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跨界思维”渗透
创意设计突破常规的设计思维方法
创意设计突破常规的设计思维方法创意设计是一种突破常规的设计思维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框架和限制,引领着设计行业的创新与进步。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通过创意设计来突破常规,实现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形象,已经成为了设计师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创意设计思维方法,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常见的创意设计方法,它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切入点,从而产生新的设计理念。
例如,在设计一个家具的时候,我们可以逆向思考,将一张桌子设计成一张床,或者一个椅子设计成一个柜子,这样就可以创造出新颖、实用的设计作品。
二、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创意设计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它通过将不同的概念或元素进行联想和组合,创造出新的设计灵感。
例如,在设计一个LOGO时,我们可以联想到品牌名称的含义、核心价值,然后将这些元素进行组合,形成具有独特性和创意性的LOGO设计。
通过联想思维,我们可以突破传统设计的束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设计作品。
三、用户体验思维在创意设计中,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通过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感受,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用户体验思维要求我们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在设计一个APP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户调研和使用场景模拟来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设计优化,提升用户体验效果。
通过用户体验思维,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人性化和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作品。
四、跨界合作思维在当今社会,跨界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和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合作,我们可以汲取不同领域的思维和经验,打破行业壁垒,创造出更加独特和创新的设计作品。
例如,在设计一个汽车内饰时,我们可以与时尚设计师合作,来融入时尚元素和潮流趋势,使产品更具个性化和时尚感。
通过跨界合作思维,我们可以拓宽设计的思路,实现更加突破的创意设计。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展示设计》教案及反思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展示设计》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特点和类型,能够运用基本特点进行评价和改进生活中的展示设计。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研究实践中感受展示设计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以及对展示设计的认识和重视。
教学重点: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特点和类型。
教学难点:运用基本特点进行评价和改进生活中的展示设计。
一、导入假设学校将组织一次学生美术作业展,你们将如何布置?师:布置一个美术作业展,需要考虑很多问题,比如场地安排、现场布置、海报设计、展板制作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同学们去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一种设计,也是我们今天美术课上的主题:展示设计。
二、赏析1、综合性艺术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摩托车展示设计的场景图片。
观察照片,你们看到了哪些设计?这个摩托车展示设计包含了哪些设计元素?生: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展台设计、照明设计等。
师:这个展示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展示设计是集多种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这是展示设计的一大特点。
2、主题性艺术师:在这个摩托车展示设计中,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宣传产品,让观众购买产品。
这是这个展示案例的唯一目的,也是展示设计的另一个特点,主题性。
3、审美性艺术师:不是所有的展示设计都能让人怦然心动、过目不忘。
我们一起来欣赏同样是摩托车展示设计的场景照片,你们会喜欢哪个设计?为什么?生:……师:形态、色彩、照明、文字、图像等是展示设计的设计元素,有效地刺激了观众的感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展示设计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审美性。
三、展示设计的类型师:展示设计的类型有很多,比如展览设计、商业展示设计、活动展示设计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展示设计,比如商场促销活动、博物馆展览等。
通过对展示设计的了解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美。
师:你们对展示设计有哪些认识?可以举例说明。
《展示设计》实践反思
《展示设计》实践反思本学期,我认真参加了“2016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活动。
活动期间,我分阶段完成了个人研修计划,教学设计,视频课例,实践反思。
我选择的内容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第八课《展示设计》。
为了及时总结教学得失,现就我的教学实践情况作如下反思:一、《展示设计》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让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本课是一节综合性较强的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强教学流程设计,尊重学生个性表现,强化师生互动交流,建构大美术课堂等,凸显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目标明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打破常规,开放教学。
平常的美术课,学生和老师可以说都在一个教室里,教师站在讲台,学生坐在座位里进行常规模式的教学活动。
本课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打破这种常规,将学生带到教室外面,进行课前谈话,形成一种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将教室的学生课桌全部搬空,留出大面积的场地供学生活动,室内墙壁布置成展览馆展厅模样,宣传海报,彩旗等元素都营造出较好的学习氛围。
打破常规的开放模式,给本课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巧用多媒体,拓展视野,丰富内涵。
本课教学中,我带学生进入展厅参观,学生在参观过程我利用多媒体音响全程播放录音,录音内容是整体介绍展厅的设计要素和作品的独特之处。
学生一边参观一边听讲解,不仅营造一种真实的展览馆参观的氛围,还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习美术知识。
本段录音,我是通过网络学习暴风影音软件的录音功能,进过多次尝试才录制成功。
不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还让我学会了一门多媒体技能。
本课教学中我用到了许多关于展示设计的优秀作品,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这些资料一部分来自网络,一部分来自书本,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这为丰富课堂提供了保证。
跨界思维课程在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
