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
公文文尾惯用语
公文文尾惯用语1. “敬请知悉”。
例子:这份通知发下去,敬请知悉啊,大家可别不当回事儿!2. “特此告知”。
例子:关于这个决定,特此告知各位,要认真对待呀!3. “请予批示”。
例子:这个方案我呈上来了,领导请予批示呀!4. “请查收”。
例子:资料都整理好了,亲,麻烦请查收哦!5. “烦请知晓”。
例子:这件事很重要,烦请知晓啊,伙伴们!6. “敬请留意”。
例子:近期会有变动,敬请留意哟!7. “特此通知”。
例子:新的规定出来了,特此通知所有人!8. “请审阅”。
例子:报告写好了,老板,请审阅吧!9. “烦请查阅”。
例子:相关数据在这,烦请查阅啦!10. “敬请关注”。
例子:这个项目值得期待,敬请关注呀!11. “特此说明”。
例子:对于这个问题,特此说明一下哈!12. “请予审核”。
例子:这份文件,领导请予审核呀!13. “敬请期待”。
例子:接下来的活动很精彩,敬请期待哦!14. “请予以确认”。
例子:信息无误的话,亲,麻烦请予以确认呀!15. “特此强调”。
例子:安全问题很关键,特此强调一下啊!16. “敬请重视”。
例子:这件事可不能马虎,敬请重视呀!17. “请认真对待”。
例子:布置的任务,大家要请认真对待啊!18. “特此提醒”。
例子:时间快到了,特此提醒各位哦!19. “敬请配合”。
例子:工作的开展需要大家,敬请配合啦!20. “请务必做到”。
例子:要求都明确了,亲,请务必做到哇!我的观点结论:这些公文文尾惯用语在日常工作和交流中经常用到,能让表达更清晰、准确,大家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呀!。
特此通知写在哪个位置范文
特此通知写在哪个位置范文一、通知的基本结构。
通知呢,是一种很常见的文书啦。
一般来说,它有标题、称呼、正文、落款这些部分。
正文就是通知的主要内容,把要告诉大家的事情说得明明白白的。
落款呢,就是写通知的人或者单位的名字,还有日期。
二、“特此通知”在不同类型通知中的位置。
1. 一般性通知。
在一般性的通知里,如果通知的内容比较简单,就那么几句话,“特此通知”通常放在正文的最后。
比如说,你要通知同学们明天下午三点在教室开会,正文就写“同学们,明天下午三点在教室开会哦。
”然后另起一行写“特此通知”。
这就好像是你说完事情之后,很正式地来一句“就这么个事儿啦,特此通知你们一下哦”。
它就像是给这个通知画了个小句号,有一种很干脆利落的感觉。
但是呢,如果通知的内容比较长,有好几段,那“特此通知”还是放在最后一段的后面。
就像是一场长篇大论之后,来个总结性的收尾。
这时候的“特此通知”就有点像是在说“好啦,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反正就是这么个事儿,通知你们啦”。
2. 公文式通知。
在比较正式的公文式通知里,“特此通知”也是放在正文的结尾部分。
不过呢,这里的格式要求可能会更严格一点。
正文写完之后,空一行再写“特此通知”。
这就显得特别正式、庄重,就像在说“这可是很严肃的通知哦,特此告知你们”。
而且在公文式通知里,整个排版啊、用词啊都要很规范。
比如说政府部门发的通知,那可不能随随便便的,“特此通知”放在那里就像是一个官方盖章一样,告诉大家这个通知是有效的、严肃的。
3. 通知作为信件或者邮件的一部分。
要是通知是以信件或者邮件的形式发出去的呢,“特此通知”的位置也还是在正文的最后。
比如说你给合作伙伴发个邮件通知项目的进展情况,在邮件正文里详细说了项目到哪一步了,接下来要做什么,最后就写“特此通知”。
这就像是在信件或者邮件里给对方一个明确的信号,“我要告诉你的事情说完了,这就是通知哦”。
而且这样也会让对方觉得你很有条理,知道你这封信或者邮件的重点是通知这个事情。
特此的用法范例
特此的用法范例
在长期的公文写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特定用语,这些特定用语绝大多数是沿袭历代文言文中的定型词语形成的,少数来自现代汉语中相沿成习的说法,它是公文特有的语言现象,是公文的专业用语。
这些专业用语的含义是人们所公认的。
它们言简意赅、表意准确、简洁明快、庄重典雅,恰当地加以使用,对于体现公文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特此通知”与“此令”“此告”“请批示”“特此函达”“望即函复”“特此通告”“特此批复”“请认真贯彻执行”“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执行”等同属结束用语。
应用文中的结束用语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比如书信中跟“此致”连用的“敬礼”,就只是一个敬辞;一种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公文中的结束语,或用以表达愿望,或用以提出要求,或用以重申强调。
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
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通知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个法定文种之一,它的制作和处理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近日,笔者应邀到一单位去作有关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讲座,在翻阅该单位历年的《文件汇编》时,发现每一份通知的末尾都有一个“特此通知”。
那么,该做法是否正确呢如果欠妥或者不正确又该怎么做呢一、标注“特此通知”的目的和意义“特此通知”与“此令”“此告”“请批示”“特此函达”“望即函复”“特此通告”“特此批复”“请认真贯彻执行”“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执行”等同属结束用语。
应用文中的结束用语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比如书信中跟“此致”连用的“敬礼”,就只是一个敬辞;一种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公文中的结束语,或用以表达愿望,或用以提出要求,或用以重申强调。
通知中使用“特此通知”这一结束语,一般有以下作用:一是表示重视。
发文机关在阐述完正文内容后,郑重其事地以“特此通知”结束全文,表明所通知事项十分重要,发文机关十分重视;同时也是公文庄重性、严肃性的体现。
二是表示强调。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此”的解释是“公文、书信用语,表示为某件事特别在这里通知、公告、奉告等等”。
通知以“特此通知”作结,不仅表明发文机关很重视,也有提请收文对象予以特别关注,认真贯彻落实通知事项之意。
三是行文结构的需要。
公文的结尾,要求简明扼要,意尽即止,并注意与开头相呼应。
