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的误区
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是什么
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是什么相信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总会遇到许多的误区,那就赶紧来看看,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你中招了没有?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希望可以帮到你!教育孩子的十大误区01、教育孩子要趁早,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的大家庭来替你教育他。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被人喂大的,而外国孩子则是饿大的。
我见过太多的家长,特别是祖父祖母,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恨不得替孩子吃饭。
也有爸爸妈妈嫌孩子自己吃饭又脏又麻烦,看到孩子吃饭笨手笨脚的,索性就一喂了之。
但是,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成长和独立进食的乐趣,也无法培养起他们对于食物的敬畏之心。
02、不去尝试,永远不懂得怎么做。
曾在一个家长群众看到,几个妈妈为了孩子多大应该自己穿衣服争的不可开交。
好多都觉得孩子在上小班之前,让他们自己穿衣服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而套头衫一类复杂的衣服,有些孩子中班以后才开始慢慢学会。
但其实两岁多的孩子就能够穿戴简单的衣物了,他不会,只是因为你不愿让他尝试、让他犯错。
03、培养他的独立动手能力,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尊重你。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了多少年,但是就是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狠不下心来实践。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但是如果你天天只做保姆的工作,孩子如何能够升起尊敬之心呢?04、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往往会比你帮他解决简单得多。
前两天在幼儿园门口,有一个孩子不小心踩坏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
犯错的孩子小声的说了一句对不起,但另一个孩子依然难受地大哭起来。
这时候一边的家长不干了:“你个小坏蛋,弄坏我们家东西,赔!”另一个家长也不甘示弱:“你那么凶干什么,我们都说了对不起了!”“说对不起有用吗!你会教孩子吗!”“赔就赔!又不是赔不起,那么凶,没教养!”……家长还在闹得不可开交,可两个孩子却早就被老师带到一边,嘻嘻哈哈玩到一起了。
有的时候,孩子之间的事情就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这也是锻炼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
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
家庭教育中的常见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常见误区,了解并避免这些误区有助于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
1.过分溺爱:有些父母可能因为过度关爱而过分溺爱孩子,过分迁
就其需求。
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和应对困难的能力,从而影响其成长。
2.严苛压力: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可能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表现,
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和严苛的压力,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焦虑和自尊心受损。
3.过度保护:有些家长为了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可能过度干涉其生
活,限制其自由。
这可能妨碍孩子自我探索和学习独立的能力。
4.忽视沟通:家庭教育中忽视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可能导致误解和疏
远。
了解孩子的需求、担忧和兴趣对于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5.单一教育方式:有些父母可能只采用一种教育方式,而忽视了孩
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特点和学习风格,因此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6.过分比较:将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过分的比较可能对其造成心理
压力。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应该被接受和理解,而不是被强加于他人标准之下。
7.忽视情感需求:家庭教育中有时会过于注重学术和职业发展,而
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对于孩子的全面发
展同样至关重要。
了解并避免这些误区,有助于父母提供更为全面、健康和有益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的误区有哪些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误区有哪些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不只简单地教教孩子礼仪知识而已,因为要教的东西太多,而且还有待慢慢探索,自然也就存在很多误区,下面一起来看下家庭教育的误区有哪些。
家庭教育的误区1. 过分溺爱,很多事情越俎代庖,包办孩子的一切事物,更不让孩子接触家务。
时刻将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让孩子遭受挫折,缺少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
2.好为人师、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比孩子强,孩子必须得听家长的,靠权威管理孩子,而不是靠平等的“玩伴”与孩子相处,总喜欢指导、教导、干预、打断、制止、批评、训斥孩子。
3.认为养孩子是艰苦的义务,不是享受,在孩子面前邀功喊累,借口工作忙,很少抽时间出来陪伴孩子。
认为孩子身边只要有人照看就好,对孩子的言行举止漠不关心。
4.夫妻关系不和睦,处理家庭问题时,不是处理问题,而是在发泄负面情绪; 情绪不稳定,经常在孩子面前乱发脾气。
家长双方对孩子的教育意见不统一,时常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吵。
5.常常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处处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认为学习不好的孩子就是差孩子;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帮孩子规划人生。
6.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对孩子说话不算数,偷看孩子日记,翻孩子抽屉;靠权威管理孩子,而不是靠平等的“玩伴”与孩子相处。
7.重知识传授,不重智力开发,一味地填鸭式传授孩子知识;不懂得劳逸结合,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不懂得因材施教。
对孩子的智力因素关注多,而忽视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8. 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孩子面前总是板着一张脸。
很少带孩子出去旅游,缺少亲子之间的互动。
