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精彩瞬间
七年级语文神舟五号飞船教案.doc
5.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2。)
绥宁瞩目苍穹瞬间问鼎浩瀚
要求:让一学生站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站起来纠正。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明确:(文章记述了人们为英雄杨利伟进行首次航天载人飞行送行的场面,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意义:此事件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方面的长足进步,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2.作者介绍。
让学生起来介绍:本文作者是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
二、自主学习
师:下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要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七年级语文神舟五号飞船教案
神舟五号飞船
辩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场面描写是重点,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导人: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中国首位航天员即将出征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通讯,了解当时人们为英雄送行的场面,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七年级语文“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 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 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 天 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 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 天的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 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 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 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 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 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 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 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 多更美好的梦想。
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 较,这则新闻有何独特之处?这种独 特性赋予了它什么样的优点?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8、9、10 段的主要内容吗?这些插叙的内容在 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例句: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 了……”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 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 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 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 章中。
神圣的事业,严峻的挑战
转椅试验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
神圣的事业,严峻的挑战
低压缺氧训练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
成功的花
冰心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 我向航天英雄学什么 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
放 飞 中 国 心
梦 圆 九 天 外
/ 恋恋影视
都都是才十来岁の小小格,二十三小格与那些幼弟们确实是没什么任何共同语言。即使是与十五小格酒酣耳热之际,二十三小格天生の警觉感仍是发挥着超级强大の功效,所以, 也就是突然间,他感觉有啥啊别对劲儿,又过咯好壹会儿才终于醒过味来,原来是他の四哥好像别在宴席上有壹段时间咯。又等咯壹段时间,还是别见回来。别对啊,那可是在四 哥の园子里,他那各主人怎么可能那么长时间别在场呢?犹豫咯壹下,他决定借口需要更衣而离咯宴席。出咯门,由于对园子の情况很别熟悉,于是他壹把抓过立在门口の壹各小 太监:“见到您们家爷没什么?”“回二十三爷,我家爷刚刚朝影壁墙那边过去咯。”为咯确保接驾诸项事宜の万无壹失,水清在人员配备上简直就是人海战术,三步壹岗、五步 壹哨,以确保任何壹各来客都能得到最好の服侍。可是就是那各最好の服侍,居然将二十三小格直接指向咯他最别应该去の地方。得到准确消息の二十三小格只三步两步就绕过影 壁,没什么见到人;又别假思索地越过回廊,还是没什么见到人。难道是那各小太监得咯王爷の吩咐,指东打西,存心给他往错路上指引,让他越走越远?还是说他那壹次の直觉 出咯错,或许根本就没什么啥啊事情发生,他仅仅是神经过度敏感而已?正在疑惑之间,二十三小格又别甘心地四下张望壹番,最后别经意间地抬咯壹下眼。结果就是那壹眼,倾 刻就令他额头上の青筋止别住地突突地狂跳!那别远处の小丘上の亭子里,别就是他久寻别获の四哥吗?果别其然,四哥の身边还有壹各诸人!虽然二十三小格离得有些距离,虽 然那各人是侧身而立,但是从身高、体态上来看,应该是王爷确凿无疑,绝对错别咯!而那各女子呢?虽然那各女子只是壹各背影,根本看别清楚面貌,但是,他清楚地记得,婉 然今天穿の是壹件月白色の旗装,在暗夜之中,那各颜色如此の醒目、刺眼,狠狠地挑动着二十三小格の神经。面对此情此景,二十三小格の大脑完全被仇恨与愤怒所充斥,根本 连想也没什么想此举会带来啥啊样の严重后果,而是本能地壹抬手就摸出身上随身携带の小驽,箭在弦上,那枚小箭“刷”地壹下就朝松露亭の方向飞咯过去!以他二十三小格の 身手,别管哪壹各,总会斩获壹各:奸夫或是银妇。第壹卷 第570章 失手以往二十三小格与九小格起冲突の时候,还有壹丝理智尚存,最终仍是竭力克制地记得将鞭子转各方向, 没什么落到九小格の身上,而只是落在咯马背上。现在,被仇恨与愤怒冲昏咯头脑の他完全处于失控状态,完全丧失咯理智,完全忘记咯壹会儿如何向他们の皇阿玛交代の问题, 任由小箭朝着靶芯飞去。随着二十三小格手起箭落,壹各女子“啊”の壹声惊呼,立即撞进他の耳朵。那各结果更是让他怒别可遏,于是想也没想,拔脚就向松露亭の方向冲咯过 去。待二十三小格疾步冲到松露亭边上定睛壹看,映入他眼帘の,竟然是他の四哥和小四嫂!两各人正相依相伴地站在壹起,就像郎才女貌の壹对璧人,正目别转睛、面含诧异地 望向眼前气喘吁吁の二十三小格!那番情景大大出乎二十三小格の意料,令他壹下子就懵咯!胸膛更是剧烈地起伏着,既是因为急速の追赶,更是被眼前の景象气昏咯头,本以为 是胜券在握,怎么会是那各结果!更让他无法接受の现实就是,他心中の女神正与他最为痛恨の四哥情意绵绵地相拥而立,见到他那各外人,竟然都没什么松开紧握の手臂!那简 直就是将二十三小格の心壹劈两半!半天都没什么缓过神来の二十三小格总算是记起咯礼数,糊里糊涂地喃喃地说咯句:“给四哥、小四嫂请安”。“您没在宴席上陪皇阿玛,来 那里干啥啊?”王爷面无表情,语无波澜地问向二十三小格。见他の四哥开咯口,二十三小格终于又恢复咯刚才の乖张,话中带话地回复道:“四哥和小四嫂好心情啊!皇阿玛还 在宴席上,四哥四嫂却在那黑灯瞎火の地方郎情妾意,那要是禀告给皇阿玛,他老人家会是高兴地看着您们卿卿我我呢,还是会降罪四哥御前失礼呢?”“所以,二十三弟,现在 最好の法子还
飞向太空的航程
预习内容: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翌年(yì) 横亘(gèn) 九霄(xiāo) 酝酿(yùn niàng) 苛刻(kē) 摘星揽月(zhāi)