而使用约定俗成、形式固定的公文专用语这种定型式结尾方式,恰是公文结尾的一种常见形式。
有了“特此通知”,通知就算是有了一个“尾”,文本从结构上也就完整了。
二、“特此通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特此通知”在实际公文活动中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滥用。
就像笔者所见到的那个单位,每一份通知都用“特此通知”,这里边极少数可能是恰当的,大多数可能是多余的。
特此通报格式
特此通报的格式通常包括以下部分:1. 标题:在文档的顶部,写上"特此通报"或类似的标题。
2. 接收人:在文档的开头,明确指出接收此通报的单位或个人。
例如,“致全体员工”或“致XXX部门”。
3. 正文:在正文中,清晰、简洁地阐述需要通报的事件、情况或决定。
可以分段说明不同的内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4. 结尾:在结尾处,可以再次强调通报的重要性,或者对接收单位或个人提出要求或期望。
5. 发文单位/个人名称及日期:在文档的末尾,写上发出通报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以及通报发布的日期。
以下是一个特此通报的示例:[标题]:特此通报——关于公司新政策的实施[接收人]:全体员工[正文]:尊敬的同事们,根据公司董事会的决定,我们现将实施一项新的工作政策。
这项政策主要涉及员工的工作时间安排、休假及福利等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1. 工作时间安排:从即日起,我们的工作时间将调整为每周40小时制。
所有员工需按照新的时间安排进行工作。
2. 休假政策:为了更好地保障员工的权益,我们将增加年假天数,并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病假时间。
具体调整如下:* 年假:员工每年将获得额外的2天年假。
* 病假:员工可以享受更长时间的病假,具体天数将根据病情而定。
3. 福利政策:为了感谢员工的辛勤付出,公司将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福利。
具体包括:* 健康保险:公司将为所有员工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险。
* 子女教育补贴:员工子女可以享受一定的教育补贴。
以上政策将从XX月XX日起正式实施。
我们希望所有员工能够理解并遵守这些新政策,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与人力资源部门联系。
[结尾]:敬请全体员工予以遵守并广泛宣传。
[发文单位/个人名称及日期]:[公司名称] [日期]:[发布日期]。
“特此通知”的用法探析
“特此通知”的用法探析通知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个法定文种之一,它的制作和处理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近日,笔者应邀到一单位去作有关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讲座,在翻阅该单位历年的《文件汇编》时,发现每一份通知的末尾都有一个“特此通知”。
那么,该做法是否正确呢?如果欠妥或者不正确又该怎么做呢?一、标注“特此通知”的目的和意义“特此通知”与“此令”“此告”“请批示”“特此函达”“望即函复”“特此通告”“特此批复”“请认真贯彻执行”“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执行”等同属结束用语。
应用文中的结束用语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比如书信中跟“此致”连用的“敬礼”,就只是一个敬辞;一种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公文中的结束语,或用以表达愿望,或用以提出要求,或用以重申强调。
通知中使用“特此通知”这一结束语,一般有以下作用:一是表示重视。
发文机关在阐述完正文内容后,郑重其事地以“特此通知”结束全文,表明所通知事项十分重要,发文机关十分重视;同时也是公文庄重性、严肃性的体现。
二是表示强调。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此”的解释是“公文、书信用语,表示为某件事特别在这里通知、公告、奉告等等”。
通知以“特此通知”作结,不仅表明发文机关很重视,也有提请收文对象予以特别关注,认真贯彻落实通知事项之意。
三是行文结构的需要。
公文的结尾,要求简明扼要,意尽即止,并注意与开头相呼应。
而使用约定俗成、形式固定的公文专用语这种定型式结尾方式,恰是公文结尾的一种常见形式。
有了“特此通知”,通知就算是有了一个“尾”,文本从结构上也就完整了。
二、“特此通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特此通知”在实际公文活动中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滥用。
就像笔者所见到的那个单位,每一份通知都用“特此通知”,这里边极少数可能是恰当的,大多数可能是多余的。
二是位置错误。
有的置于正文之后下一段的顶格位置,有的置于正文之后下一段居中或靠右的位置,有的甚至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的正上方。
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
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通知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个法定文种之一,它的制作和处理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近日,笔者应邀到一单位去作有关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讲座,在翻阅该单位历年的《文件汇编》时,发现每一份通知的末尾都有一个“特此通知”。
那么,该做法是否正确呢如果欠妥或者不正确又该怎么做呢一、标注“特此通知”的目的和意义“特此通知”与“此令”“此告”“请批示”“特此函达”“望即函复”“特此通告”“特此批复”“请认真贯彻执行”“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执行”等同属结束用语。
应用文中的结束用语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比如书信中跟“此致”连用的“敬礼”,就只是一个敬辞;一种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公文中的结束语,或用以表达愿望,或用以提出要求,或用以重申强调。
