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类型分析_柳平生

合集下载

南宋的都市生活商业繁荣与市民文化的兴盛

南宋的都市生活商业繁荣与市民文化的兴盛

南宋的都市生活商业繁荣与市民文化的兴盛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繁荣的时期,尤其是在都市生活、商业发展和市民文化方面。

这个时期的南方城市形成了独特的商业体系和繁荣的市民文化,为后来的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南宋时期都市生活的商业繁荣以及市民文化的兴盛。

一、都市商业的繁荣南宋时期的都市商业发展迅速,以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为主导,形成了独特的商业体系。

南宋朝廷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政策,为商人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在南宋的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以商业为主的大城市,如杭州、苏州和临安。

这些城市成为了商业活动和商品交易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工匠。

杭州是当时的都城,也是南宋时期最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

杭州的西湖和运河成为了商人们交流和交易的重要场所。

杭州的丝绸业和茶叶业也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全国乃至世界的中心。

苏州是南宋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商业城市,以制造业和手工业闻名。

苏州的丝绸和绸缎品质优良,被称为“天下第一绸都”,吸引了大量商人前来交易。

除了杭州和苏州,临安也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

临安曾是南宋的都城,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了南方商业的中心。

在临安,可以看到丰富多样的市场和商店,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这些都市的商业繁荣带动了整个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南宋成为当时最富裕的时期之一。

二、市民文化的兴盛南宋时期的商业繁荣也带动了市民文化的兴盛,城市居民享受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在商业城市中,出现了许多艺术和娱乐场所,如戏园、茶楼和酒肆,市民们可以在这些场所欣赏戏曲、品尝美食、交流思想。

戏曲在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成为了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的戏曲形式丰富多样,有越剧、评话、南戏等等,每一种戏曲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市民们可以在戏园中观看精彩的演出,感受艺术的魅力。

茶楼也成为了市民文化的重要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味各种茶饮、聊天交友、欣赏艺术表演。

茶楼不仅是商业交流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

宋朝的城市与建筑都市化与城市规划

宋朝的城市与建筑都市化与城市规划

宋朝的城市与建筑都市化与城市规划宋朝的城市与建筑:都市化与城市规划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宋朝,城市的发展迅速,建筑风格独特,城市规划也逐渐成熟。

本文将以宋朝的城市发展与建筑特点为主线,探讨宋朝城市的都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

一、城市的都市化过程宋朝的城市都市化进程较前代有了显著的提升。

在城市规模上,宋朝城市较前代有了明显的扩张。

其中,中国北方的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巨大的人口和繁华的商业交流。

南方的杭州、苏州等城市也兴盛一时,成为繁荣富庶的地区。

这些城市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繁荣的象征,也是政治、文化中心的集中体现。

城市的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

宋朝城市注重城市的修葺、整顿和改善。

城市的围墙、城门得到加强和修建,增强了城市的防御作用。

同时,城市内道路的改善、市场的规范、行政机构的设立等,都使城市更具都市化的特征,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形象。

二、建筑特点与样式1. 木结构与砖石结构的并存在宋朝的建筑中,木结构与砖石结构的并存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尽管木结构一直是主流,但砖石结构的使用逐渐增多。

砖石结构的建筑不仅更加耐久,而且也更具装饰性。

在城市的建筑中,宫殿、庙宇、园林等重要建筑多采用了砖石结构,使得这些建筑更加宏伟壮观。

2. 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宋朝的建筑追求舒适、自然与和谐的风格,园林式的建筑成为主流。

园林式的建筑包括了庭院、多层楼阁、曲径通幽的走廊等元素,室内外景观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这种风格的代表性建筑有南京的鸡鸣寺、苏州的拙政园等。

3. 以木质建材为主宋朝的建筑主要使用木质建材,尤其是楠木和水曲柳等优质木材,这些木材不仅质地坚硬、耐久,而且颜色和纹理十分美观。

所以,宋朝的建筑不仅在整体结构上注重稳固耐久,也在细节上追求美感。

三、城市规划与布局1. 宫殿和主要街道的布局宋朝的宫殿布局严谨,一般以中轴线为主,分为前、中、后三路。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概况
宋元时期有很多 大的城市,在社 会生活方面呈现 出丰富多彩的景 象。 北宋 南宋 、 元朝 ,都是 当时世界上著名 的大都市。
开封大相国寺
在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场 地开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寺庙内外进行着各种商品交易,还 有 、 、 等各种表演。 元宵节时更是热闹非凡。
北宋 开封
南宋 临安
《清明上河图》
瓦子
材料: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 之义,易聚易散也。”
瓦子
•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不断壮大, 市民生活也丰富起来。 • 开封城内 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 称为勾栏。 • 南宋临安城中有 、 、 、 等多处。
斗蟋蟀
卜卦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瓦子
1宋元时期戏剧表演主 要形式是 ,包含 了 等技艺在 内,在大城市和地方 郡邑的 等 场所进行演出。 2杂剧形成于 。 3元杂剧在以 为 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 起来,元统一后传入 南方。
元杂剧演员
杂剧
杂 剧 陶 俑
宋元时期戏剧的主要表演形式——杂剧:形成于宋代, 吹口哨和舞蹈 吹笛和击节板 元朝兴盛。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 场所进行演出,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想一想,宋元都市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本课小结:
大都市:



