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E-DGGE 检测饲料中的激素对渔池微生物多态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8种类固醇激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8种类固醇激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8种类固醇激素房克艳;赵超敏;陈沁;邓晓军【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饲料中勃地酮、甲睾酮、诺龙、群勃龙、甲羟孕酮乙酸酯、美仑孕酮、乙酸甲地孕酮和17α-羟基孕酮8种类固醇激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考察了提取溶剂,除蛋白和除脂条件对8种类固醇激素回收率的影响,最终选择乙腈为提取溶剂,用三氯乙酸和氢氧化钠除蛋白,用氯化镁和正己烷除脂,样品经Athena C18-WP(2.1×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以5 mmol/L乙酸铵(1‰甲酸)和乙腈(1‰甲酸)进行梯度洗脱,正离子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8种化合物在0~10μg/L 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5;检出限为0.10~0.34 μg/kg(S/N≥3),定量限为0.35~0.98 μg/kg(S/N≥10).方法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0.4%~ 109%,相对标准偏差为0.38%~10.3% (n =6).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饲料中8种类固醇激素的快速检测.【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9(040)013【总页数】8页(P172-179)【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雄激素;孕激素;饲料【作者】房克艳;赵超敏;陈沁;邓晓军【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上海200135;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上海200135;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上海2001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7.3雄性激素和孕激素都是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或生理功能的类固醇激素,可促进动物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蛋白转化率。

鲤鱼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cpIgR)功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鲤鱼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cpIgR)功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鲤鱼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cpIgR)功能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免疫球蛋白(Ig)是脊椎动物体内免疫系统中主要的抗体分子,可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从而参与免疫反应。

免疫球蛋白受体(IgR)是一种膜蛋白,负责Ig的转运和分泌,包括肠道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和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cpIgR)。

其中,pIgR主要负责黏膜免疫,而cpIgR则参与体内免疫。

鲤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免疫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和饲养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而cpIgR在鲤鱼免疫系统中的作用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鲤鱼cpIgR的功能。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鲤鱼cpIgR在体内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明确其在鱼类免疫系统中的功能,为提高鲤鱼的免疫力和饲养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1.鲤鱼cpIgR的克隆和表达利用PCR技术,从鲤鱼中克隆出cpIgR基因,进行测序并进行构建表达载体。

将载体转染至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蛋白,并进行纯化和检测。

2.鲤鱼cpIgR的功能分析将纯化的cpIgR注射至鲤鱼体内,观察其在体内免疫中的表现,并进行免疫指标的分析。

同时,利用siRNA技术靶向cpIgR基因,降低其在鱼体中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鲤鱼cpIgR的信号转导途径分析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对cpIgR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分析,探究其在体内免疫中的作用机制。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对鲤鱼免疫系统的防御力和免疫调节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提高鲤鱼的免疫力和饲养效益,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本研究也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PCR_DGGE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发展

PCR_DGGE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发展
HUBER I等采用 DGGE技术分析了挪威、苏格兰、冰岛和 加拿大几个鱼苗场中大比目鱼 (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幼苗 期的幼体、水质和养殖交换膜中的细菌结构 [12] 。其分析结果 显示 ,在育苗初期 ,细菌结构比较简单 ,主要有假单胞菌和紫色 杆菌等占主体 ,喂食后弧菌也开始出现。此外 ,不同地区的大 比目鱼也具有其独特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该研究为大比 目鱼这样的重要水产品育苗提供了研究基础。Douglas Mc In2 tosha通过研究了大西洋鳕鱼 (Gadus m orhua L. )在前 50 d的生 长期内采用不同原料喂食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发现 ,喂养 轮虫的和小虾的幼鱼体内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菌落结构状 况 [3] 。此外 ,嗜冷菌属的微生物与鱼卵关系密切 ,一旦小鱼孵 化 ,该属细菌数量迅速减少 , 1~2年后才重新出现 ,而孵化后 支原体开始占微生物中的主要地位。
除了肠道菌群外 ,对于鳃和体表共生菌的研究报道也有 出现。如刘玉春等采用 DGGE技术对海水网箱养殖青石斑 鱼 ( Inephelus aw oara)鳃和体表粘附菌群结构进行了比较分 析 ,结果表明 ,青石斑鱼鳃粘附菌群的结构相对简单 ,存在绝 对优势种群 ;体表粘附菌群的结构较为复杂 ,无绝对优势种 群 ;鱼鳃与体表粘附菌群结构存在较大 差 异 性 (相 似度 52% ) ,而个体间鳃或体表的粘附菌群结构相似性较好 [17] 。
澳大利亚的 David针对热带大螯虾 ( Panulirus ornatus) 幼苗在商业化养殖中死亡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他们 通过解剖和电镜手段确定了幼苗死于细菌感染 ,随后用普通 培养法和 DGGE法同时对水体、循环水滤膜以及螯虾幼苗中 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采用 DGGE法的测 定结果表现出了传统培养法没有发现的几条特别条带 ;测序 鉴定发现了一些与脱硫和解油相关的细菌 ,分析认为 ,致病 菌可能来自活体喂食的咸水虾 (卤虫 ) ,并将进一步对病菌的 来源进行调查 [23 ] 。

醋酸镉对实验红鲫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

醋酸镉对实验红鲫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

醋酸镉对实验红鲫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何理平,邓祥兵(南华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湖南衡阳421001)摘要:旨在研究重金属镉对实验红鲫早期发育的毒性效应。

方法:以早期发育阶段的实验红鲫为研究对象,设置5.00mg/L 、10.00mg/L 、15.00mg/L 、20.00mg/L 、25.00mg/L 五组试验组以及一组空白对照组。

每组随机放入60颗正常受精鱼卵。

测定各组染毒后的实验红鲫受精卵的孵化率、胚胎死亡率以及胚胎的畸形率,分析不同浓度的醋酸镉对实验红鲫的早期毒性效应。

结果:试验组红鲫胚胎的孵化率、成活率随着醋酸镉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极其显著(P <0.01),畸形率则随着醋酸镉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 <0.01)。

结论:重金属镉对实验红鲫早期发育具有毒性,将实验红鲫作为评价镉毒性的受试鱼类是可行的。

关键词:醋酸镉;实验红鲫;早期发育;毒性效应中图分类号:S91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5⁃8567(2019)01⁃0047⁃04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9年(第44卷)第1期试验研究收稿日期:2018⁃10⁃27项目来源: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J3432)作者简介:何理平(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实验动物应用研究。

