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回顾

合集下载

科技特派员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科技特派员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科技特派员政策的回顾与反思一、科技特派员政策的历史回顾科技特派员政策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引进国外高端科技人才,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1985年,我国启动了科技特派员政策,首批派出了100名科技特派员赴国外学习和交流。

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科技特派员的派遣范围也不断扩大,涵盖了多个科技领域和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特派员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许多科技特派员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和经验,同时还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人脉和合作关系。

他们的回国后,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中流砥柱。

二、科技特派员政策的影响与问题科技特派员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科技特派员的多次出国学习和工作,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流失。

一些科技特派员在国外取得了更好的薪酬和工作环境,选择了留在国外,这对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一些科技特派员在国外学成归来后,由于国内科研环境和政策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产生了一定的人才浪费。

科技特派员政策的实施中还存在一些管理和监督方面的问题。

一些科技特派员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期间,出现了违规违纪现象,严重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社会声誉。

一些科技特派员的派遣和回国安排不够及时和顺畅,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

三、科技特派员政策的反思与建议针对科技特派员政策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工作。

我们应该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国际视野,以适应国际化的科技竞争环境。

我们应该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政策扶持和保障,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促使他们更多地回国服务和贡献。

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促使他们遵纪守法,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我们也应该加强科技特派员的人才回国安排和落户政策,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和包容的科技创新环境。

制度政策制定回顾现有政策和制度并定义所需的新制度政策

制度政策制定回顾现有政策和制度并定义所需的新制度政策

制度政策制定回顾现有政策和制度并定义所需的新制度政策在现代社会中,制度政策的制定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回顾现有的政策和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定义所需的新制度政策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从回顾现有政策和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回顾方法、对新制度政策的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回顾现有政策和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回顾现有政策和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制度政策是社会规范和行为约束的基础,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公平正义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现有政策和制度存在问题和不足,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回顾现有政策和制度不仅是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迫切要求。

二、回顾方法1. 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证数据,我们能够了解现有政策和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例如,可以对制度改革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改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调研和访谈。

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民众等进行调研和访谈,了解他们对现有政策和制度的评价和建议。

这些意见和反馈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我们准确地评估现有政策和制度的优势和不足。

3. 比较研究和国际借鉴。

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类似政策和制度的比较研究,可以寻找到更先进、更适合自己国家实际情况的政策和制度。

这种国际借鉴可以为新制度政策的制定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

三、对新制度政策的要求1. 充分考虑社会需求。

新制度政策的制定应该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并解决实际矛盾与问题。

只有真正贴近人民群众的需求,新制度政策才能被广泛接受和落地实施。

2. 依法依规制定。

新制度政策的制定应该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其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要注重程序的规范性,保证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过程具有合法性和透明度。

3. 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新制度政策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注重政策的长期效应和可持续性。

我国财政政策的十年回顾

我国财政政策的十年回顾

一、1998-2004年间的积极财政政策(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1996年,我国成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陆”,在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同时,国民经济也保持着“适度快速增长”的势头,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货”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然而,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宣布放弃实行美元联系汇率制度,改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泰铢当日贬值20% ,由此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

此次金融危机使得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

从而使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外贸出口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重创。

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出现了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减慢、物价水平持续走低、投资需求增长乏力等一系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现象。

并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业内部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竞争力较弱等问题进一步显露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开始了兼并、破产与重组,由此产生了大量的下岗人员,城镇失业率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隐患。

在这种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之下, 1998年8月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我国正式开始启动实施旨在扩大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

(二)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从1998年到2004年,我国共实行了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

这种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是一种反周期的宏观调控,是通过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支出、调整税收等手段,来达到扩大总需求、带动社会投资增加、刺激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目的。

1、增发国债,扩大政府购买支出:七年间,我国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9100亿元,这些筹集来的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发展教育、公检法设施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等。

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支持西部大开发等,我国还发行了一定量的特别国债。

2、调整税收:面对出口增幅趋缓的势头,为了刺激出口,我国从1998年起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加大“免、抵、退”税政策的落实力度。

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

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

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第一章:中国住房政策历史回顾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住房问题一直是影响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

中国政府根据民生问题的需求而进行整体规划和政策制定,旨在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和改善住房条件,强调规划和统筹发展。

1.1950-1978年:集体化住房管理阶段1950年后,中国掀起了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城市房屋改革,实现了农村土地国有化和城市物业国有化。

