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运燮《井》赏析
静默不语的生命,澄澈不竭的心灵——杜运燮《井》的静默生命沉思解读
静默不语的生命,澄澈不竭的心灵——杜运燮《井》的静默生命沉思解读杜运燮的《井》是一篇以井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井的描写和对井所象征的人生意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围绕井的静默生命进行解读,并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文本细节展开讨论。
首先,井在文中被描绘成一个静默不语的存在。
井的底部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暗,井口如同一个沉默的嘴,无声地接纳着天地间的万物。
井的静默象征了生命的沉静,没有喧嚣和噪音,而是沉淀着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井的静默还表现在它所容纳的水,水质清澈明亮,没有任何杂质,被作者形容为“一泓澄澈不竭的心灵”。
井的静默和清澈成了人们寻求内心平静和灵性净化的象征。
其次,井的静默生命引发了作者对生命和内心世界的沉思。
井被视为“具有生命的树木”,它如同一颗隐秘而深邃的心灵,在静默中孕育、滋养着生命的源泉。
作者借助井的形象,寓意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宝藏和潜力,呼唤人们去感受和探索内心的世界。
井的静默生命使作者深感其内在的力量,启发了他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世界万物的关注。
在井的思考中,作者追问人类生命的本质和价值。
作者认为,人类是一种具有唯一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生命存在,而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深度思考和感受。
井的存在使作者意识到,通过内省和沉思,人们可以拥有清澈明亮的内心和深度的人生体验。
同时,井的静默生命也催人反思人类在现实社会中沉浸于物质欲望和功利主义的盲目追求,忽略了内心世界的平静和自省。
作者希望人们通过对井的思考,重拾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与关怀,从而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井的静默生命也引发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思考。
井被描绘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存在,它独自存在于人类的世界中,而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污染。
作者将井和自然相对照,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类社会的失望。
在作者眼中,自然是一个宁静和谐的世界,而人类社会则是一个嘈杂和矛盾的现实。
通过对井的思考,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真理。
山东新高考现代诗歌阅读精练
山东新高考现代诗歌阅读精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春艾青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1937年4月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注: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等五位“左联”作家被秘密枪杀。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龙华的桃花开了”点明了地点,以桃花表现春天之美,暗示这是对左联五烈士的深切纪念。
B.“没有星光”“刮着风”“寡妇的咽泣”等写的是桃花开放的环境,表现现实的黑暗与残酷。
C.“饥渴的野兽”以野兽喻土地,表现了作者对渗入了烈士鲜血的土地的憎恨,对烈士的怜惜。
D.“爆开”写桃花开放之热烈,让人感到一种绚丽之美,又让人联想到烈士们牺牲是有意义的。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选择龙华桃花赞颂与怀念左联烈士,角度新颖,这样切入能够更形象、更凝练地表达主题。
B.诗中接连三次使用“经过了……”,表明经过的时间之长,暗示时局艰危,革命者须百折不挠。
C.“血迹,斑斑的血迹”指烈士牺牲时的血迹,以反复手法强调了敌人的残暴和烈士的不怕牺牲。
D.桃花只是龙华的,却“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并不矛盾,因为这其实是对左联五烈士的歌颂。
8.“桃花”意象在诗中既实又虚,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9.诗歌最后两行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6分)阅读杜运燮的诗歌《井》,完成下面小题。
井杜运燮我是静默。
几片草叶,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最新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杜运燮 井教学内容
《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简况;2、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3、诗歌语言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诗歌;2、讨论交流;3、师生共同赏析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井”的象征意义,学习其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杜运燮以及“九叶诗派”,理解诗句的丰富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井”的象征意义,学习“井”的内在精神品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质疑讨论释疑教学过程及步骤:一、激趣导入:有一句话说得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一方面是说柳永的词作流传之广,另一方面也道出了“井”对当时人们的重要性。
古代没有自来水,大部分的生活用水都是井水,因此有井台处便是人们的聚居之处,古代的井邑就是我们今天的村落。
