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学生短期支教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提高学习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
这种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短期支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支教期限短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持续大学生短期支教一般都是暑假或寒假期间进行,时间通常只有几周甚至几天,这种短期支教很难取得长期的教学效果。
贫困地区的学生需要持续的教育支持,而短期支教很难满足这一需求。
对策:延长支教期限,增加支教活动的持续性。
大学生可以选择在寒暑假结束后,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再次前往支教地区进行教学支持,这样可以延长支教时间,增加对学生的帮助和教育效果。
二、师资素质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大学生参与短期支教的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师资素质和专业知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对策:提前进行教学培训,提高支教志愿者的教学水平。
大学生在参与支教之前,可以参加相关的教学培训和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从而提高支教的教学质量。
三、缺乏专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贫困地区的学校往往缺乏专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学环境。
对策:筹集教育资源和捐赠教学设施,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
大学生可以积极组织募捐活动,筹集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帮助学校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文化差异导致教学难以顺利进行贫困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可能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会导致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如语言沟通、生活方式等。
对策:尊重当地文化,加强文化交流。
大学生在参与支教之前,可以通过学习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增加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加强与当地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顺利开展教学工作。
支教老师管理制度
支教老师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中国各地支教活动的不断展开,支教老师的管理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支教老师面对的是一个偏远地区的教育环境,如何有效地管理支教老师,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生活品质,成为了支教组织和学校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结合支教老师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探讨支教老师管理制度。
二、支教老师管理的特点与要求1. 支教老师的特点支教老师是远赴偏远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多数来自城市,对乡村的环境和条件不太适应。
在教学上,他们需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
在生活上,他们需要适应乡村的饮食、住宿和交通等方面的条件。
因此,支教老师的管理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教学和生活需求。
2. 管理要求支教老师的管理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关注教学效果:支教老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需要关注教学效果,提高支教老师的教学水平;(2)关注生活品质:支教老师需要适应乡村的生活条件,管理者需要提供合适的食宿条件和工作环境,保障支教老师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3)关注师德师风:支教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管理者需要加强对支教老师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和专业水平。
三、支教老师管理制度的建立1. 管理体制对于支教老师的管理,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管理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领导、学校负责人、支教组织负责人等组成的支教老师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支教老师的工作和生活;(2)建立管理机构:在支教地区设立管理机构,负责支教老师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3)建立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支教老师的工作职责和管理要求,确保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管理方式支教老师管理方式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督导: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对支教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指导意见;(2)生活服务:提供食宿保障和交通服务,解决支教老师生活上的困难,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3)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支教老师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究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究摘要:受部分高校教学改革的影响,近些年短期支教是大学生的积累社会经验的热门去处,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存在能够很好的缓解偏远山区的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还能够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但是,随着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推广,更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支教的质量,比如,大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缺乏系统性,大学生支教方式种类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该积极应对,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效率。
关键词:教学改革;大学生;短期支教大学生短期支教指学校相关组织或者是学生社团安排的短期支教活动,这种支教活动有一定的组织性,而且支教的时间和地点也相对固定。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偏远山区和城市打工者聚集处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国家因此也出具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支教活动,在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支教活动中来,随着支教规模的扩大,支教活动碰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一、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在海淀区学院路的2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有一半的人对支教活动不太了解,这其中,不了解的占有8%,不太了解的占47%的,了解支教活动的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只有不到20%的人对支教活动非常了解。
支教活动的需求和被需求间的信息不对称,也从侧面反映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宣传力度不够,在人群之间的普及程度不高,大多数人只是听过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不了解其举行的目的和意义,不能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中去。
(二)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教学效果不佳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效果不理想是支教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反馈调查结果表明,在支教活动结束后,大约只有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活动后有显著提高,也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知识水平还是原地踏步。
