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策略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设计与操作。

3. 实验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探讨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要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 实验结论的得出。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问法: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能力。

4.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桌子、铅笔、直尺。

2. 教学课件: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实验报告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实验设计(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

3. 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变量控制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准备】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1Α)、电压表、电流表、学生实验报告单(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分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及创设情景1、播放多媒体课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调节声音的强弱。

2、[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声音的强弱的?[学生]:老师是通过旋动音量开关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教师]:你知道为什么通过旋动音量开关可以改变声音的强弱吗?[学生]:可能是旋动音量开关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了声音的强弱。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一)、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教师]:请同学们先回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源的作用是什么?[学生]: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源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再回忆电阻的概念。

[学生]: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水流的大小与落差和阻力的关系猜想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板书]猜想1:“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方案导言: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实验的目的、实验装置及材料、实验操作步骤等方面,提出一种适合初中物理实验的方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

一、实验的目的物理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测量和数据处理,验证物理理论、定律和公式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光、电、声等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装置及材料根据初中物理课程的要求和实验的目的,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材料。

例如,在光学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光源、凹透镜、凸透镜、反射镜、透明板等仪器和材料;在电学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电池、导线、电灯泡、电流表、电阻器等仪器和材料。

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装置和材料进行实验。

三、实验操作步骤1. 实验前准备:理清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相关理论知识,检查实验装置和材料的完好性,确保实验平台安全。

2. 实验装置的搭建:根据实验要求,将实验装置按照要求搭建起来,确保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条件的调整: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实验条件,例如调节光源亮度、电路的电压等,以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4. 数据的采集和记录:进行实验操作时,及时采集和记录相关数据,例如光的强度、电流的大小等,以备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5.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测量:根据实验要求,观察和测量实验中出现的相关现象,例如光的折射、电流的变化等。

6.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例如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等,以验证物理理论、定律和公式的正确性。

7. 结果的讨论和总结: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提出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措施。

四、实验设计要点1. 目的明确:实验设计中应明确实验的目的,确保实验结果能够验证物理理论、定律和公式。

实验说课教案初中物理

实验说课教案初中物理

实验说课教案:初中物理《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的方向。

(3)摩擦力的实际应用: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刹车、滑板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及作用。

(2)新课讲解: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通过动画演示摩擦力的作用原理。

(3)实验环节:设计三个实验,分别是探究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以及探究摩擦力方向对摩擦力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摩擦力方向的关系。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概念及作用。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性质。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数据准确性以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3)课后练习:检查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策略

教改前沿JIAO GAI QIAN YAN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策略朱敬国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岩腊乡九年制学校 (贵州省安顺市 561014)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倡导“做中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改变过去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式的物理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物理实践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核心素养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倡导“做中学”,即学生在学习概念知识或者是相关的原理时,结合教师的实例、问题等,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观察,最终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知识。

物理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就物理学科教育而言,“科学探究”是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

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以核心素养思想为指导,巧妙地通过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构建高效的物理教学课堂。

1 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探究式的教学课堂,唯有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方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为目标进行科学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物理探究中的主观能动性。

(2)探究性原则。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将“科学探究”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由此可见,核心素养背景下,“科学探究”是改革创新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应当遵循探究性的原则,所设计的物理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观察现象以及搜集数据、总结结论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物理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研学课程设计

初中物理研学课程设计

初中物理研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种类及作用效果,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

2. 帮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方式,掌握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3. 使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掌握不同形式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力学现象。

2.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学会分享和倾听他人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物理知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注社会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研学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物理现象有较高的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物理现象,提高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与种类:力的定义、测量及单位;恒力与变力、接触力与非接触力、平衡力与不平衡力的特点及应用。

2.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及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3.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及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的定义、计算及图像表示。

4.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的定义、形式及转换;能量守恒原理在物体运动、简单机械中的应用。

5. 实验与探究:设计力的作用效果实验、探究牛顿运动定律实验、能量转换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试验教案