通知中使用“特此通知”这一结束语,一般有以下作用:一是表示重视。
发文机关在阐述完正文内容后,郑重其事地以“特此通知”结束全文,表明所通知事项十分重要,发文机关十分重视;同时也是公文庄重性、严肃性的体现。
二是表示强调。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此”的解释是“公文、书信用语,表示为某件事特别在这里通知、公告、奉告等等”。
通知以“特此通知”作结,不仅表明发文机关很重视,也有提请收文对象予以特别关注,认真贯彻落实通知事项之意。
三是行文结构的需要。
公文的结尾,要求简明扼要,意尽即止,并注意与开头相呼应。
而使用约定俗成、形式固定的公文专用语这种定型式结尾方式,恰是公文结尾的一种常见形式。
有了“特此通知”,通知就算是有了一个“尾”,文本从结构上也就完整了。
二、“特此通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特此通知”在实际公文活动中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滥用。
就像笔者所见到的那个单位,每一份通知都用“特此通知”,这里边极少数可能是恰当的,大多数可能是多余的。
“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
“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通知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个法定文种之一,它的制作和处理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近日,笔者应邀到一单位去作有关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讲座,在翻阅该单位历年的《文件汇编》时,发现每一份通知的末尾都有一个“特此通知”。
那么,该做法是否正确呢?如果欠妥或者不正确又该怎么做呢?一、标注“特此通知”的目的和意义“特此通知”与“此令”“此告”“请批示”“特此函达”“望即函复”“特此通告”“特此批复”“请认真贯彻执行”“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执行”等同属结束用语。
应用文中的结束用语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比如书信中跟“此致”连用的“敬礼”,就只是一个敬辞;一种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公文中的结束语,或用以表达愿望,或用以提出要求,或用以重申强调。
通知中使用“特此通知”这一结束语,一般有以下作用:一是表示重视。
发文机关在阐述完正文内容后,郑重其事地以“特此通知”结束全文,表明所通知事项十分重要,发文机关十分重视;同时也是公文庄重性、严肃性的体现。
二是表示强调。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此”的解释是“公文、书信用语,表示为某件事特别在这里通知、公告、奉告等等”。
通知以“特此通知”作结,不仅表明发文机关很重视,也有提请收文对象予以特别关注,认真贯彻落实通知事项之意。
三是行文结构的需要。
公文的结尾,要求简明扼要,意尽即止,并注意与开头相呼应。
而使用约定俗成、形式固定的公文专用语这种定型式结尾方式,恰是公文结尾的一种常见形式。
有了“特此通知”,通知就算是有了一个“尾”,文本从结构上也就完整了。
二、“特此通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特此通知”在实际公文活动中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滥用。
就像笔者所见到的那个单位,每一份通知都用“特此通知”,这里边极少数可能是恰当的,大多数可能是多余的。
二是位置错误。
有的置于正文之后下一段的顶格位置,有的置于正文之后下一段居中或靠右的位置,有的甚至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的正上方。
“特此通知”、“特此报告等_后面要不要加上“句号”
“特此通知”、“特此报告等_后面要不要加上“句号”【特此通知】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特此通知后面要不要加上句号?这个问题呢,其实有点让人纠结。
有人说,加上句号显得很正式,有礼貌;也有人说,不加句号反而更亲切,更有人情味。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的背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通知,比如说公司的公告、学校的通告、政府部门的通知等等。
这些通知呢,通常都是为了告知大家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是传达一些重要的要求。
在这些通知的结尾处,是否需要加上句号呢?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因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可能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如果是给公司领导发的通知,那么加上句号就显得比较正式、有礼貌;但如果是给同事或者朋友发的通知,那么不加句号反而更能体现出亲切、友好的氛围。
当然啦,我们在写通知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决定是否加上句号。
如果你觉得加上句号更加得体、合适,那么就可以加上;如果你觉得不加句号更加自然、随意,那么也可以不加。
关键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处理。
现在我们来说说其他的问题。
除了特此通知后面要不要加上句号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俚语和成语俗语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学习。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一石二鸟”、“一举两得”等等。
这些词语呢,都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一种智慧和策略。
它们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也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现在正在考虑要不要参加一个聚会。
你可能会想:“如果我去了这个聚会,一方面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
