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检测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单元整合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科技⎩⎪⎨⎪⎧⎭⎪⎬⎪⎫四大发明数学、农学、天文历法医学 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学⎩⎪⎨⎪⎧⎭⎪⎬⎪⎫《诗经》《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戏曲艺术 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科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杂交水稻到银河Ⅰ号尖端科技获得重大突破文艺⎩⎪⎨⎪⎧⎭⎪⎬⎪⎫“双百”方针提出与贯彻“双百”方针曲折与破坏“双百”方针恢复及繁荣 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教育⎩⎪⎨⎪⎧⎭⎪⎬⎪⎫新中国教育奠基动乱中教育被破坏新时期教育复兴 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通史概览古代中国 的科技、文 学与艺术 丰富了人类 文明的宝库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与教育 成就巨大,但充 满曲折与坎坷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横向链接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科技的比较例1古代科技——先民的创造精神与勤劳智慧光耀世界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肎’”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行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古代科技领先世界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答案 D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情景。

据材料“古人写字……改‘宵’为‘肎’的记载”以及“信口雌黄”“口中雌黄”的来历,可以判断纸的应用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

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未反映。

例2唐诗宋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

”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唐诗的繁荣②理学的形成③宋词的兴盛④话本的出现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唐代诗歌不属于通俗文学,故跟市民阶层的扩大无关,排除①;宋明理学的出现是儒学复兴运动中二程、朱熹等人吸取道教、佛教的一些合理的思想成分而形成的,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无关,故排除②;话本是说唱艺人的脚本,词是便于演唱的一种新文学体裁,都是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③④符合。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课时达标41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课时达标41

课时达标(四十一)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年)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

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不断“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倡导“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

他还与徐光启等人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同文指算》《经天该》《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也掺杂了不少宗教神话。

他还将中国的《四书》翻译成拉丁文,传到了西方世界。

——摘编自《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等材料二李提摩太(1845~1919年)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卡马登郡。

1869年底,25岁的李提摩太牧师如愿地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

1876年至1878年,历时三年华北大旱,李提摩太来到山西立即高效率地投入赈灾工作,他把记录灾区景象的日记和呼吁救济的报告设法送回英国。

英国人设立了一个救灾捐助基金会,短时间内共募集白银二十万两,约六万英镑。

1891年后李提摩太投身到广学会(注:传教士创办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工作中,宣传中国需要的政治、经济、法律、工业、交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首教官员,次教富绅,三教儒士,四教平民”,“如是十数年后,(中国)内不惧民多不能养,外亦不畏各大国之强,势均力敌,内外两患自消”。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都是凭借广学会出版的书籍接受最初的启蒙教育。

公车上书时,李提摩太正在北京,康有为慕名来访,把引起轰动的上皇帝请愿书拿给李提摩太看。

李提摩太给远方妻子的信中提到:“我吃惊地发现,我曾提出的各项建议几乎都被揉进了请愿书中,并被浓缩在一个绝妙的小小的指南针中。

无怪乎他来拜访我,因为我们有这么多共同点。

”1902年李提摩太利用庚子赔款建立了山西大学堂。

——摘编自刘伟波《上帝的使者——李提摩太在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在华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K12学习]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45 现代中国的科技、

[K12学习]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45 现代中国的科技、

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

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材料表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都获得快速发展,反映出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

A、B两项材料均没有涉及,排除;当时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D项错误。

答案:C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加大了教育发展力度,《婆媳上冬学》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的扫盲教育,该作品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选C项。

传统文人画注重意境,A项与题干作品不符;该作品并未受到西方流行画派的影响,故B项错误;该画注重现实风格而非艺术想象,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C3.(2016·浙江文综)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

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

”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解析: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8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
• ②特点:前期诗歌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后期反映社会现实, 强烈的责任感。
• ③代表:成就非凡,有__________、山水诗、讽喻诗等,李白、 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边繁塞荣诗的丰碑。
• 2.宋词和元曲
• (1)宋词
• ①原因:两宋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民族矛 阶级矛盾尖锐。
• ②特点:句子___长_短__不__齐_____,更便于抒发感情。 • ③代表: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
楷书

