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绩效研究_沈维涛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国内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

新形势下国内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

升,第二年以后并购绩效就开始下降。孙健和刘铮(2013) 研究样本。基于上述条件,最终得到了 129 个公司作为研
从财务指标的视角,选取了 56 起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进 究样本。
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为并购取得成功的案例在国内不
针对 129 个样本公司,选取其 2013—2017 年的财务
多,且并购绩效不明显。同生辉和王骏(2015)选取财务指 指标作为研究数据。文中进行实证研究的数据来自 CS-
洲国家的 7500 多个并购交易,其结论是在收购后资金转 为:剔除 2015 年发布了公告但最终没有在 2015 年完成
移 到 了 目 标 公 司 。 此 外 ,Zahoor et al(. 2018) 研 究 了 收购的上市公司;剔除并购类型不是资产收购的公司;剔
2002—2012 年银行业并购对其股价的影响,结果显示市 除交易金额较小的公司,保留的样本公司中,若为资产标
关键词: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财务指标评价法
一、引言
白璐、吕长江(2018)研究了 2007—2014 年多内民营上市
并购是企业配置资源的主要途径和快速成长的重要 公司的并购绩效,发现这些公司将会更多地采取并购措
方法。近年来,国内并购案例屡创新高,且呈现出并购规 施来促进长期的发展。
模不断扩大、并购企业数量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
成并购的公司进行了绩效研究,发现绩效、经营协同和财
在选取样本时,先对国泰安数据库中的样本进行整
务协同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并购后绩效有显著改善; 理,得到我国上市公司 2015 年的并购重组事件的原始样
类似地,Hanousek et al(. 2017) 考察了 1997—2013 年欧 本。再对不满足条件的样本进行剔除,具体的剔除条件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分析解读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分析解读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分析摘要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使得大股东和小股东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础,这对于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充分发挥公司控制权市场“用脚投票”机制和并购机制对公司董事会成员及高级经理人员的约束作用。

此外,还应加强行政、法律、中介组织的约束,形成完善的外部治理体系。

关键词:后股权分置时代;国有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一、股权分置改革后对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1。

理顺了股价定价机制,为完善公司治理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股权分置状况下 , 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的情况下,流通股的价格主要由证券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决定,非流通的价格,由于不能上市流通,只能以资产净值估算。

股价形成机制的错位是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根源,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罪魁祸首。

而在全流通条件下,股价将主要根据公司业绩的优劣而确定.大股东要确保自己的利益势必通过加强公司治理提高股价。

此利益驱动将产生良好的外部效用,使公司治理结构变得良好,中小股东也将从证券市场获得较好收益而加强信心,而一大批治理结构良好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和股东的信心将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

2. 调整了股权结构,逐步改变国有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状况从已经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股权构成状况看来看,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发生了变化,原非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同时,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获得了流通权。

通过国有股的减持,逐步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同时引进其他大股东,国有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其他大股东由丁•持股比例的上升 , 将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运作,部分解决了由于国有股权虚位而产生所有者缺位问题,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制衡关系,有利于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分析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分析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起步较晚。90年代末期,国家提出“抓大放小”的国企资产重组的总体思路以后,企业并购无论是在数量、规模、还是地域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1997年719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02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了405起重组方案,涉及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8%,到1998年重组案增加到657起,因此,1997年和1998年也被称为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组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资本市场的日益开放,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无论是并购次数还是交易金额都已达到了较大的规模。根据世界著名市场数据发布公司DEALOGIC统计,中国2005年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464亿美元,成为除日本、澳大利亚以外亚太地区最大的并购市场。通过并购重组,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为中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发挥积极作用。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并购企业中最为集中的行业之一,因此,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分析,本文主要是以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为例。
近几年,我国汽车行业的并购重组步伐更为迅速, 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发展迅速,汽车的综合能力也不断提高。2010年1~11月,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38.8%;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314亿元,同比增长66.8%;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119亿元,同比增长54.8%。2010年1~11月,17家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987.45亿元,同比增长45.4%;累计实现主营业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41.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884.23亿元,同比增长77.2%,增幅同比提高13.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3073.66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我国汽车企业并购也减少了盲目性,开始从战略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考虑公司长远的发展,而非短期绩效的改善:并购更加关注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注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塑造,并购重组从单纯的规模扩张转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的产业整合。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的绩效评价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的绩效评价

