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探析

合集下载

对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问题的分析

对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问题的分析
20 年 第 5期 O9 总 第 19 7 期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HI o eg c l I i ea o & T a e J F ril E oKm c R lt m n i rd
N . 。O 9 o520
S r8 e i1No. 7 19
[ 人力资源]
对我 国经济增长 中 就 业 问题 的分 析
陈俊 芳 余 玲 铮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建 福州 300 ) 5 07
[ 摘
要]当前我 国就业问题十 分严 峻, 已经成为宏观 经 济政 策 面临的最 大挑 战,O9 2O 年就 业 问题 又是
“ 两会 ” 的核心 问题。奥肯提 出了失业 率与 国民生产总值 增长率二 者呈反 方向 变化 的关 系。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经济增 长迅速 , 而就 业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 形成 了奥肯定律悖论 。其原 因在 于劳动 力市场资本及农村 剩
率得 以快速提高 。“ 九五 ” 时期 国内生 产总值每增长 1 个 百分点能带动 9 o多万人就业 ,十 五” “ 时期 下降到仅能带
动8 0多万人就业。而 目前 , 经济每增 长 1 %只能 为社会
则就业水平高 , 失业率低 ; 经济 增长 速度慢 , 劳动力 的 对 需求量相对较少 , 则就业 水平低 , 失业率高 。图 l 中国 是
三 产 业 发 展 缓 慢 。按 照 一 般 经 济 发 展 的 轨 迹 , 国 的 发 一
图 1 中国 G P D 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 的散点 图
数据来源 : 国家统计局 ( 中国统计年鉴 2 o) 07 .
政 府对 G P的增长率 尤为重视。这本 无可厚非 , D 但是 我
二 、 业增 长 呈现 放 慢 趋 势 的 原 因 就 改革开放 3 , 0年 我国经济 取得 了 巨大 成功 , 保持 超 过9 %的年均增长率 , 由此 推动物质 财富的迅速 积累 , 并

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效应不足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效应不足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效应不足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效应不足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首先分析了导致就业效应不足的主要原因,包括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不匹配等因素。

其次,针对这些成因,提出了提升技能培训、促进创业就业、优化劳动力市场等对策,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良性循环的发展。

1. 引言就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质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就业效应不足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导致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引导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的良性循环。

2. 成因分析2.1 技术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着技术升级的压力。

新兴的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产业不断涌现,对传统产业的替代作用日益显现。

这导致传统产业的就业岗位减少,给就业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2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国内需求的转型升级、产业布局的优化升级等都需要消化部分就业。

同时,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也造成了就业的不稳定性。

2.3 劳动力市场不匹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不平衡也导致了就业效应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方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导致部分劳动者的技能和能力无法满足需求,造成就业的障碍。

另一方面,一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岗位的供给过于集中,给就业者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3. 对策建议3.1 提升技能培训为了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提升劳动者的技能和能力是关键。

政府可以加大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培训机构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各企事业单位也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3.2 促进创业就业创业就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方式。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创业者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和就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更多的人选择创业就业,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问题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问题分析

失业 。不仅如此 ,计划经济 时期 ,其应对
的生产组 织往往是 大中型企 业 ,而市场经 济应 对 的企 业组织 往往是个体 和小企 业。
从 大 中型 企 业 退 出 的原 国企 职 工 不能 适应
就业 问题开始显现 。全 国高校扩 招后 ,每 年 高校 毕业 生 不断 增 多 , 目前 每年 还 有
世 界 规 律 性 的 现 象 ,在 目前 的 我 国
目前的劳动市场不仅在城 乡之 间是分 割的 ,城市 内部本地人 I和外来人 口之 间 : l 也是分割 的。 由于工资福利特别是社会保 障 、 房分 配和教育培训等方面 的差异 , 住 外 来人 口虽对 当地经济发展和财政 收入做 出
经 济 增 长 与就 业 增 长 不 一 致 的 原 因 分 析
( )就 业 问 题 的 出现 是 经 济 转 型 的 一
结 果
来人 7尤其是农村劳动 力,而非城市 劳动 : 1 力。这样 ,城市劳动 力的就业 问题就 显得
越发突出。
( )大学毕业生增加 给城 镇就 业带 四
来新 的 矛 盾
内容 摘要 :经 济增 长 与就 业 率提 高,这


