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兴趣是人们追求的内在动力之一,也是学习的催化剂。
当一个人对某个特定的领域或者主题有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愿意去主动学习、积累知识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兴趣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当我们对一个领域或者主题感兴趣时,我们会主动去了解、探索和研究相关的知识,而不是被迫去学习。
兴趣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我们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如果一个人对历史感兴趣,他就会愿意去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遗迹,甚至主动去参加历史相关的研讨会和讲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和理解能力。
兴趣可以提升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当我们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我们会更加专注和投入,提高学习的效果。
相比于被动接受知识,我们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新的信息。
我们会主动思考和探索学习内容的背后逻辑和原理,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兴趣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因为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时,我们更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不会轻易放弃,坚持不懈。
兴趣让学习变得有动力和目标导向,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超越自己。
兴趣可以培养个人的爱好和特长。
当我们对某个特定领域或者主题有兴趣时,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学习和实践相关的技能,从而培养出个人的爱好和特长。
我们可以参加相应的培训和课程,与其他有相同兴趣的人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培养个人的爱好和特长,可以丰富自己的兴趣圈子,提高生活质量,培养个人的情绪和内心的满足感。
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先导
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先导【摘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的效率呢?实践证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变厌学为乐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学习语文兴趣一、充分利用资源,激发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内容的缩影,它往往形象生动的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因此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文对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能提高他们深究课文的兴趣,所以对于插图的运用我是非常重视的。
例如《海滨小城》一文中,作者抓住了海滨小城的特点,语言优美流畅景色迷人。
我先出示了海滨小城的挂图,让学生从视觉角度欣赏图画中色彩斑斓的海滨美景和玲珑整洁的小城,指导他们细致观察,然后把课文中重点的段落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填空,品味海滨小城的语言美和景色美。
这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海滨小城之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这海天辽阔,小城玲珑,美不胜收的海滨小城发出由衷的赞叹,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
”要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简笔画就是一种很好的引情激趣的手段。
如《蛾眉道上》的教学,要学生理解铺路人的辛劳,可从山道的高、陡、窄入手。
我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再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蛾眉道的特点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大家对比交流,图文对照,加深了学生对蛾眉道特点的印象,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了铺路人要在这么高、这么陡、这么窄的山道上背着一块块大石头上山铺路是多么的辛劳。
二、创设快乐情境,营造美好氛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单纯地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师生游离于情感之外,文章就显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了。
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用环境去渲染,以情激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是所有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本人依据自身的教学体会,从教学的角度浅议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阐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引发;学习;兴趣;探究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发展智能的基础,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乐于接触它、了解它、认识它、研究它,它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知识的开端,但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诱发,如何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发兴趣”、“激发兴趣”“延伸兴趣”打开学生的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寓教于乐,将教学于游戏之中游戏学习法,是通过娱乐、益智性的游戏学习,把每一个游戏都当作一次学习,在游戏中学到知识,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和游戏同步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比如在导入新课时就我常采用游戏的形式,我利用卡片来检查学生们对字词的掌握,游戏名叫“排队组字”。
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学生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合老师读出的生字,全班学生认读和评议。
比如,“胡”可以分为“古”和“月”两个独体字,而“胳”可以分为“月”和“各”,当持有卡片“月”的同学上台时,就会有两个同学去与他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两个字形、字义都各不相同的字。
这样的游戏常常让学生们都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和高度的配合热情。
在游戏中,既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快速掌握了新学习的知识。
二、运用电教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图片、图表及实物、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教具,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声、形等方式,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
兴趣之本,发展之先,活水之源
兴趣之本,发展之先,活水之源兴趣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可以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调味剂。
兴趣让我们变得积极向上,兴趣让我们不断进步,兴趣让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
我们可以说兴趣是发展的先导,活水之源。