从自己的知识认知作为出发点,经常性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9.把父母的爱作为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以爱为名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有时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关注过多,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过分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却在精神方面给以很少。
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包括:1. 过度强调知识教育,忽略孩子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强迫其接受教育,学习各种知识,但这可能违背了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
他们可能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学情绪。
2. 盲目进行素质教育。
一些家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于是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
然而,在选择培训班时,他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发展潜力和趋向,甚至不注意孩子的身心承受能力。
这可能导致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失去学习兴趣。
3. 对孩子过于溺爱。
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让孩子经受任何挫折。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孩子变得自私、任性、懒惰,缺乏独立能力和责任感。
4. 忽视自我学习。
许多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却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方法。
他们可能完全依赖自己的经验和随心所欲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可能导致教育方法不当,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 拔苗助长,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一些家长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期望孩子能够快速成长。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困惑和问题。
6. 不允许孩子犯错。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完美,不允许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犯错。
这可能导致孩子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缺乏应对能力,影响其自信心和积极性。
7. 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缺乏耐心和理解,不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这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
为了避免这些误区,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七大误区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七大误区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七大误区,希望有所帮助!误区一:家长很爱孩子,孩子却不喜欢。
孩子渴了,想喝矿泉水,而家长认为鲍鱼营养丰富,孩子偏偏不喜欢。
家长给孩子买高级的玩具,而孩子偏偏喜欢摆弄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
您处心积虑地花费很多,孩子还不开心,原因是,这些不是孩子需要的。
不需要的东西,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误区二:以为上补习班是提高成绩的好方法现在的补习班,名目繁多,如雨后春笋般,将孩子们层层包围。
家长花费了金钱,好像心里就得到安慰,会不会想到,孩子的辛劳与压抑。
孩子平时的课业负担,还不够繁重?沉重的书包,已令他们压弯了腰。
从科学角度讲,大脑皮层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受身体和情绪的控制。
人在疲劳状态下,有情绪困扰时,他的记忆、分析、判断能力消失。
会产生愤怒、生气、害怕等情绪。
不仅健康受到影响,还会表现为厌学,学习拖沓,封闭自我,不和人交流。
甚至会有猝死或自杀等极端现象的发生。
误区三:总是抱怨现在的教育体制有问题有一些家长,理解孩子的辛苦,和孩子一样,经常对当前的中国教育品头论足。
弄得孩子也怨声载道。
遇事抱怨,不是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各有其利弊。
客观上讲,应该取长补短。
回顾历史,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
抱怨社会、体制,于事无补。
家长该有这样的理念与远见:立足于自己与孩子,让孩子有发展的空间。
任何一个环境,都可以帮助孩子成就梦想。
给孩子这样的人生定位:所有的变化都是机遇,让你自己痛苦的人,都是天使。
自己才是主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误区四:成绩不好的孩子,一定不聪明孩子的智能分很多种,有听觉、视觉、语言、体验、逻辑、社交等很多方面。
学校教育,重视应试,主要考核孩子语言文字与数理逻辑的智能。
而其他技能均不在应试的范畴。
这就造成家长严重的误区,以为孩子成绩不理想,就不会成才。
父母学习家庭教育的六大误区
父母学习家庭教育的六大误区父母学习家庭教育的六大误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发展。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父母学习家庭教育的六大误区,希望有所帮助!一、学习是为了考大学很多家长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这一错误的观念导致家长只注重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教育。
其实,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很多人大学毕业后过的不尽人意,一事无成。
因为成功的人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学业成绩仅仅占其中一少部分。
二、孩子没考满分就不满意分数永不嫌高,孩子没考满分就不满意。
其实,孩子考到九十分(满分一百)就说明他对所学知识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不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三、热衷于让孩子参加补习班其实,除基础很差的学生可以请家教来弥补知识外,大部分学生不需参加补习班。
原因一:课本知识百分之八十通过自学可以解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原因二:科班出身的教师在正规的课堂上都没教会你的孩子,补习班的教师就教会了?孩子学习的好坏,更多与他的学习目标、注意力、毅力、兴趣等有关。
四、忽视孩子的体育锻炼从教二十年,我没遇到一个家长问他孩子的体育成绩。
其实体育锻炼对一个学生很重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而且,体育锻炼能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培养顽强的毅力。
五、忽视孩子的人际交往家长会上,没有家长询问孩子与同学的交往情况。
其实,人际交往对一个人成功与否极其重要。
美国哈弗大学研究的结果是:一个人的成功87.%来自于人际关系,12.5%来自专业知识。
六、随便夸奖孩子现代家长好像都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动辄“你真棒,你真聪明!”。
随便的夸奖只会使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
夸奖孩子正确的三大原则是:1、夸具体不夸全部。
2、夸努力不夸聪明。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家长教育方式的误区有哪些
家长教育方式的误区有哪些家长教育方式的误区有哪些1、过分宠爱型误区。