_颜__真__卿___、柳公权等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盛唐_____
草书
情,审美价值高
怀素等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
行书
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元朝 赵孟 、明朝文征明等
• 5.笔墨丹青中国画 • (1)特征:注重写意传神,追求“ _得__意__忘_形_______”。人物画、山
• 1.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 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 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 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认为四大发明( )
• A.是西A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 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
• 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
《________________》;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送子天王图
• ⑤两宋: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 代表作是张择清端明上的河《图______________》。
• ⑥元明清:文人画成就突出,它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 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代表作有元代王冕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3.教育的复兴与发展。 (1)扫盲教育:2001 年如期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的战略目标。 (2)基础教育。 ①1986 年通过《_义__务__教__育___法__》,从法律上保障适龄 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②1989 年,启动“希__望___工__程_”,促进贫困地区基础 教育发展。
③目前,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 目标。

5.计算机技术成就。 1983 年我国成功研制出“_银___河__1_号__”计算机,加速 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基本内涵。 艺术问题上“_百__花__齐___放_”,学术问题上“百家争 鸣”。 2.“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1956 年初,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目的:调动_知__识__分___子_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文艺 和科学工作的发展。
2.载人航天。 (1)成就:2003 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 _杨__利__伟_进入太空。 (2)意义。 ①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②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就:1973 年,袁___隆__平__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南优 2 号”。 (2)意义: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 世界性_饥__饿___问__题_。 4.生物技术成就。 1965 年,首次人工合成_结__晶___牛__胰__岛__素__,开辟了人 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三、教育事业的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建设。 (1)重大举措(史实)。 ①重视工农教育,把_扫__盲___教__育__作为重点工作。 ②确定了全面发展教育方针。 ③改造、调整高等院校。 (2)成就。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模拟)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解析:人们穿着“纸衣”的前提条件是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故A项正确;人们穿着“纸衣”不能说明丝麻纺织出现严重倒退,故B项错误;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与表格内容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9·某某模拟)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

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

中国古代历法()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解析:根据材料“农历”“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结合所学,二十四节气都与农业相关,服务农耕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论述了中国传统历法,但并未涉及外来历法问题,故B项错误;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人类顺应节气变化,故C项错误;传统历法,服务农业,与国家重农政策有一定关联,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9·某某模拟)下表是对印刷术的相关记载。

由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B.佛经大多采用活字印刷C.金属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南宋D.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广泛解析:由第一则材料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述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创泥活字印刷术;由第二则材料元朝王祯《造活字印书法》中记述可知元朝之前出现铸锡活字;由第三则材料罗振玉《金泥石屑》中记述可知金熙宗1141年用活字印刷佛经;由第四则材料清·蔡澄《鸡窗丛话》中记述可知宋太宗初年出现铜活字。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知能强化练42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和教育(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知能强化练42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和教育(含解析

知能强化练(四十二)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和教育一、选择题1.(2019·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联盟)“热核武器” 是指利用氢原子核聚变作用而研发的武器。

它爆炸时,作为引爆装置的原子弹先爆炸,而后氘氚等轻核聚变,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形成更猛烈的爆炸。

2017年是中国成功研制“热核武器”()A.20周年B.30周年C.40周年D.50周年D[材料中的“热核武器”是氢弹,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2017年是中国成功研制氢弹50周年,D项正确。

]2.(2019·浙江稽阳联考)1990年4月7日2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了由美国休斯敦飞机公司制造的、香港亚洲卫星公司购买与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

卫星发射成功后很快便投入服务,第一个客户是缅甸卫视。

该事件表明中国( ) A.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C.航天技术超越美国D.一箭多星技术领先世界B[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A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卫星由美国制造、香港购买与经营,卫星发射成功后缅甸购买了卫视服务,可见中国卫星发射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对中美两国的航天技术进行比较,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我国用长征三号火箭仅发射一颗亚洲一号卫星,非一箭多星技术,故D项错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完全的排斥;但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

