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 知识清单
《生物与环境》知识清单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及必要的物质和能量,而生物也在不断地适应和改变着环境。
首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降水等,直接决定了生物的分布和生存方式。
例如,热带地区的高温高湿环境适合热带雨林生物的生长和繁衍,而寒冷的极地则只有能够耐寒的生物才能生存。
土壤条件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土壤的质地、酸碱度、肥力等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有些植物喜欢酸性土壤,而有些则适应碱性土壤。
水环境对于水生生物来说至关重要。
水质的好坏、水流的速度和水深等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同时,生物对环境也具有适应性。
生物通过长期的进化,形成了各种适应环境的特征和行为。
比如,仙人掌为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叶子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散失;北极熊厚厚的皮毛和脂肪层帮助它们在极寒的环境中保持体温。
此外,生物还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改善了大气环境。
动物的活动也会改变土壤结构和植被分布。
二、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活动规律。
温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都有其适应的温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生物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水分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
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分的供应情况。
空气的成分和质量也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例如,氧气是大多数生物呼吸所必需的,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也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生物因素则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有互助和斗争,比如蜜蜂之间的分工合作是互助的表现,而同种生物为了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而发生的争斗则是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题知识点汇总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题知识点汇总1.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2)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2.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3)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如:草→兔→狼(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箭头指向捕食者。
) 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数起,每条食物链要数到底,不能漏数。
(2)食物网: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计算食物链几条(从植物开始算有几个分支,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相加。
)找出最长或最短的一条食物链并写出来(注意箭头方向)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生物富集现象: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高)的生物数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越靠近前端(营养级低)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相互影响。
生物受环境因素制约,环境也受生物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对生物与环境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一、生物的适应性进化适应性进化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遗传变化。
在发生环境变化时,生物通过适应性进化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适应性进化可以是形态结构的进化,也可以是生物功能的进化。
例如,植物在干旱条件下,通过进化形成长根、厚叶等结构,提高抗旱能力。
二、生物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物群落中所占据的生物学角色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生态位决定了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生物种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位。
生物为了避免直接竞争,会选择不同的生态位,从而形成生态平衡。
三、生物的营养关系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营养关系,主要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描述了生物的食物关系,其中包括食物链的四个级别:生产者、初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
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保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等。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灭绝等问题。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生物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方面。
环境保护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六、重要环境问题现代社会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
这些问题对生物和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合作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土壤保护等措施。
结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复杂而密切的,生物适应环境、生态位、营养关系、生态系统稳定性、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及重要环境问题是我们对于此领域的重要认识。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爬山虎
鼠妇 环境影响生物 (阳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环境影响生物 (温度)
“北极狐和沙漠狐耳朵长短不同” 环境影响生物 (温度)
“沙漠中的绿洲很少” 环境影响生物 (水)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5种关系)Biblioteka 01捕食02
竞争
03
寄生
04
05 共生
合作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填空题
1.下图是与小麦有关的生态因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__阳__光___、__水__等_______。 (2)图中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有_田___鼠__、__人___等________。 (3)小麦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竞___争__。如果在田地里有一群蚂蚁, 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合__作__________。
放生
1.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A.除变量外,其他量都相同 B. 所有量都不同
C.除变量外,其他量都不同 D.所有量都相同
D 2.在“探究湿度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时,实验的变量是( )
A.温度
B.地点
C.植被的数量
D.湿度
原因:减少实验误差
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暗
5
明亮
5
6
8
9
4
2
1
9
10
10
10
10
10
1
0
0
0
0
0
5、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阴暗的地方。 6、表达与交流
中考生物 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课件
中考生物生物与环境专题复习课件中考生物复习:生物与环境专题课件一、中考生物复习概述中考生物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生物学应用等多个方面。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识,我们精心设计了这一专题复习课件,旨在通过系统化、结构化的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成绩,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环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为生物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同时,生物也在不断地适应环境,通过进化和变异来与环境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食物链、食物网等。
2、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环境污染会对生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这些污染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同时,一些污染物质还可能影响人类的健康。
三、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1、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生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一些动物可以分解垃圾,促进环境循环;还有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质,减少污染。