家长对孩子爱得过分,爱得无原则,无限制的爱超过了理智,以致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于是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迟熟、不能忍耐谦让、也不懂如何自己照顾自己;即使表面看来柔顺温和,但当孩子长大需要面对难题时,往往可能会出现性格突变。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无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能力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就是自私、依赖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家庭教育一定要坚持理性,否则孩子就会在父母最好的动机下养成最坏的习性。
2、过分专制型误区。
孩子没有自由独立的空间,家长搞一言堂,经常以权威口吻规范孩子的举动、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
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慌之中,无法表达自己,只懂唯唯诺诺,并使孩子逐渐失去自信,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另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往往也容易让孩子崇尚暴力,凡事喜欢暴力解决,在孩童时期为了发泄不满,该孩子会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当该孩子长大他更可能会对父母存有怀恨的心理,会把以往积压的不满发泄回父母身上。
专制型的家长不仅指家长采用打孩子的方式,也指家长用“我就是对的,你就得听我的”这样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孩子,如果父母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理就不能平衡,这样即便你批评得百分之百的正确,孩子也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
3、过度放纵型误区。
有的家长抱着“儿孙自有儿孙福”“树大自然直”的想法来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教育采取听之任之,少加约束管制。
也有的家长确实是因为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来管理孩子,尽管他们嘴上常常也说孩子最重要,可是行动上却往往仍是工作最重要。
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对孩子的教育采取放纵的方式这无疑是存在严重风险与过失的.。
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
父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从出生到长大,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教师,努力避免教育上的错误,但还是在很多地方上作出很多不利于教育孩子的做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几个家庭教育误区。
欢迎阅读!1、有求必应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从婴儿期开始,他总是对自己想要的做出反应。
孩子想要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总是这样。
不受控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太顺利了,太容易得到的往往不为人们所珍视,从中获得的快乐也会丧失。
所以当他长大后,他会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满足条件的正确方法。
例如,如果孩子想买玩具,你可以告诉他,如果你坚持上幼儿园一周,你的母亲会买给你。
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一种追求的欲望。
但是父母要注意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不能对孩子撒谎哦。
2、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
父母受传统“望子成凤”思想的影响,从出生起就为孩子设计了未来的发展道路,但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身心特点、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爱好方面的才能。
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投资方面表现出更大的盲目性,如投资于幼儿钢琴古筝等高级音乐辅助器材,招收儿童参加各种专业课等。
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投资不仅浪费了一个家庭有限的财力和精力,而且更容易使孩子们对知识和探索兴趣的渴望落空。
过分和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沉重的压力下,一些年幼的孩子甚至会有强烈的反叛心理。
回应家长的高期望,如拒绝上学、拒绝各种专业、课程等。
3、父母不和睦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塑造儿童性格的基因。
父母经常吵架。
他们甚至不关心孩子的存在。
他们给孩子一个巨大的负面刺激,这会导致恐惧和焦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将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和爱心,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儿童的未来社会和生活,也可能形成严重的人际障碍,导致孤独症、自卑、抑郁、内向甚至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
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
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家长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犯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将列举几个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希望家长们能够引以为戒,正确教育孩子。
1.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很多家长认为成绩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因此孩子在学习方面的成绩就成为了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
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产生压力,使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家长教育孩子不应该只注重成绩,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能力和个性,让孩子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特长。
2.过分保护孩子现在的家长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的保护可能会过分,不让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这样会让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应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自由和独立的空间,让孩子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中成长。
3.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家长可能会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比如过分关注孩子的衣着、饮食、玩具等,这样会让孩子失去自主选择的权利,也会让孩子产生反感。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在自主选择中学会负责任和独立思考。