这样一来,岂不是一石二鸟吗?”你看,通过运用“一石二鸟”这个成语俗语,我们不仅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还能够让别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当然啦,学习俚语和成语俗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同时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积累经验。
“特此通知”的用法探析
“特此通知”的用法探析作者:王安应来源:《公务员文萃》2015年第05期通知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个法定文种之一,它的制作和处理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近日,笔者应邀到一单位去作有关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讲座,在翻阅该单位历年的《文件汇编》时,发现每一份通知的末尾都有一个“特此通知”。
那么,该做法是否正确呢?如果欠妥或者不正确又该怎么做呢?一、标注“特此通知”的目的和意义“特此通知”与“此令”“此告”“请批示”“特此函达”“望即函复”“特此通告”“特此批复”“请认真贯彻执行”“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执行”等同属结束用语。
应用文中的结束用语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比如书信中跟“此致”连用的“敬礼”,就只是一个敬辞;一种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公文中的结束语,或用以表达愿望,或用以提出要求,或用以重申强调。
通知中使用“特此通知”这一结束语,一般有以下作用:一是表示重视。
发文机关在阐述完正文内容后,郑重其事地以“特此通知”结束全文,表明所通知事项十分重要,发文机关十分重视;同时也是公文庄重性、严肃性的体现。
二是表示强调。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此”的解释是“公文、书信用语,表示为某件事特别在这里通知、公告、奉告等等”。
通知以“特此通知”作结,不仅表明发文机关很重视,也有提请收文对象予以特别关注,认真贯彻落实通知事项之意。
三是行文结构的需要。
公文的结尾,要求简明扼要,意尽即止,并注意与开头相呼应。
而使用约定俗成、形式固定的公文专用语这种定型式结尾方式,恰是公文结尾的一种常见形式。
有了“特此通知”,通知就算是有了一个“尾”,文本从结构上也就完整了。
二、“特此通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特此通知”在实际公文活动中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滥用。
就像笔者所见到的那个单位,每一份通知都用“特此通知”,这里边极少数可能是恰当的,大多数可能是多余的。
二是位置错误。
特此的用法范文
特此的用法范文特此是一个固定的短语,在英语中常用于信函、通知、声明等正式场合。
它的字面意思是“为此目的而特别”,用于强调一些事项或行动的目的、原因或重要性。
下面是特此的用法示例,其中包含了一些常见的场景:1.正式信函中的用法:-"特此通知您,会议时间已经改为下周二上午九点。
"-"特此通知您,遵守公司的保密协议是非常重要的。
"-"特此声明,我们公司将以公平、透明的方式进行员工评估。
"2.通知公告中的用法:-"特此通告,由于天气原因,学校今日停课一天。
"-"特此提醒,请居民们妥善保管自己的财物,加强安全意识。
"-"特此告知,社区将在本周末进行一次环境清洁活动,请居民积极参与。
"3.公司内部通知中的用法:-"特此通知各位员工,由于年度人力资源调整,将有部分职位调整或取消。
"-"特此通告,本周五将进行消防演习,请各部门员工做好准备。
"-"特此提醒,请各位员工按时提交月度报告,以便及时进行绩效评估。
"4.合同或法律文件中的用法:-"特此确认,双方已就价格和交货日期达成一致。
"-特此声明,本公司对所有产品质量问题负有全部责任。
-"特此宣布,本合同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一年。
"特此的使用非常简单:在一句陈述或声明的结尾,使用"特此"+动词原形+其他补充信息。
它可以用作动词后的定语,也可以与感叹词或代词连用。
总之,特此用于正式场合,以加强对一些声明、通知或说明的重要性和正式性。
它常用于书面形式的通知、公告、声明等场合,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特此的用法(一)
特此的用法(一)
特此的用法是指在文书、公告、声明等正式场合中,用以特别强调某一事项或说明的表达方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特此的用法及其详细讲解:
特此声明
在面对某些非常重要或具争议性的事情时,特此声明可用来强调作者或发布者的立场和观点。
通过特此声明来使声明的内容更加明确和正式化。
特此通知
用于向特定人或团体传达重要信息的表达方式。
特此通知常常被用来向工作人员、会员、客户等发出内部或外部通知,以确保信息的传递和接受。
特此公告
特此公告常见于学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用于向广大师生、员工、公众等发布重要通知、规定、政策等。
特此公告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口头或网上发布,目的在于让信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接收。
特此颁发
特此颁发用于表示某种荣誉或奖励的授予,如学术奖章、文学奖、科学奖等。
通过特此颁发来向获得者表达对其杰出成就或贡献的认可
和赞赏。
特此纪念
特此纪念适用于对某个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纪念物等进行正式
纪念和庆祝。
特此纪念可以是举办庆典、展览、纪念仪式等形式,用
以表达对过去的铭记和对未来的展望。
特此约定
特此约定适用于双方或多方在协商、签署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
时达成协议和共识。
通过特此约定来确保各方对合同内容和责任的明
确理解,以防止后续争议的发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特此的用法及其详细讲解。
这些表达方式在正
式场合中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正式、明确和权威,并能更好地传达
作者的意图。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境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特此
