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6课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6课时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I)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6课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 (共3题;共9分)1. (4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一些现象。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 (2分)如图所示,将明亮的铁钉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铁钉表面生成的红色物质是________。
硫酸铜与铁钉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 (3分)点燃打火机时,里面的液化气便燃烧变成了无色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用铁器在火焰中问阻隔后,就会在铁器上留下没有被充分燃烧的炭黑。
在点燃打火机时伴随的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_新物质产生,属于________变化。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4. (2分)在实验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
5. (2分)灯丝在通电时会发光发热,属于化学变化。
6. (2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也不一定发光、发热,但一定有新物质产生。
7. (2分)只要物质发生颜色变化,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8. (2分)把沙子放进水中,有沉淀物出现,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9. (2分)烟花升入空中变成很多颜色,这是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三、选择题 (共6题;共20分)10. (2分)硫酸铜溶液是()色的。
A . 白B . 蓝C . 无11. (2分)下列探究实验中,可确认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铁放入硫酸铜溶液B .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C .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D . 蜡烛燃烧12. (2分)米饭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
A . 产生气体B . 改变颜色C . 发光发热13. (2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伴随的现象是()。
六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化学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有新物质生成B. 形态改变C. 大小改变D. 有发光、发热现象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把易拉罐压扁B. 水结冰C. 铁钉生锈D. 气球爆炸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火药爆炸B. 木头燃烧C. 面包发霉D. 湿衣服晾干4.厨房中,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食盐结块B. 烧开水C. 天然气燃烧D. 瓷器敲碎5.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A. 没有明显变化B. 变成了其他物质C. 豆子发芽了6.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7.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A. 只变成液态的糖B. 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C. 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38分)8.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_,有些变化产生了________,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________。
9.我们把沙和豆子混合在一起,然后将其分离,沙和豆子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10.将铜抽成细丝用来做导线,这一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而铜器放置久了会生成一种绿色的物质,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1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如下图中的甲是根据物质的轻重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乙是根据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丙是根据物质的状态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将这些混合物分离后进行观察,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这些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六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化学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 )。
A. 有新物质生成B. 形态改变C. 大小改变D. 有发光、发热现象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把易拉罐压扁B. 水结冰C. 铁钉生锈D. 气球爆炸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火药爆炸B. 木头燃烧C. 面包发霉D. 湿衣服晾干4.厨房中,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食盐结块B. 烧开水C. 天然气燃烧D. 瓷器敲碎5.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A. 没有明显变化B. 变成了其他物质C. 豆子发芽了6.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会发生()。
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7.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5分钟,白糖()A. 只变成液态的糖B. 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C. 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2分;共38分)8.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________,有些变化产生了________,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________。
9.我们把沙和豆子混合在一起,然后将其分离,沙和豆子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10.将铜抽成细丝用来做导线,这一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而铜器放置久了会生成一种绿色的物质,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1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如下图中的甲是根据物质的轻重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乙是根据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丙是根据物质的状态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将这些混合物分离后进行观察,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这些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六年级下册科学一课一练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6课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6课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一、填空题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一些现象。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将明亮的铁钉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铁钉表面生成的红色物质是________。
