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大气环境(七) 教学案

合集下载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第一章:大气环境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大气环境的概念与组成大气环境的功能与作用大气环境与气候、天气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讲解:详细讲解大气环境的概念、组成、功能与作用讨论:分组讨论大气环境对人类和生物的重要性,分享讨论成果第二章:大气污染及其危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主要污染物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主要污染物案例分析法:分析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讲解:详细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主要污染物分析:分析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讨论:探讨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分享讨论成果第三章:空气质量指数与监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空气质量监测的数据分析与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实验法: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实验,让学生了解监测方法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和应用讲解:详细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实验: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实验,让学生了解监测方法分析:分析实验数据,了解空气质量状况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法规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使学生认识到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主要内容和执行情况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法律责任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案例分析法:分析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责任4.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分析:分析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规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责任讨论:探讨如何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分享讨论成果第五章: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保护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大气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案例分析法:分析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案例5.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讲解:详细讲解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分析:分析大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案例讨论:探讨如何在大气环境保护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分享讨论成果第六章:大气污染防治技术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常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手段,如净化技术、脱硫技术、脱硝技术等新型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发展,如催化技术、纳米技术等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评估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实验法: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实验,让学生了解技术应用6.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必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原理实验: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实验,让学生了解技术应用讨论:评估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分享讨论成果第七章:大气环境保护公众参与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公众参与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方式和途径,如环保宣传、监督举报等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效果与评价提高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策略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方式和途径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公众参与意识7.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方式和途径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环保宣传、监督举报等讨论:分享参与环保活动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第八章: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国际合作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背景和现状,如《巴黎协定》等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主要机构和机制我国在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的角色和贡献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背景和现状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合作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成功案例8.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必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背景和现状分析:分析国际合作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成功案例讨论:探讨我国在大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的角色和贡献第九章:大气环境保护未来展望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使学生认识到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9.2 教学内容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等大气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结构调整等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策略和措施,如政策法规、技术创新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思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策略和措施9.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思辨:探讨大气环境保护未来的策略和措施讨论:分享对大气环境保护未来展望的思考和观点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大气环境保护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使学生对未来大气环境保护工作充满信心和责任感10.2 教学内容展望未来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挑战和机遇激发学生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热情和责任感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大气环境保护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10.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大气环境保护的学习内容分享: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讨论: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热情和责任感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大气环境的概念与组成解析:本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理解大气环境的功能与作用,以及大气环境与气候、天气的关系。

《大气环境保护》教师说课稿

《大气环境保护》教师说课稿

《大气环境保护》教师讲课稿《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第一版的整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节,讲课共分为四部分。

一、说教材(一)说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材牢牢环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计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睁开,本课教材既是本单元教材的总结和深入,又是理论联系实质的表现。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目古人类主要关注的全世界性大气环境问题,并认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由、危害和防治举措,进而使学生建立“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全世界意识” 。

(二)说教课目的确实定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乞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确立以下教课目的:知识和技术目标:1、认识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由、危害及解决举措。

2、认识大气臭氧总量减少的原由、产生的危害和保护举措。

3、理解酸雨的形成原由,认识酸雨的危害、我国主要的酸雨散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举措。

4、能比较剖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由、危害和解决的门路,进而培育读图能力,并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1、试试用所学知识对大气环境问题形成的原由进行、剖析。

2、试试用研究,合作方法,并用适合手段表达、沟通自己的思想。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并建立“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全世界意识”。

(三)说教课重难点确实定本课教课应充足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来解说实质问题。

教材对这些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是在前面已有知识的基础长进一步引申和加深的。

要点应放在叙述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大气环境保护的举措上。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大气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须要有“全世界意识”,在环境问题的形成原由中又波及到了一些化学知识,故确立以下重难点:教课要点1、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2、大气环境保护的举措。

教课难点全世界变暖、臭氧层的损坏、酸雨问题的形成原由。

二、说教课方法为了达成教课目的、掌握要点、打破难点选择以下的教课方法和教课手段。

大气环境的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大气环境的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大气环境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2. 掌握大气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2. 大气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特点;3. 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4.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4. 观察法: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大气环境的变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5分钟)介绍大气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大气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特点,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等。

3. 实验观察(20分钟)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如烟雾的生成和扩散。

4. 分组讨论(15分钟)按照小组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5. 实地考察(30分钟)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大气环境的变化,如空气质量的监测。

