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追踪技术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_以青西油田下沟组为例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蚂蚁体追踪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地质学技术,通过追踪蚂蚁和其他昆虫的行为来解释地下断裂结构和岩层变形。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为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本文将从蚂蚁体追踪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案例入手,探讨其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意义和潜力。
一、蚂蚁体追踪技术原理蚂蚁体追踪技术是一种基于蚂蚁和其他昆虫的行为来推断地下断裂结构和岩层变形的地质学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蚂蚁对地面微观形貌和地下岩石构造的敏感性,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推断地下断裂结构和岩层变形。
这种方法可以从微观的角度研究地质结构,为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
蚂蚁体追踪技术的核心是观察蚂蚁在地表的行为,包括寻找食物、建筑蚁穴、行走路径等,通过对蚂蚁行为的观察和记录,可以推断地下断裂结构和岩层变形。
研究发现,蚂蚁对地表微观形貌和地下结构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能力,它们可以通过触角和腿部的震动感知地下岩石的构造和断裂带的走向,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可以了解地下断裂结构和岩层变形的情况。
沙头圩区块是一个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其中包含着多条断裂带和变形岩层。
在该区域的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中,需要对断裂带和岩层变形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以便指导勘探和开发工作。
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需要大量的野外考察和钻探,成本高昂且工作量大。
采用蚂蚁体追踪技术来解释断裂和变形结构,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
在沙头圩区块的地质调查中,研究人员利用蚂蚁体追踪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实地观测和实验。
他们在不同的地点观察蚂蚁的行为,记录了蚂蚁的活动路径、蚁穴的分布以及蚂蚁在不同地貌条件下的行为差异。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蚂蚁在断裂带附近的行为有明显的变化。
当蚂蚁接近断裂带时,它们会表现出紧张和犹豫的行为,蚁穴的分布和密度也会发生改变。
这表明蚂蚁对断裂带具有敏感性,它们能够感知到地下构造的变化,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潜西地区构造解释中的运用
石
油
科
技
V0 1 . 2 3 No . 3
S e p. 2 01 3
2 0 1 3年 9 Y l
J I ANGHAN P E TRO L E UM S CI ENC E AND T EC HN0 L 0GY
蚂 蚁 体 追 踪 技 术 在 潜 西 地 区构 造 解 释 中 的 运 用
始终 存在较强 的主观性 和经验性 。
蚂蚁追 踪技 术克 服 了以往 对断 层解 释 的主观性 ,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 为因素和其它因素对断层识别
的影 响, 有效 提 高 了断 层 解 释 的精 度 和 细节 ,比人 ] 二 的解释结 果更 加清 晰 、准确 。运用蚂 蚁追 踪技术 , 把 解 释集 中在构 造地 质 上 , 而不 是常规 的拾取 ,在 提 高解 释精 度 ,对地 质 、构造认 知程度 的 同时, 又 大
( 3 ) 与地质模型完全综合, 能够对复杂模型做
出更客 观的评 价 ;
( 4 )可 根据 不 同的需要 ,设 置不 同 的参数 ,
作 者 简 介 :张 磊 ,男 ,助 理 工 程 师 ,2 0 0 9 年 于俄
罗斯 国立石 油 天然气 大 学硕 士研 究 生 毕业 。从 事 地震 地 质 综合 研究 ,获得 多项局 、院科 技进 步奖 。
蚂蚁在 运动 过程 中 ,能够在 他所 经过 的路径 上 留下 一种 称之 为外 激 素 的物质 进 行信 息传 递 ,而且 蚂蚁 在运 动过 程 中能够 感知 这种 物质 ,并 以此指 导 自己 的运 动方 向 ,因 此 由大量 蚂蚁组 成 的蚁群 集体 行 为便 表现 出一种 信 息正 反馈 现象 :某 一 路径 上走
论蚂蚁追踪技术在潜山油藏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2017年04月论蚂蚁追踪技术在潜山油藏裂缝预测中的应用李晓晨(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的探测技术不断涌现,蚂蚁追踪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蚂蚁追踪技术的主要应用之一就是预测潜山油藏裂缝。
众所周知,石油是一种化石能源,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种能源,但地球中的油藏是有限的,所以必须要充分开发裂缝性油藏。
通过蚂蚁追踪技术对潜山油藏裂缝进行预测,可以精确获得其内幕裂缝结构,从而掌握剩余油区的储存分布情况,以为进一步的开发打好基础。
本文主要针对蚂蚁追踪技术在潜山油藏裂缝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蚂蚁追踪技术;潜山油藏裂缝;裂缝预测;应用通常情况下,潜山油藏裂缝不单单只是储存油藏的一个空间,同时其也是供地下流体渗透的一个主要通道。
在潜山油藏裂缝的实际开采中,受裂缝高角度断裂的影响,油井非常容易遭到地下水的淹没,这会极大地影响到石油的采收率。
因此,必须要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断裂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以往在这方面,主要是采用相干体、方差体等技术,但这些技术所取得的效果有时并不理想。
后来,蚂蚁追踪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解决了其中很多难题。
通过蚂蚁追踪技术来探测裂缝或断层,可以得到十分清晰的痕迹,从而大大提高开采效果。
以下笔者就联系实际谈谈蚂蚁追踪技术在潜山油藏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1蚂蚁追踪技术简介所谓的蚂蚁追踪技术,实际上就是对油藏裂缝的一种新型优化算法。
由于该技术是从蚂蚁觅食时通过释放信息素来收集同类信息中得到的启发,所以命名为“蚂蚁追踪技术”。