E⁃mail:heliping1998@镉是一种水体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组织会产生毒副作用,是水质标准设置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评价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是最常用的依据之一[1]。

毒性试验所用的材料鱼,除了要求实验室易饲养且又对毒物较为敏感外,更趋向于使用性成熟时间和性周期较短的小型鱼类,按照实验动物标准化要求,作为真正能用于科学试验的“实验动物”必须是种系纯合或种群遗传结构稳定、遗传背景明确、生物学特性清楚或生物学数据库资料完整、微生物携带状况清楚的受试动物。

南华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培育的实验红鲫呈纺锤形体型,形似鲤,对毒物敏感,体型大小合适;世代周期短,繁殖量大;方便体外排卵、体外受精、体外发育,是毒理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动物[2⁃3]。

PCR-DGGE技术分析传统臭鳜鱼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

PCR-DGGE技术分析传统臭鳜鱼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

PCR-DGGE技术分析传统臭鳜鱼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李燕1,吴佳佳2,张井1,戴志远3,*(1.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温州 325006; 2.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3.浙江工商大学海洋食品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12)摘 要: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对黄山臭鳜鱼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进行研究。

以发酵0~8 d的臭鳜鱼为研究对象,每2 d取样,提取样品的总DNA,同时进行16S rDNA V6~V8区的PCR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DGGE分析。

结果表明:肠球菌(Enterococcus sp.,D带)、腐败西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C带)、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A带)和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F带)在整个发酵过程,特别是发酵后期占较大比例,是黄山臭鳜鱼发酵过程中的优势菌。

臭鳜鱼样品的PCR-DGGE图谱相似度分析显示,臭鳜鱼发酵后期菌群结构比较相似,微生物菌落结构趋于稳定。

本研究结果为筛选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发酵菌株,有效控制臭鳜鱼生产中存在的腐败菌、致病菌,对提高臭鳜鱼安全性和产品品质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关键词:臭鳜鱼;PCR-DGGE;发酵;细菌群落结构PCR-DGGE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tinky Mandarin Fish (Siniperca chuatsi)LI Yan1, WU Jiajia2, ZHANG Jing1, DAI Zhiyuan3,*(1.Wen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enzhou 325006, China; 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 China; 3. Institute of Seafood,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 Abstrac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was used to study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stinky mandarin fish during fermentation. Stinky mandarin fish was fermented for 8 days and sampled every two days for DNA extraction. The V6–V8 region of bacterial 16S rDNA was amplified by PCR and analyzed by DGGE. The results of DGGE showed that Enterococcus sp., Shewanella putrefaciens, Macrococcus caseolyticus and 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 gradually became dominant strain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especially in the later stage of fermentati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GGE fingerprint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of stinky mandarin fish was similar in later stage of fermentation, and became stable. These findings may provide helpful guidance for screening an industrial fermentation starter, controlling the growth of spoilage organisms and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consequent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stinky mandarin fish.Key words: s tinky mandarin fish; PCR-DGGE; fermentation; bacterial community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18005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7)18-0029-06引文格式:李燕, 吴佳佳, 张井, 等. PCR-DGGE技术分析传统臭鳜鱼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J]. 食品科学, 2017, 38(18): 29-34.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18005. LI Yan, WU Jiajia, ZHANG Jing, et al. PCR-DGGE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stinky mandarin fish (Siniperca chuatsi)[J]. Food Science, 2017, 38(18): 29-34.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718005. 收稿日期:2016-10-22基金项目:浙江省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项目(2011E10002-01)作者简介:李燕(1981—),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应用微生物。

PCR-DGGE监测豆豉制曲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

PCR-DGGE监测豆豉制曲过程中菌群的动态变化
落生长情况 , 并计算细菌菌落数 ; 查氏酵母膏平板置 于2 5℃培养 , d后观察霉菌生长情况, 4 计算菌落 数 ;D P A平 板在 2 5℃下 培养 , 察菌 落 生长 2—3d观
收稿 日期 : 1 0 2 。 2 0— 6— 5 0 基金项 目 : 国家科技基础平 台工作重点项 目子课题 (0 5 K 2 22 ; 2 0 D A l0 ) 江西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6 04 ) 0 3 13 。 作者简介 : 汪孟娟 (9 4一) 女 , 18 , 硕士生。 通信作 者 : 华 ( 96一) 男 , 魏 16 , 教授 , 博士生导 师。h a w i1 @yh oem. u_ el4 ao.o
迄今 , 关于豆豉的研究报道主要集 中在豆豉 中功能 性成分 的研究 , 有极 少数 文献 涉及 到 豆豉 中微 仅 生物 的分布 和鉴 定 IJ且 局 限 于传 统 的生 理 生 化 4,
研究法 , 于微 生 物传 统 分离 方 法 在研 究 复 杂 菌群 鉴 中存在 繁琐及样 品量 大 、 敏度不 高等 缺点 , 灵 目前仅 少数优势 微生 物被 分 离获 得 , 致 人们 对 豆 豉 中参 导 与制 曲微 生物种 类及其 作用 了解甚 少 , 因此 , 统 的 传
微 生物培 养和生 化鉴定 方法 已经无 法满 足分析 豆豉
次, 直至制曲结束 , 共采样 6次; 品江西豆豉购 自 成 超市 。 112培 养 基 B I 养 基 ; 氏 酵 母 膏 培 养 .. H 培 查
基 ; 高盐 P A培养基 [ ;D D 7 P A培养基 。 113 试 剂 和仪 器 .. T q N 聚 合 酶 、N P购 自 aD A dT TK R a a a公 司 ; 变性 梯 度凝 胶 电 泳 仪 ( C d删 U i D oe n. vr]M ttnD t tnSs m) 自美 国 Bo—R d es uai ee i yt 购 o o co e i a