橘红(jú) 嫦娥(é) 诞生(dàn)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课文基本结构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 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却用了很 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 有点不像新闻了?
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新闻的确有及时性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 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 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 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 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 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 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 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 到底经历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 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 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 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 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 品,他说这是他看到 的地球最美的画面。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宇航员:聂海胜、费俊龙
这是费俊龙拍摄的作品,照片中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 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宇航员: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神舟八号
航天员:刘洋 刘旺 景海鹏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教学课件】《太空一日》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
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 1350 小时之久。 2003 年 10 月 15 日北京时间 9 时,杨 利伟乘由长征二号 F 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 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 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写作背景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位于戈 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开始了这次预定环绕地球14圈的太空之旅。 按预定计划,他于16日6时许在内蒙古中部一处草原着陆。 杨利伟耗时两年撰写了个人传记《天地九重》。该书是中国第一本真实记 录太空航天员生活的著作。本文就是《天地九重》节选的部分。
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
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视这个过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星际穿越》 [美] 基普·索恩(Kip Thorne) 著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科学家推荐)
谢谢观看!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下册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 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表格。
意外情况 第一次意外 第二次意外 第三次意外 第四次意外 第五次意外 心理活动或举动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2)
2002年北大“山鹰”登山 队在希夏 邦马峰遭到雪崩,5名队员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哥伦比亚”在返 回地面时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明确:
(1)表现大家关注、担心我的安危,看到我安然 无恙时的激动兴奋之情和深深的战友情。
(2)通过景色描写,表达了“我”在太空中对祖国 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表达了“我”回到地面的隐藏不住的喜悦激动 之情,和胜利返航的自豪放松心情。
小结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航天员杨利伟首次太空 飞行的经历,表现了杨利伟敢于探索、 不怕牺牲、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和实事求是细致严谨的科学精神;抒发 了作者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祖国的感情 以及胜利返航的自豪之情。也说明了航 天员工作的危险性、艰巨性;
▪ 二是不时出现敲击声。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 却未能发现什么。
浏览课文第四部分,思考:
▪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 “惊 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 明确:舷窗的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外边可 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 抛开降落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小结遭遇的意外经历及心情:
▪ 明确: ▪ 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
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都应该给 予英雄的荣誉。
▪ 本文描述了诸多细节,可以说突发事件、危难 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 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 持到底的。所以说他是航天英雄。
阅读课文全部,思考:
▪ “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文中哪些地 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23课《太空一日》(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本文用四个小标题来安排结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个小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 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浏览全文,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又有怎样的心理 活动或举动(预学一或思考探究一)?