跨界思维课程在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摘要:随着“十九大”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业产品设计,传统的产品设计已经难以满足互联网市场上的多样化需求。
当代高校的工业产品设计教学趋向于对学生培养专业化方向教育,学生设计方向单一,思维拓展局限。
通过“跨界”课程设定主题让不同的设计学科学生进行专业设计,学生交换设计成果,再设定新的主题,从对方的设计成果中汲取灵感,输出新的设计成果。
主要通过跨界思维获取新的思路和设计灵感,输出不同的产品设计,展现同一主题,不同的产品设计形态。
关键词:跨界思维;工业产品设计;交叉学科跨界有”交叉、跨越”的含义,在工业产品设计教学中,突破原有的“有界”,交融不同的设计专业、不同的设计学科智慧,融入不同的创造思维,让原本不同的领域或者元素,相互渗透,带来新的创造灵感与设计成果。
1、跨界思维课程对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1)理论意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界”贯穿于各个行业领域,工业设计领域也不例外,各个行业的跨界合作为工业设计带来了新的创造灵感与资源。
而互联网背景就业的情况下,企业中的工业设计岗位需求已不是一定要专业对口的人才。
高校工业产品设计教学通过“跨界”课程增加更多可能性,目的希望通过设计学科的众多子学科之间的跨界,遵循相同的设计法则,大量的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介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学科的交集素材,扩宽视野,进行设计实践,从而提高整体工业产品设计的教学质量。
(2)实践意义:设计学科分支众多,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动漫设计等等。
通过设定主题,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的学科学生组成,学生通过自身专业知识分别完成设计,输出不同的领域的设计成果,运用多维度创意方法,以设计成果接龙的方式使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继续输出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成果,最终得到的“跨界”创新产品设计。
无论是功能式创新还是形态与材料创新,或者使用高科技带来的颠覆式全盘翻新,都会在工业产品设计多种要素中实现美学与技术形态的一次突破。
《展示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
《展示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以《展示设计》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该课程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课程背景《展示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设计课程。
学生在课程中需要通过实践设计、制作模型、展示布置等环节,培养设计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教学资源有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1.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课前,教师可以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学习视频、阅读设计案例和参考资料等方式,预习课程内容,扩展知识面。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复习资料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复习。
2. 线上学习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或个人项目,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学习和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堂和讨论区域,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相关的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相互学习和借鉴。
3. 实践操作和展示《展示设计》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需要进行设计、制作模型、展示布置等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提供实践操作的指导和实施视频,让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和操作过程,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反馈。
1.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学生可以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主学习和探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跨界思维进行课程项目化设计
以跨界思维进行课程项目化设计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卿玉明摘要:用跨界的系统化的思维进行课程项目化设计,让课程项目成为生产性项目,让学习情境贴近职业岗位,以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及可迁移能力,本文通过三个案例对课程的项目设计和教学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程项目化;跨界思维;关键能力项目化课程是以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知规律进行改造,情境是真实的,数据是具体的,项目是实用的、完整的、综合的、典型的、可扩展的,学生尽可能独立面向“客户”、全程参与。
课程项目化符合能力本位教育观,其目标是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让学生在项目中培养兴趣,学会思考、学会沟通,是脑、心、手共同参与的学习,以最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智慧。
本文将以跨界思维对课程项目化设计进行探讨。
一、项目化课程的现状和误区市面上专业课程教材大多以“项目化”冠名,而实际上能视为真正项目化的教材少之又少,大多数项目化教材是将知识体系的课程内容重组视为项目化,或将课程实验当作项目,或将工作任务区块化、技能化当成项目,他们只专注技能训练,未关注工作流程和隐含在工作流程中的工具、技能、方法和要求,是不完整项目的设计,忽视了关键能力的培养。
有些教师由于不满足于市面上的项目化教材,试图进行彻底的课程项目化设计,通过若干个项目将原有课程中的知识、技能涵盖其中,但总有一些知识、技能难以融入项目内,进而导致教师不敢对课程项目化,怕少教了知识愧对学生。
事实上,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依照传统教材教学,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其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有没有提升?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二、跨界思维跨界是交叉、跨越的意思,其本质是整合、融合,用大眼光、多角度、多视野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跨界思维要求我们具有丰富的经历,丰富的阅历和综合的知识结构,在人工智能、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科技的跨界已成为一种新锐的思维,一台售价200多元的小爱音箱(小米品牌产品)不仅会唱歌、聊天,还是一台通晓天文、地理、人情的百科智库,只要您开口说一句话即可帮你定闹钟、查天气、查路况……,如此跨界让人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不禁让人联想到未来社会对人才标准的颠覆。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思维拓展与创意实践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思维拓展与创意实践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思维拓展与创意实践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
思维拓展是指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开放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增强其艺术表现能力。
而创意实践则指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将思维拓展和设计原理结合在一起,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