6. 总结归纳(10分钟)由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提出个人观点和感想,并与同学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文字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大气环境的短文,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记录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3. 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鼓励;4. 实地考察记录:对学生观察和记录的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案例;2.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化学试剂和器材;3. 实地考察地点: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七、教学反思1. 加强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环境的变化和污染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 合理利用资源:在实地考察中,合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提高教学效果;4. 培养环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大气环境-气候》教案.doc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大气环境-气候》教案.doc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中地理必修一:2.3 大气环境-气候(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地区和形成原因。

2、会根据气候资料描述气候特征。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本节内容的第五课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生初步具备了学习气候类型及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
【重点和难点】
1、气候的成因
2、气候特征的描述
【讲授过程】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气候类型,之前我们学过的气压带、风带为气候的形成作铺垫,大家一起来回忆下,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结合导学案及视频讲解以下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气候特征:
域,南美
赤道低压、信
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俄罗斯
°大陆西岸
南北半球极地附二、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
三、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结论
1
温带。

大气环境教案

大气环境教案

大气环境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大气环境——认识大气层及其重要性教案目标:1. 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2. 理解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3. 掌握大气层中的气体成分及其功能;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 大气层的相关知识资料;2. 世界地图或地球仪;3. 大气层的模型或图表;4. 计算机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使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部形态。

2. 提问:你有没有想过地球的外部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构成地球外部的因素?知识讲解:3. 向学生介绍大气层的概念,并解释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

4. 使用大气层的模型或图表,详细讲解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

5. 解释大气层中的气体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并探讨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活动:6.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气体成分进行深入研究。

7. 每个小组使用计算机或投影仪展示他们所选择的气体成分的重要性和影响。

8.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总结与评价:9. 回顾大气层的重要性和气体成分的功能。

10.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气环境,减少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11. 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行动计划,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拓展活动:12. 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行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气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13.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设施或参与环保活动,加强实践与体验。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小组展示和个人行动计划,评估他们对大气环境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教学延伸:1. 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引入与大气环境相关的内容,如地理、生物、化学等。

2.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区的大气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认识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理解大气层中不同气体成分的功能。

23大气环境第7课时(初中部分)地理专题复习气候导学案.docx

23大气环境第7课时(初中部分)地理专题复习气候导学案.docx

地理专题复习一一气候(导学案)1-2编制郭占平审核吴彦伟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区别天气与气候,掌握气候的要素,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并能判断气候类型,知道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掌握气候类型及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人类相生相息的气候,加强应对和防范气候灾害、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人与气候和谐发展。

二、重难点:1、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三、复习方法:合作学习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表格对比法四、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构建网络】自主复习下列要点,构建复习知识网络。

要点一:天气与气候区别:天气是—时段的,多变的;气候是长时间的,—的。

要点二:气候的两大要素一一—、降水降水的四种类型一一________ 、 ________ 、地形雨、锋面雨要点三:气候的形成因素:1.太阳辐射:是形成—的最基本因素。

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不均,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节差异的主要成因,也是___________ 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2.大气环流:(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气压控制区,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流,降水多;高气压控制区,盛行______________ 气流,降水少。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说来,西风带_________ 雨;信风带、东风带雨。

(3)季风坏流: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形成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冬季则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形成低温干燥的气候特点。

3.海陆分布: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降水较丰富。

4.洋流:暖流_______ 增湿,寒流减温 _______ o5.地形:山地比附近的平原气温低,变化小;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

大气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作用以及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培养学生掌握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行动。

二、教学内容1. 大气的组成和作用2.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3. 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4. 空气质量指数及其意义5. 个人和社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的组成、作用,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讨论空气质量指数的意义和个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4. 实践活动法:设计相关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PPT、案例、活动方案等。

2. 准备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 准备相关的环保道具,如空气净化器、口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大气的组成、作用,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大气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4. 小组讨论:讨论空气质量指数的意义和个人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5. 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气组成、作用和大气污染危害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于空气质量指数和个人角色的理解。

3. 实践活动记录: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对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行动表现。

七、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气环境保护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2.3大气环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2.3大气环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引导
我们把它叫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而人们也习惯称它为大气的“温 室效应“。
我们都知道,随着工业的发展, 经济水平的提咼,人们对能源的消 耗也越来越多。而矿物燃料的燃烧、 森林的破坏等,使得大气中的CO浓度增高,从而加强了温室效应, 使得全球的平均温度也升高了。因 此,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好好 保护我们的家园,从生活小事做起, 做一个低碳环保公民!!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xx市实验学校
r \
•- 二〕
教学课题:
时间:2015年11月27日地点:毕节一中(新校区)
学科:高一地理(湘教版)上课教师:彭良庆
一、知识与技能:运用图标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过程与方法:
1、应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让学生可以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运用图表,让学生分析并阐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用和大气对地面 的保温作用。
3、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弓1导学生进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界中常见的地理 现象,并进行解释。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生能够在活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
结合学案探究 以下几个问题
培养学会读 图识图,从已 有图文中获 取信息的能 力
板书
一、大气垂直分层
1、… 2、…3、…
记录笔记,填 充学案
提升动手能 力
承上启下
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外面被厚 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太阳光要到达 地球,那么它的路径是怎么样的?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辐射的能量会 发生变化吗?
减少
显示身手
结合学案要求,把下列词语标注在 下图中适当位置。太阳辐射,地面 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暖大 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教案

