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辛小娟
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116例临床分析
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116例临床分析
乌达;冯铁柱;樊雪强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36)003
【摘要】我院收治伤寒患者116例,合并中毒性肝炎者73例,占62.9%,现分析如下。
【总页数】2页(P223-224)
【作者】乌达;冯铁柱;樊雪强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传染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传染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传染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6.306;R575.1
【相关文献】
1.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79例临床分析 [J], 贺爱辉;张少华;管岑
2.非典型甲型副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一例 [J], 蔡少平;史雪敏;范振平;张文瑾;何卫平
3.伤寒、副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J], 岳伟;安瑛
4.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临床研究 [J], 杨志贤;张国朝
5.伤寒合并甲型肝炎与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的比较 [J], 冯国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并发肾脓肿1例
伤寒并发肾脓肿1例
辛小举;马广全
【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2011(021)006
【摘要】@@ 病例男,2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畏寒、咽痛10 d,体温持续38.0~39.5 ℃,并伴全身不适、厌食、腹胀,无腹泻、尿频及尿急.半个月前曾行胸片等常规体检,腹部及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9.6 ℃,巩膜无黄染,全身无皮疹及出血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胸片检查提示心、肺、膈无异常.
【总页数】1页(P封4)
【作者】辛小举;马广全
【作者单位】解放军12医院内三科,新疆,疏勒,844200;解放军18医院内二科,新疆,叶城,844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23
【相关文献】
1.伤寒副伤寒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J], 曾颖玲;叶晓光
2.伤寒、副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J], 岳伟;安瑛
3.酷似肾病综合征的慢性肾盂肾炎并发肾脓肿误诊1例 [J], 谭会斌;路学文
4.犬肾脓肿并发犬肝簇虫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 [J], 乔丽平
5.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肾脓肿3例诊治体会 [J], 李方;徐友明;刘进;陈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起副伤寒甲暴发调查
一起副伤寒甲暴发调查
丁艺;高奕
【期刊名称】《浙江预防医学》
【年(卷),期】2001(013)001
【摘要】1999年10月25日~11月12日,开化县塘坞中心学校部分师生陆续发生头昏、头痛、发热、腹泻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是学校水源受污染而引起的副伤寒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丁艺;高奕
【作者单位】开化县卫生防疫站,浙江开化 324300;开化县卫生防疫站,浙江开化 32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6.3
【相关文献】
1.一起企业甲型副伤寒疫情的暴发调查 [J], 陆向东
2.一起中学甲型 H1N1流感暴发调查 [J], 崔利强;赵进奎
3.一起食物引起的甲型副伤寒暴发调查 [J], 张国兴
4.一起山村甲型副伤寒的暴发调查 [J], 孟永泰;牛冬花;他平芬;常月芬
5.遵义市开发区一起水型副伤寒暴发调查 [J], 张仁俊;李昭毅;王建民;龚朝阳;陶宏;唐朝忠;朱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
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
刘春宇;王小平;赵小炜
【期刊名称】《现代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主要发生于2~4月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重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笔者收治多例仔猪副伤寒病例,通过综合防治,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1例,供同道参考.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刘春宇;王小平;赵小炜
【作者单位】河南省舞钢市畜牧局,河南,舞钢,462500;河南省舞钢市畜牧局,河南,舞钢,462500;河南省舞钢市畜牧局,河南,舞钢,462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87.3+9
【相关文献】
1.猪瘟、伪狂犬病、仔猪水肿病、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治 [J], 李玉孔;魏邦香
