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案
![硫的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c1f94579563c1ec5da71cc.png)
(讲述)硫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非金属元素之一。大家知道,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硫。
(联想质疑)播放录像或图片——火山喷发。自然界里有哪些含硫元素的物质请阅读P85。
观看
〈阅读〉通过阅读教材P85相关内容,认识自然界中含硫物质的来源和转化。
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Hg+S=HgS 2Ag+S=Ag2S(黑色)
〈3〉用途
教学后记及教法改进
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案
王
伟
(设疑)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有哪些
(2)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演示)课本P86(实验1)并补充硫在酒精和CS2中的溶解性实验。
(提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什么结论
(点评并投影小结)〈1〉硫的物理性质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
思考、回答并记录。
明确探究方法、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课题
§3-3硫的转化(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王伟
授课班级
高一〈2〉班
授课时间
12月11日第三节
教学用具
电脑、大屏幕、教学课件、有关实验仪器及药品。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它们的主要来源。
2、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并从氧化还原理论的角度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讲授
新课
(点评并投影)小结:
一、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素间的转化
(1)硫的存在
(2)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6012ccdd88d0d233d46ae6.png)
硫的转化新授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4级应化二班田彦光 0316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
课程标准要求:试以合适的方式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一些主要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体会科学整理归纳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联系生产生活,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本节内容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运用类比预测、启发探究、引导探究、问题探究法,使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学习,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不仅对金属元素知识部分做了对比,更在知识面和思维品质上提高了要求。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碳和氮两种元素的相关知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0 价、+4 价、+6 价的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了解SO2 和H2SO4 的性质;(2)较熟练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释硫单质氧化性与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得出结论的技能。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交流合作习惯。
(3)进一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2)渗透化学学习研究中的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四、教学重点认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不同价态硫对应化合物的性质。
五、教学难点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硫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知识回顾,提出课题)0-1min 【回顾】同学们,经过前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共同认识了碳和氮两种元素。
我们学习了碳的什么?对碳的多样性。
紧接着我们又学习了氮的什么?对是氮的循环。
碳是组成化合物最多的一种元素,所以我们学习了它的多样性。
氮元素是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在不断循环的。
高中化学_《硫的转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硫的转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ba05119a8956bec0975e3b0.png)
第三节硫的转化第1课时自然界中的硫【学习目标】1.分析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态及主要来源2.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硫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实验现象,养成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3.学以致用,分析硫及相关化合物的用途,建立起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习重难点】硫的化学性质【课前预习区】一、有关硫及其化合物1、预习课本,写出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标记出硫元素的化合价。
硫化氢,硫化钠,硫离子;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根离子;三氧化硫,硫酸,硫酸根离子二、自然界中的硫①通过课本图示,我们可以找到哪些含硫物质?②火山爆发后地表中不同价态的硫是如何转化?(画出转化关系图)火山爆发后地下中不同价态的硫是如何转化?(画出转化关系图)③地上含硫物质和地下含硫物质的价态是否一致?为什么?④硫元素常见价态有哪些?对应哪些常见物质【课堂互动区】【问题驱动】一、硫的物理性质1、硫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什么样的外观特征?2、硫属于哪一类物质,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与程序)(参考课本P86,并动手实验)【学以致用】下列关于叙述不正确的是()A.硫单质为淡黄色的晶体,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B.硫单质易脆易粉碎,易溶于二硫化碳,加热易熔化C.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D.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斜方硫和单斜硫二、硫的化学性质硫是一种单质,从氧化还原角度预测硫的性质:___________ 1、硫能与绝大多数的金属反应【演示实验】硫与铁反应现象:方程式【实验探究】①S与Fe反应实验中,只加热混合物一端就能继续反应,说明什么?②铁与硫的生成物中铁表现价,如何验证(提示:生成物不溶于水而溶于稀盐酸)③类推完成下列反应硫与铜反应硫与铝反应【类比分析】分别写出Fe、Cu与氯气反应方程式比较硫、氯气氧化性强弱,理由【迁移应用】你能否用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①实验室用之除去洒落的汞②将钠与硫放在研钵中研磨,会听见噼里啪啦的爆炸声2、硫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①观看演示实验,描述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方程式:②S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合作探究】硫与其他物质反应①硫粉可以溶解在热的浓碱液中,写出方程式,画出双线桥,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物质的量的比②黑火药爆炸所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3CO2↑+N2↑,在此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思维发散】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硫的影踪,让我们开动脑筋,发现硫元素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小结】:【随堂练习】1.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A.FeSB.FeCl2 C.SO2D.NO2.Cl2的氧化性比S的氧化性强,最主要的事实是()A.通常情况下硫为浅黄色固体,而氯气为黄绿色气体B.硫不溶于水,而氯气能溶于水C.与金属或氯气反应时,硫被还原为—2价而氯被还原成—1价D.与同一种金属反应时,金属被硫氧化成低价态,被氯气氧化成高价态3.实验室常用热的NaOH溶液洗去试管口的沾有的S,其反应如下6NaOH + 3S = 2Na2S + Na2SO3+ 3H2O 在此反应中硫表现的是()A.氧化性 B.还原性.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4.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的晶体,有橙色、有无色、红棕色三种颜色的硫蒸气,它们都是硫的单质,但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不同,可用Sx表示。
3.3《 硫的转化》教案设计(鲁科版必修1)
![3.3《 硫的转化》教案设计(鲁科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a0046ae41eb91a37f1115ccb.png)