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的绩效评价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的资本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股改的进行和完成,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将会上演一场并购浪潮,通过换股实现并购将会是一种主要的并购形式。

尤其是在国际金融环境日趋宽松的大背景下,换股并购作为有效的资源配置优化手段在全球范围将会倍受青睐。

理论界对于上市公司并购的绩效,特别是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也比较多。

因此,关注我国上市公司最新的并购实践动向和结果,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和进步。

本文选取23个进行换股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四大类十一个会计指标,主要运用财务指标法,借助SPSS软件,对所选取的十一项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提取,构建综合得分函数模型来求解样本公司的综合得分,以此来反映公司绩效。

通过研究得出上市公司并购后总体绩效呈下滑趋势的结论。

在梳理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下滑原因的基础上,从完善外部立法环境、强化公司内部治理等不同层面,给出了完善综合证券并购、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等具体政策建议。

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控股比例以及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控股比例以及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控股比例以及企业绩效影响的探究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中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它旨在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问题,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控股比例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探究结论。

一、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与意义中国的国企改革始于20世纪90时期初。

当时,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极其单一,控股比例高达100%。

这种高度集中的全部权结构导致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限制了企业的进步潜力。

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应运而生。

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将国有企业的股权分离到不同的投资主体之间,降低控股比例。

这种改革主要通过二级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的形式实施。

改革后,国有企业的控股比例明显下降,私人投资者也获得了更多的参与机会。

这种分离股权的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增加企业的透亮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控股比例的影响1. 控股比例下降股权分置改革的最直接效果就是降低国有企业的控股比例。

改革前的国有控股比例约为100%,经过改革后,该比例明显降低。

控股比例的下降有利于引进社会资本,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分离股权结构形成股权分置改革将国有企业的股权分离到不同的投资主体之间,形成了分离股权的结构。

这种结构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缩减国有资产的损失。

同时,分离股权还提高了企业的治理效果,缩减了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风险。

三、股权分置改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1.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股权分置改革降低了国有企业的控股比例,引入了社会资本,激发了企业的内部活力。

这种改革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有乐观的作用。

私人投资者的参与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效益和效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

2. 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国有企业的全部权结构,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024年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并购活动的日益频繁,上市公司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活动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并购后的绩效表现。

因此,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企业并购实践、提高并购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并购活动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市场反应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包括并购双方的实力、并购支付方式、并购后的整合能力等。

同时,国内外学者也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如事件研究法、会计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对并购绩效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本文假设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且并购绩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并购双方的实力、并购支付方式、并购后的整合能力等。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近五年内完成并购活动的公司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公开的财务报告和市场数据。

(三)变量定义与测量本文选取了财务绩效、市场反应等指标来衡量并购绩效,同时考虑了并购双方实力、支付方式、整合能力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通过构建模型、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一)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市场反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样本公司在并购活动完成后,财务绩效和市场反应均有所改善。

其中,财务绩效指标如净利润、总资产等在并购后得到提升;市场反应则通过股票价格变化来衡量,表现为短期内股价上涨。

(二)回归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发现并购双方实力、支付方式、整合能力等因素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有重要影响-毕业论文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有重要影响-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有重要影响。

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现有的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股票市场将向全流通转变,各类型股东的利益将逐渐趋向一致,公司治理有望得到改善。

上市公司并购的投机性动机将逐渐向战略性动机转变,这会有利于并购后的整合与后续经营。

股票市场流通性的加强还会促进上市公司并购形式从协议收购为主到要约收购为主的转变,并购交易中政府的行政干预将会削弱,使得上市公司并购更符合市场效率原则。

正文:并购是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倍受推崇的企业发展战略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收购、兼并、重组、分立、所有权控制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方式有愈演愈烈之势。

股权分置下的并购动机: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上市公司具有投机性的重组动机,并购过程中政府干预严重、并购形式和并购定价不合理、支付手段单一,并购的资源整合和产业整合功效不明显;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权利差异造成了上市公司的并购驱动力多为获取“壳”资源,并购中的目标公司多为处于困境中的上市公司,而并购公司一般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也由此决定了协议收购是主要形式,中小股东利益受到损害。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不高,外源性的并购融资受到较多的限制,从而使得并购方多用内部积累的自由现金作为支付手段。