产业结构的调 整又是一个资本排斥劳动力 的过 程。 从2 0世纪 9 0年代下半期 ,我 国就 已
进入了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结构调整 :一
方面 , 在新兴产业、 采用新技术的领域 、 新
的经济成分中不断创造新的工作 岗位 ;另
方面 , 在传统 产业、 用I 技术的领 域 、 采 E l
国企吸纳就业 的能 力锐减 ,我 国城镇 吸纳 劳动 力就业 的主渠道—— 国企近年来 不景气 问题进一步加重 ,亏损面 巨大 。在

就业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就业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就业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就业问题是一个当今社会热门的话题。

就业机会直接关系着许多人的生计,所以就业问题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就业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就业问题对消费市场的影响。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消费市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就业问题直接关系着消费市场的繁荣。

当一个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时,人们的消费水平就会受到限制,一方面,许多人缺少经济实力去购买大量的商品,消费市场不够活跃。

另一方面,企业也难以遇到足够的市场需求,就不会面向消费市场扩大其业务规模。

因此,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

第二,就业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就业问题也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密不可分。

首先,就业率的高低会影响一国的人均GDP。

就业率高的时候,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消费需求相应增加,因此,市场需求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大量的失业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

失业率居高不下会导致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失业人口和贫困人口的增加,国民财富的流失,对经济的发展留下不良的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就业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就业问题还会对一国的社会稳定产生影响。

就业率低的时候,未就业的年轻人群体会变得更易背叛,民族分裂、社会动荡等现象随之而来,对国家的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综上,就业问题是现代经济中重要的话题之一,它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福利。

国家应该在经济发展中采取更多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扩大内需、加大对就业的扶持和支持,推动就业率的提高,为将来的经济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中国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2.5 3.8 3.5
0 232 l999 25833 6 0250 2000 27667 8 0.258 2001 29881.2
70586 71150 73025
71 8.0 7 3
0.9 0 8 2.6
0 l27 0 100 0 361
1986 78l4 6 l987 8502 2 1988 9488 5
年份 GDP(亿 元 )L(万人 )cY(%)GL(%) E 年份 GDP(亿元 )L(万 人 )GY(%)GL(%) E
1978 3624.1 40l52 一

一 1994 16152.0 67199 12.6 1 2 0.098
1979 4048 1 l980 4355.8 1981 4695 5
0 l06 0.139 0.124
1982 4939.7 45295 9 1 3.6 0 397 1998 23964.4 69957 7 8 0.5 0066
1983 5389 2 l984 59766 1985 6885.1
46436 10.9 48197 15 2 49873 l3 5
0 l25 n099 0.084
1989 105607 l990 10993 7 1991 Il4ll 5
55329 4 1 63909 3.8 64799 9 2
1.8 l5 5 l 4
0451 2005 41864.5 4.039 2006 463440 0 l52 2007 51627 2
5l262 52783 54334
8 8 I1 6 Il319 20o2 32122.3 0 253 2003 347884 0 260 2004 38093.3

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受到了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外部压力加大和内部结构逐步调整等多种因素都给我国的就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就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我国就业形势分析1. 创业需求和创新创造带来新动能我国正面临一波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浪潮。

创新创造和大众创业带来的活力将推动当前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转变。

当下我国不断加强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为创业者和创新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待遇,从而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创业和创新事业中,带动就业市场完整。

2. 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减缓时机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经济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这一调整进程在短期内可能减缓。

服务业和制造业将继续沿着自己的转型升级道路走向,但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和提升,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改进,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增长。

3. 大众就业需求不断增加大众就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保持就业的稳定是国家的基本战略。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就业岗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就业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趋势,需要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就业服务和培训等方面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个人的就业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1. 就业结构性矛盾严重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和部分地区和部门、少数民族地区就业困难人群。

尽管政府在这些领域中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升学压力大、学历难以匹配职业、岗位需求就高管用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2. 职业技能不足、创新创业障碍大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要求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强化提高,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学生离校后技能不太专业、企业的创新服用能力也同步提升是有差距的。

