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
泥鳅鱼养殖技术
泥鳅鱼养殖技术泥鳅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
泥鳅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由于泥鳅鱼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而且饲料成本低,因此泥鳅鱼养殖逐渐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介绍泥鳅鱼养殖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影响泥鳅鱼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泥鳅鱼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最适宜的pH值为7.0-8.0。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质,保证水质清洁卫生。
如果水质不好,可以通过增氧、换水等方法进行处理。
二、饲料管理泥鳅鱼的饲料主要分为干饲料和活饲料两种。
干饲料是指粉状或颗粒状的饲料,主要由鱼粉、玉米粉、豆粉、蛋白粉等原料制成。
活饲料包括水蚤、小虫、水蛭等,可以提高泥鳅鱼的食欲和健康状况。
在饲料管理方面,要根据泥鳅鱼的生长阶段和体重来选择合适的饲料,保证饲料的种类和数量合理。
三、疾病防治泥鳅鱼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如霉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等。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卫生防疫,定期检查鱼体状况。
如果发现有疑似疾病的泥鳅鱼,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疾病扩散。
四、养殖环境泥鳅鱼的养殖环境应该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在冬季,要加强保温措施,避免水温过低影响泥鳅鱼的生长。
在夏季,要注意防晒,避免过度的光照导致泥鳅鱼的水分蒸发过快。
五、市场销售泥鳅鱼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比较稳定。
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养殖规模和销售计划。
可以通过与餐饮企业、超市等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产品的销售和价值。
六、其他注意事项1. 泥鳅鱼的养殖密度要适宜,不能过度密集,否则会影响泥鳅鱼的生长和健康。
2. 养殖池要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杂草等杂物的污染。
3.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合理利用资源。
4. 泥鳅鱼的养殖要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
总之,泥鳅鱼养殖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农业产业。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
泥鳅养殖技术 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
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泥鳅营养丰富,味道清爽鲜美,肉质细嫩,有“水中人参”的称号。
又因泥鳅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也是现今一个非常不错的农村水产品种养殖项目。
那么,泥鳅应该如何养殖呢?泥鳅的养殖技术有哪些?接下来专业人士跟大家分享泥鳅养殖技术,掌握这八点就能让你养好泥鳅!一、泥鳅的投放1、一种是当年放养的苗种当年收获成鳅,就是4月份前把体长4-7厘米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货,这样既有利于泥鳅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当年能达到上市规格,还能减少由于囤养、运输带来的病害与死亡。
过大易性成熟,成活率低;规格太小到秋天不容易养殖成商品泥鳅。
2、第二种就是隔年下半年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厘米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获4月份至5月上旬正值泥鳅怀卵时期,放养时间最好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选在2-3月份或6月中旬后放苗。
放养时的处理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浸洗时间未5-10分钟。
二、水质调控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三、池塘土质土质对饲养泥鳅效果影响很大,生产实践表明,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黄色,脂肪较多,骨骼软嫩,味道鲜美;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泥鳅,身体乌黑,脂肪略少,骨骼较硬,味道也差。
四、饲料选择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
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
最正确的泥鳅饲养方法
最正确的泥鳅饲养方法泥鳅是一种耐低氧的淡水鱼类,被广泛饲养和食用。
它们具有繁殖能力强、较强的抗病能力等特点,因此在养殖业中非常受欢迎。
为了保证泥鳅能够健康成长,养殖者需要遵循一些正确的养殖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最正确的泥鳅饲养方法。
1.选取适宜的饲养环境泥鳅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5-25摄氏度,最适宜为20摄氏度。
因此,养殖者需要选择适宜的水源,保持水温稳定。
此外,泥鳅对水质要求不高,但也需要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水体富含有害物质。
2.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泥鳅习惯栖息于底层,因此需要准备合适的栖息场所。
养殖者可以在池塘或鱼缸中设置一些岩石、砖块等,为泥鳅提供栖息的空间。
此外,可以在水中放置一些水草,为泥鳅提供遮蔽和觅食的场所。
3.提供全面均衡的饲料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以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植物碎片等。
为了满足泥鳅的营养需求,养殖者需要提供全面均衡的饲料。