现金支付制约了很多并购交易的进行。

由于股权分置,并购公司想获得控股权就需要获得目标公司的非流通股,但这一股权是不可流通的股份,很难将股权增值后出售,因而难以获得资本收益;我国上市公司也极少分红派息,因此通过收购也极难获得投资收益。

所以上市公司并购的动机有些特殊,主要是:获取“壳”资源这里所谓的“壳”就是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

这种动机涵盖了“买壳”、“借壳”、“保壳”、“保配”等更细化的动机。

我国公司上市在较长时期内实行审批和配额,审批需要复杂的程序和较长的时间,上市额度也有限,所以这是一种金融管制制度。

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探析

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探析



要 :05年 5月, 20 股权分置 改革( 试点) 开始 实施 , 三年多来 , 我国的上市公 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 , 随着新《 证券法》 、



《 司法》 , 公 的颁布及上 市公 司大股东清欠 问题 的逐步解决 我 国股票市场迎来 了一个全 新时代 。本 文对股 改后 上市公司实施 高 管人 员股权激励 的效果进行 了实证检验并分析其原 因, 最后从我国 当前 法律环境、 资本市场等角度 提 出解决 的对策。 关键词 : 股权分 置改革;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 股权激励
( 模型 中相 关系数 RO24 而决定系数 R O06校 a ) = .1, z. , _ = 4
正的决定系数 R .2 说 明上式 的拟合情 况比较差 ,O o 0 1 R E偏
/wwc if . m c)。 /w .nnoc .n” 截止 20 年 2 2 , o 08 月 5日 沪深两市
即模型 的线性 关系在 9 % 5 的水平 下并不显著, 没有 通过 方程
的显著性检验 。
() 0 7 :O =0 19 0 15× O 3 2 0 年 R E .2 + .2 R M
() 型中相关 系数 R O 1 2 而决定 系数 R .1, a模 = .2 , o 0 5 校 正 的决定系 数 R_ O O 1 明上 式的拟 合情 况 比较差 ,O  ̄ .l 说 - RE

规定是 : 不得低于股权 激励 计划草 案公布 前一个交易 日公司
股票 收盘价和前 3 个 交易 日平均 收盘价 的较高者 。在实际 O
项巨大的工程 , 要使其充分落实, 应该 还需从 以下几个 方 面进行补充和完善 。 () 1完善股权激励相关政策法规。 要加快 《 上市公司股权

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层级与企业绩效

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层级与企业绩效

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层级与企业绩效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层级与企业绩效导语: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企业股权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绩效的提升具有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出发,分析股权层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和目的股权分置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的股份进行分割,分成两个市场上流通的股份,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层级过多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股权分置改革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股权层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1.股权层级的影响股权层级是指股东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和权力的高低。

股权层级越多,决策流程越复杂,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执行效率就越低。

一方面,股东之间的权力分散,导致决策的难以达成一致,延缓了项目的推进。

另一方面,过多的股权层级也使得企业决策的过程中易受到股东利益的影响,导致决策的偏离企业的长远利益。

因此,股权层级的增加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2.股权分置改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是调整企业的股权结构,解决股权层级过多的问题。

这种改革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执行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第一,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可以减少股权层级,提高决策效率。

股权分置改革将国有企业的股份分割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使得企业的决策流程更加简化和高效。

第二,股权分置改革也有助于调整股东的利益关系,提高企业治理质量。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促使股东之间的利益逐渐趋于一致,进而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第三,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可以引入更多的股东,增加企业的资源和技术投入,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股权分置改革对企业绩效的启示根据以上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股权分置改革并不是解决企业绩效问题的唯一因素,还需要从其他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改进。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回归