3. 国际竞争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我国就业市场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这对于企业和个人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关性分析.doc

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关性分析.doc

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关性分析作者:肖克提来源:《大陆桥视野·下》2013年第02期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虽依靠经济扩张拉动就业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却在逐渐降低,经济增长不再是解决就业增长的充分条件了。

本文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出发,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作了阐释,并对促进我国就业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就业增长经济增长资本积累一、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关性的现状分析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加的劳动力就有1000万左右,加上每年转移的剩余农村劳动力、企业破产产生的失业人员以及由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排出的大量富余人员,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约为2000万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依靠经济扩张拉动就业增长。

20世纪80年代,我国GDP平均增长率为9.75%,平均就业增长率为3.03%;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增速基本保持稳定,为9.26%(2000年~2008年),但是就业增长率却下降为0.89%,比80年代减少了2.14个百分点。

虽然我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但每年创造的就业也只有900万个左右。

上世纪80年代,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我国就业岗位就能增加200万个,而到了本世纪,仅能增加60万个岗位左右。

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进已经越来越乏力了。

二、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原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在资本积累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可变资本就会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相应扩大。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处于快速的量的扩张阶段,资本总量的迅速扩大导致可变资本的绝对量的增加,从而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整个80年代我国将轻工业确定为主导产业,由于轻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有机构成低,所以随着资本量的扩大就业人数也大大增加。

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效应不足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效应不足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效应不足问题的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只是速度。

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就业率。

然而,尽管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就业增长却显得缓慢且不足,进而引发了就业效应不足的担忧。

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国经济增长中就业效应不足问题的成因以及对策。

一、问题成因1. 产业结构不尽人意我国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占比较高,尤其是房地产业居民消费支出较大,但这些行业的需求对劳动力的吸纳并不多。

这导致了偏向资本密集型行业,同时,新兴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给就业创造更多机会的产业缺失。

2. 技能提升缺失在产业升级的同时,许多人却还停留在低端的生产环节,对于高端技术和职能没有足够的投入。

随之而来的现象是,虽然新的产业在发展,但是复杂的技术和专门的职位相关的工作却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而现存资源分配不足,从而影响到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匹配,导致失业率上升,低技能人群的就业机会减少。

3. 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是一直存在而且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相继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开始选择自动化生产,这进一步影响了就业供需市场。

4. 外部环境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市场波动等都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就业市场稳定。

外部市场波动给企业及工人造成压力,使得企业停止扩张,不再招聘,甚至是进行裁员。

二、对策推荐1. 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解决提高技术含量、创造更多的高工资就业机会,需要通过产业升级、转型来实现。

提升新兴产业的地位,积极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进驻,大力发展服务业、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以此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水平和附加值。

2.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针对各行各业的岗位,围绕所需技能来不断培养相应人才,为市场提供合适的人才资源。

同时,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认证体系,推动职业教育与职业前景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转移。

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关性分析

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关性分析
均增长率为 9 . 7 5 %, 平均就 业增长率 为 3 . 0 3 %; 进入 2 1 世纪, 我
1 . 保持 经 济 的持 续 增 长 。
要保证我 国就业的稳定增长 ,首先必须保 持我 国经济的持
有劳动力需求增加 的可能性 。因此 , 保持 经济的稳定增 长 , 从而
2 . 大力 发展 第 三 产业 。
充分条件 了。本文从 马克 思的资本积 累理论 出发 , 对我 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 长的非一致性作 了阐释 , 并对促进我 国就业增
长提 出对 策 建 议 。 关键 词 就 业 增 长 经 济增 长 资 本 积 累