政府采取了集体化住房管理的措施,将住宅的分配和供应纳入集体组织的主管范畴中,实现了国家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下的住房开发、分配、使用和维护。

2.1978-1998年:住房商品化进程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并于1988年开启了商品住房历史新时期。

政府积极推进住宅商品化进程,开发土地和住宅,加大对住房建设的投资,建立房地产市场并实行商品房销售。

1988年掀起了第一次全国商品房大卖场,房地产市场火爆,并呈现出逐年升温的趋势。

3.1998-2004年:住房市场健康与不健康并存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住房市场进入健康和不健康并存的阶段。

一方面,住房市场的增长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阶段,人民的住房建设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住房市场的“财富效应”产生了重要的负面影响,住房价格过高,并导致社会不稳定和贫富差距。

4.2004年至今:住房政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住房政策和措施,关注住房问题,把住房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政府在实施住房政策的同时,不断改进住房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住房保障的力度,开始从政策管控向市场调节的转型,从而促进住房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中国住房政策未来发展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住房问题将会一直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下面从住房保障、土地利用、棚户区改造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对住房保障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政府要加大住房供给的力度,提高住房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历年房地产政策回顾

历年房地产政策回顾

历年房地产政策回顾中国房地产政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变化。

以下是对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历史回顾:1978年-1991年:房地产启蒙阶段。

改革开放后,单一的福利分房制度不再完全适用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理论被陆续提出,房地产进入启蒙阶段。

1992年-1997年:房地产开始调控。

房地产市场的高速野蛮发展带来了不稳定性,中央调控随之出现。

1992、1993年商品房销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9.35%和102.47%。

面对过热的市场环境,首次房地产调控措施适时出台,房地产热度迅速下降。

1998年-2002年:房地产进入完全市场化。

强力调控叠加金融危机使楼市陷入困境,1998年后房地产政策走向宽松。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式宣布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自此开始,中国房地产完全进入住宅市场化时代。

2003年-2007年:调控规范市场。

走出经济危机后,房地产发展过热,政策方向再次由鼓励转向调控。

尽管2003年国务院将房地产表述为支柱产业,但调高二套房首付比例、“831”大限等政策的相继出台还是控制住了房地产的失速增长。

2008年-2009年:投资救市。

受金融危机影响楼市遇冷,随后的刺激政策又让房地产市场快速反弹。

2008年11月国常会上,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计划到2010年共投资约4万亿元。

政策实施的效果显著,2009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上涨43.60%,销售金额同比上涨75.50%。

2010年-2013年: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2009年政策转向,以遏制房价1。

202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回顾

202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回顾

2023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回顾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行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

过度的投资和波动的房价也引发了社会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平衡市场和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

限购政策的实施为了遏制投资炒房和房价上涨,中国政府在2023年推出了限购政策。

这项政策规定了购房者在购买房屋时必须满足的条件,例如户籍限制、购房家庭人口限制和购房资金来源限制等。

通过限制购房人口和购房资金来源,政府试图减少投资炒房的行为,保护住房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限售政策的实行除了限购政策,政府还推出了限售政策。

这意味着购买房屋的人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转让或出售房产。

这项政策旨在严格控制投机炒房行为,遏制短期内的房价上涨和波动。

通过限制二手房销售,政府试图减少炒作行为,保持市场的稳定和透明。

融券上市政策的引入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资本化和市场化,政府在2023年引入了融券上市政策。

这项政策允许房地产开发商将已经完成的房屋项目融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来融资。

通过引入融券上市政策,政府鼓励房地产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增加了市场的活力和透明度。

租赁市场发展的重要性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政府逐渐重视租赁市场的发展。

为了吸引更多的租房者和投资者进入租赁市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供应和租赁住房建设等。

通过发展租赁市场,政府试图减少购房压力,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展望2023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稳定和透明。

限购、限售政策遏制了投机炒作,融券上市政策促进了市场的资本化,发展租赁市场为租房人群提供了更多选择。

房地产市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房价波动、楼市融资和土地供给等。

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管,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市场的过热和波动。

教育政策回顾

教育政策回顾

教育政策回顾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政策在不断调整和改革中,力求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本文将回顾近年来教育政策的发展和改革,探讨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和未来的走向。

