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
院感的基本知识
院感的基本知识
“院感”通常指的是医院感染,以下是一些关于院感的基本知识:
1.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2. 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
3. 危险因素: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侵入性医疗操作、长期住院、抗生素滥用等。
4. 预防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隔离感染患者等。
5. 监测与报告: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6. 控制措施:一旦发生医院感染,需要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如隔离患者、加强消毒、调整抗生素使用等。
7. 培训与教育:医护人员需要接受关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和技能。
院感基础知识
院感基础知识标题:院感基础知识引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了解院感基础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院感的基础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院感。
一、院感的定义和分类1.1 院感的定义:院感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医院内感染和医院外感染。
1.2 院感的分类:按感染部位可分为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尿路感染等;按感染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二、院感的危害和影响2.1 危害:院感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生命。
2.2 影响:院感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还可能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
三、院感的传播途径3.1 空气传播: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通过空气传播在医院内传播。
3.2 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等可导致飞沫传播,传播呼吸道感染。
3.3 接触传播:患者、医护人员、家属等接触受污染的物品或表面,传播院感病原体。
四、预防院感的措施4.1 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要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4.2 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病房等进行定期消毒灭菌,减少院感传播。
4.3 隔离措施:对患者进行隔离,避免院感在医院内传播。
五、加强院感管理的重要性5.1 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
5.2 定期开展院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院感事件。
5.3 建立院感管理制度,完善院感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结语:通过了解院感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加强院感管理工作,是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努力预防院感,营造安全健康的医疗环境。
最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总结
最全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患者在住院第四天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属于医院感染。
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六篇关键知识点
医院感染控制培训:六篇关键知识点
1. 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 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患者和医务人
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 了解感染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2. 感染传播途径
- 了解感染传播的途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感染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如密切接触)、空气传播(如
气溶胶传播)、飞沫传播(如咳嗽喷嚏)以及间接传播(如接触污
染物)。
3. 感染控制策略
- 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感染控制策略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器械的正
确使用与灭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4. 感染监测与报告
- 感染监测与报告是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传播。
- 包括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类型和感染病原体等,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5.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 了解抗生素的适应症、用药原则和禁忌症,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使用抗生素。
6. 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
- 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
-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感染控制策略和操作规范等。
以上是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的六篇关键知识点,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感谢阅读本文档。
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内源性感染
指患者自身携带的微生物在住院期间引发的感染。
2. 外源性感染
指患者与外界环境接触,如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部等携 带的微生物所引发的感染。
3. 共同感染
指患者之间互相传播的微生物所引发的感染。
4. 复发性感染
指在住院期间反复发作的感染,可能与患者自身抵抗力下 降或治疗不当有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防控措施
加强病房通风设施建设 ,定期清洁消毒病房内 物品和地面,实施空气 净化措施,减少病原体 在空气中的传播。
案例四: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事件
感染情况描述
某医院多名医务人员出现针刺伤、接触患者血液等职业 暴露事件。
感染源调查
经调查,感染源来自患者血液中的病毒和细菌。
防控措施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和教育,实施严格的防 护措施和操作规范,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减少 职业暴露的风险。
05
04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宣传预防医院感染的知识和技 巧,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02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如医护人员与病人之间的直接接触、病人与病人之间的直接 接触等。
间接接触传播
如医护人员通过接触污染的物体表面而后再接触病人或病人 接触污染的物体表面而后再接触其他病人等。
空气传播
防控措施
加强新生儿病房的消毒隔离措施,对每位患儿进行密切监测,对 接触患儿的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二:某医院手术室感染控制不当事件
1 2
感染情况描述
某医院手术室发现多例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切口 感染、发热等症状。
院感基本知识
第一章医院感染管理概论第一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何谓医院感染?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何谓医源性感染?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
3.根据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哪几类?答:医院感染可根据病人在医院中获得病原体的来源不同,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4.何谓外源性感染?答: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来自于其他病人、医务人员、诊疗器械和医院环境等。