不同水平饲料镉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不同水平饲料镉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不同水平饲料镉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贾景涛;翟少伟;阙炳根【期刊名称】《农学学报》【年(卷),期】2012(002)010【摘要】为研究不同水平饲料镉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将300尾罗非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饲料镉添加水平分别为0、50、100、200、400mg/kg,试验期为8周。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镉添加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逐渐降低,200、400mg/kg添加水平组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之间摄食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饲料镉添加水平组罗非鱼肠道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饲料中添加50mg/kg镉时,罗非鱼肠道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即可显著降低(P〈0.05);罗非鱼脂肪酶活性仅在饲料镉添加水平400mg/kg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明罗非鱼对饲料镉耐受程度较高,饲料中镉达到200mg/kg时,才可显著影响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

饲料中不同水平镉对罗非鱼肠道消化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饲料中添加50mg/kg镉时即可显著降低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肠道脂肪酶活性仅在400mg/kg时显著降低。

【总页数】4页(P58-61)【作者】贾景涛;翟少伟;阙炳根【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3.225【相关文献】1.不同饲用乳化剂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2.不同水平饲料镉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3.饲料中添加葡多酚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血脂水平和肝胰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4.壳聚糖对饲料镉胁迫下吉富罗非鱼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及镉残留的影响5.饲料中添加抗菌脂肽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翟少伟;李剑;孙秀文【摘要】A 7-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lipid metabolism of 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 ( 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Two hundred and forty GIFT with the average body weight of (12.0±0.1)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with four replicates in each group and 15 fish in each replicate. The fish of four groups were fed experimental diets supplemented with 0 ( control group) , 50, 100 and 200 mg/kg surfac-tin,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the final body weight, weight gain rate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 P<0.05) , and final body weight, weight gain rate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5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20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P<0.05); the feed conversion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 P<0.05) . Feeding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all groups were similar ( P>0.05) . The lipase activity ( except the 5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in intestinal trac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 P<0. 05 ) , but the activities of amylase and proteas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all groups ( P>0.05) . The serum urea nitrogen level was decreas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an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between 5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P<0.05) . The levels of serum albnmin and free fatty acid of supplement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 P<0.05) . 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 except the 20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and tri-glyceride of supplement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 P<0.05) . The activi-ties of serum acid phosphat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all groups ( P>0.05) . The serum lysozyme activity of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lysozyme activity of 50 mg/kg supplementation group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group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fatty acid synthetase level in hepatopancreas of supplemen-tation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P<0.05) , while the acetyl CoA carboxylase level in hepatopancre-as was not affect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 P>0.05) . The activities of hepatic lipase and lipoprotein li-pase in hepatopancrea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 P<0.05) ,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ose two enzymes were found among all supplementation groups ( P>0.05) . In conclusion, the recommended dietary surfactin supplementation level is 50 mg/kg, which can increase the intestinal lipase ac-tivity, improve the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regulate the enzyme levels/activities of lipid metabolism, and then improve the growth of GIFT under pres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将240尾吉富罗非鱼[平均体重为(12.0±0.1) g],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投喂表面活性素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0、100和200 mg/kg的试验饲料7周. 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上述指标50 mg/kg添加组显著高于200 mg/kg添加组(P<0.05),同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但对摄食率和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显著提高肠道脂肪酶(50 mg/kg添加组除外)活性(P<0.05),对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P>0.05).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后血清尿素氮水平降低,但仅50 mg/kg添加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05);各添加组血清白蛋白和游离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总胆固醇(200 mg/kg添加组除外)、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各添加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其中以50 mg/kg添加组活性最高. 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显著提高肝胰脏脂肪酸合成酶水平( P<0.05) ,对肝胰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水平无显著影响( P>0.05);各添加组肝胰脏肝脂酶和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添加组之间2种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 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表面活性素可提高吉富罗非鱼肠道脂肪酶活性、改善血清生化指标、调节脂肪代谢酶水平或活性,进而促进其生长. 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吉富罗非鱼饲料中表面活性素添加水平为50 mg/kg.【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5(027)012【总页数】9页(P3959-3967)【关键词】表面活性素;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脂肪代谢【作者】翟少伟;李剑;孙秀文【作者单位】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 361021;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 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鱼类可以有效利用脂肪,具有节约蛋白质的效应。

饲喂蚕豆的草鱼肠道细菌群落的PCR-DGGE 分析

饲喂蚕豆的草鱼肠道细菌群落的PCR-DGGE 分析

饲喂蚕豆的草鱼肠道细菌群落的PCR-DGGE 分析吴康;胡俊;黄晓声;夏虎;陈亮;李男;张学振【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为探讨饲喂蚕豆(Vicia faba)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PCR-DGGE技术比较了饲喂蚕豆的草鱼(脆肉鲩组)及饲喂配合饲料的草鱼(普通草鱼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异同。

结果显示, DGGE图谱上出现了20条明显条带,表明脆肉鲩组及普通草鱼组肠道中均存在大量细菌群落。

对这20条条带测序后,获得了其中17条条带的序列,这17条条带中有9条是尚未被培养的细菌。

经分析发现,这17条条带分属于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及未分类的细菌,其中变形菌门为两组肠道的优势菌。

实验还发现,饲喂蚕豆对肠内容物菌群的影响大于对肠壁菌群的影响。

结果表明,饲喂蚕豆不改变草鱼肠道菌群的种类,但对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有一定影响。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aba bean on intestinal flora ,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crisp grass carp group ( grass carp fed with faba bean ) and grass carp group ( grass carp fed with formula feed )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16S rDNA PCR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PCR-DGGE) technology.Twenty DGGE bands appearing in DGGE fingerprint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numerous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the two groups .Seventeen DGGE bands were successfully se-quenced.However, nine of these bands were classified as unculturableaccording to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The domi-nant bacteria in the fore-gut and mid-gut of the two groups all belonged to Proteobacteria , and other bacteria identified be-longed to actinobacteria, firmicutes, bacteroidetes and unclassified-bacteria.The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caused by faba bean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was more remarkable in intestinal content than in intestinal w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eeding faba bean did not change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of grass carp intestine , but affecte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ome bacteria .【总页数】6页(P21-26)【作者】吴康;胡俊;黄晓声;夏虎;陈亮;李男;张学振【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 430070; 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 430070; 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70;中山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广东中山528403;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 430070; 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 430070; 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70;中山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广东中山528403;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 430070; 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4【相关文献】1.基于PCR-DGGE技术的3种植食性叶蜂幼虫肠道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J], 张帅帅;南小宁;王云果;朱兰芳;贺虹2.粘虫肠道细菌群落多样性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 [J], 何彩;南小宁;张正青;李孟楼3.三种室内饲养鱼类肠道微生物群落PCR-DGGE指纹分析 [J], 李学梅;余育和;解绶启;颜庆云;陈宇航;董小林4.中华蜜蜂肠道细菌群落的PCR-DGGE分析 [J], 丁进;张国只;苏丽娟5.脆化草鱼与氹仔草鱼的肠道细菌群落PCR-DGGE指纹图谱及多样性分析 [J], 郁二蒙;余德光;毕香梅;谢骏;王广军;龚望宝;王海英;李志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投喂频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生长、 生理及肝脏GH、IGF-I基因表达丰度的影响