首先,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思维拓展,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学生需要拓展自己的思维,才能在艺术设计中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为此,艺术设计教育运用多种思维拓展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反思思维、联想思维等,来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增加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其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创意实践也是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意实践是指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将原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定期举办创意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创新思维和多样思维方式,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方案。
最后,思维拓展与创意实践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为学生的艺术表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们应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积极推动思维拓展与创意实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拓展与创意实践是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艺术设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艺术设计教师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拓展和创意实践能力,积极推动实施思维拓展与创意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
《展示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
《展示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也正经历着转型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于知识获取和学习方式的需求,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将传统面授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能保持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能融入现代科技的力量。
本文将以《展示设计》课程为例,探索混合式教学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传统的面授教学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和指导。
而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在线学习。
在线教学还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例如视频教学、互动性学习、在线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创作环境。
对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来说,实践和创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展开实践活动,而混合式教学模式则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和在线创作平台提供更大的实践空间和创作机会。
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虚拟实验、模拟制作,真实地体验展示设计的整个过程。
网络平台还能提供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混合式教学模式还能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依赖教师的讲解和教材的内容获取知识。
而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获取到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学术数据库等渠道获取更广泛、更深入的知识。
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让他们学会筛选、分析和整合信息,提高学术研究和创作能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合作学习和跨学科学习。
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方便地与同学进行在线协作和讨论,共同完成作业和项目。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启发,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跨学科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接触到更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
基于设计思维的跨学科主题教学
基于设计思维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一、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基于设计思维的教学方式强调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独特的设计方案,以实现解决现实问题的目标。
这种教学方式不局限于传统思维模式,而是让学生以创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发掘潜在的解决方案。
二、设计与制作设计与制作是设计思维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将更好地理解设计的精髓,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并培养出对于细节的敏锐捕捉能力。
三、团队合作与领导力设计思维教学强调团队合作与领导力的培养。
学生将被分成小组,并合作完成各种设计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他们也将有机会锻炼领导能力,学会如何引导团队前进。
四、科技与人文融合设计思维教学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各种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他们将学习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同时,他们也将学习到如何将这些技术与人类文化、价值观相结合,创造出更有意义的设计。
五、全球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设计思维教学强调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
通过引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同时,学生也将学习到如何在多元化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六、社会问题与环保意识设计思维教学关注社会问题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诸如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议题。
他们将学习到如何以设计的角度来关注这些问题,并通过创新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七、健康生活与体育素养设计思维教学强调健康生活和体育素养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各种运动设施、健身器材等,让学生了解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同时,他们也将学习到如何在设计中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和用户体验,以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体育设施。
跨界设计思维总结:如何将不同领域的设计思想融合在一起?