第三节硫的转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方法上重点、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播放录像】火山喷发【讲述】火山口黄色的物质即为硫单质。
硫磺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硫酸、火药、烟花爆竹等,还可以用来制硫磺软膏医治皮肤病。
我们知道,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硫单质的性质。
【板书】一、硫单质的性质【提问】1、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2、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从化合价的角度推测,硫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讨论评价】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各实验方案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记录。
【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的合理方案可能较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
<实验1>在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取少量硫粉,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酒精和二硫化碳,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方案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f54cd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硫的转化过程及其相关化学反应。
(3)理解硫的转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硫的转化过程及其相关化学反应。
2. 教学难点:(1)硫的转化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和机理。
(2)硫的转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硫磺燃烧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硫磺燃烧的现象。
(2)提问:硫磺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物质?这些物质有什么用途?2. 新课讲授(1)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讲解硫的转化过程及其相关化学反应。
(3)分析硫的转化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和机理。
3. 实验演示(1)演示硫的燃烧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演示硫的转化实验,如硫磺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硫的转化过程。
4. 课堂讨论(1)讨论硫的转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2)分析我国硫资源现状,探讨如何提高硫资源的利用率。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质量。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课堂讨论: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观点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五、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内容,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2. 加强实验演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硫的转化(教(学)案)
![硫的转化(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7abaab227916888586d753.png)
第三节硫的转化(教案)市实验高级中学祝丽娜一、教学容分析本课时是化学必修1教材(鲁科版)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教学容。
在了解硫单质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二氧化硫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程序,第二章中初步接触了利用物质的分类观探究物质的性质,本节容在氧化还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元素不同价态的转化,铁及铁的氧化物一节已接触过,对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探究,学生学起来相对轻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 学会运用分类观和价态分析预测物质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使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密;(2)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解决生活、社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意识,逐步树立合理应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
四、教学重、难点:1.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2.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方案的设计五、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分类比较法,实验探究法七、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流程:情景引入(耳朵眼豆陷中的二氧化硫的报道)→问题提出(二氧化硫的性质有哪些?)→活动探究(1.分类观探究SO2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2.转化观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探究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3.利用有色物质验证SO2的的漂白性。
)→得出结论(照应新闻中猜想的SO2的性质和作用)2.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以耳朵眼豆陷中的二氧化硫的报道引出与生活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引出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硫黄的性质和用途,它无论是在空气中还是在氧气中都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从上面的新闻中你能得到关于二氧化硫的哪些信息?猜一猜它可能具有哪些性质?【学生】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二氧化硫有抗氧化性(即还原性),二氧化硫有毒,对人体有害………【老师】二氧化硫真有这些性质吗?还有其他的性质吗?我们这节课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硫的性质。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doc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65f8f59550e2524de4187e30.png)
硫的转化新授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4级应化二班田彦光 201410020316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
课程标准要求:试以合适的方式对含硫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一些主要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体会科学整理归纳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联系生产生活,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本节内容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运用类比预测、启发探究、引导探究、问题探究法,使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学习,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不仅对金属元素知识部分做了对比,更在知识面和思维品质上提高了要求。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碳和氮两种元素的相关知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0 价、+4 价、+6 价的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了解SO2 和H2SO4 的性质;(2)较熟练地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释硫单质氧化性与还原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得出结论的技能。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交流合作习惯。
(3)进一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2)渗透化学学习研究中的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四、教学重点认识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不同价态硫对应化合物的性质。
五、教学难点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硫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
必修一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教案1 精品