市场上有专门的泥鳅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满足泥鳅生长所需。
4.定期清理废料和换水泥鳅喜欢在底层觅食,容易产生大量废料,因此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废料,保持水质清洁。
同时,定期换水也是必要的,以保持水中的氧气含量和新陈代谢产物的稳定。
5.避免过度饲养和过度捕捞泥鳅具有快速繁殖的特点,但过度饲养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疾病的发生。
因此,养殖者需要控制饲养量,避免过度饲养。
此外,过度捕捞也会对泥鳅的繁殖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6.留意疾病防治泥鳅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但仍然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害。
养殖者需要定期观察泥鳅的行为和外貌,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疾病的扩散。
7.定期监测水质水质是泥鳅健康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养殖者需要定期监测水质的PH值、氨氮含量、溶解氧含量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以保持水质的稳定。
总之,泥鳅的正确饲养方法包括选择适宜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提供全面均衡的饲料、定期清理废料和换水、避免过度饲养和过度捕捞、留意疾病防治以及定期监测水质。
泥鳅怎么养殖
泥鳅怎么养殖1、池塘选择:要选择与水源之间的距离应该比较近的养殖场地,能够方便取水。
2、池塘消毒与饵料培育:泥鳅放养前2周需要对池塘进行消毒。
3、防止天敌:需要围网以防止泥鳅天敌进入池塘内,围网可以在放苗前15天进行。
4、苗种投放:泥鳅的苗种应当选择个体强壮、规格均匀的。
5、投喂管理:泥鳅的天然饵料可以为浮游微生物。
一、池塘选择养殖场应该离水源近,方便取水。
养殖泥鳅时的池深约为80cm-150cm,水深为50cm-120cm,池底有15cm-20cm的淤泥为最佳,进出水口比较方便。
为了便于鱼塘管理,池塘规格适合为2-10亩。
二、池塘消毒及饵料培育泥鳅放养前2周,池塘的消毒非常重要。
池塘消毒能够把池塘内杂鱼、青蛙、蛇虫鼠蚁清除干净,让泥鳅有安全的生长空间。
3天后可以将干燥无霉的玉米秸、稻草等秸秆,应用10号铁丝捆扎成直径为40cm-50cm的秸草捆,并放入池塘浸泡10天左右,以使鱼塘中产生藻相。
同时需要施有机肥,以使鱼塘中出现大量浮游微生物。
三、防止天敌泥鳅的天敌属于影响泥鳅成活率的主因。
泥鳅的主要天敌包含塘内凶猛性鱼类,比如罗非、生鱼等。
如果青蛙进塘产子,蝌蚪就会与泥鳅争饲料,对泥鳅生长速度造成影响。
蛇虫鼠蚁会吃泥鳅,蜻蜓也会吃泥鳅幼苗等。
围网能够防止泥鳅天敌进入池塘内,这样能够将泥鳅的成活率提高。
围网需要在放苗前15天进行,池塘周围需要用高约1m的网围起来,避免蛇、鼠、青蛙等天敌。
并且水面应该种植一定量的水浮莲,应用鱼菜共生的原理,使泥鳅的生长发育有保障。
四、苗种投放泥鳅苗种要求个体强壮、规格均匀,泥鳅规格适合在4cm-6cm。
苗种过大时运输损耗会加大,苗种过小时会影响泥鳅成活率。
等到鱼苗到达养殖现场后,可以使泥鳅适应水温后再将苗种放入池塘内。
按照各大养殖现场的实际情况,杂交泥鳅苗投放密度为每亩8-20万尾,台湾泥鳅苗为每亩6-8万尾。
并且有条件的鱼塘可以在塘中放大头鱼、扁鱼、鲫鱼等混养,将养殖效益提高。
泥鳅养殖方法
泥鳅养殖方法一、水质选址泥鳅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含氧量高的环境中,所以选址是非常重要的。
水质清澈、无污染的河湖、水库、塘坝等地都可以进行养殖。
应当避免选择污染源附近的水域。
二、新塘构筑选择合适的场地后,需要新建塘坝。
首先要清理水塘,将污泥清除干净。
然后开始修塘,修筑好的泥鳅塘应具备平整、排水好、抗洪能力强、通风良好等特点。
三、水质调理水质调理是泥鳅养殖的关键。
首先,应确保水质透明度高,没有浑浊物质。
其次,根据养殖密度合理投放肥料,增加水中的营养物质。
一般每亩塘投放施肥量为100-120公斤。
此外,还需掌握好塘水的PH值、温度等指标。
四、水生植物配置水生植物可以起到净化水质、提供饲料及遮蔽作用。
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芹菜等,有助于提供泥鳅的饲料和栖息地。
五、泥鳅选种和投放在泥塘养殖泥鳅时,要选用体型健壮、抗病能力强的泥鳅种类。
一般选择品种有白泥鳅、红泥鳅、黑泥鳅等。
根据塘池的大小和养殖的需求进行适量投放,一般每亩塘养殖1000-1500尾泥鳅。
六、饲料供给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可以食用水中的浮游生物、植物饲料以及鱼粉、鱼油等。
养殖者可以喂养一些鱼粮、玉米饼干、豆饼等饲料,以保证泥鳅的养分供给。
七、定期检查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泥水塘的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
注意观察泥鳅是否健康、有无病虫害的表现。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疾病扩散。
八、防风治汛养殖期间要注重塘坝的防风治汛。
可在塘坝周围种植一些乔木,起到减小风力的作用。
同时,加强塘坝的巡查,及时排查漏洞,防止坝汛。
九、采捕和销售泥鳅的采捕一般在春秋季进行,选择晴天和较高气温时进行捕捞。
捕捞时需注意不要损伤泥鳅的皮肤和鳃。
捕捞后,腌制、烹饪等加工方式都可以改变泥鳅的口感。
通过以上的泥鳅养殖方法,相信您对泥鳅养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您可以成功养殖出健康的泥鳅,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祝您好运!。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养殖方法和技术如下。
1. 池塘选择:选择面积适中、水质清洁、无重金属污染的池塘进行养殖。
淡水或半淡水环境都适宜于泥鳅养殖。
2. 池塘准备:清除池塘内的杂草、杂物,并对池塘进行消毒。
可以使用生石灰进行池底的消毒处理。
3. 环境建设:确保池塘能够提供良好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清除底泥,加入适量的水草,为泥鳅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和觅食空间。
4. 种苗选择:选择健康、活跃的泥鳅种苗投放到池塘中。
在选购时应注意,品种应适应当地水质和气候条件。
5. 饲料供给:泥鳅喜欢吃水生昆虫、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植物等,可以投喂一些人工饲料,如鱼粉、虾米等。
饲料应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数量进行合理投喂。
6. 定期观察:定期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如体长、体重、活动情况等。
对于有异常情况的泥鳅,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疾病扩散。