投喂频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生长、 生理及肝脏GH、IGF-I基因表达丰度的影响

364
中国水产科学
第 27 卷
代谢废物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 从而提高养殖利 润[4-7], 而投喂频率过高或过低往往会导致鱼类 生长率降低, 规格参差不齐, 还会积累破坏水质 的废物, 降低其对病害的抵抗力[7-11]。大多数研究 集中在投喂频率与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然而, 鲜 有研究关注池塘工程循环水养殖系统下投喂频率 对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因其具有抗逆性强、营养丰富、肉质鲜 美等优点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是淡水养殖中重要 的经济鱼类之一。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口黑 鲈适合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养殖, 产量达 47.73 kg/m3[2], 然而新养殖模式下投喂频率对鱼 类生长和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尚属于空白。在生产 中, 存在饲料投喂频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这可 能会降低生产效益、增加养殖成本, 还可能会影 响净化区域尾水的净化效率。随着大口黑鲈循环 水养殖产业的快速推进, 对科学投喂饲料的要求 也日益提高。鉴于此, 本试验通过研究流水槽循 环水养殖模式下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生长、生理 及肝脏 GH 和 IGF-I 相对表达丰度的影响, 以确定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养殖大口黑鲈的适宜投喂 频率, 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投喂 管理提供参考。
摘要: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生理及肝脏生长激 素基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 基因(IGF-I)相对表达丰度的影响, 选用初始体重为(5.0±0.4) g 的大口黑鲈为研究 对象, 设置 3 个投喂频率组(2 次/d、3 次/d、4 次/d), 每组 3 个重复, 开展为期 120 d 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第 30 天和第 60 天时, 大口黑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未受到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 而在第 90 天时, 2 次/d 组试验鱼的生长显著高于 4 次/d 组(P<0.05), 与 3 次/d 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第 120 天时, 2 次/d 组试 验鱼的生长显著高于 3 次/d 组和 4 次/d 组(P<0.05); 投喂频率对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溶菌酶、皮质醇和甘油三酯(TG)含量、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 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 肝脏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及血清总蛋白(TP)、血糖(Glu)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且血清总胆固醇(TC)呈上升的趋势; 第 30 天时投喂频 率对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无显著性影响, 而第 60 天、第 90 天和第 120 天时, 4 次/d 组 T-SOD 活性 显著低于 2 次/d 组(P<0.05)。第 30 天、第 60 天和第 120 天时, 2 次/d 组肝脏 IGF-I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 第 90 天时各组间肝脏 IGF-I 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 第 30 天和第 60 天时, 肝脏 GH 基因相对表达量未受 到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 而第 90 天和第 120 天时 4 次/d 组肝脏 GH 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 2 次/d 组(P<0.05)。 因此, 基于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生理效应及肝脏 GH、IGF-I 基因表达丰度的综合考虑,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 模式下初始体重为(5.0±0.4)g 的大口黑鲈适宜投喂频率为 2 次/d。

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吴金平;文华;蒋明;刘伟;吴凡;田娟;黄凤;任春【摘要】[目的]研究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其需要量.[方法]选用初始体质量为(64.04±1.26) g/尾的吉富罗非鱼幼鱼27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15尾),分别投喂生物素水平为0.00(对照组),0.03,0.07,0.31,0.61和1.26 mg/kg的饲料10周,测定并分析生物素对吉富罗非鱼幼鱼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饲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生物素可显著提高鱼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肥满度(P<0.05).0.07 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粗脂肪以及1.26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灰分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0.61 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0.61和1.26 mg/kg生物素添加组鱼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以0.07和0.31mg/kg生物素添加组最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3~0.31 mg/kg生物素添加组血清丙二醛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可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改善饲料利用效率,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生物素适宜需要量为0.08 mg/kg.【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4)002【总页数】8页(P15-22)【关键词】吉富罗非鱼;生物素;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作者】吴金平;文华;蒋明;刘伟;吴凡;田娟;黄凤;任春【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009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武汉430223;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125生物素,又名维生素H,属于水溶性B族维生素,通常以辅酶的形式参与催化脱羧和羧化反应,影响氨基酸代谢、脂肪酸合成,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维生素之一[1]。

环境激素对鱼类的毒害

环境激素对鱼类的毒害

环境激素对鱼类的毒害
陶贤继;魏华
【期刊名称】《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14)2
【摘要】<Abstrcat>
【总页数】5页(P192-196)
【关键词】鱼类;环境激素;雌激素受体;7-乙氧基-3-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
【作者】陶贤继;魏华
【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S917
【相关文献】
1.环境激素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王辉;郑琳琳
2.环境雌激素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 [J], 张静;郭少华
3.环境激素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J], 徐涛
4.环境激素的毒害效应及其表观遗传机制 [J], 王祥川
5.环境激素对鱼类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J], 刘晓东;王韩信;苏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CR-DGGE对六种淡水鱼类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PCR-DGGE对六种淡水鱼类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PCR-DGGE对六种淡水鱼类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问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淡水鱼类是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其肠道菌群对鱼类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鱼类在生长过程中会摄入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鱼类肠道中生长繁殖并对鱼类的代谢、免疫系统和生理功能发挥着关键作用。

因此,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于淡水鱼类的健康管理、营养需求和生物安全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往往只能在单个约化培养基中检测少数菌株,这限制了肠道菌群复杂性的研究。

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是一种非常常用和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快速和直接地比较不同微生物物种在肠道中的相对丰度。

因此,本研究旨在使用PCR-DGGE技术研究六种淡水鱼类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不同鱼类的菌群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以期为淡水鱼类的健康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基础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采集鱼体样本本研究采集了六种淡水鱼类的肠道样本,包括草鱼、鲢鱼、鲤鱼、青鱼、黑鱼和鲶鱼等常见养殖鱼种。