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回归

( 一) 股权分置改革使全体股东利益
因此股价不能成为非流通股股份价值的 通, 难以体现其价值, 企业很难利用换股等 趋同
评判标准。价值评判标准的不同必然使得 多样化支付手段推动并购; 在股权分置条
这种趋同即全体股东的股权价值直接
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价值取向 件下我国资本市场上的并购不能通过股价 与股票二级市场价格相关, 都可以通过公
!!!!!!!!!!!!!!!!!!!!!!!!!!!!!!!!!!!!!!!!!!!!!!!!
权激励机制使公司管理层和全体股东之
股权分置改革后 , 产 权 清 晰 的 资 本 市 财 务 管 理 的 影 响[J].财 会 月 刊 (理 论 ),2006
间的利益趋同。
场平台、公司治理的共 同 利 益 基 础 以 及 证 (8):31~32.
通股本规模相对较小、股市投机性强、股价 参与治理 强势影响
有心无力
业绩和价值, 可以真正形成
波动较大, 加上交易机制不透明、价格发现 不充分, 从而扭曲了证券市场定价机制, 使 得股价不能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业绩。
与公司交易 信息分布
经常发生 对称
鲜见 不对称
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由 于股票全部流通, 价值能够 得以体现, 还能通过建立股
( 三) 难以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科学合 支付费用, 免费让控股股东使用上市公司
实现
理并购, 不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的优质资产, 为控股股东借款提供担保
股权分置时期, 由于一个公司存在流
在股权分置的状况下, 企业战略并购 等。
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 这一制度设计 的法律障碍及政策壁垒难以消除, 并购的
样, 不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分析本文通过对234家上市公司2006年中期业绩与2005年的对比分析,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在短期内对改善公司业绩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改革公司业绩研究概况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的论述,在理论方面形成了两个相互对立的说法,在存在控制性股东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和绩效表现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施雷弗和维施尼(Shleifer & Vishny) 1986指出,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使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因而控股股东具有足够的激励去收集信息并有效监督管理层,从而避免了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的“免费搭车”问题;此外,大股东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解决了外部股东和内部管理层之间在投资机会、业绩表现上“信息不对称”问题。

可见,控股股东既有动机又有能力对企业管理层施加足够的控制以实现自身利益。

因此,股权集中型公司相对于股权分散型公司要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

另一方面,拉波特(LaPorta,1999)等人认为,控股股东的利益和外部小股东的利益常常并不一致,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

实证方面,Levy(1983)研究得出美国公司的股价和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Claessens,Djankov,Fan和Lang对东南亚地区企业的股权结构的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股权高度集中,并且与企业价值正相关;LinsK对18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研究获得了相似的结果: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积极的作用;Steenthomsen和TorbenPedersen(2000)通过对欧洲12国的435家最大样本公司的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行业、资本结构及国家效应等差异变量之后,股权的集中度与股东财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国内学者从多方面关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但是,周业安(1999)对股权结构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A股、国有股、法人股的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于东智(2001)通过对国有股与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支持国有股比例与经营绩效正相关的观点,认为国家股与公司业绩呈弱的正相关关系。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自从2005年5月首批四家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表现就一直受到广大投资者关注。

而目前国内关于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主要集中在股权分置中有关问题的研究,而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经营绩效研究则较少。

虽然前者的研究为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顺利进行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然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经营绩效的表现则是我们更加关注的问题,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经营绩效作一次科学的评价,以便得出一个更加科学的结论。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数据(一)变量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公司经营绩效指标的选择上,尽管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盈利指标,并且该指标是我国IPO、配股管理、退市等政策所使用的基本指标(李善民和李珩,2003),但由于上市公司对该指标的操纵现象明显,单纯用该指标并不能较真实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情况,应该利用包括其在内的多个指标对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反映。

鉴于此,本文选择了5个财务指标:ROE、ROA、CROA、CROE、CROP。

ROE反映的是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回报率;ROA放映的是资产获利能力;CROA反映的是资产获取主营业务利润的能力;CROE反映的是净资产获取主营业务利润的能力;CROP反映的是公司主营业务获利的能力。

在上述5指标中ROE、ROA的对比分析,以及CROA、CROE的对比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资本结构的影响,更为客观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ROE、CROE的对比分析,ROA、CROA的对比分析,可以较好的反映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对总的盈利能力的贡献;而进一步分析主营业务的利润率,则可以对公司的经营绩效做出判断。