一、义务教育改革自2006年开始,中国义务教育改革进入了深入推进的阶段。

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了一批新的农村学校,改善了教育条件。

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管理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保障了学生的权益。

二、高考改革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未来。

为了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素质教育,自2014年开始,中国推出了高考改革方案。

这一方案取消了文理科分科,改为一个统一考试科目;加大了对综合素质的考核,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高校招生录取的多样化和综合评价,提升了非学术类、特长生招生的比例。

三、职业教育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更加实用,更贴近市场需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开展了更多的实践培训;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前景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四、特殊教育改革特殊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为了帮助特殊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

建设了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学资源中心,培训了一大批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制定了一系列特殊儿童教育政策,保障了特殊儿童的权益;提供了更多的经济支持和帮助,减轻了特殊儿童家庭的负担。

五、学前教育改革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础,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水平,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建设了一批优质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学前教育资源;加大了对学前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学前教育,推动学前教育的公平发展。

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的回顾与展望自国家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以来,职业教育扶贫政策逐渐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1. 职业教育补贴政策。

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实行补助政策,包括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的补助。

这一政策有效地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

2. 职业教育资源倾斜政策。

国家倾斜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包括建设新的职业学校、提升现有职业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质量等方面。

3. 贫困地区就业政策。

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毕业生提供就业补助政策,包括就业培训、就业岗位补贴等,帮助贫困地区的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以上政策的实施,为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有效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 职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一些贫困地区的职业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2. 转移就业的可持续性。

一些贫困地区的毕业生虽然获得了职业教育,但由于就业市场的狭窄和就业技能的不足,部分人很难获得稳定的工作机会。

鉴于上述问题,未来的职业教育扶贫政策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

国家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的倾斜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职业学校的投入和支持。

改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完善就业培训机制。

除了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外,还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融入就业市场的能力。

3. 配套政策的建立。

职业教育扶贫政策需要和其他相关政策进行配套,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比如在就业方面,除了提供就业岗位补贴以外,还可以建立更多的就业创业基地,增加就业机会。

在实施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实际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

也需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以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为目标,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国环境保护政策七十年年回顾及思考

中国环境保护政策七十年年回顾及思考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七十年年回顾及思考一、概述1.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自1949年新我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

70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新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初期2. 新我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持续战争的影响,环境问题几乎没有得到重视。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政府才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1973年,我国首次在宪法中规定了国家应保护环境的相关条款,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式启动。

三、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3. 1980年代初,我国政府开始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环保部门,加大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治理力度。

1989年,我国首次颁布了环境保护法,1998年进行了修订,2008年和2014年又进行了两次重大修订,使得环境保护法的力度不断加强。

4. 2008年,我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并将其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

这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从单纯的治理转向了全面建设和保护。

2015年,我国政府提出了“美丽我国”战略,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

四、环境保护政策的成效5. 70年来,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首先是环境治理方面,我国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行了大力治理。

2013年,我国启动了全国大气十条,一系列措施大大改善了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

2017年,我国启动了“大气十条行动计划”,治理大气污染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6. 其次是生态建设方面,我国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我国的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率等指标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7. 我国政府还鼓励和支持环境科技研发和创新,大力推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等环保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环保产业,为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中国财政政策10年回顾

中国财政政策10年回顾

中国财政政策10年回顾概述中国财政政策在过去的十年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改革,中国成功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本篇文章将对中国财政政策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进行回顾和总结。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无法幸免于其中。

中国的外贸和出口业务受到了重创,国内的经济增长也面临较大的压力。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这些政策包括减税减费、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为中国度过了金融危机带来了希望。

扩大内需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出口业务的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内需。

这些措施包括提高民众收入水平、加大消费者信心的培育和激励、扩大社会保障等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购买力,刺激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打下了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中国成功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改善了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状况,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了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投资,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通过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中国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创新创业扶持为了提升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简化创业流程、改善创新创业环境等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的创新创业活动,为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提供了动力。

财政政策的效果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财政政策调整和改革,中国在过去十年里成功应对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09年的30.0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7%。

中国十年研学政策沿革

中国十年研学政策沿革

中国十年研学政策沿革一、政策制定与完善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研学旅行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不断完善研学旅行的政策和制度。

例如,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研学旅行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随后,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为了满足研学旅行的需求,中国政府加大了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力度。