4.过分强调竞争家长可能会过分强调竞争,让孩子认为只有成为第一才是成功的标志,忽略了合作和友谊的重要性。
这样会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对他人产生敌意,影响孩子的交往和情感发展。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竞争和合作的关系,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竞争,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不考虑孩子的发展阶段家长可能会不考虑孩子的发展阶段,为孩子安排过于高难度的活动,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也有可能会给孩子过于简单的活动,让孩子失去兴趣和挑战。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为孩子安排适当的活动,让孩子在适度的挑战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家长教育孩子要避免犯这些误区,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孩子在健康的成长环境中茁壮成长。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家庭是每个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往往会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误区一:过分溺爱过分溺爱是家庭教育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误区。
一些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不断给予物质上和情感上的满足,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对社会和现实世界缺乏适应能力。
解决方法:家长需要适当给予孩子自主空间,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会他们珍惜拥有、勤俭节约,并逐渐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误区二:单纯以成绩论英雄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认为只有成绩好才是成功的。
这种观念容易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勇于尝试、乐观积极面对失败。
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培养其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误区三:言传身教不一致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孩子学习的楷模和引路人。
然而,有些家长在言传身教上存在不一致性,口头说教和行为表现出现差异,给孩子造成了困惑和误导。
解决方法:家长要注重自身修养和言行一致性,做到言传身教相统一。
要用自己正确的行为影响和激励孩子,成为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
误区四:过度保护为了让孩子远离危险和困难,一些家长会采取过度保护措施,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和自主权利。
这种做法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和担心,但却剥夺了孩子锻炼自我能力和勇气面对挑战的机会。
解决方法:家长应该在适当时候给予孩子适当的挑战和压力,让他们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勇敢接受挑战。
同时,在保护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给予他们更多尝试和探索的空间。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家庭教育一直被看作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家长可能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他们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本文将分析家庭教育中的十大误区,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误区一:过度保护孩子现代社会对孩子的安全和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往往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情,导致孩子变得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性。
应对策略是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二:过分追求成绩许多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高分就等于成功。
然而,这种观念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误区三:过度批评和指责不少家长通过严厉的批评和指责方式来教育孩子,希望他们能变得更优秀。
然而,这种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情绪,降低他们的自尊心。
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信心。
误区四:缺乏时间和关注在忙于工作和社交生活的同时,家长常常忽略了陪伴和关注孩子的重要性。
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误区五:模仿和过度保守有些家长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忽视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鼓励他们追求独特的兴趣和发展潜能。
误区六: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子产品在普通家庭中越来越普及。
然而,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引导他们进行有益的休闲活动和交流。
误区七:不让孩子失败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面对失败,会过分替他们解决问题,并对他们的错误不予批评。
然而,失败和错误是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失败和错误,孩子能够吸取经验教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误区八:不重视品德教育在追求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有些家长忽略了对孩子品德修养的培养。
家庭教育的8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8大误区家庭教育的8大误区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的8大误区,希望有所帮助!一、以分数论“英雄”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
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
成绩越差,就是学习能力缺乏培养的结果。
二、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
四、不对孩子因材施教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越比越乱,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盲目比较造成父母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五、违背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孩子发展有自身规律。
身体发展如此,智力、心理发展也是如此,许多家长因为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理论,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往往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达不到家长所希望的预期效果。