我 国 经济 增 长 与 就 业 增 长 相关 性 的 现 状 分 析
经济发展 的必然趋势 。而第三产业 主要是资本有机构成低 的劳
动密集 型产业 ,把 它作 为我 国今后 主要 的就业增长点对扩大 我 国就业容量具有重要意义 。 3 . 大力发展 知识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 , 加 大人 力资本投入。
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曾指出 , 在资本积 累中, 如果资本有机 构成不变 , 可变资本就会 随着总 资本 的增长而增加 , 对劳动力的
然我 国保持 了较高 的经济增速 ,但每年创造 的就业 也只有 9 0 0 万个左 右。 上世纪 8 O 年代 , C D 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 我 国就业岗
位就能增 加 2 0 0万个 , 而到 了本世纪 , 仅能增加 6 0万个 岗位左 右。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促 进已经越来越乏力了。
大对人力 资本 教育和培训 的投资 , 提高劳动者素质 , 减少结构 性
从量的快速扩张向质量提高与规模积极方向发展 , 我国第二产业 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过渡 , 主导产

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

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

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与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的挑战。

本文将讨论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1.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经济增长通常与就业机会的增加密切相关。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时,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加。

经济增长会促使企业扩大规模、增加生产,进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生产需求。

因此,经济增长被视为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

2. 经济增长与劳动力需求的匹配问题虽然经济增长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但实际上,经济增长和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并不总是完美的。

其中一个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不平衡。

例如,一些地区可能出现技能短缺,而另一些地区可能存在大量的劳动力供应,但缺乏合适的就业机会。

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措施,以确保经济增长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匹配。

3. 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教育和培训是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合格劳动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人们将能够适应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

其次,政府可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创业和企业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这可以包括税收减免、融资支持和创业服务等政策。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来促进就业。

例如,减少劳动力市场的壁垒和限制,增加雇佣灵活性,以鼓励企业招聘更多员工。

4. 可持续发展与就业问题在解决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的增长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政府需要权衡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5. 地区间与劳动力供需的差异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也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可能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多样化;而另一些地区则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

中国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

中国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

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房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因此,在2011年的政府宏观调控的各项工作中,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了第一位。

同时中国的就业问题也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不仅是“两会”、政府关注的焦点,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而且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即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的通货膨胀。

在我国,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导致的我国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出现。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即由于提高工资或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致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引发通货膨胀。

其中,由于提高工资而引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工资推动,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垄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利润推动。

3、结构性通货膨胀。

即由于一国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等国民经济结构失调而引发通货膨胀。

我国由于结构性失调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

4、预期不当性通货膨胀。

即在持续通货膨胀下,由于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过于悲观,而引起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就是由于这些原因造成的。

清楚了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遏制通货膨胀并不困难,关键是怎样在控制住通货膨胀的同时又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充分的就业。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失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者的联系为:失业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即经济增长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经济增长率下降,则失业率上升。

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我国劳动力总量大,但就业岗位不足,导致就业 压力较大。
02 结构性矛盾
不同行业、地区和群体的就业情况存在差异,一 些行业和地区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一些行业和 地区则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03 就业质量不高
一些就业岗位的薪酬待遇、工作环境、职业发展 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就业质量不高。
就业增长趋势
01 经济结构调整
就业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01
02
03
增加居民收入
就业增长提高了居民的收 入水平,刺激消费,进而 促进经济的发展。
提升社会购买力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 的收入水平,进而提升社 会购买力,拉动内需。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促进技术和知识的更新换 代,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互动关系
教育政策在促进就业增长中的作用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增强其就 业竞争力,从而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
通过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 经济发展。
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通过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可以帮助劳动者更好地了解就业市 场和自身条件,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货币政策在促进就业增长中的作用
降低利率
降低利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 本,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
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适度增加货币供应
通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可以刺 激经济增长,提高需求,从而增
加就业机会。
优化金融市场
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发展多层次 资本市场,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 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从而支持企
相互促进

