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思想 PPT
合集下载
地理科学导论第三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共55张PPT)
发挥,白吕纳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
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 国学派。
维达尔-白兰士
(1845~1918)
(1869~1930)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多一些;在炎热的国 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极为敏锐……”
孟德斯鸠用气候寒暖造成人的感觉性差异来解释欧 洲人强悍,得以保持自由地位,亚洲人感觉性强, 忍耐力差,自然就懦弱。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的地理思想也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2.非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非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对社会文明不起决定作用,认为人文现象与自然现象 是无关或基本无关的,各有各的规律。在近代地理学中,非决定论与地理环境决 定论、可能论同时存在。德国地理学家佩舍尔(1826~1875,德国地理学家,主张地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亨廷顿(1876—1947)是美国地理学家,曾任美国生态学会会长(1919)、美国地 理学会会长(1923)和美国优生学会会长(1934—1938)。 亨廷顿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一生研究气候与文明的关系。主要著作 有:《亚洲的脉搏》(1907)、《文明与气候》(1924)、《种族的特征》(1924)、 《动态地理学》(1932)、《经济地理学》(1940)、《文明的主要动力》(1945)等。
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 国学派。
维达尔-白兰士
(1845~1918)
(1869~1930)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多一些;在炎热的国 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极为敏锐……”
孟德斯鸠用气候寒暖造成人的感觉性差异来解释欧 洲人强悍,得以保持自由地位,亚洲人感觉性强, 忍耐力差,自然就懦弱。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的地理思想也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2.非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非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对社会文明不起决定作用,认为人文现象与自然现象 是无关或基本无关的,各有各的规律。在近代地理学中,非决定论与地理环境决 定论、可能论同时存在。德国地理学家佩舍尔(1826~1875,德国地理学家,主张地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亨廷顿(1876—1947)是美国地理学家,曾任美国生态学会会长(1919)、美国地 理学会会长(1923)和美国优生学会会长(1934—1938)。 亨廷顿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一生研究气候与文明的关系。主要著作 有:《亚洲的脉搏》(1907)、《文明与气候》(1924)、《种族的特征》(1924)、 《动态地理学》(1932)、《经济地理学》(1940)、《文明的主要动力》(1945)等。
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传文 统化
3 一、人与天的关系:天人合一
(二)人与天地不同 人虽为天地所化育,但人又与天地、自然万物截然 不同。人类社会要延续与发展,人就不得不发挥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和利用自然。这也就使得人类 不得不与自然处于对立之中,从而将人与自然、天地 相分离。
历史上最早建立起“天人相分”的思想体系的,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
24 一、儒家
7.“五四”的衰落 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是对儒学最早的公开冲击。洋务运动则使儒学的实际地位遭到削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正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变局”和 “四千年未有之强敌”,而仅凭传统儒家的“治平”之道已无法应对这千古未有的强敌。 因此必须学习西方“借法自强”。 随着西学影响的扩大及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入,革命风潮日益高涨,到20世纪初遂出现了 公开的批儒反孔思潮,孔子和儒学的地位进一步被动摇。虽然清廷试图扼制这股公开的批 儒反孔思潮,但却是徒劳的。其后的白话文运动到“五四” 运动,以及国人高喊着“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否定了统治中华两千多年的儒学,儒学最终走向衰落。
25 二、道家
(一)道家起源 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时期。《汉书·艺文志》记载:“道家者流,盖出 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 君人南面之术也。”即道家是从史官所记录的成败、存亡、祸福的历史中总结发展而来 的。他们从中知道君王之道就是要抓住要点和根本,以清心淡泊、谦卑高洁来自守自持, 这也是教导君王谦虚治国的大道。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 道家思想,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这种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形 成,道家学派得以创立。
16 一、儒家
(二)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大致包括春秋时期的初创,战国时期的发展,西汉的兴起,魏晋南 北朝、隋唐的冲击,宋代的转折,明清的批判和“五四”的衰落7个阶段。
3 一、人与天的关系:天人合一
(二)人与天地不同 人虽为天地所化育,但人又与天地、自然万物截然 不同。人类社会要延续与发展,人就不得不发挥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和利用自然。这也就使得人类 不得不与自然处于对立之中,从而将人与自然、天地 相分离。
历史上最早建立起“天人相分”的思想体系的,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
24 一、儒家
7.“五四”的衰落 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是对儒学最早的公开冲击。洋务运动则使儒学的实际地位遭到削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正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变局”和 “四千年未有之强敌”,而仅凭传统儒家的“治平”之道已无法应对这千古未有的强敌。 因此必须学习西方“借法自强”。 随着西学影响的扩大及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入,革命风潮日益高涨,到20世纪初遂出现了 公开的批儒反孔思潮,孔子和儒学的地位进一步被动摇。虽然清廷试图扼制这股公开的批 儒反孔思潮,但却是徒劳的。其后的白话文运动到“五四” 运动,以及国人高喊着“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否定了统治中华两千多年的儒学,儒学最终走向衰落。
25 二、道家
(一)道家起源 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时期。《汉书·艺文志》记载:“道家者流,盖出 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 君人南面之术也。”即道家是从史官所记录的成败、存亡、祸福的历史中总结发展而来 的。他们从中知道君王之道就是要抓住要点和根本,以清心淡泊、谦卑高洁来自守自持, 这也是教导君王谦虚治国的大道。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 道家思想,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这种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形 成,道家学派得以创立。
16 一、儒家