都市生活 市民生活:瓦子、勾栏和杂剧
宋元时期 都市文化
文化
传统节日:
窦娥怨言: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 大旱三年!
虽然是天地大无处申辩, 我还要向苍天诉苦一番: …这官司眼见得不明不暗, 那赃官害得我负屈含冤; 倘若是我死后灵应不显, 怎见得此时我怨气冲天, 我不要半星红血红尘溅, 将鲜血俱洒在白练之间; 四下里望旗杆人人得见, 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 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 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

宋朝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

宋朝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

宋朝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城市规划与建筑风格对于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宋朝,以开封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建筑风格则以宋代建筑为代表,注重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的结合。

一、城市规划宋朝的城市规划以开封为典型代表。

开封是当时中国的重要都城,其城市规划注重以水系为主导,构建了以河道和内河渠道为骨架的城市景观。

开封城自北而南,东西两河分别为黄河和汴河,形成了独特的市区形态。

河道纵横交错,水系贯穿城市,形成交通便利和灌溉系统,使城市内部交通网络发达。

此外,城市中心有宫殿、庙宇等规模庞大的建筑,形成了宫殿群和宗教圣地的空间组织。

二、建筑风格1. 宋代建筑特色宋代建筑注重实用性与审美相结合。

在宋朝,建筑有着严谨的构造体系和独特的风格特点。

建筑材料以木质为主,以黄土、青砖为辅。

建筑结构精巧,檩枋搭接严密,使建筑能够承受地震等自然灾害。

2. 宋代宫殿建筑宋代宫殿建筑风格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内涵。

宫殿建筑注重对景的营造和布局的精细处理,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具体而言,宫殿建筑通常采用多檐、重檐式屋顶,屋顶上有华丽的琉璃瓦和斗拱装饰。

宫殿内部则强调主次分明的空间布局,重要空间如殿堂、寝殿等常常配以精美的壁画和雕刻。

3. 宋代寺庙建筑宋代寺庙建筑充满了宁静与庄严的氛围。

寺庙建筑通常以山门为入口,有殿堂式建筑群,强调前后轴线的对称布局。

寺庙的殿堂常常面朝南方,建筑结构简洁大方,内部配以佛像、壁画等装饰,体现了佛教的敬奉与内涵。

4. 宋代民居建筑宋代民居建筑以庭院式布局为主,追求生活的舒适与自然的融合。

民居建筑常常采用偏厅、平房的布局形式,注重室内外景观的连通,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

此外,宋代民居窗户多采用雕花窗和纱窗,演绎出了别致的建筑细部。

总的来说,宋朝的城市规划以开封为典型代表,在水系的驱动下构建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而宋代建筑注重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的结合,以严谨的结构体系和精细的细部装饰为特点。

宋代城市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从宋代政治空间研究的角度考察

宋代城市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从宋代政治空间研究的角度考察

宋代城市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从宋代政治空间研究的角度考察本文介绍了日本宋代城市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帝王都城(皇城)的政治空间进行了尝试性分析。

关于宋代的城市研究,斯波义信、本田知生、伊原弘等已作了许多精典的学术回顾①。

本文依据笔者的看法,从宋代政治史入手分析。

这一点需事先说明。

一日本宋代城市研究的概况1.20世纪80年代前的定论期在日本宋代城市文化研究方面,二战前活跃在学术领域的前辈们,例如加藤繁、曾我部静雄、宫崎市定、日野开三郎、青山定雄等已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科研成果。

例如加藤繁在《中国经济史考证》(上、下)(东洋文库,1952)中就分析了“行”、“草市”、“居停”、“柜————————①斯波义信:“围绕中国城市研究的概况——以法制史为中心”(《法制史研究》23,1974),“从宋代城市看中国城市的特征”(《历史学研究》614,1990),“对宋代城市化的考察”(《东方学》102,2001),《中国都市史》(东京大学出版会,2002);木田知生:“宋代城市研究的诸问题——以国都开封为中心”(《东洋史研究》37—2,1978);伊原弘:“以宋代为中心的城市研究概况——木块拼花工艺的多面体解剖学”(《中国——社会与文化》2,1987)。

坊”、“交子”、“关子”、“商税”、“赊”、“房钱”等有关宋代的各种城市现象。

日野在着作《唐代邸店研究》、《续唐代邸店研究》(三一书房,1992)中,详细地论证了唐宋间草市的发展以及兼营旅馆业、仓库业与饮食业的邸店的经营管理.青山在《唐宋时代的交通和地志地图的研究》(吉川弘文馆,1963)中,对有关驿站传送、河流运输、交通网络、商税等城市交通问题进行了论证。

此外,加藤繁的《唐宋时期的金银研究》(东洋文库,1925、1926),《中国货币史研究》(东洋文库,1991),宫崎市定的《五代宋初的通货问题》(星野书店,1943),曾我部静雄的《宋代财政史》(生活社,1941)、《日宋金货币交流史》(宝文馆,1949)《纸币发达史》(印刷厅,1951),对金银的使用,铅钱、铁钱、铜钱的区域性流通,以及从使用铜钱到纸币的发展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论证。

