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1(示范文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XX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岑参和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知识。
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3. 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技巧。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内容。
2. 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分析。
3.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包括诗歌原文、注释、背景知识等。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岑参和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诗歌内容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难点句子。
三、诗歌主题和意象分析(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如忠诚、友谊、离别等。
四、诗歌表达技巧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2. 学生举例说明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并分析其效果。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技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写一篇简短的诗歌鉴赏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使学生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二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分析诗歌中的画面描写,感受诗人的情感。
3. 通过对诗歌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名句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雪的赞美。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名句和关键词语的解释。
2. 诗的结构和韵律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复印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文。
2. 与诗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雪的美丽景象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诗人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诗文,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停顿和抑扬顿挫。
(3)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点评。
(4)学生背诵诗文,教师监督和指导。
3. 字词解释:(1)学生自主查阅字典,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
(2)教师选取重要的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释,教师点评和总结。
4. 句子解析:(1)教师选取诗中的重要句子,进行解释和翻译。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3)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句子,教师点评和指导。
5. 名句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名句。
(2)学生齐读名句,体会其意境和美感。
(3)学生个别朗读名句,教师点评和指导。
6. 讨论与写作:(1)教师提出与诗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教师点评和指导。
(3)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小作文的写作练习。
7. 总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诗文的背诵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通用8篇)
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通用8篇)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具:录音、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
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
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
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
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
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
”)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一)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 指名学生朗读2. 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以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教学文本,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化、文学和历史,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
2. 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
难点:诗歌的含义和内涵,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导读法:通过导读诗歌,让学生快速了解诗歌的整体内容和语言特点。
2. 比较法:通过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的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3. 讲解法: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4. 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5. 互动探究法: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思考和发挥,让学生互相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和内容第一步:导入(10分钟)老师展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诗歌,让学生快速浏览诗歌,询问学生对这首诗的感受和认识。
第二步:讲解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背景(10分钟)通过对唐代文学、文化和历史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第三步:学习诗歌(20分钟)1. 让学生先读一遍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 按照诗歌的结构和情感发展,分段分析诗歌的含义和内涵。
3. 让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课堂讨论(2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并展开自由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感受,探讨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第五步:诗歌创作(30分钟)让学生选取其中一段诗句,或者按照整首诗的方式,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或者创作一首新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范本
一、教案基本信息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范本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中描绘的雪景和离别情感。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抒情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友谊观念。
(2)领略雪景的壮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理解诗中描绘的雪景和离别情感。
难点:1.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抒情技巧。
2. 领悟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中的雪景美和离别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剖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诗人对雪景的描绘和对友人的离别情感。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 欣赏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雪景的古诗。
(2)学生结合所学,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风雪送别--《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实录小蝉[教学说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诗五首中的一篇,这首送别诗是以雪来作为铺垫的,勾勒出边塞的奇寒风光,把那份凄清、惆怅、留恋之情渗透在片片雪花之中。
