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及中国历史发展比较表
专题史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知识梳理:
政治上: • 1840年,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 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 1856年,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反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 败,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 度进一步加深。 •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 动,横扫清朝半壁江山。 经济上: •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经济开始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中国 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某些客观条件。 思想上: • 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 “新思潮”的萌发,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
第四阶段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前进阶段 (1927——1949) 阶段特征: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极为尖锐复杂的历 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
知识梳理:
政治上: • 现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井冈山斗争、工农武 装割据、红军长征、国共合作抗日、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 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经济上: •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改定新约运动,收回“关税主权”, 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 • 抗战期间;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思想上: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并发 展成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以下均为李鸿章关于创办洋务的言论: 中国一无足恃,未可轻言抵御,则须以求 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 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中国与洋人交接,必先通其志,达其欲, 周知其虚实诚伪,而后有称物平施之效。
中国的近代史及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近代史及现代化进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数次战争和革命,历经磨难和波折,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从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化进程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变化与进步。
一、中国的近代史19世纪末,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在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深刻的启示。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自强运动,寻求自救与自立,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中国逐渐进入民主革命阶段。
民主革命开启了中国的宪政之路,推动了政治制度、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虽然革命中曾经遭受失败,但革命精神和创新意识深深烙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逐渐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领域,中国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全球无比,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尊重。
当然,在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农村贫困、社会不公等问题,仍需要我们未来继续努力。
三、总结中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化进程,是一段辛酸、坎坷的历程,也是一段光荣、奋斗的历程。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执着追求真理、推动改革和建立新的东西,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今的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发展迅速,为中国未来的富强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第一阶段是晚清时期的启蒙和运动。
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压力,清朝政权日渐腐败。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思考和讨论如何和现代化的问题。
他们研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以知识分子为主导,他们扮演着启蒙者和者的角色。
第二阶段是辛亥革命和早期共和时期。
辛亥革命于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彻底结束,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经历了国家建设和政治制度的探索。
国共两党的合作和抗日战争受到了诸多阻碍,但仍然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是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
1978年,中国开始了开放政策,开启了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转型。
在这一阶段,中国引进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技术,加速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农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贫富差距的加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对外开放的加深。
第五阶段是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继续加快现代化进程,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以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中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此外,中国还重视改善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经历了晚清时期的启蒙和、辛亥革命和早期共和时期、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以及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征,但都体现了中国不断追求现代化和发展的努力。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及阶段特征
(二)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外国列强的阻挠破坏; 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官僚资本主义的束缚。 (三)缺乏正确的道路和安定的环境。
三、世界历史现代化进程
第一次浪潮(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叶) 经济工业化 :英法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
特征: (1)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
发展,经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 国营到私营的发展过程。(2)仅仅停留在表层,政 治体制的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3)向西方学 习(4)过程艰难
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5年)
经济现代化
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思考五:
在政治领域里欧美现代化 的道路各有不同,试结合18- 19世纪后期的有关史实,概括 不同道路的表现,分析其原因。
思考六:
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而动荡的 过程,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 变过程。以美国和中国为例,简述 这一过程的主要表现,比较其异同。
(4)曲折发展阶段:(1919——1949)
四、世界历史现代化进程
(一)孕育阶段(15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 经济:各国商业资本和大西洋贸易兴起 政治:王权兴起及随之而来的重商主义和中 央集权加强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国际:列国争雄、优胜劣汰 思考1:中国现代化是否经历这一阶段?为什么? 它给中国现代化带来什么影响?