2.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 [J], 刘敏;戴爱琴;李星星;秦陈林;叶鹏宇;张柳柳;许金辉;丁良成
3.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 [J], 刘强
4.一起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 [J], 刘芳美
5.一起仔猪副伤寒病诊治病例 [J], 黄国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仔猪副伤寒诊断及防治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Paratyphoid Fever in Piglets
Ma Juan (Dongge Animal Health and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Station of Pingdu City,Shandong Province,Qingdao 266700,
期性或持续性下痢,仔猪逐渐发生贫血和消瘦,粪便颜 色发白、发绿或黄绿色,有的粪便中混合血液,眼睛流 出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腹部皮肤发生湿疹。部分病猪体 温增加,出现咳嗽症状,整个病程为2~3周,仔猪发病 后生长发育迟缓,即使治愈后也会成为僵猪,常会成为 淘汰对象。
2 诊断方法
仔猪副伤寒大多呈亚急性和慢性经过,极少数为急 性型,需要与亚急性和慢性猪瘟进行鉴别诊断。仔猪感 染副伤寒疾病后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腹泻,耳根、尾巴等 处颜色发紫。剖解病变主要是大肠肠壁增厚,有干酪样 坏死、溃疡,且溃疡面周围平滑而中间略凹。肝脏和肺 部也有干酪样坏死,且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本病主 要在断奶前后的仔猪群中多见,个别情况下,大架子猪 和母猪才发病,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可 以初步诊断仔猪感染副伤寒病,需要经过实验室检查才 能确诊。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猪的肝脏、肾脏或肠系膜 淋巴结等病料,或采集流产母猪子宫分泌物或仔猪胃内 容物,经过实验室涂片后进行镜检或细菌培养。镜检可 见卵圆形或椭圆形的沙门氏菌,不运动、没有形成芽孢 和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以分离到半透明、边缘整
1 临床症状
仔猪感染病原体发生本病后通常表现2种类型,即 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又称败血症,通常刚断奶的仔 猪比较常见,仔猪发病后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怕冷扎 推或打颤。刚开始发病时,仔猪发生便秘,随着病情发 展开始下痢,粪便呈黄绿色,气味恶臭,有的粪便中含 有血液,发病后期腹部和四肢皮肤呈红紫色,有的很快 发生死亡。急性型病程很短且死亡率高,有的仔猪耐过 后转变为慢性型[1]。慢性型通常为肺炎和大肠坏死性炎 症,有的发生持续性下痢,症状非常严重,有的呈干酪 性肺炎或卡他性肺炎。病猪食欲下降或停止采食,因周
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_诊断_治疗和预防_王树坤
NAR 病人治疗失败率 24% ( 10/42) 80% ( 4/5) 27% ( 22/28) 24% ( 11/46)
其他 萘啶酸敏感株 引起病人的氧氟沙 星治疗失败率 是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9年 1月第 21卷第 1期
文章编号: 1005-376X ( 2009) 01-0085-05
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王树坤, 姚颖波 ( 云南省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玉溪 653100)
85 综述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诊断; 治疗;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 516. 3
成能高度适应人类宿 主内环 境的特 异性 细菌, 在宿 主网 状内 皮系统和单核吞噬细 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内以及肠道等 区域生 存的机制或能力有助于其存活 与播散 [ 1]。伤寒和副伤 寒传播 链和传播网的 特征 是病人 长时 间 ( 3 个月内 )或 多年 ( 1 年以 上 ) 从粪便持续排菌, 感染是通过摄入受病 人和带菌者粪便污 染的水、食物、或接触受污染物 品等引起 [ 2]。只要人群 带菌状 态的确认与清除不能 有效进 行, 人群卫 生习 惯和居 住条 件差 而又不能提供安全饮用水、卫生食品、良 好卫生设施 (污水、污 物处理系统 ), 那么伤寒、副伤寒将保持地方性流行状态 [3] 。 1 流行情况
清除。 3 病原菌
伤寒及副伤寒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概述(Introduction)定义(definition)中医学中,伤寒顾名思义指为寒所伤所导致的一系列症侯群,包括了西医学一系列有畏寒发热症状的疾病。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疾病----伤寒(typhoid fever)及副伤寒,发热虽然是其临床特点之一,但是指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s typhi)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系列急性肠道传染病。
历史(history)伤寒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现考证可能属“伤寒论”中缓脉型伤寒。
西医学的发展扎根于实证主义,其发展具有较好的续贯性。
1659年,英国内科医生Thomas Willis首先描述具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临床特征的疾病,称之为typhoid fever。