因此从题目的两个字作为切入点把握诗歌。
初二的学生应能够有初步赏析名句的能力,以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例,从修辞、描写、情感上做简单的赏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肯定听说过一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对!这是李白的《赠汪伦》,他借千尺潭水来衬托友谊的珍贵,同时也道出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之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说明:从同类诗歌入手,奠定送别诗的基调。
]作者及写作背景(多媒体显示)岑参(公元715 年--公元770年)唐代诗人,荆州江陵(现在湖北江陵)人。
曾任嘉州刺史,人称“岑嘉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军府所在地为轮台(现在新疆轮台),这首诗就写于此。
朗读诗歌“一读”正字音师:诗歌需要反复诵读,那么我们第一次研读之后,必须读准字音,看看谁读的最标准。
(多媒体显示)给加点的字注音:锦衾薄狐裘冷难着瀚海饮归客羌笛“二读”读节奏:师: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在读诗时注意节奏和韵律,应是二二三拍,注意读时还不能有明显的隔离。
生读,先自渎,后个别读,最后生点评。
“三读”读感情师:这是一篇优秀的.诗歌,配上古典音乐,伴着顿挫的节奏,慢慢体味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放示范录音)请学生自己揣摩,然后模仿录音朗读。
[说明:诗歌教学,从读开始,三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逐步把握诗歌,同时以竞赛的形式,唤醒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品析诗歌师:诗歌题目的节奏如何划分?此诗属于哪一类诗歌?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生:歌,歌行体生:歌行体,古乐府诗中的一类,专指汉魏以后乐府中题名为“歌”“行”的诗歌。
鄂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文档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诗歌运用想象、衬托手法写景的方式;领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同学们,首先看一下这首诗,从形式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过零丁洋》等诗有什么不同?(生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诗。
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古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
好,下面我们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二、反复朗读,把握节奏、重音、语调,初步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1、自己结合注解试读,要求注意字音、节奏。
正字音:裘qiú衾qīn 薄bó着zhuó瀚hàn 阑lán 羌qiā ng 掣chè明节奏。
读准语调语调应该依据诗歌内容来确定。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内容应该用什么语调。
归纳总结:第1~4句:朗读时应用惊奇激奋的语调;第5~8句:情调应哀怨低沉;第9~14句;朗读时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第15~18句:朗读时宜用舒缓的低平语调。
2、指名试读,让学生评析朗读效果。
再读,再评,在读中感知。
3、播放朗读录音。
再次指名朗读,自评,他评。
4、齐读这首诗。
三、感知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意境1、四个同学为一组,从诗歌的内容、语言、写法几个方面交流自学所得。
2、每小组指派一名代表在班级内交流所得。
3、以小组方式交流学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问,先在组内讨论探究,仍不能解决的小组指派一名同学发言提出本组的疑难全班探究、交流。
问题预设:(一)、内容方面:1、这里的“雪”有怎样的特点,你是从哪些诗句中读到的?早、美、特别寒冷(奇寒)“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风掣红旗冻不翻”“瀚海阑干百丈冰”2、送别友人,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离情别绪?你是从那些诗句中感受到的?去时雪满天山路。
优秀教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6篇)
优秀教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优秀教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优秀教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最后一首诗歌。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典范诗,既写出了“秋初胜冬”边塞环境的恶劣,更借着边塞的雪景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武判官依依的惜别之情。
【学情分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理解诗歌的内容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并不是件难事,学生很容易通过叙事的情节和写景的画面来把握住,关键是带领学生品味作者的情感如何附着在每个场景的文字上,实现阅读中的“情文合一”。
因此带领学生品味重点字词背后附着的作者情感是教学关键,这点落实好必然能以此为例,引申别的诗歌中是怎样“借景抒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和分析把握诗歌的主题;2、通过重点字词赏析感受诗歌中的“情文合一”,即通过典型事物的特征表现及细腻的描写来感受背后蕴藏的作者的深深的情感。
3、理解感悟,当堂背诵。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切身感受边塞环境的恶劣和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体会景物描写背后附着的作者情感;3、触类旁通,借曾经学过的别的诗歌画面来感受“借景抒情、借物抒怀”;情感态度价值观:带领学生感悟边塞的环境恶劣和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边塞雪景,这些场景中的景物如何实现“情景交融”;【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诗歌意象,从而了解诗歌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经常强调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浓缩成四个字即“情景交融”,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经典的“情景交融”的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读准字音:请大家放声朗读。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数:1课时。
4、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早就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博学强记,能背不少的古诗词,上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做个小游戏,一分钟古诗词句子背诵,看谁记得多,背的多。
请每组老师右手边的同学背,左手边的同学数。
请准备好,开始!(计时)统计背诵的数量。
请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们班上的背诵小明星。
(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热烈的掌声)2、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
这些诗歌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和音乐美之中,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
我们今天在一起欣赏《诗词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理解,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有信心吗?声音大一点,自信心强一些!(板书)岑参3、解题。
(1)请了解岑参的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读过边塞诗的同学们介绍一下唐代边塞诗。
(投影作者简介及边塞诗)二、课文研读(1)诗中的“歌”表明此诗体裁为在诗中的“歌”、“行”、“体”(2)此诗为诗人在新轮台幕府的送友人所写。
(一)一读:掌握节奏,领略音乐美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感情和优美的语言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作为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这首诗歌常常被选为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一经典之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2. 掌握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等常见文学元素。
3.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 诗歌的主题、意境和形式3. 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诗歌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评价。