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

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

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城市化过程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对后来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宋元明清时期,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得以加速发展。

宋代是中国城市化的起点,当时的京城汴京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汴京不仅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还拥有完善的市政建设,如街道治理、桥梁修建等,这些都为后来的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宋代还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小但具有重要地位的商业城市,如杭州、福州等。

这些城市以其繁荣的商业氛围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元代是中国城市化过程的重要阶段,蒙古帝国的统一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元代的都城大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此外,元代还建立了一系列重要商楼,如行宫、酒店、物资仓库等,为城市的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元代的城市还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城市贫民窟,这反映了当时城市中社会阶层分化的现象,也间接表明了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问题。

明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也推动了城市的繁荣。

明代的首都南京以及后来的北京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商业街和市场,如南京的夫子庙、洪武市和北京的南锣鼓巷等。

同时,明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如修筑运河和修建宫廷建筑等。

这些都为中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代是中国城市化过程的巅峰时期,清朝的统治使得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北京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更加规范,街道更加宽阔,宫殿、庙宇建筑林立。

此外,清朝还在其他重要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改造,如广州、杭州等地。

清代的城市化进程影响了整个中国,使得城市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过程,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对后来的中国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宋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研究

南宋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研究

南宋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研究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城市规划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南宋时期的城市规划是以审美和实用性相结合为特点的,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结合南宋时期的城市规划演变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

一、南宋城市规划的演变南宋时期的城市规划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北宋末期到嘉泰年间,另一个是嘉泰年间到南宋末期。

前一个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城市规划相对松散,城市的缩小和扩张主要取决于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很难称之为规划。

而后一个时期,由于当时政治和经济稳定,城市规划得到了很好的规范。

南宋的城市规划大多数采用了京城的城市规划,形成了一种标准的方格系统,保证了城市的拓展和建设质量。

南宋的城市规划与之前的唐代和宋代的城市规划有所不同。

唐代是以城墙为核心而建成的,而宋代则是以街道为核心,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布局的规整性。

南宋时期的城市规划在整体性上进行了升华,而在地域上也有所区分。

同时,南宋时期也为后来的明清时期奠定了基础。

二、南宋城市规划的文化内涵南宋城市规划背后有着深深的文化内涵。

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占据了社会上层,他们的审美意识也影响了城市规划的发展。

南宋时期的城市以园林为主要景观,注重人文环境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南宋时期园林的风格以小而精致为特点,在空间上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南宋时期也是水城的时期,这也与南宋文化的影响分不开。

南宋之前的文化主要注重的是“山水之胜”,而南宋时期的文化则更加注重“水乡之韵”。

江南一带的湖泊和河流成为了南宋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的分布和交通也以水路为分界线区分。

同时,南宋时期更加注重保障民生,城市规划不仅仅考虑城市本身的建设,还注重了城市的环保和城市的维护管理。

这也与南宋国家治理模式的特点不无关系,南宋时期的国家治理更注重道德教化和民生管理,这些也都体现在了城市规划中。

结语南宋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我们了解南宋社会的发展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人文环境、生态保护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宋朝的城市规模与人口统计

宋朝的城市规模与人口统计

宋朝的城市规模与人口统计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在这个王朝的统治下,中国的城市规模与人口统计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与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宋朝的城市规模与人口统计。

一、城市规模的发展宋朝是一个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时期,城市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城市的数量与规模宋朝时期,中国的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据史书记载,宋朝初期,全国城市数量约为13个,到了宋朝中期,增加到了43个,最终发展到了1279年宋朝末年,城市数量达到了近300个。

同时,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大都市如汴京(今河南开封)、东京(今河南洛阳)、临安(今浙江杭州)等相继涌现,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 城市布局与规划宋朝时期,城市的布局与规划日趋规范,城市的街道交通、河渠水系、宅区等都得到了合理的规划。

特别是汴京(今河南开封),其城市规划更是备受称赞。

汴京城内设置了东、西、南、北四大门,街道纵横交错,城市划分为内城和外城两个部分,沿河设置了码头,方便水陆交通。

3. 城市建筑与景观宋朝的城市建筑多样且独特,不仅有宫殿、庙宇、寺庙,还有众多的市场、商铺和民居。

城市的景观也丰富多样,如东京的皇城、临安的西湖等。

这些城市建筑和景观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成为当时的旅游景点。

二、人口统计的变化宋朝时期,人口的增长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人口数量的增长宋朝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据史书记载,宋朝初期的人口约为4000万,到了宋朝中期增加到了6000万,最终发展到了1279年宋朝末年,人口数量达到了近9000万。

这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数量规模最大的王朝之一。

2. 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变化宋朝时期,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

虽然城市的发展与壮大,但城市人口相对较少。

根据史书记载,宋朝时期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

3. 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宋朝时期,城市人口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官员、文人等组成。

宋词中的都市风情与生活描写

宋词中的都市风情与生活描写

宋词中的都市风情与生活描写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宋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描写都市风情与生活方面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

宋词以其婉约、含蓄的文风,通过对都市景观和人情世故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宋代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背景环境、都市景观和生活琐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剖析宋词中的都市风情与生活描写。