的用法。
“特此通知”、“特此报告等_后面要不要加上“句号”
“特此通知”、“特此报告等_后面要不要加上“句号”一些秘书写作教材提供的公文例文的结束语如"特此通知","特此通告","此复"等,有的加了标点符号,有的没有加标点符号.笔者还特意到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查阅了一些公文,结果也是这样.公文中的结束语是否使用标点符号,问题虽小但总应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关于这个问题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不加标点符号.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像"特此通知"等公文中的结束语,不加标点符号是一种习惯,加上标点符号反而不美观,如公文标题和落款之后都是不加标点符号的.第二种观点:加标点符号或不加标点符号都可以.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笔者专门请教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的蒋先生.蒋先生认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公文中的结束语大都另起一行,由于不会产生歧义,因而使用或不使用标点符号都可以.那么,公文中的结束语到底要不要加标点符号呢?笔者以为,公文的结束语之后应当使用标点符号.=.为何要加标点符号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目前还没有论着或论文对公文中的结束语是否使用标点符号给出语言学习明确的结论.的确,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也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说清楚的问题. 笔者认为,僻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现代汉语语法单位中的短语和句子这两个概念来加以说明.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指出:"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 能够表达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①句子与短语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句调:句子有句调,短语没有句调.那么,公文中的结束语如"特此通知"等究竟是短语还是句子呢?也许有人会说,"结束语"就是"结束的短语".这并不能说明问题.若此."结束语"不也可以理解为"结束秘书之友&;27 年第 3 期的语句"吗?吴新元先生将结束语明确地称为结语句:"公文中常用' 特此某某'一类结语句"②.这样就好理解了,既然是句子,自然要加上标点符号.对"特此请示,请予批复"之类的结束语来说,由于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请予批复"之后自然要加标点符号.而对"特此通知"这类结束语来说,作为公文正文的组成部分,它理应是一个单句,也应当使用标点符号.很显然,如果公文正文中出现一个短语,反而与整个正文不相协调,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这与公文标题和落款不使用标点符号不是一回事.因此,对公文结束语之后的标点符号, 既不能认为加了不美观就不加,也不能认为只要不产生歧义加或不加都无所谓.笔者还注意到, 有些公文,尤其是户外张贴的"通告",其结束语常使用黑体字,以示醒目,且不标注标点符号.这一做法也是欠妥的.因为公文的结束语属于公文正文的内容,整个正文的字体应该保持一致.&;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公文中的结柬语应当使用什么标点符号公文中的结束语作为一个句子应当使用哪一种句调呢?"拿语气为标准,句子可以分做四种.带有陈述语气句调的是陈述句,带有疑问语气句调的是疑问句,带有祈使语气句调的是祈使旬,带有感叹语气句调的的是感叹句."③《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句子"这一词条时有这样的说明:"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语调,有的表述为句调,笔者注),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的语气.�6�7�6�7在书面上每个句子的末尾用句号, 问号或叹号."④对公文的结束语而言,在选择句调时首先可以排除的是问号,因为公文的结束语不可能是提出问题的疑问句;其次可以排除叹号,因为公文结束语也不应当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感叹句.公文的结束语一般不是陈述句就是祈使句.是陈述句的,如"特此通知"之后应当使用句号.是祈使句的,如"请函复",笔者认为其后还是应该使用句号.尽管《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祈使句"在书面上,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⑤,但对行文机关来说,无论是平行文的结束语如"请函复",还是上行文的结束语如"特此请示,请予批复",在句末使用句号都比使用叹号好. 这里用的"请"字是礼貌用语,表达的是对主送机关的尊重,并没有也不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如果使用叹号,那就是强烈要求主送机关复文,那样表达的就是"请马上回复","特此请示,请尽快予以批复"等语气.这种带有催促甚至命令的语气显然是不适当的.即使公文的结束语是祈使句,也要避免使用"立即","马上","即刻","尽快"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词汇,所以结束语之后使用句号比较恰当.总之,公文中的结束语必须使用标点符号.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文都一定要有结束语,如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通知,由于正文中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之类的过渡语,为了避免"通知"的重复使用,正文后就不再使用"特此通知"之类的结束语了.许多基层机关在公文写作中往往习惯于使用结束语,以起到强调作用并作为正文结束的标志.这样做是可行的, 但千万别省略了句号.果博东方,果博东方娱乐 gRg0h5f65370。
公文的正文最后可以加“特此告知”四个字吗?