在当前教学环境下,支教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总体较少,对于志愿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不高,导致大学生支教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自身的水平有限或者是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长知识。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大学生短期支教是一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大部分大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导致支教效果不佳。
支教活动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缺乏对学生的长期帮助。
文化冲突和沟通困难也是一个影响支教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前期培训和准备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经验。
建立长期支教计划和持续跟进机制,确保支教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加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地文化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提高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质量和效果,为当地受助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支持。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支教工作,才能为更多学生提供更有意义的支教服务。
展望未来,希望大学生短期支教能够更加规范和专业化,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问题、对策、前期培训、长期支教计划、跨文化交流、文化冲突、沟通困难、专业知识、教育经验、持续性、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生短期支教是指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与到偏远地区的支教活动中,为当地学生提供教育帮助。
随着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支教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参与短期支教活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大部分大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导致支教效果不佳;支教活动普遍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很难对当地学生产生持续的帮助;文化差异和沟通困难也成为支教活动中的一大障碍。
有必要对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和调整,以提高支教效果和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部分:问题意义短期支教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导致支教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对受助学校和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提高支教活动的专业性和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支教活动往往缺乏长期性和持续性。
关于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教 育理 念缺 乏 。大 学生 支教 活 动在很 多 高校 . 开展 , 但是参与活动 的大学生却并 不一定 都是师范 类学生 , 就算是师范类学生 , 也会由于实践经验的匮 乏 , 同样 缺乏理 论 和经 验 的指导 , 而 在教 学经 验 和教
【 收稿 日期 】00 1 2 2 1 — 2~ 0 【 者简 介】 作 孙婧 (9 1 , , 18 一)女 山东淄博人 , 助教 , 究 研
方向 为高职 院校共 青团工作 。
支教高校作为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 者, 本应 该 在 大 学 生 支 教 工 作 中发 挥 积 极 的作 用 。 但是 ,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 高校还是要把工作重点放 在校 内 , 对于 大学 生 支教 活 动 缺 乏 周密 的思 考 和 规 划 。 目前 , 很多 学 校实行 的是 项 目申报 制 , 想组 织 要 假期支教 , 就要严格按 照程序 申请 、 审批 , 学校批准 后方 可实 施 , 样 不 止 是 贻 误 了 时 间 , 键 问题 在 这 关 于, 活动立项后 , 学校能够提供 的财力 、 物力 的支持 是非 常有 限 的 , 能保 证 基本 的路 费 、 资等 基本 支 只 物 出, 这必然形成 “ 心有余而力 不足” 的短 期支教现 象 。此 外 , 高校 在联 系和 整合社 会 资源 , 为支 教 团队 提供专业技术培训、 经验交流 、 后勤保障等方面缺乏 相应 的支持和指导 , 也制约了大学生支教活动的顺
在的弊端 , 在此基础上提 出建立 大学生支教 长效机制 的对 策, 旨在 促进 大学 生支教朝 着规 范化 、 学化 、 科 可持 续化
的 方 向发 展 。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支教活动中。
通过短期支教,他们可以走进偏远地区的学校,与学生们面对面地交流,传播知识、文化和爱心。
在短期支教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专业知识大部分大学生在参与短期支教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训。
这使得他们在支教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教育能力和专业知识,难以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
2. 支教时间短大学生的暑假通常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对于支教来说是一个很短的时间。
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也无法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3. 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有限由于支教时间短,很难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只能短暂地改善当地学生的学习环境,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4. 缺乏与当地教师的沟通和协作大学生支教团队往往是临时组织起来的,缺乏与当地教师的沟通和协作。
在支教活动中,大学生可能会出现过于自我中心,不愿与当地教师进行深入的合作,甚至忽视当地教师的指导和协助。
二、对策1. 加强前期培训可以探索延长大学生支教时间的方式,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也可以鼓励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长期支教,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联系。
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眼前教学效果,更要关注他们的长远发展。
可以通过开展助学活动、设立奖学金、搭建教育资源平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当地教师的沟通和协作,尊重当地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组织大学生和当地教师共同进行教育研讨,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大学生参与短期支教是一种有价值的公益活动,但在支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前期培训、延长支教时间、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加强与当地教师的合作等对策,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大学生支教的效果,为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立研究生支教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
建立研究生支教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支教活动也成为了研究生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研究生支教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支教时间短、成果不明显、支教对接不畅等,导致支教活动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建立研究生支教长效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加强组织规划、提升支教质量、完善后续支持等方面提出对策研究,以期为建立研究生支教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一、加强组织规划1.明确支教目标要建立长效的研究生支教机制,首先需要明确支教的目标。