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就业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消费增长
01
就业增长意味着更多人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这将促进消
费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扩大市场规模
02
随着就业增长,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增加,市场规模得以扩大,
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增强社会稳定性
03
就业增长有助于减少失业人口,缓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稳定
性,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 增长的关系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我国经济概述 • 就业增长概述 •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 行业分析与就业增长 • 政策对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影响 • 结论与建议
01
我国经济概述
我国经济现状
01
02
03
稳态增长
我国经济在近年来保持了 稳态增长,尽管增速有所 放缓,但依然是全球最大 经济体之一。
技能人才受欢迎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高技能人才将更受欢迎,拥有 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劳动者将更容易找到好工作。
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政策建议
加大教育投入
扶持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素 质,为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提供源源不断 的人才支持。
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是经济发展和就业 增长的重要力量,政府应出台更多扶持政 策,鼓励它们发展壮大。
03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 关系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
1 2
创造就业机会
经济增长会带来企业扩张、产业升级和新兴行业 的发展,从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增 长。
提高劳动力需求
经济增长会带动投资和消费的增加,进而增加对 劳动力的需求,推动就业市场长,企业效益提高,员工薪资和福 利待遇也会相应提升,从而改善就业质量。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_协整分析By_gnksguybb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_协整分析By_gnksguybb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_协整分析
论文导读::国内还在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启示。
论文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弹性,协整分析
一、引言
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计算,1978-2009年年均GDP增长率达到9.89%,而就业的增长率只有2.16%,近几年来更是持续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的局面。经济的快速增长却伴随着就业增长的瓶颈,这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经济增长不能带动就业增长吗?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1980
7.8
3.26
1983
10.9
2.52
0.23
0.25
2000
8.4
0.97
9.1
3.59
0.4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98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增长越快,越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1962)通过研究美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得出奥肯定律:△u=-0.5(y-2.25),当经济实际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一个百分点时,失业率将下降0.5个百分点。这个定律经常在经济学文献中被提及或引用。William Seyfried(2004)选取1990-2003年美国十个州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数据,通过函数分析,得出经济增长对促进就业具有短期效应。邓志旺,蔡晓帆协整分析,郑棣华等(2002)分析了中国1985-1994年的就业弹性,认为就业弹性系数只是稍有震荡,整体上变化不大,从而认为经济增长可以拉动就业的进一步增长,所谓中国的“高经济增长,低就业增长”的矛盾并不存在。

就业机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就业机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就业机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近年来,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就业机会的增加不仅与个人福利息息相关,还与整个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就业机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层面的关系在宏观层面上,就业机会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

经济增长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就业的增加又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首先,经济增长意味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就业的增加也意味着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增加,进一步促进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为经济创造了更大的活力。

就业机会还可以拉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就业增长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激发了创新和效率的提高。

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加,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会提高工资待遇和提供更好的福利,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这样一来,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得到提升,从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二、微观层面的关系在微观层面上,就业机会与个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就业机会增加了个人的收入来源,提高了生活品质和消费能力,从而促进了个人的经济增长。

同时,就业还为个人提供了发展和成长的机会,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个人能够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进而提高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除了经济增长,就业机会还对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尊严有着重要的影响。

就业是人们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工作,个人获得了认可和社会地位的肯定。

从心理层面来看,就业机会的增加对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使个体更有动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生活。

然而,就业机会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就业问题能够完全得到解决,尤其是在当前的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

一方面,科技进步和自动化正在不断改变着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一些传统的就业岗位出现了消失或者减少的趋势。

但与此同时,这些技术变革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比如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等新兴职业。

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就业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一、我国就业形势的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在近几年出现了积极向好的趋势。

政府不断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创业和促进就业增长。

然而,尽管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二、就业困境与挑战1. 就业结构不合理,供需失衡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技能短缺与低学历人群较多的情况。

高技能岗位需求旺盛,但供应却相对不足;反之,低技能岗位供应充足,却面临着就业人口过剩的情况。

这种结构性失衡导致了大量高学历人群从事低收入低技能职业或面临失业风险。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农村地区一直是我国就业形势中存在较大问题的关键领域之一。

虽然政府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但转移规模过大过快,导致就业总量无法迅速吸纳这些农民工。

同时,在城市就业机会受限的情况下,许多农村劳动力被迫滞留在家乡或选择外出务工。

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尚未解决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与此同时,高素质人才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

许多大学生在求职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部分毕业生甚至面临着长期失业风险。

这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隐患,也对个体正常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4. 劳动力市场回报不足尽管我国经济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一些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薪酬差距扩大、工时加长等问题使得一部分劳动者感受到了直接经济利益的损失,影响着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安全感。

三、解决就业困境的主要路径1. 调整就业结构,提高技能人才供给政府应当加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并鼓励学生选择贴近市场需求的专业和行业。