具体来说,该技术就是通过在地震数据体中传播数量庞大的蚂蚁,使其自动寻找断裂痕迹,待发现所要寻找的目标后再自动传递信号,召集周围的蚂蚁聚集过来,对断裂处进行追踪辨别,最终获得想要的信息。
通常油藏的裂缝长度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利用传统的技术很难精确描述其特征,而蚂蚁追踪技术则克服了这些缺点,可以获得比较精准的裂缝信息,以为油藏裂缝的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
蚂蚁体追踪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断层与褶皱形态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该技术能够帮助地质学家更全面地理解断块的构造形态和变形历史,为油气勘探和生产提供准确的地质学依据。
首先,蚂蚁体追踪技术能够对断块的三维构造形态进行详细描述。
通过在数字地形模型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点,并使用蚂蚁体算法计算出这些点之间的流动路径,可以直观地得到断块的形态特征,包括断层面的总体倾向、倾角和走向变化等信息。
同时,该技术还可以将不同时间段内的流动路径叠加在一起进行比较,以观察断块的演化历程。
其次,蚂蚁体追踪技术能够对断块变形历史进行重建。
由于蚂蚁体追踪技术能够在数字地形模型中绘制出流动路径,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路径进行轨迹分析,推断出断块构造演化的时间和方式。
例如,如果在相邻时间段内的流动路径之间有明显的错动,那么就可以判断出该部分区域存在断层位移或变形。
除此之外,蚂蚁体追踪技术还可以在断块构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断块对储层和流体运移的影响。
通过对断块形态和变形演化的认识,可以较为精确地划定不同储层的上下界,并对储层变形过程进行模拟。
此外,蚂蚁体追踪技术还能够模拟不同地质场景下的流体运移特征,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较为可靠的地质预测。
“蚂蚁追踪”裂缝预测技术在中东AD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端的 c 1井 区产 量 则相 对较 低 。分析 认为 同一 构造 上不 同井 区 构造 高 部位 单 井产 量 的高 低受 裂 缝发 育 程
度 的影 响较 大 。 因此 ,在 日前 油 田开发 方案 设计 中 ,裂缝 或微 断层 的预 测是 关键 ,它 与高产 带 的分布 息
[ 摘 要] 随 着 中东 AD 油 田 油 气 勘 探 的 不 断 深 入 ,尤 其 是 进 入 开 发 阶段 ,对 与 裂 缝 有 关 的 高 产 带 的 预 测 精
度 要 求越 来越 高 。 常 规 裂 缝 预 测 受 各 种 客 观 因 素影 响 ,精 度 很 难 再 有 大 的 改 善 。“ 蚂 蚁追踪” 算法建立 了
田主 要 目的层 K 层 的 裂 缝 预 测 精 度 ,拓 展 了裂 缝 预 测 的 思 路 , 而 且 大 大 缩 减 了 人 工 解 释 时 间 , 为 油 田高 产 带 预 测 和 开 发 建 模 提 供 了重 要 依 据 。
[ 关 键 词 ] 裂 缝 ;“ 蚂蚁追踪” ;信 息 素 ;开 发 方 案
[ 收稿 日期 ] 2 O 1 3 —0 3—2 6 [ 基 金 项 目] 中 国石 油天 然 气 集 团 公 司 海 外 开 发 重 大 专 项 ( 2 o l 1 E 一 2 5 0 1 ) 。 [ 作者简介]刘雷颂 ( I 9 7 4~ ) ,男 ,2 0 0 5年 华 北 电 力 大 学 毕 业 ,工 程 师 ,现 主 要 从 事综 合 地 质 研 究 工 作 。 [ 通 信 作者 ] 宁 松华 ( j 9 5 7 一 ) ,男 ,博 士 ,教 授 ,邮 箱 :3 2 6 0 5 6 8 4 @q q . c o n。 r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蚂蚁体追踪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反应特征来追踪沉积物古水道的技术,由于不同水源中存在不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会进入矿化过程中的沉积物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生物标记物,因此通过对这些生物标记物的分析,可以确定古环境的水动力学和水源情况。
本文将介绍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
沙头圩区块位于北纬29°34′50″-30°22′10″、东经119°43′-121°12′之间,是华北地台边缘的一块断裂凸起地体,也是典型的富含石炭系煤田的断块。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分布在8-12公里厚的大地褶皱带的叠合断块中。
该区块的研究一直是沉积学、古地理学、地质地球化学和油气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热点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该区块的成因和构造演化历史,需要使用一种可靠的技术来解释该区块的沉积环境和水动力学演化特征。
蚂蚁体追踪技术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方法。
该技术首先采集目标地区的土壤样本,然后预处理并提取其中的DNA,接着使用特定的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并进行建库和测序。
最后,通过对测序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得出不同标本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其对应的微生物物种信息,进而推断古水道的方向和地点、补给来源和流量等。
在沙头圩区块的研究中,使用蚂蚁体追踪技术发现了古水道的分布,并初步推断了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
根据分析结果,该区域的主要水源为黄河,但同时也存在来自山体和煤层的污染水源。
而在不同地层中,微生物群落的成分会有所不同,这也反映了区块内部的不同水动力学条件。
例如,在第三系^1、第四系^2和煤系地层^3中发现了不同微生物群落,这说明了区块内部存在多种不同的水源和流动通道,而这些也与不同时期的古构造演化相关。
综合来看,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的断裂解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技术不仅可以为沉积学和古地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手段,同时也可以在地质勘探和矿产开采等领域中提供重要参考。
蚂蚁追踪技术在断裂系统解释中的应用
蚂蚁追踪技术在断裂系统解释中的应用
地质勘探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结构,其中断裂系统是重要的构造构筑物,其在地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研究断裂构造的有效方法是基于蚂蚁追踪技术的断裂系统解释。