1873 英国内科医生William Budd阐明了伤寒的发病本质,认识到它的传染性,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肠淋巴组织的增生、坏死,并提出一系列预防措施。
病原学(Etiology)1877年几乎同时由德国细菌学家Karl Joseph Eberth, 45, 和Robert Koch从伤寒病人粪便中分离出一种短小、有鞭毛、能运动杆菌,1884年德国细菌学家Georg T. A. Gaffky年进一步证实是伤寒的致病菌。
美国微生物学家cartnern在患有伤寒小鼠粪便中分离出鼠伤寒杆菌。
1885年美国病理学家及兽医Daniel E. Salmon d.在美国猪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他的贡献大,1913学术界规定将所有可运动的、有鞭毛、相似生物学结构和血清型反应肠杆菌(enterobacteria ),命名为沙门菌。
沙门菌属是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按照O抗原(菌体抗原)的成分可分50个群,按照H抗原(鞭毛抗原)成分进行血清学分型,目前有2000以上血清型。
碱烧伤感染甲型副伤寒一例
碱烧伤感染甲型副伤寒一例
王志学;马艳;谷才之;张新华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02(032)004
【摘要】@@ 一、病历简介:患者,男,18岁.2001年7月8日工作中不慎左下肢踩进碱水池里,立即用自来水清洗10分钟,伤后1小时送往当地医院全身静滴抗生素,创面涂湿润烧伤膏治疗.
【总页数】1页(P76)
【作者】王志学;马艳;谷才之;张新华
【作者单位】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烧伤整形科,830000;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门诊部,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烧伤整形科,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烧伤整形科,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化脓性胆管炎一例报告 [J], 王明兴;唐松军
2.非典型甲型副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一例 [J], 蔡少平;史雪敏;范振平;张文瑾;何卫平
3.暴发型甲型副伤寒一例报告 [J], 陈应华
4.乳腺囊肿脓液中检出一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一例 [J], 李杰芬;陈静宜
5.从驻滇某部队一例高热患者血液中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J], 李刚山;范泉水;王杰;周向国;李作生;邱薇;郑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初步诊断:发热原因待查:1.伤寒
并发肠出血?2.恶性组织细胞病?3.疟疾?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6.3×109/L、RBC 2.83×1012/L、PLT 182×109/L, 尿蛋白:0.25g/L,尿胆原203umol/L,尿胆红素 50umol/L。 肝功能:总胆红素 57umol/L(直接17 umol/L、间接 40umol/L),A/G:3.2/2.1,ALT 9 U/L,AST 20U/L。 肾功能:BUN 3.6mmol/L,Cr 91umol/L。电解质正常。 各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 上腹B超:肝右叶斜径193mm。脾脏厚59mm,长 137mm。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
伤寒及副伤寒
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
病例一, 女, 14 岁。10 d 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37 ~ 38 ℃) ,咳嗽,咯少量白色粘痰,经服用中药和肌注“青霉素” 病情无好转,经门诊收入住院。 入院时查体,体温36.8 ℃,脉搏92 次Pmin ,呼吸32 次Pmin ,血 压98/60 mmHg 急性病容,精神萎靡,双眼结膜轻度充血,巩膜 无黄染, 扁桃体不肿大,双上肺呼吸音粗糙,闻及少许干性罗 音,右下肺呼吸音稍减弱,无干湿罗音,呼吸快32 次/min ,心率 92 次Pmin ,心音正常,心律齐, 无杂音,腹平坦、软、无压痛 返跳痛、肝、脾均未扪及、肠鸣正常,神经系统( - ) 。血常 规:白细胞总数10.2 ×109PL ,中性粒细胞0.60 ,淋巴细胞0.40 ,余正常。胸透肺正常,入院后初步诊断: (1) 上呼吸道感 染,(2) 右下肺炎。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给予抗炎(青霉素静 滴) 补液及对症治疗。
用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效果好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 的传染源,其排泄物 、分泌物等可污染周 围环境。
仔猪副伤寒的发病机制
仔猪副伤寒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营养不良、环境卫生差等因素 导致细菌侵入体内,并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细菌产生的毒素可导致肠道黏膜损伤、炎症和出血,进而引起发热、腹泻、脱水等 症状。
严重病例可继发感染其他细菌和病毒,引起更为严重的疾病。
效果评估
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的效果需要根据临床试验和研究数据进行评估,通过观察 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指标等来判断治疗效果。
04
用血清治疗仔猪副伤 寒的实验设计
实验动物和实验条件
实验动物
健康的仔猪,年龄在1-2个月之间,体重在10-20公斤之间。
实验条件
