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数学分类、分层次教学实施方案
“双高”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02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 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03
在“双高”背景下,高等数学课程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 的。
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要点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数学游戏、实际问题 解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主 学习意识。
要点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如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学习资源、自我评估等。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分层分类教学效果。
05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分学生层次
在分层分类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 和兴趣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同时,要定 期对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分层标准 。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根据其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 化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各自的学习目标下都能取得 良好的学习效果。
03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重点加强数学基 础知识的教学,注重细节和基础运算 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注 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加强分析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优秀层 的学生,注重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 培养,提供更多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研 究性问题。
分类教学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分类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未 来发展方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类 别,为每个类别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数 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模 式。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目录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绪论----------------------------------------------------------11.1引言-----------------------------------------------------------11.2分层教学的研究现状---------------------------------------------1第二章分层教学的理解------------------------------------------------22.1 分层教学的含义-------------------------------------------------22.2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32.3 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32.4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依据---------------------------------------4第三章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53.1 创造良好的环境-------------------------------------------------53.2 教学对象的层次化-----------------------------------------------53.3 具体教学环节的层次化-------------------------------------------6第四章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效果与反思----------------------------------84.1 分层教学的效果-------------------------------------------------84.2 分层教学的启示-------------------------------------------------9第五章结论----------------------------------------------------------9 参考文献------------------------------------------------------------11 致谢----------------------------------------------------------------12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学生:强洪指导教师:李玲摘要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它也是解决因材施教的个体性与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性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一、页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4.1教育政策背景4.2高校人才培养现状4.3强基计划的重要意义5.项目目标5.1培养拔尖创新人才5.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5.3推动学科交叉融合6.培养方案设计6.1课程设置6.2教学方法6.3实践环节7.实施与保障措施7.1组织架构7.2师资队伍7.3资源配置8.考核与评价8.1学生评价8.2教师评价8.3项目评价9.预期成果9.1学生发展9.2教学成果9.3社会影响三、摘要本方案旨在制定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通过深入分析教育政策背景、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强基计划的重要意义,明确项目目标,包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在此基础上,设计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并制定实施与保障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对项目进行考核与评价,预期成果包括学生发展、教学成果和社会影响。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教育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