2. 难点:学生对于古典诗歌语言和文学特点的把握,以及对诗歌内涵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境,从而增进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讲解和引导: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进行探讨和解读,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
3. 朗诵和赏析:通过学生朗诵诗歌以及相关音视频资源的欣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基本情况,包括诗歌作者岑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
第二步:学习诗歌内容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以及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步:分析诗歌语言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对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魅力和艺术表现。
第四步:讨论与分享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的交流和思考,深入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第五步:朗诵和赏析学生进行朗诵,并通过音视频资源进行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诗歌的审美情感。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典故,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运用诗歌中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别离的哀愁。
(2)培养爱国情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理解诗中的生词和典故,解释重要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深入理解。
(2)欣赏古典诗歌,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运用诗歌中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注意生词和典故的理解。
(2)学生自主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欣赏与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歌,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通过讲解和示范,解释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5. 创意写作:(1)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展示写作成果,进行分享和评价。
四、课后作业1. 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诗中生词和典故的理解。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进行欣赏和鉴赏,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9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大意;2、能够把握住“雪”和“送”分析诗歌,描绘出诗歌的画面,赏析诗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3、体会作者的情感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中难点: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2、赏析诗句,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曾体味过李白送友人时“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不舍“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的些许惆怅……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常常是一别经年。
“送别”便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起来重温那令人难忘的一幕。
(板书课题)学生翻看书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二、解题:请同学找出题目中读出的信息明确:下雪的季节,送别,人物,歌行体三、古诗默写:1、考察学生的课前古诗背诵情况,明确易读错的重点字音如:散san衾qin薄bo掣che2、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颜色粉笔在黑板上进行默写,一人前前10句,一人写后8句。
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进行默写,能写出多少写多少。
3、学生纠正黑板上默写的错误,并对写错的字结合诗歌意思进行解释。
四、古诗学习:1、这首诗围绕哪两个字展开分为两个部分内容,能找出来吗?(雪、送)2、找出哪些句子以写“雪”为主,哪些句子围绕写“送”?明确:“愁云惨淡万里凝”之前是写雪,后面是写送。
(前10句写雪景,后8句写送别)3、诗人是具体怎样描写雪景的?又是如何来写送别的?户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景图室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送别气氛:瀚海栏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临别饯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送别图临行气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分别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诗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描绘,100字左右。
八年级语文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教学建议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简析这是一首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
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
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
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
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二、《雁门太守行》简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上句写危城将破时沉重的气氛。
《晋书·五行志》:“凡坚城之上有黑云如屋,名曰军精。
”作者在这里暗用此典一下句写敌军兵临城下的声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
孤城被蜂拥而来的敌人团团围住。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两句写两军激战的惨烈。
《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
”这两句中的“燕脂”,“夜紫”还暗指战场血迹。
战斗异常残酷,战死者的鲜血把泥土染成紫色。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两句写一支轻兵在寒夜出击敌人的情景。
在低沉的战鼓声中,将士们冒着严寒杀向敌军。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决心。
全诗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环境气氛,表现了危城守将誓死报国的决心,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无题》简析本诗为李商隐爱情诗中的有代表性的名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写在封建礼法的重重阻碍下,男女二人难以相见的痛苦压抑的心情。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执著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大的力量。
“丝”,双关语,隐“相思”的“思”。
“春蚕”、“蜡炬”比喻精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初二上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一,多媒体展示边塞诗句: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根据你的理解,齐读以上诗句
学生齐读诗句
师:凄凉、壮观、英雄气概,这就是边塞诗的特点,岑参——唐朝着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陆游评其“自太白、子美之后独一人”,那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就是他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边塞诗歌,这首诗歌是通过白雪景象抒发送别情感的'。
二,听录音朗诵,听准字音、节奏、情感
听准字音:风掣,百草折,冷难着,锦裘薄,即飞雪,阑干
师:把这些字的读音带入诗中,朗读全诗(三分钟后)展示自由读的效果,男生读诗的前半节,女生读诗的后半节(此环节可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
三,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合作交流找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a:愁云惨淡万里凝
生b:瀚海阑干百丈冰
四,结合具体诗句品味岑参笔下“雪”的与众不同,可从修辞、炼字、内容、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师:要学会写旁批、旁注,随时记录自己的思想火花)
生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比喻手法,将雪写得非常美
生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雪之冷……
五,师:品完雪,我们接着来悟情,你能找出诗中哪些诗句可以体现诗人送友人归京的心情吗?