初中物理试验教案

初中物理试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实验操作步骤4. 实验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引出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讲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的弯曲现象,即光的折射。

介绍折射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为定值。

3. 演示实验(1)准备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白纸、直尺、量角器。

(2)实验步骤:① 将激光笔的光线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光线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

② 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数据。

③ 改变激光笔的位置,重复步骤①和②,观察光线传播路径和折射角的变化。

④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折射定律。

4. 学生分组实验(1)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3)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实验现象,确认折射定律的正确性。

(2)探讨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光纤等。

(3)提问:光从空气进入水、从水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分别是如何变化的?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探究教育教案

初中物理探究教育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探究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改变而产生的现象。

3. 实验安排: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材料包括铅笔、水杯、白纸等。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结果分析: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光的折射现象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6. 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光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透镜的光学仪器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2. 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铅笔、水杯、白纸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实验结果和相关的物理知识。

六、教学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下来。

2. 在实验结果分析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在拓展应用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理现象,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一、内容概括本文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章首先阐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包括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及加强实验教学的评价和反馈等。

这些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实验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文章对未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在推动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1.1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从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单一模式,到现在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型模式,物理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实验过程的教育价值。

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真正体验到物理实验的魅力。

实验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在一些学校,由于设备、资金等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的实验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多数学校还停留在纸面上,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

这不利于激发师生的教与学热情,也不利于推动实验教学的持续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有必要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实验教学的持续发展。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学校物理试验教学方案(5篇)学校物理试验教学方案只是给将来物理教学工作设定的一个大体框架,当然还是需要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的合理支配和详细实施。

以下是我整理的学校物理试验教学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学校物理试验教学方案【篇1】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目标1、每两周集体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的理念,沟通各自的看法,提高对新课程理解运用的水平。

2、选用学习的理论书籍有:《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老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同学心理指导》等,以较高专业水平驾驽教学工作。

3、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的依据与意义,紧紧抓住以“同学进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根本”的两条教学主线。

二、发挥集备作用,理清教学思路1、定期进行学情分析。

随着新学期教学进展,同学在接受新学问过程中,必定会消失各种问题;通过集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觉同学存在问题,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设计的依据,准时予以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

教学的“大思路”是指理解学校物理教材编写的理念、编写的风格、编写的内容以及编排的体系。

教学的“中思路”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如何让同学有力量自主构建学问。

教学的“小思路”是指较精确定位每节的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

思路理清,教与学才会轻松;避开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三、开发利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1、开发利用教材。

我们不能把教材教条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作适当调整。

对新教材必需有共性的解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情景切入、感悟方法、过程理解与应用迁移教学套路。

2、拓展教学资源。

教材作为教与学的载体,但不是的载体;可以猎取不同教材版本、网上资源与相关资源,尤其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方面,,进行比较取舍。

四、构建教学设计,展现教学风格1、构建教学设计。

新学期,我们必需从静态教学设计向动态教学设计过渡,把同学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补充,避开不分班级,不分同学,呆板按预案教学。

探究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探究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探究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摘要: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大单元教学依据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以任务、主题等为线索统领,整体思考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大单元教学是突破传统过分关注知识点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切入口。

本文就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大任务引言在“双减”的背景下,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把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和“双减”育人的理念结合起来,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大单元.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跳出舒适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学的缺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对单元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既符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之下,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与初中生实际情况相符合,教师需要通过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对学科教学进行构建,同时还要对学科知识进行优化组织.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科发展需求明确把握,培养学生知识整合和问题分析的能力,立足于整体视角开展物理教学活动。

2初中物理大单元授课现状分析首先,在当前的教学实践当中,很多教师仍然会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思维,缺乏创新意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很多教师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学课件播放会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且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内容有限,这对于学生物理信息的获取以及物理综合水平的提高都十分不利。