六、忽视孩子体育锻炼许多家长简单地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让孩子玩,或认为有体育天赋的孩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孩子的发展首先是身体的发展,只有营养,没有运动,身体健康无法实现。
七、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不高兴就对孩子发泄情绪。
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
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常常存在一些误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
1. 过度溺爱:过度溺爱是指过分包容孩子,不给他们适当的责任和自主性。
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律和独立性,对挫折和困难缺乏应对能力。
2. 过分严厉:与过度溺爱相反,过分严厉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孩子的情绪压力过大,缺乏自信和自尊心。
严厉的惩罚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过分比较和竞争:将孩子与他人进行过分的比较和竞争,可能给他们产生压力和焦虑。
这种教育方式可能降低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始终感到不够好。
4. 缺乏沟通和倾听: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倾听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如果家长不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和理解他们的需求,可能导致孩子感到被忽视和不被重视。
5. 过度依赖学业成绩: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可能导致孩子在追求成绩的过程中忽略其他重要的发展领域,如社交技能、创造力和情商等。
家长应该综合考虑孩子的全面发展。
6. 忽视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优势和需求。
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他们感到被限制和不被理解。
7. 缺乏规矩和界限:缺乏明确的规矩和界限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纪律和责任感。
家庭中应该建立适当的规矩和界限,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家庭教育误区。
为了培养健康、独立和有责任心的孩子,家长应该关注这些误区并努力避免它们。
建立温暖、支持和理解的家庭环境,注重沟通和倾听,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引导。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
家庭教育的十大误区1、只要身边有人照看就好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照看,没有危险就好。
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肌肤接触、拥抱、关注的目光、有人和他说话……有些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们会思维迟缓,缺乏爱的安全感。
2、把孩子当作比较的对象父母爱面子,又想鼓励孩子上进,于是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
把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能给自己带来不满和痛苦,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这种比较心理也可能导致家长之间的难以相处。
3、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也就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于是,不被尊重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
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到子女的决定应该先和子女商谈等等。
4、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很多父母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设定的路上走。
即使孩子并不适合,也不喜欢。
譬如学钢琴,譬如出国。
在这些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和谐关系被牺牲。
5、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在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孩子前程的重要因素。
6、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但现在很多孩子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
睡眠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
7、认为孩子应该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有调查显示,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
通过处理家事,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长大后比较能面对挫折。
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事,也就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分担责任和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
8、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
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
亲子或夫妻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一个小矛盾就会引爆冲突。
9、认为父母的爱是对子女任何要求的借口爱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
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
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过度溺爱: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满足孩子所有需求,不让孩子经历任何挫折和困难,导致孩子自我中心、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抗压能力。
2. 期望值过高:部分家长对孩子有过于严苛的期望,过度关注学业成绩,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发展,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3. 忽视情感交流与品格教育:有些家庭只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和价值观、道德观的培养,使孩子在人际关系处理和社会适应性上出现问题。
4. 管教方式单一粗暴:部分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如体罚或语言暴力,这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其健康成长。
5. 过分包办代替:家长替孩子做一切事情,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和其他实践活动,这样会剥夺孩子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机会。
6. 缺乏规则意识教育:有的家庭没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孩子不清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容易形成无规矩、任意妄为的习惯。