5.何谓内源性感染?答: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其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皮肤、口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的常居菌或暂居菌。
当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时即可发生内源性感染。
随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明显减少,内源性感染则在增加,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类型。
6.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哪些特点?(1)感染链特点:外源性感染的传播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2)发病形式:医院感染多为散发性,有时可出现暴发流行。
外源性感染的表现形式可为散发,也可为暴发。
而内源性感染则呈散发形式。
(3)预防控制特点:大部分外源性感染是可以通过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严格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得到预防和控制的。
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基于病人的基础病、诊疗措施等多种因素,较难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但可以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类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4)科室分布特点: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医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各类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神经外科、烧伤科、心胸外科,呼吸科、血液科和肾科病房等。
(完整)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一、医院感染的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三、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的报告流程:掌握“六步洗手法”,手消毒的步骤按六步洗手法搓揉。
工作时手卫生指征(洗手或手消毒):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两前三后”,即接触患者前、无菌(清洁)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可疑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四、多重耐药菌的定义: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现场抽查1-2名病人)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1.病人床头卡上挂有蓝色隔离标识。
2、实施接触隔离,设单间隔离、相同感染同室隔离或床边隔离。
3、落实手卫生。
4、病人的生活垃圾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5、病人用物如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专用或每次用后作消毒处理;每天用消毒液拖地两次,每天用消毒液擦拭病人床栏、床旁桌椅、门把手等,每天用消毒液冲洗卫生间1次。
6、临床医生注意本医院和本科室的细菌耐药情况,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及时采集合格的标本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
7、患者转诊前应通知接诊的科室,以便采取相应传播控制措施。
8、病人做细菌培养结果连续2次(每次间隔应大于24h)阴性后方可解除隔离,对病人单元必须做彻底的终末消毒处理。
医院感染知识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998年4月至5月 , 深圳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 在该院接受手术的292例病人中发生术后伤口龟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58例 , 切口感染率达54.11%。原因 :戊二醛浓度错配导致手术器械分支杆菌污染 , 从而引起切口感染。
深圳妇儿医院切口感染事件
安徽宿州“ 眼球事件 ”
行消毒灭菌原则、作技术规范 , 正确 离技术是预防外源 、避免医院感染暴 提。
前 提严格执无菌操 应用隔 性感染 发的前
运用现代消毒隔离技术是降低医院感染发 生率的重要途径
重要途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础 、 根本
临床干预监测指导消毒 、 隔离
消毒隔离的重要地位
“零感 染 ”
最终目标
□ 接受消毒技术培训并掌握消毒知识□ 掌握医院消毒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 准□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使用的消毒产品监督检查□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医院感染控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12.1□ 《消毒管理办法》及《消毒 产品分类目录》 2002.7.1□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9.1□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
医院感控控制
医疗机构消毒和灭菌应当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 、《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 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 特别是医疗 机构对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 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的消毒灭菌方法按照卫生部《消 毒技术规范》等规范执行 , 新的方法按卫生部审批要 求执行□ 内镜的消毒灭菌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执行□ 口腔诊疗器材的消毒灭菌按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 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 消毒供应中心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二部分: 清 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等执行□ 复用血液透析器消毒按照《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 》执行 , 一次性的不允许重复使用。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迅速隔离患者
将感染患者隔离以避 免病原体进一步传播。
加强清洁消毒
提高医疗设施、设备 和床上用品的清洁消 毒频率。
经验丰富的护 理
增加护理人员的关注 和监测,提供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应急病房准备
准备足够数量的应急 病房,隔离和治疗感 染患者。
术后切口受到细菌污染,可能 导致伤口恶化或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正确的手卫生
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是预防医院 感染的基础。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应该由专业人士正确使用,避免滥用和 选择合适的时机停用。
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施、设备和床上用品可 以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患者隔离
针对患有传染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应 该进行适当的隔离措施。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1
空气传播
2
通过呼吸感染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病
原体传播。
3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触摸感染源、患者或受污染的物品 传播病原体。
飞沫传播
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 传播病原体。
医院感染的检测方法
• 血液检测 • 尿液检测 • 呼吸道样本检测 • 切口分泌物检测 • 其他体液检测
应对医院感染的应急措施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探索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它们。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原因、类 型、预防措施、传播途径、检测方法和应急措施。