跨界设计思维总结:如何将不同领域的设计思想融合在一起?跨界设计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领域、系统和学科中寻求解决方案,将多种学科的设计思想融合在一起的设计思维。
它强调了多学科协同创新,以及利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实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跨界设计思维的内容:一、拓宽设计思维的视野首先,我们需要拓宽设计思维的视野,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以艺术设计和工程技术为例,我们可以将艺术的灵感和工程的精确性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
我们还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以更加完善的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并利用解决方案实现设计。
二、了解不同学科的特性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学科的特性,将不同学科的思维结合起来。
比如,艺术设计强调表达形式和美感,而工程技术强调功能和可操作性;计算机技术专注于设计的实现,而社会学则关注社会环境的影响。
因此,跨界设计思维要求我们充分理解不同学科的特征,并将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跨界设计思维的实践应用最后,我们需要将跨界设计思维运用到实践中,以达到有效的设计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形成跨界设计团队,汇集不同学科的专家,通过交流讨论,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跨界设计思维的技术,如情景实验、虚拟现实等,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实现设计。
总之,跨界设计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领域、系统和学科中寻求解决方案,将多种学科的设计思想融合在一起的设计思维。
它强调了多学科协同创新,以及利用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实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拓宽设计思维的视野,了解不同学科的特性,并将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及将跨界设计思维运用到实践中,以达到有效的设计效果。
跨界设计思维的实施可以极大地拓展设计的思维空间。
它可以帮助设计师们更好地把握用户需求,从而创造出更加完善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跨界设计思维的实施将是未来设计的重要趋势。
当代展示设计中的跨界思考与设计尝试
当代展示设计中的跨界思考与设计尝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艺术领域,在不断推陈出新、追求创新。
在当代设计中,跨界思考和尝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主流,而展示设计作为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不例外。
跨界思考和设计尝试不仅是一种美学上的突破,更是一种对人文、科技、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全方位探索,可以带来新的思想观念、视觉效果和使用体验,进而提升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代展示设计中,跨界思考和设计尝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展现手法的跨界。
展示设计中,展现手法的选择和运用十分重要,不仅需要考虑到展品的特点和主题,还要注意到它所掌握的空间、时间和情感传达。
因此,在展示设计中,设计师不断尝试新的展现手法,如声音、光影、空间布局等,以达到更好的互动和传达效果。
其次是技术手段的跨界。
随着科技的进步,展示设计中使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和拓展。
如VR、AR等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使观众可以更立体地了解展品,既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又提高了展品的展示和传递效果。
再次是艺术形式的跨界。
过去,展示设计中的艺术形式主要以绘画、雕塑、摄影等常规形式为主,但如今,设计师们尝试将多个艺术形式进行跨界整合,如音乐、戏剧、舞蹈等,既丰富了展示形式,也扩大了观众的审美范围。
最后是观念模式的跨界。
跨越不同领域的思考和探索,不仅可以带来新的艺术形式和展示手法,还能带来更开放、包容的观念模式。
在当代展示设计中,设计师们倡导自由、个性、创新的设计理念,不断尝试跨越传统和限制,将设计与社会、人文等多个领域相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表现力和启示性的设计。
总之,当代展示设计中的跨界思考和设计尝试不仅能够赋予设计师更多的创意和灵感,更为观众呈现了更多的视觉艺术和文化内涵,也推动了设计行业在多个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服装设计思维延伸方案
服装设计思维延伸方案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服装设计师需要不断积极主动地延伸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思考范围,以使自己的设计更加创新、独特。
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服装设计思维延伸方案:1. 跨界合作:与其他领域的创意人才进行合作,例如与艺术家、摄影师、音乐家等合作,将不同领域的创意和思维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创造出全新的设计风格和视觉效果。
2. 环保可持续设计: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探索使用环保材料、回收再利用、减少浪费等方法来设计服装。
尝试将可持续性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不仅满足时尚需求,还能传递出环保意识。
3. 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不同文化的服装特点和风格,将其融合到设计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开拓创作思路,并且为服装设计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
4. 人体工程学与科技结合:通过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和科技技术,研究和探索更加舒适、实用、智能的服装设计。
利用科技技术,例如可穿戴设备、智能材料等,打破传统的设计思维,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完美结合。
5. 性别中性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男女分类,尝试设计出更加中性化的服装,让服装不仅仅局限于性别的框架,为更多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6. 古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研究古代文化与艺术,借鉴古代服装的细节和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充满历史韵味的现代服装。
7. 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分析:通过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分析,了解服装市场的潮流趋势和消费者的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更加贴近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更受欢迎的服装设计。
8. 自然界的启发: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动物等,从中获得灵感,将自然界的美妙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营造出自然、生态的设计风格。