在支教活动开展之前,学校或相关机构应该对支教活动的目的、意义、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明确支教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支教活动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2.建立支教机构为了更好地组织和规划研究生支教活动,建立支教机构是十分必要的。
支教机构可以负责统筹规划支教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地点等,同时也能够对支教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做到有序开展。
3.形成长期合作与支教地区的学校或相关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为支教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还能够使得支教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长效性。
通过多年的合作,双方能够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提高支教的长期影响力。
二、提升支教质量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支教活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长期影响的效果,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选拔优秀师生等方式提升支教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支教活动的质量。
2.精心设计支教项目在支教活动的设计上,需要综合考虑支教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生的专业特长,精心设计支教项目。
支教项目既要符合支教地区的特色和需求,又要与研究生的专业和兴趣相契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支教的长期作用。
3.加强学生管理为了保证支教活动的长效机制,学校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支教学生的管理,包括日常管理、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
通过加强学生管理,可以确保支教学生的积极性和专业性,提高支教活动的长期影响。
基于大学生寒暑假短期支教的一些思考
基于大学生寒暑假短期支教的一些思考作者:高晨莹慎羡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4期摘要:当今,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赶赴农村或偏远地区进行短期支教已经成为暑期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这种奉献精神值得鼓舞。
但大学生短期支教对农村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好的影响,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系统的培训使得支教质量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影响对策一、大学生寒暑假短期支教有利有弊1、一些积极影响(1)大学生短期支教正在为改善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状况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从农村偏远地区入手逐步推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前进;(2)短期支教锻炼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也是对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考验,尤其是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的师范类院校学生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大学生下乡支教,为农村教育注射了鲜活的血液,给当地孩子带去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形式。
除了常规课程外,还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支教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2、动机复杂、产生不良风气大学生支教动机大致如下:一些支教大学生单纯为了获得暑期实践的学分才下乡支教,有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而有些支教大学生有些确有一腔热情,但心理准备和教学准备不足;更有些支教大学生为了荣誉称号、评优评奖等一些带有功利性的物质层面上的东西。
不管是以上动机的哪一种,都是缺乏责任的表现,这都会导致不良风气的增长。
3、缺乏长效机制、缺乏经验(1)寒暑假短期支教时间太短,从与学生熟悉到支教结束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往往也只是一个多月;支教的连贯性不强,往往是这个假期到一所中小学支教,下一个假期就换了支教学校,跟“打游击战”似的,这样就缺少一个问题反馈和积极改善的过程;支教大学生受高等教育的影响,教授的方式会比较开放式,能教授的实质性东西太少,最多的也就是起到了开拓学生视野、输入新理念的作用,但其影响毕竟有限;学生也没有实质性的收获,可以获得的知识或技能上的提升微乎其微。
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新路线探索
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新路线探索在新时代下,我国贫困地区的支教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国家积极推进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贫困地区的发展仍然不平衡,教育资源短缺和贫困家庭孩子教育问题依然严重。
如何在新时代下探索贫困地区支教新路线,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调研和了解。
只有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这包括对贫困地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育经费等方面的调研;以及对贫困家庭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状态等方面的了解。
通过这些调研,可以为我们制定支教计划和项目提供有力的依据。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支教团队。
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我们需要拥有专业的教育人才,他们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这包括培养一支具备教育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支教人员队伍,同时也要鼓励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和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提高支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我们还需要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资金支持。
教育是孩子们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但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紧张。
除了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扶贫资金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搭建公益捐助平台,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
我们还应该注重发挥支教志愿者的作用。
学生是支教的受益者,而教师和志愿者是支教的推动者。
通过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学生和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到支教活动中来,可以提供更多的志愿者资源,同时也可以在支教工作中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和关爱之情。
我们还需要注重支教工作的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投入。
我们需要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教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策略,确保支教工作的持续推进和质量保障。
在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路线和新方法。
教师支教管理制度
教师支教管理制度教师支教是指城市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进行短期或长期教学支援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支教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
为了保障教师支教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师支教管理制度。