背景环境宋代的都市生活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首先,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商业的兴盛,都市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

由于长江流域的经济繁荣,许多重要的都市如杭州、金陵、开封等,成为了文化和商业中心。

其次,宋代社会的政治稳定为都市民众提供了安定的生活环境,人们开始注重身心的满足,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受。

都市景观宋词中对都市景观的描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词人通过对杭州西湖、开封河山等地的描绘,展现出都市的美景和宜人的环境。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眼中只有长江大,不觉泪沾裳。

”这种以景抒情的手法,不仅描绘了都市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家国历史的思念之情。

生活琐事除了描绘都市景观,宋词还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都市生活的琐碎与细节。

词人们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到词中,表现出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对情感的抒发。

例如,晏殊的《蝶恋花·春景》中写道:“门前绿水长流,芳草萋萋。

百般错配成今日,世事如棋。

”这种对生活琐事的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宋代都市生活的真实性和细腻性。

总结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都市风情与生活。

通过对背景环境、都市景观和生活琐事的描绘,宋词将词人们对都市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融入其中,使读者得以感受到宋代都市文化的繁华和魅力。

这些描写不仅呈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同时也烙印了词人们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与感悟。

因此,宋词中的都市风情与生活描写有着深远的文学意义和人文价值。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分析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分析

元宵节
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在平定了 “诸吕之乱”后登基。他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 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了 与民同乐的节日,那天家家要张灯结彩,以示 庆祝。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中秋节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 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 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除了吃月饼,这一天, 人们还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 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等。你知道 这是什么节日吗?
宋代前的中国音乐史几乎是宫廷音乐史,宋以后事实上已是市 民(或平民)的音乐史。
说书
木偶戏
斗蟋蟀
卜卦
白打
规则:不用球门,以踢出 花样动作为输赢。比赛时场地 要用丝围子围起来,蹴鞠者在 其中轮流踢球,以动作失误和 不够规范计输赢筹数。如踢给 对方的球不到位,输一小筹, 踢出了场地则输一大筹,踢出 的球不够高、太毒、太重、不 该转身的转身了,都要输筹。 最后以得筹多者为赢。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关汉卿
大都市:开封、临安、大栏 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文化
元曲:“元曲四大家”
1.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有一座5A级风景区——清明上河园。有 一片建筑高挂“瓦子”的标志,瓦子是北宋东京城里 ( D ) A.专供演出的圈子 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C.穷苦艺人卖艺的地方 D.娱乐兼商业活动地方
3.元曲
元曲和关汉卿
在宋、金两朝戏曲产 生、发展的基础上,元朝 戏剧空前发达,元杂剧和 散曲合称元曲。元曲最杰 出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 《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愤关 怒汉 鞭卿 挞用 黑浪 暗漫 的的 恶艺 势术 力手 。法

宋代的都市建设与城市发展

宋代的都市建设与城市发展

宋代的都市建设与城市发展宋代,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都市建设与城市发展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

在这个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许多城市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交通发展等方面探讨宋代的都市建设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规划宋代在城市规划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宋代的城市布局注重防御和功能的统一。

城市的四周都设有城墙,以保护城市的安全。

同时,城市内的布局也很合理,主街道纵横交错,密集的街巷形成了繁华的市区,便于人们的出行和交流。

其次,宋代的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还是文化中心。

许多城市都设有学院、书院等学府,为士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城市中有各种娱乐场所,如剧场、戏曲团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二、建筑风格宋代的建筑风格以宫殿、庙宇和私家园林为代表,这些建筑代表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审美观念。

首先,宫殿建筑体现了皇家权力和尊贵。

紫禁城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宫殿建筑,它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气,注重规模和布局的恢宏,展现了宋代皇权的威严。

其次,庙宇建筑显示了宋代人们对宗教和信仰的尊重。

诸如佛寺、道观等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浓郁的宗教氛围吸引了大批信徒。

最后,私家园林成为宋代城市中的亮点。

这些园林以其精致的园林设计、美丽的景色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成为士人们宴游、交流的地方。

三、交通发展宋代的交通发展对于都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交通方面,重要的都市之间通常有水路和陆路两种交通方式。

水路交通发达,河道和运河连接了许多城市,使得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宋代还建立了完善的邮政系统,通过驿站和驿道将各地的信件和文书快速传递到目的地。

陆路交通也有所发展,诸如大道、桥梁等建设促进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总结起来,宋代的都市建设与城市发展展现了繁荣的经济、文化的繁华以及交通的便利。

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建筑风格多样且代表当时的社会背景,交通发展为城市的交流和贸易提供了便利。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课件)

下列传统节日有什么习俗?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
登高、赏月 放鞭炮、相互拜年 挂彩灯、划旱船 扫墓、春游 吃粽子、赛龙舟
二、宋词和形式分别是什么? 唐诗、宋词、元曲。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 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 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 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 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 的,十分热闹。
北宋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 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当 时的文化娱乐夜市有多种类型,在酒楼 茶社里有艺人演唱、讲史;在瓦肆勾栏 中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人 们装扮成剧中的各类人物,做出不同的 动作,结成队伍游街表演,称为队舞。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在我国文学发展 史上,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 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宋元时期的大都市
◎关汉卿像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体例:编年体通史。 内容: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历史。 编写目的: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宋元 时期 的都 市和 文化
繁华的都市 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城市功能发展与南宋城市化进程