以上是我提出的一些服装设计思维延伸方案,通过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和思考范围,服装设计师可以不断创新和突破传统,提供更独特、个性化的设计作品。
《展示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
《展示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
本文主要探讨《展示设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混合式教学是指在传统面授课程
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交流、学习与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
习质量和学习兴趣。
在《展示设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我们首先采用了线下授课的方式,通过面对面
教学的方式介绍课程内容,讲解相关知识点和技巧,给学生们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其次,我们还开设了在线学习平台,通过该平台发布学习资料、课堂笔记和参考文献等信息,让学生们在自由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另外,我们还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搭建虚拟展示空间,模拟实际展览情境,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和
创造力。
通过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课程时间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虚拟展示空间,搭建起一个集群与个体学习的互动平台,促进学生之
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混合式教学在《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
力的提升,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创意和全球竞争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基础和支持。
跨界思维对设计师创意的启发有哪些
跨界思维对设计师创意的启发有哪些在当今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设计师们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变的挑战。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创作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作品,跨界思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启发源泉。
那么,跨界思维究竟能为设计师的创意带来哪些具体的启发呢?跨界思维意味着打破传统的行业和领域界限,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进行融合与创新。
对于设计师而言,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摆脱固有的设计模式和思维定式。
首先,跨界思维促使设计师从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中汲取灵感。
比如,一位从事平面设计的设计师,如果他对音乐、舞蹈或者传统手工艺有所涉猎,就能够将这些领域中的元素、节奏和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比如,从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获取灵感,将其转化为视觉上的线条和色彩的流动;或者从传统的刺绣工艺中学习其精细的针法和图案,运用到平面设计的细节处理上。
这种跨文化和艺术形式的融合,能够为设计作品带来全新的视觉和情感体验,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跨界思维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如今,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单一领域的知识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期望。
通过跨界,设计师可以接触到不同行业的用户群体和市场动态,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
例如,一个从事产品设计的设计师,如果能够了解到时尚行业的流行趋势、科技行业的创新成果以及医疗行业的用户需求,就能够在设计产品时更好地考虑到用户的审美、功能和体验等多方面的需求。
这种跨行业的用户洞察,能够使设计作品更具针对性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再者,跨界思维鼓励设计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设计问题。
设计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美学、心理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而跨界思维则要求设计师进一步突破这些传统学科的界限,引入其他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比如,设计师可以借鉴生物学中的仿生学原理,来设计更加环保和高效的产品;或者运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优化产品的结构和性能。
当代展示设计中的跨界思考与设计尝试
当代展示设计中的跨界思考与设计尝试
胡昊琪
【期刊名称】《设计》
【年(卷),期】2015(000)023
【摘要】跨界通常是指多个不同领域之间的穿插合作,是时代发展导致的不同专业之间混合的现象.在展示设计领域里也同样受到跨界风潮的影响.对于展示设计来说如果不跨界就很难完成设计,因为展示设计需要综合多个领域的资源、能力和创作方式,它的本质是“综合”.通过跨界,展示设计领域打破界线,吸收其他领域的设计风格、材料使用、技术运用等,从而创造出好的展示设计方案.当前很多展示设计师已经开始进行跨界,笔者尝试从展示设计本身的跨界行为、展示设计中设计师的跨界组合以及展示设计知识体系的跨界三个方面,结合案例分析跨界行为在当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并鉴于展示设计领域中跨界的流行,尝试总结跨界给展示设计带来的影响,以期为当代展示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维方式.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胡昊琪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7
【相关文献】
1.展示设计与设计展示: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创意中国"当代中国设计展 [J], 张菁;杨颋;罗佳;冯江
2.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跨界思维”渗透 [J], 李瑾瑞
3.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研究——评《博物馆展示设计》 [J], 赵凌
4.从展示设计创新谈起--展示功能的跨界的设想 [J], 侯正
5.从展示设计要素看当代展示设计新思路 [J], 李非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跨界设计'思维模式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18期 277“跨界设计”思维模式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崔 恒 籍 颖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摘 要】将“跨界设计”思维引入课堂教学是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加强了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度,提高了教学的活力和开放度。