其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和视野.但就当前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很多教师都不具备应用网络挖掘教学资源的能力,无法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初中物理课程设计思路(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程设计思路(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程设计思路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1.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核心,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2.知识与技能并重:在确保学生掌握物理基本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过程与方法并行: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实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科学方法的应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课程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具备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安排1.力学: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量、压强和浮力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

2.热学:包括温度、热量、比热容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热现象的本质,掌握热传递规律。

3.电学: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具备基本的电路分析能力。

4.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光现象的基本规律。

5.声学: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声现象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实验教学:注重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价与反馈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探讨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探讨

只带有 一个袖珍弹簧秤 ,请 帮他设
设计方案 水和食盐是厨房里必不可少的,盐水是教学
计一个测量该矿石 密度 的方案 ,并 中提得很 多的,如选种子就利用盐水 ,这里告诉鸡蛋沉在
写出有关计算式。 水底 ,说 明它比水的密度大一些;如果在水 中加入食盐 , 分析 该 问题是个实际问题 ,要 直到鸡蛋 悬浮在水 中,根据浮力定律 ,这 时水 的密度 与鸡 求测量矿石 的密度 , 自然要联 系密 蛋 密度相 同。用 密度 计测量盐水的密度 ,也就测量出了鸡
CE TE教学园地
藏 —一
压 表都 有 示数 ,反 复检 查连 接 的线路
图1
都 是正 确。 请接下 来应 进行 的操作 是 ( )。 A.更 换 小 灯 泡 ;B .检 查 电路 是 否 断 路 ;C.移 动 滑 动 变 阻器 滑 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体表面受到的液体压 力的合力。而在液体 中,深度越大, 液体压强越大,物体 受到 的压力越大。那么物体浸没在液 体 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 的深度是否有关 呢?请你设 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并说明探究的方法。 分析 该 问题只要求设计一个方案,探究物体浸没在液 体 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 的深度是否有关 ,没有限制
【 例1】 地质 队员采到一种未见 能不能测量 出鸡蛋的密度?小华一时无法 回答 ,请帮小华 队员将一小块矿石放入水 中,矿石 分析 这是个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在 问题中告诉 了小华
不溶于水 ,并且沉入水底 ,说 明矿 手里有密度计 ,又暗示了在厨房里,那么就一定可 以利用
石 的 密度 大 于 水 的 密度 。 地 质 队 员 厨房 里 的必备 物 品。
( 者 单位 :湖南 省岳 阳市岳 化 三 中 ) 作

【中考物理】中考《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教学设计4

【中考物理】中考《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教学设计4

【中考物理】中考《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教学设计4红安县 红安思源实验学校 刘中生一、考点知识梳理实验探究专题 探究型实验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上P73)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八上P77)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八上P97)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八上P6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九P49)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九P60)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八上P5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八下P20)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八下P10)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八下P2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八下P77)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九P74)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九P138) 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八下P16)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有哪些(九P129)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八下P51)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八下P34)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九P13)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八下P67)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八下P68)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八上P82)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八下P30)测量型实验 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八上P117)伏安法测电阻(九P80)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九P96)测量平均速度(八上P23)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八下P87)二、学情分析实验探究题是中考理综物理试卷当中必不可少的一大题型,但是学生的得分率普遍较低,成为学生提高物理中考成绩的一个拦路虎,要想在中考中提高整体物理成绩,必须对该类型的题目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掌握好相关的知识。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其实验题大约可分为三大类。

其中探究型实验题是一种综合考查多种能力的试题,包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理科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课堂实验操作技能的迁移运用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能力等。

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不少的试题当中都有所体现。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5篇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5篇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5篇中学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范文1一、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第四章第一小节内容。

从知识结构来看,光的折射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之后编排的,是光的传播规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光传播规律的进一步学习。

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折射是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

研究这些基本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研究控制光路的平面镜、透镜等基本元件以及它们的成像原理,就构成了光学的基本内容。

