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概文学中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原理1: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现代科学思 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 方法
辨证思维方法
概念: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类型
归纳与
A
演绎
分析与
B
综合
抽象与
C
具体
逻辑与 D 历史相
统一
类型
归纳与演绎
概念: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 归纳: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 演绎:以一般概念、原则为前提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 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一方面归纳和演绎互为前提。另一方面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
02
指导性:哲学对各门科学具有普遍 指导作用
哲学与科学的联系: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精神谁是世界的本原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物质和精神是否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辩证法:联系的、发展
01
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
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孤立的、静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Fra bibliotek演讲人
2020-09-14
01 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世界观与哲 学
物质与意识
物质世界和实践
A
B
世界观与哲学
世界观
哲学
世界观
世界观的定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 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
点
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人 具有的、自发的、零乱的、甚至是错 误的,哲学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化发展
陆
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 争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 物质统一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唯 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 变动性的统一 。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
▪ 运动是标志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 的哲学范畴。
▪ 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 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 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 化和过程。
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泰勒士
“水”是万物的始基
“从泰勒士起,我们才真 正开始了我们的哲学史”。
——黑格尔
阴阳、八卦说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
于是有地震” 。
—— 伯阳父
“万物负阴而抱阳” 。
《老子》
——
“一阴一阳谓之道”
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 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
劳动产生了语言
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 了。需要产生了自已
猿脑变成了人脑
的器官;猿类不发达
的喉头,由于音调的
抑扬顿挫的不断增多,
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
到改造,而口部的器
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
一个个清晰的音
狼孩
节。 —恩格斯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客观唯心主义
柏拉图:回忆说 黑格尔:绝对精神 朱熹:理在事先 中国古代:天命说 西方近代:天赋人权
唯物主义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基本问题第二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 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 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 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马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简版)
马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简版)马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简版)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决定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提供了对于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世界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一)物质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物质的存在形态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人的实践形成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37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 没有的。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原子团 蛋白质、核酸、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人 人的大脑
8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 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 别。
9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 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 之性也。
荀 子
10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不 知周也。俄然觉, 则遽遽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 矣。此之谓物化。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1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 1、 哲学与世界观
2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这是从哲学的研究对象角度下的定义,在
理解这个定义时,必须首先弄懂什么是世界观, 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是什么关 系。
3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了 世界观,它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们活动中的 落实。二者关系用图示意如下:
1、时间的涵义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征:一维性。
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 来”,“机不可失,时不再 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 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时 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
5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最新2015修订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 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性物质极其存在⽅式第⼀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物质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与实践的观点内在统⼀的。
物质的存在⽅式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和静⽌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维性,即时间的流逝⼀去不复返。
空间:物质运动的⼴延性、伸张性,特点:三维性,即空间具有⻓、宽、⾼三⽅⾯的规定性。
具有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限的。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从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然界⻓期发展的产物由⼀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 →低等⽣物的刺激感应性→⾼等⽣物的感觉和⼼理。
意识是也是社会历史(劳动)发展的产物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意识的能动作⽤主要表现在意识具有⽬的性和计划性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意识具有调控⼈的⾏为和⽣理活动的作⽤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正确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实践是正确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正确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段世界的物质统⼀性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的关系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事物的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和旧事物的灭亡判断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式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向、具有远⼤前途的东⻄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趋灭亡的东⻄对⽴统⼀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统⼀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盾的同⼀性和⽃争性及其事物发展中的作⽤⽭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统⼀关系的哲学范畴和谐是⽭盾的⼀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盾双⽅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笔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时间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
人类有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反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反之。
(二)物质的客观现实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列宁的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哲学概括。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_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
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 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 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
主观唯心主义
慧能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客观唯心主义
朱熹
黑格尔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
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 论。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休谟
康德
荀 子
哲学基本问题小结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 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 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含义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 你的盾,如何?
我的盾没有利器能穿过它!
我的矛无坚不摧!
!?