7. 水质管理:保持池塘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
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
8.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泥鳅是否存在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原因,及时调整养殖条件,加强日常管理。
以上是泥鳅养殖的方法和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一、泥鳅养殖方式泥鳅养殖方式主要有:1、土池养殖:也就是池塘养殖,在池塘中放上一个塑料薄膜或者是铺上一个防雨布,一般养殖面积1—3亩为好,水质无污染,以壤土为好,便于调节水质。
投资省,但不易起捕。
2、稻田养殖:在稻田开十字沟或者井字沟,构成生态互补养殖,泥鳅对水稻有好处,泥鳅可以利用稻田中的肥水,也可以利用水稻乘凉。
3、水泥池养殖:适合家庭养殖。
水泥池可建成10—20平方米左右。
4、大棚养殖:在大棚中可以延长养殖周期。
初春可以增加一个月的生长期,初冬也可以增加一个月的生长期。
5、工厂化的温流水养殖:利用工厂的余热进行常年全天候的养殖,如网箱养殖。
二、养殖泥鳅对水质的要求及水质调节水质的调节方式很多:A抽出老水(老水抽出量为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灌注新水;B用增氧机对水进行增氧;C。
喷洒石灰水,改善水的PH值,起到杀菌作用,同时对池塘中的钙是一种补充,对泥鳅起到高产高效的作用;经常要以调节水质。
泥鳅是高密度养殖,在自然坑塘,由于水质差,成活率比较低,产量也就比较低。
因此,泥鳅养殖要经常调节水质,灌注新水。
水质良好,可以减少泥鳅浮到水面上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次数,从而有利于泥鳅的生长。
1、换水调节水质:水质较肥时,需要更换新水,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春秋季每月换水1次,夏季每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2、对水质进行调节时,要经常通氧气、充氧气。
以利于泥鳅的生长,7—9月份晴天每天中午开动增氧机增氧2小时。
阴雨天黎明或全天开动增氧机增氧。
3、在水中泼洒一些益生菌,用细菌来改善水质。
主要在水中泼洒光合细菌,目的是增强池水氧溶量,预防疾病发生,促进泥鳅健康生长。
4、要经常泼洒一些生石灰水,调节池水的PH值,这样,有助于泥鳅生长得更快。
调节好的水质对泥鳅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水质调节好了,泥鳅才能生长得好,生长得快。
水质差的地方,溶氧很低,泥鳅就会不停地浮上来呼吸,而且容易生病,不肯吃食。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泥鳅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鱼类,泥鳅的养殖也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项目。
养殖泥鳅主要有三种方式:池塘养殖、稻田养殖与庭院饲养。
一、池塘养殖目前采用最多的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单产水平高,技术操作水平要求也高。
池塘面积以50-250平方米为宜,池塘深70-100厘米,水深40-50厘米,分土池和水泥池两种。
养殖过程中,投喂的人工饵料,主要是米糠、麦麸、豆饼、菜饼、蔬菜叶及蚯蚓、蝇蛆和螺、蚬等,也可以是人工配合饲料。
水温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可占摄食总量的60%-70%;水温20℃-23℃时,动、植物性饵料各半;水温23℃-28℃时,动物性饵料占50%-60%。
养鳅的水质要求肥、活、爽,一般每星期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40厘米深。
此外,还要做好防病防逃工作。
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1次,定期对食场进行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药125克,发现死鳅及水面污物要及时捞除,以防水质污染。
二、稻田饲养选择水源充足、保水保肥力强、土壤肥沃、软泥深12-18厘米的稻田饲养泥鳅较好。
要加高加固田埂,四周挖深40-50厘米的田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
清田消毒后放足基肥,插秧后将鳅种下田,每亩放规格3厘米左右的鳅种2万-4万尾。
稻田饲养泥鳅,也应适当投喂人工饲料。
平时要经常加入新水,保持水深5-10厘米,做好抗旱防洪工作,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常检查进出水口拦栅。
不施或少施农药。
三、庭院饲养房前屋后挖池或砌水泥池饲养,大小不限。
要求有注换水条件。
常规饲养方法同池塘养成。
此处介绍两种适于家庭养殖生产的方法。
一是底肥饲养法。
在养鳅池底将有机粪肥、稻草相间铺放,厚约30厘米,按每平方米撒生石灰150克后再铺上10厘米肥泥,注水1周后可放养泥鳅。
饲养期间经常搅拌池底,使肥料释放肥水,培育底柄动物等促进泥鳅生长,可同时投喂人工饲料。
二是塑管饲养法。
采用直径16毫米,长约20厘米的聚乙烯管,像筏子那样扎成排,横向排列铺满池底,将细粒黏土溶解于水中,给泥鳅制造一个具有泥土环境条件的错觉。
泥鳅怎么养殖方法
泥鳅怎么养殖方法
泥鳅养殖方法如下:
1.选址:适宜的泥鳅养殖场地应离市场近,水源、水质优良、水深适宜(最好在1.5米以上),土壤地质条件要好,要足够平坦。
2.池塘建设:先挖好泥鳅池,深度1.5米以上,水土应保持湿润;用水稳固后,把透水网扩展至水中,用松软的泥层覆盖,按规定筛选出合适的鱼苗种植泥鳅。
3.养鱼:适量投喂泥鳅专用饲料,控制饵料的钙磷比例,每只鱼每天可食量为自身重量的3%-5%即可,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换水。
4.防病:泥鳅疾病比较多,需重点防范,养殖初期要定期观察鱼的情况,及时对发现病症进行处理。
5.收获:泥鳅一般3-4个月就可以收获,可以打网捉鱼或者排水补蓝。
收获后需要及时清洗去鳞、去内脏,用盐和白醋泡加料酒,或者煮熟享用。
养殖泥鳅的方法
养殖泥鳅的方法
了解养殖泥鳅的方法十分重要,下面将介绍几种养殖泥鳅的常用方法。
1. 挖塘养殖法:选择一块适合泥鳅生长的区域,用铁锹挖一个池塘,塘底要平整,塘水要清澈无污染。
然后将泥鳅放入池塘中,加入适量的水草作为庇护所。
每天要定时投喂鳗虾、蛤蜊等泥鳅的食物,并保持水质清洁。
2. 水草养殖法:在一个容器中放入适量的水草,保持水草的生长繁茂。
然后将泥鳅投放到容器中,它们可以以水草为庇护所,并在其中觅食。
需要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水质清洁。
3. 渔网养殖法:在放置一些适合泥鳅生存的缸中,放入一些养殖泥鳅的渔网,网孔大小不能让泥鳅逃脱。
将泥鳅放入渔网中,可以让泥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也方便观察和投喂泥鳅。
4. 缸养殖法:选择一个适量大小的缸,加入清洁的水。
放入适量的水草作为泥鳅的庇护所,然后将泥鳅放入缸中。
定期更换水质,保持缸内的环境清洁。