4.2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现象,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学科交叉融合不足,难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4.3强基计划的重要意义强基计划旨在选拔一批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我国关键领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五、项目目标5.1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强基计划,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为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人才保障。
5.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优秀人才。
5.3推动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学分层次教学目标与训练
数学分层次教学目标与训练
数学分层次教学目标与训练:
一、思维层面
1、学会建立根据条件来分析问题,熟练使用归纳法、演绎法、简单化法等,找出简单的解题策略;
2、学会运用类比和数据联想,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能力;
3、学会重新解析问题,掌握细节概括、简单推理多样思考等能力;
4、学会分析问题,合理利用已知条件和联系,找出正确结论;
5、敢于在所学基础上运用,提出新方法完成新任务。
二、应用性
1、熟悉各类题型,学会应用相关数理知识解答;
2、能用数学模型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中的应用问题;
3、学会根据客观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发现不同条件下的决策;
4、能根据实际需要,优化和评价算法的有效性;
5、学会对复杂问题使用正确工具,找出正确和有效的结论。
三、技能
1、掌握基本数学运算与求解方法;
2、熟悉数学公式,熟练运用思维逻辑,理清各种数学思维;
3、掌握运用实型函数求极值,计算最佳解;
4、熟悉ANGLE距离、椭圆判定、无穷积分和积分算法;
5、学习探究几何分析和空间几何结构,平面几何、投影等几何性质。
公共数学课程
公共数学课程
公共数学课程是面向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系列数学基础课程。
主要包括:
1.高等数学:通常分为《高等数学1》和《高等数学2》,涵
盖微积分、级数、多元函数微分学等内容,是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
2.线性代数:涉及向量空间、矩阵理论、线性变换等,对于理解高等
数学中的线性结构以及后续课程如数值分析、机器学习等都非常重要。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介绍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大
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等,对于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
4.工程数学:针对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可能包括复变函数、偏微分方
程等,为工程技术问题提供数学工具。
5.经济数学: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内容可能包括微分方程、
最优化理论等,用于解决经济学中的数学问题。
这些课程旨在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更好地应用数学工具。
例如,工科生在工程设计和分析中需要用到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生则需要掌握经济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这些课程也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训练。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各实验班简介(不含考试内容说明)
“实验班”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形式,是学校为了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一批专业精英,以适应市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而实行的特殊教学计划。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开办了“国家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班”、“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金融学—数学双语实验班”、“财税实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理科试验班(信息与数学)”、“工商管理—法学实验班”、“工商管理英文教学实验班”、“新闻学—法学实验班”、“新闻学—国际政治实验班”、“古典学实验班”等,在实验班中实施了“本硕连读”、“硕博连读”、“中外联合培养”、“双语教学”以及“外教教学”等教学改革措施,实现了高级人才培养的连续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适应能力。
我校实验班除了“国家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理科试验班(信息与数学)”直接从高考中招生以外,其他实验班不通过高考录取新生,大都从新生中进行二次选拔。
国家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班隶属经济学院。
该院经济学专业的本科新生全部纳入“国家经济学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班”培养。
形成了以导师制、课外理论教学辅导基地、学生科研竞赛、学生科研项目资助、学生假期学术旅行、学生社会实践、本硕博连读选拔(60%以上的升研率)、基地学术讲座等为支点的培养体系,对基地本科生实施全方位教育,重点培养高水平的经济学基础人才。
核心课程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理财、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务、市场营销、企业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经济学知识,适合在政府、金融机构、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中从事政策分析、教学研究、经济管理等工作。
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该实验班建于2003年,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创建的实验班。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
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学课程是中国教育的精华所在,它是学术和技术上弥足珍贵的,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探索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应用的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课程着重于数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给予学生宽泛的深造机会。
该课程包括数学分析、微积分、概率论、数学建模、复变函数等等理论课程以及数学建模、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实践性课程。
它还涉及到了数学知识的分析、推理和解释,以及应用数学的实践。