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在医疗保健环境中获得的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或延长住 院时间。
医院感染的原因
1 手卫生不良
不正确的洗手和消毒实践 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 一。
2 环境污染
不洁净的医疗设施、设备 和床上用品可能成为病原 体传播的源头。
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院感基本知识1.什么是院感?院感是医院内发生的各种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统称,包括医院内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之间的传染病。
1.1 医院感染的类型1.1.1 交叉感染:通过患者、医务人员或设备等传播的感染。
1.1.2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医院环境和附属器械等,感染患者并导致疾病的感染。
1.1.3 寄生虫感染: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医院感染。
1.1.4 血源性感染:通过血液传播的感染,如乙肝、艾滋病等。
1.1.5 呼吸道感染: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感染,如肺炎等。
2.医院感染防控措施2.1 手卫生2.1.1 医务人员和患者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剂或手消毒液。
2.1.2 手套应适当使用,并及时更换。
2.1.3 不要将手放在口腔、鼻孔等易感染部位上。
2.2 器械与设备消毒和灭菌2.2.1 使用完的一次性器械应正确丢弃。
2.2.2 对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应进行适当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2.2.3 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灭菌器等。
2.3 空气感染防控2.3.1 确保医院空气流通和消毒设备的正常工作。
2.3.2 对有空气传播风险的病房进行隔离,实施有效的通风措施。
2.3.3 医务人员和访客应佩戴口罩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2.4 环境清洁与消毒2.4.1 医院环境应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病房。
2.4.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与工艺对病房、隔离区和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3.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3.1 医院感染监测3.1.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3.1.2 对感染病例进行分类、登记和统计分析,追踪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3.2 医院感染报告3.2.1 医院应按照相关规定报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3.2.2 报告内容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菌种、感染人员等详细信息。
4.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是中国发布的管理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
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④外科伤口换药前后,以及处理同一病 人不同性质感染的部位时;
整理课件ppt
9
三、洗手的指征(2)
⑤给病人发药前后; ⑥接触不同病人前后; ⑦做护理、治疗前后; ⑧在护理易感病人或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的
病人之后;
整理课件ppt
10
三、洗手的指征(3)
⑨戴手套之前或脱手套之后; ⑩与任何病人长时间接触后。
整理课件ppt
11
洗手方法(1)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整理课件ppt
12
洗手方法(2)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整理课件ppt
13
洗手方法(3)
第三步: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整理课件ppt
14
洗手方法(4)
第四步: 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
整理课件ppt
15
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
整理课件ppt
1
一、什么是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 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和在医院 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 院前已开始或已存在的感染。医务工作 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整理课件ppt
2
医院感染的时间界限(1)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入院时不存在感 染,也不属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 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 在出院后才发病。其时间界限计算方 法是:
整理课件ppt
25
目前我院医疗废物的管理
分为两大类,以四个容器收集 一类是:感染性废物,凡是接触患者 的所有用物及各种引流袋,棉签、抽 血使用的注射器、各种敷料等等。
传染
整理课件ppt
院感基本知识
院感基本知识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接受医疗过程中在医疗机构内出现的新的感染。
院感是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了解院感的基本知识对医务人员和广大患者非常重要。
一、院感的传播途径院感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和血液传播。
1. 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进行呼吸治疗时,胸部或鼻咽部中的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传播给其他人。
2. 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或者经过污染的物品、环境表面与病原体接触后,再通过手或其他途径传播给健康人。
3. 血液传播:主要是在医疗操作中,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通过针头、导管、手术刀等工具进入另一个人体内而传播病原体。
二、院感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和每一位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预防措施。
1.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经常进行手卫生,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后,使用合适的手卫生方法,如洗手或使用消毒洗手液。
2. 空气传播控制:对于可能产生空气传播的患者,应放置在单间或进行隔离,保持空气流通,并在必要时佩戴口罩。
3. 污染物管理:医务人员应正确处理和清除污染物,如尿液、呕吐物、血液等,以避免污染其他物品和环境表面。
4. 消毒措施: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环境和设备的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也要进行器械的消毒。
5. 应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医务人员应遵循抗生素使用的规范,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三、院感的监测与报告为了及时了解和控制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院感监测系统。
1. 院感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监测的制度,对院内感染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以及进行病原体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2. 院感报告:医务人员在发现院感的病例时,应及时向医疗机构内的感染管理科或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四、患者和家属的参与患者和家属在院感的预防中也应起到积极作用。
1. 接受相关知识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让他们了解院感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汇总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汇总第一章基础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为二类:①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医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而引起的感染。