无论采取哪种养殖方法,都需要定期检查水质、投喂适当的食物以及清洁养殖环境。
养殖泥鳅需要耐心和细心照料,只有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食物,才能保持泥鳅的健康生长。
泥鳅养殖方法
泥鳅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泥鳅养殖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产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泥鳅养殖的方法。
一、选址泥鳅养殖的选址非常重要,一般选择水质清澈、水流缓慢、水深适中、水温适宜的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
同时,还要考虑到周边环境是否适宜养殖,如是否有污染源、是否有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物的排放等。
二、池塘建设泥鳅养殖一般采用池塘养殖的方式,池塘的建设要考虑到池塘的大小、深度、水质等因素。
一般来说,泥鳅养殖池塘的深度应该在1.5米左右,水质要清澈透明,水温要在20℃左右。
三、泥鳅选种泥鳅的选种非常重要,一般选择体型健壮、活力强、无病无虫的泥鳅作为种苗。
同时,还要注意选择同一品种的泥鳅,以免杂交。
四、饲料管理泥鳅的饲料管理非常重要,一般采用人工饲喂的方式。
泥鳅的饲料主要包括鱼粉、豆粕、玉米粉、麦麸等,其中鱼粉是泥鳅最喜欢的饲料。
饲料的投喂量要根据泥鳅的生长情况和水温来确定,一般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2%-3%。
五、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泥鳅养殖的关键,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泥鳅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一般来说,泥鳅养殖池塘的水质要保持清澈透明,水温要在20℃左右,PH值要在7-8之间,氧气含量要保持在5mg/L 以上。
六、疾病防治泥鳅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泥鳅容易患上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因此要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七、收获和销售泥鳅的生长周期一般为6-8个月,当泥鳅体重达到100克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收获。
泥鳅的销售渠道比较广泛,可以通过批发市场、超市、餐馆等渠道进行销售。
泥鳅养殖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产业,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必须要注意选址、池塘建设、泥鳅选种、饲料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让泥鳅养殖事业蒸蒸日上。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一、泥鳅的养殖方法1. 泥鳅的选种与繁殖•要选择具有良好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的泥鳅品种,如川鳅、日本泥鳅等。
•选择优质的种鳅,通常选择体型健壮、活动力强的个体作为种鳅。
•保持泥鳅养殖水域的水质清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节。
•提供充足的饵料,确保泥鳅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2. 泥鳅的养殖池塘准备•选择池塘时要考虑光照充足,水质好的地方,池塘大小适宜以容纳预计养殖数量的泥鳅为准。
•清除池塘中的杂草和杂物,确保池塘底部平整,并进行必要的修整。
•池塘的水位和供水问题需要考虑,保证泥鳅养殖需要的适宜水位和水质。
•安装适当的过滤设备和增氧设备,以保证泥鳅养殖水体的清洁和氧气供应。
3. 泥鳅的饲养管理•提供优质的饲料,可选择混合饲料或者自制饲料。
饲料的成分应包含适当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控制饵料投喂的量,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导致的水质恶化。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残渣和污泥,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注意保持适宜的水温,泥鳅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
二、泥鳅养殖的注意事项1. 水质管理•监测水质指标,保持池塘水质清洁。
关注池塘的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等指标。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水质污染。
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喂养。
•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体,保持水质的新鲜和稳定。
2.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表现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药物,但要遵循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滥用药物。
•注意卫生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清洁。
3. 饲料管理•选择优质的饲料,避免使用劣质饲料对泥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控制饵料投喂量,避免过度喂养导致水质恶化和泥鳅的生长异常。
•定期调整和更新饲料的配方,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调整。
4. 种苗管理•选择优质的种鳅进行养殖,保证种鳅的健康和良好的生长发育。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泥鳅是一种常见的养殖鱼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养殖方法较为简单。
本文将介绍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养殖环境、选择泥鳅品种、饲养管理、病害预防等方面内容,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泥鳅养殖技术。
正文:一、养殖环境泥鳅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水温一般在20℃-30℃之间最适宜,适宜的水体pH值为7-9。
养殖池塘或水缸可以根据养殖规模选择,通风良好且保持水质清澈。
养殖池塘底部堆积的有机污物应保持清洁,以免影响泥鳅的养殖效果。