生: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心情是伤心、怀念、依依不舍……
师;带着情感速记你最喜欢的几句诗
学生展示
师:总结岑参诗歌奇丽壮观的诗风,课下欣赏岑参其他作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通过对白居易的朋友即将离开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友人的祝福之情。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一个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白居易的文学风格;2. 培养学生对友谊和感情的体验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鉴赏和创作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 包括白居易在内的唐代文学作品的选集;3. 大纸张和彩色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有关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关于雪的联想和感受,引起学生对雪的注意和兴趣。
2. [内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 朗读课文(5分钟)教师朗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让学生听一听这首诗歌的声音和韵律。
(2) 故事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简单介绍唐代白居易和他的朋友武判官的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增加学生的兴趣。
(3) 诗歌鉴赏(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诗歌本文,并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引导学生读懂诗歌中蕴含的友情和离别之情。
(4) 诗歌创作(30分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利用诗歌的形式,创作表达自己的友情和离别之情。
3.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将自行创作的诗歌一一展示,并进行分享和交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创作。
四、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到户外进行雪景写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雪景的感受和想象。
2. 邀请一位当地的文学爱好者或诗人,来给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指导和经验交流。
可以邀请对唐代文学有研究的学者,与学生分享关于白居易和他的作品的知识。
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或古代文化遗址,让学生亲身感受唐代文化的魅力和繁荣,进一步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和意义。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达和展示,以及课后的诗歌创作作业,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点】1、领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开阔的胸襟和与朋友惜别的真情。
2、了解本诗作者精心遣词造句创造奇丽意境的匠心。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开阔的胸襟和与朋友惜别的真情。
【教学难点】了解本诗作者精心遣词造句创造奇丽意境的匠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作者、出处及写作背景选自《岑参集》。
岑参(714~770),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二、字词裘qiú衾qīn瀚hàn羌qiāng掣chè白草折shé胡天──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胡,指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
与“珠帘”都是指军中上层人物住的地方。
角弓──两端用角质装饰的弓。
瀚海──沙漠。
阑干──纵横的意思。
三、诗句分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一层:写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必修篇中的古诗词之一,通过对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所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进行深入分析,来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的文学特色,以及岑参的文学成就和创作背景。
2、学习诗歌的艺术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写作水平。
3、通过学习和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了解唐代文学的特色和岑参的文学成就。
唐代文化以诗为重,开启了唐诗全盛时期,被誉为国瑰。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善于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他的创作主要是在杜甫、白居易等老派诗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新的诗歌形式和表达手法。
他的诗歌具有文学性、诗意性和思想性,常常表达出对时代和人民的关怀和期盼。
2、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创作的一篇严肃的赠别诗。
通过对诗人在赠别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本诗突出表现岑参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
具体来说,这篇诗遣词造句都表现了唐代文学艺术惯例的特征;其中,自然的描写技巧和辞藻的华丽运用既有现实的人间深情,又不失诗歌的审美情趣。
本诗的修辞手法以典、比、夸张等表达方式为主,更是体现出岑参在唐代文学中的位置和影响。
通过学习此诗,同学们不仅可认识到唐代诗歌的特色和风格,更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先向学生展示诗歌的图片或画面,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导入课堂内容。
2、合作学习法——把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探讨,激励学生们的激情,帮助他们找出文章中的特点,并相互分享自己的想法。
3、教学演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性展示,鼓励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文学素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8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1一、文本解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代表作,写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
诗人以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军营送别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以及战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作为初中阶段为数不多的边塞诗,《白雪歌》值得我们细读。
1、丰富的内容诗歌开篇,作者即通过北风猛、飘雪早、结冰厚、愁云多等景象表现了天气的酷寒,又大笔描绘了壮丽的雪景,表现了奇特的异域风光;在寒冷的天气下,“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细节描写折射出戍边生活的艰苦;“胡琴琵琶与羌笛”,那繁弦急管的场面,又让我们感受到军营中别样的欢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遥望朋友的背影,在山回路转中渐行渐远,只留下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人心绪惹人遐思。
可以说,作者既大笔勾连了壮阔的雪景,又细笔描绘了酷寒的军营生活;既渲染了热烈的宴饮,又刻画了依依的惜别,诗歌内容异常丰富。
2、丰厚的结构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分析这首诗的结构:一是从内容的角度,将诗歌分为两个部分,即咏雪和送别。
前十句绘雪景,后八句抒别情。
所写的雪景,为送别作了很好的铺垫,营造了氛围。
二是从空间转化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视角在不断地变化。
具体表现在:外——内——外——内——外,这五次镜头的转化,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由地面写到空中,又由空中写到地面,立体地表现了边塞的奇景和诗人复杂的感情。
3、丰盈的情感岑参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
诗人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岑参及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难点】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学习流程】(一)预习检测1作者岑参(约 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
他是()代的(“”)的著名诗人。
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
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
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2释题:3反复诵读,读准字音。
岑参()散入()狐裘()锦衾薄()瀚海()阑干()羌笛()风掣红旗()(二)课内探究:1 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分层?2研读第一层咏雪部分。
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的雪的哪些特点?3研读第二层送别部分。
(1)诗人写送别表现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3)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4重点语句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的本体是什么?喻体是什么?为什么会感到这个比喻新颖贴切?5齐读全诗——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三)拓展延伸积累其他送别的古诗名句(四)训练检测1、你最喜欢哪两句?写出你喜欢的原因。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雪上空留”四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复杂情感?和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3、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
用夸张的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勒出边塞的景色,用拟人的手法,写云的昏惨之色,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为饯别渲染了气氛。
哪两句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1(示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八年级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
设计1(示范文本)
教学设想
1.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每首诗歌和散曲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
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
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
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四、边读边分析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写边塞风狂雪早。
“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
“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
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
“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
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
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
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
“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描写饯别的情景。
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酒宴散,送客出辕门。
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
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寒”字来。
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
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
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
耐人寻味。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五、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
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
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