这反映了( )A.社会制度转型促进了文化的繁荣B.文学艺术事业发展受政策因素影响C.盲目学习苏联影响民族文化保护D.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B[材料中反映的是绘画得到认可的程度及发展,不是受社会转型的影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文人画受到排斥到“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而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说明艺术的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影响民族文化保护政策,故C项错误;邓小平主持科教工作推动拨乱反正应是在改革开放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整合提升学案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整合提升学案

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整合提升纵向贯通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1.16世纪以前: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具有首创性、全面性、经验性、实用性、连续性与本土化等特点。

2.16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来华传教士带来了欧洲的天文学、数学、力学以及火器与钟表制造等技术,但在本质上并未对中国传统科技形成冲击。

3.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先进的中国人重视引进西方科技,如林则徐和魏源、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等,对近代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受“冷战”形势的影响,中国一度大规模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设备,重点建设国防工业与发展科学技术。

后来,坚持自力更生、攻坚克难,在核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5.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国科技进入了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发展阶段,在载人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考题例证1] (2017·珠海模拟)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 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

这是我国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时间不对,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时间不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留苏学生选择专业的情况,不涉及国内的文化教育改革,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可得由于“一五”计划的开展,为了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留苏学生选择工科专业的占绝大多数,故D项正确。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教文化单元提升课件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教文化单元提升课件
清代都察院听命于皇帝,已经成为集行政监察、司法检察和财 政审计等职能为一体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在纠举官吏 时,可以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
题型突破方略
根据材料所给史学原则,补充表中空缺的史料和结论,并对错误结论加以修正。 补充史料: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三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 补充结论: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而只是皇帝统治的耳目和工具,专制制度的本质也决定
从公元前16—17世纪明清之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四 个文化发展的高潮。 1.商代文化在古代世界史上有特殊地位。具体表现在:疆域辽阔;青铜铸造技术达到当时世界 先进水平;商朝文字在当时世界是进步的;天文历法也具有世界水平。 2.秦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张骞通西域后,中国文明源源不断传到 西方,如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传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秦汉文明对东方文化影 响巨大,波及日本、朝鲜等国;秦汉文明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如至今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 即秦的译音,或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中国学问称为“汉学”。 3.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具体表现在: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文化,唐文化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如世界学者们 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就是隋唐时代完成的;唐文化至今在世界上还有影响,如日本的 和服又称“唐服”,有些街道叫“唐人街”,还有“唐学”“唐言”“唐山”等。 4.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程度。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 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影响不 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

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4)1.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季的正月,“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政治性B.天文观测场所始建于春秋时期C.春秋时期有了专门的天文官D.鲁国的天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2.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

或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B.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C.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3.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

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 ) A.风俗画 B.心学C.宋词D.明清小说4.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5.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以下符合其特点的是( )①多元一体②吸收各种文化成果③雅俗共赏④虚拟写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没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这是邓稼先归国时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当时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②归国科学家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③邓稼先是在“双百”方针的感召下回国的④中国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7.2008年2月17日,在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主持人这样宣布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一位获奖科学家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配套K12】[学习]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

【配套K12】[学习]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第十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2.2017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中国量子通信科学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上榜。

《自然》杂志还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

潘在量子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其中2017年6月,“墨子号”团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打破了此前国际上保持多年的“百公里级”纪录。

这表明A .我国量子理论应用取得重大突破B .我国在理论物理领域领先世界C .潘建伟是量子理论的奠基人之一D .量子理论开始应用于通讯实践3.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电评论的是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 .“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4.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知识分子,早在1956年的全国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应该给知识分子以应 有的信任和支持,给他们以必要工作条件和适当待遇。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2)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2)

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2)1.关于书法字体,明朝人张潮认为:“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

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处。

”中应填入( )A.小篆B.隶书C.行书D.甲骨文2.《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制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3.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4.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

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5. 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6. 1724年(雍正二年)的《圣谕广训》规定:“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因其人通晓历数,故国家用之。