教案

2.3《大气环境》常见的天气系统———第1课时:锋与天气一、课标要求: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天气现象是我们人类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本节主要讲述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空气运动特点,以及它们过境某地时,该地天气的变化。

三、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⑴从图片中,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⑵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并综合锋面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⑴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⑵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⑶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认识天气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锋的形成及其天气变化过程。

2、教学难点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分析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五、教法教具1、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式讲授,提问、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习2、课时安排2课时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六、教学过程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加剧,各种极端天气不断出现。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10年新疆的雪灾?此次灾害导致当地农牧场受风雪侵袭,雪崩引发交通中断,房屋坍塌。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经济损失达1.32亿元。

(课件展示)是什么引起天气的变化呢?(设置悬念)【问题】首先请同学来描述下今天的天气特点、并回忆昨天预测明天的天气变化特点?判断的依据?(关键词:阴、晴、云、雨、天气形势图)天气就是一个地方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雨雪等大气状况,要知天气变化,最熟悉的方式莫过于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2.7 大气环境保护》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了解并掌握大气臭氧层遭受破坏的原因、产生的危害及保护臭氧层的措施;3.了解并掌握酸雨的形成原因、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4.联系实际,了解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情况,提出防治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根据手上已有的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对目前的环境状况有所了解,对环境问题有所关注,以此来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并树立“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及酸雨三大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难点大气环境问题的形成。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授课类型:新授课五、授课班级:高一年级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七、教学准备:大气环境保护的课件,相关视频。

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是一年比一年热了。

就在前段时间,天气热得大家都不想出门了,气温都达到了三四十度,现在才四、五月份就热成这样了,可想而知,现在有多热!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致使现在的气温如此之高吗?学生回答(略),好的,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大气环境保护。

现在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

教师板书:2.7 大气环境保护(二)深入探究1.展示自制课件,放映漫画“地球出汗了”的幻灯片。

引出全球变暖的大气问题【提问】:地球为什么出汗了?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板书:全球气候变暖)【提问】⑴为什么全球变暖了?⑵全球变暖会产生什么后果?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结论(板书:成因)【讨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小结】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大气环境教案

大气环境教案

大气环境教案第一部分:引言作为地球上的生物,我们都离不开大气环境的支持和保护。

大气环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提供我们呼吸所需的氧气,还维持了地球的温度平衡,为各种生态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条件。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气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包括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问题。

因此,我们有责任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培养他们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功能;2. 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3. 了解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4. 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5.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大气环境的组成和功能a. 大气层的分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b. 大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c. 大气的功能:提供氧气、维持温度平衡、屏蔽紫外线等。

2.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a. 主要污染源:工厂排放、汽车尾气、燃煤排放等;b. 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危害:导致雾霾、损害呼吸器官等;c. 硫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危害:导致酸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等。

3.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危害a. 温室气体的释放:二氧化碳、甲烷等;b. 化学物质的释放:氯氟烃等;c.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增加紫外线辐射、导致白内障、皮肤癌等。

4.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a. 温室气体的增加:二氧化碳、甲烷等;b. 全球变暖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5.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a. 讲解环保知识: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b. 组织环保活动:如清理环境、种植树木等;c. 培养环保习惯:如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 案例法:引用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问题的现状和严重性;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环境考察,让他们亲自感受和观察;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彼此交流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初一地理教案地球上的大气环境

初一地理教案地球上的大气环境

初一地理教案地球上的大气环境初一地理教案:地球上的大气环境一、前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

其中,大气环境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以地球上的大气环境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了解大气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点引入1. 引发学生兴趣:先向学生出示一张地球照片,询问学生这张照片中最显眼的部分是什么,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大气”。

2. 大气环境定义: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是指地球围绕大气层的自然环境,包含空气质量、气候、气象等方面。

三、核心内容1. 地球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a. 大气层的组成:氮气、氧气、氩气等主要成分;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b. 大气层的结构:对大气层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介绍,如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等。

2. 大气的功能与重要性a. 保护功能:大气层能阻挡宇宙射线和流星撞击,防止紫外线对地球的伤害。

b. 气候调节:大气层通过物理与化学反应,调节地球的温度和气候。

c. 保持生命:大气中的氧气是生物呼吸的必需物质,也提供了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