硫酸铜与铁钉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点燃打火机时,里面的液化气便燃烧变成了无色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用铁器在火焰中问阻隔后,就会在铁器上留下没有被充分燃烧的炭黑。
在点燃打火机时伴随的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_新物质产生,属于________变化。
二、判断题4.在实验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
()5.灯丝在通电时会发光发热,属于化学变化。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也不一定发光、发热,但一定有新物质产生。
()7.只要物质发生颜色变化,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8.把沙子放进水中,有沉淀物出现,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9.烟花升入空中变成很多颜色,这是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三、选择题10.硫酸铜溶液是( )色的。
A. 白B. 蓝C. 无11.下列探究实验中,可确认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放入硫酸铜溶液B.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C.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D. 蜡烛燃烧12.米饭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 )。
A. 产生气体B. 改变颜色C. 发光发热1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伴随的现象是( )。
A. 发光发热B. 产生沉淀物C. 产生气体14.填表题(1)根据“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填写下表。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实验记录表实验方法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将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的变化:________产生的现象溶液的变化:________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时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因为________(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变化,不同的物质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不同,请根据相关知识填写下表。
第二单元第六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说明: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三 说明:
维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 考考一】 【考考一】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 界里,物质变化分为那两种? 界里,物质变化分为那两种? 考考二】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考考二】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科学课的魅力在于带着问题进教室, 设计意图:科学课的魅力在于带着问题进教室, 带着更多的问题出教室。发现问题→设计方案→ 带着更多的问题出教室。发现问题→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这是科学课探 究活动的基本流程。 究活动的基本流程。得出结论并不是研究问题的 终止,相反,又是新问题研究的开始。 终止,相反,又是新问题研究的开始。当学生有 时会认为颜色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时会认为颜色变化就是化学变化、发光发热就是 化学变化时,可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判断, 化学变化时,可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判断, 并给学生一些提示, 并给学生一些提示,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 现象。 现象。让学生知道从一些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中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 中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而真正地确定 这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还要进一步去研究。 这个变化是不是化学变化还要进一步去研究。]
[设计意图:导课很重要,我采用的是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方法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导入法,先让学生回顾前几课所学的物质变化的两 种形式,再次理一下关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 今天认识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作铺垫。古语说:“温故而知 新。” 通过提问的方法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学知识, 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注意,架起已知到未知, 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桥梁。] ]
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2份硫酸铜溶液(盛在2支试管里),2根绕了圈的铁丝,培养皿,25毫升石灰水(盛烧杯里),2根吸管,培养皿;教师:上述材料各一份,铜丝;【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种?怎样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节课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二、探究硫酸铜与铁的反应:出示提供的材料:(1)2支盛有硫酸铜(约5、6毫升)的试管;(2)2根绕圈的铁丝(事先放在培养皿中)。
1.简单介绍硫酸铜溶液:是一种化学药品,由五水硫酸铜晶体溶解于水得到,它在工业、农业、生活上有广泛的应用。
但有一定毒性,所以人体不能直接接触。
2.出示一根弯曲的铁丝,提出问题:假如把它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变化吗?3.学生推测:铁丝和硫酸铜溶液会了发生什么变化?4.出示温馨提示:(1)注意实验的安全。
特别是要防止硫酸铜接触皮肤。
(2)注意实验前后物质的观察与比较,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
5.提问:能看懂吗?请生解释指导要点:(1)注意实验的安全。
如硫酸铜溶液不要直接接触皮肤。
(2)注意实验前后物质的观察与比较。
(为什么要提供2份溶液)(3)这个实验过程需要等待4、5分钟,所以我们可以先将铁丝放入实验的试管中,再观察记录变化前硫酸铜溶液与铁丝的特点。
5.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交流汇报。
指导要点:(1)硫酸铜溶液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出现了什么现象?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出现颜色变浅,由此判断产生了新溶液)(2)原来的铁有什么特点?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原来的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你根据什么判断它是一种新物质?观察比较实验后的铁丝上铜与铁锈,指出:这种新物质不是锈。
2020-2021学年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课件-教科版
改变颜色
改变颜色
发光发热
2020-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科 组精编)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物
41
研讨
蜡烛燃烧与电灯亮 了,它们都在发光 发热,它们都是化 学变化吗?
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种种现象
这两个图片中都有 气体产生,它们都 是化学变化吗?
