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复习2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二)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二)引言概述:食品化学是研究食物中的化学成分、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对食品化学的理解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食物,还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食品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并重点介绍食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加工方法以及食物的储存和保鲜技术。
正文内容:一、食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1. 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素、单糖和双糖的作用和分类;2. 脂肪: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区别,脂溶性维生素的来源;3. 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和作用,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4. 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和功能;5. 矿物质:人体对钠、钾、钙、铁等矿物质的需求量,不同食物中的矿物质含量。
二、食物的加工方法1. 烹调方法:热处理、酸处理、碱处理对食物的影响;2. 食物的调味:调味品的种类和作用,添加剂的使用与限制;3. 食物的加工工艺:酿造、发酵、烘焙、糖化等加工方法的原理和应用;4. 食物的保鲜方法:真空包装、冷冻、脱水等常用的食物保鲜技术;5. 食物的加工损失: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和控制方法。
三、食物的储存和保鲜技术1. 真空包装技术:原理、操作和适用范围;2. 冷冻技术:降温速率、冰晶的形成对食物的影响;3. 脱水技术:水分含量和干燥方法的选择;4. 辐射技术:辐照方法对食物的杀菌效果和安全性评估;5. 保鲜剂的应用:防腐剂、抗氧化剂和色素在食物中的使用与限制。
四、食物加工的质量控制1. 食品安全标准:污染物和微生物在食物中的安全限量;2. 质量控制方法:传统方法与现代分析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3. 食品添加剂审批与监督:国内外相关法规和监管机构;4.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HACCP体系的原理和应用;5. 食品中残留物的检测与控制: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
五、食品的安全性评估1. 食品中的物理性危害:异物污染和物理因素对食物的影响;2. 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细菌、病毒、寄生虫对食物的感染和传播;3. 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毒素和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4.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新添加剂的评估流程和评价标准;5. 食品安全标志和认证:国内外食品安全认证的种类和选拔原则。
食品化学重点复习资料(2)
2 论述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
⑴当温度处于冰点以上时,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1ln w H a R T κ∆=- 式中T 为绝对温度;R 为气体常数;△H 为样品中水分的等量净吸着热;κ的意义表示为: p p κ-=样品的绝对温度纯水的蒸汽压为时的绝对温度纯水的蒸汽压为时的绝对温度 若以lnαW 对1/T 作图,可以发现其应该是一条直线,即水分含量一定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αW 随着温度提高而增加。
⑵当温度处于冰点以下时,水分活度与温度的关系应用下式来表示: ice ff w 0(SCW)0(SCW)p p p p a == 式中P ff 表示未完全冷冻的食品中水的蒸汽分压;P 0(SCW)表示过冷的纯水蒸汽压;P ice 表示纯冰的蒸汽压。
在冰点温度以下的αW 值都是相同的。
4 论述冰在食品稳定性中的作用。
冷冻是保藏大多数食品最理想的方法,其作用主要在于低温,而是因为形成冰。
食品冻结后会伴随浓缩效应,这将引起非结冰相的pH 、可滴定酸、离子强度、黏度、冰点等发生明显的变化。
此外,还将形成低共熔混合物,溶液中有氧和二氧化碳逸出,水的结构和水与溶质间的相互作用也剧烈改变,同时大分子更加紧密地聚集在一起,使之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增大。
冷冻对反应速率有两个相反的影响,即降低温度使反应变得缓慢,而冷冻所产生的浓缩效应有时候会导致反应速率的增大。
随着食品原料的冻结、细胞内冰晶的形成,将破坏细胞的结构,细胞壁发生机械损伤,解冻时细胞内的物质会移至细胞外,致使食品汁液流失,结合水减少,使一些食物冻结后失去饱满性、膨胀性和脆性,会对食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采取速冻、添加抗冷冻剂等方法可降低食品在冻结中的不利影响,更有利于冻结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和品质。
1 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
(1)溶解性与黏性膳食纤维分子结构越规则有序,支链越少,成键键合力越强,分子越稳定,其溶解性就越差,反之,溶解性就越好。
(整理)食品化学复习2
第一章绪论1、食品化学的定义。
一门将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学问。
是一门主要涉及细菌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综合性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到食品的特性及其变化、保藏和改性原理的科学。
2、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食品科学是一门次级学科,又可分为:(1)食品化学:食品组分的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这些组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变化;(2)物理食品学:食品体系的流变和物理性质;(3)结构食品学:食品体系的微观和宏观结构;(4)环境食品学:微生物的侵入和食品体系的腐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保护,包括卫生和包装;(5)食品加工学:通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方法实现食品转化、制作和保藏的原理。