此次研究通过;“跨界”教学项目、“跨界”教学设计、“跨界”教学团队及新型的评价考核方式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跨界设计;室内设计;教学研究随着如万达及银泰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增多,导致餐饮空间激增,竞争也是十分激烈。
过去餐饮空间拼的是菜品与服务,如今餐饮空间的品牌推广与环境设计也成为了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好契机,但同时也给这些年轻设计师们带来了压力。
这就要求室内设计专业要充分利用设计类不同专业资源的创造方式,建立“跨界式”的教学模式,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增加设计体验,拓展设计思维。
一、将“跨界设计”思维引入课堂教学是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新的消费模式把我们推进了一个“大设计”的时代,这就要求优秀的设计师们不只会做造型,会画图纸,还要学会如何将其设计推向市场,适应市场甚至去影响市场。
随着餐饮模式的改变,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师,工作内容不再局限于只是对餐厅的地面、天花以及立面进行装饰与设计,还要求他们对相关的设计内容和行业进行跨界与整合。
所以在室内设计课程中不断训练学生跨界设计的思维模式,能够自如的运用交叉学科的内容,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虽然学科被细化分类,但所有的设计之间都是相通的。
比如对企业进行品牌的定位与策划,VI识别系统的设计,空间设计以及后期品牌的推广,最后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一套完整的、结构合理的设计方案。
这是未来商业空间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设计教育必须遵循的发展方向。
二、“跨界设计”教学模式加强了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度,提高了教学的活力和开放度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科的内容需与人们的不断提高和更新的生活模式紧密结合。
六年级美术下册《展示设计》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首先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展示设计案例,如商场橱窗、展览馆、书店陈列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展示设计的美感和实用性。接着,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展示设计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吸引我们的目光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展示设计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示设计的方法和技巧。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运用色彩搭配使展示作品更具吸引力?”“展示设计中如何合理利用空间?”等。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使其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设计能力。
六年级美术下册《展示设计》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社会,美育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绘画技能,更应培养审美意识与创新设计思维。《展示设计》作为六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美术知识,结合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展示作品。本案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倡导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跨学科整合,将美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展示设计的实用价值,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提高审美品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随后,简要介绍展示设计的概念、作用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 展示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展示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统一性、对比性、重复性、平衡性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原则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跨界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方法探究
跨界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方法探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跨界艺术设计正在成为设计领域的一种新趋势。
跨界艺术设计是指在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和传统艺术之间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产生出具有新奇及强烈个性特征的艺术作品。
跨界艺术设计的创新与突破离不开创意思维方法的引导和运用。
本文将探究在跨界艺术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方法。
一、启发性思维法启发性思维法是通过愿意在知道答案前考虑不同方面的人们所使用的思维方法。
对于跨界艺术设计而言,启发性思维法可以为设计师找到主题,概念和想法为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有几种在启发性思维法中常被使用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自由连想法设计师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时常地进行自由联想法。
通过与自己具备类似之处的思路建立联系,同时努力寻找新领域,来完成一些创新性公司的工作。
2.问题解决法设计师为了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可以将目光投向于自己的周围和过去,从中挖掘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会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演练,也需要跨界撞击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创造性思维法创造性思维法也被视为跨界创新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它可以鼓励人们采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创造以前没有想到的解决方案。
与启发性思维法不同的是,创造性思维法更专注于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而非提供无限想象力。
在跨界创新中常用的创造性思维法包括:1.分析解决法这种思维方法常常被用于向后分析,即关注一个进程或问题,然后回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透彻了解问题或进程的全部过程并找到问题或进程的核心问题,从而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意味着考虑到目标后,从目标反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问自己什么是设计师不想要的,这样便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需求,进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三、联想性思维法联想性思维法在跨界创新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联想性思维法是指应用原本不同的领域之间以及不同文化艺术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跨界融合,进而生成具有新意的全新作品。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思维拓展与创意实践
