盛之中已潜伏着深刻的信用危机1932年和1936年政府先后对公债的两次整理实际上宣布了债信的破产当时的证券市场继续发展还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随着对证券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归口管理的部门级别也逐步升级证券业先是归口财政部金融监理局后归口财政部泉币司继而又归口工商部1929年后则由财政部和工商部共同管理管理部门对原有的《证券交易所法》进行了修订于1929年10月重新颁布了较完整的《交易所法》并于同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公司法》重点规范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管理和证券立法的加强客观上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第二以上海为龙头的全国证券市场开始形成根据新颁的《交易所法》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证券部于1933年4月并入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合并后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统一经营上海的证券交易业务快速增长1934年证券交易便成交了47.7亿元获利十分丰厚也就是这一年该所筹措巨资在汉口路新建了著名的"上海证券大楼"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成为当时中国乃至远东设备最完备、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此时改称北平证券交易所该所当初的设立并非北京地方经济发达所致纯粹是因北京政府滥发公债而起1927年新政府定都南京公债发行中心也随之南移北平证券交易所经营公债失去往日的优势经营每况愈下1933年上半年手续费收入只有1677元已不能维持营业陷入停顿状况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9年初歇业天津当时虽然未成立证券交易所却有许多证券行(即证券公司)此外天津各银行的证券部或信托部都无一例外地进行证券交易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大批游资从东北、华北各地涌向天津当时因时局影响公债买卖已开始疲软工商业也呆滞不振游资大多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股票投机买卖在公债市场一统天下的大背景下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天津局部股票市场此外各地也陆续建立了几家证券交易所如宁波四明证券交易所、青岛物品证券交易所、汉口证券交易所和重庆证券交易所这些交易所规模都不大交易量也较小除买卖中央政府公债和本地少数几家知名企业股票外主要经营地方政府债券的买卖第三股票、公司债券等产业证券进一步增加由于这一时期国家资本主义还未垄断工商业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对兴办民族工商业进行奖励和扶持因此产业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1936年工矿业的资本达13.76亿元其中1929年2月至1933年底上海注册登记的494家股份公司实缴资本就有2.02亿元据陈光甫的估计到1933年除外商投票外上海本地公司至少发行了1亿元以上的股票(注陈光甫《怎样打开中国的经济出路》见《新中华》创刊号)30年代以前公司债券虽有发行但尚属凤毛麟角;30年代以后公司债券的发行逐渐增多仅1934年闸北水电、六河沟煤矿、启新洋灰、永利化学等七家著名企业就发行了1750万元的公司债券(注马寅初《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开拍产业证券行市之可能呼》见《东方杂志》第33卷1号)有资料表明到30年代末全国发行公司债券的企业大致有19家债券总发行额约为5000万元其中上海的8家企业公司发行公司债券1800多万元(注沈春雷、陈禾章《中国战时经济志》第57-60页)据此估计到抗战前夕全国历年所发行的产业证券包括股票和公司债券在内至少在5亿元以上受"信交风潮"及其他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政府公债自1921年后一直主宰着证券交易市场产业证券很难插足;加之效益卓著的企业公司股票、债券多掌握在少数大企业家、官僚和富商以及承办发行的金融机构手中很少面市因此这一时期产业证券仅有发行市场而无交易市场公司债券因总体规模较小而表现尤其二、抗日战争时期证券市场的发展与演变1.国统区证券市场的萧条和萎缩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奉命停业公债市场陷入停顿但是上海原先经营公债的商号发起组织了小规模的公债场外交易市场在原证券大楼走廊上进行证券交易然而随着战事迅速西移、南下中国半壁河山陷入日寇铁蹄之下应解税款全部中断政府不得不于1939的2月公布非常时期公债停止还本付息公债交易一落千丈彻底停顿南京政府退守西南、西北后实行战时财政经济统制政策在缺少税收手段的情况下军政费用等财政支出主要依靠举借内外债和货币财政发行1937~1945年举借外债21次共计7亿多美元;发行国内公债19次共计法币223亿元这时的国内公债除"救国公债"、"军需公债"和"同盟胜利公债"等直接向社会发行外其余的没有在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而是以总预约券的方式向银行抵押由银行垫款实际上是变相的货币发行当时工商界、金融界人士多次议论舆论也有设立证券交易所以吸引游资与海外侨资的呼声抗战初期才停业的原重庆证券交易所的股东也积极活动于1941年要求复业但是政府均以非常时期需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抗战为由加以否定实际上政府考虑有三其一政府已垄断了金融发行公债与发行纸币无异无需另设证券交易所;其二战争已使公债信誉大打折扣而当时利率高涨建立证券交易所公债势必进入交易公债市价必定大幅跌落使债信再损新债也会因此难以发行;其三证券交易所一向是极敏感的场所战事变动必然导致行市波动进而造成整个金融市场动荡;加之证券交易所设立必然会吸引部分资金与政府经济统制、垄断金融的政策相悖由于政府对证券市场持上述看法致使已发公债在黑市上价格一跌再跌几乎成为废纸新债发行绝大部分由政府强令银行承销垫款公债市场几乎不复存在国统区的证券市场不仅没有新的发展反而呈萧条萎缩之势2.上海租界"孤岛"股票市场的复苏和畸形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从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
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需求日益增加,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日益提高。
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证券市场将基本完成从“新兴+转轨”向成熟市场的过渡,迈入全面发展的时期。