城市功能发展与南宋城市化进程

文化交流城市功能发展与南宋城市化进程高 康(西南大学含弘学院,重庆 400700)【摘要】北宋城市化第一次高潮,重点体现在人口增加、空间扩展、经济繁荣这些方面,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城市中坊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沿街开市,破墙开店的现象开始普遍,而南宋城市化的突出表现应该是城市功能的发展。

包括经济上,城市对农村辐射力度加强;文化上,市民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宋代城市文化的繁荣,大量底层文化开始影响传统的士大夫阶层成为城市主流文化;在市政建设上,城市功能日益齐全。

【关键词】城市化;南宋;城市功能近年来,一大批专门研究南宋城市的专著如陈国灿的《南宋城镇史》对南宋城镇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另外包伟民的《宋代城市研究》对南宋时期的城市规模、管理制度、城市市场、城市税制、市政建设、城市人口、城市文化、物资供应及卫生管理进行了具体考证。

一些针对对南宋的部分地区的城市研究开始兴起,如姚培峰《论南宋时期浙北地区的市镇》(《浙江社会科学》2004.2)和陈国灿《宋代太湖流域城市发展简论》(《许昌学院院报》2003.3),就分别对浙北地区和太湖地区的城市发展状况进行论述。

学界对南宋城市化的论述丰富而全面,但又存在深入讨论的地方,比如对于南宋城市功能的发展,学界研究甚少,城市公共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应该予以重视,对于我们研究南宋时期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南宋城市化的整体概述从绍兴五年(1135年)前后起,长江以南地区的战事逐渐平息,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签订合约,宣告两国之间结束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开始进入南北对峙的和平时期,南宋的城市化得以在相对安宁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这一稳定的环境在端平元年(1234年)被打破,蒙古由北向南开始了统一中原的战争,南宋的城市化进程因此迟滞。

所谓城市化,现代意义来说,即是人口向城市地域集中和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

这一过程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宋朝的城市发展与都市生活

宋朝的城市发展与都市生活

宋朝的城市发展与都市生活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城市发展和都市生活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城市不仅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还扮演着社会流动、交流和创新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宋朝的城市发展与都市生活,以及其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在宋朝,城市规划和建筑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首先,宋朝城市采用了严格的街道布局和城市规划,以确保城市的有序和整洁。

有些城市如东京(今北京)和南京采用了方正的“四合院”式布局,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城市内部的主要街道宽阔整洁,方便交通和行人流动。

此外,城市墙壁和城门也被建造得很坚固,以保护城市的安全。

在宋朝,寺庙、宫殿和高楼大厦也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文化和教育的中心。

宫殿则是皇帝居住和政治活动的地方。

而高楼大厦则是个人和商业活动的场所,为都市生活增添了活力。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精美,雕刻和绘画精细,反映了宋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商业与市场宋朝的城市发展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

不仅是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也是商业和贸易的重要场所。

市区内有许多商业街和市场,贸易活动非常活跃。

城市里的店铺和摊位琳琅满目,出售各种各样的商品,如丝绸、瓷器、香料和粮食等。

其中,丝绸贸易尤为繁荣,成为宋朝经济的支柱。

此外,宋朝的城市还有专门的商业区域,如南京的“夫子庙”和东京的“汴梁城”。

这些商业区是聚集各种商贩和手工艺人的地方,人流量非常大。

商人们不仅在这些地方进行交易,也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

这些商业区域为宋朝的城市发展和都市生活提供了一个繁荣和多元化的环境。

三、社会和文化生活宋朝的城市也是社会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城市里,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思想。

这种多元性使得城市成为文人和学者的聚集地,他们可以通过文学、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城市也为艺术和娱乐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场所,如戏剧、曲艺和花鸟市场等。

此外,城市还是社会阶层流动和变革的地方。

七年级历史下册2.11《宋代的城市生活》课件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2.11《宋代的城市生活》课件华东师大版
市民阶层崛起
宋代城市生活催生了市民阶层的崛起,他们成为 后世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 步。
在历史上的地位与意义
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宋代处于唐宋变革之际,其城市生活既继承了唐代的特点,又开 启了明清城市发展的先河,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文化与科技的创新
宋代在文化、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印刷术、火药等发明, 这些成果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经济的重要转折点
宋代城市生活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由封建社会向商品经济转变的重 要转折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启示
重视公共设施建设
宋代城市建设中注重公共设施的完善,如排水系统、公共交通等, 这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促进文化交流与创新
宋代城市文化繁荣,为现代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应鼓励文化 交流与创新,提升城市软实力。
关注市民需求与福祉
宋代市民阶层崛起,推动了社会进步,现代城市发展应关注市民需 求,提高市民福祉,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城市居住环境与建筑
住宅区与建筑风格
住宅区划分
宋代城市住宅区按照居民的职业 和身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坊、
市等。
建筑风格
宋代城市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 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外观朴 素,注重实用性。
建筑材料
宋代城市建筑主要使用木材、砖石、 泥土等自然材料,同时也出现了以 石灰、糯米等为原料的粘合剂。
城市道路
宋代城市道路以土或石为主要材 料,建设有宽阔的主干道和狭窄 的巷道,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统。
交通工具
宋代城市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包括 马车、轿子、驴车等,其中轿子 是当时上层社会的主要出行工具 。