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思维拓展与创意实践
艺术设计教学是一个现代教育体系中重要而复杂的一部分,它旨
在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实际操作以及创新能力。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思维拓展与创意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信息,让学生深入地了解
各种视觉元素,通过分析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
其次,教师
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探索不同时代的艺
术元素,激发学生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对比设计、图表中的多媒体图片和文字等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此外,通过实践加以体现,让学生领略到设计学科中的知识点及其实
际操作,更好地掌握设计原理,也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用创造力应
对挑战。
总而言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给予有效的导导师导,使
学生的思维拓展与创意实践能有所发展和突破,使学生能掌握完整的
设计理念,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艺术设计教学理念。
展示设计创意思维的方法
展示设计创意思维的方法
以下是展示设计创意思维的一些方法:
1. 头脑风暴:组织一个小组来共同思考和生成创意。
让每个人自由地提出想法,不加以限制或批评。
通过集思广益,可以激发新的创意。
2. 侧重问题:聚焦于解决问题或满足用户需求。
首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创造性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3. 反向思维:尝试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出截然相反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创意,并帮助发现新的途径和观点。
4. 因果链:尝试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建立因果关系的链条。
通过思考影响和结果的因果关系,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5. 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将创意和思维过程可视化。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理清思路,并发现新的关联和观点。
6. 逆向问题:将问题或挑战翻转过来,提出一个与之相反的问题。
通过这种逆向思考,能够寻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
7. 随机刺激:通过随机选择一个词、图片或者音乐片段等来激发创意。
这种方法可以打破常规思维,帮助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
8. 观察和借鉴:通过观察和学习其他人的创意和设计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设计创意思维。
掌握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技巧,然后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意中。
以上方法只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创意思维方法,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者结合多种方法使用。
创意思维是一个培养的过程,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创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跨界思维”渗透作者:李瑾瑞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31期摘要大数据时代之下,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俨然承受不住慕课时代所带来的冲击。
本文通过展示设计课程的实践,通过“跨界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的设计创意,以创新的方式推进课程有机健康地运转,从而训练和强化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强化传统线下教学方式的优势。
关键词展示设计教学跨界思维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Cross-border Thinking" Infiltration in "Exhibition Design" Course TeachingLI Jinrui(School of Design, Jiang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56)Abstract Under the Big Data era, teaching art and design courses undergo a severe test;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indoctrination seems to withstand the impact of MOOC era brought. Through the course of practice, "exhibition design" through "cross-border thinking" approach in teaching students constantly activated design creativity, innovative ways to promote organic and healthy functioning curriculum, thereby strengthening students' creativity train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strengthen th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Key words exhibition design; teaching; cross-border thinking在以往的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还是大部分遵循展示设计行业的流程中最基本的纲要来进行,每个章节一个展示专项概念,并伴随着这个专项而展开的设计,整个课程结束后,学生完成的成果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中规中矩的把设计完成了,缺乏创意。
如何在展示设计课程中,加强项目策划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并且将其作为整个设计流程的导向,是这门课程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展示设计课程要求除了最基本的空间思考能力之外,还应具备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其他设计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还应具备一定对前沿设计信息的关注与思考(如数字媒体),这无疑就是一次真枪实弹的跨界尝试。
1 “跨界思维”于课程之初的思考跨界设计,就是把一个领域的设计语义运用于其他的领域,或者某个领域的设计师进行另一个领域的跨专业或综合的设计活动。
使得传统设计与其他行业在形式、工艺、材料上进行结合,以获得全新的设计语汇,实现更好、更新的设计创意。