课程的目的不只是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思考能力,以及逻辑严谨的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从入门到深入,从理论到实践,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数学课程针对国际市场,进行相关知识方面的补充,以及扩展实践性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紧密的师资团队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程的改革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教学改进的重要方面,可任务乃至教师也都需要不断地参与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课程,可以让学生达到他们应有的水平,以及
更贴近社会实践的能力,从而更好的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推进社会革新的进程。
总的来说,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学课程体现出了严谨、规范、实践性以及全面性的特点,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的提高,对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等数学类通识课程分层次教学设置方案
一元函数微积分 4 人文社科、建筑学、 城市规划、工业设 计、艺术类各专业 多元函数积分学 常微分方程
《高等数学I》 (Higher Mathematics I) 课程编号: 011101 学时:184学时 学分:11.5 课程性质:通识课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工业工程、 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土 地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给排水、环境工程、环境科 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 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市场营销、会计学、统计学、电子商 务、经济学、财务管理、计算机、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 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184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150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上机学时:4学时;习题课学时:30学时。
学校
开设的门类
学时
学分
面向专业 工科门类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高等数学一
184
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 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等专业。 工科门类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
苏州大学 高等数学二 150 10 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等专业。 药学、生物技术、农业科学与技术学院专 高等数学三 120 8 业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人力资 高等数学四 高等数学一 四川大学 高等数学二 高等数学三 西安交通大学 高等数学 90 192 120 90 192 6 源管理专业) 12 7.5 5 12 非数学理工科各专业 经贸类专业 人文艺术类专业 理工科各专业
~ ~ L (R)
第二层次(高等数学II,160学时)为管理及经济类和 环境相关学科各专业要求层次。主要面向环境工程、环境 科学等专业,开设的学院有:环境与市政学院等。 第三层次(高等数学III,120学时)为经贸类各专业要求 层次,是为培养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和有关级数的 基本知识,掌握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 受到用数学方法解决几何,经济等实际问题的训练,为继 续有关的后续课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主要面向经济贸易 专业、营销(专升本)专业,开设的学院有:经贸学院、 商学院等。 第四层次(高等数学IV,64学时)为文科(含建筑和 艺术)专业要求层次。主要面向面向广告学、社会工作、 建筑类、艺术类等有关专业,开设的学院有:人文学院、 建筑学院、艺术学院。
小学数学分层分类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分层分类教学实施方案分层分类教学旨在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全面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教学目标要层次化。
研究过程由不同层次的知识构成,低层次的方法和内容是高层次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自主选择,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例如,在求一个数的近似值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
其次,教学内容要弹性化。
在学生中,存在基础知识扎实、研究能力强的优等生,也有基础较差、研究能力较弱的学困生,还有大多数研究能力与基础知识一般的中等生。
这三种学生在研究上是不同步的。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弹性”处理。
对于学困生,我们可以不要求他们研究课本上的选学内容、选作题和思考题,而只研究最基本的内容,确保他们能够消化和掌握。
而对于优等生,则需要在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知识面,加大知识难度,开发他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最后,教学要求要多样化。
学生的差异表现在不同的层面,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要。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和实践性题,或者设计难度较大的智力题,让优等生在数学研究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研究要求,让每个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课堂上,学困生和优等生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
对学困生,我们只需提出一般要求,用基本的方法解答即可;而对于优等生,我们要求他们能用多种方法解答,找出最佳方法。
同时,对于操作学具,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让学困生通过操作学具来帮助理解,而让优等生在想象中思考得出结果,寻找不同解决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其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需要互动化,学校应该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教学就是交往。
在生生互动中,小组合作研究可以通过讨论、争辩、交流、启迪思维等方式激发灵感,优等生可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能集思广益,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数学分类号分类2020
数学分类号分类2020
数学的分类号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数学(01类):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学、数论、数学分析等基础理论和方法。
2. 运筹学与控制论(02类):研究如何在有限资源和约束条件下进行合理的决策和优化问题。
