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设置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调整的必要性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进行适当调整2、从2005年开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作了调整,新的教学内容与现行研究生阶段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复。
构建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的、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必要性3、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内容的新要求三、课程设置调整的原则1、课程的导向性——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2、课程的层次性——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3、课程的实效性——紧密联系研究生思想实际和学校教学实际,合理设置和安排有关课四、“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思路1、以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为背景2、“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1)“把握重点、专题深入” 方式:把握重点问题,有选择地讲授每一讲中主要内容和突出问题(2)“问题切入,专题结合” 方式:从一定问题切入,把不同讲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以适合有不同理论需要的研究生选择(3)“逐次递进,专题拓展” 方式:由“概述”的相关内容切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深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真谛(4)“问题发掘,专题融汇”方式:明确问题,从对问题的分析中导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和视角,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知与行融汇一体,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5)“整体为先,专题为主”:首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问题,“分专题” 才能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有深邃的理论支撑、才能有深广的实践依托,对“导论”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是“分专题” 的基本前提3、与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衔接, 实现螺旋式上升状态的“步步高”4、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五、“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4、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2、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3、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中国的经济发展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2、保障和改善民生3、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2、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2、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4、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2012级研究生专用,36课时,按12周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3课时)本讲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要求4.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进步旗帜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就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1.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2. 学习本课程的方法本讲思考题:1.通过教学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2.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说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重要性。
3.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与优点。
本讲参考书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第1—1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2.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3课时)本讲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国情。
2.把握当前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3.认识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基本内容。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本讲思考题:1.通过教学谈谈你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_提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小组论文提纲小组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论文主题:学习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的主要的贡献以及经济著作,以及在现实的经济金融领域的应用小组分工:xxx-重点研究哈利•马科维茨的理论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xxx-重点研究威廉•夏普的理论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xxx-重点研究牟顿•米勒的MM理论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xxx-搜集整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的一些资料xxx-编辑,成稿,校对诺贝尔奖文章:1990年,哈利•马科维茨,牟顿•米勒,威廉•夏普。
哈利•马科维茨,证券夹选择理论(1952年提出),研究股票投资在期望报酬和风险不同的资产中最优投资,把针对不同种类资产选择的复杂多维问题简化为一个概念简单的二维问题:平均、方差的分析,用一个二次效用函数分析不同资产的期望报酬,资产的方差和协方差及投资者的预算约束。
一般认为他的金融微观分析是经济分析中一个受尊敬的领域。
威廉•夏普,他在1964年的论文《资本资产价格:一个风险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理论》,发展了哈利•马科维茨的模型,从微观分析到金融资产价格形成的市场分析,也就是从“实证”(说明性理论)到实用阶段,指导投资者不是按照自己对风险的态度而是按照对不同证券的未来前景的评估来作决定。
他的CAPM理论被认为是金融市场现代价格理论的脊梁,也被广泛应用于经验分析使丰富的金融统计数据可以得到系统而有效的利用。
牟顿•米勒,他与弗兰科•莫迪里安尼(198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合作研究公司经理如何求得自己的报酬和风险之间的平衡,指导公司经营者如何调整资本资产结构和红利政策来适应投资者判断本公司的市场价值及资本用,企业应该建立最优质的资本资产结构和红利政策来吸引投资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复习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复习大纲导论1、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p1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P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怎样对待、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及怎样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及怎样发展。
P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p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者的内在联系。
P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p10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P123、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P14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的概述p18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p193、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p212、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p22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p22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p243、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p26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p27 及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p28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p294、坚持统筹兼顾p3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及其基本点: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分配制度的理论、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理论、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
P3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主要包括三方面:P36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三个转变”p383、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p40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包括四个方面p41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基本内涵p42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4个方面p435、经济增长的新常态p436、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p45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及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的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三方面p45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p46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p477、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p48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p49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p50 四个方面引进来和走出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制度p5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成果,是认识当代中国政治现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思想武器,主要包括: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理论、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YOU 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适用于各专业研究生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编二0一一年六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
三、学分与学时:2.0学分。
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一是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主题;二是讲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四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五是讲述当代中国与世界及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六、教学重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是当代中国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机遇;三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五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七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要求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决定开展新一轮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工作。
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如下:一、培养目标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二)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适应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2019年起,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统一为3年,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不超过5年。
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具体要求按照学校相关最新文件执行。
三、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要科学、规范,宽窄适度,相对稳定。
要注意突出重点,在发挥本专业(领域)的优势和特点的同时,密切关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整理版)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2.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3)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目的,也是保证国家强大、维护民族尊严的重要物质基础。
4.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根本任务、根本方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又要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
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提出了坚持立党之本、巩固执政之基、壮大力量之源的重大论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案_
②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大步骤
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革命,“至少在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其次,将革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大大影响世 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大大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 程”。
( 3 ).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马克思在1875年的 《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 而完整地阐述了关于未来新
渊博的律师之家。先后就 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 法律系,1841年获哲学博士 学位
弗里得里希· 恩格斯
(1820——1895)出生于
德国莱茵省的一个工厂主 家庭。1844年8月,马、恩 在巴黎会面,从此开始了 他们共同为创立科学社会
主义而奋斗的生涯。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
马克思首次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在1842年10 月发表的《共产主义向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
“不久以前,该报的一位巴黎记者竟异想天开,认为君
主政体应当竭力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放在自己 的控制之下。”
恩格斯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在1843年5
月发表的《伦敦来信》中。“就在这个时候,受人轻视 和嘲笑的社会主义却沉着而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并逐渐 深入社会舆论。”
⑥ 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解释
邓小平同志1992年2月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
明确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涵义及历史发展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卡尔·马克思(1818— —1883)1818年5月5日出
生于德国莱茵省一个学识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当代中国与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会,特别是关于“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精神,为培养电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而开设的公共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课程设置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的宝贵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
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使、“、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认真研究、深刻领会、自觉接受并努力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研究本课程,对青年人自身成长、奉献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三、课程任务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完整、准确地向大学生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科学方法,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观点,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要求,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任务和总布局,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教学媒体的运用1.文字教材文字主教材是北京大学陈占安教授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该书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成果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四、仅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发展四、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二、跪进社会体制改革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当前生态和环境保护面临的重大问题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欢迎友好型社会三、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四、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二、正确应对党执政面临的新可以新考验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四、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第八讲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一、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三、中国发展道路的广泛影响和重大意义结束语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