意外情况
心理
举动
共振
非常痛苦 顽强忍受
本末倒置的错觉 令人难受 靠意志克服,闭着眼睛猛想适应、调整
何为英雄
1.作者在描述意外过程中的感受时,一再地用“非常痛 苦”“太可怕了”“觉得自己快不行了”“真的以为自己要 牺牲了”之类的语言来表现自己当时的痛苦与恐惧。这样的 反复渲染是否会损害他作为“航天英雄”的形象?请结合文 章进不行会分。析。 ①科学探索要实事求是,不能隐瞒,这是科学求真精神的表现; ②把这些痛苦和恐惧的感觉真实描写出来,可为以后的实验 提供改进的依据; ③这样具体描写也让读者对航天员无所畏惧、勇于克服艰 难、敢于献身的精神有更具体的理解。
聂海胜、张晓光、太空中飞行,标志着中国已
王亚平(女)
经基本掌握空间飞行器交
会对接技术。
2016年 10月17日
神舟十一号
景海鹏、陈东
驻留时间首次长达30天, 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 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时间 航天器名称
航天员
主要任务或意义
2021年 6月17日
神舟十二号
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
小标题
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我”以为 自己要牺牲
火箭升空过程中产生共振,让人非常痛苦,几乎难以承受。
了
看到弧状的地球、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祖国的
“我”看到 各大省份;俯瞰北京的白天和夜晚,但没有看到长城。
了什么
飞船刚进入轨道时会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还听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神舟”五号飞船航天
3.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4.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二、课堂探究:
㈠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组际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㈢拓展延伸
1.此时,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送别现场,你作为CCTV的记者将要向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分别提出哪些采访话题?试写出。
三、达标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绥中 ﹙ ﹚瞩目﹙ ﹚苍穹﹙ ﹚
瞬间﹙ ﹚问鼎﹙ ﹚浩瀚﹙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太空漫步”……几千年来,对广mào()的太空,中华民族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向往。今天,中国航天用一个个飞天壮举不断为国人圆梦,为民族争光。许多经典瞬()间已经为历史所定格。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问鼎苍qióng(),浩瀚()太空,从此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神五”知识材料
2003年10月15日19时58分,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飞船以平均每小时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4.小组交流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5.重点研讨课文第3、4自然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5)
返回阶段: 归途险象环生 4.快速行进的飞船与大气摩擦把舷窗外烧的一片通红,突 然发现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窗外1600~1800度的高 温。 ——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 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我反而放心一点了。
5.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 开,使劲一提;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 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 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二、整体感知 1 作者简介
杨利伟
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他是 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9时,杨利伟 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 太空,象征着中国成功的走 向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 的飞天梦想。2014年9月15日, 太空探索者协会授予他 “列 昂诺夫奖”。根据这次飞天 经历他撰写自传《天地九重》 一书。本文节选第六章
人物之一
还将好的梦想。
布置作业:
1.地球上短暂的一天,太空航行漫长的 14圈,试问杨利伟在天上过了多少天? 2.阅读《天地九重》一书。
六、拓展延伸
参考: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 的梦
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
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
人,作为中国航天人杰出代
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
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
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
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
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
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
2003年被评为十大感动中国 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
•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6)
杨利伟
学习目标:
1. 掌握本文生字词。 2.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勾画
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感受的语句, 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 人物性格的方法。
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 空的第一人。中国人 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特级航天员。杨利伟 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 行1350小时之久。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4人小 组),在书中勾画流露作者感受的句子。
谁能说说:
在你看来杨利伟是怎样的 一个人?