小苏打与白醋 一杯热水
2020-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科 组精编)
硫硫酸酸铜铜溶溶液 液
6
探索
2020-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科 组精编)
硫酸铜溶液
7
探索
2020-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科 组精编)
硫酸铜溶液
8
探索
2020-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科 组精编)
硫酸铜溶液
9
探索
2020-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科 组精编)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新物质。 ( √ )
3.生成气体的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
4.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2020-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科 组精编)
( ×)
47
拓展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2020-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科 组精编)
沙和豆子混合 在米饭上滴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蜡烛燃烧 水变成水蒸气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
硫酸铜溶液
18
探索
2020-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科 组精编)
硫酸铜溶液
19
探索
2020-2021学年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学科 组精编)
硫酸铜溶液
20
探索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1)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6课。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
通过归纳四种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的现象,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通过实验,观察到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现象是浸人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铜,浅蓝色的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
教科书提出,让学生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怎样寻找证据?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并把它转化为证据。
第二部分: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这部分内容,属于对前面几节课的初步归纳,特别是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初步认识。
教科书选用了四种最常见的现象: 1.改变颜色:用淀粉与碘酒的反应、铁生锈的现象来说明。
2.发光发热:用蜡烛燃烧的现象来说明。
3.产生气体:用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来说明。
4.产生沉淀物: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来说明。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认识,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
而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现象已经有所了解,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一产生新的物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当学生看到硫酸铜溶液慢慢改变颜色的时候,肯定在思考其中的原因,当学生观察到铁钉上有红色的物质附着在上面的时候,他们肯定会考虑得更多。
溶液的颜色为什么变浅了?红色物质是什么?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吗?这是学生很容易产生的问题……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判断,往往先从现象上去发现,进而探求其中原因。
此外,学生看了这些现象之后,会迁移到观察其他物质的变化,从而判断其他的一些变化,如果有相同的现象,可以初步判断此类的变化类型,当然要确定是否是化学变化,仍然要寻找证据,确定产生了新物质,才能下正确的结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习题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习题一、判断题1.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直接拿出铁钉,观察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变化。
()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物理变化。
()3.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4.实验中使用的铁钉如果轻微生锈,需要用砂纸打磨除锈后再进行实验。
()5.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铁钉不要全部浸入硫酸铜溶液,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二、填空题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_____。
7.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8.铁钉变化前灰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变化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折纸飞机的过程是纸的_________________变化过程,燃烧一张纸的过程是纸的_________________变化过程。
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生成新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这种气体通过倾倒,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仅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
1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
1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我们能看到有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13.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_________________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课件教科版20190429189
6 名师PPT课件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 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 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都伴 随着哪些现象呢?
名师观PPT察课件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 配置一杯硫酸铜 溶液,用镊子夹住铁 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 硫酸铜溶液中,有什 么现象产生吗?过一 会儿,取出铁钉,我 们有观察到了什么现 象?
名师PPT课物件 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明显现象
物质的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蜡烛燃烧
米饭与碘酒的变化 小苏打与白醋的反应
铁钉生锈
伴随的主要现象
产生沉淀 改变颜色
产生气体 发光发热
改变颜色
产生气体
改变颜色
本质特征
有新物质产生
课 堂 总 结 名师PPT课件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 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 了化学变化。
名•师5PP、T课蜡件 烛燃烧与电灯亮了,它们都在发光发热, 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
• 6、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生许多气泡,热开水 杯子上方冒出大量的热气。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
• 7、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中冒出气体,这时 发生了化学反应。(×)
• 8、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把铁钉放入 硫酸铜溶液中。(×)
名师观PPT察课件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注意事项: 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
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 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 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 以和铁钉的原样进行比较。
名师比PPT课较件 铁钉浸入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名师PPT课件 比较实验前和实验后这下列两种物质 有什么不同?
硫酸铜溶液
实
验
六年级下科学说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说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各位老师:大家好!经过我们科学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认真研课、精心授课,今天给大家呈现了一节精彩的科学课。
现在由我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节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六课,属于“物质变化”中“化学变化”的范畴。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节课主要通过总结前几课的知识,归纳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因此本课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学情1、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层的认知状态,对于从化学变化的现象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2、本学年,我校各科教学加大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并要求做到“三进”,一是进备课,二是进课堂,三是进评价。
在科学教学中着力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素养,学生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从化学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因此,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辩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每课知识要点练习题 附知识点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每课知识要点练习题附单元知识点测试卷及答案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每课知识点要点练习1、我们身边的物质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很快),有的物质变化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我们(察觉)。
3、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4、像压扁易拉罐、水结冰、给水加热、弯折铁丝、纸折玩具等,都只是物质发生了(形态)、(大小)的变化;而像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生锈等,结果都有(新物质)产生。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也就说发生物理变化时,是(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发生化学变化时,就(有)新物质产生。
3、有的物质在发生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如在给白糖加热的过程中,先是白糖(熔化)—发生物理变化;再是(炭化)—发生化学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2、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3、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4、淀粉和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色)的。
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有(淀粉)。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的(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在热空气中,它能慢慢(分解),释放初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0C 时会全部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
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课时练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含答案)
4 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基础巩固:一、我会填1.,,和等现象是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二、我会判1.物质变化中若有冒气泡现象,说明这个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本质的特征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 )3.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而有些物质变化很快。
( )4.物体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会伴随发光、发热。
( )三、我会选1.下列变化中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益的是( )。
A.酒曲酿酒B.铁门生锈C.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化2.小科留心观察过,同样用干抹布擦过的铁锅,夏天生锈比较多,冬天生锈比较少,造成不同季节铁锅生锈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B.空气中氧气含量多少C.空气中水份含量多少3.为判断“铁生锈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需要寻找证据,以下不能作为铁锈是新物质的证据的是( )。
A.用磁铁吸,铁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B.用铁锤敲击,铁不容易碎,铁锈容易碎C.铁生锈后体积变大了很多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盐溶解在水中后,盐粒不见了B.水的三态变化C.柠檬酸与小苏打混合产生了许多气泡5.下列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B.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夏天打开冰箱门冒白烟B.糖加热变黑色C.小苏打与白醋混合7.下列有气泡冒出的物质变化,其中与其他两项有本质不同的是( )。
A.烧开水时水中冒出气泡B.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冒出气泡C.夏天打开雪碧瓶时雪碧里冒出气泡能力提升:1.学科学、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
铁生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全世界每年由于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六年级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甲试管:将铁钉放入一团湿的棉花球中,不封口;乙试管:将铁钉放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并快速冷却的水中,再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丙试管:将铁钉放入一团带干燥剂的干棉花中,用橡皮塞塞紧管口。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比较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并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四种最常见现象,并认识到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经历“提问—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实验准备和课堂教学中改进措施;(4)亮点特色
环节三: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指向目标2)
学生活动4
1.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化学变化有哪些?