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揭示食品在加工贮藏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研究食品贮藏、加工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的食物资源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水1、水分子缔合的原因。
H-O键间电荷的非对称分布使H-O键具有极性, 这种极性使分子之间产生引力。
由于每个水分子具有数目相等的氢键供体和受体, 因此具有在三维空间内形成许多氢键的能力。
这可充分地解释水分子间存在大的引力。
静电效应。
(对氢键键能作出了主要的贡献).2、冷冻食品中存在4种主要的冰晶体结构。
在冷冻食品中存在4种主要的冰晶体结构,六方形、不规则树枝状、粗糙的球形和易消失的球晶,以及各种中间状态的冰晶体。
大多数冷冻食品中的冰晶体是高度有序的六方形结构,在含有大量明胶的水溶液中,冰晶体主要是立方体和玻璃状冰晶。
3、结合水的定义和构成。
定义:结合水是一个样品在某一个温度和较低的相对湿度下的平衡水分含量;构成:在复杂的体系中存在不同结合程度的水;即其结合水由构成水、邻近水和多层水所组成。
构成水结合最强的水,已成为非水物质的整体部分。
如存在于蛋白质分子的空隙区域的水和成为化学水合物的一部分的水。
邻近水占据着非水成分的大多数亲水基团的第一层位置。
食品化学期末复习2-3章
第二章水第三节水分子1.0℃冰的热导率是水的4倍。
2.0℃水的比热容是冰的2倍。
3.水分子中氧原子具有4个杂化的SP3轨道。
4.【填空】水分子可以形成三维氢键,每个水分子最多能与其他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形成4面体结构。
5.水分子的三态只有气态处于游离态气态:的缔合数很小可以看做自由态;液态:几乎没有游离的水分子,水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缔合;(水具有高沸点)固态:缔合数为4,每个水分子都固定在晶格中。
(水具有高熔点)第五节1.在正常压力和0℃条件下,只有普通的六方形冰是稳定的。
第六节2.【温度变化水密度变化规律】水分子间的氢键程度显然取决于温度。
在0℃时冰的配位数(与一个水分子最邻近的水分子数目)为4.0,最邻近的水分子间的距离为0.276nm。
当输入熔化化潜热时,冰出现熔化;一些氢键断裂(最邻近的水分子的距离增加)而其余被拉紧,此时水分子采取一种流体状态,而水分子间的缔合平均地较之冰更为紧密,当温度升高时,0℃时冰的配位数为4.0增加至1.50℃时水的配位数为4.4。
冰到水发生的变化(1)氢键断裂出现①相邻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密度减小)②其余被拉紧(2)温度升高配位数的增加(密度增大)①最邻近的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密度的减小)②最邻近的水分子平均数目的增加(密度的增加)3.水的密度在3.98℃达到最大值(配位效应在0-3.98℃占优势(密度增大的优势);之后邻近水分子间距离增大的效应(密度减小占优势热膨胀))第七节1.【名】持水力:描述由分子(通常是以低浓度存在的大分子)构成的基体通过物理方式截留大量水而阻止水渗透的能力2.[果冻]物理截留水的特征:①切割或剁碎仍然不会流出;②性质与纯水几乎相同;③易干燥除去,在冻结时易于转变成冰,可作为溶剂;④整体流动被限制,个别水分子运动基本与稀盐溶液中相同。
3.水-溶质相互作用的分类R是烷基4.【名】结合水:存在于溶质和其他非水成分相邻处,并且具有与同一体系中体相水显著不同性质的那部分水。
2020-2021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化学复习题(2)
山东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化学》期末复习题(2020-2021版)一、填空水1. 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增大,继续升温至3.98℃时密度可达到最大值,再继续升温密度逐渐下降。
2. 食品中的结合水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和多层水。
3. 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解吸等温线和回吸等温线两种。
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试样的组成、物理结构、预处理、温度、制作方法等因素有关。
4. 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 6 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 4 个sp3杂化轨道,有近似四面体的结构。
糖类5. 根据多糖的来源,多糖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和微生物多糖。
6. 淀粉糊化作用可分为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吸水阶段和淀粉粒最后解体三个阶段。
7.食品中的糖类化合物按照组成分为单糖、低聚糖、糖类衍生物和多糖。
8. 工业上生产糖浆主要也是利用水解反应,有酸转化法、酸-酶转化法和酶-酶转化法三种方法。
9. 非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10. 使淀粉变性的方法有物理变性、化学变性和酶法变性三种。
11. 葡萄糖在氧化酶作用下,可以保持醛基不被氧化,仅是第六碳原于上的伯醇基被氧化生成羧基而形成葡萄糖醛酸。
12. 蔗糖水解称为酶糖化,生成等物质的量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
脂肪13. 脂类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主要有脂肪、磷脂、糖脂、固醇等。
14. 油脂加工方法有浸提、压榨、熬炼和机械分离。
15. 碱炼主要除去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同时去除部分蛋白质、色素等杂质。
16. 酯交换包括在一种三酰基甘油分子内的酯交换和不同分子内的酯交换反应,可分为随机酯交换和定向酯交换两种。
17. 根据脂类的化学结构及其组成,将脂类分为简单脂类,复合脂类,衍生脂类。
蛋白质18.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均为α-氨基酸。
每个氨基酸的α-碳上连接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一个侧链R和一个H原子。
19. 按分子形状可把蛋白质分为球状蛋白质和纤维状蛋白质。
《食品化学》复习题纲
《食品化学》复习题纲第2章水分201. 结合水的定义、种类202. 自由水的定义、种类203. 自由水在食品中的实例#204. 结合水在食品中的实例#205. 结合水和自由水在性质上和表现上的异同206. 水分活度的定义、实质207. 水分活度与食品含水量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食品中的含水量愈高,水分活度也愈大,但不成线性关系,其关系曲线为吸湿等温线)。
208. 吸湿等温线定义及含意(理解在三个区段中水分子的状态、水势值、含水量。