“李以苦存,井以甘竭”,井总是默默地承受人们的汲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一下井的诉说。
二、简介作家作品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生于马来西亚,20世纪30年代回国。
“九叶诗派”成员之一(还有穆旦、陈敬容、郑敏、辛迪等)。
有诗集《诗四十首》《南音集》《晚稻集》《杜运燮六十年诗选》诗文合集《海城路上的求索》等。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之一,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诵读诗歌1.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朗读时应把握的感情。
2.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同学提出诵读建议,老师予以指导。
(明确)语调应适当平静,节奏应适当舒缓。
3.学生齐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1.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谁?除去抒情主人公还塑造了哪些形象?(明确)抒情主人公——井——“我”,除去“我”还塑造了“你们”(汲水者)这一形象。
静默不语的生命,澄澈不竭的心灵——杜运燮《井》的静默生命沉思解读 -回复
静默不语的生命,澄澈不竭的心灵——杜运燮《井》的静默生命沉思解读-回复杜运燮的《井》是一篇以井为主线的散文作品。
井,作为生活中平凡而又重要的一部分,被作者用静默的笔触展现出来。
本文将通过一步一步的分析,解读《井》中所呈现的静默生命的沉思。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括号内的内容:“静默不语的生命,澄澈不竭的心灵”。
这一句话给井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将其视为一种生命存在。
井作为一种物体,没有声音,没有言语,却有着自身的生命力。
通过这样的比喻手法,杜运燮在《井》一文中揭示了井的内在静默生命。
在《井》的开头,杜运燮写道:“我父亲的家后有个井,在后院的东南角。
它叫堂子井。
”这句话中,作者将井与父亲的家联系在一起,表明井是作者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井是那样静默,但又是那样亲近人们。
它悄无声息地在那里,为人们提供饮水。
接下来,杜运燮用一系列的描写,展示了井的独特之处。
例如,“这井底黑得透亮,楼梯梯级平坦。
”这里的“黑得透亮”,形容了井底异常的黑暗,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而“楼梯梯级平坦”,则强调了井的安全性。
这些描写使读者对井产生了强烈的印象,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井的特点,进一步体验了作者对井的静默生命的感悟。
《井》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千里迢迢来井中打水的黄毛女展开。
在这个故事中,井不仅是提供饮水的工具,更是传递情感的桥梁。
黄毛女是一个贫苦的农村女孩,在漫长的旅途和劳累之后,终于来到了井边。
杜运燮在文中描写了黄毛女与井的亲密互动:“她是坛子的亲。
她戴了手绢戴插在腰上的瓜翳里。
井好奇地看着她。
”这个场景表明井是有感知的,它能看到并理解黄毛女的劳累和辛苦。
井是那样静默地陪伴着黄毛女一路走来,给予她温暖和关怀。
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井作为一个静默生命的价值。
除了黄毛女,井还与其他的人们互动。
作者写道:“小面儿低头看她洗得干净的碗和勺,满意地笑了。
毛的小面儿是井贡品,可以让井骑在头上。
”这里的小面儿是一个孩子,她给井端上来的清洗干净的碗和勺,让井生出满意的笑容。
静默不语的生命,澄澈不竭的心灵——杜运燮《井》的静默生命沉思解读
静默不语的生命,澄澈不竭的心灵——杜运燮《井》的静默生命沉思解读杜运燮的诗作《井》通过对井水的沉静与安宁进行了深入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静默而自足的生命状态。
这首诗以井水为切入点,通过对井水特质与意义的探讨,呈现出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思考。
在《井》中,井水象征着一种静默而沉思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内心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杜运燮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开启了诗篇:“水盛地浑无声,用我闲看不用机。
”这里,诗人通过对“水盛地浑无声”的描述,暗示了即将展开的静默生命探索。
他认为井水的寂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世界显得更加宁静,而这也反映了一种独立于外部喧嚣的内心状态。
诗人以“我”来指代自己,表明这是一个个体的体验与感悟,而非一种普遍的现象。
通过“我闲看不用机”的描述,可以看出诗人在倾听井水静默的同时,内心也在静下来,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思考。
诗人在接下来的句子中继续探索了井水的特质及其与生命的联系:“黑灯野屋思无涯,生命希望亦有时。
澄波不动心澄澈,青草凄凉我多思。
”诗中的“黑灯野屋思无涯”表明井水的澄清与宁静犹如黑夜中的孤灯,在广袤的野外中显得更加孤寂。
与此同时,诗人也指出生命中的希望并非时时刻刻都可以实现,而是需要时机和机缘的。
这种思考从井水中的“澄波不动心澄澈”及诗人内心的“青草凄凉我多思”中得以体现。
井水在静默中澄澈,与之相应的是诗人内心的思考与探索。
诗人在后半部分的描写中通过对井水与自然景物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井水的静默生命力和内在的力量:“山畔明月沉淀蓝,星群倾泻不通宵。
万物皆随我澄澈,一洗红尘不尽熬。
”这里的“山畔明月沉淀蓝”揭示了井水在自然的映衬下呈现的安详与清澈。
诗人通过对“星群倾泻不通宵”的描述,表达了井水的源源不断,给予他无尽思考与启发。
他相信井水的澄澈可以将万物的污浊洗涤尽去,带来一种超脱红尘的纯净与释放。
杜运燮的《井》以其简洁而精准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静默而自在的生命状态。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杜运燮 井
杜运燮是“九叶”诗派著名诗人,他与穆旦、 袁可嘉、郑敏等9位在四十年代从事写作的诗 人因合出《九叶集》而被评论界称为“九叶 诗派”。
一、整体感知,把握形象
1、诗歌描绘了哪些形象?