蚂蚁追踪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技术,旨在检测隐藏的断裂和构造系统。
它主要利用植物和动物的敏感性来确定仪器记录的位置与断裂构造特征之间的联系。
这些物种可以通过测量地下水和表层温度变化、调查植物根系发育状况、研究灰黑色土壤等方式来检测断裂和构造系统。
利用蚂蚁追踪技术解释断裂系统的优点很多。
首先,它可以检测到那些隐藏的断裂构造。
蚂蚁追踪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非破坏性技术,它可以非常准确地检测出地下的隐藏的断裂系统。
其次,蚂蚁追踪技术可以更容易地解释断裂系统。
可以通过研究蚂蚁和其他物种对植物、动物和土壤的响应,更容易获得断裂系统的相关信息。
此外,蚂蚁追踪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信息。
蚂蚁追踪技术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收集大量有关断裂系统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最后,利用蚂蚁追踪技术可以减少地质勘探的成本。
因为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可以减少地质勘探的时间和成本。
总之,蚂蚁追踪技术在断裂系统解释中的应用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减少地质勘探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地质科学研究的效率。
它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在断层研究领域,在其他领域也有不错的应用,如地质勘探、水资源勘探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蚂蚁追踪技术将越来越普及,它的应用领域也将会越来越广。
它将成为一种有效的非破坏性技术,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结构。
应用蚁群算法预测断层和裂缝
应用蚁群算法预测断层和裂缝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蚁群算法已经应用到了广泛的领域当中,其中包括了物流运输、数据挖掘、图像处理、机器人控制、智能化决策等等,现在,在地质勘探领域中,蚁群算法也被广泛应用到预测断层和裂缝中。
在地质勘探领域中,因为地形复杂,区域范围较大,并且在地下捕捉数据比较困难,在地震勘探中,通过蚁群算法可以减少人工因素干扰,更加准确地进行分析和预测。
蚁群算法是一种模拟蚂蚁寻找食物的行为方式,在地质勘探领域中,蚁群算法被用来模拟地下的裂缝和断层。
蚁群算法通过模拟蚂蚁在寻找食物时的行为模式,模拟出的虚拟蚂蚁在不断地搜索,并且沿着最优路径返回信息,这个过程就类似于在地下寻找裂缝和断层的过程。
在使用蚁群算法预测断层和裂缝时,需要先将地质勘探区域建立成一些离散的格点,然后以这些格点作为模拟环境,模拟出若干只虚拟蚂蚁在地下行走。
在模拟过程中,每只虚拟蚂蚁都具有四种基本行为:选择路径、释放信息素、更新信息素、返回信息。
选择路径时,虚拟蚂蚁会通过蚁群算法进行信息素搜索,然后根据信息素浓度大小和路径长度进行选择。
释放信息素是虚拟蚂蚁提高信息素浓度的行为,当虚拟蚂蚁找到最优裂缝和断层时,会释放高浓度的信息素。
在更新信息素时,虚拟蚂蚁会根据信息素的揮发速率来更新信息素的浓度。
返回信息是虚拟蚂蚁沿着选择路径返回到
起点的行为。
通过这些基本行为的组合,虚拟蚂蚁不断地在地下探索,最终准确预测出断层和裂缝的位置和形状。
总之,蚁群算法在地质勘探领域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在预测断层和裂缝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前景。
改进的蚂蚁追踪裂缝检测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关键词 :蚂蚁追踪 ;裂缝检测 ;碳酸盐岩 ;边缘检测 ;楚 - 萨雷苏盆地
中图分类号 :P631.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8-2336.2019.03.027
Improved Ant Tracking Crack Detection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萨雷苏盆地 NH 区块致密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裂缝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致密碳酸盐岩储层中能够有效描述小尺度裂缝,
与相干、边缘检测、常规蚂蚁追踪等多种技术相比,改进的蚂蚁追踪裂缝检测技术对于构造成因的小断层及裂缝发育带有
着极好的识别能力,将断裂刻画得更为精细,反映的裂缝信息更为准确,与新钻井对应层段的成像测井资料相符。
第 39 卷 第 3 期 2019 年 9 月
文章编号 :1008-2336(2019)03-0027-06
OFFSHORE OIL
Vol. 39 No. 3 Sept. 2019
改进的蚂蚁追踪裂缝检测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朱宝衡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上海 200120)
收稿日期 :2018-11-19 ;改回日期 :2018-12-29 作者简介 :朱宝衡,男,1992 年生,硕士,助理工程师,2018 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从事地震资料 解释和储层反演工作。E-mail :zbhcupsin@。
ZHU Baoheng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INOPEC Shanghai Offshore Oil & Gas Company, Shanghai 200120, China)
蚂蚁追踪技术在准噶尔中部地区裂缝解释中的应用
内蒙 古石 油化 工
1 1 7
蚂蚁追踪技术在 准噶尔 中部地 区裂缝 解释中的应用
陈 雪
( 胜 利 油 田分 公 司西 部 新 区研 究 中心 , 山东 东营 2 5 7 0 0 0 )
摘 要: 准噶 尔腹 部 地 区主要 发 育低 序 级 断层 , 其解 释 一直是 工作 难点 , 在 地震 解 释过 程 中如何 识 别低 序 级 断层 , 由 于不 同的 解释人 员、 地震 资料 及解释 软件 等 因素 , 历来 存在 着较 大 的分歧 , 利用相 干等 技 术 虽然提 高 了断层 识 别的精 度 , 但 解释 效果 还不 能满足 生产 需要 。在 本 文 中 , 我们运 用并检 验 了基 于 蚁群 算 法 的断层 自动 追踪 技 术 。我 们用 实 际地震数 据进行 测试 的 结果表 明这种 算 法能够有 效地 降低 噪 音 的影 响 , 并提 高地震 相 干体 中断层 的连 续性 。本 文研 究表 明 , 蚂 蚁追踪 技 术 可以减 少人 为 因素和 其他 因素对 断层识 别 的影 响 , 有效 提 高断 层 解释 的精度 和 完善 细 节。 关 键词 : 蚂 蚁追 踪技 术 ; 准噶 尔 ; 断层 解释 中图分 类号 : P6 3 1 . 4 +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3 ) 1 1 一O 1 l 7 一O 3