尔等不可不知也。

”此规定( )A.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B.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C.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D.有利于“东学西渐”7.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2020年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5解读关

2020年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5解读关

1966~ 1976年
改革开 放以来
阶段特点 遭受严 重挫折
全面繁荣
主要表现
(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 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 (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大批教授受 批斗。 (3)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现“百 凋零”局面
(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 (2)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 全面发展。 (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 的局面
• 【例题】下图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单位:万人)统计图。据此可
推知,出现下面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留学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
• B.留学生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
• C.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 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解析】 “留学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加”只是对题干材料反映现 表述而非原因,故A项错误;“留学生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这 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 长”,这仅是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的直接原因,故 错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所以越来越多的中 学生选择回国,这才是其选择归国的主要(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
1949~ 1956年
1956~ 1966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深受苏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 联影响 (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
探索中 前进
(1)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科技与文化领域出现繁 象。 (2)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中近程运载 成功发射
•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2)形成与发展。 ①形成:道光年间形成“_徽__汉__合___流_”的局面,京剧 出现。 ②成熟:同光年间,涌现出“十__三___绝__”。
1.误认为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 辨识 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因为我国西汉前期已 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 术,研制成功植物纤维纸。
2.误以为毕昇是发明印刷术的人 辨识 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在隋唐时 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时期开始西传到阿拉字的起源演变。 (1)基本脉络:__甲__骨__文__ (文字成熟标志)、金文、小 篆(秦朝全国通用)、隶书、楷书、行书与草书。 (2)演变趋势:简化(由繁到简)、规范化、稳定化。
2.书法。 (1)发展历程。 ①__魏__晋__南__北__朝__时期: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 术。东晋_王__羲__之_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②隋唐时期:唐朝的张旭、_怀__素__的草书;唐代的欧 阳询、_颜__真___卿__、柳公权的楷书。 ③宋代:出现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
(2)主要成就(代表)。 ①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_诗__仙_”的美誉。 ②杜甫:以_现__实__主__义_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③白居易:作品通俗流畅、平易近人。
4.宋词。 (1)繁荣背景:城市经济的繁荣,_市__民__队伍扩大。 (2)分类:按照创作风格分为婉约派(柳永、两宋之交 的女词人李清照)与_豪__放__派__ (苏轼、辛弃疾等)。
④元明清时期:集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代表作有元代王冕的《_墨__梅___图_》、明代徐渭的《牡丹蕉 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等。
四、戏曲
1.起源:起源于原始宗教歌舞。 2.发展:宋代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___肆_ (瓦舍)。 3.成熟:元杂剧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4.“国粹”京剧。 (1)形成条件。 ①北京特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②_乾__隆_年间徽班进京演出的推动。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doc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doc

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 ?武汉模拟)据史书记载,明代“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清代亦用“用铜、铅为活字”。

这说明()A.活字开始大多为金属材质B.铜、铅活字印刷己比较流行C.铜、铅活字比较适宜印刷D.中国印刷术继续领先于世界解析:明代的活字印刷材料主要是铜和铅,而这一趋势在清代得到了继承与延续,这就从侧面说明铜、铅活字比较适宜印刷,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D两项材料无涉及,排除。

答案:C2.(2017 ?广州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 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屮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

这表明此时期()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解析:根据材料“以盈补虚” “出入相补” “儿何……理论”“圆周率”,都具有一定的非实用倾向,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涉及,排除。

答案:D3.(2017?山西五校联考)中国古代著名农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都把农业生产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A.在理论上能不断与时俱进B.形成精耕细作的基本特点C.融入了普遍联系的哲学观D.对自然环境提出较高要求解析:农业与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出强调诸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排除。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doc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doc

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 •郑州模拟)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屮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是在1994年;常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排除B、C、D三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故A项正确。

答案:A2.(2017 •济南模拟)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A.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飞船载人飞行成功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対成功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成就。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屮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A3.(2017 •山西五校联考)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一一由张梓吕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

这反映出()A.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B.当时屮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当时屮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D.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答案:A4.(2017 •南昌模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