)209. 解释吸温等温滞后现象210. 水分活度与食品保藏之间的关系211. 冰冻对食品保藏保鲜的影响212. 举例说明水分转移在食品保藏中的表现#213. 净水的一般工艺流程及其原理第3章糖301. 重要糖、山梨糖醇、糖苷、还原酮、果糖基氨、葡基氨、薛夫碱的结构302. 非酶褐变定义、种类及相应的机制303. 美拉德反应定义、过程(三大步及其中的重要分步)304. 美拉德反应控制条件(共七种方法)305. 非酶褐变对食品质量的影响#306. 糖的功能性质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亲水性、甜味、渗透压、溶解度、结晶性、粘度、冰点降低、抗氧化性、代谢性质等)307. 淀粉的结构(淀粉粒、淀粉分子)308. β-淀粉、淀粉糊化、淀粉老化的定义、本质、及影响条件309. 淀粉糊化和老化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表现和应用#310. 淀粉与碘反应的机理及结果311. DE的定义312. 主要的淀粉糖种类及其成分组成313. 淀粉糖的主要加工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314. 果胶物质的分类与结构315. 果胶的凝胶特性及凝胶条件316. 功能性低聚糖和功能性多糖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第4章脂类401. 脂类的分类及各类的结构特点402. 主要高级脂肪酸的结构403. 脂肪的理化性质(常温状态、皂化、加成、酸碱反应等)404. 脂肪氧化的机理主要有哪几种405. 引起脂肪自动氧化的条件,脂肪自动氧化的后果406. 脂肪自动氧化的过程407. 测定脂肪氧化的指标及测定原理及各指标的特点第5章氨基酸、肽、蛋白质501. 蛋白质的分类502. 简单蛋白的分类503. 主要氨基酸的结构504. 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的碳架结构是何物505. 蛋白质的各级结构特点及维持立体结构的主要作用力类型506. 引起蛋白质变性的条件及原因507. 蛋白质变性特性在食品加工中的表现和应用#508. 蛋白质的性质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溶解、凝胶发泡、两性、颜色反应等)509. 加热、碱处理、冷冻与脱水干燥对蛋白质的影响机理、现象及在生产中的控制#510. 禽畜类肉蛋白、鱼肉蛋白、乳蛋白、大豆蛋白、小麦蛋白、胶原蛋白的结构特点及主要特性。
食品化学复习提纲c2
i名词解释:1 多糖复合物多糖上有许多羟基,这些羟基可与肽链结合,形成糖蛋白或蛋白多糖,与脂类结合可形成脂多糖,与硫酸结合而含有硫酸基,形成硫酸酯化多糖;多糖上的羟基还能与一些过渡金属元素结合,形成金属元素结合多糖,一般把上述这些多糖衍生物称为多糖复合物。
2 环状糊精环状糊精是由6~8个D-吡喃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物。
由6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α-环状糊精,由7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β-环状糊精,由8个糖单位组成的称为γ-环状糊精。
3 多糖结合水与多糖的羟基通过氢键结合的水被称为水合水或结合水,这部分水由于使多糖分子溶剂化而自身运动受到限制,通常这种水不会结冰,也称为塑化水。
4 果葡糖浆工业上采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糖化酶水解玉米淀粉得到近乎纯的D -葡萄糖。
然后用异构酶使D-葡萄糖异构化,形成由54%D-葡萄糖和42%D-果糖组成的平衡混合物,称为果葡糖浆。
5 黏度黏度是表征流体流动时所受内摩擦阻力大小的物理量,是流体在受剪切应力作用时表现的特性。
黏度常用毛细管黏度计、旋转黏度计、落球式黏度计和振动式黏度计等来测定。
6 多糖胶凝作用在食品加工中,多糖或蛋白质等大分子,可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引力、离子桥接、缠结或共价键等相互作用,形成海绵状的三维网状凝胶结构。
网孔中充满着液相,液相是由较小分子质量的溶质和部分高聚物组成的水溶液。
1、同质多晶现象指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但有不同的结晶晶型,在融化时得到相同的液相的物质。
2、油脂的酯交换指三酰基甘油酯上的脂肪酸与脂肪酸、醇、自身或其他酯类作用而进行的酯交换或分子重排的过程。
3、固体脂肪指数(SFI)在某一温度时,塑性脂肪(软化脂肪)的固体和液体比例称为固体脂肪指数(SFI)4、脂质的自动氧化活化的含烯底物(如不饱和油脂)与基态氧发生的游离基反应,包括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3 个阶段。
5、油脂酸败油脂在食品加工和贮藏期间,因空气中的氧气、光照、微生物、酶等的作用,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苦涩味和一些有毒性的化合物,这些统称为酸败。
(完整版)食品化学复习(详细版)
食品化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授课老师:赵利谭政第一章引论1.食品化学:从化学的角度和分子水平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功能性质、安全性质及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2.食品的特点:安全无毒;有营养物质;赋有一定的色、香、味;内部组分之间不断发生反应和变化;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变质。
食品的定义:是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
3.食品的主要特性:颜色、风味、质构、营养价值。
第二章水1.水在食品中的作用?水对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硬度、风味、鲜度等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是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必需条件,关系到食品腐败变质的问题,影响到食品的耐贮性。
水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料,水在食品中起着膨润、浸透、溶解、分散、均匀化等多种作用。
水可以除去食品加工中的部分有害物质。
水在食品加工制造中作为反应和传热的介质。
大多数食品加工的单元操作都与水有关2.为什么水冻结比解冻快?在0℃时,冰的导热率约为同温下水的导热率的4 倍,这意味着冰传导热能比非流动水(如食品原料组织中的水)快得多。
冰的热扩散率比水近乎大9 倍,这表明在一定的环境中,冰经受温度变化的速率比水快得多。
3.水分子为什么有强烈的缔合倾向?水分子呈V字样的形状,同时0-H键具有极性,这就是造成不对称的电荷分布和纯水在蒸汽状态时具有1.84D的偶极距。
水分子的极性产生了分子间吸引力,因而水分子具有强烈的缔合倾向。
4.水的三种结构模型:混合模型、连续模型、填隙式模型。
5.结合水的分类:化合水:结合最强的水,已成为非水物质的整体部分;邻近水:占据着非水成分的大多数亲水基团的第一层位置;多层水:占有第一层中剩下的位置以及形成了邻近水外的几层。
6.疏水水合和疏水相互作用以及笼状水合物及其作用:疏水水合:谁与非极性物质混合时,在这些不相容的非极性实体临近处,水形成了特殊结构,使得熵下降的过程。
疏水相互作用:如果存在两个分离的非极性基团,那么不相容的水环境将促进它们之间的缔合,从而减少H2O----非极性实体界面面积,这个热力学熵有力的过程就叫做疏水相互作用。
食品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水分习题一、填空题1 从水分子构造来看,水分子中氧的_______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_______个_______杂化轨道,有_______的构造。