一、背景教师支教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
然而,在实践中,教师支教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支教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师支教质量的关键。
二、政策支持教师支教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教师支教的任务、要求和待遇,确保教师支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为教师支教提供保障。
三、教师选拔和培训教师支教需要具备一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教师。
因此,教师选拔和培训是教师支教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针对教师支教的需求,学校和政府可以组织选拔考试,选取合适的教师参与支教工作。
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农村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
四、任务分配和管理教师支教工作应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分配和管理。
各地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支教的时间和人员。
同时,还应加强对支教教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遵守工作纪律,履行教学职责。
五、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教师支教的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是教师支教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
政府和学校应提高教师支教的薪水和津贴,给予他们合理的物质奖励。
同时,还应为教师支教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保障他们的权益和福利。
六、教育教学指导教师支教需要得到专业的教育教学指导。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派出资深教师或专家组织开展支教指导活动,为支教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和咨询服务。
同时,还可以组织教育教学研讨会和培训班,提高支教教师的教学水平。
七、学校管理和评估农村学校管理和评估是教师支教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教师支教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创新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暑期社会实践支教作为一种公益活动,旨在为偏远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教育支持,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然而,传统的支教模式往往存在资源有限、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为此,本文将探讨暑期社会实践支教的创新点,以期提高支教效果,为更多孩子带去希望。
一、创新支教模式,拓宽服务领域1. 多元化课程设置:除了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还可以引入艺术、体育、科技、心理健康等多元化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支教,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学生受益。
同时,线下支教团队可以定期到实地进行辅导,确保教学质量。
3.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4. 社区共建: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社区教育项目,让更多家长参与到支教活动中,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 游戏化教学:将游戏元素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翻转课堂: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教师进行辅导和答疑。
4. 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关注。
三、创新师资队伍,提升支教水平1. 选拔优秀志愿者:严格选拔具备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的志愿者,提高支教队伍的整体素质。
2. 开展培训活动:对志愿者进行教学、心理、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建立导师制度:为每位志愿者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志愿者快速成长。
4. 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团队活动、交流分享等方式,增强支教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创新资源整合,扩大支教影响1. 搭建平台:建立支教信息平台,整合社会资源,为支教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究
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究【摘要】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专业知识、支教时间短暂、缺乏支教经验等。
问题分析主要从支教对象、支教方式、支教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决思路则包括加强前期准备、加强支教培训、延长支教时间等。
提高支教效果的方法可通过多角度教学、关注学生需求、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等途径实现。
建立长期支教机制可通过与学校、社区、政府多方合作,开展长期扶贫教育项目。
总结回顾表明大学生短期支教虽然存在问题,但随着解决思路的提出,未来有望取得更好的成效。
展望未来则希望大学生短期支教能够得到更多人重视和支持,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结论建议可包括呼吁社会多参与支教活动、政府提供更多支持政策等。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问题、解决思路、支教效果、长期支教机制、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结论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短期支教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短暂假期到偏远地区的学校或社区进行教育支持活动,旨在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和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关注不断增加,短期支教活动在大学生中也越来越受欢迎。
大学生短期支教不仅有助于提高支教地区教育水平,也可以锻炼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随着支教活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比如支教时间短、缺乏系统的支教培训、支教活动缺乏长期规划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教效果。
对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建议,对于提高支教效果、促进支教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将探讨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探索如何提高支教效果并建立长期支教机制。
至此完毕。
1.2 研究意义在现实意义上,深入探讨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支教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受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校园教育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通过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可以有效规范大学生支教行为,避免出现盲目性和功利性,确保支教活动的持续发展。
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探索
209区域治理WISDOM EXCHANGE作者简介:陈小杰,生于2000年,江西财经大学法学专业。
指导老师:陈 宾,江西财经大学教师民商法专业。
基金项目:江西财经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项目成果“高校支教公益困境及解决途径探索”(项目编号:2019101923124539)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探索*江西财经大学 陈小杰,占文韬摘要:“用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一代代大学生前仆后继地投入支教这项伟大事业,在国家人才强国,教育脱贫的浪潮中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从过去花一年的时间支教,发展到现在用课余、寒暑假时间的短期支教,参与人数大幅度增加,形式也更灵活。