实验仔猪饲养在清洁、干燥、通风、光照适宜的猪舍中,并给予清洁的饮水和饲 料。
目前对于血清的质量控制标准尚未明确,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
对于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的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 究,以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机理。
虽然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在临床上的 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以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和价值
。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 和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佳,且易
产生耐药性。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探讨用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的效 果,并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对比 。
研究方法
选取确诊患有仔猪副伤寒的病猪 ,分别采用血清治疗和传统治疗 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副作用及复发情况。
43例儿童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与抗生素选择
43例儿童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与抗生素选择
庄满利;李艳华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1999(010)001
【总页数】1页(P50)
【作者】庄满利;李艳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63
【相关文献】
1.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抗生素选择的应用价值 [J], 李明东;宋华
2.儿童皮肤脉管异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 [J], 李丽;徐子刚;孙玉娟;马琳
3.小儿伤寒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选择:附100例报道 [J], 张良吉;符州
4.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选择方法 [J], 尹振尧
5.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及抗生素选择 [J], 陈涵强;章丽燕;赵红;叶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前言伤寒、副伤寒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自从发现伤寒、副伤寒病原体以来,本病不论在临床或病原学方面均有很大进展,总发病率在趋向下降。
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水平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每年仍有相当的发病数,小规模爆发流行时有发生。
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的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指导诊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发病均具有实际意义。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我国在伤寒、副伤寒防治方面的成果,并使之在有关条目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病教研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复、翁心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伤寒、副伤寒的诊断原则(包括临床诊断标准与确诊标准)、诊断标准和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城市和农村各级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
2 定义伤寒(typhoid)、副伤寒(Paratyphoid)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
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3 诊断原则伤寒、副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经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4 诊断标准4.1 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4.1.1、4.1.2和4.1.3可作临床诊断。
4.1.1 持续性高热(可达40~41C)为时1~2周以上。
4.1.2 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4.1.3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
4.2 确诊标准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雏鸭副伤寒的诊治
22 抑菌 消炎 .
神经症状 为特 征 的疾病 ,当天发病 8 只 ,死亡5 只 ,第2 0 O 天病 鸭增 加 到 1 0 , 死亡 8 只 。第2 下午 来 我站 诊 2只 0 天 治 。于是第 2 晚上开始服 用氟哌酸 、环 丙沙星治疗 ,第 天 4 天病情 得到有 效控 制 ,第6 天后 病情基 本痊愈 。据 统计 用药后 的治愈率达8 以上 。 0