2 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_______,当继续升温至_______时密度可到达_______,继续升温密度逐渐_______。
3 液体纯水的构造并不是单纯的由_______构成的_______形状,通过_______的作用,形成短暂存在的_______构造。
4 离子效应对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5 在生物大分子的两个部位或两个大分子之间,由于存在可产生_______作用的基团,生物大分子之间可形成由几个水分子所构成的_______。
6 当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在水中时,会促使疏水基团_______或发生_______,引起_______;假设降低温度,会使疏水相互作用_______,而氢键_______。
7 食品体系中的双亲分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特征是_______。
当水与双亲分子亲水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团缔合后,会导致双亲分子的表观_______。
8 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_______与_______两大类。
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结实程度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可根据其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细分为_______、_______。
9 食品中通常所说的水分含量,一般是指_______。
10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1 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_______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_______形。
食品化学复习题有答案
食品化学复习题有答案食品化学是研究食品中化学成分及其在加工、贮藏和消费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食品化学的复习题及答案,供学生复习使用。
一、选择题1. 食品中的水分子主要以哪种形式存在?A. 自由水B. 结合水C. 游离水D. 固定水答案:B2. 食品中的哪一种成分对食品的色泽、风味和营养价值有重要影响?A. 碳水化合物B. 蛋白质C. 脂肪D. 维生素答案:B3. 食品中的哪一类物质是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A. 酶B. 微生物C. 氧气D. 光照答案:B4. 食品中的哪一种维生素是水溶性的?A. 维生素AB. 维生素DC. 维生素CD. 维生素E答案:C5. 食品中的哪一种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A. 甘氨酸B. 丙氨酸C. 赖氨酸D. 精氨酸答案:C二、填空题1. 食品中的_______是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答案:碳水化合物2. 食品中的_______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答案:氨基酸3. 食品中的_______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它们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矿物质4. 食品中的_______是食品保藏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答案:冷冻5. 食品中的_______是指食品在加工、贮藏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答案:化学变化三、简答题1. 请简述食品中的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答案:食品中的酶在食品加工中起着催化作用,可以加速食品中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如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产生的乳酸酶,可以加速乳糖转化为乳酸,从而影响食品的风味和质地。
2. 请简述食品中的抗氧化剂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抗氧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是防止或减缓食品中的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感官品质。
抗氧化剂可以防止食品中的脂肪氧化,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对人体健康也具有积极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食品中的色素对食品感官品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食品化学复习知识点(二)
食品化学复习知识点(一)引言概述:食品化学是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了解食品化学的知识对于提高食品的品质、安全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食品化学的复习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正文:一、食物的化学组成1.1 主要食物成分: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2 食物的营养价值:了解食物中不同成分的营养作用和重要性。
1.3 食物的能量价值:计算食物的热量含量及其在人体中的利用。
二、食物的化学反应2.1 激素和酶的作用:了解激素和酶在食物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2.2 食品的变质过程: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作用以及氧化和褐变等反应的原因和机制。
2.3 食品储存的化学原理:掌握食品储存中的化学反应和控制措施。
三、食品的添加剂3.1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其用途。
3.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原理:理解食品添加剂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3.3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和方法。
四、食品的鉴别与分析4.1 食品鉴别的方法:介绍常用的食品鉴别方法,如感官评价、化学分析和生物检测等。
4.2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了解食品中常见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及其危害。
4.3 食品分析技术:介绍常用的食品分析技术,如色谱分析和质谱分析等。
