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获奖教案_0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4《行路难》(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4《行路难》(其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行路难》(其一)是人教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课题为《诗词三首》,本课所选三篇诗文从体裁上分别是古体诗,五言律诗和词,因此,学习本课应注意不同体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从诗歌内容上《行路难》(其一)创作于李白“赐金放还"后,诗歌情感经历了“郁闷---惆怅---幻想---徘徊、低沉---乐观旷达”的过程,起伏的情感体现了李白式的浪漫。
夸张、想象、典故的使用同样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行路难》(其二)属于古体诗,是李白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诗歌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押an韵,诵读时赋有音韵美。
学情分析在本课的预习部分特别提到:了解三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初步读懂每首诗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课还应该再次训练学生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技巧,帮助学生从关键词和典故入手把握诗歌情感。
另外,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是诗歌教学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诗歌体裁的有效途径。
教学目标及策略一、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行路难》(其一)的诗歌情感;(重点)2.学习用典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重点)3.学习诗人乐观豁达的精神品格。
(难点)二、策略诵读法;讲授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图片一、导入新课余光中先生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近李白,感受李白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二、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本课三首诗词,读完后说说《行路难》(其一)与其它两首诗词在节奏和韵律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1.七言杂以三言,二二三拍;2.押an韵;三、题目解读1.乐府古题;2.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苦孤苦的处境。
四、重点研读(一)诵读明意诵读诗歌,借助注释读懂诗歌大意,说说诗歌描画了几个场面。
预设:饯别宴宴饮(实);前路多艰(虚);憧憬未来,坚定信念(虚)。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公开课教案_0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修辞、用典、警句在诗歌中的表达作用,体会诗歌的意境。
3、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过程与方法:1、粗读、精读、品读,准确、完整地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分析、讨论、探究,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重点1、理解并背诵全诗,体会诗人“仕路难行”之感以及“壮志”之心。
2、理解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能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
○难点1、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
2、诗中运用的典故及作用。
○课型及课时新授课、1课时○互动课堂步骤(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课题(播放幻灯片1)展示课题——行路难(其一)唐·李白2、教师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要达到的目标(播放幻灯片2)展示学习内容及目标学习内容:1、诵读 2、赏析 3、运用达到目标: 1、当堂背诵 2、理解诗意 3、学以致用(二)诵读诗歌、感受诗境(播放幻灯片3)展示诗句中的停顿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樽zūn 斗dǒu 珍馐xiū 投箸zhù 塞sè 歧qí路 ) 生1读……教师范读,并解释生字词……通假字:“羞”同“馐”,美味食品。
“直”同“值”,价值。
学生齐读生字词,并自由朗读诗句……生2读……生齐读……(三)走进诗歌、赏析诗歌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播放幻灯片4)教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著有《李太白全集》。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赛课获奖教案_0
解读鉴赏齐并进行云流水读诗情——《行路难》教学设计【设计思想】诗歌教学涉及诸多内容,感受意象,领会意境,体验情感,鉴赏语言,领悟内蕴,等等。
在俊逸潇洒的气质引领下,唐代天才诗人李白的这首《行路难》的那种感情兴发、喷薄而出、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情感无疑是这首诗歌的独特价值和艺术生命。
因此,对于这首诗歌的教学内容就确立在“走进李白,感悟诗情”上,围绕于此,设计了“感诗情——诵诗情——品诗情——写诗情——延诗情”的教学流程。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和实践这一教学过程,在设计上紧紧围绕训练学生学习诗歌的能力:一是进行诵读涵咏的训练。
扣住感受诗歌情感,变幻诗句进行巧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以此提升学生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读诗趣味。
二是进行品鉴诗歌语言的训练。
设置情境来激发学生鉴赏的兴趣,让学生在字斟句酌中深层次感受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并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趣味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是进行联想迁移的训练。
在充分感悟到诗歌情感和其独特魅力下,由李白的诗情过渡到一群诗人的情感,体会深厚的文化内蕴;并由此进行情感的生活体验的迁移提升,由读诗品诗走向写诗,联系生活将诗歌的情感延展为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的诵读涵咏,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
2、学会理解诗歌内容和品鉴诗歌语言,分析诗人情感波澜变化中的层递性。
3、能够联想迁移,加深生活体验,提高诗歌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感诗情:情景渲染导入新课想必同学们都爱听故事,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听的时候可以闭上眼睛,把语言想象成画面:时光回溯到一千两百年前,一个春天,长安城外,春风轻拂,柳枝飘扬,花絮纷飞。
这时,一位年过四十的男子正站在长亭之内,只见他头戴帽冠,身着白衣,腰佩长剑,风吹动了他的胡须,也模糊了他明澈的双眼。
这是他第三次来到长安城,做了皇帝身边的翰林学士,他诗文卓绝,名动京城,本应该有一番大作为,岂料才短短两年时间,就被排挤出朝廷,被迫黯然离去。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行路难》(其一)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
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都为传统的名家名篇,散文都是名胜记游之作,诗词则偏于抒发个人的情志怀抱。
在单元导语中提到:本单元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情感,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
预习提示中提到要注意诵读课文,注意不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初读懂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诗作为一首乐府诗,在句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