但多方面原因,短期支教普遍出现效果欠佳,社会公众认可度低等现象,给这项活动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本文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当前问题,从社会、主管单位和客观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问题成因,并提出了支教联合、强化监管、技术创新三个角度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短期支教;公益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2-0209-000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发起了“三下乡活动”“西部学生志愿服务学校”项目“西部计划”等大学生公益支教项目。
几十年来,大学生支教队伍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在政策导向下,形形色色的支教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大学校园相继成立,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如何补缺挂漏,继续发挥大学生支教活动在立德树人上的作用与平衡教育资源方面的巨大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支教活动存在的问题(一)主体问题严重中华支教与助学信息网编撰的民间支教报告显示:高达56%的支教团体未经过民政部门注册备案,体现了支教发起活动的活跃和乱象,大政策背景下不少组织者为自身利益和形象的需要,盲目造势,不重实效,选拔过程责任缺位,课程设置不合实情。
参与者在实务上缺乏教学经验,知识不扎实,准备不足。
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探索
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探索作者:胡洋王晟昊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1期摘要大学生支教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短期支教作为其中参与最为广泛的一种支教类型,由于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支教成效受到影响,本文以苏州大学“欣长征、彩虹行”贵州支教团队为例,探讨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识码:A随着2006年的“三支一扶”计划的实行,中宣部、文明办、团中央每年暑期发起的大学生支教服务社会实践活动。
支教活动也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类型:长期支教、短期支教、不定期支教。
①其中,短期支教是具有一定的组织性,时间与地点较为固定的支教活动。
而这之中又分为两种:(1)大学生在寒暑假前往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
(2)大学生在间隔固定时间(如每周,每月)前往位于靠近城市的子弟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②本文主要探讨前一种短期支教类型。
1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1.1支教大学生教学素养和经验不足在参与假期短期支教的大学生之中,近9成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师范院校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大,他们绝大多数并无良好的社会经验和教学方法技能,在短期难以适应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计划安排,前期的备课准备,课堂对学生的组织控制,这都是支教大学生需要面对却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准备不充分将直接影响着支教团队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而短期支教最为局限的地方在于支教期限短暂,这双重因素的叠加使得支教的教学问题雪上加霜。
③1.2支教队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审核目前,短期支教在国内并无相应的管理机构,也缺少能够直接领导的组织者,更多的是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身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各高校对此的管理不尽相同,统一的管理和审核规范尚未出台,如何决定支教团队是否拥有支教资格,如何评判支教成果均无从说起。
因此,这样的支教有着相对的随意性,支教成效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教团的责任心。
这也使得不合格的支教队伍出现成为可能,忽视了支教的任务和重要性,从而影响了支教队伍的形象。
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新路线探索
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新路线探索随着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推进,许多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发展历史的原因,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依然很低,缺乏专业教师、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为了帮助这些地区的学生提高学习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支教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然而,传统的支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贫困地区的需求。
传统的支教团队往往是由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组成的,他们缺乏对当地民情和文化的了解,也缺乏对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
对于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实情和文化背景的志愿者,而不是仅仅是传统的“讲师”。
因此,新时代下的贫困地区支教要走出新路线。
其中,以下几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首先,支教者需要对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并针对性的提供帮助。
如果支教者仅仅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那么他们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支教者需要针对当地的文化、学生的习惯和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尽可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其次,支教者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理解能力和与当地人沟通的能力。
由于许多贫困地区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与一般大城市完全不同,因此支教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和交流能力。
同时,支教者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并对当地文化进行尊重和理解。
第三,支教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他们需要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由于许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家长都没有接触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因此支教者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比较高的水平。
在实践过程中,支教者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也面临着非常多的变化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支教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主动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总之,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的新路线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实践基础,关注当地的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和创新性。
支教教师管理办法与措施
斑桃镇中心学校关于支教教师管理措施和办法支教是我县教育局推行的一项创新性工作,目的是通过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经过将近三年的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和大胆吸收,我镇的支教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现将我校支教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精心谋划思想重视是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首要前提。