自己运动 的方 向 。 信 息 素随 着时 间的推 移而消散 , 经 过相 同的时 间间隔 后 , 由于 经 由短 路径 的蚂蚁更 多 , 导致 短路 径上 留下 的信 息 素的浓 度较 大 。当下 一只 蚂 蚁达 到该 位 置 的 时候 , 受较 强 信 息素 的刺 激会 以 较 大 的概率 选 择 浓度 较 高 的那个 方 向 , 而这 个 方 向 上 的信 息 素也会 不 断 增 加 , 对 应 的信 息 素少 的路 径 因为被 越来 越少 的 蚂蚁经 过 而使得 信息 素慢慢挥发 掉, 最 终整 个蚁 群会 找到 最优 的路 径 。 即使中 间过程 突然有 障 碍 出现 , 蚂 蚁也 能很 快地 重新 找到路径 。 蚂 蚁 的这种 行 为称 之 为 自催 化行 为 , 其 原理 就 是正 反 馈机 制 。 Ma r c o D o r i g o等从 自然 界中真实蚂蚁觅食 的群体行为得到启发而于 1 9 9 1 年在 法 国召开 的第 一届 欧洲 人工生 命会议 上首次提 出的 。 该算 法采 用 了正反 馈 的 自我催 化机 制 , 具有较 强 的鲁棒 性 、 易于 和其他 算 法相结 合等特 点 , 在解决 优化 问题 方面 已经 展现 出其优 异 的性能 和巨大 的发 展潜 力 。 近年来 , 蚂 蚁追 踪技 术受 到到越来 越多 的人 的关 注 , 并 且也 有 了很多 成 功的应 用实例 , 已经成 为 了地 球 物理 勘 探过 程 中一 种 行之 有 效 的技 术手 段 。 下面 简要 介绍一 下 蚂蚁 追踪 技术 的方法 原理 。 当 蚂蚁 走 到一 个 新 的点 或者 遇 到 障碍物 时 , 会
利用高清蚂蚁体精细解释复杂断裂带
利用高清蚂蚁体精细解释复杂断裂带李楠;王龙颖;黄胜兵;朱石磊;沈朴;郝婧【摘要】在渤海海域中浅层断裂系统较为复杂的地区,常规地震解释方法效率较低,断层组合不精细.随着深度增加,常用于辅助断层解释及组合的方差或相干属性清晰度明显降低,已不满足断层组合的需要.为此,针对研究区的地质特点,结合现有资料条件,提出一套高清蚂蚁体生成技术.该技术不同于以往对蚂蚁追踪参数进行简单优选和对比的技术,而是以增强断层连续性和降噪为目的,通过优选两类参数组合,对数据体进行多重蚂蚁追踪计算,并穿插多步噪声削减,最终得到与研究区断裂高度匹配的高清蚂蚁数据体.使用该数据在短期内快速完成浅层470条断层组合,有效提高了断裂解释精度,为圈闭搜索及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9(054)001【总页数】9页(P182-190)【关键词】蚂蚁追踪属性;复杂断裂带;断层组合;渤中凹陷【作者】李楠;王龙颖;黄胜兵;朱石磊;沈朴;郝婧【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南街6号中海油大厦中海油研究总院勘探研究院1110室,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0 概况渤中凹陷位于渤海中部,面积为8634km2,最大埋深为11km。
该凹陷东邻渤东低凸起,西接沙垒田凸起、沙南凹陷,北邻石臼坨凸起,南接渤南低凸起(图1)。
凹陷内发育NNE向郯庐断裂带和NW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等2组岩石圈级别的大型共轭走滑断裂带,由此导致NE向、NNE向、近NS向、NW向和近EW 向次级断裂均有发育。
研究区位于渤中凹陷南部两条走滑断裂带的交会地区,面积约为4000km2。
蚂蚁追踪技术在裂缝检测中的应用
对 地震 进行 滤 波和 构造 平 滑后 ,增 强 反 射 轴 连续 性 ,突 出断 点 反 射 ,然 后 生 成 方 差体 ( 见图 3 ) , 据此 增 强边 界特 征 ,并 突 出地层 横 向上 的不 连续 性 。然后 ,把 方差 体作 为蚂 蚁追踪 的数 据输 入 ,得 到 蚂 蚁体 ( 见图4 ) 。对 比图 3和 图 4可知 ,蚂 蚁体 比方 差体 识别 断层 更 明显 ,且 蚂蚁 体对 小 断层更 敏感 。
蚂 蚁 追 踪 技 术 在 裂 缝 检 测 中 的 应 用
陈 兆 明 ,秦 成 岗 ,周 江 江 ( 中海石油 ( 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 广东 F 0 x l x l 5 1 0 2 4 0 )
[ 摘 要] 惠 州 A 油 田 古 近 系 文 昌 组 地 层 超 覆 体 , 地 质 储 量 大 。 由 于 该 油 田 为 深 层 低 渗 油 藏 ,产 能 效 果 不 好 ,油 田 一 直 处 于 未 开 发 生产 阶 段 。 鉴 于 裂 缝 对 低 渗 油 藏 的产 能 具 有 改造 作 用 , 因 而 对 裂 缝 的 识 别 非 常 重 要 。 以 惠 州 A 油 田古 近 系 文 昌组 为 例 , 阐述 了蚂 蚁 追 踪 技 术 在 裂 缝 检 测 中 的 应 用 。 在 地 震 资 料 重 新 处
作 为蚂 蚁追 踪 的数 据输 入 以得 到蚂 蚁体 ;③ 针 对研 究 区地 质 特点 ,消除 采集 脚 印和地 层 陡倾 角 的影 响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更新 蚂 蚁体 ;④通 过人 工交 互操 作 ,确 认 、校 验断层 、按照 裂缝 尺度 ,提取 裂缝 。
2 应
用
2 . 1 地 震 资 料 重 新 处 理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
蚂蚁体追踪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地质体分析方法,利用蚂蚁体在地下运行的方式,能够
对地下岩层的分布和形态进行准确解释。
在沙头圩区块的断裂解释中,蚂蚁体追踪技术能
够提供更加详细和可靠的解释结果,以及更高的解释准确率。
蚂蚁体追踪技术基于大规模的模拟算法,能够模拟蚂蚁体在地下岩层中的行为,从而
推断出岩层的形态和分布。
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蚂蚁体追踪技术能够通过模拟蚂蚁
体在断裂带中的运行轨迹,从而确定断裂带的位置和范围。
蚂蚁体追踪技术还能够分析断
裂带的形态和运动方向,以及断裂带对周围岩层的影响。
蚂蚁体追踪技术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解释结果。
传统的断裂解释方法通常依赖
于岩芯和地震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的精度和分辨率有限,很难反映出断裂带的细节和复杂性。
而蚂蚁体追踪技术利用大规模的模拟算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断裂带的形态和分布,从而提供更加详细和可靠的解释结果。
蚂蚁体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估断裂带的活动性和稳定性。
传统的断裂解释方法往往只
能判断断裂带是否活跃,但无法定量评估其活动程度和可能性。
而蚂蚁体追踪技术能够通
过模拟蚂蚁体在断裂带中的移动轨迹,分析断裂带的活动性和稳定性,从而为区块断裂评
价提供定量依据。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蚂
蚁体追踪技术基于大规模的模拟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区块特点和数据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
蚂蚁体追踪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的地下勘探方法,如地震波分析和地电阻率测量,进
一步提高解释准确率和可靠性。
蚂蚁追踪技术在断裂系统解释中的应用