兴趣是一切发展的本源。
没有兴趣,便没有动力去做一件事情。
兴趣让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感到愉悦和兴奋,我们会倾注更多的心血去完成一件事情。
正如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有了足够的兴趣,我们才会对一件事情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会不断地去学习,去进步,去突破。
可以说兴趣是一切发展的本源。
兴趣是发展的先导。
就拿学习来说,如果没有对知识的兴趣,我们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而当我们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就会主动去学习,我们就会喜欢上学习,我们就会乐此不疲。
正因如此,兴趣成为我们学习的先导,成为我们学习的动力。
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工作上,有足够的兴趣便能让我们事半功倍,因为我们不再是勉强去做事情,而是享受着去做事情。
可以说兴趣是发展的先导。
兴趣是活水之源。
兴趣让我们拥有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使我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兴趣让我们变得快乐,变得充实,变得幸福。
当我们对生活中的一切充满了兴趣,我们会积极向上,我们会有更好的心情去面对一切挑战。
兴趣也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充满了兴趣,我们会变得更加自信,我们会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可以说兴趣是活水之源。
兴趣是一切的本源,发展的先导,活水之源。
只有拥有了足够的兴趣,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变得更好,才能让生活丰富多彩。
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兴趣,让我们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小学语文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小学语文的教育中,要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用各种方式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引导作用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2)08(c)-0172-01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语文。
“语”指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
我们每个人都要说话,都要读书写字、与他人交流。
所以语文一定要学好。
但是想要学好语文也并非易事。
语文枯燥而繁琐,小学生年龄小,学过的知识少,懂得的道理也少,各种心理过程常带有很大的无意性。
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只一味地灌输知识,那成效必定微乎其微。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才能集中注意力,去积极思考。
这样对知识掌握得就快,记得就牢,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兴趣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
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要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
1 设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觉得这节课也许会很有意思,想一窥究竟而去学习的时候,他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和思考,才能迅速准确地掌握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就要想办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巧妙设疑引导,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带进课堂。
例如,教《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怎样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眼球呢?教师可以手拿一束玫瑰花,让学生看看、闻闻:喜欢这份礼物吗?关于玫瑰花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
然后出示玫瑰花和小鹿的图片:认识它们吗?玫瑰花和小鹿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设置疑问,这样,才能原本东张西望开小差的学生们的注意力带进课本。
2 运用语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生动具体的东西较之抽象的更容易接受并产生兴趣,而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这样的特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句话一直在教育界广为流传。
的确,兴趣是一种最自然、最持久的学习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都应该利用好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让学习变得更加愉快和有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并利用好兴趣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我们来探讨一下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热情。
有了兴趣,学生会愿意主动去了解和学习知识,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克服困难和挑战自己。
相反,如果缺乏兴趣,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可能会懒惰、消极甚至厌学。
而且,有了兴趣,学生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能够持久地保持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和利用好兴趣来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兴趣,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家庭也可以通过引导和支持孩子参与各种活动,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领域,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老师也应该注意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除了提高学习效果,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
有兴趣的领域通常也是学生的优势领域,通过培养和发展这些兴趣,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专业人才。
兴趣也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培养并利用好兴趣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和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让学习变得更加愉快和有意义。
只有在兴趣的引领下,学生才能够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定。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发现并利用好属于自己的兴趣,变得更加自信和成功。
“意”为先,“趣”为径,“效”为本
小学科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我们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时候,曾经学到过,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天生就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并且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而同时我们也都知道,语言本身是华丽的、丰富多彩的,但学习语言的过程却是单调枯燥的。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会发现,要让小学生学好英语,首先就要让他们感兴趣,这样他们才会有求知欲,才能真正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它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就成了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研究的方向。