五、食品加工与营养保持5.1 食品加工的化学原理:了解常用食品加工方法的化学原理和影响因素。
5.2 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介绍常用的食品贮藏与保鲜技术,如冷冻、真空包装和辐照等。
5.3 食品的营养保持:了解食品加工对营养物质的影响以及保持营养物质的方法。
总结:本文介绍了食品化学的复习知识点,包括食物的化学组成、化学反应、添加剂、鉴别与分析以及食品加工与营养保持。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食品化学的原理,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水平,保障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化学复习题(附答案)
第2章水分习题一、填空题1、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6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有近似四面体的结构。
2、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增大,当继续升温至3.98℃时密度可达到最大值,继续升温密度逐渐下降。
3、液体纯水的结构并不是单纯的由氢键构成的四面体形状,通过H-桥的作用,形成短暂存在的多变形结构。
4、离子效应对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水的结构、影响水的介电常数、影响水对其他非水溶质和悬浮物质的相容程度等几个方面。
5、在生物大分子的两个部位或两个大分子之间,由于存在可产生氢键作用的基团,生物大分子之间可形成由几个水分子所构成的水桥。
6、当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在水中时,会促使疏水基团缔合或发生疏水相互作用,引起蛋白质折叠;若降低温度,会使疏水相互作用变弱,而氢键增强。
7、食品体系中的双亲分子主要有脂肪酸盐、蛋白脂质、糖脂、极性脂类、核酸等,其特征是同一分子中同时存在亲水和疏水基团。
当水与双亲分子亲水部位羧基、羟基、磷酸基、羰基、含氮基团等基团缔合后,会导致双亲分子的表观增溶。
8、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两大类。
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后者可根据其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细分为滞化水、毛细管水。
9、食品中通常所说的水分含量,一般是指常压下,100~105℃条件下恒重后受试食品的减少量。
10、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取决于天然食品组织、加工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物理状态。
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双亲分子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11、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S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J形。
12、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解吸等温线和回吸等温线两种。
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试样的组成、物理结构、预处理、温度、制作方法等因素有关。
13、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促进和抑制作用。
食品化学期末复习重点
《食品化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二章水分一、水的重要功能1.是体内化学反应的介质水为生物化学反应提供一个物理环境。
2.生化反应的反应物。
3.养分和代谢物的载体。
4.热容量大,体质体温。
5.粘度小,有润滑作用。
6.生物大分子构象的稳定剂。
二、水分子的缔合1.水分子具有形成三维氢键的能力,每个水分子至多能与其它四个分子形成氢键,静电力对氢键的键能做出了主要的贡献。
2.每个水分子具有数量相等的氢键给予体和氢键接受体的部位,并且这些部位的排列可以形成三维氢键。
3.与打破分子间氢键所需额外的能量有关的水的性质有:低蒸汽压、高蒸发热、高熔化热、高沸点。
4.水的介电常数也受氢键的影响,水分子的成簇氢键产生了多分子偶极,它能显著地提高水的介电常数。
三、冰的结构冰可以以10种多晶型结构存在,也可能以无定形的玻璃态存在,但在11种结构中,只有普通的六方形冰(属于六方晶系中的双六方双晶体型)在0℃和常压下是稳定的。
四、水的结构1.水有三个一般模型:混合模型、填隙模型和连续模型(也叫均一模型)。
2.水分子中分子间氢键键合的程度取决于温度,在0-4℃时,配位数的影响占主导,水的密度增大;随着温度继续上升,布朗运动占主导,水的密度降低。
两种因素的最终结果是,水的密度在3.98℃最大。
3.水的低粘度也与水的结构有关,水分子的氢键键合排列是高度动态的,允许各个水分子在毫微秒至微微秒的时间间隔内改变它们与邻近水分子间的氢键键合关系,增加了水的流动性。
五、持水力:1.概念:描述由分子(通常以低浓度存在的大分子)构成的基质通过物理方式截留大量水以防止渗出的能力。
2.在组织和凝胶中几乎所有的水可被归类为物理截留,被物理截留的水甚至当组织状食品被切割或剁碎时仍然不会流出,这部分水在食品加工中的性质几乎与纯水相似。
六、结合水1.概念:结合水是存在于溶质及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一部分水,与同一体系中的体相水相比,它们呈现出不同的流动性和其它显著不同的性质,这些水在-40︒C下不会结冰。
食品化学复习题及答案文库
食品化学复习题及答案文库1. 简述食品中的三大营养素是什么,并说明它们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
2. 描述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如何分类的,并举例说明。
3. 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请简述主要的消化酶及其作用。
4. 脂肪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有哪些?5.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食品中的重要性是什么?6.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请列举至少三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7. 食品中的酶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扮演什么角色?8. 请解释食品中的抗氧化物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9. 描述食品中的色素是如何影响食品色泽的。
10. 什么是食品的热处理?它对食品的化学成分有什么影响?答案1. 食品中的三大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物质,也参与许多生理功能;脂肪是高能量密度的营养素,也是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同时储存能量。