蚂蚁追踪技术在断裂系统解释中的应用近年来,断裂油气田开发已经成为在各种类型油气田开发中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断裂油气田开发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自然界提出了许多解释性技术,蚂蚁追踪技术是其中一种。
蚂蚁追踪技术利用小型机器人编织的网孔来探索深层断裂,以提升油气田开发的效率和安全性。
蚂蚁追踪技术是一种用于探测深层油藏断裂的技术。
它主要利用现有的探测设备,如电磁波回波仪、地震波探测器、温度探测器、高压喷射器等,通过数据处理分析,确定深层油藏的断裂分布情况,为油气田开发指明方向。
小型机器人编织的网孔为缩小断裂搜索范围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探测深层断裂的过程中,机器人凭借先进的电子处理技术,可以把距离断裂最近的地方确定下来,这样就可以更快、更准确地缩小断裂搜索范围。
在实践中,蚂蚁追踪技术被证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油气田开发技术。
其优势在于可以快速、耐用地给出断裂分布情况,从而提供油气开发中断裂发育方向的指导,同时又避免了人员长时间地量测的危险。
断裂发育方向的指导可使得钻井操作更加安全、有效,从而减少人和财力的消耗,同时也加快了油气田开发的进度。
此外,蚂蚁追踪技术还可以改善海洋探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海洋探测中,需要大量的有效数据,但是人力技术无法达到该要求,这就需要一种高效的技术来完成。
通过蚂蚁追踪技术中机器人细致编织的网孔,可实现高精度地将小空间内的断裂数据收集完整,从而解决海洋探测数据的准确性问题。
总之,利用蚂蚁追踪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断裂探测的准确性,为油气田开发指明方向。
它可以帮助确定深层油气田的断裂分布情况,并改善海洋探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油气田开发的效率。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例如,根据蚂蚁追踪技术提供的深层断裂分布信息,应该有效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以确保开发项目按照计划进行,并获得良好的结果。
因此,蚂蚁追踪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断裂油气田开发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相关研究者将在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蚂蚁追踪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断裂油气田开发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撑。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引言一、蚂蚁体追踪技术的原理及优势蚂蚁体追踪技术是一种利用蚂蚁进行地质探测的方法。
通过在蚂蚁体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质,然后将这些蚂蚁释放到目标区域,利用探测仪器追踪蚂蚁的活动轨迹,从而揭示地下结构和地质断裂情况。
蚂蚁体追踪技术相比传统的地质勘测方法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成本更低,使用蚂蚁进行探测无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不需要大型设备,成本更低廉;二是环境友好,传统地质勘测方法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而蚂蚁体追踪技术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三是探测范围更广,蚂蚁可以进入地下深层,探测范围更广泛。
沙头圩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繁,断裂带发育。
对于地质断裂的研究尤为重要。
传统的地质勘测方法在这个地区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蚂蚁体追踪技术的运用显得更加重要。
1.蚂蚁体追踪技术在地下构造解释中的应用蚂蚁体追踪技术可以追踪蚂蚁在地下的活动轨迹,通过对蚂蚁的轨迹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地下构造的情况。
通过蚂蚁体追踪技术可以确定沙头圩地区的地下构造情况,包括断裂带的位置、规模、活动程度等信息,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蚂蚁体追踪技术可以揭示地下构造的情况,进而为地震的预测提供依据。
沙头圩地区地震频繁,而且地震破坏力较大,因此地震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蚂蚁体追踪技术可以为地震预测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支持,提高地震预测的精准度和及时性。
虽然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蚂蚁体追踪技术需要大量的蚂蚁参与,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对于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质的注入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安全问题。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蚂蚁体追踪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技术的精确度和实用性,为地震预测和地质勘测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蚂蚁追踪技术在潜山油藏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drci f v lainm to s nf cuetp sror[ ] P o rs i t no au t eh d a tr y er ev i J . rge s e o e o i r e i e p yi ,0 7 2 ( ) 5 7 5 3 nG o h s 2 0 , 2 2 : 3 - 4 . s
一
些 细 节 。 即 大 的 步 长 可 以 适 度 弥 补 vr n e 据 本 ai c 数 a 4 非 法 范 围 : 蚁 追 踪 允 许 的 非 法 步 长 。 蚁 追 踪 ) 蚂 蚂
身 的断续
允许 的非法步 长 , 即还 未 探 测 到 边 界 时 , 许 超 出正 确 允
“ 蚁 追 踪 ” 术 预 测 油 藏 大 尺 度 裂 缝 及 中等 尺 度 蚂 技
2 产 生 地 震 蚂蚁 属 性 体 , 提 取 断 片 。 t rc ig ) 并 An a kn T
位置 的范 围。 这个 参数是保 留蚂蚁 继续追踪 的机会 , 如
果连续 超过这个 参数 给定 的步数蚂蚁 就会停止追 踪 。
5 法定 范围 : ) 蚂蚁 追踪要 求 的合法步 长 。此 参数
43 裂 缝 控 制 的 有 利 区块 预 测 .