这说明()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解析: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社会制度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故A项错误;自力更生并不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故C项错误;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课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29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课

栏目导航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 1.“两弹一星” • (1)目的: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 (2)成就 •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_原__子__弹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 •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 ③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_方__红_一__号________”,
• ① 第1一9个65蛋年白,质人的工全合合成成__结,__晶开__牛辟_胰_了_岛_人_素_工__合__成在蛋中白国质首的次时实代现。,这是世
Hale Waihona Puke • 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
• 我国政府最终确定每年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是因B为( ) • A.1964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B.1970年的这一天,我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 ③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定了《______________》;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 增义设务一教批育新法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
• ④20世纪90年代,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第十五单元
古代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29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与教育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2017·全国卷Ⅲ,31
科 进
技发 步在
现展代的化主建要设成中就的,重认要识作科用技。2016·北京卷,37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 2016·浙江卷,19

近年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3.15.44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课时规范

近年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3.15.44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课时规范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3.15.44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课时规范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3.15.44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课时规范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3.15.44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课时规范训练的全部内容。

3-15—44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一、选择题1.“宇宙是一个完美的、以无数恒星为外壁、不动的大天球;太阳位于其中心起照明作用,其周围有一些透明的同心天球,行星和地球分别由这些同心天球运载着作匀速圆周运动。

”这一理论最早应出自()A.哥白尼B.牛顿C.达尔文 D.爱因斯坦【解析】依据材料“太阳位于其中心起照明作用”可知,该学说是指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故A项正确;牛顿的成就主要是创立经典力学体系,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不是天文学成就,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力学,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材料中的“钥匙”是指()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B.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C.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D.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解析】伽利略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6世纪)意大利的著名人文主义者,故A 项错误;“光荣革命”发生于17世纪经典力学体系构建之后,故B项正确;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于19世纪中叶,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量子论是20世纪初才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江西三市模拟)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版。

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版。

”这说明( )A.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B.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D.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解析:经书史籍雕刻的目的意在流传故“初无版行”,而需求量极大的佛教和历日字书等通俗浅陋之书则都是先有雕版,这就充分显示出民众需要对印刷内容的重要作用,故B 项正确; A、D两项材料无涉及,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2.(2018·保定模拟)《全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进无迹,甲铁皆透”。

该科技成就( )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解析: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D3.(2017·常德模拟)明代小说《说唐》、《杨家将传》中,樊梨花与穆桂英以武艺压倒夫婿,并挂帅出征;清代小说《再生缘》中,女主角易钗为弁,文武双全。

这反映出( ) A.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繁荣B.文字狱影响到思想文化的发展C.民间对正统社会秩序的抗议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男女平等解析:明清小说中女性压倒夫婿能挂帅出征或文武双全,这是对传统“夫为妻纲”社会秩序的反抗,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C4.(2017·赣州模拟)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

这种变化说明( )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解析:北魏与唐的不同艺术风格分别反映了两朝动乱和稳定统一的社会状况,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C5.(2017·潮州二模)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

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该绘画理论( )A.深受理学观念影响B.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说明画家品德高尚D.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解析:根据材料“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可以看出该绘画理论深受理学观念的影响,注重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

答案:A6.(2017·西安模拟)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得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

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解析:依据材料“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可以得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B7.(2017·淮北模拟)据统计,中国政府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22位本科教育都是在国内的一流大学完成的;21位元勋有留学经历,获得博士学位有16位,在国外都有所成就。

材料说明( )A.爱国主义精神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B.民国高等教育水平已达世界一流C.近代教育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D.“两弹一星”是留学教育的结果解析:近代教育的发展使元勋们受到了较好的高等教育,为其留学深造直至后来的科技贡献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C8.(2017·商丘模拟)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这评论的是我国( ) A.“南优2号”的成功培育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C.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D.“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解析:“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是继美国、苏联之后的第三个国家,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故A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卫星不能超过日本、西欧的技术,故B项错误;计算机不属于航天技术,故C项错误。