因此要能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作出更为准确的评估,需要结合上述5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从我国前两批进行试点股改的上市公司中选取26家进行分析,研究数据均来自沪、深两市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上的上市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

“后股改时代”股权结构演进及上市公司绩效

“后股改时代”股权结构演进及上市公司绩效

“后股改时代”股权结构演进及上市公司绩效作者:李学峰齐霄欧宇轩来源:《产权导刊》2019年第07期1; 引言股权分置改革前,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二元股权结构,这一制度设计作为辅助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顺利推行的措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长期来看严重影响了公司业绩与市场有效性,阻碍了资本市场与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发展。

股权分置下公司股东“两权分离具备”,对大股东而言,“制度性套牢”一方面提供了其地位的进入壁垒,另一方面剥夺了其资本利得的实现权利,使得大股东具有了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与可能性;而中小股东则由于股份占比低而被大股东剥夺了“用手投票”的权利,从而导致其过度使用“用脚投票”的权利来维护自身利益,这使得公司流通股的价格过度波动,进一步加剧了对公司绩效水平的不利影响。

2005至2006年间,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并迅猛推进,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了流通权对价问题,提高了流通股在我国股市股权构成中的比例,给我国资本市场股权结构带来了质的变化。

股权结构的改善是否有助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理论上看,相较于股改之前,随着原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一方面大股东理论上重获“用脚投票”的权利,这有助于减轻其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另一方面大股东利益也将受到股价波动的影响——公司经营不善情况下中小股东的抛售将使公司股价下跌从而增加了公司被并购的可能,这会使大股东遭受损失,倒逼其改善公司经营,而这都有益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

鉴于此,本文总结分析了股改完成后中国资本市场股权结构的演化,并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年一季度至2018年三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便较详实地观察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2; 股改完成后中国股权结构的演进在2006年末三一重工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股票市场进入了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股权结构实现了从非流通股为主到流通股为主的根本性转变。

从2006年底的1397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所持有的全部股票的性质来看,在后股改时代我国股票市场股权结构的演进如图1所示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浅析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浅析

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治理问题浅析作者:温旭伟唐现杰来源:《物流科技》2008年第02期摘要: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2-0143-03Abstract: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is the second institutional revolution in Chinese securities market, it brings the right of trading to the shareholders of non-tradable shares through the consideration between the shareholders of tradable and non-tradable shares, makes a common benefit and changes the inconsistent situation of each other, and is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efficient corporate governance.Key words: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corporate governance; equity structure中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之初就带有浓重的“政策市”色彩,近2/3非流通股的制度安排,使得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利益不一致,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行为冲突。

股权分置改革是有关于上市公司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利益协调的制度变革,它将引起上市公司原有股权结构的改变,本文将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及后续发展建议。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分析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分析上市公司是指已完成股票发行,并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是指将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份转换为流通股份,使得上市公司所有的股份都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

这一改革的实施带来了重大影响,本文将对其成效进行分析。

首先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历程。

股权分置改革始于2005年,当时A股市场中,很多上市公司对外只公开发行流通股份,非流通股份都被掌握于少数股东之手。

这种情况下,少数股东可以操纵上市公司的股价,利益牵涉到公司的生死存亡,很可能导致公司经营及股市稳定性的风险。

股权分置改革将股份转化为流通股份,缩小了股份套利空间,提高了公司治理方面的透明度,防止了少数股东对公司的操纵和控制,确保了市场的永续发展。

其次是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财务结构的影响。

在传统的非流通股份结构下,由于控股股东无法通过公开市场融资,上市公司往往需要通过销售控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增加公司的负债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市场行情的波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成本逐渐上升,财务压力越来越大。

而股权分置改革后,由于股份具有流通性,控股股东可以通过公开市场融资,提高公司的财务结构水平,降低资金成本,提高公司持续盈利的能力。

同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流通股份是股东的控制权利表现,公开融资可以增加非控股股东的实际持股比例,提高了公司治理层次和公司理性决策制定的效率。

接下来是股权分置改革对股东利益的影响。

股东是上市公司的所有者,股权分置改革不仅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公开透明度,也提高了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一方面,让更多公司流通股份变得更加流通,有助于扩大市场,增加了股东买卖股股票的便利性;另一方面,被套住的股权能够转化为流通股份之后,上市公司市场流动性得到提高,有助于股票的价值和投资回报率上升。