一个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证券市场,将在中国经济构筑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同时,一个更加开放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证券市场,也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节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了至今将近30年的改革之路。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前提条件。
改革开放之前,在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金通过计划行政体制逐级下拨到生产企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这成为中国证券市场萌芽的经济和社会土壤。
一、股份制改革和改革开放同时孕育我国改革的最初切入点、并取得最大成功的是农村改革。
而早在1979年,我国农村就有了以集资入股的社队企业,因此,我国股份经济的萌芽实际上是始于农村改革。
这期间,我国的农村企业和城市的小企业有了股份制的雏形,其特征是从浅层次的集资入股型到深层次的合股经营、股份合作型发展。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样的政治共识;并阐明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股份制也由此开始进入了正式试点阶段。
1984年8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发布《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
1984~1986年间,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选择了少数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
例如,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股份制试点,1985年上海延中实业股份制试点,1985年广州市政府批准了广州绢麻厂、明兴制药厂、侨光制革厂三户国有中小型企业的股份制试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为目前中国发行的最早的“铁路运输股
中国发行的最早的有现代规模的“电力股''
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
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交易所法》推动了证券交易所的建立。 1917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证券经营业务
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证券交易所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 易所
清末至民国时期中 国证券期货市场的 发展历程
金融1301第二组
中国证券期货市场起源
证券在我国属于舶来品,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现的证 券交易机构也是由外商开办的上海股份公所和 上海众业公所。期货市
场也正是外国商人和国内行业设立市场的发展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清政府洋务派在我国兴办工业,随着这些股份制 企业的兴起中国自己的股票,公司债券和证券市场便应运而生。
1920年7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正式开业
图: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幕盛况
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短暂繁荣
▐
由于上海 证券物品交易所的成功使人们对交易所事业刮目相看,误认 为开设交易所赚钱容易,是发财致富的捷径。于是各业纷纷仿效,投 资兴办交易所和与交易所事业密切相关的信托公司,形成了争设交易 所和信托公司的热潮 至1921年10月,在上海设立的交易所就有140余家 图为商品期货交易所
▐
"信交风潮"爆发 此时正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外资卷土重来, 国内战争频仍,市场萧条,工商不振,社会游资充 斥市场,在暴利的引诱推动下,一齐涌向股票市场, 不问缘由,盲目跟风 1921年,银钱业为资金安全计,开始收缩资金, 抽紧银根。投机者措手不及,资金周转不灵,告贷 无门,破产者十之八九。累及效应,先是股票价格 大跌,后是交易所、信托公司大量倒闭,"信交风潮" 由此爆发。 股票市场遭受重挫,从此再次跌入低谷,转入低潮
1872年设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交易所法》推动了证券交易所的建立。 1917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证券经营业务
图: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第一家向公众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企业
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
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各国忙于战争,不仅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反而对中国工商业提出了商品需求. 由此民族资本向纺织、面粉、卷烟、火柴、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业、金融 业以及其他产业全面进军,兴办了一大批近代新式企业。 作用: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产业经济基础
恶性通货膨胀最终导致社会经济的全面崩溃, 畸形发展的证券期货 市场也走到了尽头。
结论
▐
从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清末至民 国时期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经历了从发展到繁荣最后衰败的过程,这也 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 ,政策和国家社会稳定与否,都在影响 着整个国家整个行业或市场的发展。
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衰落
公债市场取而代之后来居上,这种公债唱"独角戏"的财政市场一直持续 到1939年2月.
当公债市场开始衰落的时候,股票市场却在40年代初的上海租界悄然 复苏并迅速繁荣,但是此时的股票市场并不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社会 游资投机需要的结果,与产业经济联系很少。
中国证券期货市场走上了脱离产业经济的畸形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