同时,企业需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通过促进高技能岗位的增长和恢复经济发展对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的需求,实现供需平衡。

2. 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融合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民工权益保护体系,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农村地区发展产业并吸引更多投资。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对称性关系探析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对称性关系探析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对称性关系探析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1-000-02摘要按照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在理论上存在对称性。

但文章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表现出了非对称性,故文章就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在中国的非对称性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得出解决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对称性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增长非对称性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按照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在理论上存在对称性。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奥肯在分析美国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发现:在经济增长高于3%时,经济增长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失业率下降0.5个百分点。

但我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经济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增长迅速,而就业增长率却比较低。

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一些相关关系,主要就二者之间呈非对称性关系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相关性的理论分析就业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

在新古典学派看来,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两种,凯恩斯则认为,除此之外,还有第三种失业,即非自愿性失业。

所谓非自愿性失业,是指由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不足,以致不足以使生产吸收愿意工作的人去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

在他看来,社会有效需求不是导致当时失业的重要原因。

凯恩斯认为,要实现充分就业,仅靠市场本身是无法完成的,需要通过国家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

即通过宏观调控,刺激投资,增加消费,以实现充分就业。

为了扩大消费和投资,凯恩斯提出了很多措施,如通过租税,有效地进行收入再分配;设置各种社会保险和救济,增加消费;提高投资引诱,增加投资与就业,使社会工资总额有所增加等等。

而且他进一步提出主要途径是增加投资量。

此外,凯恩斯还认为,社会分配不公,也是导致不能充分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探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教育文档

探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教育文档

探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牵动着千家万户,成为促进民生的重大问题。

许多经济困难的家庭,竭尽所能培养一个大学生,更是将家庭的重担落在大学生肩上。

所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经济快速的发展背景下,呈现出新常态的背景,一方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出现多元化的经济增长动力。

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一)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产业结构一方面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另一方面会影响劳动力的就业。

就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主要是以第二产业为主,而第三产业在逐年上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第二产业技术含量较低。

由于第二产业的技术含量较低,工作岗位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薪酬待遇较低,导致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愿意从事该种类型工作。

然而,我国的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过低的劳动报酬不能够吸引大学生从事该种类型职业。

(二)专业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推动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高校迫于就业率的压力,为了帮助学生就业,往往在设置专业时单一地考虑市场需求。

此外,一部分高校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仅仅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考虑学生的全面培养。

其中,所谓的热门专业在时代的变化与进步的背景下,市场对专业提出不同的需求,热门专业也变得不热门,反而会加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三)大学生缺乏准确的定位一直以来,大学生都享受着天之骄子的待遇,接受最高等的教育。

经过4年的学习后,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却缺乏其他方面的培养,如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由于大学生缺乏对自身全方面的认识,往往存在好高骛远的心理状态,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则普遍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

(四)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高校虽然提高对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但是由于缺乏与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联系,导致用人单位的需求无法及时地反馈给高校,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缺乏对社会真正需求的了解,加之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有限,无法面对全体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一、引言: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重要性及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我国,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此,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就业现状与趋势:关键数据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4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9.4%,比上年增加13.6万人。

同时,2019年一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415万人。

这些数据表明,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就业市场的形势依旧乐观。

不过,在这种乐观的形势下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就业的质量等。

2.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理论分析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另一方面,就业增长能够促进人均收入的提高,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总量。

因此,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相互促进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3.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实际表现:案例分析对于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我们还可以从实际案例中进行分析。

例如,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数字经济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就业增长。

从就业结构上看,目前数字经济的从业人数已经超过了农业和工业就业人数,成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主要依托行业之一。

这证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

4.经济领域调整与就业机会生成:市场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调整和升级,许多传统产业已经逐渐萎缩,但新兴产业逐渐崛起,并且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例如,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将会对就业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人工智能产业更加依赖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也将促进我国人才培养的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探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中国的经济运行没有像奥肯定律所描述的那样:高经济增长带来失业率的大幅降低,其原因,一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没有促进就业;二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隐性失业显性化;三是由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结构性差异所引起。