(二)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大致包括春秋时期的初创,战国时期的发展,西汉的兴起,魏晋南 北朝、隋唐的冲击,宋代的转折,明清的批判和“五四”的衰落7个阶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训练《作文模拟写作》时尚与文明和谐共生 说课PPT模板
● 在杭州亚运会筹备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种理念的实践。亚运会不仅将传 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各项活动,还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尚,如低碳环保、志愿 服务等。这些,都是文明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 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这个使命,既要追求时尚,又要传承文明。 我们要学会在时尚的潮流中坚守文明的底线,让时尚成为传承文明的载体, 让文明成为时尚的精神内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只有全面 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更有效有力地推 动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
●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决定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以源远 流长的五千年文明为基础来阐释古代中国、传播现代中国、预测未来中国。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决定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讲清楚 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 物的无畏品格,以高尚的精神品格来感召世界。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决定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旗帜鲜明对外展示中华民族各民族文 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的团结局面,表达国土不可分、 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传递国家统一永远是中 国核心利益的核心、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的明确信号。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展现中 华文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 命力,讲清楚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 的和谐格局和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 因此,本题的立意方向可以有以下几点: ● 时尚与文明的关系:时尚与文明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时
● 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这个使命,既要追求时尚,又要传承文明。 我们要学会在时尚的潮流中坚守文明的底线,让时尚成为传承文明的载体, 让文明成为时尚的精神内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只有全面 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更有效有力地推 动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
●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决定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以源远 流长的五千年文明为基础来阐释古代中国、传播现代中国、预测未来中国。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决定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讲清楚 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和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 物的无畏品格,以高尚的精神品格来感召世界。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决定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旗帜鲜明对外展示中华民族各民族文 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的团结局面,表达国土不可分、 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传递国家统一永远是中 国核心利益的核心、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的明确信号。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必须展现中 华文明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 命力,讲清楚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 的和谐格局和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 因此,本题的立意方向可以有以下几点: ● 时尚与文明的关系:时尚与文明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时
青山不老ppt课件
在当今社会,青山不老的概念被赋予 了新的内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以及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
文化背景
青山不老源于中国古代诗词,如“青山 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名句,体现了 古人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和感慨。
课件目标与意义
01
02
03
知识目标
通过课件学习,了解青山 不老的文化内涵、历史背 景和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永恒与不朽。
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
倡导顺应自然、回归自然,追求长生不老。
佛教思想中的“轮回转世”
认为生命是永恒的,通过修行可实现超脱与重生。
历代文人墨客对青山不老的描绘与传承
诗词歌赋中的青山不老
01
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不老,绿水长流”等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过度开发、污染排放、非法狩猎等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生态环境挑战
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青山不老理念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1 2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青山不老理念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遵循自 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促进循环经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
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推动全球环保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国际环保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生态环境挑战。
05
青山不老与人生哲学思考
人生追求与价值观探讨
人生追求
人们追求的不同目标,如 物质财富、社会地位、精 神满足等,以及这些追求 对人生的意义。
价值观
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观念对 人生追求的影响,如何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
道家思想ppt 课件
社会行为准则