![必修一第3章第3节硫的转化教案1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17a202df12d2af90242e6ad.png)
《硫的转化》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关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 引导学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究含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认识硫黄是黄色固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能够与铁、氧气等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能够与氧气、氯水、硫化氢等物质发生反应,另外还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退色;认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 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4. 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转化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二氧化硫的性质和浓硫酸的性质。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知识目标:1.了解关于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2.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硫单质的物理性质3.利用学生已学过的氧还反应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硫单质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硫单质有着广泛的用途教学重点:硫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掌握S单质具有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相关的用途教学模式:学——导——练(引导,探究,演示)【课前预习区】1、写出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2、回忆:氯气的化学性质各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3、总结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
预测单质硫的可能化学性质【课堂互动区】单质硫⑴物理性质:观察实验完成下表,认识硫的物理性质。
1、S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2,0,+4,+6,从氧化还原角度预测硫的性质:。
2、硫是一种非金属单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预测硫可以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
【实验探究】实验记录:【引入】:【放映】:火山爆发的影片片断【讲述】:火山爆发的一瞬间,真可谓是惊心动魄,在火山喷发后人们其附近地下找到的几种矿物质。
《3、硫的转化》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3、硫的转化》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https://img.taocdn.com/s3/m/662abb079b89680202d82591.png)
第三节 二氧化硫(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及其危害和预防4、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化学、运用化学的思想、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分析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教 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引入:多媒体展示与二氧化硫性质相关的几张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提问:你们认为SO2有哪些物理性质?带着物理性质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
板书:第二节 二氧化硫一、二氧化硫的性质(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引导:仔细观察视频,并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试管口塞的棉花团有什么作用?②如何验满?③收集完SO 2气体后,导气管怎么处理?④盛满SO 2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板书:(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 酸性氧化物提问:酸性氧化物有哪些通性?(对比前面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1) SO 2与水的反应SO 2 + H 2O H 2SO 3 (亚硫酸)(可逆反应)(2) SO 2与碱的反应SO 2 + 2NaOH (足量) == Na 2SO 3 + H 2O (亚硫酸钠)(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 + CaO == CaSO3引导:利用这个反应,你们能否想到处理煤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的方法?讲述:利用这点性质,我们可以解决含硫矿物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硫的问题,可以把生成的二氧化硫最终转化为CaSO4,我们称之为“钙基固硫”。
过渡:提问:标出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学价,根据氧化还原的相关知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板书:2、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1)SO2的还原性(为主)板书:SO2与O2的反应2 SO2+ O22SO3使KMO4溶液和溴水褪色Br2+SO2+2H2O=2HBr+H2SO4讲述: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实当SO2遇到强还原剂的物质,如S2-,I-,则会表现出氧化性板书:(2)SO2的氧化性SO2 + 2H2S = 3S ↓ + 2H2O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实验认识了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和氧化性,利用这些性质,能解释将馒头变白,银耳变亮的现象吗?是不是SO2还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呢?引导:观察教材89页图3-3-7,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板书:3、SO2的漂白性SO2—品红溶液——褪色设问: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知道哪些物质有漂白性呢?通过比较分析完成课件中的表格。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95f6734b35eefdc8d3339f.png)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本节内容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本章所在位置恰到好处,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等以及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并且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
2、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
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知识框架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如下:通过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认识硫单质并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然后通过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之后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及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再引导学生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治。
硫的转化教案
![硫的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3e29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c.png)
硫的转化教案教案标题:硫的转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硫的性质和常见的化合物。
2. 掌握硫的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硫的性质和常见的化合物。
2. 硫的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硫的转化过程及其应用。
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硫粉、石蜡、氢气、铜片、盖玻片、试管、酒精灯、显微镜等。
2. 教学资料:硫的性质和常见的化合物的介绍、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关于硫的基本知识,例如硫的性质和化合物。
2. 提问:硫在自然界中存在哪些形式?硫的化合物有哪些常见的例子?知识讲解:1.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介绍硫的转化过程,包括硫的燃烧、硫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2. 说明硫的转化过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例如硫磺的制取、硫酸的生产等。