各地政府和企业纷纷投入资金,建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研学旅行基地。

这些基地涵盖了科技、文化、历史、自然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体验和学习机会。

三、研学教育课程开发在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的同时,中国政府也注重研学教育课程的开发。

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和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教育需求,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研学课程。

这些课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研学教师队伍建设为了提高研学旅行的质量,中国政府加强了研学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和各地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了研学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政府还鼓励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研学旅行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五、研学评价体系建立为了规范研学旅行的发展,中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参与度、实践成果、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同时也对研学旅行的组织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政府可以更好地监督和指导研学旅行的发展。

六、研学安全保障机制安全是研学旅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学生的安全。

政府要求各研学旅行基地和机构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制。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研学旅行的监管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基地和机构进行整改或取缔。

七、研学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了推动研学旅行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2023年四季度宏观政策回顾

2023年四季度宏观政策回顾

2023年四季度宏观政策回顾随着时光的流逝,2023年已经进入了尾声。

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结构性改革和促进气候变化应对。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2023年四季度宏观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财政政策1. 持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自2023年年初以来,我国一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财政支出进度,促进稳增长和促进就业。

在四季度,财政政策继续保持宏观稳定性和社会平衡,确保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2. 调整财税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在四季度,财政政策还调整了税收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科技创新、支持绿色发展和推动产业升级。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促进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货币政策1. 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在四季度,我国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增长,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这有助于维护物价稳定、促进市场信心稳定、保持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2. 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除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外,四季度还出台了很多措施,加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消费。

三、结构性改革1.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四季度,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市场准入、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业开放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这些改革举措的出台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推动环保产业发展2023年四季度,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这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并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四、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宏观政策的影响1. 全球经济复苏放缓2023年四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放缓,一些国家货币政策走向保守,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这对我国宏观政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增加了政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政策汇总情况汇报

政策汇总情况汇报

政策汇总情况汇报根据最新的政策汇总情况,我们对各项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政策的变化和影响。

以下是对各项政策的情况汇报:一、经济政策。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主要包括减税降费政策、扩大内需政策等。

其中,减税降费政策主要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旨在减轻他们的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政策则主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等方式,刺激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二、环境保护政策。

环境保护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政策方向,最近,国家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主要包括加强污染治理、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

在加强污染治理方面,国家加大了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同时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

三、科技创新政策。

科技创新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最新的政策主要包括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

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奖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教育政策。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最新的教育政策主要包括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

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方面,国家将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加强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支持。

同时,国家还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五、医疗卫生政策。

医疗卫生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最新的医疗卫生政策主要包括深化医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

在深化医改方面,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同时,国家还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总结:通过对以上政策情况的汇总,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经济、环保、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这些政策将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需要及时了解这些政策,积极配合政策的落实,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计划,确保我们的工作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政治重点政策回顾

政治重点政策回顾

政治重点政策回顾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改革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回顾一些重要政策,并探讨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之一。

该政策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税降费、简化行政审批、推动创新等,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市场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了提升,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另一方面,市场供需关系得到了优化,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扩大,市场活力得到了激发。

这一政策的成功实施,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政府在农村发展方面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政策旨在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产业等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得到了提升,农业产值稳步增长。

此外,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乡村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三、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政策旨在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我国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此外,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建立全球生态文明体系,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客户回顾政策

客户回顾政策

客户回顾政策背景我们公司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对客户的回顾和反馈是了解客户满意度和改进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与客户进行回顾,我们制定了客户回顾政策。

目的客户回顾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客户回顾流程和机制,收集客户的意见和反馈,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客户的满意度、需求和不满意之处,从而改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政策内容1. 回顾主体所有购买我们产品和服务的客户都有权进行客户回顾。

客户可以通过我们提供的多种渠道进行回顾,包括在线调查、电子邮件、电话等。

2. 回顾流程在购买我们产品和服务后,客户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收到一封邀请邮件,邀请客户进行回顾。

客户可以根据邮件中的指引,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回顾。

3. 回顾内容客户在回顾中可以自由表达对我们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包括对产品质量、客户支持、交付时间、价格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鼓励客户提供详细和具体的反馈,以便我们更好地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4. 反馈处理我们会定期对客户回顾的内容进行汇总和分析,以便识别出潜在问题和改进机会。