3. 几何学(03类):研究空间、形态、位置等几何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5类):研究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和统计推断的理论和方法。
5. 数学物理学(07类):研究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如微分方程、场论、量子力学等。
6.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08类):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问题求解和科学工程计算的方法。
7. 数学教学与普及(09类):研究数学教育和数学普及的方法和途径。
8. 应用数学(10类):研究数学在其他学科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金融数学、生物数学、图论等。
以上仅是数学分类的一部分,具体的分类还可能根据不同的索引系统和学科体系而有所差异。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选课说明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本科生选课说明一、关于选课方式的说明1.选课阶段及选课形式:本次选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前半段为开放注册阶段,该阶段对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不进行限制,也不分选课的时间先后,无需抢课,同学们可以在志愿范围内自由注册,所有注册后的课程状态均为“待审核”。
注册结束后系统将对所有注册结果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筛选,筛选结束后学生可登陆系统查看筛选结果,审核标志只有为“通过”的课程为最终选中的课程,“待审核”或“未通过”即表示该门课程在筛选过程中未被选中,选课无效,需继续在后续阶段选课。
从第二阶段后半段开始选课采用时间优先的规则,即在剩余的课程名额中先选先得。
2.系统筛选规则:1)第一阶段筛选规则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志愿、年级(高年级优先)和已修学分(已修学分少的学生优先),在上述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采用随机确定。
即某门课筛选时,若该课第一志愿的学生人数大于规定修读人数,则在第一志愿的学生中,按照年级高低进行筛选,年级相同时再看所修学分多少;若第一志愿的学生人数少于规定的修读人数,系统自动选取第一志愿的学生后,余下的名额在第二志愿的人中筛选,以此类推。
系统筛选完后会有一段时间公布结果,请大家按时查看。
2)第二阶段前半段筛选规则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同课程类别内选课通过门数(通过门数少的优先)、志愿、年级(高年级优先),在上述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采用随机确定。
选课提示:请同学们结合系统的选课筛选规则,根据自己的专业及个人兴趣及上课时间,合理安排和调整自己的选课志愿。
不建议学生同时选择多门热门课程,以免造成所选热门课程全部未被筛选上的情况。
3.志愿及志愿数:志愿:学生可根据自己对不同课程的喜好程度对多门课程进行志愿的排序。
一般志愿数等于该类课程最多可选门数加2。
即若某个课类(或子课类)最多可选中2门课程,则该类课程注册4个志愿,每个志愿可选择1门课程。
因此大家在选课时要尽量将志愿使用完,以增加选中的机会。
数学分类号分类2020
数学分类号分类2020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学分类号,作为梳理数学领域研究体系的重要工具,对于学术研究、教育普及以及产业创新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关注2020年数学分类号的发展状况,探讨其在我国数学研究中的应用与价值,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二、数学分类号2020年的发展概况2020年,数学分类号在继承过去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与发展。
一方面,分类号的修订与优化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学科划分依据;另一方面,2020年数学领域的重要成果和趋势得以通过分类号得以体现,为全球数学家提供了研究参考。
三、2020年数学分类号的实用性数学分类号在学术研究、教育与科普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学术研究中,分类号帮助研究者快速定位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节省检索时间;其次,教育与科普方面,分类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体系结构,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在产业创新与发展中,数学分类号可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决策依据。
四、我国在2020年数学分类号领域的贡献与地位近年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崛起,数学分类号领域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2020年,我国数学家在分类号的应用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全球数学界贡献了宝贵的智慧。
同时,国际化合作与交流的加强,使我国在数学分类号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数学分类号2020年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尽管数学分类号在2020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将传统分类号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数学研究?如何应对跨学科发展带来的挑战,为数学家提供更加全面的研究视野?如何培养新一代数学家,传承数学分类号的研究精神?这些问题将成为未来数学分类号领域关注的焦点。
六、结语2020年,数学分类号在梳理数学研究体系、推动学术发展、服务产业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以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己层次的教学。
1. 确定层次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
可以根据前一学期的成绩或者进行分层考试等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层次分组。
2. 教学内容设置: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更加深入和拓展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基础和巩固的教学内容。
3. 教学方法选择:根据学生的层次分组,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探究和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直观和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 评价和反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制定相应的评价和反馈机制。
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作业、考试、小组讨论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因此需要教师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监测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等。