在如今高校的学分制体系之下培养综合型人才才是教育最终目的,通过跨专业的方法来综合训练不失为一次重要的尝试。
跨界,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如果将设计视为产品,从营销学来看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部分:一形态,二功能,三理念。
每一个设计的实现都要考虑这三个方面,跨界也可通过这三个点进行切入和创意。
本次展示设计课程基于环境设计学科基础,将“商业品牌展示空间设计”作为实战课题。
教学不仅仅是在思维的引导上进行跨界的尝试,在教师队伍中也加入了其他领域的人员,给课堂更直接地带来多元的学习视角。
以此来模拟真实的设计项目,即面对不同领域的甲方需求,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思考设计。
2 “跨界思维”在教学思路中的渗透作为环境设计方向的学生,习惯空间的设计思维固然重要,但设计之初的策划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对于设计项目多角度的观察与考量,“跨界思维”让设计结果更加合理化并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跨界思维”让学生摆脱本专业既有的思维模式,从策划的层面展开项目,掌握更多的方法更全面地思考设计的过程与目的。
课程从围绕着“设计主题”的内容开始,即如何寻找切入点、如何发散延展、如何组织、如何立意、如何有创新点、如何根植于方案始末等。
教学过程中强调“跨界思维”的导入作用,并分不同阶段逐步深入,每一个阶段都是一套方案始末不同深入度的反映,也伴随着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在方案进行中不断强化。
“跨界思维”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着方案更全面地推进。
同时在课程进展之中,也为学生提供了专门的调研课时,让学生能够借课堂以外的资源:如借用互联网的力量线上线下的调查,相关跨专业知识的补充等,来丰富该课程学习的方法与资料。
对于过程,是需要一定连贯性记录和整理的,每位学生须准备一个A3绘本,将整个设计核心点及进程以视觉笔记、拼贴图片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来。
从初期抽象的头脑风暴到跨界点的选择与推敲,从方案雏形到不断深化的图纸,要求每个思考和推进的过程都有即时的记录。
学生可根据自己所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记录与编排。
记录设计的过程经验积累与方法的掌握才是一个艺术设计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
在不同的阶段性学习验收工作中,由任课教师以及特邀的跨专业教师进行联合打分与讲评,将多专业特性的综合性评价渗透到每个阶段性的辅导中,帮助学生不断强化“跨界思维”在设计中的尝试与发挥。
3 “跨界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学工作采取了五个步骤及相应的方法途径来进行。
第一步:品牌与主题概念的捕捉与整理。
该步骤为课程的前期阶段,也是要求学生运用“跨界思维”打开设计思路与确定设计目的最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多专业知识综合发挥的一次尝试。
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改革中,采取了分组学习的措施。
另为了增强学生团队学习的凝聚力和主动性,也设置了较为趣味的环节,即“抽签”,每组派代表进行抽签的动作,可以得到三个关键词,分别为“某节日”、“某元素”、“某品牌”,该小组务必将三个关键词相加并进行思维的扩散才能继续接下来的练习环节。
因此课堂上随时产生不超过二十分钟的快题时间,以予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概念的思维导图,以及针对橱窗空间设计的相关元素整理等。
因此,在这一步骤,学生需要搜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最后经过自己的二次消化转化成为灵感的图形,并进行拼贴整理,该图形可以是具象的实物图片也可以是抽象的图形,总之在无文字表述的情况之下直观表达其概念。
这一过程,让学生回到创意思维最初的状态,是从对一个产品设计及包装的思维去推敲方案的雏形。
第二步:主题创意的迸发。
该阶段紧承上一步,根据灵感图片开始“狭小”的橱窗空间设计,以趁热打铁的速度展开小组讨论,每小组(3~5)人根据前期讨论的主题方向,鼓励跨界的选择非常规艺术形式、材料及工艺手法,每人设计一个橱窗,且小组的所有橱窗必须形成一个系列,以不得脱离主题大方向以及表现形式为评分基本标准。
在这一环节,既要求尽可能发挥创意,又要求服从一定的现实局限。
常规与非常规,专业与非专业的自如转换,才能将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于空间之中。
同时组队形式,不得不调动小组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并能够有效发挥不同学生的特点及优势。
设计不是闭门造车,能够有效与团队沟通,具备一定执行能力,这是作为综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
第三步:品牌深入分析与空间方案规划。
进入到该阶段时,课程进度已近半,即步入理论知识点的深入阶段。
但在这一阶段,学生依然不能停止对于设计对象“品牌”的调查与研究,如果前期的训练更多为了激发学生的主题创意,那么接下来的店铺或展陈设计则将是一个相对富有理性逻辑的设计尝试,其理念与主题依然延续且深入,但除造型设计之外,更强调一个品牌复合体在空间中的有机呈现。
另由于外专业教师的加入,也为课程带来了不同专业特色的新鲜血液,以及不同的评判标准。
让学生感受到真实设计市场环境,并以此展开和深入自己的方案。
同时,值得强调的是,其前期的主题概念依然保持且更加强化突出。
在此阶段,学生必须完成品牌相对详细的分析结论,该结论需涉及到更多的市场数据。
以市场现状及发展为导向,从展示策划方案开始,一步步推敲出设计的具体要素,并完成整体方案的平、立剖草图,那么前期的“跨界思维”所产生的素材基础在这一环节产生重要作用。
第四步:方案设计深入与空间模型搭建。
所谓深入设计,即为展示空间具体到空间尺度、形态、道具细节、光环境氛围的营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方案推进到三维的真实空间。
而作为环境设计专业来讲,展示空间的营造不仅仅是道具、视觉版面的演绎,更多的是用空间化的语言来综合表达,并具有一定的故事陈述性,当然这也是该课题的难度所在。
因此,如何利用空间尺度感、形态意向、光环境营造来贯穿,“跨界思维”促使学生学会更加整体地解决设计问题(不再是个体分明的视觉体系和道具设计,而是有机的空间整体)。
另外,搭建实体的空间模型,则是实验和巩固空间可能性的最佳呈现方式。
空间的语言表达,是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之基本,但如何精准地陈述故事的意象,则需要更加丰厚的语义(艺术形式)来支撑,“跨界”地去尝试不同设计表达方式,来完成饱满精彩的空间作品。
第五步:这也是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必须能整理一套完整的方案册,并进行汇报。
将整个设计项目从初始到最后的空间完成,以一个乙方的身份来进行汇报。
学生需具备一定清晰的逻辑思维,去粗取精的整合能力,以及最重要部分:秉持“跨界思维”理念,从多个角度揣测甲方所需求的设计陈述。
4 “跨界思维”渗透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在课程中,学生在前期方案阶段中当中,对于主题推敲部分享受了不少乐趣与成果,这不得不归功于“跨界”给他们带来的自由。
同时,由于外专业教师的跨界合作,也为本课程跨专业特性加强了许多,借由外专业的途径能够多角度、多元化地挖掘展示设计的创意点、需求与设计目的。
当然在课程的后期阶段,工作的推进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是对“跨界”的尝试,对于多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学生掌握起来是具有一定挑战的。
在前期调研阶段中,还是存在部分学生调研分析能力较弱,对于跨专业的设计方法掌握不够,导致前期分析性的数据缺失,从而影响后续空间的方案表达。
因此,在课程安排中应多加入其他横向艺术设计相关资讯及方法的导入,并专设训练环节及专题作业内容,以强化理论实战。
另外,对于教师的授课形式也可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除了延续多专业教师合作授课之外,可将课堂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乙方同时也为甲方自主进行评图,以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