2、生物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生物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森林、海洋等。
通过研究生物的生态习性、生长规律等,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中考生物复习策略1、把握复习重点在中考生物复习中,要把握复习的重点,如生态系统的构成、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等。
对于这些重点内容,要深入学习和理解,做到熟练掌握。
2、结合实际案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复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个生态系统的构成,或者探讨某个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
3、强化记忆技巧中考生物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需要强化记忆技巧。
可以采用归纳法、联想记忆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记忆,提高复习效率。
江苏专版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1生物与环境课件ppt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有_①__③__ ①若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会出现障碍。 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 效率都相等。 ③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和能 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⑤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4.(2020·盐城三模)如图表示的是自然条件下某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模型。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A点后种群的增长速率减小 B.图中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b C.当种群数量处于K/2时,该种群生物种内斗争最激烈 D.若要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后期变化,主要依据是a~b之间的差值
【解析】选A。图中A点在K/2以后,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以后逐渐下 降,A正确;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a~b之间的值,B错误;当种群数量处于K 时,该种群生物种内斗争最激烈,C错误;若要预测该种群数量的后期变化,主要 依据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差值,D错误。
【名师点拨】
素养 考查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情境 载体
借助模式图设置问题情境
价值 导向
发展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
解题 关键是能够抓住题图信息,正确分析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对根 关键 生长的影响机制,再准确答题
【解析】(1)野兔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一般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常用的 方法为标志重捕法;该方法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惊吓而不易被再次捕获、被标 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或标记物影响生物的生存等都会造成误差。 (2)根据表中对年龄段的划分,可以看出0+和1+属于幼年,2+到6+属于成年,7+及 以后属于老年,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所以该种群属于增长型。 (3)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维持稳定;一 般K值取决于环境,可以从食物、空间、天敌等角度入手,比如人为捕杀、增加 天敌、投放毒饵等。 (4)野兔属于植食性动物,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植物的“气味”通过化 学分子在空气中传播,属于化学信息。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并且能够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方向。
因此,深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包括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 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温度是生物体内外环境中最基本的物理因素之一。
温度不仅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还直接影响生物的存活和生存环境的分布。
对于热带生物而言,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其代谢受损,甚至死亡。
而温带和寒带生物在面对极端高温和低温时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不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性也会影响其分布范围和生态位的竞争关系。
2. 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水分是生物生长发育和生存的关键环境因素。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范围有着重要影响。
干旱地区的植物适应性较强,对水分的利用效率也较高。
而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水分的供应与分布直接影响着水生生物的生存情况。
3. 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因素,也是影响动物昼夜节律的重要环境因素。
不同生物对光照的需求和适应性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生态位的差异。
4. 土壤对生物的影响土壤是支撑着陆地生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和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的适应性也不同,这直接影响着土地的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 大气成分对生物的影响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成分对生物的生存和代谢活动有着直接影响。
例如,氧气是动物呼吸作用的必需气体,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氮气是植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 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对大气的气体成分有着影响;在土壤中,植物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水分保持能力和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11生物与环境51页PPT
第一章 有机体与环境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
一、环境与生态因子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 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 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由许多 环境要素构成,这些环境要素称环境因子。
2、环境的类型
1)按环境的主体:
• 人类环境: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 其它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为人类环境
• 环境:在生态科学中,生物为主体,生物 以外的所有自然环境条件称为环境
2)按环境的性质
• 自然环境 • 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3)按环境的范围:
大环境:指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
宇宙环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如太阳黑子与降
雨量有明显相关关系等。
地球环境: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
•后来的研究对Shelford耐受定律也进行了补充:
(1)每一种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 存在着差异。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 广,而对另一因子耐受范围很窄;对所有因子 耐受范围都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很广;
(2)不同的生物种,对同一生态因子的耐 受性是不同的;
(3)生物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环境因子 的耐受限度是不同的。在动物的繁殖期、 卵和幼体、种子的萌发期通常是一个敏 感期,耐受限度一般比较低;
• 小环境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如严寒的 冬季,雪被上温度很低,已达到-40℃ , 但雪被下的温度并不很低且相当稳定。 这种雪被下的小气候保护了雪被下的植 物与动物安全越冬
3、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 生态因子: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 子(即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 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 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 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完整版课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材第十一章“生态学基础”中的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详细内容将包括: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与繁衍,以及生物如何影响其所在环境的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与生物形态、生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并能分析具体实例。
