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课件41
新高考202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3单元第41讲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课件(共41张
(2)发展迅速;独立国家产生的时间比较集中;斗争方式多样;出现 了反对殖民主义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具有明显阶段性,宗主国的殖民统 治瓦解有先后之分。
(3)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有 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
[拓展] 1.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1)反法西斯战争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觉醒;二战后亚非拉地区 经济的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持续斗 争。 (2)法西斯的侵略破坏了原有殖民体系;二战加速了西方殖民列强的 衰落;美苏忙于冷战,无意获取殖民地。
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年”;第三世
的过程及原因 界;国际经济旧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建设的主 秩序
要成就,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第三世界面临的问题
主干梳理·理思路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亚洲 (1)印度 ①背景:印度人民反抗斗争;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 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 ②结果: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___自__治__领___;20 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___共__和__国___。 (2)其他国家: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 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D.旨在应对欧盟国际地位提高带来的挑战
[解析] 根据“主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开展‘多元 外交’”可以看出,这一变化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推动了 世界的多极化,故A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已经形成,排 除B项;C项是在冷战结束之后,排除;D项不是其目的,排除。
3.(2021·湖北适应性测试)二战后,新独立的印度人和受过高等教
2011年高考历史(课标人教版)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1单元 古代
2011 年高考历史(课标人教版)第一轮复习精品课
件:第1 单元古代
目录
第1 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 讲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3 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单元总结提升
第一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人教版第一单元古代东西方
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考点考向
第一单元│考点考向
第一单元│考点考向
第一单元│复习策略
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需按时期突出侧重点掌握:(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重点是掌握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进而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可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视为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序幕。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通过皇帝制度、郡县制等内容,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明确秦朝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终确立时期。
第一单元│复习策略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两对基本矛盾的斗争历程去掌握其演变历程,进而明确两对矛盾的演进趋势:中央集权与地方。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PPT(完整版)
提示 根本动力:工业革命及科技的进步。直接动力: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
信息提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新航路的开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三个阶段,殖民扩张更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瓜分世界
时空定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洋务运动
1866
提示 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和资 本日益集中,从而产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2)其实质是什么?有何主要影响?
提示 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 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夯基础•
第二次工业革命
4.[史料]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中,无籽 葡萄源自澳大利亚,带籽葡萄干源自南非,红糖源自西印度群岛,布 丁香料源自印度,苹果泥源自加拿大,面粉则源于英国。 [问]概括指出该配方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 的历史因素。
2.从社会转型视角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对点训练』 (2018•课标全国Ⅰ,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 革命的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 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 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
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B )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4.『观点争鸣』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新认识 观点一 罗伯特·L·海尔布隆厄在《经济社会的起源》中说:在许多方面, 英国已经具备了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不过,最终将工业革命从可能变为 现实的却是一群新贵,他们抓住了历史的潜在机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与 声望。……当时,所有人都热衷于扩张、热衷于发展、热衷于投资。他们 全都关心技术进步和生产过程。莫兹利工厂里的一名雇工说:“看莫兹利 操作任何一种工具都是令人愉悦的,他最拿手的是使用18英寸的锉刀。” 瓦特不知疲倦地试验着他的机器;威基伍德一看到别人粗心工作就生气跺 脚,指出“这样给威基伍德干活可不行”;还有那个不知疲倦地追求利益 的理查德·阿克莱特……在旅途中他还不忘保持商业通信。 观点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 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 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 ”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非外 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 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课时1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解析:选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 开发,故 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 纷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 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目不符,故 A 项错误;提高关 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 符合题意,故 B 项错误;“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 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故 C 项错误。