总结: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 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 “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 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 科学的崇高精神。
拓展演练:
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 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 问题呢?
(用文中语句回答)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 “我”看到了什么?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 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 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 现象?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 分中,令“我”“惊心动魄” 的事情是什么?
小组交流合作:
那杨利伟先生在“太空一日”的 旅程中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生词检测:
chì 炽热 chóu 稠密 yú 无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uò kàn áo
jǐn
轮廓 俯瞰 遨游 严谨
zhuó
fǔ jūn
烧灼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xián
舷窗
整体感知:
1. 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 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 牲”的原因吗?
2014年9月15日,太 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 年会在北京闭幕,杨 利伟被授予“列昂诺 夫奖”。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一“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神舟五号飞船介绍素材苏教版剖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一“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神舟五号飞船介绍素材苏教版剖析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一“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神舟五号飞船介绍素材苏教版剖析神舟五号十大焦点1、什么时候能升空?从今年9月15日神舟五号进入发射倒计时以来,随着发射日期被初定为10月15日至17日之间,人们的期望值也日渐提高。
神舟五号成功升空那天,将被永远记入史册,成为中国航天历史的里程碑。
2、到底在哪里发射?人们一直认为神舟五号将在酒泉发射,其实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并不在酒泉,而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南部,之所以将内蒙古境内的卫星发射基地命名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因为该地点在戈壁滩中,远离城区,附近较为著名的城市就是酒泉,因此得名。
3、神舟五号是什么模样?从之前的图片来看,神舟五号与早前升空的神舟四号十分相似,都是由轨道舱、返回舱及能源舱三部分组成。
不过神舟五号的前部是圆柱体,并非神舟四号的半球形,其内部空间有5.5平方米,可坐3个人。
4、第一位宇航员是谁?人们对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是谁最有兴趣。
目前,12名宇航员和两名从俄罗斯留学归来的教练正在基地进行最后训练,他们均有资格出征太空。
这14名宇航员都曾接受国内心理专家精心设计的心理问卷测试,均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
目前,前3名的人选已经排定。
5、宇航员穿什么衣服?据了解,不论是准备发射,还是在飞船或太空站工作,宇航员会根据太空任务的不同,穿着不同的衣物,这些衣物不但舒适而且可以保护他们。
6、神舟五号带些什么?在神舟五号小小的内部到底都要装些什么东西呢?据报道,神舟五号会携带1公斤左右的植物种子,而且舱内备有手枪、匕首等自卫武器,以防止返回舱未能在预定地点降落时,宇航员可以对付野兽、鲨鱼等危险动物或敌人。
7、神舟五号能转多少圈?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后将先以远地点350公里左右、近地点200公里左右的椭圆形轨道运行,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共绕地球飞行14圈。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 (24)
多音字
模
mó ( 模拟 mú ( 模样
) )
屏
pí ng( 屏风 bǐng( 屏气
) )
词语解释
炽热 温度极高、极热。
俯瞰 从高处往下看。 模拟 模仿。 遨游 漫游;游历。 严谨 严密谨慎。
稠密 多而密。
概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 烧灼 烧、烫,使受伤。
词语解释
五脏六腑 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比喻很重大的责任。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
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 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 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 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 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七号”的航天员在太空中都没看到长城的事实,
证明“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 城”这一传说是不真实的。杨利伟特别强调这 一点,表现了他重视实践、坚持真理、实事求 是的精神。
深入分析
文章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尾运用了以声写静的手法,叙述了飞船内的寂静及 “我”的期待,叙述了地面人员寻找飞船的情景,字里 行间流露出胜利的自豪感、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生字词
弧( hú) 炽热( chì)
轮廓( kuò )
俯瞰( fǔ kàn )模拟( mó nǐ ) 遨游( á o ) 严谨( jǐn ) 稠密( chó u ) 概率( gài lǜ ) 烧灼( zhuó) 五脏六腑( fǔ ) 耐人寻味( nà i ) 千钧重负( jūn )
人教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太空一日》课件
●
模拟(mó) 稠密( chóu) 烧灼( zhu )
●
●
●ó
◆词语集注
炽热: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释然: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 五脏六腑: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轮廓:①名词,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②(事情的) 概况。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 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 人。
——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 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 了!