我们会积极回应客户的反馈,及时解决问题和改进服务。

对于特别重要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反馈,我们会与客户进一步沟通,以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5. 回顾结果共享回顾的结果将会被整理成报告,以便公司内部分享和改进。

我们会确保客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得到保护,并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落实与监督我们将会不断完善和推进客户回顾政策,并且定期进行政策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和不断改进。

结论通过实施客户回顾政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进,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我们欢迎客户积极参与回顾,以帮助我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展望近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议题。

各国政府制定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控制人口增长,以确保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人民福祉。

本文将回顾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一些国家开始意识到人口过度增长可能导致社会问题。

然而,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人口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中国是最著名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国家之一。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短缺问题,于是开始推行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和性别失衡。

其他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也采取了类似的计划生育政策。

然而,由于文化、宗教和社会因素的不同,这些国家的政策实施情况和效果各不相同。

第二部分:政策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有助于减轻社会经济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限制人口数量,国家可以更好地配置资源,提供基本服务,如医疗、教育和就业机会。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还对性别平等产生了一定影响。

一些地区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强制实施的政策,会导致性别失衡问题,即男女比例失衡。

这对社会稳定和家庭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国家实施了改革,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还引发了人权和伦理方面的争议。

一些人认为,限制生育权是对人权的侵犯,应该尊重每个人自主选择生育的权利。

然而,支持者认为,限制生育是出于对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发展的考虑。

第三部分:未来展望未来,计划生育政策将在不同国家继续发展和调整。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一些国家可能会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以增加劳动力和缓解养老负担。

此外,技术和医疗的进步也将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例如,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改变人们对生育的观念。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2023年,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四十多年。

自1979年启动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出生量一度得到有效控制,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未来展望更是充满挑战。

回顾历史,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始于1979年。

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压力,政府为控制人口增长而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

政策主要包括限制夫妻生育数量、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等措施。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已经从1970年的2.91%下降到了2023年的1.02%。

人口总量从13.4亿人逐渐增长到14亿人,但增长速度已经逐渐降低。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还带来了人口结构和性别比例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和性别失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逐渐进行了调整。

从2002年开始,政府先后实行了三次调整,放松了部分限制,增加了一孩政策为例。

2013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进一步缓解了人口问题。

此外,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措施,包括延长产假、提高育儿津贴、建设幼儿园等。

未来展望,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需要增加新生儿数量来缓解。

另一方面,生育意愿逐渐降低,婚龄延迟、经济压力、生育成本等因素影响着年轻人的生育观念。

对此,政府可以通过继续放松限制、增加生育支持等手段来鼓励生育。

此外,还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提高生育观念,减轻经济和社会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还需要重视人口老龄化和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

政府需要通过增加养老金、建设养老院等措施来应对老龄化,通过加强性别平等宣传,减轻性别失衡的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调整和完善,以应对社会和经济变化。

政府需要加强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让政策更加符合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十年医改政策梳理

十年医改政策梳理

十年医改政策梳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改革政策不断推进,以下是十年医改政策的主要内容:- 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 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补短板、强基层、建机制。

- 将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 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1年的27.7%。

- 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由5.4亿增加到13.6亿,报销比例持续提高,居民医保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610元。

- 到2020年末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13.6亿,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左右和70%左右。

十年医改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人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是指国家针对人口发展情况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和结构,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该政策通常包括晚婚晚育、少生多养和提供避孕措施等。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计划生育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实施,不同国家的政策起因和实施方式各有不同。

以下是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历了人口激增的时期,这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1953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晚婚晚育"政策,倡导晚婚和推迟生育年龄。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多子女农村人口占比较高,政策限制效果有限。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面对过高的人口增长,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措施。

1979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胎化政策,鼓励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

此政策长期以来被称为“计划生育”政策。

1982年,一胎化政策确认为法律,违反者可能面临处罚。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下是其中几个方面的影响:1. 人口控制: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的增长速度。

根据统计数据,到2019年底,中国的人口总量约为14亿,相较于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前的估算,预计避免了超过4亿人口的增长。

2. 经济发展:计划生育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人口数量趋于稳定,劳动力资源得以合理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3. 社会转型: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中国家庭的结构和社会观念。

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成为常态,家庭规模减小,独生子女成为社会主要群体。

独生子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资,但也面临着孤独和社交问题。

4. 性别比例失衡: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国。

由于传统社会观念和一些地区对儿子的偏好,一胎化政策导致了堕女潮和性别选择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这对社会稳定和家庭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5. 政策调整:2013年,中国政府宣布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夫妻中一方为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可以生育两个子女。