1.(2013·高考全国卷Ⅰ,T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 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 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 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2.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为了缓和危机,通畅国际贸易渠道,巩固美国在世界市场中 的地位,罗斯福上台后提出了一些比较缓和的外交政策。 (1)罗斯福上台伊始就发出对苏友好的信号,1933 年 11 月, 美苏两国正式建交并就债务问题、赔偿问题和宗教问题达成 谅解。 (2)1934 年 6 月,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降低了长期 以来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以此来缓和美国与西方各资本主义 国家的关系,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解析:选 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胡佛的某 些措施被罗斯福新政所借鉴,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作答。A 项与罗斯福新政允许罢工存在矛盾;B 项与罗斯福新政相悖; C 项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并非“自愿 减少耕地”;D 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 福新政所借鉴。
2.(2015·高考海南卷)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 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 40%提高至 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 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课件8
1.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 陈桥兵变,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 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年 开封)。 “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 陈桥兵变” 建立北宋,定都东京 开封 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宋太祖采取“先南后 ”“先易后难 的战略方针, 先易后难” 北 ”“ 先易后难 ” 的战略方针 , 基本消灭了南方割据势 力 。 979年 , 宋太宗灭北汉 ,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 年 宋太宗灭北汉, 面。
复习向导 1.掌握北宋建立和加强中央集 掌握北宋建立和加强中央集 权制度的措施, 权制度的措施,理解北宋结 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及加强 中央集权的影响 2.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 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 表现, 表现,掌握庆历新政与王安 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准确理 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3.王安石变法 . (1) 目的 : 增加国家收入 , 增强军队力量 ; 缓和矛 盾,富国强兵。 富国强兵。 (2)内容 内容
变法措施 青苗法 募役法 理 财 方 面
具体内容 每年青黄不接时, 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 给农民, 给农民,收获后偿还 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 役钱
作用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 收入 减轻农民差役负担, 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生产时间 发展了生产 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稳定 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了物价和商品交流, 了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了国家收 入 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可抵御 辽和西夏的进攻, 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 开支 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了边防力量 加强了军队训练,
(5)改革科举 改革科举 殿试 ① 考 试 分为 乡 试 、 省 试 、 殿试 三 级 , 殿 试 成为 定 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②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考试科目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③实行糊名法。 实行糊名法。 ④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录取名额大大增加。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课件4
2.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辽阔的疆域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 西藏 ,云 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 ,都在元朝的 东北广大地区, 统治范围之内. 统治范围之内.
(2)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第一,原因:元朝大一统的出现, 第一,原因: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 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二,表现:一是民族融合 的发展.第二,表现: 得到发展: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 得到发展: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边疆各 族大量迁入 中原和江南 ,民族间的杂居,加强了民 民族间的杂居, 族融合; 族融合;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 女真 人,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 汉人";唐 与汉族相融合,在元朝已被视为" 朝至元朝时大量波斯人和 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 定居,和汉, 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 定居,和汉,蒙, 畏兀儿 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 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二是加强了对边 ——回族 疆的管理: 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疆的管理: 西藏 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 澎湖 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二,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1.金的建立 阿骨打 发展为女真族. (1)由 黑水靺鞨 发展为女真族. 1115 年, 在会宁称帝,建立金朝. 在会宁称帝,建立金朝. (2)猛安谋克制:目的:为加强统治力量 .特点: 猛安谋克制:目的: 特点: 基本社会组织——军事兼行政组织, 基本社会组织——军事兼行政组织,兵农合一 .作 ——军事兼行政组织 用: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2.辽和北宋的灭亡 (1)金灭辽:联宋攻辽, 1125 年,辽亡. 金灭辽:联宋攻辽, 辽亡. 金统治者俘获徽宗, (2)金灭北宋: 1127 年,金统治者俘获徽宗,钦 金灭北宋: 北宋灭亡.原因: 宗,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灭亡.原因:北宋统 史称" 治集团腐朽不堪,没有抵抗的决心. 治集团腐朽不堪,没有抵抗的决心.