——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第5层(28、29自然段),在飞船上,“我”看到了类似 棉絮状的物体。
第三部分(30-39自然段),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第1层(30-34自然段),如何迅速调整“本末倒置”的 错觉。 第2层(34-39自然段),详写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自然段),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第1层(40-44自然段),飞船平稳进入稠密的大气层。 第2层(45-54自然段),飞船玻璃舷窗出现裂纹。 第3层(55-67自然段),飞船安全着陆。
作者名片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特级 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现 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 11月07日,杨利伟荣获“航天英雄”的称号。 2017年10月27日,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空间科学奖章”。
2003年10月,38岁的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在太空飞 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 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 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10月15日这一天,成就了一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想,也书写了一名青年军人的特殊光荣。
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
“神舟”五号飞船起飞9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
杨利伟立刻处于失重状态,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
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
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着失重带来的的不适,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状态恢复了正常。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
”有资料记载,世界上50%的航天员都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
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
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
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
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里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别人做5到8分钟,他却做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
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己的吸引力。
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像。
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熬过这一关。
离心机训练。
坐进一只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100千米的时速旋转。
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
每次训练要做8个G(8倍于地球引力)的负载,持续时间40秒。
“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
”杨利伟说。
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
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3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
“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
这确实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
”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
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
因为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
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根儿疼。
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敢多吃。
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过餐。
“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个很痛苦的事情。
”杨利伟对记者说。
10月16日,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返回地面。
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面失去了联系,飞船在疾速下降,外面是烧灼的火苗,通红一片,过载达到10个G,噪音冲击有160多分贝。
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极度困难或停止,意志丧失,“黑视”,甚至直接影响生命。
杨利伟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和力量,同超重对抗。
两分多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区,向着陆场奔去。
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5年10月12日,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随着“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将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
“神舟十一号”飞船已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拓展资料:杨利伟简介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
时为中校军衔。
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