公文的正文最后可以加“特此告知”四个字吗?公文的正文最后可以加“特此告知”四个字吗?如文种是通知,可用“特此通知。
”如通报,可用“特此通报。
”如公告。
可用“特此公告。
”但如是请示,要做“以上请示妥否,请批覆。
”如是批覆,要用“此复。
”或“特此函覆。
”综上所述,要看公文文种再决定结束语。
公文的正文中可以出现表格吗?正文中一般不出现表格,如果需要可以以附件的方式出现。
公文正文中一般不出现表格,但根据国标2012版要求,并未对表格出现在正文中进行明确的的禁止,并且给出了横向表格的页码标注解释,所以,如实在不可避免,可以在正文中插入表格。
特此告知还可以怎么说, “特此告知”是什么意思?特告知意思是强调提某点件事重要性着重通告与提醒用于档案招标公文类末句结尾语比如说:“请大家下午准时参加会议。
特此告知!”与之相近的词还有特告知说,特通告、特提醒、敬请注目、特通报等等。
公文“通知”最后的“特此通知”后需要加句号吗需要加句号。
此类语句作为结束语,目的是起到强调作用并作为正文结束的标志.应该加上句号。
不过公文讲求精炼、简明,此句显得有点多余,一般情况以还是不要为好。
公文的标题最多可以写多少个字随便,看你的内容了,将主要内容表达清楚即可公文的正确格式公文格式:1、标题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称为公文标题“三要素”。
2、主送机关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出的指示、通知、通报等公文,叫普发公文,凡下属机关都是受文机关,也就是发文的主送机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或请示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报送另一机关,可采用抄报形式。
主送机关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标题之下、顶行写。
在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排印,回行时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之后用全形冒号。
3、正文这是公文的主体,是叙述公文具体内容的,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
正文内容要求准确地传达发文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写法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
特此函告 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特此函告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向他人传达重要信息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特此函告这一用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此函告是一种正式而有礼貌的方式,用于向他人传达消息、通知或指示。
通过特此函告,我们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误解和混淆。
本文将重点介绍特此函告的用法、使用场景以及其重要性,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表达方式。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安排。
通过合理的文章结构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使文章表达更加清晰和有条理。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可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部分。
在概述中,作者可以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要探讨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则对整篇文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目的部分则说明了撰写这篇长文的目的和意义,为后续的内容铺设了基础。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重点,主要介绍了特此函告的用法、使用场景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特此函告的详细介绍和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概念或内容,明白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
总结观点部分对正文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强调主要观点和结论。
建议部分可以提出对特此函告用法的改进或应用建议,为读者提供思考和行动的方向。
展望未来部分则可以探讨特此函告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应用领域,展示其潜在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各个部分之间逻辑性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特此函告的用法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表达方式。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特此函告的含义、用法以及使用场景,从而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方式。
同时,本文也旨在强调特此函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导读者在相应的情境下使用这一表达方式,提高沟通效果和表达准确性。
“特此通知”、“特此报告等_后面要不要加上“句号”
“特此通知”、“特此报告等_后面要不要加上“句号”“特此通知”、“特此报告等_后面要不要加上“句号”一些秘书写作教材提供的公文例文的结束语如"特此通知","特此通告","此复"等,有的加了标点符号,有的没有加标点符号.笔者还特意到安徽师范大学档案馆查阅了一些公文,结果也是这样.公文中的结束语是否使用标点符号,问题虽小但总应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关于这个问题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不加标点符号.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像"特此通知"等公文中的结束语,不加标点符号是一种习惯,加上标点符号反而不美观,如公文标题和落款之后都是不加标点符号的.第二种观点:加标点符号或不加标点符号都可以.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笔者专门请教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的蒋先生.蒋先生认为,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公文中的结束语大都另起一行,由于不会产生歧义,因而使用或不使用标点符号都可以.那么,公文中的结束语到底要不要加标点符号呢?笔者以为,公文的结束语之后应当使用标点符号.=.为何要加标点符号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目前还没有论着或论文对公文中的结束语是否使用标点符号给出语言学习明确的结论.的确,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小问题,也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说清楚的问题. 笔者认为,僻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现代汉语语法单位中的短语和句子这两个概念来加以说明.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指出:"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 能够表达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①句子与短语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句调:句子有句调,短语没有句调.那么,公文中的结束语如"特此通知"等究竟是短语还是句子呢?也许有人会说,"结束语"就是"结束的短语".这并不能说明问题.若此."结束语"不也可以理解为"结束秘书之友&;27 年第 3 期的语句"吗?吴新元先生将结束语明确地称为结语句:"公文中常用' 特此某某'一类结语句"②.这样就好理解了,既然是句子,自然要加上标点符号.对"特此请示,请予批复"之类的结束语来说,由于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请予批复"之后自然要加标点符号.而对"特此通知"这类结束语来说,作为公文正文的组成部分,它理应是一个单句,也应当使用标点符号.很显然,如果公文正文中出现一个短语,反而与整个正文不相协调,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这与公文标题和落款不使用标点符号不是一回事.