(2)DNA提取采用常规的菌落PCR技术从肠道中提取总DNA。

(3)PCR-DGGE分析通过16S rRNA基因来检查鱼类肠道中的总细菌群落结构,并使用PCR-DGGE技术来比较鱼类的肠道微生物群落。

(4)数据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和多样性指数来比较不同鱼类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

2. 研究方法(1)样本采集收集六种淡水鱼类的肠道样本,将样本置于冰上,随后迅速用无菌手术刀割开腹腔,取出肠道内容物,将其放入1.5mL离心管中。

(2)DNA提取通过基本菌落PCR技术提取肠道样本的DNA。

(3)PCR-DGGE分析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每个样本的16S rRNA,然后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PCR反应产物,以比较多个样本之间的菌群差异。

(4)数据分析使用聚类分析和多样性指数比较样本的差异。

渔用饲料及原料的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渔用饲料及原料的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移取叔丁基 甲基醚层与 前述的叔丁 基甲基醚提 取液混合, 在氮吹仪上 于40℃水浴 中吹干,加 人1 mL溶解 液,涡旋30 s溶解,待净 化。

2.净化过程:
提取步骤
向上述鸡心瓶中加人5mL正已烷,涡动溶解残渣,转移至10 mL离心管中。再向鸡心瓶中加人 3mL 0.1 mol/ L盐酸溶液,涡动,与正己烷液合并于10 ml离心管中,手动振摇20次, 3000r/min离心1min,弃去,上层正已烷层。再加5mL正己烷于鸡心瓶中,涡动后转移至含有 0.1mol/L盐酸的离心管中,同法处理,将正己烷层去除干净,下层为备用液。
结果计算

试样中残留的测定我们依照内标 法进行计算,最终结果保留三位 有效数字。
检测原理

提取原理
用叔丁基甲基醚和乙酸盐缓冲液加酶解剂分别提取 试样中残留的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己烯雌酚、 已烷雌酚、双烯雌酚,经硅胶柱净化。
定量方法
1.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 2.内标法定量。


标曲制备:
提取步骤
基质标准曲线的样品制备: 称取5个阴性样品,每个样品为5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分别加人适量混合标准工作溶液, 使各被测组分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己烷雌酚、已烯雌酚和双烯雌酚的浓度分别为 2.5 ng/mL、5. 0 ng/mL、10 ng/mL、25 ng/mL、50 ng/mL 再分别加入适量内标标准工作溶 液,使其浓度均为10 ng/mL。
硝基咪唑 简介

玉米赤霉醇是一种酚的二羟基苯酸的内酯结构,分子式为C18H22O5, 分子量318,熔点161-163°C ,耐热性强,110°C下处理1h才被完全 破坏。玉米赤霉醇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碱性水溶液、乙醚、 苯、氯仿、二氯甲院、乙酸乙酯、醇类和酸类,微溶于石油醚。

23699777_饲料可消化蛋白和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鱼种生长、物质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3699777_饲料可消化蛋白和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鱼种生长、物质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3号筛绢浮游生物网进行水中“8”字形采集,采集到的样品加入2.5 mL 福尔马林液进行固定。

定量采集使用采水器采集不同水层混合水样,后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过滤,过滤得到的样品加福尔马林液2.5 mL 进行固定。

底栖动物的采集主要采用彼得逊采泥器采泥样或用泥铲取2个泥方(0.5 m×0.5 m×5 cm),对泥样进行冲刷后,采用40目分样筛筛检大型底栖动物,剩余杂物加清水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拣。

底栖动物的保存主要使用5%的甲醛进行固定后,采用75%的乙醇溶液进行保存。

根据鱼类区系研究方法,对调查范围内的鱼类资源进行全面调查。

主要采取社会捕捞渔获物统计分析,结合市场调查和走访的方法。

采集鱼类标本、收集资料并做好记录,标本用10%福尔马林溶液或无水乙醇固定,75%酒精保存。

通过对标本的分类鉴定和资料的分析整理,编制调查流域内鱼类种类组成名录。

根据《中国淡水藻类》[16]和《淡水微生物与底栖动物图谱》[17]进行鉴定分析。

藻类生物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 指数公式计算。

鱼类鉴定参照《云南鱼类志》[18-19]和《中国动物志》[20]。

2 结果与分析2.1 水体理化性质调查区域罗梭江由于雨季和旱季季节性明显,8月为雨季,雨量充足,地表径流量大,含沙量达到全年最高值。

4月为旱季,降雨量小,含沙量较低。

根据检测结果可见(表1):4月水质总体情况比8月好,但二者的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4](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罗梭江含沙量全年都处于较高水平,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都呈浑浊态(图1)。

2.2 浮游生物2.2.1 浮游植物调查区域共检测出浮游植物计5门36属;其中,硅藻门16属,占44.44%;绿藻门10属,占27.77%;蓝藻门7属,占19.44%;裸藻门2属,占5%;甲藻门1属,占2%。

工程上游1#断面检测到物种数最多(32属);距离工程最近的下游区2#断面检测到物种数最少(11属);距离工程较远的下游区3#断面检测到30属,且组成与1#断面相近。

PCR—DGGE技术在我国冷水鱼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PCR—DGGE技术在我国冷水鱼微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mi c r o b i a l c o mmu n i y t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g e n e t i c d i v e r s i y t h a s ma d e a g o o d p r o re g s s i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wo r l d a q u a c u l ur t e s y s t e m, e s p e c i a l l y
第2 6卷第 6期
2 0 1 3年 1 2月



杂 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0 1 . 2 6. No . 6 De c . 2 0 l 3
C HI NE S E J OURNAL OF F I S HE RI E S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3 8 3 2 ( 2 0 1 3) 0 6 — 0 0 5 8 — 0 5
mi c r o — e c o l o g y , i n t e s t i n a l b a c t e ia r l mi c r o — e c o l o y g a n d p r o b i o t i c s r e s e a r c h . Ho we v e r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CR— DGGE i n c o l d wa t e r i f s h e s i s r a r e l y r e p o r t e d i n Ch i n a .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a n d r o l e o f P CR— DGGE i n wo r l d a q u a c u l ur t e r e s e a r c h a r e d e s c r i b e d a n d