3. 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知识,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生物如何影响环境的稳定性,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生态学案例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2. 理论讲解:(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讲解生物形态、生理特点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
(2)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分析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生物适应性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1.2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1 生物适应环境2.2 环境影响生物2.3 生物影响环境稳定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并分析其适应性原理。
(2)分析一种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2. 答案:(1)实例:企鹅在寒冷的南极生存,其体内脂肪丰富,羽毛紧密,有利于保温。
分析:企鹅的适应性原理是生物形态、生理特点与环境相适应。
(2)环境因素:森林砍伐导致栖息地减少。
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部分生物种群数量减少。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课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教材《生物》第九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节生物的生存环境,涉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包含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机制;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探讨生物如何改变其生存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性。
2. 使学生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机制,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特点,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机制。
难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生物如何改变其生存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介绍生物的生存环境,讲解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
(2)阐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说明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机制。
(3)讲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生物如何改变其生存环境。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 生物的生存环境②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③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和机制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生存环境。
(2)列举三种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并给出实例。
(3)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至少给出两个实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
高三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
高三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生物是地球上的万物,它们与环境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生物通过各种适应方法来适应环境,并且对环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1.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物通过进化和适应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进化是指一个种群在一定时间内逐渐适应环境,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新的特征和适应策略。
适应是指生物对环境的个体或群体选择性的调整和适应。
例如,北极熊具有厚厚的毛皮和多层脂肪,以适应寒冷的环境;沙漠植物具有深入地下寻找水源的根系,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2. 生物圈的互动关系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层面。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组成了一个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互相依存。
食物链中,每个组织者看自己的食物,而它的食物则成为它的食物。
通过这种互动,生物圈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3.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一个更大范围的概念。
它是由生物、环境和其它要素组成的一个实体。
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物种保护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
4.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两类: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
正向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物通过呼吸释放氧气,调节环境气候和气氛。
负向影响主要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过度开发和污染。
例如,森林的砍伐会导致土壤侵蚀和干旱,而工厂的废气排放会导致空气污染。
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世界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猎捕和非法交易等方式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适应与进化使生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生态系统保持了生物圈的平衡;生物对环境有正向影响,但也会对环境造成负面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措施。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完整课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生物与环境”,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三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将详细探讨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水、土壤等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的影响,同时分析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产生的反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及其机制。
2. 使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并能举例说明。
3.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难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生态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生态环境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a. 光:植物光合作用、动物生物钟。
b. 温度:生物分布、休眠与活动。
c. 水:生物体内水分调节、水生生物适应。
d. 土壤:微生物分布、植物根系适应。
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生物对环境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4. 生态案例分析: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如食物链、生态位等。
5.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 光b. 温度c. 水d. 土壤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影响环境3.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a. 食物链b. 生态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简述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并举例说明。
c. 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并阐述其生态学意义。
2. 答案:a.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包括光、温度、水、土壤等,如植物光合作用、动物生物钟等。
生物和环境知识点总结
生物和环境知识点总结生物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影响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为环境提供氧气,维持了地球的氧气平衡。
(2)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的形成和更新,有利于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3)植物和微生物对水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下,大量水分蒸发到大气层,成为云雾和降水的来源。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气候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气温、湿度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而繁殖和觅食行为等。
(2)土壤的质量和肥力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影响着食草动物的生存。