四、世界历史现代化进程
思考题: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 位20世纪的历史巨人在中国近代化方 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孙中山: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 毛泽东: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为我国的工业化扫清了障碍;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设计师,探索出一条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摘要】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经历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起点、困境与挑战、探索与实践,以及成功经验的积累。
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展望在于继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推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表明要深刻认识国家发展的现实状况,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则在于不断创新和改革,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国将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近代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发展路径、起点、困境、挑战、探索、实践、成功经验、未来展望、意义、历史启示、必由之路1. 引言1.1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中国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经历了近代中国的起点、困境与挑战、探索与实践、成功经验,以及未来展望等阶段。
从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到现代化的腾飞,中国人民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近代以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但随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逐渐陷入了危机之中。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起点便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中国人民觉醒了,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如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经济落后等问题不断出现,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不断探索与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
中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包括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成果,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未来,中国现代化仍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在于推动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文明进步,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启示是,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保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由来与发展进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第1-13页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由来与发展进程商志晓梁举摘要:全景式考察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发展,既要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时序延展,也要回望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现代化走向。
把中国式现代化置于近代以来承续衔接的整个历史进程之中,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源出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华民族为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进行的艰苦抗争和曲折历程,肇始于新中国的诞生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朝向“四个现代化”目标探索前进,崛起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成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路径遵循与世界影响得以充分彰显。
从回顾和展望的长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正历经两个依次联通的“一百年”,已呈现出从盲从到自主、从被动到主动、从后发到引领、从跟进到创新、从自救到利他等一系列规律性特征。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由来;发展进程;规律性特征DOI: 10.19836/ki.37-1100/c.2023.05.001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大地上的孕育、累积与生长,既深受世界现代化潮流的波及与影响,更因于自身从萌芽到成长、从孱弱到强盛的奋争与追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①这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走过了依序衔接的若干时间节点,经历了一脉相承的不同发展阶段,直至今天,已然创造崭新道路、取得丰硕成就、形成鲜明特色、标注历史高度。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不仅要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时序延展,也要回望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现代化走向,惟其如此,才能够全景式、全链条地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表现与演进,厘清并深入探究由“中国现代化”②(亦称中国近代化)提升至“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必然与发展路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
政府公关理论版16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文/吴晓云(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广西桂林..541000).摘要: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言,其是中国共产党执着追求的目标,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使命。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群众,大刀阔斧地开展现代化建设,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是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此,本研究简单归纳总结了现代化建设重要进程,并分析出基本经验,进而更好地指导今后地工作。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进程 经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可以看出我国摸索出了经济落后国家在短时间内达到现代化发展的良好道路,使得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途径得到了拓展。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建党的初衷在于带领广大群众独立与解放,并渐渐地实现国富民强。
纵观整个全球发展格局,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共产党经历了很多曲折,也在不断地前进,获得了累累硕果。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初步确立与实践(1949—1978年)梳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轨迹和趋势可以看出,其起点始于1949年国家成立,其为我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注入了鲜活的政治动能。
实际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同志就从国家各种发展领域理清了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党队伍建设之间的联系和共性,其认为新民主主义事业完成后,党应依据国内轻工业和重工业实情,挖掘新的发展方式,以加速我国工业化建设进程。
虽然毛泽东同志在这一过程中,并未直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路径,但从本源上看农业和工业本身属于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柱,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尤其是在毛泽东同志看来,我党革命的最终目的是优化我国发展力,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而这又在无形中体现了现代化发展出重要性。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围绕当时国际环境,毛泽东同志立足国家发展现状,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相应部署,具体而言:首先,战略部署。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一场社会变革,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关于实践标准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国改革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
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城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进行了综合和专项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
产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制。
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三个转变,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中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发展和思想解放为鲜明特色的新的历史时期。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新论断,首次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结合起来。
从而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标志着中国改革正在走向深入。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三大,一是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二是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内容和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阶段--从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专题提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变革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迈出了大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中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1.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阶段特征: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突出事件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了“三局一厂”等近代民用工业。