PCR―DGGE法在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PCR―DGGE法在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微生物无论在地表水生物圈物质循环还是能量流动中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在湖泊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表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主要讨论拟将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而控制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关键词:微生物多样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16s rdna中图分类号:q93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305-021 湖泊水体系微生物生态学1.1 湖泊水体系微生物多样性①藻类,常见的藻类约56个属138个种,包括:硅藻、裸藻、金藻、甲藻、小球藻属,栅列藻属,以及蓝细菌等。

②细菌,在被研究水体中bod符合负荷值比较低、维持好氧状态的富营养话水体中,常见的优势菌群有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产甲烷菌属、光和细菌属、硫酸盐还原菌等。

③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富营养化水体中常见固着型纤毛虫、鞭虫、甲壳类、摇蚊幼虫等。

1.2 湖泊水体系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位于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与其生存环境间通过一系列的能量和物质的转移与循环保持着相互依存的稳定关系,即生态平衡。

但当湖泊水体系中大量累积n、p等营养元素时,生态系统的平衡就被破坏,主要表现为藻类通过大量繁殖,数量明显增多,进而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和臭阈值增加。

经过反复试验验证,向湖泊水体系中投加复合细菌能与原有水体中微生物形成共生增殖关系,从而使藻类优势种群无法形成,起到了强化水体生物自净能力,恢复湖泊生态平衡的作用。

2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常用方法2.1 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传统研究方法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传统研究方法是先将被检测水体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经过纯培养后获得纯菌株,再研究纯菌株的特征及细胞性质,最后总结特性。

但由于微生物形态简单,个体较小,仅依靠外观形态观察无法获得太多信息,且自然界中大多数微生物无法依靠纯培养分离,也不能精确鉴定分离物,进而揭示分离物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摄食不同饵料草鱼肠道菌群PCR-DGGE指纹图谱构建及分子鉴定

摄食不同饵料草鱼肠道菌群PCR-DGGE指纹图谱构建及分子鉴定

摄食不同饵料草鱼肠道菌群PCR-DGGE指纹图谱构建及分子鉴定郁二蒙;毕香梅;谢骏;王广军;余德光;龚望宝;王海英;李志斐【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2(000)009【摘要】采用免培养的16S rDNA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对摄食不同饵料(非膨化饲料组、膨化饲料组和蚕豆组)的草鱼肠道内容物细菌分析建立指纹图谱,并对主要优势条带进行了切胶克隆和测序.PCR-DGGE指纹图谱初步分析发现,非膨化饲料组、膨化饲料组和蚕豆组分别产生了19条、16务和15条可以鉴别的条带,且均有2-3条优势菌条带;非膨化饲料组样品和蚕豆组样品的DGGE指纹图谱的相似性系数为53.6%,非膨化饲料组菌群和膨化饲料组的相似性为39.4%.对PCR-DGGE指纹图谱主要条带进一步回收、克隆和测序,结果共得到25条序列,将所得到的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同源性分析,发现草鱼肠道内容物细菌群落主要为弧菌科、肠杆菌科和气单胞菌属细菌,其中包括14条不可培养细菌.【总页数】6页(P179-184)【作者】郁二蒙;毕香梅;谢骏;王广军;余德光;龚望宝;王海英;李志斐【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80;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51906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8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应用PCR-DGGE技术构建不同酵素微生物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J], 杨芳;申元英2.脆化草鱼与氹仔草鱼的肠道细菌群落PCR-DGGE指纹图谱及多样性分析 [J], 郁二蒙;余德光;毕香梅;谢骏;王广军;龚望宝;王海英;李志斐3.摄食不同饵料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分析 [J], 郁二蒙;张振男;夏耘;谢骏;王广军;余德光4.摄食动物性饵料与摄食植物性饵料的草鱼幼鱼... [J], 崔奕波;王少梅5.摄食不同饵料对草鱼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J], 周文豪;陈孝煊;张冬晓;陈昌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种典型有机氯农药对锦鲤幼鱼的雌激素效应及其体内富集

3种典型有机氯农药对锦鲤幼鱼的雌激素效应及其体内富集

3种典型有机氯农药对锦鲤幼鱼的雌激素效应及其体内富集于瑞莲;林承奇;林喜燕;胡恭任【摘要】为研究3种典型有机氯农药(α-六六六、P,P'-DDT和七氯)低浓度暴露对锦鲤幼鱼的雌激素效应及其体内富集效应,将锦鲤幼鱼暴露于有机氯农药的6个浓度组中进行20 d慢性毒性试验,测量血清中游离钙和蛋白结合磷含量及体内各组织有机氯农药残留.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暴露20 d后,锦鲤幼鱼血清中游离钙和蛋白结合磷含量均随暴露浓度增加而呈先增后减之势,产生了明显的雌激素效应.p,p'-DDT 在鱼体各组织中的富集能力远高于α-六六六和七氯;p,p'-DDT主要在鱼油中富集,其次为鱼肝、鱼鳃和鱼皮;α-六六六和七氯主要在鱼肝中富集,其次为鱼皮、鱼鳃和鱼油;3种有机氯农药在鱼肉中的富集相对较少.【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16(011)002【总页数】6页(P374-379)【关键词】有机氯农药;锦鲤幼鱼;雌激素效应;生物富集【作者】于瑞莲;林承奇;林喜燕;胡恭任【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厦门361021;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厦门361021;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厦门361021;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有机氯农药(OCPs)是具有持久性、高毒性和生物蓄积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因其高效、广谱而曾被广泛应用于农牧渔业病虫害的防治[1-2]。

虽然目前OCPs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禁止生产和使用,但因其在环境中不易分解、残留期长而在不同环境介质中仍能被不同程度的检出[3-5]。

水生生态系统是许多污染物的汇,鱼类是研究水环境污染常用的水生动物。

OCPs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可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影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卵黄蛋白原(VTG)作为检测外源雌激素作用的生物标志物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激素的筛选与评价[6]。

VTG是一种钙结合脂磷蛋白,鱼体血清钙和磷含量会随VTG增加而增加,且呈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可通过测定血清中游离钙和蛋白结合磷含量的变化来间接反映VTG含量变化情况,以评价鱼类受雌激素影响程度,并对化学物质的雌激素效应进行筛选和评价[7]。