道家思想认为,人类社会 的发展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社会行为准则应以自然 主义为指导。
生态保护意识
道家强调人类应当具备生 态保护意识,珍惜自然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道家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 ,主张在满足当代人需求 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 的生存与发展。
自然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环保意识觉醒
道家思想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
平衡身心
道家思想提倡平衡身心,即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来达到身心的和谐。在现代生活 中,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道家思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自 然规律,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遵循道家思想,人们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提 高生活质量。
ERA
道家思想的起源与背景
起源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哲学流派之一 。
背景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开始反 思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道家思 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 一。
庄子
老子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 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自然 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强行
干预。
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发展 的规律,人们应该尊重自然, 不违背自然法则。
守柔处弱
道家主张守柔处弱,认为柔弱 胜刚强,人们应该保持谦虚、 谨慎的态度。
反朴归真
道家追求反朴归真的人生境界 ,认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才
共生型组织
共生型组织将权利下放到基层, 让组织内部感受到了更多的自 主与发展空间;在组织外部, 其展示出更大连接与互动,让 给予顾客价值创造的组合更高 效、更快捷地相应需求变化。 这样的组织事灵活而敏捷的, 富有柔性和创造性,能够根据 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系统中的组织个体保留了各自 的独立性,依赖于彼此之间资 源的获取、分享以及使用能力, 组织获得了更好地融入环境的 方式,整体效率得以提升。当 组织拥有整体能力时,长久地 焕发能量以及持续成长发展变 得更为可期
以帮助成员成长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领导者要与陈恒源在一起,帮 助他们成长与成功,创造更多价值:
赋能个体:激起动力、激发创造力,让成员自主、创造、灵活的与共生型组织进行匹配 彼此加持:通过利益共享让员工和合作伙伴体会到自身的服出对组织带来的价值,进而 调动成员的创造积极性,使成员利益和整体组织发展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组织 的持续发展,分享财富本身成为彼此加持的构成部分 互助成长:帮助组织成员看到未来,敲掉其成长,在他们心中播种自我超越的种子,影 响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让其有能力创造未来
共生信仰:
自我约束 中和利他 致力生长
技术穿透
技术创新重构组织 共享共创共用
自我成长需突破的三个障碍
顾客主义:
顾客参与价值创造 构建年轻的发展平台 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培养粉丝
“无我”领导:
角色一:牵引陪伴 角色二:协同管理 角色三:协助赋能
自我约束 处事的根本原则
是共生信仰的重要维度,代表着共生型组织 有意识控制自己,以及有原则地对待事物, 它直接表达了组织对待各类问题的原则,是 共生型组织运作的基本理念。在技术高速发 达的时期,组织更为关注外部变化,从而忽 略自我约束,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 组织整体信仰缺失,共生信仰不仅是组织自 身的信奉和追随,更是组织所覆盖的所有成 员的准则和标准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PPT课件
道
也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
佛
教
教
(2)隋朝时期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3)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魏晋玄学
就思想言,其特色是易、老、庄的三玄之学代替了汉代的经学。
就行为言,其特色是突破传统礼教的藩篱而形成一种“任诞”的
风气。
——余英时《名教思想与魏晋士风的演变》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
一、思想:多元共生,融合发展。
1.多元共生:三教源流
(1)儒学危机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衰微
②隋唐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 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道理论。
③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尊崇儒术
汉武帝时期, 儒学正统地位 确立,在统治 者大力提倡下 呈现繁盛之势。
二、文学艺术
(2)绘画艺术
时期
特点
东晋 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
隋唐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 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 成为绘画主题
代表 顾恺之:“以形写神”,《女 史箴图》《洛神赋图》
“画圣”吴道子 吴带当风
(3)雕塑艺术: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的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很多,如山西大 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道教是宗教流派,道教内容包罗万象, 它是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的基础上,以 黄老思想为理论依据,承袭了春秋战国以来 的神仙、方术之说而逐渐形成的。它劝人通 过养生修炼和道德品行的修养而长生成仙, 最终解脱死亡,求得永恒。
2.融合发展: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趋向融合
儒 学
渐趋融合
但并未合为一体
莫高窟·《观无量寿经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工业社会(文明)时代的征服关系
•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迅速提高,工 业革命使人类在自然界面前终于昂起征服者“高 贵”的头颅,大自然不再被视为神秘莫测的崇拜 对象。人们对自然不再采取尊重与敬畏的态度, 由顺从者变为改造者和征服者,形成了主宰自然、 奴役自然、支配自然的行为哲学 ,认为“人类对 自然界具有支配的地位,人是‘万物之灵’,是 ‘万物的尺度’”。
2、农业社会(文明)时ຫໍສະໝຸດ 的顺从关系• 金属犁的发明和畜力的使用把人类社会从采集— ——狩猎社会推进了农业社会。进入农业社会以 后,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的能动性得 到了一定的提高,对自然的依赖有所减弱,逐渐 从被动地依赖自然发展到开始主动、直接地改造 自然,但生产力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 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类没有成为自然的主人。 “天人合一”总体上仍是“天”(自然)迫使人顺 从它,在“天”与人的浑沌一体中,“天”是主, 人是客。
2、农业社会(文明)时代的顺从关系
•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东方与西方也有明 显的差异。