一、把握英语教学的良机,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
从儿童的心理特征来说,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亲师性”比较强。
因此,如果他们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会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也就会努力学习这门课,希望给喜欢的老师留下深刻并良好的印象,并且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反,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也就不愿意学习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上课也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导致他们这门课的成绩非常不理想。
以上这两种现象在小学是十分常见的,有时甚至会延续到中学。
因此,教师要将自己融入学生中去,逐渐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及情绪的变化,时时刻刻关心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师长,更是他们的朋友。
只有这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将我们的英语课兴趣盎然地进行下去,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学习的内驱力自然会逐渐增强。
二、运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将“互动”融入课堂教学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总是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则属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
这样一堂课下来,常常搞得学生筋疲力尽。
面对讲台上侃侃而谈的老师,学生往往不知所云。
这样的课堂环境,严肃并且无聊,根本毫无轻松、愉快可言,更别说正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会对课堂英语抱有多大的兴趣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天真活泼。
游戏式教学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趣的数学情境,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材中拟人化的动物插图,竞赛性、开放性的练习,激励性的评价等,也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因此,我们教师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努力提高每一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关键词:培养低年级数学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尤其对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乃是一种“苦役”。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我采取了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谈谈我的几点做法:1 营造和谐氛围,引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尽量用温和亲切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思考给予充分肯定,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鼓励,学生感受到教师怀着满腔热忱的爱,才能将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转化为内驱力,才能引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1.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至爱真挚的情感关系。
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乐其教”。
为此,我和小朋友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他们平等对话、和睦相处,从而削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有的只是一个大姐姐在和他们一块学习,一块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
1.2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论文一、激发兴趣,一堂课可分为开讲、中间、结尾三个阶段。
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开讲,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我常用的开讲方法有六种。
1.创设情景。
我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教室正面墙上挂着镶有黑边的周总理遗像。
一上课,打开幻灯机,银幕上出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上为周总理送行的动人景象:灵车缓缓地开动,哀乐低沉地回响。
我沉痛地开讲:“1976年1月8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一悲壮的情景一下子就紧紧地扣住了孩子们的心弦,几十双眼睛都闪着泪花。
2.设置悬念。
我常常从审题、解题入手,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如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出示课题后,我故作惊奇地说:“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人有脚,许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怎么也有脚呢?它的脚究竟是怎样的?看看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他们渴求了解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
3.音乐感染。
上课一开始就播放一段录音,造成强烈的音响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上《精彩的马戏》,在轻快的音乐声和热闹的锣鼓声中,我兴高采烈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精彩的马戏!”接着投影机打出了猴子爬竿、倒竖蜻蜓等有趣画面。
学生们兴致勃勃,产生了愉快的情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4.形象吸引。
即运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电影、录相等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壁虎》,我准备了几只壁虎装在瓶子里,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对照课文来学习。
学生仔细观察,兴趣盎然。
5.表情叙述。
有些课文,我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情感的导语或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捞铁牛》,我用了这样的导语:“我们中华民族不但勤劳勇敢,而且以聪明智慧著称于世。
你们知道吗?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中国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陷在河底的铁牛打捞上来……”孩子们听后,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产生了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
让兴趣成为学习的驱动力
让兴趣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学习作为人类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充满挑战也充满乐趣。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和影响,学习往往被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使得学生们对知识产生了厌倦和厌恶情绪。