这些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就本节内容光的折射来说,它不但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而且也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二、学情1.学生已具备的前期认知基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2. 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兴趣很广泛,但这种兴趣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兴趣水平,满足于被新鲜的生活、实验现象所吸引,容易忽略对现象本质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光的折射现象;②。

知道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③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的初步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④能够应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①使学生初步掌握正确观察折射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的方法;②使学生体验通过实验探究折射现象、归纳出规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在自主实验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细心观察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与合作精神。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初步规律。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初步折射规律;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现象。

五、教法、学法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

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索、讨论等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动手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通过多种感知觉参与学习,以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观察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

实验教学设计:实验名称:测量直流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电表来测量直流电流与电压,并了解电流与电压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实验器材: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阻器实验步骤:1.将电源连接到电路的正负极,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连接到电路中适当的位置。

2.打开电源,调整电压大小为2V,调整电阻器的阻值为10Ω。

3.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将测得的数值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4.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个端点之间的电压,将测得的数值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5.分别调整电压大小和电阻值,重复步骤3和4,记录多组数据,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6.关闭电源,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评价:1.教学目标: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表来测量电流和电压,并能够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和单位。

实验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2.操作过程:实验步骤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操作,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实验操作。

3.实验结果:实验数据收集齐全,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能够得出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4.安全措施:实验过程中正确认识电源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并保持仪器的安全使用。

5.实验总结:学生能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实验的规律,并能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教学设计与评价,可以看出,良好的实验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实验教学时,需要注意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将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物理初中实验与探究教案

物理初中实验与探究教案

物理初中实验与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实验3.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穿衣镜中的反射,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的大小、位置等。

5. 总结: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实验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

4. 练习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学生能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能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能在实验和讨论中表现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六、教学资源:1. 平面镜2. 蜡烛3. 测量工具(如刻度尺)4. 实验记录表5. 教学课件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穿衣镜中的反射,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因。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的大小、位置等。

5. 总结: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探究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究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兴趣。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所有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其完好无损。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实验说明书,包括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过程的设计在设计实验过程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制定实验方案。

例如,在学习压力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弹性变形程度。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探究物理现象。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条件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

五、实验报告的撰写学生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可以巩固实验内容,并提高科学写作能力。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应该按照科学报告的格式进行写作,包括标题、引言、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结论等。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讲和修改,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六、实验的延伸和拓展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延伸和拓展。

例如,在学习电流实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电路的拓扑实验,进一步探究电流的分布和路径。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七、总结初中二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物理实验探索课程设计

物理实验探索课程设计

物理实验探索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原理,包括力学、电学及光学等领域;2.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处理和分析;3. 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独立设计简单物理实验的能力,能够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和制定实验步骤;2.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实验设备,进行实验观察,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激发科学研究的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3.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实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实验探索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学生特点:本课程面向初中学生,学生对物理实验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好奇心强,但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提高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动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实验:- 研究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实验内容:滑轮组实验、惯性实验、摩擦力实验等。

2. 电学实验:- 探究电路基本规律,包括欧姆定律、串联并联电路;- 实验内容:电阻测量实验、电流电压测量实验、简单电路设计等。

3. 光学实验:- 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实验内容:光的反射实验、透镜实验、光的色散实验等。

4. 热学实验:- 探索热能的传递与转换,包括热膨胀、热传导等;- 实验内容:热膨胀实验、热传导实验、热量测量等。

初中物理创新简单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创新简单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创新简单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掌握其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实验操作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电动玩具,引导学生关注直流电动机,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

3. 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制小风扇,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 制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讨论结果自制小风扇。

5. 实验:让学生演示自制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6. 分析:讨论自制小风扇的优点与不足,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风扇,提高其性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4. 分析法: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

2. 学生能独立完成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

3. 学生能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提高科学素养。

4. 学生能提出改进小风扇的建议,展现创新意识。

六、教学资源:1. 直流电动机及其配件。

2. 自制小风扇的材料。

3. 实验操作手册。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教学步骤:1. 展示直流电动机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直流电动机。