2. 碳水化合物根据其结构和水解产物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例如,葡萄糖是单糖,蔗糖是双糖,淀粉是多糖。
3.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胃蛋白酶开始分解蛋白质,然后在小肠中,胰蛋白酶、肠蛋白酶等进一步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
4. 脂肪在食品加工中可以增加食品的口感和风味,提供能量,同时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5.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它们参与许多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
6. 食品添加剂是用来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增加营养价值或提高食品安全性的化学物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甜味剂可以提供甜味而不含或含有较少的热量,色素可以改善食品的外观。
7. 酶在食品加工中可以催化食品中的化学反应,如发酵过程中的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增加食品的酸味。
8. 抗氧化物质可以防止或减缓食品中的氧化反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同时在人体内也有助于防止细胞损伤。
9. 食品中的色素包括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它们可以赋予食品特定的颜色,提高食品的吸引力。
《食品化学》复习要点整理
《食品化学》复习要点第2章:水分1.水具有的特殊物理性质?(是什么决定的)水的异常物理性质与断裂的水分子间氢键需要额外能量有关P152.水存在状态:例共价键,离子键的大小和顺序等等共价键>H2O-离子键>H2O- H2O3.可形成氢键的基团?羧基、羰基、氨基、亚胺基、羟基、巯基等。
4.疏水相互作用如果存在两个分离的非极性基团,那么不相容的水环境将促进它们之间的缔合,从而减少水-非极性实体界面面积,此过程是疏水水合的部分逆转,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G <0 热力学有利R(水合)+R(水合) R2(水合)+H2O5.水存在形式结合水: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自由水: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6.结合水的特点(不被蒸发,不被微生物利用):*结合水最牢固、在食品内部不能做溶剂、不容易被蒸发、-40以下不能结冰。
7.滞化水的特点是被组织中的显微结构与膜阻滞留住的水,不能自由流动。
8.水分活度(定义,意义,变化,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反正要掌握一切水分活度相关的知识点,必考)定义: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Aw = f(溶液中水的逸度)水逃离的趋势fo(纯水的逸度)≈P(食品中水的蒸汽压)Po(纯水饱和蒸汽压)=ERH/100意义:9.冰点上和冰点下的水分活度冰点以上,A w是样品组成与温度的函数,前者是主要的因素;冰点以下,A w与样品组成无关,而仅与温度有关,即冰相存在时,A w不受所存在的溶质的种类或比例的影响,不能根据A w预测受溶质影响的反应过程;不能根据冰点以下温度A w预测冰点以上温度的A w;当温度改变到形成冰或熔化冰时,就食品稳定性而言,水分活度的意义也改变了。
10.吸湿等温线(定义,分区,掌握BET单层)定义: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对它的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称水分的吸湿等温线分区:•BET单层:区段I和区段II的边界,相当于食品的“BET单层”水分含量。
食品化学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一、水的结构水是唯一的以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气态、液态和固态(冰)(1)气态在气态下,水主要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存在(2)液态在液态下,水主要以缔合状态(H2O)n存在,n可变氢键的特点;键较长且长短不一,键能较小(2-40kj/mol)a.氢键使得水具有特别高的熔点、沸点、表面张力及各种相变热;b.氢键使水分子有序排列,增强了水的介电常数;也使水固体体积增大;c.氢键的动态平衡使得水具有较低的粘度;d.水与其它物质(如糖类、蛋白类)之间形成氢键,会使水的存在形式发生改变,导致固定态、游离态之分。
(3)固态在固体(冰)状态下,水以分子晶体的形式存在;晶格形成的主要形式是水分子之间的规则排列及氢键的形成。
由于晶格的不同,冰有11种不同的晶型。
水冷冻时,开始形成冰时的温度低于冰点。
把开始出现稳定晶核时的温度称为过冷温度;结晶温度与水中是否溶解有其它成分有关,溶解成分将使水的结晶温度降低,大多数食品中水的结晶温度在-1.0~-2.0C˚。
冻结温度随着冻结量的增加而降低,把水和其溶解物开始共同向固体转化时的温度称为低共熔点,一般食品的低共熔点为-55~-65℃。
水结晶的晶型与冷冻速度有关。
二、食品中的水1.水与离子、离子基团相互作用当食品中存在离子或可解离成离子或离子基团的盐类物质时,与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因而可以固定相当数量的水。
例如食品中的食盐和水之间的作用2.水与具有氢键能力的中性基团的相互作用许多食品成分,如蛋白质、多糖(淀粉或纤维素)、果胶等,其结构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羰基等,这些极性基团均可与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结合。
因此通常在这些物质的表面总有一定数量的被结合、被相对固定的水。
带极性基团的食品分子不但可以通过氢键结合并固定水分子在自己的表面,而且通过静电引力还可吸引一些水分子处于结合水的外围,这些水称为邻近水(尿素例外)。
3.结合水与体相水的主要区别(1)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所含极性物质的量有比较固定的关系,如100g蛋白质大约可结合50g 的水,100g淀粉的持水能力在30~40g;结合水对食品品质和风味有较大的影响,当结合水被强行与食品分离时,食品质量、风味就会改变;(2)蒸汽压比体相水低得多,在一定温度下(100℃)结合水不能从食品中分离出来;(3)结合水不易结冰,由于这种性质使得植物的种子和微生物的孢子得以在很低的温度下保持其生命力;而多汁的组织在冰冻后细胞结构往往被体相水的冰晶所破坏,解冻后组织不同程度的崩溃;(4)结合水不能作为可溶性成分的溶剂,也就是说丧失了溶剂能力;(5)体相水可被微生物所利用,结合水则不能。
食品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水分习题一、填空题1、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6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有近似四面体的结构。