工盐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 -7 32 1)80 0 -2 0 713 (0 20— 150
1 发病情况
2 1年4 日该养 殖户封某 从外地购入2 0 2 月2 日龄的苗鸭
3 0 ,在饲养 1 日龄 时,鸭苗相继 发生以下痢 ,跛行及 0只 7
轻症 的胃肠炎 ,可 内服 01 .%高锰酸钾3 ~80 0 ) Nhomakorabea ̄ 15
岁 约 3 0g 白花奶 牛就 诊 。主 诉 :近 日,该牛精 神 不 0k 黑
文 献标识码 :B
振 、食欲 减退 、腹泻 如浆 、粪 便恶臭 且带血和 黏膜 。检
查 :患牛精 神沉 郁 、被毛粗 乱 、逆立 、皮肤弹 性降低 、
文章编号 :10 -7 32 1)80 0 -l 0 713 (0 20 -15O
为 牛胃肠炎 ,经上述方法 治疗 3 ,复诊 痊愈。 d 4 小结 平时加强饲 养管理 ,环境卫 生及疾 病预防工作 。禁止
饲 喂腐 败 ,冰 冻 ,发霉 饲料 。精粗 饲料 要合理搭 配和调 制 ,不易消化 的饲 料应 辗碎 。饲 喂要定 时,定量 ,防止 饥饱 不匀 :防止 暴饮 或空腹 饮大量 冰水 。保证 牛舍通风
4 L,1 2 d  ̄ 次/:也可 内服磺胺 咪2, 0 ,l 2 d 0 ̄ g ~ 次/ ,或黄连 . . 3 素24 ,3 d , g 次/。 -
伤寒和副伤寒课件ppt课件
肠道病变
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钮扣样突起。淋巴组 织内有大量巨噬细胞增生。
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发生坏死。 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
肠出血,肠穿孔。 第4周:溃疡逐渐愈合,不留疤痕。 肠道病变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
复发
少数患者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 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
原因:免疫能力低,潜伏在病灶中巨噬细 胞内的伤寒杆菌繁殖活跃,再次侵入血流 而致。
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彻底的患者。
再燃
部分病者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 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持续5—7d 后才回到正常,血培养在这段再发热期间 可为阳性,此称为再燃。
与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与白细胞减 少等。
热,毒,肿,缓,疹,低
一. 病原学
病原体:伤寒杆菌 沙门菌属中的D群,短杆状,为无芽胞,无荚 膜,G-杆菌 有鞭毛,能运动。长1~3.5/µm,宽0.5~ 0.8/µm 培养: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佳。 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在发病过程起重要作 用。
体温恢复正常 食欲好转 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临床类型
轻型:病程短,毒血症状轻 普通型:典型 迁延型 :热程迁延,合并慢性疾病 逍遥型 : 病情轻微,因并发症就诊 暴发型 :起病急,毒血症状严重,常见畏
寒、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 中毒性心肌炎、DIC等。
可能与菌血症仍未被完全控制有关。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1
五积散临证举隅_辛小红_姚蓝
展的阶段。
此期的特点是,有着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火证辨证论治规范出现,从火论生、从火论病、从火治病的模式臻于成熟。
对于生理之火的功能、内火虚衰的症候、内火亢盛的原因、火邪所致病症及机理、火证的治疗方法,在各家医著中已有不同程度的广泛论述。
对于生理之火的功能,通过对命门功能及君火、相火的阐述,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论述;对于内火亢盛的原因,强调七情损伤、体质因素,并使其分类更加细致;对于火邪所致病症已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并尽可能阐述致病机理;对于火证的治疗,临症时所采用的治法丰富多彩,对前代流传下来的治则、治法及各种治疗理论,进行了各种不同立场的反思,提出许多见仁见智的观点。
这些均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火”的理论。
参考文献[1]李海玉,潘桂娟.论宋金元时期中医学“火”理论的发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9,(7):1116-1118.收稿日期:2014-04-15基金项目: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校科研创新基金(xjc201138)作者简介:辛小红(1980-),男,甘肃天水人,讲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理论。