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支教对于“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巨大潜力和优势,通过和派出单位的沟通协调,首先做到了县教育局、派出单位和镇中心学校在思想上的高度一致;通过多次召开支教专题会、支教教师座谈会,签订责任状等形式,确保了学校、各受援校校长、各支教教师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并以此向支教教师进行深入到位的思想宣传和动员,为全校的支教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生活上给予关怀照顾,做到“留人先留心”为了让支教教师尽快适应我校的教学工作,镇中心学校力所能及地为支教教师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为支教教师购置了一批新的生活和办公用品,如床、床垫、柜子、电磁炉、办公桌椅等;腾出了最好的房间给大家当宿舍。
校长多次了解看望支教教师,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了解大家在生活方面的想法和要求,结合受援学校,及时给予答复,充分做到“留人先留心”,保证支教教师在我镇“站得住,教得好”。
三、按局里有关文件对支教教师进行实际考核,让支教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支教工作开展以来,学校根据县教育局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根据支教教师管理制度、量化考评制度,并和每一位支教教师签订了责任状,为支教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结合支援单位,落实双向管理我校主动征求对口支教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共同协商,形成了对支教教师实行“双向管理”。
受援校校长和派出校校长相互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对支教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交换意见,对支教教师的满意度测评表、出勤表、业务检查记录、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成绩等考评结果,如实向对口单位汇报交流。
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新路线探索
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新路线探索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仍有许多贫困地区需要关注和帮助,特别是在教育方面。
支教是一种常见的方式,用于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教育资源和机会。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支教路线,以更好地满足贫困地区的需求。
我们需要重视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
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学条件较差,教师素质也相对较低。
我们需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学校设施和教育设备的水平,培训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我们还应该加强与优质学校和师范院校的合作,引入优秀的教育资源和人才,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
第二,我们需要关注贫困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限制,贫困地区的学生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支教人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我们还可以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应对能力。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支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进行教学成为可能。
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和在线学习平台,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这也可以使支教人员更加灵活地开展教学工作,克服地理距离和时间限制的障碍。
第四,我们需要重视支教后的跟踪和评估工作。
支教不仅仅是在短时间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该建立起长期的监测机制,跟踪支教项目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学术评估和生活反馈,了解支教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支教工作。
在新时代下,贫困地区支教需要更加注重教育资源的建设,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并重视支教后的跟踪和评估工作。
通过这些探索,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满足贫困地区的教育需求,推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向更加良好、全面的方向发展。
支教教师管理实施方案
支教教师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支教教师作为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对于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支教教师管理实施方案,对于支教活动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支教教师管理的基本原则。
1. 尊重教师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
2.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
3.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
4. 加强对支教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支教教师管理实施方案。
1. 招聘选拔。
对支教教师进行面向全国的公开招聘,根据其专业背景、教学经验和综合素质进行选拔,确保支教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岗前培训。
支教教师入职后,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支教地域文化和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其对支教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和准备。
3. 定期评估。
建立支教教师的定期评估机制,对其教学效果、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帮助,以提升教学质量。
4. 心理辅导。
针对支教教师在支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压力和困惑,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工作,保障其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 交流合作。
鼓励支教教师之间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合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成果的共享,形成良好的支教教师团队。
6. 教学改进。
对支教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和指导,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结语。
支教教师管理实施方案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升支教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支教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支教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教育效果。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支教机构能够重视支教教师管理工作,加强管理力量,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为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教师支教管理制度
教师支教管理制度一、综述教师支教是指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派遣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到边远地区或贫困地区担任教学工作,以改善当地教育条件,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
支教工作本质上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活动,其目的是借助教师的力量,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学习机会。
而教师支教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证支教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教师支教管理制度的内容1. 教师招募机制教师支教的基本前提是要有足够数量的优秀教师。