宋代的城市生活与社会风貌

宋代的城市生活与社会风貌

宋代的城市生活与社会风貌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时期。

宋代城市的兴起和繁荣,带来了独特而多样化的城市生活与社会风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宋代城市生活与社会风貌的特点。

一、城市规模和布局在宋代,许多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政治中心或文化中心。

宋代的城市规模相对较小,大多数城市的面积不超过现代城市的几个街区。

城市的规划布局注重街道交通的井然有序和市集的集中性。

主要街道(大街、大巷)贯穿城市,并连接着重要的市集、官府以及寺庙等重要机构。

城市中心通常建有城门,以保障城市的安全。

二、市集和商业宋代的城市中市集是生机勃勃的,商业繁荣。

各种各样的商贩和摊贩云集在市集中,经营着各类商品。

市集中不仅有当地特产和日常生活必需品,还有不同地区的特色产品和异国物品。

市集不仅是商品交流的场所,也是了解信息、结交社交关系的场所。

商业交流使城市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不同地方的人们可以在城市中相互接触、交流,从而丰富了城市的社会风貌。

三、文化和艺术宋代城市中的文化和艺术是繁荣的,有许多重要的文化中心。

文人雅士聚集于城市,进行文化交流和创作。

城市中形成了各类文化团体,如吟诗社、书画社等,这些组织成为了文化精英的交流平台。

城市中亦会出现一些文化艺术机构,如书店、艺术学院等,供人们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

艺术品的交易也在城市中进行,使城市成为了艺术品流通的中心。

四、宗教和信仰宋代城市中信仰活动丰富多样,宗教和信仰影响了城市的社会风貌。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都在城市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城市中的庙宇和寺院充满了宗教氛围,人们会前往庙宇祈福,进行信仰活动。

同时,城市中的僧侣和道士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介者,他们传播了宗教思想和文化知识,丰富了城市的宗教文化氛围。

五、社会阶层和人口结构宋代城市中的人口结构和社会阶层相对复杂。

城市中有不同职业的人们,如商人、手工艺人、文人等。

商人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手工艺人则以其熟练的技艺获得尊重,文人则以其才华和文化水平备受推崇。

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

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

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宋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城市的形成和繁荣提供了条件,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反过来推动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步。

首先,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宋代,随着农业生产的改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城市开始出现并快速扩张。

特别是南方的江南地区,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

这些城市除了作为商业中心,还充当了政治、文化和教育的中心。

这种城市化进程在元代继续加快,如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的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明清时期,由于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同时,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如明代的南京和北京皇城,以及清代的北京长城等,这些都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推动下,城市成为了商品交换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人们从事各种职业,如商人、手工业者、官府工作人员等,城市的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城市也成为了各种文化和艺术的聚集地,出现了大量的书店、剧场、茶楼等文化场所。

此外,城市还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如清代的“官夫人”和“巡夫人”等。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生活的变化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文化发展繁荣,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约束,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

例如,元代的骈能诗和明代的江南词就是城市文化的杰作,这些文学作品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城市化进程虽然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导致了资源的紧缺和环境的恶化,水污染、垃圾问题和疾病的爆发成为常见现象。

此外,城市中的社会不平等和冲突也日益凸显,底层民众的疾苦和不满逐渐积聚,最终爆发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动乱。

宋朝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

宋朝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

宋朝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该时期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宋朝的统治下,中国城市的规模和数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城市规划也实现了重要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宋朝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在宋代前期,尤其是北宋时期,中国经济和文化繁荣,城市发展迅速。

此时,中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明显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城市体系之一。

二、城市建设的特点1. 城市布局合理:宋朝城市建设注重规划合理的布局。

城市的布局通常以主街道为中轴线,两侧街巷纵横交错,形成井字形的城市结构。

同时,城市中心通常设有市场和政府机构等重要建筑,形成市政中心。

2. 都市与乡村的融合:与前代相比,宋代的城市更加注重与乡村的联系和融合。

一些城市周围修筑了城墙和护城河,同时在城墙外延伸了农田和郊区。

“市肆虽广,而以郊仓望之,皆乡村也”(《宋史·地理志》),说明了宋代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联。

3. 城市道路交通便利:宋朝注重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维护,努力提升交通便利性。

城市中主要道路的宽度通常能够容纳四到五匹马并行,便于商业活动和人流交通。

4. 河港交通发达:由于宋朝几经战乱,交通发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宋代的河港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河流如黄河和长江都成为了繁华的水上交通干线。

沿河而建的城市成为了商业和文化的中心。

三、城市规划的特点1. 水利工程的建设:宋朝注重水利工程的建设,这不仅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和防洪功能,同时也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水榭和运河经常成为城市的特色。