2. 分析学生能力差异的能力: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材料和作业的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差异,并依此确定学生的层次分组。
3. 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灵活运用教学资源。
4. 提供个性化指导的能力: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考虑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差异的教学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_第六版修订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_第六版修订概况《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六版修订概况郭宝文《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人大法》),是1954年出版的一部新图书分类法。
这次修订是在第五版的基础修订的。
历时四年的修订工作,《人大法》将把我国改革开放的变化和近二十年国际形势的变化通过具体类目名称和注释表现出来,以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和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六版将于今年6月份面世。
现将类目增、删、改的情况叙述如下:《人大法》第五版详表有8773条类目。
这次修订删除500余条过旧的类目,修订后的第六版详表有10843条类目,类目数净增2000余条,类目数净增约占四分之一,加上规范类名、增加注释,详表改动的幅度将近五分之三。
可以说,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修订。
——增。
主要是将新学科、新事物、新词语增加到类目和注释中去。
增加的新类目包括“3(5)管理学”、“316.28人口生态学”、“4 (5)市场经济”、“4913.4中介组织”、“413。
审计学、审计工作”、“420.33房地产经济”〔注〕、“668自然资源法”、“12.2313经济区、经济特区”、“13.315计算物理学”、“13.6生物工程学”、“15.(6)671计算机网络”等等。
增加的新注释包括行为学、公共关系、星火计划、物资市场调节、期货贸易、定向爆破、立交桥、多媒体、围海工程、填海造地等等。
在国家复分表里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如前苏联解体、东欧国家政体变化、南斯拉夫分裂、德国统一等,增加了俄罗斯联帮、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斯洛伐克、德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名。
——删。
删去一些过旧与重复的类目,如“3596汉奸傀儡政权”、“4113超级大国的经济概况”、“47534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7415华侨学校”、“8541拉洋片”、“861节奏乐”,由于“11.81无产阶级革命家传记”与“11.82历代革命人物传记”类目界限不清有交叉,故将“11.81无产阶级革命家传记”删除,合并到历代革命人物类目下。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1、课程的性质《微积分》是国家教委制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经济数学基础》的主要课程,是全国高等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也是该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要数学课程之一。
经济管理类《微积分》是我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由计算机科学系公共数学教研室负责管理及讲授。
结合我校各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制定教学实施计划,采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进行教学。
《微积分》的整个教学内容,按上学期约60课时,下学期约54课时,共约114课时完成,分别为4学分和3学分。
《微积分》的基本内容由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级数、微分方程等概念组成,这些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是后续的数学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线性代数》的基础,并且与财经类各专业的许多课程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改革措施(1)教学体系改革在开设《微积分》课程教学的两个学期中,又同步开设微积分的周末提高班,由各任课教师推荐出自己教学班的数学尖子生,由教研室推荐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任课,满足了那些“吃不饱”学生的需求,第四学期,开设了以强化微积分综合内容为目的的全校选修课《数学分析初步》。
第六学期,开设了以考研为目的的考研辅导班,使课程的教学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2)分层次教学改革由于日益扩招的生源状况,由于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不同,我们进行分层次教学,分三个层次:理工类:如金融工程专业经管类:如会计学院各专业文法类:如法学院各专业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选用不同的教材,因材施教。
(3)教学手段改革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3、教材与参考资料多年来一直采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微积分》(赵树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起改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微积分》,同时,编写了相应的教学辅导材料《微积分考研强化训练指导》。
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
此外,我校的国际小学期于每年 7 月份举办,招收国际学生与我校学生同堂上课,其 课程对我校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应于每年 6 月上旬在数字人大系统选课。“国际小学期全 英文课程群”的具体课程可参见暑期学校网站课程信息。
软件工程专业必修 132 学分,选修 32 学分,其中,第一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27 学分, 春季学期必修 32 学分;暑期必修 2 分;第二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30 学分,春季学期必修 23 学分;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8 学分;第四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4 学分,春季学期必修 4 学 分;参加“英语口语能力测试”,作为必修要求,计 2 学分,要求学生在第二学年秋季学 期结束前达标完成,具体见《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
2 4
4 4
4 2
4
必 21
修
必 20
修
信 信息安全概论[IF104616]
4
4
必
息 编译原理[IF103608]
3
3
20
安 计算机网络[IF103611]
4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全 数据库技术基础[IF104617]⑧
2
2
修
信息系统安全概论[IF1046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S101102]
2
3 42 2
新生研讨课[IF101001]
11
经典历史著作阅读①
2
11
原著原典选读②
2
科学、人文与方法③