为了改变这种困境,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我们应该将兴趣作为学习的驱动力。
首先,兴趣是学习的源泉。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兴趣可以使我们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兴趣可以使我们主动地寻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书籍、文章、视频等,从各个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正是兴趣的驱动,我们才能真正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其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当我们对某个领域或者某个主题充满兴趣时,我们会不断地思考、实践和探索,追求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广阔的应用。
兴趣可以激发我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我们拥有持久而坚定的意志力和决心。
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兴趣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下去。
正是兴趣的驱动,我们才能克服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
此外,有兴趣的学习更易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当我们对学习充满热情时,我们会主动地分配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兴趣还可以使我们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细节,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同时,我们的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积极向上,我们会对学习的失败和挫折持有正确的看法,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的环境和情境。
正是兴趣的驱动,我们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兴趣是可以培养和调整的。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着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事物,扩宽我们的眼界,培养自己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并分享我们的兴趣,从中获取更多的学习动力和推动力。
正是通过培养和调整兴趣,我们才能让兴趣真正成为我们学习的驱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
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
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著。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包括很多教育教学实例,娓娓道来。
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我感觉如获至宝。
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习的母亲、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情,有趣,有味,有疑,可以实现小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没有了兴趣,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反之,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培养兴趣的具体实践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多种多样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我们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
我认为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
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不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兴趣为导,自主先行
兴趣为导,自主先行兴趣是人们内心最真实的动力和动力,在不经意间,它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着我们探索未知、追求进步的热情。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追随兴趣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坚持兴趣为导,自主先行,才能够迈向成功的道路。
首先谈到的是在学习中,我们应该秉持兴趣为导的态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去完成任务,而没有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到的知识也只能停留在脑海中的表层,而不能为我们所用。
如果我们能够把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那么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和热情,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会主动去了解古代的文化、风俗,而一个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会主动去探究物理和化学背后的奥秘,通过学习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从学习中获得成长和收获。
兴趣为导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工作中,兴趣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工作不再只是为了维持生计,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自我发展。
而只有在具备浓厚的兴趣的工作中,我们才能够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从而取得最好的业绩和成就。
在选择工作时,我们应该优先考虑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能够激发我们工作热情的领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不再将工作视为一种负担。
有了兴趣作为推动力,我们的工作也就能够更加出色和高效。
更何况,只有在拥有浓厚的兴趣的工作中,我们才能够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
除了在学习和工作中,兴趣为导,自主先行的理念也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当我们和他人相处时,只有当我们展现出真诚和兴趣,对他们真正感兴趣,才能够建立起互信和友谊。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兴趣和喜好,也期望他人能够理解我们的兴趣和喜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和他人的交往中保持愉快和融洽的氛围。
兴趣是学习行为的先导
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副翼宫国明《斑羚飞渡》已经为较多的老师讲过公开课,而每一次观摩,我都有新奇的收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兴趣这一主导因素,通过沈石溪的介绍与学生的接触,以及通过《安塞腰鼓》的赏读,我们可以借助于2014年水立方APEC会议举行时在鼓王带领下的500人的腰鼓表演,很好的起到兴趣点激发的作用。
的确,兴趣是学习行为的先导,以多维的教学方式推动语文课堂的高效是我的教学实践出发点,要知道,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收到不同的效果,为什么呢?很简单,在教育因素中我们所面对的个体的成长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性,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因时而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去针对点滴进行有效积累,在关注中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
1、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增强教材张力,以拓展实现学生的知能迁移。