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夸张、对偶、比喻、反复、反问的修辞手法和借用典故的写作手法,诗歌表现了诗人在人生道路艰难,仕途遇到阻塞的时候,在悲愤中不乏豪迈,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的情感,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提前发布微课视频,要求学生观看。
了解乐府诗特点,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关注诗歌中重点字词,读懂诗歌大意。
2.通过反复诵读,品析意象,重点品析“酒"与理“剑”两个意象,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和角度,了解诗人一波三折的感情变化和其政治抱负。
3.感悟诗中展现的人生追求与昂扬志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先生这句诗描绘的是谁?同学们知道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学生回答:李白;酒、月、剑、盛唐。
二、诵读诗歌明诗意活动一:解题,明确体裁特点1.行路难:乐府古题,《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以及离别悲伤之意。
”这是一首古体诗。
2.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句式上七言夹杂三言,朗读时可以采用43节奏或者223节奏;让学生圈出韵脚,发现诗歌有换韵,整齐中有变化,摇曳多姿。
活动二:朗读诗歌(生自由读、师范读、生齐读)要求:1.读准字音;2.读好节奏;3.读出抑扬。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阅读 13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优质课教案_1
《行路难》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及教学设想李白是学生最为熟悉的诗人之一,但除了能背几首诗仙的诗作之外,他们对李白的人生经历以及诗歌风格并不熟悉。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理想破碎,前途受阻,李白的痛苦是巨大的;但这种痛苦并非客观现实的逼迫,而是源于他内心的自我选择。
屈从现实,还是坚持自我,这才是诗仙李白徘徊犹豫的根源。
这一点是学生阅读文本时的盲点,也是本诗解读时的重难点。
教学设计中,可介入背景,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李白此时此地的心理状况;运用多种方式的诵读设计,在动情入境的吟诵中感受李白内心的滔天波澜;再联系现实设计情境,以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情感或低吟或高诵,使诗歌中最昂扬的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烙入学生的心田,使浪漫主义诗仙的光辉形象在学生眼前巍然耸立。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意。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
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习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四、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五、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点拨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出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猜一猜,这节诗写的是哪位诗人?PPT出示: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
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诗文风采,名满天下。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获奖教案_1
《行路难》教学设计一、创新设计:读中品,品中读;读为线索,品是重点。
二、教材依据:《行路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用版本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
三、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人京,担任翰林供奉。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深感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在朋友们为他饯行的酒宴上,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于是满怀愤慨写下《行路难》,抒发心中的感慨。
行路难,乐府古题,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
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节课选的是第一首。
2.学情分析:《行路难》的写作背景背景和伊尹的典故学生不是很熟悉,可以发动学生在课外多找一些资料阅读,让学生在真切体验中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同时采取诵读法理解词意,让学生读中议,读中品,读中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3.指导思想:课堂上学生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是一支支等待点燃的火把!因此本课的设计以读为导入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知识的建构与重点、难点的突破。
4.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读中品,品中悟,让学生在品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阅读诗词的兴趣,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学习目标:品读诗歌,体会诗情,学习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准备:1.搜集背景资料,准备课堂文稿,制作课件,课文范读视频。
2.指导学生课前预习:(1)收集有关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2)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歌大意。
(3)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预习笔记上。
六、教学流程1.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年级上册语文《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背诵全诗。
2.能聚焦“景+事+人”,学会“由点读面”的方法。
3.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
【教学难点】能聚焦“景+事+人”,学会“由点读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提起唐朝,不得不提唐诗,提起唐诗,不得不提起李白。
李白是一位洒脱、浪漫的诗人,他在42岁的时候得到了做官的机会,但是在两年之后,他却连连感慨“行路难,行路难”,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行路难》(其一)。
一、作者作品(一)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的浪漫主义特点:1.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
2.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抒发情感。
3.巧妙地运用修辞抒写炽热的情感。
4.语言通俗直白,直抒胸臆。
(二)背景资料《行路难》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两年后李白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在朋友的送别宴上写下这首《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的《行路难》组诗共三首,本文是第一首。
二、朗读指导(一)学生齐读,纠正字音。
(二)音频范读,强调朗读节奏。
请同学们思考,本诗应该用什么样的朗读节奏来读?不少同学用二二三拍朗读,“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种节奏和作者表达的心情的节奏不太吻合,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急切的,所以读这首诗时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课获奖教案_0