所以,应该确立以就业优先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劳动总需求,降低失业率。

【关键词】奥肯定律,经济增长,就业弹性,扩大劳动总需求按照西方经济理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统计资料,经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失业率变动与实际GDP增长率之间是1:2的反比例关系。

这就是“奥肯定律”。

许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济增长的实际过程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失业反向变动的关系。

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情况如何呢?一、我国的经济增长没有揭示出奥肯定律所描述的规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经济出现低迷外,在总体上我国经济呈高增长态势。

伴随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增长情况如表一所示。

从表一可看出,虽然在1981~1984年,随GDP增长率的上升,失业率逐年下降;在1992~1997年,随GDP增长率的下降,失业率逐年上升。

二者有负相关关系。

但在1986~1988年、1997~2000年、2004~2005年,随GDP增长率的上升或下降,失业率都保持不变,似乎与GDP增长率的变动无关。

甚至,在1984~1985年、1989~1990年,随GDP增长率的下降,失业率也下降;2001~2003年,随GDP 增长率的上升,失业率也上升,二者有同向变动关系。

上述情况是用观察方法得到的粗略结果。

下面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失业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看二者的关系如何。

按照奥肯定律,假设其表达式模型为:y=a+b x,其中y是GDP 增长率,x是城镇登记失业率。

根据表一的数据,用SPSS软件对X、Y进行线性拟合,得到有关参数如表二:经济,国内宏观-[飞诺网]由表二数据可得到:a = 13.404,b = -1.224,即奥肯定律在我国的线性模型为y=13.404-1.224 x。

此模型说明:当失业率的变动为零时,我国的GDP增长率为13.404个百分点;而当失业率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我国的GDP增长率将会随之上升1.224个百分点。

二者虽然是负相关关系,符合奥肯定律所表达的经济意义,但在5﹪的显著水平下,F检验的P概率值和T检验的P概率值都等于0.071,大于0.05,说明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不显著,用失业率x来解释GDP增长率y不具有显著意义。

而且,此线性模型的可决系数R2只有0.13,远小于0.7(根据有关统计理论,只有当R20.7时,才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拟合程度比较好);相关系数R也只有0.36(一般地,只有当R0.4时,才表明二者是显著性线性相关)。

这些都说明:用线性模型对我国1980~2005年GDP增长率与失业率数据进行拟合的程度很低,我国GDP增长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之间的相关性很弱,二者之间不可能是1:2的反比例关系。

为什么奥肯定律在我国失效呢?二、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同向变动的原因就业与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由上述“我国GDP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并非是完全的反比例关系”可得出“我国GDP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非同向变动”的结论。

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同向变动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三个方面:1、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没有促进就业增长1998年以来,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旨在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

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的财政政策,与银行信贷配合,把投资重点投向基础设施领域,如:农林牧渔、交通通信、环境保护等,而这些投资领域恰恰是吸纳就业能力较弱的行业。

也就是说,扩张性政府投资具有逆就业倾向。

以2002年为例,该年的政府国债投资在不同行业的比重及这些行业的就业指数见表三。

从表三中可看出,政府在不同行业的国债投资中的优先次序与这些行业就业指数的高低顺序刚好相反,即积极财政政策所引导的重点投资领域,恰好是就业密度程度低的行业。

另外,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随着市场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和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但政府职能和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尚未彻底转变。

于是,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都把GDP增长速度放在首要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源配置偏离效率中心,导致一些项目和企业低效运作,短期内GDP是上去了,但长期内许多资产闲置,就业不能如期增加。

从货币政策看,政府持续下调利率,以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

但是,在资金的供给方面,居民出于对失业等种种不稳定性预期,因而储蓄倾向相当高,伴随利率下调,储蓄存款反而上升。

在资金的需求方面,大型国有企业、大型项目享受政府保护政策,是银行放贷的首选对象,而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资本需求被人为压低。

这样,在资本供需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利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资本的价格被人为扭曲。

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形成了二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工资形成机制仍然是刚性的,即使在失业现象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传统体制内的工资水平仍然呈较快的上升趋势。

这样,对于那些容易得到贷款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资本变得相对便宜,劳动相对昂贵,从而导致出现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GDP增加不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增加。