人大数字经济专硕课程设置
人大数字经济专硕课程设置人大数字经济专硕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具备数字经济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以满足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数字经济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一、课程设置概述人大数字经济专硕课程设置涵盖了数字经济领域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内容:1. 数字经济基础课程数字经济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字经济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的理解。
主要包括数字经济概论、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数据分析与决策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数字经济技术与工具课程数字经济技术与工具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技术和工具。
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云计算与物联网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数字经济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工具,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3. 数字经济管理与政策课程数字经济管理与政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字经济领域的管理和政策知识。
主要包括数字经济管理原理、数字经济政策与法律、数字经济战略与规划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数字经济领域的管理和政策环境,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4. 数字经济实践课程数字经济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实践能力。
主要包括数字经济案例分析、项目管理与实践、创新与创业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数字经济领域的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特色与亮点人大数字经济专硕课程设置具有以下几个特色和亮点:1. 综合性与专业性结合该课程设置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能力。
通过综合性与专业性结合的课程设置,既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又能培养学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竞争力。
2. 实践性与理论性结合该课程设置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践性的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数学分类、分层次教学实施方案鉴于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的不同,对数学的要求存在的差异,特别是现代经济、金融和管理学科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学校加强理工学科建设对数学公共课的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用这些新的变化以及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促进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提高学生数理与数量分析能力,同时满足学生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的个性化需求,我校非数学专业本科数学课程实行分类、分层次教学。
分类、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精神是不仅强调适应不同学科对数学的不同要求,而且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选择。
为使分类分层次教学有效、有序地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课程设置1.我校为非数学专业开设的公共数学课程分为三类:数学素质课、数学基础课、数学应用课。
部分文科专业必修数学素质课,其他专业必修数学基础课,数学应用课为全校任选课。
2.数学素质课包含一门课程:大学文科数学:共4学分,第一学期3.数学基础课由三部分构成:分析部分、代数部分、随机部分。
每一部分分为A,B,C,D四个层次,除去物理学单独设置B层次外,供其他专业修学的基础课分为A,C,D三个层次,每一部分选择一个层次均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基础课方案。
4.数学基础课程的层次划分(不包括物理学专业的B层次课程)及课程设置为:分析部分:按要求由高到低分三个层次设置为数学分析A:共12学分,第1—3学期学分分别为4,4,4微积分C:共8学分,第1、2学期学分分别为4,4微积分D:共4学分,第1学期代数部分:按要求由高到低分三个层次设置为高等代数A:共6学分,第1、2学期学分分别为4,2线性代数C:共4学分,第3学期线性代数D:共2学分,第2学期随机部分:按要求由高到低分三个层次设置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共6学分,第3、4学期学分分别为4、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共4学分,第4学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D:共2学分,第2学期5.数学应用课暂开设下列课程,可根据需要增开其他课程。
运筹学:共3学分,第5学期数学建模:共3学分,第6学期经济数学专题:共2学分,第6学期二.课程方案1.新闻学院、马列学院、国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各专业开设数学素质课:大学文科数学:共4学分,第一学期。
学生可以加修数学基础课程,所加修课程以选修课看待。
2.除本款第1条指明的各专业外均必修数学基础课。
各相关学院应认真领会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精神,分析各层次课程要求的程度和教学目的,结合各专业自身对数学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认真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各专业学生应该修学数学基础课的三部分中各部分课程的最低层次,并在培养方案中做出明确规定。
各专业应避免强行要求学生统一修学过高层次课程,盲目拔高数学要求,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
3.必修数学基础课的各专业,其培养方案规定的每一部分中要求修学的最低层次是该专业学生修学该部分课程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在各部分中选择不低于该层次的其他层次课程,培养方案中应该以备注形式对此给与说明。
4.经与各学院协商,结合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特点,信息学院建议几种不同的数学课程方案,课程方案中的每一门课程代表了各专业对数学基础课各部分课程的最低要求(见附录一),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每一部分课程层次选择形成多样的、个性化的课程方案。
三.选课办法1.本选课办法适用于物理学专业以外的学生。
2.选课在数字人大教务管理系统中进行。
3.信息学院将提供教学指导纲要,课程教学大纲,任课教师介绍,各层次课程说明及选课指南。
4.在新生入学时,信息学院根据各专业要求的最低层次为各专业预设第一学期所开设课程的课堂,各院教务秘书负责将所属学院学生分配进预设的课堂并通知学生。