2、诗歌中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3、 “井”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二、挖掘象征,探究主题
1、 时代背景 1944年,抗日战争阶段。
2、“井”“你们”“黑暗的地 层”“垃圾”的象征意义。
井——象征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 你们——象征的是日本侵略者 黑暗的地层——社会最底层的民众 垃圾——侵略者给我们神州大地留下的创伤。
2.讨论:这首诗在当时所能起的作用。
鼓舞人心,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 仇敌忾,顽强地去应对民族的苦难。
高中语文井春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聆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另有笔名梁真,浙 江海宁人。193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后留校任教;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战场;1948年到美 国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3年回国后任教于南开大学外文 系。著有诗集《探险者》《旗》《穆旦诗集》等,并有译作《普希 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集》《唐璜》等。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春》选用了一些富有厚度和力度的语 词?请举例说明。
提示:这主要体现在对春天的颜色和形体的描绘上,例如写“绿色”, 诗人用“火焰”状“绿色”之盛、逼人眼目,用“摇曳”写出了“绿色”具 有的动感形态,又如,写花朵的生机蓬勃,用了“反抗”和“伸”,也是两 个表示形体的动词,它们足以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那么,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 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与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 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新的组合 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 诗心的勃发。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三位一体,恰如光、影、 声、色的赤裸与感官的和思想的敞荡,它们共同等待新的组合的出 现。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春》 《春》中的内在张力
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往往将一系列 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以形成错综、复杂而又 强烈的抒情形式。在穆旦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三组不同色调的 词语。其一是强烈而动感的:火焰、摇曳、渴求、拥抱、反抗、伸、 推、点燃。其二是静态的:绿色、土地、看、归依。这是草与花朵 的对立,春天内在的对立,也是“醒”与“蛊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 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窗子”是一种媒介,它分隔又 联系了“欲望”与“看”,从而带来第三组体现着张力共存的词语:紧闭、 卷曲、组合。这三组词汇相互交织,组构了诗歌的基本框架,也奠 定了诗歌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
井杜运燮
3分析“我”的形象
“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 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
“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 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 无奈。虽然内心的丰富与遭遇的凄凉形成了 难以接受的现实,但却用静默、孤独,用对 外界的决不逃避、也不兴奋来保持自我的丰 满,保持自我的独立。
“九叶”著名诗人杜运燮。 他成名于四十年 代初期,写于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等诗 作,得到了闻一多的赏识。他与穆旦、袁可 嘉、郑敏等9位在四十年代从事写作的诗人因 合出《九叶集》而被评论界称为“九叶诗 派”,在中国诗歌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杜运燮的作品 《秋》因“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等诗 句,而被指责为“朦胧诗”,由此他再次引 起诗歌界的关注。他后来出版了《杜运燮六 十年诗选》等作品集。
咀嚼感悟:人生肯定会有各种遭遇,甚至是命运多舛。我 们应对世间不幸遭遇,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改变自我, 随波逐流;一是坚持自我,保持个性。世间最可悲的到底 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丧失自我顺从大流?面对不幸, 有没有勇气去坚持自我,耐住寂寞?因为,保持自我,保 持个性,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需要有肯定自我价值的智 慧,需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抗拒一切世俗的嘲讽乃 至遗弃。
1、怎样描写“井”的环境
——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 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
杜运燮《井》ppt课件
我认为《井》这首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非常出色。诗人通过对井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自己 内心的情感,还赋予了井以更深远的象征意义。例如,“井”可以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而“天空”和“云彩”则可以象征着诗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分享三
在阅读《井》这首诗时,我被诗人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所吸引。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贴切 的比喻,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挚。通过这些手法,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 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诗歌意象与审美体验
意象营造
通过描绘井的静谧、深邃以及水的清澈、灵动等意象,营造了 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歌空间。
审美体验
读者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热 爱,同时也能引发对自我存在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 现
对生命存在状态的反思
诗中通过“井”的形 象,隐喻生命的存在 状态。
杜运燮《井》ppt课件
目 录
• 作家及作品背景介绍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分析 • 知识拓展:同类作品比较阅读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作家及作品背景介绍
杜运燮生平及成就
01
02
03