二、选择泥鳅品种泥鳅常见的品种有太湖泥鳅、合欢泥鳅等。
不同品种的泥鳅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养殖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泥鳅品种进行养殖。
选购时要注意泥鳅个体健康、活力强,不选择过小或过大的个体。
三、饲养管理1. 喂食:泥鳅喜欢吃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
可以适当投喂配制好的饲料,保持饲养量适中为宜,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体污染。
2.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保持水体清洁。
水质不佳时可以采取清理水体、更换部分温水等措施来维护水质稳定。
3. 定期更换水体:泥鳅喜欢水质新鲜的环境,建议每15-20天更换一次30%左右的水体,可促进泥鳅健康成长。
4. 温度调控:在冬季低温时可以采取加温措施,利于泥鳅正常生长。
四、病害预防1. 预防常见疾病:在养殖过程中,泥鳅常见的病害有霉病、水肿病等。
养殖者可以适时进行防病涂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环境卫生,预防病虫害发生。
2. 定期观察检查:定期观察泥鳅的活动情况、进食量等,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综上所述,泥鳅的养殖方法较为简单,需要注意的主要有养殖环境、选择品种、饲养管理和病害预防等方面。
养殖者通过合理管理和科学方法,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需要强调的是,初次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多多请教专业人士,并仔细学习相关知识,确保成功养殖泥鳅。
怎样养殖泥鳅?泥鳅养殖技术大全
怎样养殖泥鳅?泥鳅养殖技术大全怎样养殖泥鳅呢?被誉为“水中之参”泥鳅营养价值丰富,不仅养殖效益好且容易养殖,因此在全国被广为饲养,养殖户成功养殖泥鳅的必要前提,就是要掌握好泥鳅养殖技术知识,下面本人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泥鳅养殖技术大全。
一、泥鳅饲养要点1.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
2.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观其外表:雄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的头呈椭圆平型。
雌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3.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
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4.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
5.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6. 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7.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
二、饲养泥鳅常见错误1、泥鳅和黄鳝切莫混养一池:因为黄鳝要吞食泥鳅。
有些养鳝池投放泥鳅是避免黄鳝互相缠绕在一起。
2、饲养泥鳅的器皿要够高:如果是用池饲养,那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1.5尺左右,因泥鳅好动,以防窜逃。
3.不分季节,随便养泥鳅:“夏至”是养殖投放的最佳期,要抓住时间放种苗,而且泥鳅也有冬眠的习惯。
4.不更换饲养泥鳅的水:我们要定时向池中注入新水,如果发现泥鳅冒顶吞食空气或浮头嚎水,就应立即注入新水,也可用气管池中打气,以缓解水中缺氧。
三、泥鳅养殖条件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
泥鳅怎么饲养
泥鳅怎么饲养泥鳅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
泥鳅怎么饲养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泥鳅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泥鳅饲养方法1、施足基肥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
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粪均可),以繁殖饵料生物。
2、饲养方法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米糠、豆饼、豆渣、麦麸、酒槽等。
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
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3、日常管理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
要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捕捞方法1、冲水捕捞法: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一条特制的鱼网,鱼网的长度可依进水口的大小而定,预先将网设置好,再放微流水刺激,泥鳅就会逐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观察到有一定数量时,迅速将网提起2、食饵诱捕法:把炒香的小麦粉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竹笼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诱泥鳅入笼。
此法一般在晚上进行,水温在25~28℃时诱捕效果最佳泥鳅饲养市场前景泥鳅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在国内,中国人民一直以来都将泥鳅视为滋补强身的佳品,市场需求年年攀升,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在国际市场上,泥鳅更是畅销紧俏的水产品,是中国传统的外贸出口商品,在日本、韩国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尤其受欢迎。
在日本,泥鳅的价格甚至高于鳗鲡,还经常供不应求。
据市场调查显示:从1995 年至今,小泥鳅连续10 年走俏市场。
国内市场需求量每年为10 万~15 万吨,但市场仅能供应5万~6 万吨,缺口很大,拉动市场价格连年攀升。
1995年全国市场批发价平均为5 ~ 7 元/千克,2002 年上涨至15 ~ 18千克。