②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的感染。
3.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⑴引起社区感染的新、老传染病的病原体均可引起医院感染中的外源性感染,如鼠伤寒沙门菌(可致暴发)、乙型肝炎病毒(血源感染)、SARS冠状病毒(呼吸道传播)等,但它们并非是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主流。
⑵ 90%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为机会致病菌,且多为耐药菌株,可引起外源性或内源性感染。
⑶免疫力低下病人病原谱广,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如器官移植受体和艾滋病患者易发生各种细菌、真菌、结核、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弓体虫感染等,多为内源性感染,也可发生外源性感染;后三者还可作为内源性潜在病原被激活的感染。
⑷医院感染病原体可随时间变迁如随抗菌药物的应用可发生真菌二重感染;随免疫功能缺损的进展而发生病原体的改变。
如艾滋病病人中当CD4+细胞<200/mm3时易发生肺孢子菌感染;当CD4+细胞<150/mm3时易发生鸟分枝杆菌感染。
⑸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部位感染,或一个部位有多种病原菌感染(复数菌感染或混合感染);值得注意的是同一部位混合感染并非少见。
4.什么是二重感染?临床常见的二重感染有哪些?二重感染又称菌群交替症,是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
常发生在机体防御机能下降如原发病严重、大手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代谢药物时。
临床常见的二重感染:口腔感染,白色念珠菌肠炎和肛周感染、伪膜性肠炎、菌群交替性肠炎、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
院感知识培训内容6篇(最新)1000字作为医疗卫生机构,院感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为提高全体医务工作者的院感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以下为大家整理了院感知识培训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院感基本知识院感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中影响患者的医疗过程、医护人员及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及消耗医疗资源的感染病的集合体。
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既是医疗卫生质量及安全监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控制和降低医疗卫生质量和安全风险的重要目标。
要防控院内感染,除了关注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和操作工作,还需要医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
二、手卫生知识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健机构中超过50%的医务工作者不遵守手卫生正确操作程序,这引起了人们关注。
医疗机构中瞒报手术并发症的情况多有发生,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有手卫生不当行为的手术室。
手卫生是医务工作者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
要保持手的洁净并使其不能成为感染源,医务工作者必须了解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方法,如何选用和操作消毒剂,如何检查操作流程,并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手卫生。
三、医疗设备的清洗与消毒医疗设备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控院内感染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如果设备没有得到清洗和消毒,表面可能携带着病原体,是传播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源。
医务工作者应该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书使用医疗设备并且遵循设备清洁与消毒的正确操作程序。
此外,使用过的医疗设备应妥善清洗和消毒,以便可在下一次使用之前摆放好。
四、环境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疗卫生机构要对负责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比如:清洁消毒操作流程,物品消毒浓度的选择和掌握,通风设备的使用方法和保养,垃圾分开、分类、集中处理的方法等等。
这样才能确保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环境对院内感染的贡献。
五、使用抗生素的管理抗生素是医疗保健中的重要治疗工具,但是滥用抗生素会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医院感染知识及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知识及预防措施医院感染知识及预防措施: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医院感染,也称为院内感染或医疗相关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入院后出现的新的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的分类,医院感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液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
二、医院感染的病因分析:1、病原体污染: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可能存在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患者在接触这些污染物时容易感染。
2、患者免疫力低下:某些患者由于基础疾病、手术创伤等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易受感染。
3、医疗操作不当:医院感染有时与医疗操作不当有关,如无菌操作不到位、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等。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悬挂标识:在医疗机构内醒目地悬挂预防医院感染的标示,提醒患者和医务人员注意预防措施。
2、感染控制委员会: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
3、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帽子等,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隔离措施:对疑似或已知携带可传播病原体的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如单人间隔离、空气传播隔离等。
5、设备消毒:医疗设备和器具使用后应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附件:1、医院感染防控标准操作流程图。
2、感染预防教育宣传材料。
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医疗机构感染预防管理办法》:指我国卫生部颁布的管理医疗机构感染预防工作的法规。
3、《传染病防治条例》:指我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024版通用医院院感知识
保持尿路通畅
鼓励患者多喝水,定期排 尿,避免尿液潴留和感染。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 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 菌株的产生。
胃肠道感染防控要点
手卫生
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在接触患者前后 要彻底洗手,防止病原体通过手传播。
饮食卫生
隔离与消毒
对腹泻、呕吐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隔离 治疗,对病房、餐具等物品进行定期 消毒。
影响因素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 基础疾病、免疫力等)、医疗因素(如手术、侵入性操作、抗 菌药物使用等)和环境因素(如医院卫生条件、消毒隔离制度 等)。
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内现状
我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医院对院感防控重视不足,院感防控 设施不完善,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不强等。
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规范
剂量规范
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照药物说 明书或医嘱规定的剂量使用,不
得随意增减剂量。
疗程规范
抗菌药物的疗程应根据感染种类、 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免疫状态等 因素确定,避免过长或过短疗程
导致治疗失败或复发。
给药途径规范