语文作为交际工具,就像木匠手中的工具一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2、科学整合教材与媒体运用二者之间的关系。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教学不能够以本为本,但是我们又不能忘记“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其实我们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积累的模板,而我们教师做的是做好中间的衔接,导之以法,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针对此我的做法是:对于适合于应用课件的我们要用好,比如苏轼的《浣溪沙》我们可以借助于幻灯运用,形成有效的感知体验,对于我们语文综合学习中的搜集资料性质的作业,比如年龄称谓、戏曲常识、民风民俗等,让学生在休息之余尝试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来完成,鼓励学生在做作业时,可以用图画、照片、手抄报、媒体资料来表达,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了与教材有关的文学、美术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了我们的语文学习之路。
浅谈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从而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上课之始一个精彩的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精彩的导入就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让人兴趣盎然,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里的开端就是导语。
所以教师上课伊始就应当注意通过导入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提醒大家注意导入时应注意的几点。
一、“兴趣”的激发现在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动,思维活跃,兴趣广泛。
在进入新课之前,如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求知欲望,使每位学生都情绪高昂,精神饱满。
老师在课堂中要努力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点燃学生们的心灵。
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例如:今天,老师给大家变一个小魔术,只要你随便说出一个分数来,老师就能知道它能否化成小数,你想不想把老师的这项本领学到手呀?二、“真情”的点染用精彩的导语,先抛“砖”,以便引“玉”,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新课开头要“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抓住。
我们的学生情感丰富,易受感染。
所以教师要善于用真情打动学生们敏感的心,联系生活,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感受真情之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有多少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转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大约是1: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1:7……这些比在生活中又很多用处,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你如果是一个侦探,根据罪犯的脚印,就可估算出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这里实际上是用这些比去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
兴趣——语文学习的先导
兴趣——语文学习的先导作者:吴娟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06期语文学习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会见仁见智,而笔者以为应该是培养兴趣。
从本质上看,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能发动储存在内心的力量。
因此,数学泰斗陈省身告诉中小学生们“数学好玩”,以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如此,其它科目也不例外。
尤其是语文学科,学习周期长、见效慢,更需要学习兴趣作为长久的动力支持。
而没有兴趣正是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难以提高的直接原因。
其实兴趣既是人的心理内部需求,也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这是一种手段,也可以当作是一种目标来追求。
曾经有学生向数学家杨乐提问:“老师教数学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还是以教会方法为主?”他说:“当然应该是培养兴趣最重要,而方法每个人不尽相同需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摸索,直到有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语文学习同样如此。
所以,兴趣的培养应该放在第一位。
要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 注重主体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主体意识强发、个性色彩浓厚的实践活动。
因此教师不能“一言堂”、“满堂灌”,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自由争论,教师不提供定性答案,而应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写、去思考。
同时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学生进行长期沟通,营造民主化氛围,以达到教与学的互动。
2. 追求多样化。
许多语文教师喜欢学习模仿一些语文教改大家提供的课堂教学“模型”,但因为领悟不了其内在的精神实质,而流于表面形式不能起到真正富有实效的作用,而且即使作为提供“模式”的教者本人,恐怕也不能课课死守这些“模式”教学,因为刻板单一常常使人觉得乏味。
因为一方面教师要改变程式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力求常变常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语文知识竞赛、有奖竞答、演讲、辩论、课本剧表演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兴趣成为孩子学习的奠基石
让兴趣成为孩子学习的奠基石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
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指导预习,诱发兴趣。
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
如在指导预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先到野外捕捉一些小蝌蚪,养在玻璃缸内,然后进行了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出示玻璃缸内的小蝌蚪)这是小蝌蚪,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
小蝌蚪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它们要去找妈妈。
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到妈*的呢?回去后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求知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活泼、理解透彻。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
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1、巧设悬念,课前激趣。
在导入时,教师用巧妙的语言巧设“悬念”,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
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巧设“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他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学生精神大振,跃跃欲试。