这一时期,政治体制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现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主要表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现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实行币制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进程。
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突出特点: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1)现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
在这一时期,面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落后局面,中国开始寻求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洋务运动鼓励引进外国技术和知识,兴办工业和军事机构,并建立了一系列近代教育机构。
由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和中国社会的封闭性,洋务运动的成果并没有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初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由于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各种阻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阻碍。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由于国内政治混乱和抗日战争的爆发,现代化进程再次受到了阻碍。
在战争期间,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并且还面临着大规模的贫困和饥荒。
抗战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篇章。
经过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中国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恢复。
随后,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农业、工业和科技的现代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中国还加强了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显著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政治现代化:通过建立民主法制和奉行科学决策,实现政府的法治化和现代化管理。
2.经济现代化:通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3.工业化:通过大规模的工业投资和技术引进,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4.城市化:通过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表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表1840年至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中国经历了大量重要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塑造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对外交往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表:1.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使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沿海港口,并赔偿巨额赔款。
2. 1850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
该运动是由洪秀全领导的,这场革命运动持续了14年,其结果是清朝政府的削弱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定推动。
3. 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结果是清朝失去了对朝鲜的影响力,并割让了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
这场战争揭示了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以及清朝政府的腐败问题。
4. 1898年: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改革尝试,旨在推动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以应对外来压力。
然而,由于内外因素的阻力,这一改革尝试在短期内失败了。
5. 1911年-1912年: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标志性的一次事件,它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结束了中国传统封建制度,打开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6. 1915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外国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抗议运动。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并对中国的文化、教育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7.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最终带领中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8. 1931年-1945年:日本侵华日本侵华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
日本侵略对中国的破坏极大,也加速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爆发。
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的结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影响分析
历史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影响分析中国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本文将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中国现代化的起源中国现代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后。
这场战争的失败引起了中国内外的深刻思考,中国开始意识到自身发展的薄弱与不足,并开始探索现代化的道路。
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1. 政治现代化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标志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变。
2. 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1978年的农村改革与1980年代的城市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
3. 文化现代化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过程是在中国政治与经济现代化的推动下逐渐展开的。
中国开始接触和吸收西方先进文化,思想解放与文化观念的改革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198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大发展,学术繁荣,社会文化氛围逐渐开放。
三、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政治上,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社会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治理机制,推动了法治建设和民主意识的提升。
2. 经济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国经济腾飞。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
3. 文化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让中国文化焕发生机。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既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又吸收了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中国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规模与速度:中国现代化进程庞大而复杂,需要解决亿万人口的问题,发展速度过快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
一般认为。
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政治体制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变化。
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的支配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化发展道路。
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两大考点: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近代化"这个概念虽然是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一个新名词,但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却是一个屡考屡新的永恒命题。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又是历史教学的重点,而且其内容广泛,涉及诸多领域。
可以说,中国近代现代史,就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发展史,在历年的高考中均以不同形式出现。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且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也仍在进行,因此,近代化问题仍然是历史考试的焦点问题之一,XX年高考极有可能涉及。
除基本史实外,考查近代化的经验教训.从中概括出它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启示,可能性比较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现代化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奋斗和探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一道路在对中国国情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过程。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使得中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1. 经济现代化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注重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中国通过多项改革举措,使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战略,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还注重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2. 社会现代化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变革,还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国在教育、文化、卫生、养老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注重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 政治现代化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法治建设,加强人权保障,推动民主法治政治建设。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体系变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现代化建设的影响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中国近现代现代化之比较