2《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复习课件2025届部编版高中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 《国语》中记载,孔子有 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课标解读 高考考情分析 时空定位
基础知识
真题演练
三、经济之变——发展
2.手工业: (1)冶铁技术出现 (2)分工更加细密。 (3)出现了手工业家庭、民营和官营作坊,手工业家庭与作坊 的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链接·选择必修2·P22】
真题演练
春秋初期地图
中国古代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前771年 前770年 前476年前475年 前221年
春秋
战国
西周灭亡 平王东迁, 东周建立
秦朝建立
战国初期地图
东周
课标解读 高考考情分析 时空定位
裂局面
为统一打下基础。
春秋:尊王攘夷
战国:追求统一
课标解读 高考考情分析 二、民族之变——融合
时空定位
基础知识
真题演练
【对比】课本第9页“春秋列国形势图”和第10页“战国形势图”, 你看出了哪些不同?思考一下这些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春秋时期的晋被赵魏韩三国取代, 宋鲁吴等国消失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并夺取政权, 局部统一,统一趋势加强
明重点
备热词
1.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华夏认同及社 礼崩乐坏、社会转型、列国纷争、民族交融、
会发展趋势
华夏认同、变法改革、郡县制、官僚政治、
2.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商 百家争鸣、社会大变革
鞅变法)。
3.春秋时期老子、孔子的思想和战国时期百
家争鸣。
2011高考历史第一轮专题复习 (第四十讲)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课件 岳麓版必修3
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一分钟
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重又灯火通明。
材料二
新中国的部分科技成就。
材料三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
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 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
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答案: (1) 爱迪生;原因:他发明和改进了电灯、 电话、电报和电影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把人 类带进了万家灯火,通讯便捷的新世界。
(2)影响: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
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从军事领域到民用领域。
(3)网络的消极影响;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4)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应扬长 避短,造福人类。
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
题的大讨论’”
11. 现代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不 包括( )
12.材料一
1931年10月,一位美国伟人逝世的消息传
开以后,他的家人和白宫都收到了大量的唁电。有人向 美国总统胡佛建议在为其举行葬礼那天,美国全国停电 一分钟,以示哀悼。 10 月 21 日 6 点 59 分,好莱坞和丹佛 熄灯; 7 点 59 分美国东部地区停电一分钟。在这一分钟
6.(2009年韶关一模)世界近代史上,中国 与前两次工业(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新中国 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
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两弹一星”
)
②“载人航天”
③“籼型”杂交水稻
④无线电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高效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岳麓版ppt
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 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
【解析】第(1)题第一问措施,从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 设丞相”“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 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 的措施是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 实行三司分治制度;第二问目的,从材料一“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 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 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第(2)题结合明朝颁布法律的目的及材料二“明 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
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帝后期,丞相动
辄因故免职、下狱。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皇帝集权下政务机关权力弱化
B.独尊儒术使儒学地位得到提高
C.功臣列侯的势力开始遭到削弱
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有效加强
选A。根据材料“开始起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武 帝后期,丞相动辄因故免职、下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形成 中外朝制度,中朝多决策,丞相代表的外朝日益成为纯粹的政务机关,其权力 受到削弱,丞相受制于皇帝的程度大大加强,故本题答案选A;B与材料无关, 排除;C错在“开始”,排除;材料旨在强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材料 主旨不符,排除D。
2011年高考历史(课标人教版)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13单元 各
2011 年高考历史(课标人教版)第一轮复习精品课
件:第13 单元各
目录
第30 讲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第31 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32 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单元总结提升
第十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人教版
第十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十三单元│考点考向
第十三单元│考点考向
第十三单元│考点考向
第十三单元│复习策略
1.把握一条基本线索———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单一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也不能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各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苏俄率先实现了突破,经历了充满挫折的探索,显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罗斯福新政摒弃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和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重新激发活力。
二战后,在发达国家,国家干预不仅得到普及,而且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整和改革。
第十三单元│复习策略
2. 把握有关重要概念的内涵及影响等,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3.12甲午中日战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B
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具有盲目自信的心态
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
h
19
【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国人认为 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日本不利,而对中国有利, 可以和日本一战,这体现了当时国人盲目自信的心 态,故B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h
20
的提出,最初曾起了发展队伍和壮大声势的作用,并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但这一口号也使义和
团在斗争中对清朝统治阶级放松了警惕,不能识破清政
府的诡计,以致后来上当受骗。
2.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从列强侵华来看:
(1)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h
11
(2)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
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
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列强还通过《辛丑条约》取得
了在中国首都划定专有占领区以为使馆界的特权,还直接操纵官
吏的任免和处置,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并改总理
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通过外交来控制中国内政等特权。
经济方面有: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获得赔款2100万银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期,中国面临严重的民 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近代科技,并放宽对民间设 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 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思想 开始形成
h
25
【解析】考查甲午战争的影响。此题关键是理解 “近代中国”的含义。“近代化”应理解为资本主义化, 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 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初 步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民族资产阶 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按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改 造中国,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等。选C项。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总复习课件2
• 3.建国后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 (1)1950年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度被彻底废除,农民翻了身,农村生产力 得到了解放,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 化开辟了道路。 • (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把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 主义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 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
•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 再现能力。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是相对于 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而言的。俄国走的是 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的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 B、D三项都不是中国特有的道路。 • 【答案】 C
• 2.(2008·四川文综卷·18)土地革命时 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 ) • A.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允 许土地买卖 • B.没收地主和富农土地分给农民,不 允许土地买卖 •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获得 土地使用权
• 2.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长 1934年10月,临时党中央决定战略 征 转移,由于博古、李德犯了逃跑 主义的错误,红军损失惨重 开 始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 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表明中国 背 景 革命已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 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遵 义 会
①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 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 的正确领导; ②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 意 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 遵义 义 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 会议 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 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 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 秋收起义。起义军三路攻打长 概 沙失败,经文家市决策,改向 秋 况 山区进军,三湾改编后向井冈 收 山进发 起 义 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由城市转向农村,三湾改编确 特 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点 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意 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建立人民军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复习课课件(共23张PPT)
知识梳理
1894
1894~1911
1911.10-11
1912.1.1
孙 中 山 革 命 起 步
社 会 基 础 和 有 利 时 机
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武 昌 起 义 波 及 全 国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同盟会建立
民族危机+清政府反动本质暴露
革命党人一系列武装起义 四川保路运动
建 立 共 和 国 , 结 束 帝 制
问题1:归纳清政府改革的特点? 革命派革命活动的趋势和特点?