答案:D9.(2017·南充模拟)在抗战期间,全国新办高校56所,其中西迁高校集中的内地省份就有43所,占总数的3/4。

高校的西迁和内地高校的兴办,使我国教育中心发生大转移。

这表明( )A.教育落后局面得到改变B.高校西迁使东西部趋向平衡C.战争改变了教育的格局D.战争弥补了教育不合理布局解析:依据材料“使我国教育中心发生大转移”可知战争改变了教育的格局,故C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不能得到反映,排除; 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C10.(2017·唐山模拟)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这种做法( )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C.贯彻了现代中国教育方针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解析:1977年恢复高考,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对象素质不高,故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教育执行“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B11.(2018·洛阳模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

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

这一反差表明( )A.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B.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C.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解析:依据材料“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可知,人们可以比较自由的选择各种题材的电影,说明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答案:C12.(2017·洛阳模拟)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

这一变化表明( )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解析: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依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故B 项正确;C、D两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7·洛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反映的是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的演进。

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材料二19世纪末,教会学校组织学生演剧,让中国学生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不仅有助于扭转、打破国人的传统偏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所演之剧,不再是中国旧式的戏本,演剧的方式,也完全不是中国传统旧戏唱念做打的做派,而是直接用外语原文演出外国经典戏剧作品,演剧方式也是严格依照西洋戏剧的样式和要求进行,使其成为当时国人眼中的新潮、时髦之举。

进入20世纪之后,伴随着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学生演剧逐渐跃出校园走向社会。

受该运动的影响,学生所演的自创剧目的题材也基本上取材于社会时事,主题则和“时装新戏”一样主要来自维新派的社会、政治改良思想。

——范方俊《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戏剧的发展趋势,并分别指出其依据。

(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戏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0分)(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6分)解析:第(1)问,可以根据材料一的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概括;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教会学校”得出受到近代列强侵略的影响;根据材料“来自维新派的社会、政治改良思想”得出受政治改良运动的影响;结合所学,学生演出新戏,得出与教育革新关系密切。

第(3)问,根据材料一“神庙广场、街巷、会馆、城乡宗祠、酒楼、茶园”得出丰富民众生活;根据材料二“成为当时国人眼中的新潮、时髦之举”得出引领时代风尚;根据材料二“基本上取材于社会时事”得出内容取材于社会;根据材料二“来自维新派的社会、政治改良思想” 得出推动政治舆论宣传。

答案:(1)趋势:戏曲种类日益丰富。

依据:宋元时期为杂剧,明清时期则以多种地方戏为代表。

趋势:舞台更加完备。

依据:隋唐时期仅有简单的舞台,之后,前后台、伴奏区逐渐分开。

趋势:专业化程度加强。

依据:从百戏到杂剧,再到昆曲、京剧等;舞台的逐渐完备;演出场所从借助其他场地临时搭建,到有了固定场所。

趋势:市民化趋势。

依据:从仅有贵族观戏到城乡民众均可观戏;演戏场所从贵族庭院扩展到民间街巷。

(2)变化:地位提高;非专业化;现实性强。

原因:列强入侵;教育革新;政治改革、革命的发展。

(3)关系:取材于社会。

丰富社会生活;教化民众(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政治变革(进行舆论宣传)。

14.(12分)(2017·梅州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两份历史高考题(节选)。

1978年历史高考题(1978.7.9)一、填充题:(共20分。

答案填在题上空白处)例:4.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的革命口号。

二、简要写出下列年代中世界史或中国史上的一件大事:(共5分,每题0.5分。

答案写在每一个年代的后面)三、在地图上画出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的进军路线(将起、止、经过的共六个城市按进军路线连成一线,不得多连)。

(5分)四、简要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25分。

在每个名词下空白处作答)例:1.《史记》五、问答题:(共45分。

)例:2.扼要举出周恩来同志在我国民主革命各个时期的主要革命活动。

(18分)考查主要内容:农民起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件和革命人物、马克思主义、列强侵华事件、战争事件等等。

2015年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2015.6.8)第Ⅰ卷,选择题(48分)例: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