[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804.[3]明·孙一奎.医旨绪余[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4]明·赵献可.医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5.[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见:李志庸主编.张景岳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915,878,895,1060,.[6]明·张景岳.类经附翼.见:类经图翼(附类经附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439,443,442.[7]清·陈士铎.外经微言[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4:178.[8]清·罗美.内经博议.见:裘庆元辑.珍本医书集成(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5.[9]清·张璐.张氏医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475.[10]明·龚居中.痰火点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6,102,106.[11]明·吴有性.温疫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9,78,79.[12]明·万密斋.保命歌括.见:傅沛藩,姚昌绶,王晓萍主编.万密斋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92.[13]清·吴鞠通.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14]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33.[15]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52[16]日·丹波元简.素问识.见聿修堂医书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1.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4.10.029五积散临证举隅辛小红,姚蓝(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五积散乃一首千古名方,其组方用药相对较多,不少医家嫌其杂而不精,故可查之案并不多见,然五积散组方精妙,诸药合用,能消寒、食、气、血、痰五积,共奏散寒除湿,气血同治,痰食并消之功,临证可用之证甚广,今就应用五积散治疗夹食伤寒案、闭经肥胖案、双肩痹痛案作一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O”、“H”抗体的区别
“O”抗体 ↓ IgM
出现 早
消失 快
特点 共同性
“H”抗体
↓ IgG
晚
慢
1
3
5
7
9
11
±ä ¨ì © Ê ¼ £ Ì £
13
典型的伤寒自然病程分为四期: 初期(病程第1周) 极期(病程第2-3周) 缓解期(病程第3-4周) 恢复期(病程第5周)
1.初期(病程第1周):
缓慢起病 发热,体温呈阶梯型上升达39-40oC 伴乏力、纳差、咽痛、咳嗽、畏寒, 少有寒战
2.极期(病程第2-3周):伤寒的典型表现
程起重要作用。
伤 寒 杆 菌 电 镜 照 片
伤寒沙门 菌纯培养 的镜下形 态(革兰染
色)
生存能力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 耐低温,在水面中可存活2-3周,在粪 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 类中可生存数月,对阳光、热、干燥、 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 度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
或纤维渣滓多的食物;过量饮食;用力排
便;治疗性灌肠等。
并发症
中毒性心肌炎:第2-3周,发生率为
3.5%~5%。
中毒性肝炎:第1-2周,发生率可达
50%,表现为肝大,压痛,ALT升高
少数可出现黄疸。
并发症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第1-3周,表现为溶血性贫
血和肾功能衰竭,并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
PLT减少和RBC碎裂现象。其发生可能与内毒素
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
明显。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
系统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
大与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肠出血、肠穿
孔。
病原学
伤寒杆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不形成 芽孢,无荚膜,革兰染色阴性。需氧及兼性 厌 氧 菌 , 呈 短 杆 状 , 长 1~3.5um , 宽 0.5~0.8um,有鞭毛,能运动。不产生外毒 素,菌体裂解释放出内毒素,在本病发病过
1.起病大多缓慢发
热体温呈阶梯形 上升,5-7天内达
1.高热、多呈
稽留热型。 2.相对缓脉
除第2周典型
临床表现外, 出现并发症
1.体温开始↓ 1.体温恢复
2.食欲好转 腹胀逐渐消 正常。 2.食欲好转。
39-40℃,热前可有
畏寒、但无寒战。 伤寒不寒战、寒
3.NS中毒症状
4.消化道症状 5.皮疹
1.肠出血:
特征性病变:是回肠末段的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
滤泡病变: 第1周:肠道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样 突起(炎症细胞侵润 ) “伤寒细胞” 第2周:肿大淋巴结坏死 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可引 起肠出血、肠穿孔
第4周以后:溃疡逐渐愈合,不留瘢痕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其他脏器的病理改变
脾脏: 肿大 充血、灶性坏死 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及伤寒肉芽肿 肝脏 :肝细胞局灶性坏死伴单核细胞侵润
This is a diagram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typhoid bacillus showing the 3 common antigens. These are O body or somatic antigen, the H antigen on the flagellae, and the Vi or virulence antigen.