(3)水资源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水的质量和数量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圈、地球、生态环境和人为干扰等多个方面。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主要由生物群落和生物种群组成,生物群落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生物分类单元,而生物种群是指同一种生物种群体的集群。
2.生态系统的功能(1)能量流动: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取得能量,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
(2)物质循环:生物通过新陈代谢过程将环境中的元素、离子等物质转化为自身生物组织,这样循环利用了地球资源。
(3)稳态: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控制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三、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也叫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物种的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可以维护生态平衡,降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的全面归纳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知识点的全面归纳生物与环境是生物学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它涉及到生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适应关系。
如何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归纳,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基础概念。
生物是指地球上具有生命的物质,它们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环境则是生物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土壤和其他生物等。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命能够在地球上存在和繁衍的重要条件。
生物通过进化逐渐适应并改变了环境,这种相互适应关系使得生物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存活和繁衍。
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具有各种各样的适应性特征和行为。
比如,鱼类和鲸类有鳃和肺泡来吸取水中的氧气;某些植物的叶子特化为刺来避免捕食者;动物在寒冷的冬天会冬眠或者迁徙寻找温暖的地方等等。
同时,生物对环境的改变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比如维持氮循环的固氮细菌能够丰富土壤的氮含量;也可能是负面的,比如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业活动导致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
因此,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于维护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命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是生物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环境中的选择压力,有利的特征会被保留下来,不利的特征则会被淘汰。
这样,物种会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
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环境组成的功能单元,包括生物、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实现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例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等。
生物与环境 知识点总结
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总结1. 生物与环境的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指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生物包括所有生物体,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而环境则包括生物体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如大气、水、土壤、其他生物体等。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起到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
- 动物和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和全球气候变化。
- 生物的繁衍与死亡也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动植物的粪便可以改变土壤的肥力,食物链的关系也会影响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
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同样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湿度、光照、气候等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
- 土壤的质地、pH值、养分含量等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 污染、破坏、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对生物的生存和健康造成威胁。
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的种类和数量的丰富程度,它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的重要因素。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高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同时也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服务。
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物灭绝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环境免受污染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而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保障人类和其他生物体共同生存的目标。
总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它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和环境资源之间不可或缺的联系。
了解和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课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初中生物教材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具体包括:1.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认识到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3. 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
难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图片,如沙漠植物、北极熊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知识点讲解:(1)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受到环境的制约,同时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生物为了适应环境,会经历进化,如企鹅的黑白羽毛、仙人掌的刺等。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通过各种生命活动,如呼吸、排泄等,对环境产生影响。
3. 例题讲解:以“沙漠植物的适应策略”为例,讲解生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
4. 随堂练习:分析一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让学生判断生物是如何适应或影响环境的。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生物适应环境:形态、生理、行为2. 生物影响环境:生命活动、生态平衡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节能减排、绿色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例,写一篇短文,阐述生物是如何适应或影响环境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巩固练习专题11 生物与环境编制:军长1.【2012·南昌调研】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长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2.【2012·郑州一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l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3.【2012·衡水期末】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下图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①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②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b的数量增加有关③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④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⑤图中少一个箭头,异养生物a指向无机环境,异养生物b的代谢类型不一定相同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4.【2012·苏北四市一模】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D.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5.【2012·德州期末】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缩短食物链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6.【2012·德州期末】如图是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1)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除图示生物外,还有。