正确而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注重平衡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人格品德等多方面,同时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营造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父母教育孩子的六大误区
父母教育孩子的六大误区引言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父母教育孩子的六大误区,并分析这些误区的根源及影响。
误区一:过分溺爱过度溺爱是一种常见的父母教育误区。
过分溺爱的父母往往过分宠爱孩子,过分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导致孩子变得自私、依赖性强,无法独立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影响1.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外界的挫折和困难缺乏适应能力。
3.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误区二:过度保护过度保护是另一种常见的父母教育误区。
过度保护的父母往往过分为孩子铺平道路,不愿让孩子经历失败和挫折,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
影响1.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缺乏应对能力。
2.孩子过分依赖父母,对外界的压力缺乏承受能力。
3.孩子对未来的期望过高,容易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
误区三:严厉打压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过度地对孩子进行严厉打压。
他们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于苛刻,给孩子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影响1.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和焦虑情绪。
2.孩子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
3.孩子可能出现逆反心理,对父母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误区四:指手画脚一些父母喜欢对孩子进行指手画脚,不愿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他们过分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试图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安排孩子的一切。
影响1.孩子缺乏自主性和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2.孩子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失去了热情。
3.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可能出现沟通困难。
误区五:言传身教不一致一些父母在言传身教方面存在不一致,他们往往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带来困惑和不稳定感。
影响1.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感。
2.孩子无法正确认知和判断事物,容易产生价值观混乱。
3.孩子缺乏正确的行为模范,对周围的影响模糊不清。
误区六:忽视沟通和关心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和生活,不愿花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和关心。
家长常犯的教育误区
家长常犯的教育误区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常常犯一些误区,虽然他们的本意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但却往往适得其反。
下面我们来谈谈常见的家长教育误区。
误区一: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深受这个误区所困扰。
他们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所以要为孩子的将来做出更多的投资,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和辅导班,以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这种方式实际上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孩子需要的是健康的成长环境和足够的家庭关爱,而不是过度的竞争和压力。
误区二:过于溺爱孩子很多父母为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关怀,对孩子的要求很低,并且什么都给孩子依赖和照顾,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没有面对挫折和困难的经验,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样的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也常常存在问题,缺乏自信和自尊。
误区三: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这是指家长在孩子的生活中,总是喜欢做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过度监管孩子的生活,不给孩子独立思考和自由的空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有主动探索和实践,才能帮助孩子培养自己的想法和思维。
误区四:唯成绩论很多家长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成绩上,只注重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兴趣。
这种做法会导致孩子的兴趣被压抑,而成绩也不能持久。
家长要知道,兴趣是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孩子的成绩只是考试的结果,而不是所有的一切。
误区五:过度重视物质财富很多家长认为物质财富是衡量成功的标准,给孩子零花钱,买名牌东西,让孩子的物质欲望过度膨胀,失去正常的人文关怀。
家长要知道,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只会让孩子更加浮躁和空虚,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潭承认错误和实践的过程,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关爱。
只有和孩子形成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有哪些
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有哪些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有哪些篇1误区1: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许多事情在父母尚未注意到的时候,孩子们早已了解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父母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怎样做、怎么说,只会使孩子感到自己的爱好受到干预,即使不说,心里也十分不满意。
特别在孩子的看法与父母所说的大相径庭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膜已悄悄形成了。
当父母在唠叨孩子并不喜欢的事情时,父母的话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让父母的威信贬值;另一种就是扩大双方的鸿沟,相互产生不信任感。
误区2:孩子应圆家长的梦让孩子圆自己的梦是不少家长的愿望,有这样的愿望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必须考虑到,孩子虽然接受了你的遗传,但他不代表你,他只代表他自己,因此孩子将来做什么要根据他的个性与潜力来决定。