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防止少数股东操纵市场,削弱了财务和经营风险。

最后是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影响的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为中国股市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市场价格的合理化,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研究摘要:本文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为研究背景,选取沪深两市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213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观测值进行实证分析。

在上市公司绩效代表性指标选取上,克服单一财务指标评价不够全面的局限,运用统计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对财政部(2002)《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中的8 项基本指标进行重新组合,找到评价企业绩效的主要成分,计算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一年公司绩效综合得分进行比较,得出公司绩效在经历股权分置改革后取得提高的结论。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公司绩效主成分分析一、股权分置改革评价作为资本市场一项基本制度的改革,从宏观上讲,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稳定市场预期,完善价格形成基础,为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创新创造条件,谋求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从微观上讲,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运营机制。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将改变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取向不一致的公司治理状况,有助于巩固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促进上市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减少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成本,增强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信心。

股权分置改革催生出了一个新的市场。

在新市场催生的进程中,资本市场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如:股权分置改革在2006 年底的基本完成;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起步;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机构投资者积极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等等。

与此相辅相成的是,证券市场信心得到恢复,市场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产品创新得到积极推动、投资品种日益丰富、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得以强化、夯实了市场发展的基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稳步地向前推进。

由此,股权分置改革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提供了体制或者说是制度的基础。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是正确的,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做法得到了市场的认同,改革中保持了市场的基本稳定,有效维护了投资者特别是广大公众投资者的权益,股权分置改革的积极效应显现出来。

二、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一)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公司绩效是指公司经营的业绩和效率,反映了公司的经营效果。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绩效研究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绩效研究

历很多环节,比如前期的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和设计、物料的准备、机器设备的购置、调试、产品的生产加工、质检、测试、包装、销售、售后等。

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可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及企业的效益。

因此,要对产品生产前、生产中、成品检测、销售等各个流程严格把关,涉及到的每一个部门都应当权责明晰,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高质量、高标准和严要求,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带来强大的发展后劲,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促进质量管理人员学习和交流高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质量管理人员在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不断在发生着变革,信息爆炸使得专业知识更加宝贵。

因此,企业应当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给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建立学习型企业。

只有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获取有效的信息,掌握的知识更加先进,就更利于企业持久的生命力,企业也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出类拔萃,质量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和交流能够尽快掌握最先进的国际化的质量管理理念,并积极指导实践工作,加快企业管理质量的提高。

4.构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当在严格遵循我国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构建管理体系时,企业可以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相关制度,然后根据自身特征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及组织构架,形成一套统一的、系统的、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摒弃传统落后、不规范、层级过多的组织构架,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效率,并积极推进“刚柔并存”的管理方式,保证信息传递的精准度及速度。

另外,企业还应当通过建立奖惩制度,来激励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予以表彰或者物质奖励,营造良好的人人参与氛围。

比如,现阶段各企业都在积极推行的TQC (全过程质量控制),即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做到“顾客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

顾客作为企业服务的对象,只有顾客满意才会购买并认可企业的产品,才能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效益,企业的形象及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更能够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口碑,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间接效益是极为深远的。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财务绩效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财务绩效的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财务绩效的比较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旨在缓解“股权多头出现”、“控股股东私利化”、“企业资产流失”等问题,
推进股权结构改革、规范境内外财务信息披露以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等
目标。

改革的实施给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诸多影响,使得上市公司的财
务绩效得到了巨大程度的改善。

本文旨在探讨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
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财务绩效进行
比较研究,进一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所产生的影响。

具体研究问题:
1、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有何改变?
2、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财务指标的影响如何?
3、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的影响如何?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法,基于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指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上市公司进行比较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Wind、国家统计局等数据库,选取1999年至2019年间首次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四、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结果将会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绩效、经营绩效、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方面带来了显著影响。

详细结果将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探讨。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工商管理】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廖理,沈红波,郦金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摘要]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

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

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比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治理指数;主成分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8)05-0099-10一、引言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有现象,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权分置成为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健康成长的桎梏。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由此正式拉开了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已经有1124家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已被宣告基本完成。