行路难教案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自主研讨,理解诗人苦闷、迷惘的心情。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二、情景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李渡与那位诗人有关——学生介绍李白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奉诏入京,但“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风光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真正得到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只让他写写诗。
过了一段时间,给了他一点钱,让他离开长安。
李白于是写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快乐。
这首《行路难》是在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时,为了表达了他失意而又憧憬美好未来的心情而作。
三、整体感知1.了解乐府诗“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
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
2. 吟读——感受诗中的美句。
(1)指导节奏和读法学生再读3.交流——说说你感受的诗中的美句方法:拿起笔标注你认为的美句,然后准备在班上交流。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还要深入分析,第一句和第二句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美好的场景来烘托他心情的不愉快,而且,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来写饭菜的丰盛、场面的豪华,更能突出作者内心抑郁和急切寻求出路的心情。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投、拔、顾,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烦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句话和标题紧紧呼应,最能说明当时的处境艰难。
是不是李白真的要渡黄河,登太行山呢?不是,这里是运用比喻是实在的表达自己无路可走的心情——多么艰难啊!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写出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对从政仍有期待。
(姜太公80岁还充满希望,我难道不应该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很赞同你的看法,诗人在很沉郁的时候,眼前展现的海阔天宽的图景,他用这种美好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这里也是用比喻的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优质课教案_2
《行路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2.品味诗句,体会诗人挣脱困难,积极乐观的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首先请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一.字斟句酌,读出难1.同学们,从题目看,哪个字能体现出李白的心情?“难”字(板书“难”)2.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想一想哪些诗句写出了李白的“难”?(齐读后请学生读出自己所找到的句子)【预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3.这三句话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时间一分钟。
(请三位学生分别翻译三句话)【预设】(1)面对佳肴,我放下酒杯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2)想渡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3)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4.同学们已经读出了李白的难,接下来,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去看看李白为何而“难”。
【背景链接】(学生读)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本诗是其中一篇。
5.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三句话,试着品一品李白这杯苦酒。
(先请个别学生读,再齐读)二.师生共赏,理解难1.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轻扣李白的心扉,去深入的理解他的“难”。
请同学们自选角度,赏析这三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诗的主要意思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感悟诗人在逆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提高鉴别古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说起唐诗,不能不提到李白。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名篇《行路难》,一同轻叩浪漫诗仙那扇独特的心扉。
(板书:行路难李白。
)
二、作者简介(预习提问)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写作背景
《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首诗。
诗中写仕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
(1)学生朗诵诗歌,读准字音。
(2)听录音,找节奏,悟情感。
(3)单个学生有感情的诵读。
(4)两边学生PK,看哪边读得好(作出评价)
(5)学生齐读。
2.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注释,自行理解。
(2)提问学生,检验合作情况。
五、赏析古诗
1.作者在诗歌开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李白离别长安,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
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欢乐的宴席场面:“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2. 面对美酒佳肴,作者为什么却放下酒杯,撂下筷子,离开座席,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呢?这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把诗人政治失意后心绪茫然、痛苦悲愤的心情展现出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3.题目为“行路难”,作者是怎样展现的?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
4.作者运用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明自己对前途抱有希望,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所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沉,唱出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情。
6.诗歌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六、主旨探讨
《行路难》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既抒发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他乐观自信的人生
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七、看图背诗
八、课堂练习
九、作业
1.背诵古诗。
2.写一写:如果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十、小结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行走。
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翰林遭贬,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未停下脚步。
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我们要常想一二,但愿这节课能够用李白的诗歌与大家共勉,最后送大家一句话: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板书设计】
欢乐场面希望自信乐观
苦闷
艰难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