饵料中类雌激素对稀有鮈鲫体内VTG的诱导

饵料中类雌激素对稀有鮈鲫体内VTG的诱导

饵料中类雌激素对稀有鮈鲫体内VTG的诱导廖涛;张晓岭;肖潇;程薇;徐盈【期刊名称】《三峡环境与生态》【年(卷),期】2008(001)001【摘要】利用卵黄蛋白原(VTG)作为生物标志物评价r两种不同饵料(污水处理厂采集的水蚯蚓和丰年虫)喂养对稀有鮈鲫的雌激素效应.结果显示:饵料喂养15 d后,饲喂水蚯蚓组幼鱼体内VTG含量要显著高于饲喂丰年虫组.因此,在毒理学实验中,实验模型鱼的饵料选择对实验结果的准确保证足至关重要的.【总页数】4页(P24-27)【作者】廖涛;张晓岭;肖潇;程薇;徐盈【作者单位】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武汉430064;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武汉430064;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2【相关文献】1.低浓度五氯酚暴露对稀有鮈鲫体内SOD活性、GSH和HSP70含量的影响 [J], 王辅明;朱祥伟;马永鹏;刘树深;刘堰2.酚类、烷基苯类、硝基苯类化合物和环境水样对剑尾鱼和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J], 卢玲;沈英娃3.EE2对稀有鮈鲫和斑马鱼幼鱼体内卵黄蛋白原诱导的比较 [J], 廖涛;徐盈;钟雪萍;梁勇;王剑伟4.倪氏复口吸虫在稀有鮈鲫体内的移行及对其耳石微结构的影响 [J], 孙军;姚卫建;聂品5.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稀有鮈鲫不同雌激素受体亚型的重组荧光酵母 [J], 季晓亚; 杨明嘉; 黄超; 袁圣武; 周小红; 饶凯锋; 马梅; 王子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E-DGGE 檢測飼料中的激素對漁池微生物多態性的影響张仲彬张鸿业理学院2007生物技术现代人工养殖渔业越趋发达,而大部分养殖场用的饲料都人工加入了雌激素等可以增加鱼类肉质的激素类药物,而激素可能对池塘土壤中的微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微生物是自然界的分解者, 而鱼群的排泄物更需要微生物来分解,如果渔池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 会导致排泄物过多造成磷污染,做池水富营养化, 藻类过份生长做鱼群生存环境受到影响, 更甚者做成恶性循环,使该池永久不适合鱼类生长. 本实验就是通过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环境相近的天然和人工渔池进行土壤微生物多态性的比较, 从而反影饲料对微生物的影响,指导改善饲料的制作工艺.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如PCR2DGGE[4 ] , PCR2SSCP[5 ]和PCR2RFL P[6 ]使得研究者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

本研究采用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技术以土壤微生物群体的基因组DNA 为研究对象, 通过比较不同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的16S rRNA 基因信息来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从土壤样品中直接提取出土壤微生物群体的基因组DNA, 选择对大多数细菌的16S rRNA 基因V3 区能有效扩增的引物进行特异性的PCR扩增,然后对PCR产物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进行分离和鉴定, 从而得出土壤微生物群体多样性的信息。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PCR产物分离进行分离, 其主要原理基于在含有浓度线形递增的变性剂(尿素和甲酰胺的混合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 部分解链的双链DNA 分子的电泳迁移率降低; 而序列不同的DNA 分子有着不同的解链行为, 它们在凝胶的不同位置停止迁移[7 ] , 从而使长度相同而序列不同的DNA 片段分离。

由于各类微生物(如细菌和古细菌) 的16S rRNA 基因序列中可变区的碱基顺序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土壤中不同微生物的16S rRNA 基因的V3区的扩增DNA 片断在DGGE 中能够得到分离, 根据电泳条带的多寡和条带的位置可以初步辨别出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多少, 粗略分析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为此, 本文从探索方法的角度出发, 选用不同的土壤样品对DGGE 这一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应用作以初步的尝试, 为后续的精确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1. 1. 1土壤样品水库土壤(代表天然鱼池) 荷花池土壤(代表人工鱼池) 地表0~10cm的土壤,采集后的土壤样品放在冷藏盒中, 带回实验室, 于- 20℃冰箱保存,(水库) (水库泥样)(荷花池) (荷花池泥样)1. 1. 2仪器及设备实验用水浴锅, 离心机, 电泳仪112方法1. 2. 1基因组DNA 的提取采用略加修改后化学裂解法[8 ]直接从土壤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

(1) 提取缓冲液配比为0.005mol/L 磷酸盐(pH 810) , 0.005mol/L EDTA , 0.1mol/L Tris base (pH8.0) ,1.5mol/L NaCl, 1.0% CTAB 配50ml。

(2) 土壤样品处理将5g土壤加入13.5ml提取缓冲液和50ul, 37℃下, 225r/min振荡30min后,加入1.5ml 20%的SDS, 65℃水浴加热2h。

(3) 基因组DNA的抽提将上述土壤处理液以2000~3000r/min离心5min后收集上清液,加入1∶1的氯仿抽提上清液, 9000r/min 离心5min 后在上清液中加入1∶1的预冷的无水乙醇过夜沉淀DNA ,9000r/min 离心5 min, 用双蒸水或TE缓冲液溶解沉淀即为所得的基因组DNA粗提液。

(4)DNA 粗提液的测定粗提液进行琼脂糖电泳检测其量.1. 2. 2基因组DNA的纯化采用DNA胶回收试剂盒, 按照操作说明对DNA粗提液进行纯化。

1. 2. 3基因组DNA的PCR扩增(1) 16S rRNA基因V3区的扩增将纯化后的基因组DNA作为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模板, 使用PCR仪进行扩增.多数细菌和古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区具有特异性的引物对[9 ]F357GC和R518,它们的序列分别为: F357GC, (5′- CGC CCG CCG CGC GCG G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CC TAC GGG AGG CAG CAG -3′) ; R518, (5′- ATT ACC GCG GCT GCT GG-3′) , 扩增产物片段长约230bp。

(2) PCR 反应体系15ul的PCR 反应体系组成如下: 1ul的模板、上下游引物各1ul引物、2XPCR TaqMix7.5ul、ddH2O4.5ul.(3) PCR 反应条件PCR反应采用降落PCR策略[10 ] , 即: 预变性条件为94℃5min, 前20个循环为94℃1min, 65~55℃1min和72℃3min (其中每个循环后复性温度下降0.5℃) ,后10个循环为94℃1min, 55℃1min和72℃3min, 最后在72℃下延伸7min 。