2、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增大,当继续升温至3.98℃时密度可达到最大值,继续升温密度逐渐下降。
3、液体纯水的结构并不是单纯的由氢键构成的四面体形状,通过H-桥的作用,形成短暂存在的多变形结构。
4、离子效应对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水的结构、影响水的介电常数、影响水对其他非水溶质和悬浮物质的相容程度等几个方面。
5、在生物大分子的两个部位或两个大分子之间,由于存在可产生氢键作用的基团,生物大分子之间可形成由几个水分子所构成的水桥。
6、当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在水中时,会促使疏水基团缔合或发生疏水相互作用,引起蛋白质折叠;若降低温度,会使疏水相互作用变弱,而氢键增强。
7、食品体系中的双亲分子主要有脂肪酸盐、蛋白脂质、糖脂、极性脂类、核酸等,其特征是同一分子中同时存在亲水和疏水基团。
当水与双亲分子亲水部位羧基、羟基、磷酸基、羰基、含氮基团等基团缔合后,会导致双亲分子的表观增溶。
8、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两大类。
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后者可根据其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细分为滞化水、毛细管水。
9、食品中通常所说的水分含量,一般是指常压下,100~105℃条件下恒重后受试食品的减少量。
10、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取决于天然食品组织、加工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物理状态。
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双亲分子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11、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S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J形。
12、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解吸等温线和回吸等温线两种。
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试样的组成、物理结构、预处理、温度、制作方法等因素有关。
13、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促进和抑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食品化学的定义。
一门将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学问。
是一门主要涉及细菌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综合性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到食品的特性及其变化、保藏和改性原理的科学。
2、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食品科学是一门次级学科,又可分为:(1)食品化学:食品组分的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这些组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变化;(2)物理食品学:食品体系的流变和物理性质;(3)结构食品学:食品体系的微观和宏观结构;(4)环境食品学:微生物的侵入和食品体系的腐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保护,包括卫生和包装;(5)食品加工学:通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方法实现食品转化、制作和保藏的原理。
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揭示食品在加工贮藏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研究食品贮藏、加工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的食物资源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水1、水分子缔合的原因。
H-O键间电荷的非对称分布使H-O键具有极性, 这种极性使分子之间产生引力。
由于每个水分子具有数目相等的氢键供体和受体, 因此具有在三维空间内形成许多氢键的能力。
这可充分地解释水分子间存在大的引力。
静电效应。
(对氢键键能作出了主要的贡献).2、冷冻食品中存在4种主要的冰晶体结构。
在冷冻食品中存在4种主要的冰晶体结构,六方形、不规则树枝状、粗糙的球形和易消失的球晶,以及各种中间状态的冰晶体。
大多数冷冻食品中的冰晶体是高度有序的六方形结构,在含有大量明胶的水溶液中,冰晶体主要是立方体和玻璃状冰晶。
3、结合水的定义和构成。
定义:结合水是一个样品在某一个温度和较低的相对湿度下的平衡水分含量;构成:在复杂的体系中存在不同结合程度的水;即其结合水由构成水、邻近水和多层水所组成。
构成水结合最强的水,已成为非水物质的整体部分。
如存在于蛋白质分子的空隙区域的水和成为化学水合物的一部分的水。
邻近水占据着非水成分的大多数亲水基团的第一层位置。
如与离子或离子基团相缔合的水。
多层水占有第一层中剩下的位置以及形成了邻近水外的几层。
虽然结合程度不如邻近水,仍与非水组分靠得足够近,其性质大大不同于纯净水的性质。
4、疏水水合和疏水缔合定义,联系。
疏水水合:热力学上,水与非极性物质,如烃类、稀有气体以及脂肪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相混合无疑是一个不利的过程(ΔG >0)。
ΔG= ΔH- T ΔS ΔG为正是因为ΔS是负的。
熵的减少是由于在这些不相容的非极性物质的邻近处形成了特殊的结构。
此过程被称为疏水水合。
疏水缔合(疏水相互作用):当两个分离的非极性基团存在时,不相容的水环境会促使它们缔合,从而减小了水-非极性界面,这是一个热力学上有利的过程(ΔG<0)。
此过程是疏水水合的部分逆转,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R(水合的)+R(水合的)→R2(合的)+H 2O5、水分活度和相对蒸汽压的概念,含义。
定义:AW=f/f0 f:溶剂(水)的逸度。
逸度:溶剂从溶液逃脱的趋势f0 :纯溶剂的逸度。
含义:在低压(例如室温)下,f/f0 和p/p 之间的差别小于1%,所以:AW=p/p0 此等式成立的前提是溶液是理想溶液和存在热力学平衡。
在低压(例如室温)下,f/f 0和p/p 0之间的差别小于1%,所以:AW=p/p0 此等式成立的前提是溶液是理想溶液和存在热力学平衡。
“相对蒸汽压”(RVP)p/p0 是测定项目,有时不等于A w,因此,使用p/p0 项比A w 更为准确。
在少数情况下,由于溶质特殊效应使RVP成为食品稳定和安全的不良指标。
6、水分活度在冰点以上和以下的区别和联系。
(1)定义不同;(2)Aw的含义不同在冰点以上温度,Aw是试样成分和温度的函数,试样成分起着主要作用;在冰点以下温度,Aw与试样成分无关,仅取决于温度,即冰相存在时Aw不受溶质的种类和比例的影响。
因此,不能根据Aw 预测受溶质影响的冰点以下发生的过程。
不能根据冰点以下的Aw预测冰点以上的Aw。
(3)当温度充分变化至形成冰或熔化冰时从食品稳定性考虑,Aw的意义也发生变化。
如食品-15℃(Aw=0.87)微生物不生长,反应速度缓慢;20℃(Aw=0.87)一些反应速度快速进行,一些微生物以中等速度生长。