信息学院同时将对每一层次基础课预留课堂供一周后学生改选。
5.新闻学院、马列学院、国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各专业学生的选课初始状态为数学素质课:大学文科数学:共4学分,第一学期。
该课程是这些专业的必修数学课,初始状态也是最终状态,学生不能退出。
但学生可以加修数学基础课程,所加修课程以选修课看待。
6.其他专业学生不修数学素质课,必修数学基础课。
新生入学时,开课第一周学生进入所指定的预设课堂试听,并在指定时间内(一般在开课一周后的双休日)选定该学期所修课程。
如果决定保持原修课层次,应在选课学院中注册原修课程层次和课堂。
如果决定改修更高层次课程,学生应注册相应层次课程的预留课堂。
学生应认真核对各课程开设的学期,以免错过修课学期。
学生在分析部分、代数部分、随机部分等三个不同部分中可以选择不同层次,但每一部分中只能选择一个层次课程。
7.学生在选课时应该认真学习《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数学(非数学专业)教学指导纲要》了解课程设置和各层次课程的基本要求、开课时间,根据自身条件和个人发展规划,量力而行作出慎重的选课决定,并及时选课。
8.各专业应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结合专业教育向学生解释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基本精神,以及各层次数学的基本要求和以及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并提供选课指导。
四.关于课程退出与改选的规定1.新闻学院、马列学院、国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学院各专业学生所修数学素质课:大学文科数学,不能退出和改选。
这些专业学生作为选修课选修的数学基础课程在开课一周内可以任意退出和改选;其他专业学生所修数学基础课程在开课一周内可以退出原选课状态并改选不低于培养方案要求层次的课程。
2.开课一周后,所选课程在本学期内不能退出和变更,学生应该正常修课并参加考试,所修课程将按规定的课程性质进入成绩管理。
所修课程在一个学期结束后,学生可以再次决定是否退出原修课层次,改选不低于培养方案要求的其他层次课程,但原修课成绩记录将保留在成绩管理系统中,不被删除。
原修层次中不及格课程,由改选后的层次相应课程替代,但将被视为重修。
3.学生学完某一部分课程中的某一层次课程所含各学期课程并且成绩已经及格,不能退出该部分课程中的该层次课程,并且除转专业学生转入专业有更高要求外,不得再修学同一部分中的其他层次课程。
4.学生学完数学分析A第一二学期课程并且成绩均已及格,或者学完数学分析A三个学期课程(不管其中是否有不及格),不能退出数学分析A。
5.学生在学完高等代数A第一学期课程成绩及格,或者学完高等代数A两个学期课程(不管是否有不及格),不能退出高等代数A。
6.学生学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第一学期课程成绩及格,或者学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两个学期课程(不管是否有不及格),不能退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7.学生退出原修课程改修更低层次课程,课程之间的改选和替代关系的处理办法详见附录二。
五.关于转专业学生修学数学课程及缓修、缓考的规定1.转入专业所在数学院应将转入学生相关信息及时转入到所转入专业的相关教务系统中。
2.转专业学生在转入新专业后,数学课程应按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数学各门课程的最低要求进行,转入前已修层次达到转入专业要求的课程,其相关记录继续有效并按正常情况处理。
转入前已修完层次低于转入专业要求的课程所含各学期课程并且成绩均已及格,相关记录继续保持,学生需要再修更高层次课程达到转入专业的要求;转入前已修层次低于转入专业要求的课程中的部分学期课程并且成绩及格,学生应退出原修课层次改修更高层次课程达到转入专业要求,原修课相关记录继续保持。
原修课程不及格,原则上不应被允许转入数学要求更高的专业。
3.休学的学生以及其他原因缓修数学课程的学生,可在跟随下一届学生修学相应数学课程,但各学院应及时在选课系统中该学生名下标注缓修,并转入下一届学生选课系统。
4.学生因故缓考,缓考课程应该与其选课一致,不能降低或提高课程层次。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年3月24日附录一建议的数学课程修读方案方案一:共修24学分,课程设置为数学分析A:共12学分,第1—3学期学分分别为4,4,4高等代数A:共6学分,第1、2学期学分分别为4,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共6学分,第3、4学期学分分别为4,2说明:该方案课程接近于数学专业相应课程的要求,有较大的难度和深度。
后续专业课程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各专业学生或者数学基础好、对数学有较浓厚兴趣,并有志于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特别是数理和数量研究的学生可以选择该层次课程。
对那些希望转入或副修将该层次课程作为必修层次的专业的学生,建议选择该层次课程。
建议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院各专业、财金学院金融类部分专业。
方案二:共修20学分,课程设置为数学分析A:共12学分,第1—3学期学分分别为4,4,4线性代数C:共4学分,第3学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共4学分,第4学期说明:该方案课程弱高于非数学理工科专业传统高等数学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后续专业课程对数学建模有较高要求的各专业学生或数学基础较好,并对数学有一定兴趣的,并有志于在实际领域从事数学建模和定量分析的其他专业学生可以选择该方案课程。
对那些希望转入或副修将该方案各部分课程作为必修层次的专业的学生,建议选择不低于该方案各部分课程的层次。
建议专业: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方案三:共修16学分,课程设置为微积分C:共8学分,第1、2学期学分分别为4,4线性代数C:共4学分,第3学期概率统计C:共4学分,第4学期说明:该方案课程相当于原经济管理类数学基础的要求,难度相对较低。
后续专业课程对数学有一定要求的各专业学生或对数学有兴趣的文科各专业学生可以选择该方案课程。
对那些希望转入或副修将该方案各部分课程作为最低必修层次的专业的学生,建议选择不低于该方案各部分课程的层次。
建议专业:经济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劳动人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等学院各专业,财金学院部分专业、商学院除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外各专业,环境学院除环境科学专业外各专业,政务信息管理、化学。
方案四:共修8学分,课程设置为微积分D:共4学分,第1学期线性代数D:共2学分,第2学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D:共2学分,第2学期说明:该方案课程通过向文科学生讲授一定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使学生了解数学的思维方法、数学概念与实际社会和经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提高学生理解和抽象能力。
后续专业课程要求简单的数学知识的文科(含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该方案全部或部分课程。
建议专业:国际关系学院、哲学学院、法学院各专业,档案学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修学线性代数D方案五:共修4学分,课程设置为大学文科数学:共4学分,第一学期说明:该方案通过讲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简单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素质,使学生能够理解实际社会经济生活中所使用的数学概念的含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用数学知识去思考一些实际和专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