3.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a. 空气污染:引导学生了解不良的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燃烧过程等都会导致空气质量污染。

b. 温室效应:讲解温室气体的概念,以及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c. 破坏臭氧层:介绍罗氏气体的特点及在臭氧层损耗中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了解部分人类活动对臭氧层的破坏。

四、实践应用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地理教学,到校园附近的公园或郊区进行大气环境实地观察,通过观察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2. 大气环境保护:引导学生能够从自身做起,促使学生了解如何保护大气环境,如减少空气污染和节约能源等方面的措施。

五、知识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的大气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

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气环境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特别是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点;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对气温垂直分布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3.读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图、大气温室效应图,分析说明大气热力过程,并能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认识全球的热量平衡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但由于人类活动有时会打破这种平衡,带来不良后果。

树立学生认识规律、把握规律的观点。

【教学重点】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征;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难点】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效应【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设疑引入新课:一个人最多可以几天不吃饭?——10天,几天不饮水,——5天?勉强可以活下去,但一个人一分钟不呼吸就很难受,10分钟不呼吸就会——?通过这个有趣的提问可以马上集中学生的注意,进入到学习状态,导入新课。

2.3大气环境(板书)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的.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各层不尽相同。

据此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导学)出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并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填表。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板书)各层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要数对流层和平流层,但同学们不难发现这两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刚好相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继续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大气环境(七)教学案
课型:新授课编号:015 时间:2014/11/6 主备人:张保华高一地理组第 15 周第 1 课时总第 33 课时备课组长:张风丽段长签字: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2.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

3.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4.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5.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风速的关系。

6.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说明其移动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7.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8.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2.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以及对天气的影响。

【使用说明】
1.自学教材第36页到第42页,找出本课中的重点和疑难点并将其标记出来。

2.本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部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或由老师答疑解惑。

【学习时间】1课时
【自主学习】第1课时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依据下图分析海陆热力差异对海陆
的气压分布有何影响?
【答案】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
陆的气压分布。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
成热低压,而海洋上则形成高压。

(图
b)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
成冷高压,而海洋上则形成低压。

(图
a)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3.什么是大气活动中心?
对天气和气候有何影响?
【答案】冬夏两季,海陆
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
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
活动中心。

对天气和气候的
影响主要是:
(1)这些大气活动中心随季
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对世界
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
大影响。

(2)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跟踪训练】当亚欧大陆中心气压为996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024百帕时,正确的叙述为( )
A.我国东部进入多雨季节B.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C.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D.长江进入枯水期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分布来判断北半球的季节。

不同的季节,亚欧大陆上的气压值高低不同。

当亚欧大陆中心气压值远低于北太平洋中心气压时,说明亚欧大陆温度高于同纬度的海洋,北半球为夏季。

[答案] A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
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形成的重要因素是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的西南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就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随着赤道低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的。

造成的,这里的“春风”是指什么风?为什么“不度玉门关”?
【答案】“春风”是指夏季风。

我国西部地区深居内陆,加上山岭的层层阻挡,因而受夏季风的影响很小。

【跟踪训练】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
中状态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风向:风从__________吹向
____________。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________
季出现。

(3)此时是 ( )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4)若图中大陆是亚欧大陆,夏季海洋上气压中心位置持续偏南时,则我国北方地
区会出现______灾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压面的判读和气压中心分布及成因等知识。

第(1)题,根据等压面向上凸起为高压区,下凹为低压区,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可得出正确结论。

第(2)题,根据冬季大陆上高压中心强盛,而海洋上低压中心强盛;夏季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而海洋上高压中心强盛,可知此图所示季节为夏季。

第(3)题,由(2)题可得出答案。

第(4)题,副高位置持续偏南,即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会造成南方洪涝,北方干旱。

[答案] (1)海洋陆地(2)夏(3)B (4)干旱
【当堂检测】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海陆分布使气压带的分布变得非常复杂。

据此回答1~2题。

1.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有关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②高气压带均是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形成的
③气压带的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④高气压带易成云致雨
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
3.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4.2009年1月初时,我国广大东部地区盛行风
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下图为“气压分布形势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的时间是()
A.1、2月B.5、6月
C.7、8月D.10、11月
6.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地盛行()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7.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差异,反映了()
A.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
B.大气环流的多样性
C.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D.局部因素制约大气环流
8.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B.南半球的气压带断裂为块状
C.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
D.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陆地上
答案:1、C 2、C 3、A 4、D 5.A 6.D7.C 8、C 【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