矛盾与困局中寻求出路
科举制取消后,精英缺少了一个上升的渠道,这至少造成了 两个不 利的效果:一是很多读书人没有了出路,学而优则仕的观 念已经根深蒂固;二是官场上腐败更加严重,因为任命官员靠举 荐,这就失掉了公平性,形成不同的圈子。精英阶层的分裂使改 革难以贯彻下去,而不能进入权力场的精英则成为体制的反叛者 。 ――据《保路运动真相》整理 科举废除后,官员选拔渠道多样化、知识新颖化和人生价值多 元化等因素使得新式学堂中出现了一大批读书不为做官而为追求 真理的新式知识分子。清朝学部总务司编的教育统计图表显示, 1902 年在校学生数仅 6912 人,1909 年达到 1639641 人,其中相当 数量的学生投入到军校学习中,不少人还远涉重洋出国留学。新 式教育使传统旧思想受到质疑的同时,也催生了各种新的思想观 念。他们组成了各种学派和团体,许多人后来又进入了官界、工 商界、出版界、军界等社会重要领域。 问题2:科举制被废除所产生的影响?
主权、政权架构、民权
பைடு நூலகம்
纠结与权衡中创建新国
法治还是因“人”治
孙中山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 ,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 名器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陈旭麓《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蔑视宪法的权威性,严重缺失宪政文化与立宪精神“因人 立法”和法律工具主义的错误。这种因人而异的做法虽然反映 了国内各种力量对政治利益的诉求,但更多的是把宪法作为自 己谋取利益的工具,缺乏宪法尊严和强制性。
2011年高考历史(课标人教版)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18单元 近
2011 年高考历史(课标人教版)第一轮复习精品课
件:第18 单元近
目录
第43 讲维新变法思想
第44 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45 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46 讲毛泽东思想
第47 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单元总结提升
第十八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人教版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考点考向
第十八单元│考点考向
第十八单元│考点考向
第十八单元│复习策略
1.抓住主线。
一是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过程,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三个阶段,总体体现了渐进性、层次性和继承性。
学技术主要是指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洋务思潮;学制度主要包括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学思想,主要指新文化运动早期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其特征有三:(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秦朝各级官僚体系示意图 金字塔结构
体现权力高度集中, 皇位独尊、皇权至 家天下 上,大权独揽
世袭
分工配合,相互牵制
由皇帝任免, 有任期、考核 政绩
官僚政治
负责地方治 理,对中央 负责。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 (1)对秦: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促进封建社 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深远影响)。 2、消极:专制皇权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阻碍社会发展。
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
“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皇帝独尊
1、皇帝制度:基本特征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核心)
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 责监察百官。 (3)太尉(虚设):管理全国军务。 3、地方制度: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 帝直接任命,有利于中央集权。
期影响
B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019·全国卷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A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
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017·海南卷)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
①积极作用: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 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2011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课件75
• (2)过程 • ①灭六国:采用远交近攻的方式,从公元 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掉六国。 • ②统一边疆:北北部边疆的统治。
• (3)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 海,北抵长城一带。 • (4)统一的意义 • ①结束长期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要求, 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 基础; • 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各民族之间的交 往创造了有利条件。
• 【例1】 (2009·石家庄检测)秦朝建立 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 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 各有序”。这些法令 ( ) •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 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 • 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 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 第二,都加强了对边疆的统治:秦始皇北 击匈奴,南统一越族地区;汉武帝攻打匈 奴,建立对西南等地区的统治。 • 第三,他们的一些制度和思想对后世影响 巨大:秦始皇创建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被后世沿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 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第四,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历史发展的贡献 都非常大,但由于受到时代与阶级等的局 限,秦始皇的残暴苛政和汉武帝的穷兵黩 武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 考点链接 •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 响,在高考中对秦皇汉武政绩及其评价的 考查几乎年年都有,考查形式稳中有变。 高考容易从综合评价的角度考查秦皇汉武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复习时应多加注 意。
• 【样题】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封建 中央政权的政治制度有哪些重要的调整变 化?这些调整变化分别体现了什么治国思 想?试评价各自得失。 • 【解析】 本题要求对秦始皇和汉武帝时 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应注意试题中的 关键点“调整变化”、变化体现的“治国 思想”,而评价各自的得失应注意从正反 两方面分析。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14讲 课题41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题41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1.了解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及基本特征。
3.通过了解近代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2)过程①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两次内战,议会获胜。
②曲折: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③巩固: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
(3)法律保障①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②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4)意义: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思维点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独立战争(1)背景: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大西洋沿岸13块殖民地的种种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独立的呼声高涨。