f c rd v g ab n trsror a e i ed ]P t l m E poai r t e -u c ro aee e iT h O l l [ . er e x lrt n au v , i f J ou o
a dD v l m n , 0 7 3 ( ) 1 5 1 O n e e p e t 2 0 , 4 2 :7 — 8 . o
是 针 对 非 法 步 而 设 置 ,如 果 设 定 的 该 参 数 比较 大 则 在
论蚂蚁追踪技术在潜山油藏裂缝预测中应用
l蚂蚁追踪技术 的特点
油藏地 区经 常采用 的蚂 蚁追踪 技术 , 是 一种对 油藏地 区裂 缝 的新 型优 化算 法 。它 是从 蚂蚁 在 觅食过 程 中释 放信 息素 便 于 同类 收集 信 息这 个现 象得 到 启发 , 根 据这 个原 理而 研 发的 。 蚂蚁 追踪技 术就 是在地 震数 据体 中传播蚂 蚁 , 让这 些数量 庞大
论蚂蚁追踪技术在潜 山油藏 裂缝预测 中应 用
丁楠( 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稠油开发所, 辽宁 盘锦 1 2 4 0 1 0 )
摘要 : 随着科 学技 术的不 断发 展 , 蚂蚁追 踪技 术作 为一项 新 复杂 井 区的 一 条断 裂 , 而 相干 体 在 复杂 环境 下 的 显示 十 分 杂 的探 测技 术在 井 区的开采过 程 中 , 不断 引起 大 家的关 注。利 用 乱 , 也不 能体现断裂 分布的规律 。 蚂蚁 追踪技 术 , 对 潜 山油藏 裂缝 系统进 行 预测 , 达到 了对 内幕 3 . 2与人工解释对比 裂缝结 构的精 确刻 画。通过 裂缝 发育程 度 、 水淹 程度及 注采 关 蚂蚁追 踪技 术不仅 能解释 断裂距 离比较 大的一 条断裂 , 而 系的分析 , 可 以发现 油 井剩余 油 区的储 存 分布 , 为 下一 步的 开 发 提供 良好 的基础 。该技 术在具 体的 实践过程 中, 通过 与常规 相干 体技 术 以及人 工解释 相 比较 , 取 得非 常好 的 实 际效果 , 为 潜 山油藏后 期 开发 提供 了 巨大帮助 。这 项技 术 可 以进一 步研 究, 逐 步 完善 , 得 以在 类似地 区推广运 用。
的 蚂蚁 自己去 寻找 断裂 痕迹 , 发现 目标 后 , 自动 向周 围传 递某 可 以得到很好 的解决 。 种信 号 , 召集 附近 的蚂蚁 赶过来 , 在 该断 裂处进 行追踪 和辨 别 , 5结语 直 到最 后获 取 需要 的信 息 。 由于油 藏 的裂缝 长 度一般 可 能具 实践 证 明 , 随 着新 的探测 技 术的 不断 发 明创造 , 在实 践 中 有极 大 的差别 , 利 用一般 的技术 对裂缝 特征 的描述 效果 往往不 不 断运 用可以带 来 巨大 的经济效 益 , 同时也 大大 降低 了安 全生 是 十分 的理想 , 而 利用蚂 蚁追踪 技术 , 就 可以克 服以往 的不足 , 产 的风 险 。利 用蚂 蚁追 踪技 术将是 探 索潜 山油 藏裂 缝预 测 的 获 得较为 准确 的断裂空 间信 息 , 为井 区的后 期开采 提供 准确 的 新途 径 , 为 以后类似 断裂地 带的开 发利 用提 供 了借鉴 。利 用蚂 信 息依据 。 蚁 追踪技 术 , 相 比较 以前 的常规相 干体技 术以及 其他的 探测方 2蚂蚁追踪技 术工作经过 式 更加 先进 , 可 以满 足不 同油 区的开 发 。并且 在实 践 中 , 通过 为 了能 够得 到更好 的处 理效果 , 蚂 蚁追 踪技术 工作 流程一 对 裂缝和 断 层的分布状 况做 到精准 的描述 , 不仅 可以帮 助我们 般 是首先 进行 构造平 滑处理 , 通过一 种输 入信号 的 引导 下基 于 在 裂缝 发育相 对较差 的井 区继 续开 采剩余储 量 , 而且还 可 以检 局 部 构造 的平 滑 , 增 强地 震 反射 的连 续性 , 降低 噪音 。再 进 行 测 剩余油 区的分布状 况 , 为 以后的开采 工作打好坚实 的基础 。 混 沌处理 使得 地震数 据 强振 幅变 强 , 弱振幅 变弱 。然后 就是利 参 考文献 : 用 方差 等 边缘 检测 手 段 , 检测 地 震数 据在 空 间上 的不连 续性 。 [ 1 ] 巫波, 刘遥, 荣 元 帅, 张 晓. 蚂 蚁 追踪技 术在 缝 洞型 油藏 裂 经 过 计算 就 可 以得 到 蚂 蚁 数据 体 , 然 后通 过 程 序 自动 提取 断 缝预测 中的应用『 J ] . 断块 油气 田, 2 0 1 4 年 7月: 4 5 3 — 4 5 7 .
基于蚂蚁体各向异性的裂缝表征方法
基于蚂蚁体各向异性的裂缝表征方法
王军;李艳东;甘利灯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年(卷),期】2013(048)005
【摘要】纵波振幅方位各向异性已广泛应用于裂缝发育带的定量化预测.但对于碳酸盐岩溶缝、洞储层及多组裂缝的预测,该方法遇到了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蚂蚁体方位各向异性的裂缝表征方法,该方法将蚂蚁追踪算法和基于纵波振幅方位各
向异性的方法结合起来表征裂缝,即由多方位蚂蚁体结合裂缝发育规律得到裂缝发
育带的分布范围,在裂缝发育带内应用基于振幅各向异性的裂缝检测方法确定裂缝
的密度和方向.该方法既克服了基于纵波振幅方位各向异性裂缝预测受溶洞影响大、对多组裂缝预测困难的缺点,又克服了常规蚂蚁追踪方法对裂缝描述不全面、不能
定量预测的缺点.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对复杂的岩溶储层裂缝发育带进行量化预测,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总页数】7页(P763-769)
【作者】王军;李艳东;甘利灯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基于蚂蚁体追踪技术的裂缝预测——以东营南坡东部沙四段碳酸盐岩为例 [J], 罗荣涛;魏红梅;陈杰;
2.基于蚂蚁体追踪的裂缝预测技术在静北地区的应用 [J], 徐淼
3.在蚂蚁属性体约束下的裂缝建模方法研究 [J], 张亚春;尹太举;周文
4.在蚂蚁属性体约束下的裂缝建模方法研究 [J], 张亚春[1];尹太举[2];周文[2]
5.油藏裂缝方向表征及渗透率各向异性参数计算 [J], 刘月田;丁祖鹏;屈亚光;赵辰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
蚂蚁体追踪技术在沙头圩区块断裂解释中的应用沙头圩地区是位于中国大陆东部的典型岩性复杂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深部结构复杂,存在多个断裂构造带。
而断裂构造带对于油气成藏及燃气水合物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因此在该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中,深入了解地下断裂构造带的分布与演化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由于断裂构造带常常被近地表的厚覆盖层所掩盖,传统的地质勘探方法难以对其实现精确探测,因此需要一种更加精确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
蚂蚁体追踪技术(Ant Tracking)由于其在断裂构造带解释中的优越性已经开始在地质探测中应用。
蚂蚁体追踪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沿岩心孔隙内的泥岩有机质残骸进行显微分析,对向量及速度场进行重建,进而分析岩石微结构中含油气流体的输运特征的技术方法。
该技术应用于断裂构造带解释中,首先在石油或天然气探测开发区的岩心样品中找到泥岩内的有机质残留物,然后通过显微镜分析这些残留物的运动轨迹,结合断层附近岩石组构、构造形态及沉积环境等因素,反演岩石中油气传输流场及运动方向。
1. 面对新型油气藏勘探中的挑战,蚂蚁体追踪技术能够帮助勘探员分析岩石微结构,确定有机质残留物的物质来源和运动路径,了解油气在沉积作用、成藏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和地质时间变化的趋势。
因此,该技术能够帮助勘探员更准确地确定目标区域的油气产状,为油气勘探和剩余油气评价提供帮助。
2. 在传统断层分析中,蚂蚁体追踪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更精确的断层属性数据,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定位断层,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变化情况,为断裂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持。