乡村振兴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乡村振兴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乡村振兴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农村一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本文将对乡村振兴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一、农村问题的产生农村问题的产生与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方式等有关。

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面临劳动力流失和人才缺失的问题。

同时,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也使得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期望也发生了转变,传统农村社会关系面临着破裂和扭曲。

二、乡村振兴政策的历史起源乡村振兴政策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推出了农村改革政策,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通过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随后,在2005年,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农村问题的高度重视。

三、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与效果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支持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提高了。

四、乡村振兴政策的特点与亮点乡村振兴政策的特点在于注重实施项目和政策的具体落地,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注重区域差异性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乡村振兴政策最大的亮点在于将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相衔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五、乡村振兴政策面临的挑战虽然乡村振兴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农产品的市场化、人才流失等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六、未来乡村振兴政策的发展方向未来乡村振兴政策应该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化转型,提高农民的技能和创业意识。

同时,还应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促进乡村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七、农民主体地位的突出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应该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回顾
因在新工资程序中,工资政策含量较多,为了更清楚、更准确计算出每个员工收入,有必要把有关工资政策、规定做以回顾,希望大家认真掌握,准确运用。

1、不满全勤工资的计算方法
首先计算日工资率:日工资率=岗技工资/21.75天。

其次根据员工出、缺勤天数的长短,分三种情况计算。

(1)、如果员工本人当月出勤天数大于缺勤天数,应先计算出缺勤天数应扣的工资,即:日工资率*缺勤天数,然后再用当月的岗技工资标准—应扣的缺勤工资,余额为当月应发的岗技工资。

(2)、如果员工本人当月出勤天数小于缺勤天数,就可以直接计算出应发出勤的岗技工资。

即:日工资率*出勤天数=应发出勤的岗技工资。

(3)如果员工本人当月出勤天数和缺勤天数相等,岗技工资除2就可以了。

即:岗技工资标准/2=应发和应扣的
岗技工资。

2、员工病假期间的工资如何发放
员工病假期间(不含公休日和法定假日),工资性津补贴照发,岗位性津补贴停发,岗位(技)工资按以下标准计发。

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内的
(1)、连续工龄不满5年的,按70%计发;
(2)、连续工龄满5年不满10年的,按75%计发;
(3)、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80%计发;
(4)、连续工龄满15年不满20年的,按85%计发;
(5)、连续工龄满20年不满25年的,按90%计发;
(6)、连续工龄满25年不满30年的,按95%计发;
(7)、连续工龄满30年以上的,按100%计发。

停工治疗在6个月以上的
(1)、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按65%计发;
(2)、连续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3)、连续工龄满20年的以上的,按75%计发。

3、哪些属于工资性津补贴,哪些属于岗位性津补贴
工资性津补贴
工龄津贴,临时补贴中的交通费、书报费、洗理卫生费、野外津贴,回民补贴,附加工资,稳产和再稳产津贴。

岗位性津补贴
临时补贴中的驾驶津贴、橱师津贴、科技津贴,夜班津贴,上岗津贴,浮动科技人员津贴,技师津贴。

4、临时补贴由哪几项津补贴组成的
由交通费、书报费、洗理卫生费、野外津贴、驾驶津贴、橱师津贴、科技津贴等七项津补贴组成。

具体执行到每个员工时请参照各自的标准执行。

5、工龄津贴是如何计发的
工龄津贴由分段计发改为按工龄累积计发,工龄津贴标准根据员工本人的连续工龄确定,从参加工作的次年起执行。

其中:连续工龄5年以内(含5年)的,每工作一年,每月工龄津贴标准为4元;连续工龄6年至15年(含15年)的,每工作一年,每月工龄津贴标准为8元;连续工龄16年(含16年)以上的,每工作一年,每月工龄津贴标准为12元。