(2)历程①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②《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③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链接·选择性必修3·P66—67]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背景(1)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和被贩卖为奴的非洲黑人,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北美洲的土地上(2)在欧洲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的基础上,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3)独立战争前,“美利坚人”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共同名称。
高考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22张PPT)
第1讲 先秦时期国家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及评价 (1)确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
—《礼记·礼运》
(2)评价:
2.其它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封侯和伯 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
3.特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经》
积 极
巩固国家统一
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强化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扩大了统治基础。
推动世界文明
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 代文官考试制度
重才轻品
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察,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 质低下
消 极
官本位思想 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
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 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 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徒,而自列为诸 侯。
——柳宗元《封建论》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权利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1)概念:(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基础:井田制 (3)内容:对象、权利与义务 (4)特点: (5)影响 (6)历史遗存: 封建皇族分封;某些姓氏的起源;地名简称等。
归纳提升:1.秦朝时期中央官制的特点(非中央集权) (1)制度完备。三公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 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以皇权为中心。中央官员由皇帝任免,不世袭;三公相互 牵制。 (3)“家天下”,家与国同治,是封建统治的重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席位。
(3) 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席位。 (4) 俄罗斯联邦: 取代了苏联在 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 敌的军事力量。
(3) 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席位。 (4) 俄罗斯联邦: 取代了苏联在 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 敌的军事力量。 (5)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 平。
1. 东欧剧变
(1) 原因: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 的影响。 (2) 实质: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 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3) 史实:①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 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②1990年10月,民 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2. 苏联解体
2. 苏联解体 (1) 经过:①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 革上,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从1988 年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②1990年,苏共 中央全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③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 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2. 现状: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
一步发展。
趁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
号,攻打南联盟。
3. 表现
(1) 南斯拉夫问题:①1991年,南斯拉
夫联邦解体。②1992年,南斯拉夫联盟共
和国成立。③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趁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
号,攻打南联盟。
(2) 国际恐怖主义泛滥:2001年9月11
日,发生了“9· 11”事件。
2. 苏联解体 (1) 经过:①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戈尔巴乔夫上台,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改 革上,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从1988 年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②1990年,苏共 中央全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 多党制。③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 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2) 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 随之瓦解。
1. 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
动荡并存。
2. 原因:
(1)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 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 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 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3. 表现
3. 表现
(1) 南斯拉夫问题:①1991年,南斯拉
夫联邦解体。②1992年,南斯拉夫联盟共
和国成立。③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 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
动荡并存。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 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
动荡并存。
2. 原因: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 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
动荡并存。
2. 原因:
(1)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 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 表现: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 表现:
(1)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 欧盟: ①1992年欧共体各国 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 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 治及经济货币联盟。②1993年,欧洲 联盟正式成立,实力不断增强,国际 地位不断提高。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1. 东欧剧变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1. 东欧剧变
(1) 原因: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 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
1. 东欧剧变
(1) 原因: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 的影响。 (2) 实质: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 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一、两极格局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