理解矛盾的含义,首先要把逻辑 矛盾和辩证矛盾严格区别开来。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相互联系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的联系)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2)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3)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4)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 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 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马原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马原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唯物史观,它认为物质世界是人类存在的基础,物质具有客观独立性和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追求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改造社会和实现人类自由发展的目标。
本文将从物质的本质、物质的发展和物质的规律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马原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
物质不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产物,而是人们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物质对于人类来说是有限度、可感知和可改造的。
马克思指出:“物质是存在的唯一形式,即真实的,即物质世界,物质是感觉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物质的本质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统一。
物质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包括无数的物质形态、性质和规律。
然而,在这种多样性之中,物质世界仍然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它是以一定的规律和规则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
二、物质的发展物质的发展是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之一。
物质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根据唯物史观的观点,物质的发展是底层决定上层的。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变革、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创新等都是物质的发展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物质的内因是物质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物质的外因是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
物质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不断变化和斗争的推动来实现的。
三、物质的规律物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物质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规律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来揭示和掌握。
物质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的规律。
物质的规律主要包括生产规律、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等。
生产规律是人类社会中生产活动所独有的规律,它决定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变化。
经济规律是指反映经济活动中客观规律的规定。
科学规律是揭示科学研究活动中普遍性规律的规律,它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自然规律是物质世界中自然界存在的规律。
马哲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参考答案: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
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素朴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在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它终究未对世界的物质性、对物质范畴做出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吸收了其物质观中的正确论点和思想,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经典论述中,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种物质观的确立,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明确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其次,它指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第三,它指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突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阐明了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直观性,以及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5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自然界的自发演化及其发展的多样性 人类的产生使自然界演化发生新的飞跃 人通过劳动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形成人类社会 世界从此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区别 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
编辑ppt
6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编辑ppt
28
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既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 来的现实基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 同形态。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编辑ppt
29
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 发展规律
主要内容: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
基本要求: 学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懂得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编辑ppt
2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 发展规律
世界上的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两大类活动都 涉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 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 题。
编辑ppt
8
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黑格尔:“(思维和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 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 费尔巴哈:“……这个问题是属于人类认识 和哲学上最重要又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整个 哲学史其实只在这个问题周围绕圈子”。
马哲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三节客观规律性鱼主观能动性一、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定义)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发展规律的学说;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⑴联系:都是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⑵区别:世界观是自发的、分散的、不系统的,哲学则是自觉的、系统的理论形式;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
这就是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所以说,哲学必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不是随随便便的零散观点或一时半会儿的突发奇想。
(二)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发展规律的学说。
★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概括来说就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或者说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具体来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或某一过程的特殊规律。
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从具体科学中总结、概括出一般的结论和原则;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根本方法的学说。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包含和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不可分割的。
总之,无论是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哲学;还是外国的、中国的哲学,都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都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都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只不过有正误之分、对错之别罢了!但是要注意: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正确和科学的理论,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洛克
斯宾若莎
培根 四假象说、科学归纳 法、朴素唯物主义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 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 所反映。
你的购买行为与你的消费历史、在线习惯、支付方式以及社会 交往人群相关。数据能从这些因素中预测出消费者的行为。
你的身体健康状况与生命选择和环境有关,因此数据能通过小 区以及家庭规模等信息来预测你的健康状态。
·你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与你的工资水平、表现评定以及升职情况 相关,而数据则能反映这些现实。
·经济行为与人类情感相关,因此正如下文所述,数据也将反映 这种关系。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 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唯物主义一元论 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
多元论
物质
精神 物质 精神 物质 精神 客观知识世界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创始人为唐玄奘法师及弟子窥基(632~682)。经古印度传到中国。其学说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了阿赖耶识,在唯识家看来,无量的世界似乎是一块,实际上各是各的, 这就是唯识的道理,一句话,就是"心外无境",即通常说的"万法唯识"。此宗条理谨严,分析 周密,非常接近科学,但法相词汇很多,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代表作有《俱舍论》(小乘法相 的总结)和《瑜伽师地论》(大乘法相的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本章逻辑结构]茌章共三节,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学习,学生应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以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本章重要知识点]1.世界的物质性。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5.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6.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本节逻辑结构]本节是全书的理论基础,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和实践的观点。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基本问题,它的产生和解决都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直接相关。
它提出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从属于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确立划清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二元论的界限;划清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劳动实践是任何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第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是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第四,人类社会既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应该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本节重要知识点]1.哲学基本问题。
2.物质定义。
3.意识。
4.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5.实践的定义、要素、特点、基本形式。
6.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单项选择1.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A.是西方哲学的一贯风格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D.是一切哲学的共同主张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概文学中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摘要:世界的物质性,世界上万物归结起来是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灯基本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辩证法师根本方法。
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
关键词: 物质实践联系发展规律矛盾方法
通过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这个世界的形成与发展有了一点了解,了解了人类是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基本原理是我们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起了很大的很重要的作用。
在理论和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交会了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了一定的一道作用。
下面就是我对马概哲学的一些认识:
一、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地自发演化,展现出发展的多样性,显然,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的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
所做出的最高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物质这一客观存在都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对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时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具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得生存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终上所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三、社会的生活本质是实践的。
马克思的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中生活的根本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
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科学的实践观。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是同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其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时间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实践是认得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大方面:一是,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学习了马概以后,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老师的指导,我在展望未来的道路上,在是否坚持科学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遇见未来的问题上,都深受启发,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给予我们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区别。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谨记老师的指导和马克思的指导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才能,加强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