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应根据药物 性质、感染部位和病情等因素选 择,确保药物能够到达感染部位
注意手卫生设施的配置与维护
医疗机构应合理配置手卫生设施,如水池、水龙头、肥皂或 洗手液、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并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和 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效果。同时,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 生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03 常见院感类型及 预防措施
呼吸道感染防控策略
01
02
03
加强通风换气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
医院感染知识内容
医院感染知识内容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过程中,由于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的侵袭而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会延长患者的病程,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因1. 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消毒、洗手等步骤,导致病原微生物传播。
2. 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 医疗器械不清洁:医疗器械未得到有效清洁消毒,成为传播病原微生物的媒介。
4. 病区环境不清洁:病房、手术室等环境卫生差,容易滋生细菌等病原微生物。
二、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1. 外科感染:主要发生在手术部位,常见症状为局部红肿、渗液、发热等。
2. 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易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等呼吸机使用较多的科室。
3. 尿路感染:多见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症状为尿频、尿痛等。
4. 血液感染:常见的有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表现为发热、寒战等。
5. 伤口感染:术后伤口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需要及时处理。
三、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意识。
2. 规范操作流程: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消毒、洗手等操作规程,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3. 加强环境清洁:医院要定期对各个科室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4.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医嘱用药,避免滥用。
5. 提倡患者自我保护:患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配合医疗人员的治疗措施。
四、结语医院感染是一项严重的医疗安全问题,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医院管理者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
只有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规范操作流程,做好预防工作,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大全
必须知道的76个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一、医院感染基础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入院48小时后) 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
2、根据引起医院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哪两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新诊疗技术的开展、各种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慢性基础疾病如肿瘤、糖尿病等。
4、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问获得的感染。
5、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6、医院感染病例如何报告(1)医院感染散发病例诊断后,应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报告感染控制科。
(2)如果医院感染同时属于法定管理传染病的,还应进行传染病报告。
7、医院感染的感染途径有哪些?(1)接触传播(2)飞沫传播(3)空气传播8、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9、什么是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知识1、医院感染(医生):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说明: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2、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处置(医生、护士):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的判定标准、终止条件以及分级(一)判定标准在短时间(24小时内)内同一病区连续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
(二)终止条件末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即可终止应急处理工作:(三)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疫情分级Ⅰ级:同一病区在短时间(24小时内)连续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
Ⅱ级:同一病区在7天内连续发生5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或在72小时内连续发生10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Ⅲ级:同一病区在7天内连续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监测报告医护人员发现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时,应当及时向病区负责人报告,病区负责人分析情况后必须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
应急响应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疫情分级响应程序Ⅰ级:接到病区负责人报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到现场调查,提出具体的消毒隔离措施和组织实施,同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由院感科负责宣布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通过书面通知向有关部门发布信息;经调查核实后,于1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区CDC报告。
Ⅱ级:接到病区负责人报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尽快到现场应急处理,同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到现场调查,各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宣布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通过书面通知向有关部门发布信息;经调查核实后,于1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区CDC报告。
Ⅲ级:接到病区负责人报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尽快到现场应急处理,同时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汇报,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随后到现场调查,各相关部门落实各项应急措施;由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宣布启动Ⅲ级应急响应,通过书面通知向有关部门发布信息;经调查核实后,于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区CDC报告。