• 东方更注意人地协调,“天人合一”,态度温文尔 雅。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 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庄子认为,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 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 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 “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 力的。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造成了中 国古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
3、工业社会(文明)时代的征服关系
• 《圣经》教义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历史根源。《创世 纪》中说,“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统治大 地、海洋,我们将蔬菜果实全赐给你们做食物,一 切鸟兽鱼虫全归你们统治。”这就是说,世界是上 帝为人而创造的,人是万事万物的主宰。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pt课件
绿水青山就是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 大政治问题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 环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 秋的事业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 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 全球环境治理
16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感谢观赏 THANK YOU
17
11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小组看法
Click here to add Title
12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15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不可能 General template for business work 打几个冲锋就赢得蓝天常驻。政府、企业、公众需 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地冲锋陷阵,而且要做好付出 一些代价的充分准备。例如,一些地方要承受短期 的、局部的经济下行压力,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大力 治理污染……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必要的,这是在还 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同时不再欠下新账。唯有如 此,才能把关系亿万人民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的大事办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 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 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 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 25%的鱼类,由于过度 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 灭绝,另有44%的鱼类 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 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 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 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 大政治问题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 环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 秋的事业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 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 全球环境治理
16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感谢观赏 THANK YOU
17
11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小组看法
Click here to add Title
12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15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不可能 General template for business work 打几个冲锋就赢得蓝天常驻。政府、企业、公众需 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地冲锋陷阵,而且要做好付出 一些代价的充分准备。例如,一些地方要承受短期 的、局部的经济下行压力,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大力 治理污染……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必要的,这是在还 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同时不再欠下新账。唯有如 此,才能把关系亿万人民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的大事办好。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 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 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 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 25%的鱼类,由于过度 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 灭绝,另有44%的鱼类 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 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 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 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
共生思想
近代社会中西方的绝对优势在于思想、宗教、经济、产业、科学、技术、艺术、文化等各方面。都用同一节拍演奏了雄伟的交响曲。 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适者生存、强者的霸权主义,选择了合理主义,排斥所有暧昧和异质的东西,彻底追求速度、效率和均质性,而发展起来的现代 科学技术和经济的根基,正是机器时代的精神。 生命时代的精神,则是把异质共生、不断变化的动态均衡、突然变异、新陈代谢、循环、成长、保持遗传基因的固有性、物种的多样性等等,以生命 原理作为目标的时代精神。
3 机械时代的“欧洲精神”
现代合理主义时代的自然科学、几何学、物理学、心理学的本质,是以真实而唯一的客观存在为前提,20世纪机械时代的建筑与艺术的表现手法, 是根据分析、结构化、组织化,并经过普遍性的综合而产生的。欧洲的精神支柱是基督教、天主教的普遍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先确定一个理 想存在,作为这种哲学的基础的二元论,是使还原主义的分析方法成为可能的机械原理。这种方式与机械是由零部件构成而发挥性能的过程酷似。机 械中是不允许暧昧性、异质物质,以及偶发性、多义性存在的。
2 高密度居住创生了微妙的“眼〃腹的默契”
日语中有“眼睛像嘴一样说话”和“揣摩肚腹”的表叔,这种用眼睛交流、用肚腹交流的默契,应该是在江户高密度社会中创生出来的。这种高密度 社会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微妙细腻的感性,一点点情感的变化、表情的变化、身姿和态度的变化,都会给别人带来很大影响。歌舞伎中世态剧的那些微 妙的“心理剧”和“人情剧”表现,也来自这种细致的感性。
4 江户时代的几个特性
1 文化的大众性 2 高密度社会和由此培养出来的微妙的感性 3 文化的虚构性 4 对细节的重视 5 技术与人的共生 6 混合样式建筑的出现 7 幕府体制下的部分与整体的共生
4 开始向子整体或网状结构的秩序转变
3 机械时代的“欧洲精神”