因此,对公文结束语之后的标点符号, 既不能认为加了不美观就不加,也不能认为只要不产生歧义加或不加都无所谓.笔者还注意到, 有些公文,尤其是户外张贴的"通告",其结束语常使用黑体字,以示醒目,且不标注标点符号.这一做法也是欠妥的.因为公文的结束语属于公文正文的内容,整个正文的字体应该保持一致.&;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对此有明确的规定. 公文中的结柬语应当使用什么标点符号公文中的结束语作为一个句子应当使用哪一种句调呢?"拿语气为标准,句子可以分做四种.带有陈述语气句调的是陈述句,带有疑问语气句调的是疑问句,带有祈使语气句调的是祈使旬,带有感叹语气句调的的是感叹句."③《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句子"这一词条时有这样的说明:"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语调,有的表述为句调,笔者注),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的语气.?6?7?6?7在书面上每个句子的末尾用句号, 问号或叹号."④对公文的结束语而言,在选择句调时首先可以排除的是问号,因为公文的结束语不可能是提出问题的疑问句;其次可以排除叹号,因为公文结束语也不应当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感叹句.公文的结束语一般不是陈述句就是祈使句.是陈述句的,如"特此通知"之后应当使用句号.是祈使句的,如"请函复",笔者认为其后还是应该使用句号.尽管《现代汉语词典》认为祈使句"在书面上,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⑤,但对行文机关来说,无论是平行文的结束语如"请函复",还是上行文的结束语如"特此请示,请予批复",在句末使用句号都比使用叹号好. 这里用的"请"字是礼貌用语,表达的是对主送机关的尊重,并没有也不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如果使用叹号,那就是强烈要求主送机关复文,那样表达的就是"请马上回复","特此请示,请尽快予以批复"等语气.这种带有催促甚至命令的语气显然是不适当的.即使公文的结束语是祈使句,也要避免使用"立即","马上","即刻","尽快"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词汇,所以结束语之后使用句号比较恰当.总之,公文中的结束语必须使用标点符号.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文都一定要有结束语,如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通知,由于正文中有"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之类的过渡语,为了避免"通知"的重复使用,正文后就不再使用"特此通知"之类的结束语了.许多基层机关在公文写作中往往习惯于使用结束语,以起到强调作用并作为正文结束的标志.这样做是可行的, 但千万别省略了句号.。
“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
“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通知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个法定文种之一,它的制作和处理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近日,笔者应邀到一单位去作有关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讲座,在翻阅该单位历年的《文件汇编》时,发现每一份通知的末尾都有一个“特此通知”。
那么,该做法是否正确呢?如果欠妥或者不正确又该怎么做呢?一、标注“特此通知”的目的和意义“特此通知”与“此令”“此告”“请批示”“特此函达”“望即函复”“特此通告”“特此批复”“请认真贯彻执行”“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执行”等同属结束用语。
应用文中的结束用语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比如书信中跟“此致”连用的“敬礼”,就只是一个敬辞;一种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公文中的结束语,或用以表达愿望,或用以提出要求,或用以重申强调。
通知中使用“特此通知”这一结束语,一般有以下作用:一是表示重视。
发文机关在阐述完正文内容后,郑重其事地以“特此通知”结束全文,表明所通知事项十分重要,发文机关十分重视;同时也是公文庄重性、严肃性的体现。
二是表示强调。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此”的解释是“公文、书信用语,表示为某件事特别在这里通知、公告、奉告等等”。
通知以“特此通知”作结,不仅表明发文机关很重视,也有提请收文对象予以特别关注,认真贯彻落实通知事项之意。
三是行文结构的需要。
公文的结尾,要求简明扼要,意尽即止,并注意与开头相呼应。
而使用约定俗成、形式固定的公文专用语这种定型式结尾方式,恰是公文结尾的一种常见形式。
有了“特此通知”,通知就算是有了一个“尾”,文本从结构上也就完整了。
二、“特此通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特此通知”在实际公文活动中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滥用。
就像笔者所见到的那个单位,每一份通知都用“特此通知”,这里边极少数可能是恰当的,大多数可能是多余的。
二是位置错误。
有的置于正文之后下一段的顶格位置,有的置于正文之后下一段居中或靠右的位置,有的甚至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的正上方。
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
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
《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
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写作要求,对于文件、公告、通知等文书形式非常重要。
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以确保文书的清晰、规范和易于理解。
首先,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中,标题部分需要使用书名号《》来标注。
这种标记方式可以凸显标题的重要性,使之在文中突出显示。
例如,可以使用《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这个标题来引导读者对全文内容的关注。
其次,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中,正文部分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正文必须具备清晰明了的结构,遵循逻辑顺序,条理严谨,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文意。
同时,在正文中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尽量避免复杂的词汇和句式,以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
此外,在正文中还可以适当使用表格、图表、编号等格式化的方式,以提升文档的可读性。
再次,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中,文末通常需要包含一些必要的附注和签署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起草人的姓名、日期、签名等,以确保文档的合法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还可以在文末附上相关文件的引用或链接,方便读者进一步查阅相关信息。
最后,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还需要考虑版面和排版的规范。
在纸质文档中,需要注意字体的大小和间距的设置,以保证文档的美观和易读。
在电子文档中,还需要考虑页面的格式和分页的合理安排,以确保文档的可打印性和整体呈现效果。
总之,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对于提高文书的规范性和易读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遵循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可以使文档更加规范、清晰,并能够准确传达所需的信息。
因此,在书写文书时,我们应该注意遵守特此说明的格式要求,以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此通知”的用法和技巧
通知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个法定文种之一,它的制作和处理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在使用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近日,笔者应邀到一单位去作有关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讲座,在翻阅该单位历年的《文件汇编》时,发现每一份通知的末尾都有一个“特此通知”。