我接着说:“带你去哪里呢?”说完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充满欢乐、惊讶、悬念等情景的课堂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愉快的、自主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他们一节课中的注意力的时间有限,这就需要老师多创设生动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爱学、想学的念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创设课堂的情境.1 课堂开讲前的情境创设ﻭ当上课铃响后,有些老师才会夹着书本来到班级,互相问好后便单刀直入开始一节课的教学,如果这样就会使学生一开始就会有重任在肩的感觉,从而使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续到整堂课。
如果老师能在课前就与学生彼此先沟通,增进感情,待到上课时就能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使课堂有的气氛。
,一台精彩的戏剧开幕前都会从舞台的气氛、演员的装扮来激起观众的观看,那么我们的课堂好比如一台戏剧,一开始便应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求知的.笔者在上《匆匆》一课时,课前叫学生带两张时间相隔五年的照片,上课之前我便参与到学生互相观赏照片的活动中,倾听学生对童年的怀念,感受这五年来**自的变化.待到上课时问学生想不想看看老师小时候的照片出示照片后让学生给予简单的评论,接下来再出示上中学时的照片,最后再出示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照片.让学生对这三张照片比对后说说感受,这从而激起学生课前的兴趣,再询问学生从照片看我们之间变化的快吗有哪些诗句或名人劝人珍惜时间的.最后再出示课题。
这样的课堂开讲使学生能放松精神学,也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延伸到整堂课。
ﻭ2 抓住课堂中生动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ﻭ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的情绪得到充分放松的时候,他的接受能力是最.”对机械乏味的内容,学生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消极应付.如果我们能够针对某节课里生动的内容,创设丰富多彩的训练情境,学生必定能愉快参与.如在教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的对联积累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差异与对联的难理解的问题,笔者上课时没有对教学内容直接解说,而是利用文字的谐音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出示了两副对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教学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是在大量的循环往复中使学生逐步积累知识,逐步掌握语文工具,逐步提高写作能力,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不过如此”的感觉,学起来感到索然无味,被动消极。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要靠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讲授知识,力求新鲜有趣。
比如说,学生阅读课文后,容易产生“没啥学头”的错觉,这时可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思想见解、抱负情怀、表达手段跟课文作者的差距,启发学生自省:讲述道理时自己为什么仅有几条结论?抒发感情时为什么只能空喊一些“啊!”“呀!”。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讲出课文说理、状物、抒情等方面的特色和长处,就会使学生承认不足,从而希望填补不足,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讲究语言教学教师的语言应以学生乐于接受为标准,教师的语言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语言技巧创设情境,举例尽可能靠近学生生活实际,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体会到教师的慈爱,学生对教师有好感,教师讲话他听着顺耳,注意力集中,知识也就便于接受。
教师要善于用凝练而深情的语言,叩击学生的心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课堂上,“教者动情,学者动容。
”师生感情融洽,把学习变成一种乐事。
善于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在活跃课堂气氛,善于使用多种方法吸引所有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适当的开展竞赛,是激发人的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得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
如:采用分组讨论,分组竞赛;采用自学提问,互相提问;采用多媒体教学,表演教学激趣等方式。
而任何一种方式如果要使学生心动,并由心动化为行动,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地巧妙地运用激励机制。
我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看法
我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看法郝晓峰北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二〇一一年五月我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看法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于漪)。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教学活动,巧做点拨,让语文课生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重视诵读。
二、组织竞赛。
三、搞点表演。
四、玩个游戏。
五、配点音乐。
六、插入绘图。
总之,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让语文课充满勃勃生机。
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表演;给学生创造氛围,让他们任意去想象;为学生指引方向,让他们自己去创新!让语文课动起来,让学生乐起来。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诵读竞赛表演游戏音乐绘图“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于漪)。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教学活动,既要使课堂教学活动趣味盎然,又要生动再现作品蕴藏的思想美、艺术美、从琐屑的讲解、分析、训练中解放出来,巧做点拨,让语文课生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重视诵读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师生诵读的方法,在诵读过程中,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形成学生的主体思维,多方面感知教材,感受作品的内在美。
例如,在教学《铃羊木雕》时,师生可以分角色有表情朗读课文,读者如文章中的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心”,读着读着,与作者的心灵相通,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对文章的理解就愈加深刻。
在教学诗歌是,教师先泛读,然后学生试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总之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先导
兴趣是语文学习的先导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往往决定着学习的质量。
是积极寻求还是消极应付,是兴味盎然的吸收还是厌恶排斥,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应重视和掌握学生的态度,千方百计强化他们学习语文的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动力,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迫切的学习愿望,就能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而兴趣和动机是密不可分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珍贵的学习内驱力呢?一、培养爱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学习语文要有很强的内驱力,除了学生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较强的学习责任感外,教师还必须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满腔热情、满腔爱。