现代合理主义时代的自然科学、几何学、物理学、心理学的本质,是以真实而唯一的客观存在为前提,20世纪机械时代的建筑与艺术的表现手法, 是根据分析、结构化、组织化,并经过普遍性的综合而产生的。欧洲的精神支柱是基督教、天主教的普遍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先确定一个理 想存在,作为这种哲学的基础的二元论,是使还原主义的分析方法成为可能的机械原理。这种方式与机械是由零部件构成而发挥性能的过程酷似。机 械中是不允许暧昧性、异质物质,以及偶发性、多义性存在的。
2 高密度居住创生了微妙的“眼〃腹的默契”
日语中有“眼睛像嘴一样说话”和“揣摩肚腹”的表叔,这种用眼睛交流、用肚腹交流的默契,应该是在江户高密度社会中创生出来的。这种高密度 社会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微妙细腻的感性,一点点情感的变化、表情的变化、身姿和态度的变化,都会给别人带来很大影响。歌舞伎中世态剧的那些微 妙的“心理剧”和“人情剧”表现,也来自这种细致的感性。
4 江户时代的几个特性
1 文化的大众性 2 高密度社会和由此培养出来的微妙的感性 3 文化的虚构性 4 对细节的重视 5 技术与人的共生 6 混合样式建筑的出现 7 幕府体制下的部分与整体的共生
4 开始向子整体或网状结构的秩序转变
专题八多元共生——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发展与文化并存交融+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答案:C
6.命题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作用 [2022·湖南高考,11]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 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 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 )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 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
核心素养情境化
微点1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和发展与交流 真题引领 1.命题点:古代西亚地区一部法典的规定 [2023·新课标全国卷,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 “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 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 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3.古代非洲文明
区域
代表国家
成果
特征
南部非洲 津巴布韦
巨石建筑群
相对隔绝环境下发 展起来的文明
东部非洲
阿克苏姆、摩 外贸发达,城市繁荣;兼容并蓄的混合型
加迪沙
园艺业为主
文明
西部非洲
加纳、马里和 桑海
黄金交易繁荣;廷巴 克图是文化中心
古代西部非洲文明 最高代表
呈区域性特 征原因
非洲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受到外来文明影响
5.古代罗马 (1)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控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2)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4)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
6.命题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作用 [2022·湖南高考,11]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 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 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这种政策( )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B.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 C.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
核心素养情境化
微点1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和发展与交流 真题引领 1.命题点:古代西亚地区一部法典的规定 [2023·新课标全国卷,3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 “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 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 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3.古代非洲文明
区域
代表国家
成果
特征
南部非洲 津巴布韦
巨石建筑群
相对隔绝环境下发 展起来的文明
东部非洲
阿克苏姆、摩 外贸发达,城市繁荣;兼容并蓄的混合型
加迪沙
园艺业为主
文明
西部非洲
加纳、马里和 桑海
黄金交易繁荣;廷巴 克图是文化中心
古代西部非洲文明 最高代表
呈区域性特 征原因
非洲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受到外来文明影响
5.古代罗马 (1)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控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2)法律:《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3)文学: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4)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
共识 共生与共赢价值共创的过程模型
2、利益共享:在共赢模式下,各方应利益共享,确保合作成果惠及所有参与 方。这有助于增强合作凝聚力,提高整体竞争力。
3、风险控制:在合作过程中,各方应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这 有助于保持合作稳定,实现持续共赢。
四、共识、共生与共赢价值共创 的过程模型
基于上述讨论,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共识、共生与共赢价值共创的过程模型。该 模型包括三个阶段:识别价值机会、确定共创目标和规划实施方案(如图1所 示)。
一、共识:价值共创的基础
共识是指参与价值共创的各方对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与理解。在价值共创 过程中,共识的形成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减少沟通障碍,增强合作信任,提高 协作效率。为了达成共识,以下方法与技巧值得借鉴:
1、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沟通是形成共识的基础。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如定 期会议、电子邮件和在线论坛等,以确保信息畅通,及时解决问题。
3、规划实施方案
在规划实施方案阶段,各方的共识主要体现在如何具体执行商业目标上。这个 阶段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时间表和预算等,以确保商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同时,为了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各方需要充分考虑技术、市场、政策等多个方 面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共生和共赢的理念也 得以体现,各方需要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以降低风险、创造更多价值机会并实 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共识、共生与共赢价值共创的过程模型
目录
01 一、共识:价值共创 的基础
02
二、共生:价值共创 的核心
03
三、共赢:价值共创 的目标
四、共识、共生与共
04 赢价值共创的过程模 型
05 结论
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中,价值共创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价值共创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包括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 相关者。在这个过程中,共识、共生和共赢是三个关键要素。本次演示将围绕 这三个要素展开讨论,并构建一个共识、共生与共赢价值共创的过程模型。