近两年,有些市场批发价格甚至上升至32 元/千克。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泥鳅需求热度也逐年升温,订单连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需求段较大。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泥鳅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流水与水槽养殖等几种方式。
一、池塘养殖泥鳅池面积以150-250平方米较好,水深应保持40-50厘米。
鱼溜处水深60-70厘米,泥鳅池可新建,也可利用旧池塘、水坑或其它养鱼设施。
水泥池或三合土坑,池底要铺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
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实捶紧,进出水口要装防逃罩。
放养前,鱼池同苗种池一样,要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并施肥培肥水质,待毒性消失后,每亩放养鳅种2-3万尾。
要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培育水中的天然饵料。
除施肥外,每天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投喂量可依季节不同而异,3月份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份为4%,7-9月份为10%,10月份为4%。
池塘内要设食台,将饲料投在食台上。
养泥鳅的水要“肥、爽、活”,溶氧量要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PH值7左右。
日常要勤观察,根据水色、天气、摄食量的变化适时换水、加水。
发现水色发黑、过浓或泥鳅游到水面呼吸空气时,要立即换水。
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一次,刷洗食台上的脏物,定期对食物用漂白粉消毒。
发现死鳅及水面漂浮物,要及时捞掉。
经常巡塘,发现池塘有漏洞,应立即堵住,泥鳅体小且滑,即使漏洞很小,也会钻洞逃跑。
二、稻田养殖稻田养泥鳅,是一条的水产养殖渠道,它和稻田养殖其它鱼类一样,可以充分发挥稻田的使用价值,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鳅双赢”。
稻田要求没有地下水涌出,但水源要有保证,田埂要高,下大雨时不漫水。
稻田的设施与养鲤大致相同,但防逃设备要更加严密。
早、中稻插秧以后即可放入鳅种,每亩可放2万尾左右。
养殖泥鳅的稻田,要避免使用石灰,并少施农药。
为了提高泥鳅产量和起捕规格,应适当投饲施肥,一般投喂米糠、麦麸等,也可适当施用人畜粪。
秋季收稻后,可灌深田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将泥鳅捕获上市。
稻田养殖,一般可亩产泥鳅50-100公斤。
三、流水及水槽养殖流水养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个或一组饲养池,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养鳅种,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捕捞方便,但养殖成本较高。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泥鳅是一种生长迅速、肉质细嫩、脂肪含量低的优良水产动物,由于泥鳅在清明节蒸熟后,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食品之一,因而在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其养殖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以下是泥鳅养殖的相关技术。
1.池塘或养殖池的建设选择泥鳅的养殖场地应在地形平坦、土层良好、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建设养殖池。
泥鳅养殖池的深度一般在1-2米之间,水质要求清澈、富含氧气。
在池塘建设之前需先施加肥料,以增加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2.泥鳅种苗的选取与购买泥鳅的种苗可以从现有的养殖场购买,也可以自己捕捉,不过自己捕捉的种苗数量较少,购买更为便捷。
选取时应当选择健康、肥壮、体长适中、没有鳞片松动、皮色亮丽的种苗。
3.泥鳅的喂养泥鳅喜食水生昆虫、水草等,其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因此在养殖泥鳅时,需要定期投喂适量的水生植物、虫卵、蚯蚓、蚂蚱等。
泥鳅在夏季生长最快,此时应增加其日常摄入量。
喂养时,应不断调整饲料配比,以满足泥鳅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营养需求。
4.池塘水质管理泥鳅喜栖息在池塘底部,所以池塘水质管理非常重要。
水的PH值应该在7-8之间,水温度应在20-28℃之间。
应该增加池塘水流和曝气设备,以保持水体新鲜,氧气充足。
每天应该对泥鳅养殖池进行清洗,配合使用生物菌剂消除有害菌群。
5.疾病防治泥鳅容易患肠胃炎等疾病,养殖时应勤巧观察泥鳅的生长状况,如泥鳅身体出现红肿、鳞片脱落等症状时,应及时调整水质或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泥鳅的养殖需要定期投喂适量的营养物质、管理好池塘水质、观察疾病与及时治疗等过程。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养殖者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泥鳅,并提高泥鳅的商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鱼种培育
• (1)池塘条件 • 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以3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40~50厘米, 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池埂池底夯实,进、排水口 设拦鱼网,池底铺垫15~20厘米淤泥层,池中投放浮萍,覆盖面积约 占总面积的1/4。 • (2)清塘培水 • 鳅苗下池前10天,用生石灰20~30千克/100平方米带水清塘消毒。消 毒后施300~400千克/亩腐熟的人畜粪作基肥培水,池水加至30厘米。 待水色变绿,透明度15~20厘米后,即可投放鳅苗。 •(3)苗种放养 •放种量为30克/平方米左右。鱼 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植物性饲料, 每天投饲两次,投量为鱼体重量 的3%~5%。夏季鱼池水浅水温 高,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 新水。当鱼种长到8~10厘米, 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注意,同一池中要放养同批孵 化规格一致的鳅苗,以确保苗种 均衡生长和提高成活率。
泥鳅的养殖