中国近现代现代化之比较作者:张听桐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7期摘要: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而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则是在坎坷与挫折中不断前进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各个阶级开展了一系列的自救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境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迈上了加速发展的轨道。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策略,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现代化;改革开放;比较一、中国近现代现代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一)从洋务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840-1949)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开端,其现代化首先是从军事方面开始的,这与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是分不开的,封建腐朽的清政府吃了西方军事的大亏,所以迫切的想要提高自身的军事实力。
随后,洋务派发现军事的发展要有经济的发展作为支撑,于是开始创办近代的民用工业,将现代化引向了经济领域。
但是,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注定无法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其改革是以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最后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探索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维新派认为要使国家富强,只有从社会制度方面着手,才有可能真正走上现代化之路,但这场变革仍失败了。
但是,与中国的戊戌变法几乎同时进行的日本明治维新却获得了巨大成功,日本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这一正一反两个史实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深思。
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制,而他提出的《建国大纲》充分勾画了中华民国现代化发展的大致目标和途径,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第一个完整的纲领性文件,但这个宏伟蓝图并没有进行实践就失败了。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现代化——比较的视野: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若干思考
作者: 马敏出版物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页码: 27-40页年卷期: 2016年 第9期主题词: 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资本主义近代化;现代化范式;西方世界;中国社会科学摘要:人类的现代化仍是一个未完成的事业,而历史已经证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并不具有普世性。
中国的现代化成就充分说明,世界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国故事”,聚焦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发现其道路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特点所在,将为现代化范式的多元建构贡献独特的中国视角。
界定现代化、认识现代化的历史,必须打破西方中心论,更多地关注非西方世界现代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中美学术高层论坛",邀请国内外学者对此各抒己见,以比较视野来考察中国的现代化范式。
本专题的三篇论文,便来自此次论坛。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马敏指出,中国现代化可划分为“资本主义近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前者基本以失败告终,后者则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现代化历经曲折后终获成功,其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家政权的力量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对传统的转化与“活用",是现代化活力的源泉。
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对于丰富和发展世界现代化理论有着特殊的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陈嘉明认为,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传统儒家强调单边“义务论"的伦理须加以反思,创造性地发展一种以权利为本位的伦理观,使之达到与义务论的平衡。
如将儒家作为有助于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之一,就应当更新其道德哲学,以其“仁者爱人”的人文精神为基础,以尊重人的权利为前提,从道德权利方面为法定权利提供伦理基础。
我们可以在吸纳儒家原有的人本主义思想,原有的仁、义等德性思想中的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将其更新、转化为具有现代伦理价值、与现代化的需要相适合的、并能够为现代化的构建服务的学说。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作者:兰燕妮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28期摘要:自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动的进入了现代化,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下,中国现代化进入了萌芽,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现代化进入了成熟和发展阶段。
伴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它不可避免会有在政治、生态、对外贸易等等方面的问题,会有来自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生态问题以及对外贸易的限制的困境。
这就要求我们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在环境建设的改善以及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现实困境;路径选择笔者认为中国现代化源于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在此之前,清朝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得人们开始意识到世界的改变,以及中国的落后。
许多爱国青年为了祖国的强盛而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和斗争,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一步步的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
一、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现代化是从无到有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样,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有的学者认为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辛亥革命的胜利,这段时间我国处于现代化的播种期;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的胜利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这段时期是现代化的萌芽时期;第三阶段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是我国贤弟化的成长期;第四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至今,这一时期是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期。
这一划分是按照了中国的现代的发展过程划分的。
笔者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把中国现代化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时期。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破了清王朝的闭关锁国,虽然使得中国被动的走向现代化,但是也是其开端,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而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引导下的中国现代化。
十八世纪的欧洲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他们把发展的矛头指向中国,而中国也意识到自身的落后,也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以及制度等等,这一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其能是中国走向强大,但是,他们忽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使得中国的强大之路尤为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历史发展比较表历史时期工业文明的孕育(15—16世纪)大发现时代工业文明的降临(17—18世纪)启蒙与自由时代工业文明的扩展(19世纪初—70年代)工业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历史重大史实西欧中世纪后期,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等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会聚、互动,最终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近代民族国家建立的背景、影响、英法百年战争与英法民族国家的建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宗教改革的背景、结果;英国都铎王朝时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16到18世纪的200年间,西欧和北美地区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在英法等国首先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
17世纪英国清教徒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在欧洲范围内宣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
1698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跟上欧洲近代步伐;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为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形势,加速了欧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
工业文明在欧美的拓展使整个世界出现了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资产阶级的革命与改革运动(1848年欧洲革命、英国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德意志的统一)、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运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