那么,该做法是否正确呢?如果欠妥或者不正确又该怎么做呢?一、标注“特此通知”的目的和意义“特此通知”与“此令”“此告”“请批示”“特此函达”“望即函复”“特此通告”“特此批复”“请认真贯彻执行”“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执行”等同属结束用语。
应用文中的结束用语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比如书信中跟“此致”连用的“敬礼”,就只是一个敬辞;一种是有实际意义的,比如公文中的结束语,或用以表达愿望,或用以提出要求,或用以重申强调。
通知中使用“特此通知”这一结束语,一般有以下作用:一是表示重视。
发文机关在阐述完正文内容后,郑重其事地以“特此通知”结束全文,表明所通知事项十分重要,发文机关十分重视;同时也是公文庄重性、严肃性的体现。
二是表示强调。
《现代汉语词典》对“特此”的解释是“公文、书信用语,表示为某件事特别在这里通知、公告、奉告等等”。
通知以“特此通知”作结,不仅表明发文机关很重视,也有提请收文对象予以特别关注,认真贯彻落实通知事项之意。
三是行文结构的需要。
公文的结尾,要求简明扼要,意尽即止,并注意与开头相呼应。
而使用约定俗成、形式固定的公文专用语这种定型式结尾方式,恰是公文结尾的一种常见形式。
有了“特此通知”,通知就算是有了一个“尾”,文本从结构上也就完整了。
二、“特此通知”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特此通知”在实际公文活动中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滥用。
就像笔者所见到的那个单位,每一份通知都用“特此通知”,这里边极少数可能是恰当的,大多数可能是多余的。
二是位置错误。
有的置于正文之后下一段的顶格位置,有的置于正文之后下一段居中或靠右的位置,有的甚至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的正上方。
三是标点使用不当。
“特此通知”后到底用不用标点符号,学术界争论很大、莫衷一是,这造成了实际使用中的严重混乱:有的用标点,有的不用标点;有的用句号,有的用感叹号;有的甚至用黑体加以突出。
三、“特此通知”的正确使用
那么,“特此通知”到底该如何使用呢?这里需要弄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在什么情况下不需要使
用。
简短明了、精炼准确,这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因此,“特此通知”的使用应遵循这样一条原则: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
一般来说,下面几种情况不需要使用“特此通知”。
1.印转类通知中一般不用。
这里主要是指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和印发、发布有关规章、文件的通知。
这类通知讲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意尽言止,因此无需赘言。
例如:国务院
关于印发《国务院工作规则》的通知国发〔2013〕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工作规则》已经2013年3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第1次全体会议通过,现予印发。
国务院
2013年3月23日
2.正文开头已经写明了“现将……情况通知如下:”的一般不用。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前后重复,同时也为了使行文显得简短精要,收到文约而事丰的效果。
通知中有这种情况的占绝大多数,所以绝大多数通知不用写特定结束语。
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7号)因为开头有“为继续做好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国务院
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这样的表述,所以结尾再没有使用也不能使用“特此通知”。
3.通知本身已经有了结尾部分的一般不用。
通知的结束语,除了使用专用术语“特此通知”外,还常用以下三种写法。
(1)总结式结尾:总结全文内容,以深化观点,加深读者印象;(2)希望式结尾: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未来,激励斗志;(3)说明式结尾:说明生效与施行时间、适用对象及有关事项。
如果通知已经以这几种方式收束全文,后面就没有必要书写“特此通知”了。
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3〕28号)的结尾是这样写的: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这里采用的就是希望式结尾,所以后面就不再用特定结束语了。
除了上面几种情况外,根据行文目的和内容需要,是可以以“特此通知”作结的。
这种情况下通知的事项相对比较重要,如重要的人事任免、机构调整、预算决算执行完成情况等;有时,也可能是出于保持公文结构完整的需要而使用。
例如: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牟延林等7位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渝府人〔2006〕24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经2006年8月25日市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决定:任命
牟延林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正厅局级);
钟燕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张伟、李宪为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
章勇武为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试用期1年);
陈流汀为重庆邮电大学校长。
免去
牟延林的重庆文理学院院长职务;
陈流汀的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聂能的重庆邮电大学校长职务。
特此通知
二是“特此通知”当标注在什么位置。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即标注在正文结束后的下一行前面缩进两个字的位置。
其他诸如居中、靠右一侧或置于发文机关名称正上方都是错误的。
三是“特此通知”后标点的使用问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要不要标注标点的问题。
尽管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但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公文的规范化,也涉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所以应该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以消除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困惑。
笔者认为,还是加上标点比较好。
理由如下:
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汉语中短语和句子这两个概念加以说明。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指出,短语是语义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加上句调可以成为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出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可见,有无句调是短语和句子的主要区别。
那么,“特此通知”这个特定结束语是短语还是句子呢?如果是短语就不需要加标点,是句子自然就得加上标点。
《现代汉语词典》对“结束语”的解释是:“文章或正式讲话末了带有总结性的一段话。
”吴新元先生在《公文正文三要素说与公文正文格式化导论——公文写作一读通》中也将结束语明确地称为结束句:“公文中常用‘特此某某’一类结束句。
”“特此通知”属于公文的结束语,这毫无疑问;同时,它又是作为句子甚至独立的段落出现,自然应该加上句末标点。
另一方面,可以从其他结束语之后标点的使用情况加以说明。
公文中除了有许多由单一短语构成的特定结束语之外,还有不少由两个短语或分句构成的特定结束语,比如“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当否,请批复”“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贯彻执行”“妥否,请予函复”等等。
实际工作中,这些结束语后面都是加了标点的,两个短语或分句间加逗号,句末加句号。
这既符合语言规范化的要求,也成为一种习惯做法,大家一般都没有异议。
既然这些结束语后面可
以而且应该加标点,那么“特此通知”的后面为什么不加呢?加上又有什么不好呢?难道真像有些学者说的那样加个标点就不简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