•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Mud loach) 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俗称: 泥鳅、鳅。除西部高原地区外,我国自南到北 都有分布。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 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泥鳅钻豆腐” 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 价值。 • 泥鳅因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 高,且繁殖力强、肉味鲜美、含蛋白质高、运 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 种,近年来不少渔民走上了饲养泥鳅的致富道 路,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 (4)饲养管理
• 在培肥水质,提供天然饵料的基础上,须增加投喂蛆虫、蚕蛹、蚯蚓、 蚌肉、鱼粉、小杂鱼肉等动物性饲料,以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类 等植物性饲料,或人工配合饲料。 • 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5%~10%,以次日 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投饲应注意“三看”“四定”。此外, 还应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 色以黄绿色为好。池水温度保持在25~28℃,当水温超过高限时马上 加注井水降温,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 获,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 勤换水,夏季当水温达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可在鱼 溜上搭棚遮阳。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 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 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同时,要勤检查堤坝, 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防止敌害生物等进入池内伤害泥鳅。
• (2)培育肥泥肥水 • 放入种苗前20-30天,池塘按苗种培育方法清塘消毒,池 水深保持30~50厘米,并施入农家肥等有机肥培育水质, 用量为20~30千克/100平方米,均匀撒在池内,或集中堆 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化,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 鳅的饵料。以后视水质肥瘦适当施肥。水的透明度以20厘 米、水层不见池底泥土为宜。 • (3)放养规格 • 泥鳅以单养为好,养殖所选用的鳅苗种应无病无伤,用2 %的食盐水浸泡10分种消毒后即可放养。选用3~4厘米 以上的泥鳅作种苗,放养密度为80~100尾/100平方米。 如有流水条件或有较高饲养管理水平,可适当多放一些种 苗。鱼种较大时,其投放量相应减少。同池放养的泥鳅要 求规格均匀、无病无伤。
四、病害防治技术
• 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烂鳍病、水霉病、气泡病、车轮虫病、 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 1、烂鳍病 • 症状: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 并溃烂,鱼体两侧自头部至尾部浮肿,并有红斑。肛门部位发红,继 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 不摄食,直至死亡。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主要流行于夏季。 • 防治办法:(1)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应避免鱼体受伤, 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 • 2、水霉病 • 症状: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毛状水霉菌。此病多发生于水温较低时期, 当鱼体受伤时极易感染。 • 防治办法:(1)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2)用4%的食 盐水浸洗病鳅5~10min。
三、苗种培育技术
• 鱼苗培育 • 刚孵出的鳅苗约为3毫米,不能 自由活动,用头部附着在鱼巢 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 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原池培 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 密度以500~1000尾/平方米为 宜,有微流水条件的可适当增 加。过密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 池增育。 • 鳅苗孵出3天开始摄食。此时 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 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 小时内吃完为限。过2~3天改 投水蚤、轮虫、捣碎的水蚯蚓 或蚕蛹等。饲养3~5天,体长7 毫米左右,卵黄囊消失,营外 源性营养,能自由平泳。过1月 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 中进行成鱼饲养。
• 泥鳅现在主要的养殖模式有池塘养殖、稻 田养殖、莲田养殖、流水沟养殖等多种养 殖。现简要介绍池塘技术:
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选择避风向阳、引水方便的地方建池,池深0.8~1米。 池塘可以是水泥池,也可是土池。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 习性,鳅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万不要让地面 水直接流入池内。 • 池底铺入2~30厘米的肥泥。池底应有面积为4 平方米、 深为20~30厘米的土坑作为鱼溜。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 便排水和捕捞。池内应种些水生植物,以利泥鳅生活。当 夏季池中杂草太多时,应予清除。池内还可放养一些藻类 或浮萍,以补充泥鳅的植物性饲料。 • • • •
• •
• •