2.归纳整理:将所有学过的化学变化和它们伴随的现象列举出来并填写在表格中。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3.交流讨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几种常见现象。
4.阅读教科书第43页的资料,了解上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并和小组组员说一说。
环节五:课末练习(指向目标1,2,3)
1.填一填: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等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连一连
煤气燃烧 化学变化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
烧水过程中冒泡 物理变化
面粉放入水中变浑浊
教师活动6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材简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中的第六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物质的变化”中“化学变化”的范畴。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这节课主要通过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现象已经有所了解,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新物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很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出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需要着重考虑的地方,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指导。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们认识化学变化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两枚铁钉、镊子、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聚焦:复习旧知,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回顾: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变化有哪两种形式?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2.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不同的现象出现。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现象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揭示课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板书)二、探索: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硫酸铜晶体、烧杯、玻璃棒、水、药匙、铁钉2枚、镊子等]1.教师演示配制硫酸铜溶液,并介绍该溶液,学生观察其特征。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
A.一样的B.各种各样的C.只有一种现象比较明显【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不同的。
2.【答题】()不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形状的改变B.产生气体C.产生沉淀【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的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3.【答题】化学变化不同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B.是否产生了水C.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产生新的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4.【答题】铁生锈的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包括()。
A.体积的改变B.物质存在状态的改变C.颜色的改变【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现象。
【解答】铁生锈伴随的现象,体积发生了改变,颜色发生了改变。
5.【答题】进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不能用手直接拿铁钉,需要使用______。
【答案】镊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操作规范不允许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在实验中,用手去拿,有些东西会腐蚀伤手,对实验来言,手并不干净会给实验带入杂志。
6.【答题】崭新的铁钉是______色的,硫酸铜溶液是______色透明的液体。
【答案】银白蓝【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物理性质。
【解答】崭新的铁钉是灰白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7.【答题】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反应,这个过程中______(选填“产生了”或“没产生’’)新物质,属于______变化。
【答案】产生了化学【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8.【答题】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铁钉不要完全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有对比实验,是为了实验的科学性和精密性。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请你思考: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吗? 2.我们用什么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
实验现象:
铁钉上有红色物质生成,硫酸铜液体的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
说明溶液不是硫酸铜溶液,或者说硫酸铜的含量 已经减少,有另外的物质形成了,这是一个化 学变化证据。
小结: 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变化的形式
物理变化
只改变物质状态、形状、 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 产生了新物质
硫酸铜溶液 + 铁钉 =
硫酸铜粉末
硫酸铜晶体
不要把硫酸铜溶液碰到皮肤上 不要用手直接触摸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温ຫໍສະໝຸດ 提示:•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 • A. 放铁钉的动作要轻,避免硫酸铜溶液飞溅出来; • B. 铁钉放入溶液2分钟取出,不要搅拌液体; • C. 取出钉子的时候,一手扶杯子,一手取钉子; • D. 镊子和取出的钉子放在盘子里。
再见
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的方法之一。
改变颜色
改变颜色
发光发热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产生气体
产生沉淀物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
淀粉与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伴随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发光发热
颜色变化 气体产生 产生沉淀、颜色变化
产生新物质
它们都在发光发热,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
蜡烛燃烧
电灯亮了
这两个图片中都有气体产生,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
滚烫的热水
化
学
变
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6课时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一、填空题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一些现象。
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将明亮的铁钉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铁钉表面生成的红
色物质是________。
硫酸铜与铁钉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点燃打火机时,里面的液化气便燃烧变成了无色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用铁