另一方面,今天的生活背景与当年有很大的不同,孩子选择职业时还必须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只有让孩子做好多种准备,他们才能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误区3:孩子是生活的全部孩子是家长生活的全部——很多父母有这样的观念。
在孩子面前抱着这样的心态,很快就会被聪明的孩子感觉到,久而久之会变成孩子制约父母的杀手锏,成为孩子任性、不服管教的根源。
教育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但不应该成为家庭生活的全部,父母在养育孩子之余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对孩子、对父母都有好处。
误区4:爱孩子就要零距离许多父母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放开手;还有些家长喜欢什么都不回避孩子,甚至夫妻之间的感情表露、争吵等都让孩子亲身经历,还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对自己更有感情。
其实距离产生美,家长完全用不着和孩子零距离,必要的放手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而且可以防止父母因为不慎而伤及孩子稚嫩的心。
误区5:家是无拘无束的家是休息的港湾,在家里就是要让孩子放松,不要加以限制——这种想法有它合理的局部,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订一些家规,让父母子女之间有章可循是完全必要的。
家长常犯的教育误区
家长常犯的教育误区1、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由于父母不想让自己失望,就不断地给孩子施压。
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
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
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
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但孩子又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威逼利诱也有很多无法达到父母的期许,因而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内疚,这个时候父母再责骂他,会让又愧疚变成反感再到破罐子破摔。
再不然就是暂时隐忍不发作却埋下了心理疾病的引子,随时可能爆发。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这是绝大部分家长的通病,当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的时候,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无能,从而丧失自信,走向自卑。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
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5、预言孩子没出息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6、代替孩子做选择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
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
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掘家庭细节教育的价值常听父母抱怨:世上教子方法云云,抽象道理亦重重,如何为我所用?其实,对于父母而言,家教中难的不是去费心学习种种教子真谛,难的是如何把它们分解开来为自己所用、为教育所用,难的是如何以最可具操作性的方法从生活点点滴滴做起。
家教无小事,细节亦如金!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教育同样能左右家教的效果!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是从教会孩子做对每件小事开始,而不是告诉孩子们一个抽象的道理。
如果把人生比做一个金字塔,构成金字塔塔基的,恰恰是他们所做的每件小事及做事的细节。
家庭教育中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孩子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甚至是一次低头,都有可能成为让父母为之一振的精彩细节。
同样,父母对孩子的一句轻声问候、一个亲昵动作也会成为亲子沟通中最有效的强音,成为孩子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
只要我们的父母懂得如何在细节中塑造自己、塑造孩子,善于抓住每一次细小教育契机,成功的家庭教育将不再是一句空话,甚至可能会形成一股无往不胜的教育旋风,让孩子的心海卷起波澜。
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觉,那么家庭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美丽、更迷人……本书通过对100个家教细节的举例分析,为家长们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直观的参考。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学习,家长们必然能学到充满智慧而又卓有成效的教子之道。
让我们都来做关注细节的成功父母吧!编者2005年2月20日第一章父母应学会的十个“教育细节”细节之1 餐桌教育每天晚上的进餐时间是贝贝一家最热闹的时候。
开饭前,贝贝会争着帮爸爸、妈妈摆摆碗筷;吃完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贝贝讲述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和学到的东西。
爸爸、妈妈会时不时地因为贝贝讲的趣事乐的哈哈大笑,爸爸也会不失时机的针对一些小事情与贝贝展开讨论,以达到教育儿子的目的。
因此,贝贝觉得晚餐时段是他最快乐的时间,因为他不但可以和爸爸、妈妈畅所欲言,还能学到很多东西。
正如故事里所说,餐桌教育可以达到很多目的:首先,让孩子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和责任心。
其次可以借机让孩子学习用餐礼仪,如:要等家人或是客人都坐下才可以动筷子;好吃的东西要先考虑到别人,而不能把好吃的菜都放在自己碗里;吃饭咀嚼东西以及喝汤时,不能发出大的声响;挟菜时不能东挑西翻;自己先吃完了,要招呼其他吃饭的人慢慢吃等等。
再次,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在饭桌上父母应不失时机地教育孩子懂得与他人共同分享的道理,有好吃的大家一块吃,让孩子懂得心中要有他人,不能总是以“我”为中心,一切只顾自己。
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能让孩子认为“妈妈吃鱼头,我吃鱼肉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家长还可以充分利用“进餐时间”在餐桌上与孩子进行沟通,寻找餐桌上令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有发表自己“高见”和谈论“新闻”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还有利于活跃进餐的心理气氛。
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利的。
当然,这里所倡导的“餐桌教育”并不是说平时不教育,到吃饭时再进行教育,更不是在吃饭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而是要充分利用全家人共同进餐的机会,适时适当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
细节提示1.创造一种愉悦的进餐气氛。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吃饭前播放一段轻音乐。
2.父母要注意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爱惜粮食和尊老爱幼、礼貌待客的优良品质。
3.让孩子按时按量进餐,教育子女不要偏食、挑食,更不能暴食。
细节之2 “床头”教育98江苏高考状元小华曾这样告诉记者:我是全校前五名里惟一一个没有戴眼镜的学生,我的好视力和好成绩全都归功于十多年来妈妈对我严厉的“床头”教育。
原来,在小华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在她的床头贴了一张“三不准”:一不准躺床读书、写作业;二不准睡懒觉;三不准床铺凌乱就去上学。