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空讲道理不可能奏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把课上得有吸引力,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在课内课外品字评词,鉴赏作品,让学生置身于祖国语言美的海洋之中,热爱的感情才会充盈胸际。
学生的向师性很强,哪个学科的教师教得好,学生学习该科目的积极性就高。
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要争取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优质教学争取学生的喜爱。
母语教学在培养民族感情、培养道德情操、培养文化素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它不是管一个阶段,更不是一考了之,束之高阁;而是对人的一生都起作用。
因为,人一生都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给每一届学生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尤其重要,这短短的45 分钟是决定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45 分钟;是学生初步评定教师人格魅力和教学质量的45 分钟;是决定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班级语文教学命运的45 分钟:所以,第一堂语文课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力求以最完美的状态完成,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都吸引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论文一、激发兴趣,一堂课可分为开讲、中间、结尾三个阶段。
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开讲,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
我常用的开讲方法有六种。
1.创设情景。
我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教室正面墙上挂着镶有黑边的周总理遗像。
一上课,打开幻灯机,银幕上出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上为周总理送行的动人景象:灵车缓缓地开动,哀乐低沉地回响。
我沉痛地开讲:“1976年1月8日,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一悲壮的情景一下子就紧紧地扣住了孩子们的心弦,几十双眼睛都闪着泪花。
2.设置悬念。
我常常从审题、解题入手,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如上《爬山虎的脚》一课,出示课题后,我故作惊奇地说:“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人有脚,许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怎么也有脚呢?它的脚究竟是怎样的?看看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他们渴求了解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
3.音乐感染。
上课一开始就播放一段录音,造成强烈的音响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上《精彩的马戏》,在轻快的音乐声和热闹的锣鼓声中,我兴高采烈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精彩的马戏!”接着投影机打出了猴子爬竿、倒竖蜻蜓等有趣画面。
学生们兴致勃勃,产生了愉快的情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4.形象吸引。
即运用实物、标本、图片、幻灯、电影、录相等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壁虎》,我准备了几只壁虎装在瓶子里,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对照课文来学习。
学生仔细观察,兴趣盎然。
5.表情叙述。
有些课文,我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情感的导语或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捞铁牛》,我用了这样的导语:“我们中华民族不但勤劳勇敢,而且以聪明智慧著称于世。
你们知道吗?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中国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陷在河底的铁牛打捞上来……”孩子们听后,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产生了学习这篇课文的浓厚兴趣。
6.提出问题。
在开讲阶段,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启迪思维,升华兴趣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学便进入了中间阶段,即讲读课文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除了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以外,还特别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升华。
1.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我突破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旧的教学模式,经常在讲课前或讲课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或议论,或质疑,或问难,或对老师的讲解提出看法,或对课本中的文句甚至标点提出意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一次,我上《视死如归》的示范课,我把第一段的段意概括为“被捕”,第二段概括为“斗争”,第三段课文只有一句话:“敌人想用死来威胁王若飞的阴谋又一次失败了。
”我据此把段意概括为“失败”。
我刚板书完,忽然有一学生站起来说:“宋老师,你概括错了,应该是胜利才对。
”接着那学生解释:“第一段是王若飞被捕,第二段是王若飞和敌人斗争,第三段斗争的结果应该是胜利。
”另一个孩子站起来补充:“敌人的失败就是我们的胜利!”当时许多听课者都不禁称赞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敢于给老师提意见的精神。
2.启发思考,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好的课堂提问,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例如上《小交通员》一课,我打破了“逐段分析、层层提问”的旧框框,采用“中间切入,直奔中心”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随机应变”进行教学。
我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说明立安“随机应变”的重点段,然后默读,看哪些地方最能说明立安“随机应变”?这个问题紧扣课文中心,围绕重点难点,问到了关键处,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紧张的思考后,学生争着发言,情绪十分高涨,思维极其活跃。
3.引导争论,发展思维的求异性。
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矛盾的撞击中迸发出来的。
我上课注意设计一些新颖的、能引起学生争论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的求异性。
在教《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学生对“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这时,突然有个孩子喊了一声“他又是客人,又不是客人”,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对新的意见进行讨论,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4.展开想象,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
我在上课时,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抽象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形象,培养创造想象能力,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如教《狼牙山五壮士》,讲到“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我问:“想象一下,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像什么?”孩子们满怀激情地说:“像五棵风吹不倒雷打不动的青松。