2. 讲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及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制小风扇的设计与制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

4.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制作小风扇。

5. 让学生演示自制小风扇,观察其工作效果。

6. 讨论自制小风扇的优点与不足,从实验中总结规律。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风扇,提高其性能。

8.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设计策略
1.发挥备课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采用新老教师“一帮一”结对活动,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通过相关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设法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新课程下物理教学的能力,提高上实验探究课的水平。

(2)采取团结协作,集体备实验课。

备课组提前制定好详细周全的学期实验教学计划,确保每个班级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验。

备课组要形成一定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明确每位教师实验教学中的任务,明确每个实验的注意事项。

简化仪器交接手续,可采取分工后某位教师从实验室借出仪器,其它教师互相借用的方法。

(3)搞好实验课堂文化建设。

要提高大班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构建新的课堂文化。

建立课堂教学的“新制度”,营造良好的课堂实验探究环境。

比如培养建立课堂教学的“五要五不要”:不要先讨论,不要大喊大叫,不要急于举手,不要窜位,不要等待教师讲;要学会提出实验问题,要独立自主地思考,要主动积极地探索,要善于归纳总结,要学会轻声交流与评估。

这不仅是实验课顺利进行下去的纪律保证,更是对学生科学实验素养的培养。

2.组建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1)首先教师对全班学生深入全面了解,调查摸清学生情况,包括:家庭状况、思想状况、学习态度、知识底子、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特长、同学关系等,再按班级总人数的1/3精心选定合作学习小组长。

小组长应该是学习能力强、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学生。

教师对小组长采取自愿和公示制,增强小组长的自豪感、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班上其他学生采用“自愿”和“教师指定”相结合的方式与小组长互结成学习小组。

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自愿结对的学习小组进行适当的微调,建立起实力相对均衡的各学习小组。

小组人员的组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学期教师要对各学习小组进行评估,褒优奖先,激励小组之间竞争,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

(3)明确各学习小组成员的责任。

教师首先应该帮助支持物理学习小组长,培养其树立学习“权威”,激励其发挥带动帮扶作用。

要放手让小组长发挥作用,逐步替代“物理老师”。

同学们可以从学习小组长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学习帮助,缩短了帮助和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长的职责:对小组成员的作业督促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小组长要及时解决本小组成员的学习疑问。

小组长之间实行互相督查。

小组长服从教师直接管理,教师定期开好小组长会议。

小组长及时反馈各小组学习情况,教师经常抽查,做到能宏观上把握,反馈后及时作出评价和调整。

小组成员的职责:自觉服从小组长管理,学习上有问题时及时请教小组长予以解决。

规范作业,用红笔及时自我订正,定期或不定期接受组长的作业检查。

对小组长的帮扶工作进行监督。

对小组长处理不了的复杂问题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

3.教师的实验探究备课设计
(1)教学内容设计: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精心搞好实验教学设计。

备课时,要广泛阅读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提炼和加工,形成自己的备课特色。

多注意备问题设计,备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实验能力提高。

备课时要明确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内容,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做到既照顾全体,又兼顾两端,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2)实验器材设计:教师要对相应的探究实验预做,仔细揣摩,对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周全,确定好最佳实验方案。

比如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因涉及器材和步骤多,实验费时,为节省时间,教师可考虑对实验作适当改进:①烧杯不用100ml的,而改换为50ml的,实验时杯中盛水40ml左右;②上课前用“热得快”在热水瓶中加热准备好70℃左右的温水,代替冷水开始加热;③机械秒表可换成电子秒表;④烧杯口盖一张平整的硬纸片,并设法减小教室里空气的流动;⑤每位学生实验完毕,烧杯中的热水加减由教师完成;⑥减少实验过程的中间环节,中间实验的学生可不拆除全部实验器材。