实验操作:1. 实验1:硫的燃烧a. 将一小块硫粉放在铜片上,点燃硫粉。
b. 观察并记录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
c.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硫的燃烧反应。
2. 实验2:硫的氧化反应a. 取一小块硫粉,加热至较高温度。
b. 将加热后的硫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氧气。
c. 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
d.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硫的氧化反应。
3. 实验3:硫的还原反应a. 取一小块硫粉,加热至较高温度。
b. 将加热后的硫粉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气。
c. 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和变化。
d.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硫的还原反应。
实验总结: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硫的燃烧、氧化和还原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2. 学生分析实验中的观察结果,讨论硫的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
拓展应用:1. 学生自主设计一个与硫的转化相关的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
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实验设计和结果,进行课堂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硫的转化过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环境保护、能源等。
《硫的转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元素”有关文档共14张)
![《硫的转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元素”有关文档共14张)](https://img.taocdn.com/s3/m/0df30a3e5fbfc77da369b112.png)
-2
0
+4
FeS
H 2SO 3
+6
H 2SO 4
H 2S
S
SO2
SO3
Na2SO 3
Na2SO 4
价态变化为主线整理 代表物间转化关系
第8页,共14页。
学以致用
第9页,共14页。
酸雨及其防治
1. 认识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了解科学-技术-环境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 3.从知识和方法的角度概括整理本节学习内容
无明显现象 加酸后生成 淡黄色浑浊
实施实验
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 的影响
浓硫酸
知识支持: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可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
1.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又证明SO2的还原性 2.同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可 能有相似的氧化还原性质
H2S与SO2反应录像
第7页,共14页。
进一步说明同价态元素 的化合物可能有相似的 氧化还原性质
1.运用SO2酸性氧 化物性质
2.预防酸雨的措施
1. 控 制 酸 性 物 质 的 排 放 2. 开 发 新 能 源
技术
防治
酸雨
观念
法规
补充、深化对酸雨防治 措施的认识,增强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
第13页,共14页。
价 态 变化
2 0 4
6
物
S S S 氧化
氧化
还原
还原
氧化 还原
S
质 H 2S
S
类
别 H 2S(酸 S
法了解 学性质 选择合适的氧化剂、还原剂(开放点) S的物理 从价态角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 性质 从类比迁移的角度
硫的转化(教案)
![硫的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a59695581b6bd97f19eae9.png)
硫的转化(教案)第三节硫的转化(教案)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祝丽娜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化学必修1教材(鲁科版)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教学内容。
在了解硫单质的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硫的重要氧化物---二氧化硫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程序,第二章中初步接触了利用物质的分类观探究物质的性质,本节内容在氧化还原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元素不同价态的转化,铁及铁的氧化物一节已接触过,对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探究,学生学起来相对轻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 学会运用分类观和价态分析预测物质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使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学生】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二氧化硫有抗氧化性(即还原性),二氧化硫有毒,对人体有害………【老师】二氧化硫真有这些性质吗?还有其他的性质吗?我们这节课就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二氧化硫的性质。
【板书】第三节硫的转化1.二氧化硫【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气体请同学们观察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学生活动】正确闻气体的方法(请一位同学问一问二氧化硫的气味并总结二氧化硫的颜色,状态,气味)对于二氧化硫的溶解性下面请一位同学向塑料瓶中加入五分之一的水,观察现象总结。
【投影】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易液化。
【实验】向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滴加两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学生】SO2+H2O H2SO3溶液显若酸性【老师】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氧化物也有类似的性质(CO2)请同学们将SO2分类,属于哪类物质?这类物质有什么通性?【板书】(2)化学性质⑴酸性氧化物的通性(2)与水反应SO2+H2O H2SO3(2)与碱溶液反应:SO2+2NaOH=Na2SO3+H2OBa(OH)2 + SO2 == BaSO3↓ + H2OCa(OH)2 + SO2 == CaSO3↓ + H2O②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SO2+CaO =CaSO3【问题】1.硫元素的常见价态有哪些?2.从氧化还原理论角度分析SO2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分析】硫元素常见的价态有-2价、0价、+4价、+6价,SO2中硫元素的+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升高又可以降低所以可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硫的转化教案
![硫的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6c654858fafab069dc029d.png)
硫的转化教案【篇一:硫的转化教案一】硫的转化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
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1、实用性和教育性。
教材从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到了解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既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
2、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
教材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
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2、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归纳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3、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体会在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了解酸雨的危害,能够提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本节内容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
本章所在位置恰到好处,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等以及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并且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
2、知识脉络
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
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
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
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知识框架