对市场而言,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企业价值将逐步和市值统一,大股东利益也将受股价波动的影响,与流通股股东利益趋向一致,从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这对提升上市公司业绩、降低投资者风险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促使管理层去创造价值,促使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

同时,也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使国有股在市场化的动态估值中实现保值增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量Car (-1,1)Car (-2,2)Car (-5,5)Car (-10,10)Intercept-0.0649(0.0388)*-0.0544(0.0491)-0.0658(0.0659)-0.0992(0.0887)Pay t 0.0652(0.0094)***0.0783(0.0118)***0.0806(0.0157)***0.0585(0.0217)***Rel t -0.0014(0.0034)-0.0014(0.0043)0.0065(0.0058)0.0043(0.0078)Shrcr1t -1-0.0002(0.0001)*-0.0003(0.0001)**-0.0004(0.0002)*-0.0004(0.0003)Govern t0.0048(0.0041)0.0088(0.0052)*0.0113(0.0070)0.0109(0.0094)Amount t -0.0012(0.0006)*0.0000(0.0008)0.0009(0.0011)0.0000(0.0016)Roe t-10.0101(0.0061)*0.0160(0.0078)**0.0208(0.0103)**0.0220(0.0135)Tobinq t-10.0029(0.0011)**0.0033(0.0014)**0.0087(0.0020)***0.0104(0.0026)***Size t-10.0042(0.0018)**0.0037(0.0023)0.0040(0.0031)0.0050(0.0042)Lev t-10.0040(0.0077)0.0109(0.0097)0.0443(0.0139)***0.0161(0.0180)State t -0.0082(0.0040)**-0.0072(0.0051)-0.0005(0.0068)-0.0075(0.0092)Period t -0.0001(0.0004)-0.0002(0.0005)-0.0007(0.0007)-0.0002(0.0009)N 1282126312121104F 值 4.41 3.83 4.30 2.40Pr>F <0.0001<0.0001<0.0001<0.0001Adj R-Sq 0.05290.04500.05410.0260表1并购公司并购市场绩效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结果注:*表示10%的显著水平,**表示5%的显著水平,***表示1%的显著水平。

公司并购一直以来都是财务学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进行并购活动的公司为样本,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了公司并购市场绩效的特征及影响。

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并购市场绩效均值显著为正,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公司有较高的并购市场绩效,收购公司并购活动的关联属性对并购市场绩效无显著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并购公司其并购市场绩效越低。

另外,进一步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公司成长性增强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公司杠杆减弱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

文中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行为逐渐趋于理性,中国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出了资源配置的功能,公司的并购活动被合理预期具有投资性和战略性,但在公司并购的过程中仍存在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并购市场绩效。

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的部分流通为全部流通,一方面,资本市场将充分显现和发挥出资源配置的功能,也为上市公司的并购市场发展确立了规范化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不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所持股份价格一致,双方的利益通过二级市场的股价实现,大股东利益与股价相关度较之股改前大幅提高,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动力日益显现,资本市场的信心也开始逐渐增强,并购活动被合理预期趋于投资性和战略性,趋于提升公司价值。

李善民、陈玉罡(2002)研究发现并购公司获得显著增加的财富。

朱滔(2006)以1998年~2003年的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为研究对象,研究认为并购公司在(-60,+60)的事件期内都能获得4%的累积超额收益。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1:股权分置改革后,并购公司的并购市场绩效显著为正。

2.并购支付方式对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并购市场绩效的效应。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理论,并购公司采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绩效研究●沈维涛黄育明摘要:文章以股权分置改革这一制度的变迁为研究视角,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绩效(CAR)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改变侵占公司利益方式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并购公司的并购市场绩效均值显著为正,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公司有较高的并购市场绩效,收购公司并购活动的关联属性对并购市场绩效无显著效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并购公司其并购市场绩效越低。

另外,成长性增强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公司杠杆减弱了现金支付方式对并购市场绩效的正效应。