因此,建立健全的教师招募机制至关重要。
教师招募的程序包括教师申请、资格审核、面试等环节。
在审核方面,要重点考察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等,确保教师支教的质量。
2. 教师培训计划支教教师常常需要面对弱势学生群体,因此他们需要接受特殊的培训,包括如何应对不同的学习风格、如何应对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如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培训。
此外,支教教师还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因此,建立定期的、全面的支教教师培训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3. 教师支教的配备支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用具、图书、教辅材料等等。
因此,建立起完善的教师支教资源配备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4. 教师支教的考核制度为了保证教师支教的质量,需要建立起科学严谨的教师考核制度。
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进度、教育效果等多个方面。
通过考核结果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激励教师支教工作更好地进行。
5. 教师支教的待遇保障教师支教工作常常需要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地方工作,因此对于教师的待遇保障十分重要。
包括住宿、交通、生活补贴、医疗保险等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都需要得到合理的安排。
6. 教师支教保险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支教保险制度,包括意外险、医疗险等。
这些保险制度将有效的保护支教教师的工作安全,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更大的保障。
7. 教师支教的心理辅导支教教师常常需要面对孩子们的困境和不易的环境,因此在支教过程中,给予支教教师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增强工作积极性,将大有帮助。
提高幼儿园支教工作质量的策略探讨
提高幼儿园支教工作质量的策略探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幼儿园支教工作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幼儿园支教工作质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教师队伍1.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支教行列,从而提高整体教师素质。
2.加强师资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3.注重教师心理健康。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确保教师以积极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创新教育方法1.引入游戏化教学。
将游戏融入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倡导探究式学习。
鼓励孩子们主动探索、发现,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完善课程体系1.注重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要全面,涵盖语言、逻辑、情感、体能等方面,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2.强化实践环节。
增加实践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注重个性化发展。
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满足个体差异。
四、加强家园合作1.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及时了解家长需求和意见,提高家长满意度。
2.建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理念和育儿方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3.丰富课外活动。
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增强实践能力。
五、落实安全保障1.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2.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严格把控食品安全,保障孩子们的饮食健康。
3.加强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高幼儿园支教工作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我们要紧紧围绕优化教师队伍、创新教育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家园合作和落实安全保障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优质的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的探索——基于湖北9市问卷调查内容提要:自2003年左右开始,短期支教活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社会上对短期支教发挥的作用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质疑,短期支教活动的现有运行机制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本文以湖北9市的233份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对短期支教团队、支教内容及支教效果等进行了现状分析,重点对建立短期支教规范化机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短期支教;运行机制;规范化;对策建议一、样本基本情况2014年7—9月,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在团队核心成员的带领下,本团队对湖北省荆州、宜昌、孝感、恩施、黄冈、随州、襄阳、鄂州、十堰等9市进行了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
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会实地调查了解湖北省各方人士对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的反响,发现短期支教目前所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进行了相应访谈记录。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523份,其中有效问卷233份,学生样本91个,家长样本60个,社会公众样本82个。
(一)受教学生学历分布91位受教学生样本中,被调查者学历为初中的样本占58.2%,超过样本总数的一半;其次小学学历,占样本总数20.9%,高中学历占样本总数14.3%。
受教学生样本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支教大学生的知识学历水平影响,所以受教学生大多为初中生。
(见表1)表1 受教者学历频率分布表(二)受教学生家长学历分布从学历分布来看,60位受教学生家长样本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最多,占30.0%,其次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占26.7%,大专及以上学历占25.0%,高中或中专学历为18.3%。
(见表2)表2受教家长学历分布表从职业分布来看,60位受教学生家长样本中,工人和商人超过了样本总数的20%,分别为23.3%和21.7%,农民占样本总数16.7%,也有少部分为教师和公务员,在访谈过程中,为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改善提出不少建议。
(见表3)表3 受教家长职业分布表(三)社会公众职业分布82位社会公众样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社会公众样本中工人最多,占样本总数23.2%,其次为干部,占样本总数19.5%;其中,农民样本也占了13.4%;还有部分商人、教师、公职人员以及新闻工作者等。
(见表4)表4 社会公众职业分布表三、大学生短期支教不足现状分析据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了解到,支教老师留教时间短、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经验不足、适应能力差、相关部门不重视是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反响最大的问题。
(一)学生角度91位学生样本中,有24.8%的人认为留教时间短是影响短期支教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中也有16.1%的受教学生认为受教内容和形式还有待改进,有11.8%的学生认为课后作业布置不合理,另外有11.8%的学生认为学到的知识不深入,另外支教老师表现出语言不标准、教学效率低、教学经验不足,其比重也相应占到8%以上。
(见表5)表5 短期支教不足频率分布表(二)家长角度在家长样本中,主要对支教老师的内容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查,认为支教老师科普文化知识的不足的占了20.7%,艺术素质培养不够占了22.3%,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占了11.6%。