(3)时间设计:教师的导学、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等时间不超过8分钟;学生小组实验(3人,每人10分钟)30分钟;整理器材与教师实验小结5分钟。

(4)学生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教师把每个实验小组分成小组长、组员甲、组员乙三人,三人分别轮流承担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的任务。

这样可使实验紧凑,学生分工合作,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实验能力训练。

实验中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动指导作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

三人学习小组实验探究分工如下:
4.教师上课设计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需要”去诱发学生;用“任务”去驱动学生;用“评价”去保障教学,设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热情。

教师上课时要精神饱满,激情教学。

用亲近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用精彩生动的实验吸引学生,用物理和谐美和科学思想陶冶学生。

教学方式要丰富多样。

让所有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动手实践,让不同学生在课堂上都体验到成功。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室里四处走动,与各小组进行交流。

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下一步计划。

必要时,教师可让学生暂停实验,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比如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教师要强调注意:①实验器材中酒清灯、温度计、秒表等的规范使用;②实验器材在铁架台上的组装调试;③如何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④学生的分工合作;⑤观察酒精灯火焰大小和烧杯水量的多少;⑥小组长负责制的实验器材检查和整理验收;⑦实验结论的得出与描述等。

实验结束时,教师要作出小结和点评,并检查各小组实验器材的整理和每位学生记录的实验原始数据,督促学生完成课后的实验报告。

规范实验报告形式,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有积极的作用。

注意检查每位学生是否都完成了实验,对个别没完成的学生,教师要延长实验时间,耐心等待学生完成。

教师要做好实验教学的反思,及时反馈到以后的教学中,并反馈给本组其他教师。

教师要善于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构建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勤于动手,使知识拓展提高。

5.教师的作业辅导设计
教师对作业布置要仔细研究,精心布置。

可将作业进行分层,分为基础作业与提高作业,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作业布置形式要丰富多样,反对题海战术。

作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实践的,比如可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通过科学探究完成一些小论文,等等。

比如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本实验报告单外,对多数学生还布置了两道题:①水饺在开水中煮呈白色,而在沸油中煮则会变成黄黑色,请你猜猜油比水的沸点高还是低?如何解释水滴掉到热油中会溅射起来的现象?②观察家中煮汤时的火候调节,为什么汤沸腾后往往要把火候调小些?
作业要规范格式,要求学生仔细审题,文字整洁,作图规范,订正到位,通过作业养成学生严谨认真的习惯。

要求学生作业之前要复习回忆相关内容,弄清后再动手作业。

如果是练习册或做试卷,要求学生限定时间,像考试一样认真对待,以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练习时要求学生不能询问和查找相关资料,限时完成并及时订正答案,用醒目的红笔显示错误之处,仔细分析错解原因。

学会举一反三,不就题论题,要把思维发散拓展,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全批全改,通过批语和符号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订正。

对不同学生批改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成绩较优生侧重方法思路技巧的点拨,对学困生侧重解题的规范化。

作业或考试后,教师
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对常见错误做到有针对性的讲评,布置相应的巩固练习。

对作业或考试进步者要经常班上表扬,定期评出优秀作业、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对学习困难和退步学生诊明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扶助他们及时跟上。

6.课外培优帮扶设计
对学困生的帮扶,我们可采用学习小组互助和教师课外治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学困生,除小组长落实责任定点帮扶外,教师要经常与这些学生个别沟通,鼓舞士气,诊断思维盲点定出学习对策。

学生随时可向教师提问,也可通过作业本里夹条子提问来把学习问题及时处理。

对实验没过关的学生,集中对他们开放实验室,直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实验。

对接受力强学生的培优,我们可采取学生自愿提出申请后通过选拔让他们参加物理竞赛辅导班的形式,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对这部分学生要适当加压,布置一些课外实践探究课题,设法使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吃得饱”。

当然,在实验探究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还应考虑到实验的“可行性、必要性、层次性和多样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是实施物理新课改的难点。

我们只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真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努力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