文中的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逐渐显现出市场化特征,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和并购市场绩效已产生积极作用,但并购活动中利益输送的动机和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仍然存在。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并购;并购市场绩效;影响因素表2并购公司并购市场绩效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结果变量Car (-1,1)Car (-2,2)Car (-5,5)Car (-10,10)Pay t 0.0420(0.0125)***0.0382(0.0157)**0.0122(0.0207)-0.0324(0.0286)Rel t -0.0016(0.0034)-0.0018(0.0043)0.0062(0.0058)0.0042(0.0077)Shrcr1t -1-0.0002(0.0001)*-0.0003(0.0001)**-0.0004(0.0002)*-0.0004(0.0003)Govern t 0.0052(0.0041)0.0095(0.0052)*0.0122(0.0070)0.0125(0.0094)Amount t -0.0003(0.0006)*0.0001(0.0008)0.0007(0.0011)0.0003(0.0016)Roe t-10.0104(0.0061)*0.0166(0.0078)**0.0213(0.0103)**0.0221(0.0135)Tobinq t-10.0016(0.0012)**0.0011(0.0015)**0.0041(0.0022)***0.0147(0.0029)***Size t-10.0039(0.0018)**0.0037(0.0023)0.0031(0.0031)0.0038(0.0042)Lev t-10.0051(0.0077)0.0128(0.0097)0.0446(0.0139)***0.0172(0.0179)State t -0.0084(0.0040)**-0.0073(0.0050)-0.0009(0.0068)-0.0075(0.0091)Period t -0.0000(0.0004)-0.0001(0.0005)-0.0006(0.0007)-0.0000(0.0009)N 1282126312121104F 值 4.41 4.37 5.33 3.40Pr>F<0.0001<0.0001<0.0001<0.0001Adj R-Sq 0.05790.05550.07290.0456InterceptPay t ×Tobinq t-1-0.0569(0.0388)0.0076(0.0028)***-0.0406(0.0489)0.0132(0.0035)***-0.0374(0.0655)0.0233(0.0047)***-0.0629(0.0881)0.0291(0.0060)***注:*表示10%的显著水平,**表示5%的显著水平,***表示1%的显著水平。

用现金支付意味着并购公司股票价值被市场低估了,故并购的超额收益无论是短期或长期通常都会高于采用股票支付方式的并购绩效(Travlos ,1987;Loughran &Vijh ,1997;Ghosh ,2001;Sudarsanam &Mahate ,2006),另外,用现金支付的公司可能有更为的充裕现金,从而市场更认可用现金支付的方式(宋希亮等,2008;王江石等,2011);而且比起其他支付方式,现金支付方式能更有效减少市场对并购活动中信息不对称及可能存在侵占公司股东利益的预期。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采用股票作为支付手段本身需要满足盈利、合规等多项条件,此类上市公司本身就有较好的市场表现。

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后,并购活动采用股票支付方式可能会获得正的并购市场绩效。

此外,如果并购公司采取股票支付方式更多是为整体上市或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获得协同效应等因素考虑,长期中绩效也可能获得改善。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备择假设:H2.1: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并购时如果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则并购市场绩效较高;H2.2: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并购时如果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则并购市场绩效较低。

3.关联属性对并购公司并购市场绩效的影响。

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关联属性有价值创造(Khanna &Palepu ,2000;Shin &Park ,1999)和价值侵害(Johnson et al.,2000;Jian &wong ,2004)两种不同的效应。

在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前,国内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集团为实现保壳、圈钱以及其他收益目的,通常会置换、转让上市公司与集团内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的股权或资产,从而导致关联并购中的利益侵害效应(王跃堂,1999;张俊瑞等,2002)。

股权分置改革后,关联并购不仅能快速提升市值,而且还符合国家产业整合政策及鼓励优质资产上市政策,因此,短期内市场对关联并购可能有较好反应。

但如果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害效应仍存在的话,市场将不看好这种并购活动。

据此,本文提出以下两个备择假设:H3.1:股权分置改革后,关联并购的公司并购市场绩效较大;H3.2:股权分置改革后,关联并购的公司并购市场绩效较大。

4.股权结构对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并购市场绩效的效应。

根据国外的研究结果,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不一致。

例如Shleifer 和Vishny (1986)认为大股东有动力去监督管理者,避免搭便车现象,使得大股东的存在对公司价值有正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