”“像五个顶天立地的巨人。
”“像五只被激怒了的雄狮,怒视着敌人。
”“像五座永垂不朽的丰碑。
”“像五尊威武的雕像”……英雄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
三、精心结尾,延续兴趣一个好的结尾会让学生余味无穷,终身难忘。
我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结尾。
如欣常一段精彩的录音,品味一幅美丽的图画,完成一项有趣的练习,思考一个迷人的问题,介绍一本课外读物,演示一个科学实验等,把学生在阅读课中诱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延续到新的学习中去,做到课尽趣不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如教《蝙蝠和雷达》这课的结束阶段,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你还知道人们从什么地方得到了启示,发明了什么?孩子们争着回答:“人们从荷叶得到了启示,发明了伞。
”“人们从火药得到启示,发明了火箭。
”“人们从大脑得到了启示,发明了电脑。
”……一下子就举出了十多个例子。
尽管有的讲得不十分准确,但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我趁着学生兴趣正浓时,又提了一个问题“你从什么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什么?”要求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创作活动。
这样就把学生从课堂上激起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鼓励学生去探索课本以外的奥妙。
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把培养兴趣、启迪思维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向知识的高峰不断地攀登!点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
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成一种负担。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宋浔坚老师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的教学中,采取“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宋老师从疑入手,一开始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谁把手术台当做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起了学习的兴趣。
预习课文后,再次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他“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当医生”?通过这些质疑,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接着,宋老师又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他根据学生的质疑和课文主要内容,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做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和争论,老师运用质疑的方式层层逼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
讨论前一个问题时,提出两个疑问:“‘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讨论后一个问题,又提出两个疑问:“你们说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他跟谁是一家人?”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宋老师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放在首位:一是在讨论和争论中解疑,为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二是老师启发、点拨解疑,引导学生将疑点逐步击破,使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升华为积极思维的兴趣。
这种“以疑激趣”的结果,是学生对疑问的解决和对课文中心的深刻理解。
学生思维能力也在解疑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可见,“从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学法指导”之我见魏书生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大胆改革,探索出一条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育人之路。
他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表现在科学的方法、民主的观念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笔者在本文所要谈及的只是魏书生老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部分,仅就“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魏书生的“学法指导”整体结构主要是“一个学科,两条原则,三大部分,九项措施”。
一、一个学科一门科学,魏书生老师任教的是初中语文学科。
然而他所教的这一学科并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初中语文,而是“大语文”。
也就是说他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受教材的限制,不受学科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时间不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他语文教学的空间不受教室或校园的限制等等。
二、两条原则魏书生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原则是多方面的,而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如下两条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
魏书生要求学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知识占有的水平,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来确定自学内容。
魏书生说:“我不要求学生的‘齐步走’,而要求他们‘各自为战’”。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魏书生从不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占有和能力的发挥上“整齐划一”,而是经常鼓励学生要“日有所得,循序渐进”。
尤其是教育那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在与同学做横向比较看不出成绩时,要做自我纵向比较,“新我一定要战胜旧我”,做经常性的自我竞赛,这样久而久之,自我强化意识自然形成,自学能力也就不断提高。
三、三大部分魏书生常常把学生比喻成一辆汽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能源部分和操作部分。
(一)动力部分。
魏书生老师常常教育学生要有理想,为了实现理想要终生奋斗,用“理想”作为人生的动力。
为了强化学生的动力,他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1.明确目标。
魏书生教育学生要想实现理想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
(1)终生的目标。
你最崇拜的人是谁,要熟悉他的传记,记住他的格言,经常用他来衡量自己。
(2)现实的目标。
在班级内选择最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后能够追赶上的目标,写上他的名字,时刻追赶他。
(3)定出学科学习任务目标。
要做到“定向、定时、定量”。
2.激发兴趣。
他千方百计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魏书生把语文学科各项知识点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承包给每个学生,如文字、词汇、文学常识、语法、修辞等等都落实在每个学生的身上,由这某一项的承包者为全班学生解答其承包项目中的知识内容,这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都有给他人当老师的机会,同时又都是他人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