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
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
12月0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11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3年3月24日,杨利伟获澳门科技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
杨利伟个人生活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省绥中县绥中镇,从小就生活在大海边,儿时他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像海鸥那样,向着蓝天飞去。
杨利伟小时候非常爱看书,他写过一篇作文《我见到了周总理》曾入选了作文集。
爸爸杨德元、妈妈魏桂兰同在镇里一家中学当教师(爸爸后调到县土产公司)。
小利伟自幼比较文弱、性格内向、缺少胆量。
为了改变小利伟的性格,每年寒暑假,爸爸有意识地带他去爬山、到县东六股河去游泳。
秋天,带他去大山里爬树采摘果实。
从此,小利伟竟对探险及运动有了兴趣,常常同伙伴跋山涉水野游,登狐仙洞山探访狐洞、寻访古寺遗址,寻觅传说中的“链锁地井”。
看完《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鸡毛信》等战争故事片后,他央求爸爸帮助同班的小伙伴赶制了红缨枪,毛遂自荐当上了儿童团长。
而看了《铁道游击队》后,他就一直梦想做火车司机,却没想到后来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
1983年6月,在他高中三年级的时候,空军招飞人员要在当地应届毕业生中选拔飞行员,而从小就有从军梦的杨利伟第一个到选飞报名处报上了自己的名字,经过严格的选拔、考察、体检、面测等程序,18岁的杨利伟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学院的一名学生。
[12]杨利伟所获荣誉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公民(2003年10月15日),在他之前,美国有四位华裔航天员曾进入太空。
2003年11月07日,杨利伟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手中接受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奖章和证书。
2004年02月12日,荣获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05年03月16日,小行星21064以杨利伟命名。
2008年07月22日,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8年08月06日,奥运火炬开始北京市传递航天英雄杨利伟跑首棒。
2008年11月第四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得月桂奖特别奖。
2009年9月14日,他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接见。
2010年10月31日,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对杨利伟的评价2003年香港《大公报》发表社评《杨利伟旋风热动全城》,社评:杨利伟是这次“神舟”5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
从杨利伟的表现,人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代的崛起,看到他们的质素、智慧和表现,看到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看到国家未来光辉远大的前景和希望。
战友评价杨利伟:爱钻研肯奉献。
媒体评“没看到长城”的杨利伟的另一种勇气:杨利伟做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牺牲的勇气;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另一种勇气———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勇气。
杨利伟的故事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时已是晚上。
21小时太空之旅的极度疲劳尚未消除,他就给训练航天员的教员们一个个打电话,向教员们汇报自我在太空的状况。
而此时电视里已全是他的新闻和形象,他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一位老教员感叹地说:"难得啊,难得。
能在巨大荣耀面前,持续如此平常心态,正是优秀航天员就应具备的素质。
"是的,应对巨大的荣誉,杨利伟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忘记航天员的神圣使命,犹如平时,淡然置之。
他的亲人成为了新闻人物,甚至儿子小宁康也被众多媒体包围,他要求媒体不好宣传,一再期望以平常人对待。
他在空军时的战友还记得,1997年,当杨利伟透过体检,回到部队等待通知的那一年里,他仍然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飞行训练中。
那年他飞了150多小时,大大超过当时部队规定的飞行时刻。
尽管体检耽误了许多时刻,但在这一年的考评中,杨利伟的飞行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这就是航天英雄杨利伟。
记者曾问杨利伟,你对航天员的职业怎样看?他说,在飞天的征程上,不仅仅充满了艰辛,风险也时刻存在,许多勇士还为此付出了性命,但征服太空是航天员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时刻准备奉献和牺牲。
11月7日,当祖国和人民给予航天英雄杨利伟以最高荣誉时,杨利伟说出了自我的心里话:“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光荣属于祖国,光荣属于人民,光荣属于千万个航天人。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我将继续发奋工作,时刻准备理解祖国和人民交给我的任何任务!”杨利伟背后的故事英雄的内心杨利伟就坐在我对面,飞天成功后鲜花和掌声包围了他,他平静如常,就像在火箭升空中,他的心跳依然是每分钟76次,没有丝毫紧张。
资料称,国外航天员在火箭发射时的瞬间心跳到达每分钟140次仍属正常。
他如此大勇,如此沉着冷静,使我肃然起敬。
我问他:"你到发射场看过发射实景吗?数百吨的燃料送火箭起飞,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你想过这中间的风险吗?你知道今年国际航天界的灾难性事件吗?"他坦然一笑说,过去他只在电视上看过发射飞船和卫星。
年初,他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高空坠毁,7名宇航员遇难。
他说:"这些灾难只能提醒咱们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之后,他用平静的语气述说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一位前苏联的航天员乘坐的飞船在回到的途中发生故障,飞船眼看就要坠毁,这位航天员拿出怀中的金笔用宇航服包好,对地面上凝望他的妻子深情地嘱咐:请把金笔作为礼物,转赠给你未来的丈夫……为了这个神圣的使命,杨利伟告诉我,有时想吃的东西不敢吃,想做的事情不敢去做,也是挺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