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和美洲取得全面胜利,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资本主义征服全世界的活动也空前加剧,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西方殖民扩张一方面破坏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领土、行政、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被奴役和被掠夺的民族,掀起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有的封建制度和自然经济,在西方工业化的刺激和影响下,被迫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历史重大史实新航路开辟以及西欧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
15世纪后,中国明朝中后期在经济、文化上出现了新气象,但在科技的许多方面逐渐落后于西方,中国开始失掉领先地位。
(1553年葡萄牙窃居澳门;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早期西学东渐)当世界历史大变迁之时,清朝统治者保持现状不变,拉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康乾盛世“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盛世出现的原因:励精图治、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成就:国家统一、人口增长、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世界的地位(疆域、人口、经济、文化)由盛而衰的原因: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文字狱)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主权残缺(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租界——“果中之国”)、山河破碎(英国割占香港、沙俄侵占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性质、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先进中国人开始艰难曲折民族独立抗争与现代化探索。
(经济转型、民族经济举步维艰,洋务新政,器物变革,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海陆军,留学和洋务学堂)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历史发展对照表工业文明的危机与世界重组(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历史时期工业文明的升级飞跃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代战争与革命时代(1914—1918)相对稳定的世界(1919—1929)走向新一轮大战(1929-1937)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世界历史重大史实19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电气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美国德国发展尤甚);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争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地、资本输出地的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剧,掀起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变化矛盾加剧,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尤其是欧洲历史进程带来深刻影响。
与此同时,战争带来了危机,危机引发了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与国际联盟的成立资本主义世界步入相对稳定时期,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德国魏玛宪政、英国1928议会改革)。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1922年苏联成立。
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引起了政治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有效克服了危机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苏联中立自保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战爆发。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联合打击下,法西斯国家战败,二战结束。
二战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历史重大史实列强加紧侵略中国,1894年甲午战争、瓜分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窃取,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半殖民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资产阶级革命派捍卫辛亥革命果实;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代”,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壮大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高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4年国共合作实现,国民革命兴起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国民革命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1934—1936年红军长征。
从九一八到华北事变,民族矛盾、民族危机严峻,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及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淞沪、忻口、徐州、武汉四大会战,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抗战相持阶段,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世界人民支援,并对世界做3地半封建社会依旧。
传播。
出了贡献。
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历史发展对照表现代文明的拍打而至与世界的巨变(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下半叶——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时期二战后初期(1945—1955)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历史重大史实二战后,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美苏两极冷战国际格局形成。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成立。
12月《布雷顿森林协定》在华盛顿签订,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实行固定汇率制的世界贸易体系,确立了美国“金元帝国”的霸主地位。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 在美国诞生。
1948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签订,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1949年,两个德国出现,北约成立, “日内瓦公约”形成,1950—1953年朝鲜战争“特需订货”为日本带来“消费景气”。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联邦德国艾哈德倡导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1952年实现了经济复兴。
斯大林模式继续发展。
1955年华约成立。
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美苏争霸,国际局势动荡:1961年柏林墙修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信息技术发展:1969年,美国创建阿帕网,80年代中期,互联网进入美国家庭。
世界经济发展: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日本60年代东京奥运会带来“奥林匹克景气”,1964年,日本过渡到发达国家,1968年,日本宣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0年代后期,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外汇储备国。
联邦德国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经济大国。
60年代末到70年代美国经济的疲软、美元贬值,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70年代末,撒切尔夫人改革使英国经济在80年代中期迅速增长。
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南南合作; 1975年,巴黎“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第一次“南北对话”。
国际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70年代,日本确立“多边自主外交”方针,80年代以来,积极参加联合国活动。
1985年,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取消党的领导地位。
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
1991年华约解散,12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终结。
90年代,美国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3年,欧盟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年,欧元诞生。
1992年俄罗斯 “休克疗法”建立起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
普京提出-“有效经济”,成效显著。
中国历史重大史实1946—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0—1953年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195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54年倡导和平共处、日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
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被迫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中国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机遇。
1971年,中国恢复联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教兴国”战略、“一国两制”、港澳回归、加入世贸内瓦会议,打破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1955年亚非会议主张“求同存异”、反帝反殖。
合国席位。
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3年计划生育政策推行,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977年恢复高考。
组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和谐社会。
有关文明史与现代化的基本观念一、人类文明史——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创造历程1、依据文明的表现形式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2、依据文明的地理环境分:东方大河文明、西方海洋文明、北方草原文明3、依据文明的经济形态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知识经济时代)(托夫勒)4、依据文明的核心价值分:儒家文明圈、基督教文明圈、伊斯兰教文明圈5、依据文明的社会形态分:五种先后递进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6、依据文明的时间形态分:古代、古典、中世纪、近现代、当代(西方主流学派)二、人类文明发展的几个重要特征:1、从人类文明纵向演进的过程来看:由采集狩猎时代到农业社会的渐进,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嬗变,由工业社会到信息时代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