7、水分活度与脂肪氧化、非酶褐变的关系。
水分活度与脂肪氧化的关系:水能与脂肪氧化的自由基反应中的氢过氧化物形成氢键;水能与金属离子形成水合物;水增加了氧的溶解度;脂肪分子肿胀;催化剂和氧的流动性增加;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浓度被稀释水分活度与非酶褐变的关系:在一定的水分活度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水分活度的值增大而增大,在水分活度在0.2以下,反应通常不会发生,而当水分活度过大时(大于0.7)反应速度下降。
8、吸着等温线定义、特征、分区及各区水分的特点。
定义: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每单位质量干物质中水的质量)对P/P0作图得到水分吸着等温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缩写为MSI)。
特征:不同物质的MSI具有显著不同的形状。
反S形:大多数食品的特征。
J 形分区及各区水分的特点Ⅰ区的水的性质:最强烈地吸附最少流动水-离子或水-偶极相互作用在-40℃不结冰不能作为溶剂看作固体的一部分化合水和邻近水占总水量极小部分Ⅱ区的水的性质:通过氢键与相邻的水分子和溶质分子缔合流动性比体相水稍差大部分在-40℃不结冰导致固体基质的初步肿胀多层水区Ⅰ和区Ⅱ的水占总水分的5%以下Ⅲ区的水的性质:体相水被物理截留或自由的宏观运动受阻性质与稀盐溶液中的水类似占总水分的95% 以上9、滞后现象的定义、意义。
定义:滞后现象就是样品的吸湿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不完全重叠的现象。
意义:将鸡肉和猪肉的P/P 值调节至0.74-0.84范围,如果用解吸的方法,那么试样中脂肪氧化的速度要高于用回吸的方法。
用解吸方法制备试样时需要达到较低的P/P0 (与用回吸方法制备的试样相比)才能阻止一些微生物的生长。
10、玻璃化温度定义、含义。
玻璃化温度(Tg):非晶态食品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称玻璃化转变,此时的温度称玻璃化温度。
含义:这是一个二级相变,它包括在转变温度下比热的变化,可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这个转变;而一级相变包括在气态、液态和固态间物理状态的改变。
在含有可估计大小的无定形或部分无定形区的物质,不管他们是否含有冰,都能观察到Tg。
对于部分结晶的聚合物物质,仅无定形区呈现玻璃化相变。
Tg取决于溶质的类型和水的含量。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1、碳水化合物分类。
碳水化合物可以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单糖是指不能再水解的最简单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
低聚糖是指聚合度小于或等于10的糖类。
多糖又称为多聚糖,是指聚合度大于10的糖类。
2、葡萄糖的结构,α-与β-构型。
3、糖苷键的种类。
糖的半缩醛型能与醇反应,失去水后形成的产品(缩醛)被称为糖苷(O-糖苷)糖与硫醇(RSH)作用生成硫糖苷(S-糖苷)糖与胺(RNH2)作用生成氨基糖苷(N-糖苷)4、美拉德反应定义,反应过程。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食品在油炸、焙烤、烘焙等加工或贮藏过程中,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过程:初期阶段的反应过程是分子重排和羰氨缩合,其中分子重排还分为醛糖重排和酮糖重排;中期阶段的反应过程是脱胺水、脱胺重排和氨基酸讲解;末期阶段的反应过程是醇醛缩合和聚合。
5非酶褐变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6、常见碳水化合物哪些是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和半乳糖7、环状糊精的结构特点。
(1)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苷键上的氧原子处于一个平面。
(2)环形和中间具有空穴的圆柱形,C6上的伯醇羟基都排列在外侧,外亲水;空穴内壁由疏水性的C-H键和环氧组成,内疏水。
(3)作为微胶囊壁材,包理风味物、香精油、胆固醇等。
8、多糖粘度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多糖产生粘度的原因:(1)在溶液中呈无序的无规线团状态。
线团的性质同单糖的组成和连接方式有关。
有的紧密,有的伸展。
(2)溶液中线性高聚物分子旋转和伸屈时占有很大的空间,分子间彼此碰撞的频率高,产生磨擦,消耗能量,因而产生粘度。
影响多糖粘度的因素:(1)多糖的分子大小a、线性多糖甚至在浓度很低时形成粘度很高的溶液。
链长增加,高聚物占有的体积增加,溶液的粘度增加。
分子构型:线性分子,高粘度;支链分子,体积小,低粘度温度:温度高则粘度低(2) 带电情况:带电多糖,粘度增高。
a、仅带一种类型电荷(一般带负电荷,它由羧基或硫酸一酯基电离而得)的直链多糖由于相同电荷的斥力呈伸展构型,增加了从一端到另一端的链长,高聚物占有体积增大,因而溶液的粘度大大提高。
B、不带电的无支链的聚糖通过加热溶于水中,形成不稳定的分子分散体系,很快出现沉淀或胶凝。
原因:长分子的链段相互碰撞并在几个糖基之间形成分子间键,因而分子间产生缔合,在重力作用下产生沉淀或形成部分结晶。
(老化)C、具有带电基团的直链多糖由于库仑斥力阻止链段相互靠近也能形成稳定的溶液。
9、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结构。
直链淀粉:(1)基本上是由α-D-吡喃葡萄糖基通过1→4连接而成的直链分子。
在水溶液中为线型分子。
(2)由分子内的氢键作用成右手螺旋结构,每个环含有6个葡萄糖残基。
螺旋内部仅含有氢原子,是亲油的,羟基位于螺旋外部。
许多直链淀粉分子含有少量的α-D-(1→6)支链。
(3)直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 。
聚合度约为100- 6,000之间,一般为几百。
支链淀粉:(1)高度分支的大分子,分支点的糖苷键占总糖苷键的4 5%。
含有还原端的链称为C链,是主链;C链具有很多侧链,称为B链,B链上接有一个或几个第三层A链。
A链没有侧链;B链与其它的B链或A链相连。
(2)支链淀粉分子的分支是成簇和以双螺旋形式存在。
(3)支链淀粉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5×10。
DP在6000以上。
(4)大多数淀粉中含有75%的支链淀粉。
10、淀粉糊化、老化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和控制。
糊化:当β-淀粉在水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淀粉发生膨胀,体积变大,结晶区消失,双折射消失,原来的悬浮液变成粘稠胶体溶液的过程。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1)内部因素:颗粒大,结晶区多的淀粉不易糊化。
(2)外部因素:a、水分含量高,pH高,存在淀粉酶,温度高,则易糊化。
B、高浓度糖及油脂的存在抑制糊化。
老化:经糊化的淀粉冷却后,淀粉运动减弱,分子链趋向于平行排列,相互靠拢,彼此间以氢键结合,重新形成结晶,出现沉淀的过程。
影响老化的因素:(1)内部因素:直链淀粉多,则易老化。
(2)外部因素:A、温度:在60℃至-2℃之间易老化,随温度降低,老化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