PCR反应的产物用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 2. 4PCR反应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未做) 采用Bio2Rad 公司DcodeTM 的基因突变检测系统对PCR 反应产物进行分离。

(1) 变性胶的制备使用梯度胶制备装置, 制备变性剂浓度从30%到50% (100% 的变性剂为7mol/L的尿素和40%的去离子甲酰胺的混合物)的1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其中变性剂的浓度从胶的上方向下方依次递增。

(2) PCR 样品的加样待胶完全凝固后, 将胶板放入装有电泳缓冲液的装置中, 在每个加样孔加入含有10% 的加样缓冲液的PCR 样品20~25ul。

(3) 电泳及染色在120V 的电压下, 60℃电泳5h。

电泳完毕后, 将凝胶在EB中染色20~30min。

(4) 照相及观察将染色后的凝胶用YLN 22000 凝胶影像分析系统(北京亚力恩机电技术研究所)分析, 观察每个样品的电泳条带并拍照。

1. 2. 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后的PCR产物的电泳条带的分析观察各个土壤样品的PCR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后的电泳图谱照片, 采用Quantity O ne 分析软件(Bio2Rad)通过分析样品电泳条带的多少来比较各个土壤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基本指标。

2结果与讨论2.1土壤样品的基因组DNA 的提取由图可知化学裂解法效果不太理想,天然渔池土壤的DNA粗提量几乎为看原见,而人工渔池土壤的DNA粗提量跟其它组相比也是较为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之前提取液中的磷酸盐用错了磷酸氢盐.导致调pH时要使用NaOH.2.2土壤样品的基因组DNA的纯化纯化前稀释体积为5ml左右,,要进行多次纯化,浓度较低,纯化过程中损失的DNA也较多,离心后加入的ddH2O的量可以减少一下,使浓度增加一些,损失也可减少.2.3基因组DNA的PCR扩增本实验主要对微生物的V3区进行扩增, 上下游引物为:F357 GC, (5′- CGC CCG CCG CGC GCG G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CC TAC GGG AGG CAG CAG -3′) ; R518, (5′- ATT ACC GCG GCT GCT GG-3′).扩增效果良好,见图:由图可知DNA扩增量虽微,但是跟粗提得行的DNA对比可知扩增量还算正常,若要进行DGGE分析,则用以上扩增产物再进行相同条件的PCR扩增,把DNA的量增加后才可以进行.由于资源和时间限制,本实验没有进行DGGE分析.若进行DGGE分析,则利用DGGE可以把不同物种的DNA分开为条带的特性来分析天然和人工渔池的微生物多样性.更可分析四季不同样本间的差异,来比较同一个池在养鱼旺季和淡季时的差别.3结论传统的平板培养分离方法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缺陷: 如可分离出微生物种类只占土壤微生物种类总数的0.1%~1% , 且这种分离培养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原始状态等; 以土壤微生物群体基因组DNA 为研究对象, 通过比较不同土壤微生物的16S rRNA 基因的信息来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技术(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能够比较直接的对不同土壤样品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能很好地反映土壤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 它必将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养殖渔业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致关重要, 如何使渔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急切需要解泱的, 随着海上捕捞的鱼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养殖业将成为趋势, 不当的养殖方法会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如何科学养殖正是解泱这些问题的关键.參考文献`[ 1 ]Ch i ZM. M icrobiology E cology. ShanDong U niversity Publish ing House, Ch ina, 1999.[ 2 ]Brock T D. The study of m icroo rganism s in situ: p rogress and p roblem s. S ymp. S oc. Gene. M icrobiol. , 1987,41: 1~17.[ 3 ]Amann R I, L udw ig W , Sch leifer K H. Phylogenetic identification and in situ detection of individual m icrobialcells w ithout cultivation. M icrobiol. R ev. , 1995, 59 (1) : 143~169.[ 4 ]R M aarit N , Ilse H, Kaisa W , et al.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DNA in rh izo sphere so il samp les fo r PCR2DGGE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nso rtia. J ou rnal of m icrobiolog ical m ethod s, 2001, 45 (1) : 155~165.[ 5 ] F rank S, Ch ristoph C T. A new app roach to utilize PCR2single2strand2confo rmation po lymo rph ism fo r 16S rRNAgene2based m icrobial community analysis. A pp l. E nv iron. M icrobiol. , 1998, 64: 4870~4876.[ 6 ]Thomas L , Peter F D, W erner L. U se of the T2RFL P technique to assess spatial and tempo ral changes in the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 ith in an agricultural so il p lanted w ith transgenic and non2transgenenic po tatop lants. FEM S M icrobiology E cology , 2000, 32: 241~247.[ 7 ]M uyzer G, Smalla K. App lication of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 resis (DGGE)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 resis (TGGE) in m icrobial eco logy. A ntoni. V an. L ereuw enhoek, 1998, 73: 127~141.[ 8 ]Zhou J , M ary B, J amesM T. DNA recovery from so ils of diverse compo sition. A pp l. E nv iron. M icrobiol. , 1996,62: 316~322.9 ]M uyzer, Ellen C W , A ndre G U. P rofiling of comp lex m icrobial populations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electropho resis analysis of po 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es coding fo r 16S rRNA. A pp l. E nv iron. M icrobiol. ,1993, 59: 695~700.[ 10 ]Erik J , van H, Gabriel Z, et al. Changes in Bacterial and Ewukaryo tic community structure after mass lysis offilamentous cyanobacteria associated w ith virus. A pp l. E nv iron. M icrobiol. , 1999, 65: 795~801.[ 11 ]Helmut B, M anuel P, F ranco W , et al. A strategy fo r op tim izing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DNA extracted fromso il. J ou rnal of m icrobiolog ical m ethod s, 2001, 45: 7~20.[ 12 ]T sai Y L , Betty H O. Rap id method fo r separation of bacterial DNA from hum ic substances in sediments fo rpo 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 pp l. E nv iron. M icrobiol. , 1992, 58: 2292~2295PCR-DGGE 技术在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罗海峰, 齐鸿雁, 薛凯, 张洪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生物技术研究室, 北京1000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