3. 通过蚂蚁体追踪技术,我们能够定量分析油气在岩石微结构中的输运特征,了解油气成藏的地质背景和地质过程,分析油气在地下环境中的运动方向和模式,为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 此外,在岩石微结构的观察中,蚂蚁体追踪技术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岩石孔隙和溶蚀裂隙的形成机理,特别是对于难以观察到的微观构造分析,其在油气勘探中的价值将尤为突出。
211252442_基于稀疏贝叶斯的分频蚂蚁追踪技术在裂缝刻画中的应用
第45卷 第2期2023年3月物探化探计算技术COMPUTINGTECHNIQUESFOR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Vol.45 No.2Mar.2023收稿日期:2021 12 01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2021YFG02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04138)第一作者:韦豪(1994-),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油气地球物理,E mail:1690253995@qq.com。
通信作者:周怀来(1978-),男,教授,主要从事油气勘探教学及科研工作,E mail:271980681@qq.com。
文章编号:1001 1749(2023)02 0192 10基于稀疏贝叶斯的分频蚂蚁追踪技术在裂缝刻画中的应用韦 豪a,c,王元君a,b,周怀来a,b,c,王 肖a,c(成都理工大学a.地球物理学院,b.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c.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摘 要:在裂缝预测方法中,分频处理是常用的裂缝预测方法之一,这对时频分析方法的抗噪性和分辨率都有很高的要求。
这里用稀疏贝叶斯方法(SparseBayesianLearning,SBL)对地震信号进行子波重构,该方法在地震模型设置时,将噪声模型考虑其中,再用威格纳分布(Wigner-villeDistribution,WVD)进而得到地震信号的时频分布,称之为稀疏贝叶斯时频分析方法(SBL-WVD)。
该方法不仅有很好的抗噪性,还拥有较高的时频分辨率。
考虑到高频相干对中小尺度裂缝带预测效果较好,而蚂蚁追踪技术对裂缝地刻画更清晰,因此采用分频相干以及蚂蚁追踪这种综合方法对裂缝进行预测。
应用到绥中某工区发现:该方法对中小尺度裂缝刻画清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后期的储层识别提供借鉴。
关键词:稀疏贝叶斯时频分析方法(SBL-WVD);倾角导向相干;蚂蚁追踪技术;裂缝预测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志码:A 犇犗犐:10.3969/j.issn.1001 1749.2023.02.080 引言在油气勘探中,深层地震数据受噪声干扰较大,这对于小尺度裂缝预测与刻画带来巨大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蚂蚁属性体的计算及验证
蚂蚁追踪技术是一种基于蚂蚁算法的仿生物
学技术,最早由意大利学者 Dorigo 等 提 [12-13] 出。 该 算法是一种随机优化算法,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自 学习、自组织、自适应性以及通用性强的优点 。 [14] 蚂 蚁追踪技术相对于常规地震解释方法,能够自动识 别并分析断裂系统,减少了人为主观上的干预,具有 速度快和精度高的特点。 1. 1 蚂蚁属性体的生成
汉校区。 E-mail:zw1097552171@ 通信作者:尹太举(1971-),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应用沉积学和油气田开发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E-mail:yintaij@。
112
岩性油气藏
第 27 卷 第 6 期
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分析发现,该区域自早白 垩世以来先后经历了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发 育了 3 期 5 组主断层,并诱导产生了大量次级断层。 其中窟窿山地区和柳沟庄地区的高角度断层及其 次生断层控制了该区域裂缝的形成与分布。 下沟组 储层主要为砂砾岩和泥云岩等脆性岩层,窟窿山地 区以砂砾岩储层为主,柳沟庄地区以泥云岩储层为 主,在断层活动下均 易 形 成 裂 缝 [3]。 笔 者 结 合 青 西 油田 低 孔 、低 渗 ,以 及 隆 6、隆 8、隆 15 等 区 块 高 产 油的特征,并根据成像测井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发 现,裂缝是该油田的重要储集空间和油气渗流的主 要通道。 因此,研究储层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 育规律可对储层的评价及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利用蚂蚁追踪技术计算蚂蚁属性体的步骤主 要分为 3 步。
第 1 步:对原始地震数据体进行构造平滑处理。 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减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音干 扰,提高信噪比,增强地震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
第 2 步:计算方差体。 在构造平滑处理的基础 上,通过计算地震方差体来增强断裂边缘,突出地 震数据中的不连续信号。 这种不连续信号表示该位 置处可能存在断裂,其反映在方差体上是颜色较深 的位置(图 1)。
摘要:青西油田下白垩统下沟组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的泥云岩和砂砾岩,其裂缝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
道,且对油气的富集起到控制作用。 利用蚂蚁追踪技术及成像测井资料对青西油田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
分析,预测青西油田下沟组裂缝的分布规律并建立青西油田的裂缝模型。 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北
东—南西走向和北西—南东走向 2 组裂缝,且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的部位主要位于青西油田的北西部、北
定义了在搜索范围内蚂蚁偏离搜索路径的最大角度。 该参数值越大,对 弯曲断裂识别越有利
一般设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每次搜索距离的增量,定义了一次搜索时的最大范围。 该参数值越大, 搜索能力越强,但会忽略一些小断裂
根据实际需求设定,一般设置为 2~10
定义了在合法步长范围以外允许追踪的距离。 该参数保留了蚂蚁继续 追踪的机会
一般设置为 0~3
是相对于非法步长设定的,控制了搜索结果的非法间隙是否连接,与非法步 长协同作用。 增加该参数值的大小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断裂解释的连续性
根据实际情形设定,一般设置为 0~3
蚂蚁追踪停止的标准,也叫非法步长百分比,即当非法步长达到总步长的一 定比例时,搜索终止。 该参数值越大,蚂蚁搜索能力越强,追踪的断层越明显
Zhou Wen1, Yin Taiju1, Zhang Yachun2, Li Weiqiang1, Wang Dongdong1 (1. School of Geosciences,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430100, China; 2. School of Earth Environment and Water
蚂蚁追踪技术是一种叠后裂缝预测技术,其采 用因素排除法和裂缝引起的方位各向异性提取法 实现直接从地震资料中提取裂缝信息 。 [15] Petrel 软 件中,蚂蚁追踪技术的基本原理为:设置适当的蚂 蚁参数,使得每个蚂蚁有自己的追踪区域;当蚂蚁 在地震属性体中发现满足预设断裂条件的断裂时, 将释放某种信息,召集其他区域的蚂蚁集中对该断 裂进行解释追踪,直到完成对该断裂的追踪和识别 为止;其他不满足断裂条件的断裂将不会再进行解 释,最终得到一个能清晰反映断裂分布样式的蚂蚁 属性体。