天人合一 ppt课件
“与天为徒” --《道德经》
明清
“天人之际,合而为 一”
天人合一
“尽其心者,知其 性也,知其性则知 天矣”
天人合一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
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启示:
一:是崇尚和顺应自然的思想,对生养万物的大自 然要存敬重之心,要崇尚和顺应自然。 二:是倡导“天人合一”的“合”思想。 三:是要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共同进化的观点 。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
天人合一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天人合一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
——森林生态楼
天人合一
» 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个国家也在设计 中融入了“天人合 一”的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
一些森林区域的住宅、尤其大型住宅区在建时,总会砍伐掉 相应的树木以清理出足够的建筑区域,因此,丹麦建筑系学生和 室内设计师 Konrad Wójcik 试图寻找一种能有机的构筑在森林中 、同时不破坏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居住空间,他带来了森林生态楼 (Primeval Symbiosis)。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
古代帝王陵墓中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
况,意在“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目标。
“天人合一”建筑观是中国古建筑的中心思想,是古 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体现。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 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 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 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 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 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 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 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 特的道路。
尾关周二的共生哲学思想研究
《尾关周二的共生哲学思想 研究》
2023-10-30
目 录
• 尾关周二及其共生哲学简介 • 尾关周二共生哲学的核心概念 • 尾关周二共生哲学的实践应用 • 对尾关周二共生哲学的评价与展望 • 结论
01
尾关周二及其共生哲学简 介
尾关周二的个人背景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系。 现任早稻田大学政治系教授。
倡导全球化思维
尾关周二主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当树立全球化思维,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他呼吁各国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等 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
推动文化多样性
尾关周二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财富。他主张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促进世界文化的 多元化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和互鉴,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推动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环境保护事业
的发展和进步。
国际关系中的共生哲学应用
强调和平共处
尾关周二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各国之间应当建立和平共处的共生关系。他主张摒弃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尊重其他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和价值观。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共生哲学中的“共生”概念
01
共生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在一定 的条件下共同生存的状态。
02
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仅存在于生物之间,也存在 于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等各 个领域。
03
共生不是一种静态的平衡状态 ,而是一种动态的、不断调整 和适应的过程。
共生哲学中的“和谐”概念
和谐是指一种协调、稳定、有序的状态。 和谐是尾关周二共生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和谐是一种理想状态,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才能实现。
2023-10-30
目 录
• 尾关周二及其共生哲学简介 • 尾关周二共生哲学的核心概念 • 尾关周二共生哲学的实践应用 • 对尾关周二共生哲学的评价与展望 • 结论
01
尾关周二及其共生哲学简 介
尾关周二的个人背景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系。 现任早稻田大学政治系教授。
倡导全球化思维
尾关周二主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当树立全球化思维,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他呼吁各国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等 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
推动文化多样性
尾关周二认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财富。他主张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促进世界文化的 多元化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和互鉴,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推动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环境保护事业
的发展和进步。
国际关系中的共生哲学应用
强调和平共处
尾关周二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各国之间应当建立和平共处的共生关系。他主张摒弃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尊重其他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和价值观。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促进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共生哲学中的“共生”概念
01
共生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在一定 的条件下共同生存的状态。
02
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仅存在于生物之间,也存在 于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等各 个领域。
03
共生不是一种静态的平衡状态 ,而是一种动态的、不断调整 和适应的过程。
共生哲学中的“和谐”概念
和谐是指一种协调、稳定、有序的状态。 和谐是尾关周二共生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和谐是一种理想状态,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才能实现。
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ppt课件
与企业一起成长
.