2. 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宋代城市规划中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除了传统的官方建筑如宫殿、寺庙等,宋代城市中还兴起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如商业街巷、市场、赌场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据台湾宋史专家梁庚尧先生的勾稽,泉州在宁宗嘉定( 1208—1224) 以前就有 10 万户,吉州在开禧 ( 1205—1207) 以前有数万家,潭州有 12,800 户,镇江有 15,900 户,抚州有 30,000 余户,温州有“万数千家”, 台州、潮州均有 1 万余户; 按每户六口计,这些城市的人口也在 10 万上下,其中吉州、抚州更是接近 20 万 人 。 [14][15]510 - 511
( 1. 集美大学 财经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两宋城市化进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一个空前绝后的制高点上,尤以南宋时期表现得最为鲜明。如 果说北宋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城墙之内的“坊市制”被临街设店的“街巷制”所取代,那么南宋的历史功绩主要 表现在城区的扩展 又 突 破 了 城 墙 的 束 缚,而 使 城 郊 和 市 区 连 成 一 片。 南 宋 市 镇 数 量 激 增,城 市 人 口 比 重 高 达 13% —14% ,城市化率不仅远超汉唐,且为明清所不及。与此同时,城市的经济意义明显增长,中古时期的政治、军 事型城镇开始向近世型经济城市转型,且有一批生产型城市侧身其间。促成南宋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主要动力 是商品经济的繁盛和市场的拓展。这个进程不仅使农民向小商品生产者加速转化,农村人口向城市加速转移,而 且带来了国家财政结构的调整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影响深远。
湖北鄂州( 武昌) 乃长江中游之重镇,到南宋时期也有 10 万户 50 万口。“武昌十万家”[9]卷上,67,“江渚鳞 差十万家,淮楚荆湖一都会”[10]卷一,27,“鹦鹉州边家十万,晓来都在水晶宫”[11]卷十一,424 等诗句,当属可信。知 汉阳军黄榦在给京湖制置司的一份报告中说: “本军城下并汉口共三千家”[12]卷三〇,334 ,而“鄂州人口繁夥,为 汉阳三十余倍”[12]卷三〇,335 。据此推算,鄂州当近 10 万家,可见诗人所咏与实际情形相去不远。
此外,江陵府荆州、隆兴府南昌、兴元府汉中等都是盛极一时、名闻遐迩的繁华城市。南宋初年,陆游入 蜀看到的成都府景象是“城中繁雄十万户,朱门甲第何峥嵘”[13]卷九,245 - 246 。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口的城市, 就是今天看来也是中等规模以上的大城市。若考虑到宋代人口不到今天的 1 /10,那么上述这些城市人口规 模就更为惊人了。
南宋时期城市人口的比重,在北宋基础上有明显上升,是没有疑问的,但其程度学界却有不同的估计。 按台湾学者赵冈、陈钟毅的研究,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朝代,尤其是南宋,城市人口比 例从北宋的 20. 1% 上升到 22. 4%[20],这个估计略微偏高了。漆侠估计: “宋代城镇大约聚居二百万以上民 户,占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二以上。”[21]下册,965 梁庚尧认为: “大部分的城市户口比率可能在百分之十三至百分
更为关键的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这是衡量特定时期一个社会城市化率的核心指标。宋 代的城市人口已从乡村户中分离出来,被称为“坊郭户”,且另行编制户籍①[16][17],这个事实有力地说明了宋 代城乡分离的行程确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坊郭户”一词在唐代还是泛指城镇人口,到宋代就成了户 籍制度的专门术语,不仅包括府州县治等城居人口,而且把镇、市居民亦揽入在内,所以有“县坊廓”、“镇坊 廓”和“市户”等不同称谓。与乡村地区依据有无田产将民户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两大集团,主户依据田产多 少再分成五等不同,城中是依据有无房产划分主客,且分为十等。各地办法不一,有的城镇客户不入十等户; 有的按家业物力分等,主客混通编制。大致而言,上等坊廓户包括城居地主、豪贾巨富和行业总首等,中等坊 廓户由营运顺利或手艺突出的小康人家组成,下等则包括从市井小民到极贫秀才的各色人等[18]。与此相应 的是,在管理体制上,城镇和乡村也有很大不同。例如在行政体制上,城内有厢,城外设镇,分别以巡检使和 监镇官为负 责 官 员; 在 军 事 编 制 上,镇 市 民 兵 与 州 县 民 兵 共 同 构 成 地 方 治 安 队 伍,“毋 得 附 入 乡 村 都 保”[19]卷二五二,6177 ; 在差役负担上,乡村有差徭,而城镇只有科敷。凡此种种,说明宋代的镇市城郭与乡村地区 确已拉开了距离,同时也为我们考察城市人口的比重提供了可能。
嘉泰年间 ( 1201 - 1204)
宝祐四年 ( 1256)
台州临海县( 附 嘉定以前
廓县)
( 1208 年前)
乡村户 ——— ———
131,055 25,943
216,733 145,036 149,735 150,293 20,000 6,862 27,000 14,081 31,725 32,523 35,917 63,997
坊郭户 104,669 186,330 3,887 1,931