这“三不准”如同鲁迅当年课桌上的那个“早”字一样时刻激励、鞭策着小华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
很多家长都抱怨一大早就把孩子从床上拎起来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尤其是当你在早上还有很多事情想做的时候。
特别是到了周末,许多孩子都抱着要“补觉”的心理,日上三竿还在床上呼呼大睡。
更有甚者,明明早就醒来了,但就是赖在床上不想起来。
一旦形成了贪睡、赖床的坏习惯,孩子就容易变得懒散,注意力不集中。
这不但会影响孩子按时就餐和上学,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久而久之,“赖床”成了滋生孩子“懒惰”的温床。
事例中小华的父母就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成功的典范,睡懒觉、躺床看书等看似一些孩子生活中的小细节,但正是这些小细节成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不利因素。
对此,父母应尽早对孩子进行“床头教育”。
比如:为孩子在床头摆放一个小闹钟每天叫醒他上学;严肃地告诉孩子赖床、懒惰的人必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曾经有一个不用坐班的母亲就在家中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而误了两节课。
孩子埋怨母亲为什么不叫醒他时,母亲平静地告诉他:闹钟已经响过两次了,可你还赖床不起,所以你必须承担因懒惰而付出的代价,就是因为迟到而误了两节课带来的懊悔,从此,这孩子再也没有迟到过。
可以看的出,一次小小的惩罚对孩子是触动很大的。
这位聪明的母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同样,诸如孩子不愿叠被、整理床铺之类的坏毛病,家长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床头教育”对其进行细节教诲,培养孩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细节提示1、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例如从不躺床看书、从不睡懒觉等等。
2、鼓励孩子早睡早起。
3、可以将闹钟设定早一点,给孩子一段起床缓冲的时间。
细节之3 “书桌”教育小张是个热心的小伙子,可就是做事没条理。
他的工作台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乱:画好的图和没画完的图摞在一起;电脑显示器上放着他的公文包,公文包上还放着咖啡杯、眼镜、磁盘;桌面的其他地方则分布着笔筒、各种图纸和模型、食物、创可贴、毛巾、钥匙、相框、手机……把桌面盖个严严实实!因此,不但别人从他的工作台上找不到要用的东西,有时候他自己都找不到!当有人问他为何不把办公桌整理整理时,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从小就不会收拾书桌,刚整理出头绪来,过一会儿就又乱七八糟了。
”所谓“书桌教育”就是教育孩子从整理书桌开始,懂得将各种物品归类,使其井井有条,从而培养一种生活的有序性。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整洁、有条理。
让孩子在简洁、整齐、舒适的家中愉快地生活。
以孩子小小的书桌为例,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教科书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完成的作业要放在哪里,各种学习用具用过后应该放回原处。
自己的课外书、小画册等,不用的时候也应该放回原处。
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做事总是做不好,我往往要重复做一遍,还不如我直接做了省事。
”其实就算孩子的书桌乱得一塌糊涂,家长也不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那样只会加速孩子的依赖性。
家长可以先提示孩子或者为他做一两次示范,以后就要督促他亲手收拾自己的“方寸天地”。
“万事开头难”,培养孩子“自觉收拾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也是如此。
“书桌教育”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当孩子有了整理书桌的意识,“让一切井井有条”也就不那么难了。
同时,整理书桌也意味着孩子要先分析、归类,随后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整理。
所以,“自觉收拾自己的东西”对孩子们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细节提示1、给孩子制作一张“整洁考绩表”,为孩子书桌、抽屉的整洁程度打分。
2、对孩子创造性的整理归类给予及时的奖励。
3、书桌教育的同时,鼓励孩子一步步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
细节之4 “悦览”教育家住鞍山市铁东区的王女士从图书馆给上小学的儿子借了一本学习用书,没想到第二天孩子就把书还回去了,理由是这本书是妈妈借的,他不感兴趣。
有关人士呼吁,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别把自己的意向强加给孩子,除了要让孩子“阅读”以外,更要注重让孩子"悦读"。
“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爱书的种子”是很多家长都已经意识到并付诸实施的一件事情,然而如何让孩子“悦读”(即快乐的读书),如何使读书效果达到最好,却让很多父母着实困惑。
如果你为孩子选择的书不是孩子“悦览”的,那就远远达不到阅览教育的目的。
作为父母,首先应了解孩子读书的兴趣,按孩子的要求给他买书。
在孩子看完书之后,最好与孩子就那本书进行交流,并给他提出一些建议。
不同年龄的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不同的,如果要让孩子找到最适合他的书,父母就应该对孩子适合读什么样的书有所了解。
为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可先讲这本书的故事梗概,尤其是其中趣味性强的游戏或字谜。
如果孩子平日离不开音乐,不妨买一本关于音乐的书,在不经意中递给他,只说一句“这本书你可能会喜欢”。
一旦他产生兴趣,就不仅会读完这本书,而且可能还会再要一本。
当然,孩子能否“悦览”也在于家长的细心培养,在孩子没有进入书的世界之前,家长可以先让孩子明白读书是非常有用的,但是不能只停留于讲道理的层面,而应该让孩子自己体味到读书的美妙。
当孩子能够自己体会到读书的好处的时候,他读书的热情和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了。
总之,兴趣是一切的导航,父母不仅要让孩子阅读,更要让他“悦读”,让孩子从小就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体会到知识的力量。
这样孩子才会从心底由衷地“悦览”,并将阅读当作伴随他一生的获取的精神财富的好习惯。
细节提示1、在家里给孩子一个专门的书架,方便孩子随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
2、每天设定固定的读书时间。
3、别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或内容不健康的书上。
4、在孩子读书后,家长要与孩子进行交流。
细节之5 “审美”教育李女士的两个孩子成功地考取了清华大学,她曾对朋友讲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女儿爱美。
还在幼儿园时,当她看到一些小朋友着装艳丽,或戴项链、手镯,就不免会流露出几分羡慕。
她悄悄地问我:娟娟涂红指甲好不好看?在孩子穿戴方面的选择上,我从不硬性规定哪些可以穿或哪些不可以穿,我不能剥夺女儿爱美的权利。
同时,这也是为了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但我会注意培养孩子的审美品味,因为品味最能反映人的气质。
我让女儿留心校园里“扮酷”的现象,有的孩子追求名牌服饰、有的孩子奇装异服、还有的孩子染着红色的头发,我要女儿自己去判断美与不美。
女儿后来告诉我,那些同学大多是工薪阶层,更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扮酷”其实是为了获取衣饰的自尊而掩饰自卑心态。
对于女儿的这种认识,我倍感欣慰。
这么多年,女儿在衣饰和学习用品等物质享受上从不与人攀比。
她不是有意无意地压抑自己,而是具有了审美的自信心!”在充满物质诱惑的现实社会中,让孩子拥有一种富于个性的协调美,保留一份自尊自信,少一份自卑自贱,不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美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