2、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隐性失业逐渐转变为显性失业,造成GDP增加与失业率上升并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的是低层次的“普遍就业”,采取的是“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

这种做法是靠牺牲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资来增加就业的,是靠不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来维系的,其结果必然导致冗员充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在企业内存在大量富余人员,造成庞大的隐性失业。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不断健全,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隐性失业人员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富余人员被企业分流出来。

于是,隐性失业显性化,失业率上升。

但由于分流出来的是那些边际成本高于其劳动生产率的富余人员,因而国家的实际GDP并不受影响,从而出现经济增长与失业增加并存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引入“名义就业人数”和“有效劳动需求量”两个概念。

名义就业人数指企业中在编人员的多少,仅是一个统计数量;有效劳动需求量指就业的有效性和利用程度。

在我国,名义就业人数和有效劳动需求量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和在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

计划经济时期,有效劳动需求量小于名义就业人数,其表现是企业对劳动力的低效率使用、人浮于事,即隐性失业;在市场经济改革初期,有效劳动需求量和名义就业人数的数量偏差逐步缩小,而当经济增长带来有效劳动需求量增加时,名义就业人数并不一定随之增加,而是表现为企业对冗员的充分利用;当市场经济改革完全到位时,经济增长与有效劳动需求量就会出现协同变动,而且所有就业人数均为有效就业者。

可见,有效劳动就业量的扩张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提高已就业职工的劳动效率和质量;二是增加劳动者数量,主要表现为利用企业储备的富余人员。

现在,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因而经济增长只是增加了有效劳动需求量,提高了劳动效率,较为充分地利用了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储备的富余人员,但转轨时期企业要排出更多的富余人员,故而使名义就业人数下降。

可见,经济增长对就业增加并非完全无效,只是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被就业制度、经济制度、统计方式等因素所扭曲,造成“有效就业增长中的名义就业量下降。

”从表一数据也可看出,我国GDP增长与就业增长有时是正向相关,有时则是反向相关。

假设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其线性拟合模型为y=1.532+0.041x,可决系数R2只有0.013,远小于0.7;且相关系数R只有0.114,小于0.4。

尽管此模型说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同向变动关系:当GDP增长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业增长率将会随之上升0.041个百分点,符合经济意义。

但此模型的F检验和T检验都没有通过,说明: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由此可见,1980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同向变动关系很微弱。

3、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结构性差异导致就业增长不足由上所述可知,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相关性很弱,高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必然带来高的就业。

其原因是: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这可用GDP就业弹性来解释:GDP 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

由此可见,就业增长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率,二是GDP就业弹性。

那么,就业增长率与GDP就业弹性的关系如何呢?根据表一数据,可求出就业增长率与GDP就业弹性之间的线性模型为y=0.953+4.367x。

此模型说明二者间有同向变动关系:当GDP 就业弹性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业增长率将会随之上升4.367个百分点。

可决系数R2=0.49,说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还可以。

在5﹪的显著水平下,F检验的P概率值和T检验的P概率值都等于0.00,小于0.05,说明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比较显著。

且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7,大于0.4,表明二者的线性相关程度较高。

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就业增长率与GDP就业弹性之间有比较显著的同向变动线性关系。

由此可见,经济增长能否扩大就业不仅仅依赖经济增长率,还取决于GDP就业弹性的大小。

从表一可看出,GDP就业弹性虽然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在就业弹性越来越小的情况下,通过经济增长来提高就业量的作用就越来越不明显了。

我国不但GDP就业弹性每年都不一样,而且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它们的增长水平和就业弹性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产生的就业效应也就不同。

从表四可知,我国2001~2003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平均劳动就业弹性依次为0.149,-0.041和0.323。

显然,第二产业增加值已经不再能带动就业的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部门趋向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机器排挤工人”的现实;而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增长效应明显。

但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还很大,2001~200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总量的平均百分数依次为13.4﹪、45.33﹪、41.27﹪,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平均依次为49.7﹪、21.77﹪、28.53﹪。

可见,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据首位(45.33﹪),但其就业比重却处于末位(2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