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如下:通过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认识硫单质并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然后通过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之后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及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再引导学生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治。
本节课我所讲的内容是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具体知识框架如下:
H 2S
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 HgS S SO 2 SO 3 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HgS
S
SO 2
SO 3
FeS
H 2SO 3 H 2SO 4
黄色粉末状固体很脆易研成粉末 硫的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 CS 2 熔沸点都不高
硫的转化
氧化性S + O 2= SO 2
Fe + S = FeS
S+Hg = HgS S+2Cu = Cu 2S S+Fe = FeS 用
途:黑火药 S + 2KNO 3 + 3C = K 2S + N 2 +
3CO 2 (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的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 及第二章的氧
化剂和 还原剂,并学习了氮、碳元素相关知识, 对研究物质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氧化还 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有了简单的学习, 而且通过学习氮、 碳元素相关知识已经对研究元 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 本节课的学习是对研究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方法 及程序的巩固,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设计重点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硫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通过小
组实验 探究硫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 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通过类比预测、 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探究不同 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动手实验能力、 观察实验 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硫的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研究物质性 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雷欧维拉力河的图片, 利用河里无鱼 虾的原因引入硫; 再展示硫在自然界转化的图片, 师生共同分析硫在自然界中是如何转化的; 之后, 再引导学生回顾研究物质的性质程序及方法; 再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硫的溶解性, 熔沸 点等物理性质,然后,师生总结硫的物理性质并板书;应用硫的物理性质除去试管壁的硫; 之后再根据学过的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对硫的化学性质进行预测, 用硫与氧气及硫与铁反应探
硫的化学性质
还原性
究硫的氧化性及还原性; 完了后组织学生讨论氧化性及还原性实验涉及的相关问题,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原因, 并初步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再后来师生总结硫在生 活中的用途,使
学生了解黑火药点燃相关方程式;再后来梳理整节课内容使学生思路清晰, 若时间充裕再带领学生做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引导学生应用硫的物理性质 启迪思维 应用结论 加热或加CCl 4除去试管壁的硫 引导学生预测
硫的化学性质
引导预测 合理预测 据学过的非金属的性质预测硫
组织学生做硫与氧及铁的反应
引导探究 试
验并 加深对氧化还原性的理解并思 探究硫的氧化性及还原性 化学性质 思考 考讨论实验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带着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内容 整理小结 梳理思路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顾所学知识
指导练习 练习巩固
、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以及含硫物质的
(2)认识硫的物理性质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 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 3)通过本节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4)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转化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硫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归 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分析硫 用雷欧维拉利河中无生物引 展示自然界中硫转化图并讲
组织学生做硫的溶解性、熔 引导探究 动手试验 沸点等实验探究硫的物理性 物理性质 并总结
进入情境
思考河中无鱼虾的原因
过渡 思考回答 思考硫的转化并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探究 并总结硫的物理性质
探究硫的氧化性及还原性 化学性质 引入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
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动手实验能力、 观察实验能力、 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 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 ,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 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 第三章第三节 《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
H 2S
黄色粉末状固体很脆易研成粉末
硫的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
熔沸点都不高
氧化性S + O 2= SO 2
硫的化学性质 Fe + S = FeS
S+2Cu = Cu 2S S+Fe= FeS
用途:黑火药S + 2KNO 3 + 3C = K 2S + N 2 + 3CO 2 (硫既是氧化剂又是
还原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一:硫的化学性质。
由于硫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非金属元素,而且硫
的化学性质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因此,我将硫的主要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讲解。
教学重难点二: 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由于学生才刚升入高中对物质性 质的探究方法仅仅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雏形, 更何况相同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换, 因此, 我将 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也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进行讲解。
还原性
S+Hg= HgS 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HgS
S SO 2
FeS
H 2SO 3 H 2SO 4
硫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探究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也将类比预测、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法渗入课堂中。
课堂中涉及的实验基本都采用实验探究法,在预测硫的化学性质时用到类比预测法,每个试验做完后的思考题的解答都采用了理论分析法,硫的物理性质的应用采用了实际应用法。
本方法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主线的教学原则,本堂课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积极思考的主动学习状态中。
具体思路:教师引入----- 组织学生实验——师生总结(得出硫的物理性质)——提出
问题(引出硫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硫的化学性质)----- 得出结果----- 分组讨论(有
关硫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 师生小结------ 习题巩固。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预习第三节——硫的转化;
2 、教师准备
(1)准备实验药品:
实验药品:硫粉、蒸馏水、酒精、铁粉、镁粉;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铜片、磁铁
(2)教师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试剂、仪器的准备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完全开放的环境。
3、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