30,588 5,285 72,626 73,140 3,000 5,855 15,900 8,698 4,226 3,637 7,975 10,000
宝祐前 ( 1253 年前)
宝祐年间 ( 1253 - 1258)
汉阳军
嘉定七年 ( 1212)
真州扬子县( 附 嘉定年间
廓县)
( 1208 - 1224)
镇江府丹徒县 ( 附廓县)
嘉定年间 ( 1208 - 1224)
咸淳年间 ( 1265 - 1274)
绍熙年间 ( 1190 - 1194)
扬州
关键词: 南宋; 城市化; 城市类型; 商品经济 中图分类号: K2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315( 2014) 06-0133-11 DOI:10.13734/ki.1000-5315.2014.06.018
城市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近代意义上的城市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集中较多人口、生产和 生活资料、政治权势以及精神文化生活等因素,并由于这些因素交融汇合而成的多功能地域实体。因此,城 市的兴起及其性质的嬗变在经济史研究中具有路标性意义。两宋时期的城市化进程呈加速态势,已是当下 学界的共识,其实质性内涵是传统的政治性城市向近世经济性城市逐步转变。在此过程中,作为地域性经济 中心的城市成批涌现,其中有少数城市开始从传统的消费型城市向近代生产型城市过渡; 到南宋中叶,城市 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即城市化率达到 13% —14% 之间,远超明清时期。因此,我们认为,南宋时期的城市 化进程在我国传统古代社会中处于一个空前绝后的制高点上,值得予以深入研究。
收稿日期: 2014-07-01 作者简介: 柳平生( 1972—) ,女,湖北蕲春人,经济学博士,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
葛金芳( 1946—) ,男,上海人,北京师范大学“985 工程项目”特聘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 国经济史、宋史。
133
表 1. 南宋部分州县坊郭户比例表
地区
年代
临安府 ( 含钱 塘、仁和两县)
乾道年间 ( 1165 - 1173)
咸淳年间 ( 1265 - 1274)
徽州
宝庆三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27)
徽州歙县( 附廓 县)
乾道八年 ( 1172)
抚州
嘉定年间 ( 1208 - 1224)
南宋初年 ( 1227 - )
汀州
一 南宋大中城市人口的膨胀与城市化率的估测 南宋大中城市的人口规模和膨胀速度令人印象深刻,不仅超迈汉唐,且在不少方面为明清所不及。据林 正秋先生考证,南宋孝宗乾道年间( 1165—1173) ,杭州城区人口 14 万人,郊区九县有 55 万人; 到理宗淳祐年 间( 1241—1252) ,城区 32 万人,郊区有 76 万人; 度宗咸淳年间( 1265—1274) 城区人口又增至 43 万人,郊区
城市化进程的基础首先是粮食剩余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 为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日益丰富的原料; 其次是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最重要的活力; 第三是乡村地区墟市场镇的兴起,这些基层市场既沟通了城乡产品交换的渠道,又为城市经济提供了源源不 绝的粮食、商品和日趋扩大的市场; 第四是日趋改善和扩大的交通网络,则像血管一样,为城市化进程输送着 必不可少的物资营养[1]268 - 292[2]463 - 507 。这是首先需要说明的。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24 万人[3]。据吴松弟推算,度宗咸淳年间( 1265—1274) ,临安城内外约有 120 ~ 130 万人,其中城内 80 ~ 90 万人,城外 40 ~ 50 万人[4]148 - 149 。以上是京城级特大城市,人口在百万上下浮动,应是没有疑问的。
路级治所的城市人口亦有数十万之多。据叶梦得( 1077—1143) 说,江东路首府建康( 江苏南京) ,在北 宋晚期“民之籍于坊廓、以口计者十七万有奇,流寓、商贩、游手往来不与”[5]卷四 。而建康城中以出卖劳动力 为生的贩 夫 走 卒、流 寓 游 手 也 为 数 不 少。 正 如 苏 辙 说: “工 商 技 巧 之 民 与 夫 游 闲 无 职 之 徒,常 遍 天 下。”[6]卷一〇四 据此估计,建康府城内人口当在 20 万以上。南宋时期,镇江当长江、运河航运交通和南北军事 之要冲,是为浙西重镇,地位更加重要。《嘉定镇江志》称镇江为: “国赋所贡,军须所供,聘介所往来,与夫蛮 商、蜀贾、荆湖闽广江淮之舟,凑江津,入漕渠,而径至行在所。”[7]卷六,2366 可见,镇江确是当时赋税、军粮和商 品转运的枢纽,且有外国商人( “蛮商”) 在此经商,镇江府城的户口因此大增。据《至顺镇江志》卷三《户口》 记载,镇江府治丹徒县的人口,从北宋神宗年间 54,000 余户增加到理宗( 1225—1264) 时的 108,000 余户,增 幅约一倍; 就连长江边上新兴的江口镇也有居民 1600 余户[8]卷三,86 。镇江市区也日益扩展,上引《嘉定镇江 志》卷六《地理志》丹徒县条称: “( 漕) 渠自江口行九里,而达于城之南门,民居商肆,夹渠而列,渠岸狭不盈 咫。”[7]卷六又云: “自 城 南 闉 以 抵 江 口,随 地 势 曲 折,为 里 者 九。…… 齐 民 濒 渠 而 居,侵 冒 临 跨,日 月 滋 甚。”[7]卷六,2366 可见城区从城外南门沿着江南运河两岸向江边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