113
第 3 步:生成蚂蚁属性体。 在对地震资料进行 上述 2 步处理后,通过设定适当的蚂蚁参数,利用 蚂蚁追踪技术对方差体进行追踪计算,得到蚂蚁属
性体。 追踪参数主要为种子点、觅食路线偏移度、蚂 蚁搜索步长、非法步长、合法步长及搜索终止门限 值等(表 1)。
追踪参数 种子点
觅食路线偏移度 蚂蚁搜索步长 非法步长 合法步长
0 引言
青西油田位于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东部的青南次
凹,由窟窿山油藏和柳沟庄油藏组成,窟窿山油藏 为主体油藏,是酒泉盆地的主力生产油田。 青西油 田油气主要产自下白垩统下沟 组 。 笔 者 在 前 人 [1-2]
收稿日期:2015- 07-18;修回日期:2015- 08-27 基 金 项 目 :中 国 石 油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重 大 科 技 专 项 “玉 门 油 田 上 百 万 吨 勘 探 开 发 关 键 技 术 研 究 ”(编 号 :2012E-3304 )资 助 作者简介:周文(1990-),男,长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精细油藏描述和裂缝预测。 地址:(430100)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长江大学武
参考研究区断裂的实际情况设定,
一般设置为 0~50%
笔者按照上述步骤,并结合青西油田的构造特 征,对各追踪参数进行设定。 研究区主要发育一系 列较大的断层,断层的连续性较好,因此初步估计 这些断层诱导形成的裂缝较发育,且延伸性和连续 性均较好。 设置种子点参数时,若该值越小,则可能 将地震同相轴错误地识别为断层的概率越大,为降 低这种概率,并增加蚂蚁的搜索能力,将种子点取 值为 7;研究区的岩性以脆性岩石为主,因此形成的 断裂弯曲度通常较小,将觅食路线偏移度设定为 1; 为了准确反映小断裂的空间分布样式,将蚂蚁搜索 步长设定为 4;为了详尽地描述出研究区的裂缝,将 最终的非法步长设定为 3,使得蚂蚁能够尽可能地 追踪出存在的裂缝(图 2);为了保证追踪出来的裂
东部及南东部;高产井大多位于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的区域。 因此,裂缝发育较集中的区域是后期油气勘探
开发研究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蚂蚁追踪;成像测井;裂缝预测;裂缝建模;青西油田
中图分类号:P631.44
文献标志码:A
文 章 编 号 :1673-8926(2015)06-0111-08
Application of ant tracking technology to fracture prediction: A case study from Xiagou Formation in Qingxi Oilfield
王 崇 孝 等 [4]利 用 构 造 曲 率 分 析 并 结 合 建 模 方 法 建立了窟窿山地区的裂缝密度模型,该模型表征了 裂缝的分布密度,但未刻画出裂缝的延伸样式和组 合关系。 王时林等[5]结合曲率 法 、岩 石 破 裂 程 度 预 测以及地震道不连续性检测方法进行裂缝预测,得 到了裂缝的发育程度,但未刻画出裂缝的延伸方向 和开度。 张欣[6]利用蚂蚁追踪技术在平湖油田进行 大尺度断层的自动解释,并得到较好的解释结果。 李振华等[7]利用蚂蚁追踪技术 对 小 断 块 进 行 解 释 , 并对蚂蚁追踪得到的结果进行验证,发现利用该技 术能有效解决微小断 裂 的 识 别 。 张 淑 娟 等 [8]、刘 雷 颂等[9]及程超等 分 [10] 别利用蚂蚁追踪技术进行裂缝 研究,并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和成像测井资料对得到 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均表明,利用蚂蚁追踪技术 进行裂缝预测的结果较为准确。 其中张淑娟等[8]利 用蚂蚁追踪技术得到的结果进行了裂缝建模,得到 了该研究区的裂缝模型,但他们在利用蚂蚁追踪时, 主要将其作为构造解释或刻画裂缝的手段,并未将 其对区域性裂缝的预测作用利用起来。 梁宇涛等[11] 虽然将蚂蚁追踪技术应用到裂缝建模技术上来,但 只是将蚂蚁属性体作为一个约束条件得到一个裂 缝的随机模型。
搜索终止门限值
表 1 蚂蚁追踪各参数的意义及设置范围 Table 1 The parameters definition of ant tracking and setting range
追踪参数的意义
设置范围
定义了最初的蚂蚁数量及每只蚂蚁的活动范围。 该参数值的大小控制了 蚂蚁的搜索能力
大尺度断层设置为 5~7 小尺度断层设置为 3~4
第 27 卷 第 6 期 2015 年 12 月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Vol.27 No.6 Dec. 2015
技术方法
蚂蚁追踪技术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 ——以青西油田下沟组为例
周 文1,尹太举1,张亚春2 ,李伟强1 ,王冬冬1
(1.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430100; 2.长江大学 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武汉 430100)
(a ) 方 差 体 切 片
(b) 原始地震体切片 图 1 青西油田方差体切片与原始地震体切片 Fig. 1 Comparison between variance slice and original
seismic slice in Qingxi Oilfield
2015 年
周文等:蚂蚁追踪技术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Resources,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430100,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reservoirs of the Low Cretaceous Xiagou Form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muddy dolomite with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and conglomerate in Qingxi Oilfield, where fractures act as important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pace and have controlling effect on oil enrichment. Ant tracking technology and imaging logging data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actures in Qingxi Oilfield. The fractures distribution of Xiagou Formation was predicted and the fracture model of Qingxi Oilfield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area mainly developed two sets of fractures including NE-SW trend and NW-SE trend, the fractures developed with high degree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of Qingxi Oilfield, and high yielding well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se areas. Consequently, the areas with high degree development of fracture are favorable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t the late stage. Key words: ant tracking; imaging logging; fracture prediction; fracture modeling; Qingxi Oil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