1
个人简历
吴建华,男,37岁,本科学历,职称高级工程师,职业资 格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工作单位 为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现职务为副总经理。 1996年,分配至龙羊峡水电厂机械分场从事检修工作。 1998年,伴随体制改革来到检修安装分公司工作。 2001年,检修安装分公司检修二部水轮调速班班长。 2006年,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格尔木检修部项目 经理。 2011年,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 2012年,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21
实现与企业的互动成长
• 如果我们努力了、进步了,那么企业的事 业就会得到发展;同样,企业的持续发展 又为我们个人的进步创造了最优越的条件。 所以,我们为企业付出多少精力都是值得 的,也都是应该的。
.
22
小结
• 如果把员工比喻为一粒种子,那么企业则是培养这粒种子的厚土。 不论是为了个体的生存,还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与价值, 生命的成熟与成长,都必须在工作中得以完成。反之,企业是船, 员工是水,没有员工的努力与支持,企业的发展与辉煌无非是场 黄粱美梦。所以,企业与员工,实现的是一种“双赢模式”。如 果你要成功,如果你想辉煌,如果你渴望尽最大能力实现人生的 价值,请不要忘记——与企业一起成长。
★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好逸恶劳乃是万恶之源,懒惰会吞噬一个人的心灵, 就像灰尘可以使铁生锈一样,懒惰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民 族。把勤奋作为你人生的习惯,这是你做任何事必须先记住的。学生要勤于 读书,政治家要勤政,商人就更不能慵懒,必须以勤克惰,才能有所收益。 你必须忍受勤劳所带来的辛苦,并且不沉溺于嬉乐之中,方能办好事情,有 所成就 。
.
1
个人简历
吴建华,男,37岁,本科学历,职称高级工程师,职业资 格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工作单位 为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现职务为副总经理。 1996年,分配至龙羊峡水电厂机械分场从事检修工作。 1998年,伴随体制改革来到检修安装分公司工作。 2001年,检修安装分公司检修二部水轮调速班班长。 2006年,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格尔木检修部项目 经理。 2011年,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 2012年,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21
实现与企业的互动成长
• 如果我们努力了、进步了,那么企业的事 业就会得到发展;同样,企业的持续发展 又为我们个人的进步创造了最优越的条件。 所以,我们为企业付出多少精力都是值得 的,也都是应该的。
.
22
小结
• 如果把员工比喻为一粒种子,那么企业则是培养这粒种子的厚土。 不论是为了个体的生存,还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与价值, 生命的成熟与成长,都必须在工作中得以完成。反之,企业是船, 员工是水,没有员工的努力与支持,企业的发展与辉煌无非是场 黄粱美梦。所以,企业与员工,实现的是一种“双赢模式”。如 果你要成功,如果你想辉煌,如果你渴望尽最大能力实现人生的 价值,请不要忘记——与企业一起成长。
★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好逸恶劳乃是万恶之源,懒惰会吞噬一个人的心灵, 就像灰尘可以使铁生锈一样,懒惰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人,乃至一个民 族。把勤奋作为你人生的习惯,这是你做任何事必须先记住的。学生要勤于 读书,政治家要勤政,商人就更不能慵懒,必须以勤克惰,才能有所收益。 你必须忍受勤劳所带来的辛苦,并且不沉溺于嬉乐之中,方能办好事情,有 所成就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机械时代的“欧洲精神”
现代合理主义时代的自然科学、几何学、物理学、心理学的本质,是以真实而唯一的客观存在为前提,20世纪机械时代的建筑与艺术的表现手法, 是根据分析、结构化、组织化,并经过普遍性的综合而产生的。欧洲的精神支柱是基督教、天主教的普遍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先确定一个理 想存在,作为这种哲学的基础的二元论,是使还原主义的分析方法成为可能的机械原理。这种方式与机械是由零部件构成而发挥性能的过程酷似。机 械中是不允许暧昧性、异质物质,以及偶发性、多义性存在的。
2 由权利时代向权威时代的转变
冷战的结束导致全球各国进行裁军,世界趋向平稳发展,依靠文化、传统作为支撑的权威逐渐主导,以权威底蕴来从事外交、经济活动的时代来临。
3 亚洲、太平洋的文明时代将以生命原理为基础
由地中海文明时代转向太平洋文明时代,特别是亚洲的时代转变。亚洲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和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感性与理性兼备的生活 方式。
简单的说,其实就是“物质第一”。但人们逐渐进入小康社会,生活越来越富足后,就开始逐 渐从“物质时代”进入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本的“生命时代”,那时一定是“生命的质量和生 命的意义,是一切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