(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2013年版)目录 (2)导论 (3)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34)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3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理论 (3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 (35)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36)1.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36)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36)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37)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 (38)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8)4.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39)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9)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40)1.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40)2.构建社会管理体制 (40)3.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41)思考题 (41)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42)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 (4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4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4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43)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44)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目标 (44)2.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44)3.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45)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5)1.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45)2.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45)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46)四、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46)1.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47)2.治理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47)3.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土壤承载力 (47)4.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 (47)思考题 (48)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 (48)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49)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 (49)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主要内容 (49)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50)1.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考验” (50)2.党的建设面临的“四个危险” (51)3.增强“四种意识” (52)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52)1.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 (53)2.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主线 (53)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任务 (54)4.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54)思考题 (55)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 (55)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56)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56)2.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56)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57)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57)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57)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 (58)1.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58)2.当代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 (59)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59)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内涵 (59)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60)思考题 (61)目录导论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三、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四、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理论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实践教学大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大纲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在教学中开展并加强实践性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组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精神,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紧紧围绕本课程教学目标,并结合本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方案,制定如下实践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目的1、制订本大纲,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本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二)要求1、本课程组教师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并根据本教学大纲,具体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2、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一致,并服从学院的中心工作,配合有关的系部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3、本课程组教师是实践课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各组授课教师对本教学班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指导、组织和验收工作。
二、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既要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科本身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研究生必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全部ppt
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导 论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 )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社会改造方案,社会 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
导 论
导 论 论 导
——以俄为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城市中心论
农村中心论
传统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导 论
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导 论
两个不可逆转: ——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 积弱悲惨历史, ——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 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源在于离开 唯物史观来认识社会主义,形成“左”倾空想社 会主义。
导 论 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生产力问题是中国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后 必须首先在理论上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不要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前提? 二是如何解决生产力不足?
导 论 党内三种不同的主张: “二次革命论”
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民族的伟大复兴的 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 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把国家安危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代表了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 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导 论
二、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 引领下,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期、快速、 稳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 国力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 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正在 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简介
第三讲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关系教研室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联系实际,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质内容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课程
主要
内容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五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实验)环节
无
主要教材
序号
性质
教材名称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课程类型1讲授类2.研讨类拟授课教师
王勇、刘志锁
课程总学时
36
开课学期
1
课程总学分
2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有较好的把握,对社会主义改革不同模式及其结果有全局性的了解并且能够做出判断。联系实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专业,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懈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设置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调整的必要性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进行适当调整2、从2005年开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作了调整,新的教学内容与现行研究生阶段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复。
构建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的、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必要性3、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内容的新要求三、课程设置调整的原则1、课程的导向性——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2、课程的层次性——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3、课程的实效性——紧密联系研究生思想实际和学校教学实际,合理设置和安排有关课四、“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思路1、以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为背景2、“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1)“把握重点、专题深入” 方式:把握重点问题,有选择地讲授每一讲中主要内容和突出问题(2)“问题切入,专题结合” 方式:从一定问题切入,把不同讲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以适合有不同理论需要的研究生选择(3)“逐次递进,专题拓展” 方式:由“概述”的相关内容切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深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真谛(4)“问题发掘,专题融汇”方式:明确问题,从对问题的分析中导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和视角,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知与行融汇一体,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5)“整体为先,专题为主”:首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问题,“分专题” 才能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有深邃的理论支撑、才能有深广的实践依托,对“导论”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是“分专题” 的基本前提3、与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衔接, 实现螺旋式上升状态的“步步高”4、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五、“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4、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2、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3、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中国的经济发展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2、保障和改善民生3、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2、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2、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4、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公共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大纲
附件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大纲执笔人:肖海鹰编写日期:2012-7-5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编号:/2. 课程性质/类别:通识课/ 必修课3. 学时:学时404. 适用专业:本科各个专业二、目的与任务开展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第一,深化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学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第二,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增强学生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任务具体如下:1.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增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2.深入实际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进—步解决的实际问题,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3.深入工农,了解劳动人民的工作、生活状况,学习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培养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体验劳动生活,了解生产实际,增强劳动观念和实践第一的观点,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开展勤工助学,并运用所知识为社会服务。
三、基本要求1.开展概论实践教学是我院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位老师要高度重视。
2.学生各课题组要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调查提纲,商讨调查事宜,课题指导教师要亲自带队或采取通讯指导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调查。
3.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泽,具体与抽象,逻辑与历史等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写出有份量、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不得抄袭或从网络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时数36学时四、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平时成绩10分,期末成绩90分,开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材料邓淑华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胡锦涛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及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
六、教学内容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当代中国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形成过程:从改革开放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反思到1982年12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13大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再到17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举起的主要标志:从党的12大到党的17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题目中始终不变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构成:从17大的“两大构成”到胡锦涛建党90周年的“三大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作用:当代中国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当代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理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合理性和局限性;2、西方近四百年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性;3、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重点讲授基本原则和东方社会理论(即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4、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贡献:主要讲授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和实践基础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斯大林模式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毛泽东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后来的经验教训;3、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