其中,留教时间短占25.6%,成为家长对支教活动的最大意见,另外,也有9.1%的家长认为相关部门对支教活动不够重视。
(见表6)表6 短期支教不足频率分布表(三)社会公众角度82位社会公众样本中,分别有44.4%和33.3%的人认为支教者教学经验不足和适应能力不强,还有9.7%的社会公众认为支教者教学内容不合理。
由此可见,在社会公众看来,短期支教者教学经验和适应能力是短期支教的很大阻碍。
(见表7)表7 短期支教不足频率分布表三、大学生短期支教不足原因分析(一)短期支教团队自身问题1.支教团队前期准备不充分支教团队从宣传到招募人员到培训再到实地支教往往不到1个月,很多小型支教团队缺乏必要的例如心理知识讲座、支教注意事项、上课技巧等培训,又因为组团支教往往与大学生期末复习时间相冲突,支教团队常常采用边教边备课的形式,支教的内容多是临时决定。
2.支教团队教学经验不足支教团队主要以在校的本科生为主体,50%以上的大学生支教团队为大三、大四的学生,大多没有教师从业资格证,社会实践经验尚浅,缺乏必备的教学经验,很多不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没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缺乏必备的专业技能。
3.支教团队动机不纯一方面,由于国家对支教活动的重视,很多的支教行为被赋予了行政色彩,如资金奖励、公务员老师加分、保送研究生以及支教时间纳入工龄等,一部分大学生的支教心态由当初的理想化和无私化渐渐朝着功利化靠拢;另一方面,由于如今社会的竞争激烈,支教的志愿者也更多的想通过支教活动来达到提升自己技能、丰富暑假生活、暑期项目实践、旅游等私人目的。
从样本数据看,以爱心奉献为主要目的的仅占9.9%,支教动机变得越来越复杂。
(见表8)表8 支教动机频率分析表4.支教团队适应能力差大多数支教地点在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海拔高、气温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住宿条件差。
其中超过半数的支教大学生对当地环境不适应,出现了水土不服等情况,志愿者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适应教学环境,这样更是无形中缩短了教学的期限。
另外,由于语言、风俗习惯、观念等差异,支教者与当地受教学生和其家长也表现出沟通不畅,这种情况在偏远山区及高原地表现尤为突出。
(二)短期支教授课内容不合理1.授课内容无明确规划流于形式就支教大学生志愿者而言,近80%支教大学生在支教前没时间准备支教内容,其中大多数是由于寒暑假支教前期准备与准备期末考试相冲突造成的,缺乏相关准备。
而据调查了解到,有80%的团队采用的是边教边备课形式,支教内容多是临时决定,教学内容的规划和安排不够明确详细,而从被调查的学生主观来看16.1%的学生认为受教内容不合理,流于形式。
2.授课内容与当地实际教学难以延续与统根据实地访谈了解到,支教者很少在支教前对受教地区教学内容和学生素质进行调查,盲目的带去了自己认为的他们需要的东西,课程安排会以好玩吸引学生为主,这无疑会造成教学冲突,又因山区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学生的基础素质也普遍不高,支教者的教学内容让受教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和接受,脱离了山区的实际教学情况;另一方面,支教时间短,大多都不会超过1年,教学的内容难以延续,这给后期教学的延续产生很大影响。
(三)短期支教给受教学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1.支教内容与新学期有重复,受教学生新课不认真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支教期间所学内容与新学期内容有所重复,48%的受教学生有下学期上课不认真听得想法,这样带有补课性质的支教,让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2.学生对受教内容不兴感趣,被动接受由于支教老师支教前的准备不充分,对所教内容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未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在课堂上即兴发挥,盲目带去认为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孩子们被动接受。
另外,支教大学生缺乏相应的教学技巧,无法把握学生的课堂心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受教学生在支教过后产生巨大心理落差短期支教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提高学生兴趣,增加素质类课程为主”,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
另外,短期支教过程中,大学生借助电脑等多媒体采用一些较为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上课,但在短期支教结束后,孩子们又要面临单调无聊的教学,重新回归到中规中矩的课堂上,这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四.解决短期支教不足现状的建议(一)建立支教老师信息收集机制建立支教老师信息收集机制以建立支教老师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用来收集支教老师的基本信息,例如支教次数,支教时间,支教地点、教师的优点特长等,能在某些地区教师资源短缺时,起到及时输血的作用。
这样在后期组织支教活动时,可以根据建立的数据库来查找信息较为匹配的的支教老师,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选择满足条件的人选,使支教活动更加符合受教当地的实际情况,更快的适应当地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支教质量。
建立支教老师信息数据库的同时也一并收集支教老师对支教活动的认识与看法,根据所收集的信息来帮助短期支教活动更好地发展,帮助支教团队更好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师相互交流,缩小城乡教师队伍差距,让支教的作用和影响得以持续。
(二)建立支教老师岗前选拔、培训、后期指导机制首先,对支教老师从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等各方面进行一定筛选,这样能够尽量保证支教老师队伍的高素质;其次,对所选拔的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可以提高其专业性从而保证其在短期支教活动中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效果。
培训不仅仅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的培训,还包括心理素质、安全教育、医疗知识等其他方面的培训,同时要端正其支教动机;另外要让支教老师了解受教地区的教育现状,这样有利于解决支教团队与支教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第三,对支教老师进行后期的指导,这样可以帮助支教老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而达到改善日后的支教活动的目的。
经过一系列考核顺利通过的支教老师可录入教师信息数据库,充实支教队伍。
(三)建立支教老师制度保障机制目前大多数支教团队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影响支教团队积极性;另一方面,短期支教的对象大部分是教育水平落后的偏远乡村地区,当地生活条件也相对艰苦,生活设施简陋,支教团队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保证。
因此,建立支教老师的制度保障机制十分必要。
首先要保障经费来源,论是社会、政府还是学校,都应对短期支教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根据支教活动所需开销合理划拨支教经费。
其次,要做好后勤保障,在短期支教活动进行前期支教活动的组织单位与受教地区的学校及上级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受教地区的相关主体应该帮助支教团队和受教学校解决支教活动日常生活问题,为支教老师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同时要寻求当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再次,完善政策保障。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留住人才,对支教者进行一定安抚和激励,例如:支教者在支教岗位表现合格,当地人事部门就应该无条件接受,同时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可享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四)建立短期支教的轮转机制短期支教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短期支教内容缺乏逻辑性,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不同批次的支教团队对同一支教对象的授课内容经常会出现重复或断层,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受教学生对所受教的内容不感兴趣,从而影响了支教的效果。
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建议构建一个合理的针对短期支教的轮转机制,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一个有层次的支教梯队,合理地分配支教成员的年级结构以及所教授的学科,保证支教团队成员的可传续性;另一方面建立合理的支教老师服务期限制度,要求参加支教的志愿者必须能够至少连续参加两次同一组织的短期支教活动,在支教活动中起到良好的帮、传、带作用,并与当地学校长期保持良好联系,提高短期支教的效果。
(五)建立短期支教的效果评价机制目前短期支教大多是随着支教活动的结束而终结,后续没有相应的跟踪,据调查支教大学生近90%只参与一次支教,并且支教后不再过问,这就导致短期支教的效果无法得到反馈,也无法为改善支教活动提供相应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