3.易感人群: 儿童及青壮年发病较多,老年
人少见。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2%的 病人可再次得病。 (伤寒与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4.流行特征 :温带、热带,夏秋季多见。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伤寒杆菌 吞入并未被胃酸杀灭者 进入小肠并侵入肠粘膜(巨噬细胞内繁殖) 经淋巴管 肠道淋巴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继续繁殖 胸导管 血流(第一次菌血症,无症状,潜伏期) 血流 肝、脾、胆囊、骨髓等器官内大量繁殖
临床诊断。“Vi”抗体的效价较低,临床诊断价
值不大,但90%带菌者“Vi”抗体阳性,因此,
有助于发现伤寒的慢性带菌者。伤寒的慢性带 菌者是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重要传染源 ,因此测定“Vi”抗体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病人(以第2-4周传染性最大),带菌者尤 以慢性带菌者(排菌时间>3月)为主)
伤寒
Typhoid Fever
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感染科
辛小娟
Thomas Willis who is credited wiphoid fever in 1659
1659年,英国内科医生Thomas Willis首先描述具有持续发热、 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脾肿大、玫瑰疹,少数病例可并 发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临床特征的 疾病,称之为typhoid fever,并 将其从typhus中分离出来。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再次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 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程第1-2周)
血流
继续播散全身各脏器及皮肤(病程第2-3周)
经胆道进入肠道
再次入侵肠道淋巴组织,加重肠道病变(出血或穿孔)
细胞和体液免疫等增强
细菌被消灭、病变渐愈、病人康复(病程第4周)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病理特点: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
(1)菌体“0”抗原诱生相应 “O”抗体 (2)鞭毛“H”抗原诱生相应 “H”抗体
(3)表面“Vi”抗原诱生相应 “Vi”抗体
三种抗原的意义:H、O、Vi
菌组
A B C
菌名
副甲 副乙 副丙
菌体抗原 鞭毛抗原 Vi抗原 (O) (H) O A O O B C Vi
D
伤寒杆菌
O
H
Vi
测定病人血清中的“O”及“H”抗体有助于
2.伤寒杆菌培养:
①血培养:第1周达90%,第4周阴性;
②骨髓培养:第1周达90%,全程阳性率高;
③粪便培养:潜伏期起可获阳性,3-4周达80%;
④尿培养:第3-4周阳性率高; ⑤胆汁和玫瑰疹刮取物也可培养阳性。
肥达反应(Widal reaction)
即伤寒血清凝集试验。应用伤寒杆菌O与H抗原,副 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通过凝集反应检测 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对伤寒与副伤寒有辅助诊断的 价值。一般1周左右出现抗体,第2周开始阳性率逐渐增 加,第4周可高达90%。病愈后可维持数月。 “O”抗体效价1:80以上 “H”抗体效价1:160以上
2.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暴发流行往往是 水源受污染的结果。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reservoir spread route Susceptible hand population patients(faecal) water (orally)rifeness carrier food fly
流行病学
有诊断意义
菌体抗原凝集试验
鞭 毛 抗 原 凝 集 试 验
肥达反应注意事项
①抗原抗体的直接凝集反应 ②滴度:达到以下效价标准即为阳性。 “0”抗体凝集效价在1/80或以上 “H”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或以上 “AH”抗体凝集效价在1/80或以上
“BH”抗体凝集效价在1/80或以上
“CH”抗体凝集效价在1/80或以上
再燃:伤寒病人中,有的病人在缓解期体温尚未
下降至正常时又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可能与菌 血症仍未被完全控制有关。再燃时症状要加剧。
´ ·¢ Ù ¼ ¸ ¢ ¡ Ô È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Ù ¼ Ô È ´ · ¸ ¢
å Â Ì Î
1
3
5
7
9
11
±ä ¨ì © Ê ¼ £ Ì £
临床表现
潜伏期
潜伏期7-23天,平均10-14天,其长短与
感染菌量有关
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 水源性暴发流行可长达30天
ð ¡ º ±¨·È ª ý © Æ ² » ¼ £ ¢ Î À £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Ë ® É º ú ¡ ¾ Á á Ë ½ º
å Â Ì Î
William Wood Gerhard who was the first to differentiate clearly between typhus fever and typhoid in 1837
.
Carl Joseph Eberth who discovered the typhoid bacillus in 1880
高热:多为稽留热,持续10-14d
消化系统症状:明显纳差、腹胀、便秘,右下腹 轻压痛等 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重者出现 谵妄,昏迷或病理反射等 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如并发心肌炎则 相对缓脉不明显
Superficially the typhoid patient has a dull expressionless, lethargic face, which is typical of very few other diseases except for typhus.
13
并发症
1. 肠出血 :最常见的并发症; 2. 肠穿孔 :最严重的并发症; 3. 溶血尿毒综合症; 4. 中毒性肝炎; 5. 中毒性心肌炎
6. 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并发症
肠出血:常见并发症,多见于病程2-3周。 肠穿孔:最严重并发症,常发生在回肠末段, 多见于病程第2-3周。
两者的诱因为随意起床活动;进食固体
①少量出血 ②大量出血
失,肿大的
脾脏开始回 缩。
3.1个月左右
完全康复。
战非伤寒。
2.消化道症状:食 欲减退、腹胀。
6.肝脾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