(2)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鹰所处的营养级是。
(3)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则鼠种群的数量一定会下降吗? ,试分析原因:。
(4)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5)假如鹰的食物中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其余来自于蛇,则鹰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克。
7.【2012·苏北四市一模】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
分析回答:(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倍。
(3)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 (填序号),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成分为。
(4)分析上表,你认为这一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你将提出什么样的保护或改善建议?。
8.【2012·唐山市期末】下图甲为某淡水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III、IV 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 l、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
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m1表示,m2表示。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F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I、I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9.【2012·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第二次联考】华南虎(又称中国虎)是我国特有的亚种,全球只剩下不到100只,在野外生存的华南虎可能只有l0到30只。
影响它们数量的首要原因是人虎冲突。
一只虎至少需要15到30平方公里活动空间。
近代的人口迅速增长,导致华南虎的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很难满足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的要求。
第二个原因就是华南虎的很多食物是人类的经济动物,当人们的猎杀使这些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华南虎已经很难生存。
(1)华南虎和东北虎均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不同亚种。
从进化的角度看,其差异的实质是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野外的成年华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枝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信息。
(3)下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
那么,B、D、E依次表示华南虎的___ ___ 、___ 、___ 。
而要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_______________倍。
(4)如何解释当栖息地碎裂化、岛屿化时,华南虎的生存和繁殖就变得异常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人类活动会引起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减少,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 。
10.【2012·郑州一质检】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各题。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由固定的太阳能,图中A代表。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 (J/cm2·a)(2分)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
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法。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同结构称为。
(5)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三个方面的功能。
(6)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现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实现了对能量的。
11.【2012·茂名一模】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
请据图回答:(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成分,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成分。
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
该人工湿地的建立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答一点)等。
(4)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以下是该人工湿地碳循环未完成图解(部分),请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图解。
12.【2012·九江一模】下图是某地建立的生态农场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
(2)下列有关人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使废物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B.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C.抵抗力稳定性低于自然生态系统D.人占有主导地位,是其他生物生存的基础(3)对于土壤中如蚯蚓等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采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在进行丰富度的统计时,计名计算法适用于的群落。
(4)在农田中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除去害虫属于信息传递;一只黑脊鸥的亲鸟对小鸟发出报警鸣叫时,小鸟作出隐蔽反应,属于信息传递。
专题11答案及解析1.【答案】 A【解析】:分析图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是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在这个图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与蝉构不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
2.【答案】 B【解析】:一只兔子吃了1KG草,这些草的能量只有10%—20%被兔子摄入。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每个营养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
生态系统的物质可循环,能量不可循环,并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答案】 B【解析】:异养生物1是消费者、异养生物2是分解者,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
故②③错误。
4.【答案】 B【解析】:A项信息属于行为信息,C项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项森林生态价值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5.【答案】C【解析】:缩短食物链提高的生态系统能量的利用率。
6.【解析】:(1)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除食物链的生物成分外,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有两种:一种是竞争关系,因为食物都可来源于老鼠、兔子等。
鹰吃蛇,这又是捕食关系。
在食物链植物→兔→鹰中,鹰处于第三营养级;在在食物链植物→鼠→蛇→鹰中,鹰处于第四营养级。
(3)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是否会导致其种群的数量下降的看情况,若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上升,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下降。
(4)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的原因是: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其中一部分随排出物或遗体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剩余的未被利用或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5)通过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猫头鹰增重10g×2/5=4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4g×5×5=1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10g×2/5=4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4 g×5×5=100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10 g×1/5=2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2g×5×5×5=250g。
所以合计需要消费植物100g+100g+250g=450g。
7.(1)捕食和竞争(2)1.375(3)①②⑤⑥光合作用分解者(4)重金属离子(汞)和杀虫剂污染防止重金属离子、杀虫剂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解析】:(1)先确定小球藻为生产者,再根据消化道中的食物组成确定消费者的类型(初级,次级……),最后写出具体的食物链(网)。
(2)B的食物比例C:E=1:1时,设B中的能量为x,则需要C的能量为1/2x÷0.1+1/2x÷0.1÷0.1=55x;B的食物比例C:E=2:1时,设B中的能量为y,则需要C的能量为2/3y÷0.1+1/3y÷0.1÷0.1=40y;据题意C中的能量不变,则55x=40y,y/x=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