6、野外津贴和上岗津贴是如何计发的
凡是当月有工资收入的,野外津贴全额发放;凡是享受上岗津贴,不管工作几天,都不能再享受野外津贴。

7、上岗津贴是如何计发的
按照关键艰苦生产岗位生产特点及工作性质的不同,上岗津贴的标准分为15、20、25、30、35、40元。

上岗津贴按员工实际上岗工作天数计发,上岗则有,离岗则无,上岗津贴与野外津贴、驾驶津贴不得重复享用。

8、科技津贴是如何管理的
(1)、享受科技津贴的人员离开专业技术岗位或管理岗位,从次月起停发科技员人津贴。

(2)、享受科技津贴的人员,事假超过15天停发当月津贴;病假超过30天的,从第二个月起停发津贴;责任事故造成重大损失者停发半年津贴;受审人员在受审期间停发津贴。

9、浮动科技津贴是如何执行的
科研一线聘任上岗的高、中级科技人员,浮动科技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70元。

浮动科技津贴与科技人员津贴不得同时享用(不要分两项做),离开科研生产一线岗位的科技人员,不在享受浮动科技津贴。

10、洗理卫生费、交通费、书报费是如何发放的
(1)、洗理卫生费发放标准为女员工每人每月40元,男员工每人每月35元。

(2)、交通费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5元。

(3)、员工书报费标准为,干部身份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副科级以上的管理人员(工人身份在聘的高级工人技师、工人技师),每人每月40元;干部身份的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或一般管理人员,每人每月35元;生产操作、服务人员每人每月30元。

以上三项凡是员工当月有工资收入的全额发放,无工资收入的当月停发。

11、员工经组织按排转岗培训及学习期间的工资是如何发放的
员工经组织按排转岗培训及学习期间岗位(技)工资及工资性津补贴照发,岗位性津补贴停发。

12、员工被开除厂籍留厂察看期间的工资是如何发放的员工被开除厂籍留厂察看期间,停发工资,执行生活费,标
准为每人每月800元。

13、员工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或被司法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期间的工资是怎样规定的
员工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或被司法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限制人身自由期间,工资停发。

14、员工被取保候审回企业工作期间的工资是怎样规定的
员工被取保候审回企业工作期间,暂时停发工资,改发生活费。

取保候审结束后仍在企业工作,单位给予开除厂籍留厂察看处分的,继续执行生活费;单位给予其他处分或不予处分的,从取保候审结束的次月起恢复工资待遇(岗位变动的,按原岗位工资标准进行变动),并按原岗位补发取保候审回企业工作期间的工资差额。

15、女员工休哺育延长假期间的工资是如何发放的
女员工休哺育延长假期间,岗位(技)工资按70%计发,工资性津补贴照发,岗位性津补贴停发。

16、御寒津贴是如何发放的(上次通知中已经重审过)按油田公司规定“员工每人每月享受御寒津贴45元,随工资按月发放,员工当月无工资收入,停发当月御寒津贴。

员工当月旷工在8天以上,事假在15天以上以及因受处分现已停发工资改发生活费的,当月不享受御寒津贴。

17、房水电、燃料补贴是如何发放的(不进总额部份)
根据有关规定,厂有住房的员工每户每月补助房、水、电补贴9.4元,补助燃料补贴10.5元,房、水、电补贴,燃料补贴原则上以男方为主,按月随工资发放。

当月无工资,停发此项补贴。

但在特殊情况下,在职女员工因离异(独立拥有房屋产权),配偶有偿解出劳动合同、丧偶、配偶无工作或在部队工作,且女方有住房的,房水电、燃料补贴可在女方发放。

18、通讯费如何发放的
根据有关规定,在岗员工按着各自岗位标准,每月出勤不满15天发一半,出勤15天以上全额发放。

19、新工资程序有关要求
(1)、新工资程序于2009年元月份正式执行,正式运行前两套程序都用,如有补发工资的最好不用回算,是哪项就直接补到哪项里,这样两套表就一样了。

(2)、为了保证工资准确,每月1—20日为系统维护时间,21—31日期间各项数据都不能动。

(3)、由于工资项目较多,分两张表打印,表头需输入“工资发放汇总表”。

因新工资程序合同化、市场化暂时没分。

20、其它问题
(1)、11月份做第四季度通讯费。

(2)、11月份按在册人数发放农副产品补贴,每人1000
元,(今年分配的毕业生每人500元),10%扣税;合同化、市场化、子女工做在一起,表头为“农副产品补贴汇总表”。

(3)、调整住房公积金,我们可以向房产员提供员工收入基数,依据是2007年员工收入登记卡,含工资内和工资外两部份,但要低调。

采油四厂人事部工资岗
2008年10月1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