应急处置对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坚持“边抢救、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原则,以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积极开展对医院感染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诊治工作,及时排除或确诊疑似病人,对危重病例积极救治或根据病情及时转诊;2、对医院感染病例实行分类隔离管理,隔离病房标识清楚;3、根据感染病例的传播途径加强消毒工作;4、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5、根据初步掌握的资料,排查潜在的传染源;6、病区暂停收治新病人,暂停病区外康复训练活动;7、必要时对易感病人和工作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8、做好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扩大;9、加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指导工作人员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10、及时向职工通报院感事件的防控情况,做到公开、透明、及时;11、对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区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3、手术感染控制措施(医生、护士):一、手术前患者的准备1.积极治疗及或纠正可引起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病人血糖等,提高机体抵抗力;2.缩短择期手术的术前住院日,应尽量少于3天;3.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药皂洗澡;4.避免不必要的术前脱毛,毛发不影响手术视野时不需脱毛。
必须脱毛时,首选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专用的脱毛器、化学性脱毛剂。
如使用常规普通脱毛方法,必须采用一次性的刀片。
脱毛须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进行;5.对于肠道手术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应口服抗菌药物。
二、手术工作人员的准备1.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涂指甲油;2.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和规范的外科刷手;3.患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手术操作。
三、手术中的预防控制措施1.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者,必须术前半小时开始静脉点滴,手术时间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通常为3h),术中应该追加一次,术后原则不用,最长不得超过48h,选药品种及其他相关要求详见“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SOP”;2.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
3.尽量采取加温措施,如热气垫床,保持病人正常体温;4.对糖尿病和血糖不稳定者应在围术期监测并采取措施保持血糖稳定;5.减少手术室内空气中尘埃粒子和细菌浓度,如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保持手术室出入门关闭状态、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6.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7.尽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8.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人应该在不同的手术室内进行,如果选择同一手术室应该先非感染性后感染性或在感染性病人手术后彻底清洁消毒手术房间才可进行非感染病人手术;9.特殊感染病人(如气性坏疽等)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后彻底清洁消毒手术房间;10.手术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四、手术后的预防控制措施1.换药应遵循“先清洁切口、再污染切口、最后感染切口”的次序;2.手术后24-48h内须用敷料覆盖封闭的伤口,应严密监视切口变化情况并及时报告给主管医生,不提倡覆盖时间超过48h;3.对无敷料的开放性伤口不可用水冲洗;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尿路感染控制措施(医生、护士):1、严格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严格掌握导尿的指征,进行导尿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保留导尿的病人应尽量早日拔除。
术前导尿宜在手术室进行。
3、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尽量选用管径适宜、带有壶腹的硅胶导尿管(尽可能避免用橡胶导尿管)。
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滑动或牵拉;4、维护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且不得触及地面;保持引流通畅。
5、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常规消毒后)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
6、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应采用无菌盐水或1:2000苯扎溴铵清洗尿道外口。
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1500ml以上;导尿管阻塞后应立即更换,禁用无菌液体进行冲洗。
7、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
5、呼吸道感染控制措施(医生、护士):1、建立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
对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外置管路、雾化器等附件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并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管路最低处,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
6、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应24小时更换。
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
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
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
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
9、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
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面罩,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10、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控制措施(医生、护士):1、建立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落实;2、严格掌握留置血管内导管的指征,必须时使用,并尽早拔除。
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3、医务人员应掌握有关血管内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周围动脉导管的使用、插入方法、维护以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接受相关知识培训,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4、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
选择合适的导管,尽量使用单腔导管和抗微生物药物包裹的导管;中心静脉插管应尽量选用锁骨下静脉,外周静脉插管应尽量选用上肢静脉;5、妥善固定导管,妥善处置穿刺部位皮肤,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当覆盖纱布或覆膜变湿、污染时应及时更换;6、三通锁闭保持清洁。
输液管更换频率不宜过勤,除非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才更换;7、开展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监测(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与反馈。
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感染征象,应立即拔除导管,严禁原位更换导管;8、积极治疗和处理患者原发感染病灶。
7、医院常见特殊耐药菌种类(医生、护士):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超级细菌、未见)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主要是床旁隔离,但除外V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超级细菌、未见,发现后须立即上报并严格病区单间隔离)8、特殊病原体种类及器械清洗消毒流程(医生、护士):气性坏疽、破伤风、炭疽、阮毒等特殊病原体必须遵循严格的环境、物品、使用后器械和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