2 渗透到建筑中的机械时代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机械时代的审美意识具有简洁、单纯、正确、纯粹,目的明确、抽象和明晰的特点。勒柯布西耶的机械时代的建筑如同他的绘画 一样纯粹,必须像帕提农神庙一样规范,也必须像地中海强烈太阳照射下的光与影一样的清晰。可称得上是欧洲精神的坚实而永恒的纪念碑。
4 生命时代的建筑
机械本身不能生长、变化和新陈代谢,生命的多样性预知对比极为鲜明。传统技术、文化共生的变形是必要,文化与技术的共生也是必要的,这具有 多样性和可适应性的经济、技术,将是生命时代经济技术发展的方向,共生建筑,就是这样一种生命时代的建筑,它是能够和异质文化要素共生的建 筑,是通过传统与尖端技术的共生而创造出来的建筑,是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建筑。
共生思想
三 经济的共生----经济与文化的共生
1 共生思想的原点
一是黑川纪章在名古屋东海学园受之于椎尾牟匡老师的佛学演讲,提到:人不吃肉与蔬菜就不能生存下去,没有矿物质也无法生存,不仅如此,由于 人体内寄生各种各样的生命,人类才得以生存,人类依赖于其他生命、自然而得以生存。这种关系就是共生,佛教的根本思想也在于共生。 二是现代文明与日本近代化和西化以及今天的信息社会影响。 三是生命哲学,特别是日本十八世纪哲学家三浦梅园的自然哲学。
共生思想
二 从机械时代迈向生命时代
5 从功能的表现向意义的表现转变
如果说机械时代的建筑是功能表现的话,那么生命时代的建筑将是意义的表现。机械时代以工业社会为背景而成立,生命时代则是以信息社会为背景 存在的。生命时代的建筑,对于地域文脉、城市文脉与自然环境来说,将是一种开放性的结构,向着自然与人类的共生、环境与建筑的共生发展。
共生思想
共生的定义: 共生思想: 一 21世纪的世界新秩序----共生的秩序
1 由线性向非线性经济发展的转变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并曾为世界推崇,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的发展,都要经历起飞期、成熟期,进而走向高度大众化的消 费时代,具有阶段性发展的特征,再进一步迈向信息化的社会。 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世界的联系,以欧美日为强权的国家不能简单的发挥其作用,世界各国都可以充分参与其中,支撑起世界经济体系,经济 共生将主导世界。
新共生思想
黑川纪章
(1934-2007)日本建筑师。1934年4月生于名古屋市,1957年毕 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研究生身份在 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1959年获硕士学位,1960年参加“新陈代 谢”组织,作为中心成员活动。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 计研究所,1964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他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 项国际荣誉。他曾与和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 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认为建筑的 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 少的内容。他提出了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这一方面指色彩, 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 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 混 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 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采用庭院、 过廊等过渡空间,并放在重要位置上。 代表作品有: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舱体楼 (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 (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等。
4 开始向子整体或网状结构的秩序转变
从中心放射性结构,或是树形的以干为轴向枝叶伸展的有序化线性秩序,开始想着无中心,多方向的、各部分能够自律的子整体的结构或是网络、矩 阵型秩序转变。
5 由农耕地缘社会向游牧迁徙社会转变
全球信息高速传达,以及交通高速发达,人们的交流和行动将会更为便捷。
6 由一、二、三产业整合而成的生态环保技术共生观念
6 生命时代将从二元对立转向共生
生命时代否定单一理性化、模式化,否定还原主义或分析主义的根本点——二元论与二元对立。共生是承认不同的文化、对立的双方、异质要素之间 存在着“圣域”(比如天皇制、相扑、大米对于日本,京剧、功夫、熊猫对于中国,汽车、棒球、好莱坞对于美国等所具有的各自民族文化“圣域” 性),并对此表示尊敬。共生成立的第二个条件是“中间领域”。中间领域使二元论、对立双方之间的共同原则、共同理解成为可能。生命时代的建 筑技术表现,在表层自立的同时,应进一步以抽象或象征的手法变现生代迈向生命时代
1 机械时代的“进步”是意味着接近欧洲
机械时代,是“欧洲精神”的时代,是“普遍性”的时代。“理性中心主义”认为,如果世界上的真理是唯一的话,那么依靠人类理智的力量,必定 能够探究并证明出来。“理性中心主义”把依靠理性而达成的科学、技术放在首位,把艺术、宗教、文化等等和感性相关的领域放在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