器在火焰中问阻隔后,就会在铁器上留下没有被充分燃烧的炭黑。
在点燃打火机时伴随的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_新物质产生,属于________变化。
二、判断题
4.在实验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
()
5.灯丝在通电时会发光发热,属于化学变化。
()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也不一定发光、发热,但一定有新物质产生。
()
7.只要物质发生颜色变化,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
8.把沙子放进水中,有沉淀物出现,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
9.烟花升入空中变成很多颜色,这是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
三、选择题
10.硫酸铜溶液是( )色的。
A. 白
B. 蓝
C. 无
11.下列探究实验中,可确认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放入硫酸铜溶液
B.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C.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D. 蜡烛燃烧
12.米饭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 )。
A. 产生气体
B. 改变颜色
C. 发光发热
1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伴随的现象是( )。
A. 发光发热
B. 产生沉淀物
C. 产生气体
14.填表题
(1)根据“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填写下表。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实验记录
表
实验方法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将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钉的变化:________
产生的
现象
溶液的变化:________
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时发
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
化,因为________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变化,不同的物质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不同,请根据相关知识填写下表。
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
现象
本质特征
蜡烛燃烧 ________ ________
淀粉与碘酒________
铁钉生锈________
小苏打和白
醋
________
硫酸铜溶液和
铁钉
________
15.取一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倒立于盛有清水的烧杯里(如图甲所示)。
几天后注意
观察:
(1)铁丝表面是否有铁锈出现?________
(2)如果将铁丝放置在如图乙所示的干燥试管中进行,铁丝表面有无铁锈生成?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填空题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答案】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一般都会伴随着发光、发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或沉淀的变化。
但发光、发热、颜色改变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分析】本题考的是化学变化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2.【答案】铜;化学
【解析】【解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铜是红色的。
铁钉表面生成的红色物质正是铜。
该反应有新物质产生,所以是化学变化。
【分析】本题考的是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以及常见物质的颜色。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3.【答案】发光发热;有;化学
【解析】【解答】点燃打火机时,里面的液化气便燃烧变成了无色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该过程发光、发热,同时又新物质产生。
是化学变化。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标志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二、判断题
4.【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实验室最先遵循的守则是安全守则,不可用手直接触碰任何药品。
【分析】实验室的药品不可品尝,不可摸,不可直接用鼻子闻。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灯丝在通电时会发光发热,但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
【分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6.【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也不一定发光、发热,但一定有新物质产生。
【分析】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的标志。
7.【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一般会伴随着发光发热,但发光发热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霓虹灯变色是物理变化。
【分析】本题考的是化学变化的现象。
8.【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把沙子放进水中,水和沙子分离开来,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
【分析】本题考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
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烟花爆竹发生了化学变化,同时伴随着颜色的改变。
【分析】化学变化一般伴随着发光发热。
三、选择题
10.【答案】B
【解析】【解答】硫酸铜是蓝色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铜是红色的,氢氧化铜是蓝色的,氧化铜是黑色的。
11.【答案】B
【解析】【解答】A、铁放入硫酸铜溶液,有新物质红色的铜产生,是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B、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物理变化。
符合题意。
C、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有二氧化碳生成,是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新物质产生的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产生的是物理变化。
12.【答案】B
【解析】【解答】米饭里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成紫色。
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通常利用淀粉遇碘会变色来检验是否含淀粉。
13.【答案】C
【解析】【解答】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的是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实验现象。
14.【答案】(1)铁钉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的颜色变浅;化学;有新物质生成
(2)发光发热;颜色变化;颜色变化;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生成新物质
【解析】【解答】铁和蓝色的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同时硫酸铜溶液逐渐变浅。
由于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一般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但不同的化学变化其反应现象不同,但化学变化的标志是有新物质产生。
【分析】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标志是有无新物质产生。
15.【答案】(1)有铁锈
(2)无铁锈
【解析】【解答】甲图有水、有空气,铁钉易生锈。
乙图水分不足,不易生锈。
【分析】本题考的是铁生锈的条件,铁在空气和水的作用下会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