生长 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在稻田中呈土黄色,其生长水温 为15℃~34℃,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当水温 降到5℃~6℃以下或高于35℃~36℃时,它便潜入泥 中10厘米~30厘米泥层进行休眠。自然条件下,刚孵 出的泥鳅苗体长约0.3厘米,第二年10月体长可长到 13厘米体重15克左右。 繁殖习性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属多次产卵鱼类。繁殖期在5 月中旬~8月上旬,水温18℃以上,盛产期在5月下 旬~6月下旬。一般卵为黄色,稍有粘性。产卵在水 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 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经过2~3天即可孵化出幼鱼, 不过这种幼鱼和别的幼鱼有所区别,它的鳃条是全部 露在外面的。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 体。
一、生物学特性
• 形态特征
• 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 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 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 细小,埋于皮下,侧线鳞150个左右;体表 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 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 皮褶棱起。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 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 •
二、亲鱼繁殖
• 亲鱼选择
• 作为繁殖的亲鱼,要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 无伤。雌鳅最好选取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 以上,腹部膨大的个体,雄鳅可以略小。
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 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 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 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水草、柳树须根或棕片等做的鱼巢。 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 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 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 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 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 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将粘有卵粒的 鱼巢及时捞出,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 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同时产卵池要防 止蛇、蛙、鼠等危害亲鱼。
• 饲养管理 • 刚下池的鳅苗,对饲料有较强的选择性,因 而需培育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适口饵料, 用50目标准筛过滤后,沿池边投喂,并适当 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饼等精饲料。 • 鳅苗体长达到1厘米时,已可摄食水中昆虫、 昆虫幼体和有机物碎屑等食物,可植物性饲 料和动物性饲料搭配使用。每日3~4次,在 饲料中逐步增加配合饲料的比重,使之逐渐 适应人工配合饲料。 • 饲料应投放在离池底5厘米左右的食台上, 切忌撒投。初期日投饲量为鳅苗总体重的2 %~5%,后期8%~10%。 • 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肥料,可施经腐熟 的鸡、鸭粪等有机肥,装入编织袋浸于水中, 每次用量约0.5千克/平方米。平时应做好水 质管理,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
• 自然繁殖
•
•
• 人工繁殖和孵化
•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鱼计, 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 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鱼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 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中线 胸、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温纱布包 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 相同。水温20~25℃,经10~20小时就会发情自然产卵授精。 •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 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鱼腹部有卵粒流出, 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 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 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 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泥鳅的受精卵在水 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每升水放受精卵400~600粒为宜。 一般2~3天左右可孵出鱼苗。孵化中要避免震荡,勤换水(每天2 次),孵化效果较好。
蚯蚓和蝇蛆的养殖
• 蚯蚓的养殖
•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 一生均在土壤中度 过。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 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 目前人工养殖 蚯蚓主要采用牛粪, 也有的利用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 活垃圾等。 • 蚯蚓是变温动物, 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蚯蚓没有特别的呼 吸器官, 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 所以蚯蚓体必须保持湿润, 一般基 料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