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名称:中医学实验
学时:6学时
学分: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执笔人:潘丰满
审订人:张德新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中医学是中国医药学的简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具有独特
理论风格和卓越诊疗效果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强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
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和诊断、治疗常
识,并加深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认知的差异,拓宽视野,
开阔思路,增加临床诊疗知识和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验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必须按照中医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加
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
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和理法方药的原则,能运用所
学中医知识进行诊治疾病。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实验一气的推动作用(2学时)
1.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补气中药对实验小鼠的作用,证实“气”的推动作用,加深对中医“气”的理解。
2.方法原理
通过比较注射人参水提液小鼠与注射生理盐水小鼠游泳时间的差异,证实“气”对机体的推动
作用。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电子天平1台,小白鼠固定器5个,不锈钢镊子10把,5L玻璃缸10只,高精度实验温度计10只,机械秒表10只,小白鼠14只,红参水提液500ml,生理盐水2瓶。
4.掌握要点
“气”的概念及其作用。
5.实验内容
(1)以 18 -22g 重雄性小白鼠,尾部系上其重量 10% 的负荷。
(2)放入温水(26 ℃ -27 ℃ )中游泳。
(3)以小白鼠第一次无力冲出水面为界,记录时间。
(4)最后取游泳时间相近的小鼠,随机分组为二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
(5)给药: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红参水提液 0.08ml/ 10g (生药 6g /kg )。
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溶液 0.08ml/ 10g 。
(6)注射 30 分钟后,按上述条件作游泳试验,记录小鼠游泳持续时间(分别为第一次无力冲出水界及死亡时间)。
(7)观察实验过程中小鼠的表现,比较两组小鼠游泳持续时间。
(8)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二望神、舌诊、脉诊(2学时)
1.目的要求
通过老师讲解、观看录像(或幻灯片)以及同学们相互诊察,掌握有神和无神、正常舌和病态舌以及正常脉和病态脉的主要临床特点和诊察方法。
2.方法原理
通过讲解、观看录像(或幻灯片)以及同学们相互诊察,了解中医望神、舌诊、脉诊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电脑脉象模型5台,彩色电视机、影碟机各1台,舌诊、脉诊VCD光盘各1张。
4.掌握要点
中医望神、舌诊、脉诊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5.实验内容
(1)观看和讲解望神录像(或幻灯片),注意有神和无神的主要临床特点和诊察方法。
(2)观看和讲解舌象、脉象录像(或幻灯片),注意其主要临床特点和诊察方法。
(3)让学生体会电脑脉象模型所模拟的常见病态脉的主要临床特点和诊察方法。
(4)让学生相互体验望神、望舌和脉诊。
(5)分析诊查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三常用60种中药识别与中药的调剂常识(2学时)
1.目的要求
通过对中药植物标本和饮片的观察,掌握常用60种中药的识别以及有关中药调剂的常识。
2.方法原理
通过对比辨识60种中药,通过讲解、示范,学习中药处方的书写等知识。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摇摆式中药粉碎机1台,流水式中药粉碎机1台,药戥8只,中药饮片和植物标本各60种,处方纸100张。
4.掌握要点
中药处方的书写、中药煎煮法和中药服药法。
5.实验内容
(1)常用60种中药植物标本和饮片的识别。
(2)中药计量的方法和药戥的使用常识。
(3)中药处方的书写。
(4)中药的粉碎和散剂、丸剂制作法。
(5)中药煎煮法和中药服药法。
(6)撰写实验报告(中药处方)。
五、考核办法
实验操作60%,实验报告40%,考核成绩以20%记入课程总成绩。
六、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参考书
1、李家邦,《中医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2、朱文锋,《中医诊断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中医学课程概述
中国传统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东方传统医学范畴。
中医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
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而中医,是“起源与形成于中国,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特点的医学”。
中医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同时中医也指“中医药学科的专业职业队伍”。
中国传统医学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来研究人体动态的各种内在联系和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阐明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运用于疾病的治疗、预防和保健之中。
中国传统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把观察到的各种临床生理、病理现象作为客观指标来分析、研究、探讨和判断人体内各脏腑、经络的生理状况及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使人体得到康复。
中国传统医学具有自己独特的完整理论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
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念。
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
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
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念。
在诊断治疗疾病时,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即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定为某种性质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原则与具体治法。
这种方法既不同于简单的局部对症治疗,又有别于不分主次、不分阶段、不分性质、一方一药治一病的辨病治疗方法。
治疗手段和方法丰富多彩,既有一般内服药物的内治法,又有药物外敷、热熨、熏洗等外治法,以及独特的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气功等非药物疗法,还有以药膳为代表的日常食品疗法。
近年来还涌现出了一批传统药物注射制剂,可用于肌肉和静脉注射。
此外,由于绝大多数药物均为天然动、植、矿物,非人工合成之化学品,加之多为复方制剂,配方时可采用相应的拮抗措施,因而毒副作用较少,而价格又相对低廉,因此,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课程的具体内容分可概括为“两大模块,一条主线”。
重点即“两大模块”的内容:核心模块包括中医学的学术背景、中医学的基本原理、生命观、疾病观、诊断技术、防治理论与手段等;扩展模块强调核心模块的综合应用,主要通过对临床常见疾病及证型诊治的讲授及实习,展示临床诊治过程,体现中医学的临床应用价值。
难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一条“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材改革、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研究、选修课配合教学、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加强教学评估,保证教学质量等。
课程特色
1、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对于陈腐的观点,有争议的内容,无实用价值的空论,深奥的经文,在教材和讲课中一律加以摈弃。
2、突出重点: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
3、注重实践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理论课教学中穿插见习课程、实验课和义诊、咨询活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4、教学、科研互相促进。
5、突出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