早期经历
出生于新加坡,随父母回 国,求学于西南联大等学 府,深受中外文化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青 年面临着与杜运燮不同的 生活环境和精神压力。
情感共鸣的可能性
尽管时代背景不同,但 《井》中表达的内心挣扎 与追求自由的精神仍能引 起当代青年的共鸣。
跨时空对话的意义
通过跨时空对话,可以引 导当代青年反思自己的内 心世界,并从《井》中获 得启示与力量。
《井》杜运燮 详细版
1.从诗题入手。
诗题往往揭示诗歌的主要内容。如王维《送沈 子福之江东》、李白《送友人》等送别诗, 核心内容是抒发别离之情;元稹《闻乐天授 江州司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是因事生情,直抒感慨;白居易《钱塘湖春 行》、温庭筠《商山早行》等写景诗,是触 景生情;刘禹锡《石头城》、杜牧《题乌江 亭》则是怀古抒怀。
缘景析情,由象索意
——分析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情感
提升角度一 捕捉意象,领略意境——突破形象分析两题型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一般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 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 “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诗歌部分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井
栏目导航
链接
课文导读
栏目导航
朦胧诗的开创者——杜运燮 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人,现代诗人。 1945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1 年起在北京新华 社国际部工作。他的诗作《秋》发表之后,因有评论 家说该诗朦胧得让人气闷,从此“朦胧”成为诗坛的 专用名词,后演变成一个重要诗歌流派。 他的作品立足本土经验和现实,将西方现代派艺术手法融入现 实主义精神中,具有沉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
现代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 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 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 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杜运燮诗歌《井》原文及赏析
杜运燮诗歌《井》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杜运燮诗歌《井》原文及赏析【导语】:《井杜运燮》全文与读后感赏析我是静默,几片草叶,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略读井
[课文主旨] 《井》是一首状物抒情诗。诗人以“井”喻人,细致地写 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自己 的劳动。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 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 承受的生命形态。
[语意分析] 1.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在上海以《诗创造》《中 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包括辛笛、陈敬 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位诗 人。因九位诗人的作品合集《九叶集》(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而得名,也有人以其发表诗歌作品的刊物而把他们称为“中国新 诗派”。
2.矛盾手法 第二节中“紧闭的肉体”与青春期蓬勃的活力,“泥土”的 滞重与“鸟的歌”的轻盈以及“点燃”与“无处归依”等,均构 成了矛盾,这无疑增强了诗句的张力与密度,拓展了读者的想象 空间。
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早年就 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36 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 有翅膀的人们》。1938 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 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 年入重庆学习,以后做过中学 教师、报刊编辑。1949 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 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在天门》《木厂》《走 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长篇小说《大风歌》等。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 梁真,浙江海宁人。1935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0 年毕业于西 南联合大学,后留校任教;1942 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 战场;1948 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3 年回国 后任教于南开大学外文系。著有诗集《探险者》《旗》《穆旦诗 集 1939-1945》等,并有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 集》《唐璜》等。
杜运燮《井》赏析
杜运燮《井》赏析这首诗以“井”喻人,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态。
与《天狗》里的“狂飙突进”式的生命律动不同,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
全诗有七节,每节三行,诗的外形和句式显得比较齐整,如同“静默”的“井”。
第一节,首句“我是静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突出了“井”的沉静与沉默的品质。
接着是对“井”的“完整和谐的世界”的描绘:“草叶”“天空”“浮云”。
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
第二至六节,便是“我”与“你们”的对话。
这里的“你们”,是指来井边取水的人们,他们因“饥渴”“前来淘汲”。
有意思的是,诗人没有描绘“你们”取水的具体情景,而是以“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写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
这样,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者巧妙地利用水面的映现作用,写“井”的“瞥见”,其实是一种相互观看。
第二节的“温暖”被带入了第三节:“我”“只好被屏弃于温暖∕之外”。
此处的“只好”颇为得体,与“井”的坚韧品质一致。
“温暖”与这节的“荒凉的寂寞”“孤独”构成对比,使得“永远澄澈的丰满”的“井”的特性更好地显现出来。
第四节更进一步,作者用“表面”和“深处”这对相反的词,展示“井”的“冷寂”与沉静,一任“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因为取水人只汲取了井的“表面”,无法深入它的内心。
这层意思在第五节里得到了强化,“也只能”一语充分显示了井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于是,“井”的“静默”品质获得了深厚的支撑——“黑暗的地层”与“无边的宇宙”。
第六节仍然采用对比的方式(“垃圾”与“洗涤”),将“井”的品质进行了深化:“默默地承受一切”。
这是一种“静默”中的忍耐与“承受”。
同时,“洗涤”“垃圾”之后,“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表明了“井”的高洁、自持的品性。
《井》的阅读题及答案
《井》的阅读题及答案《井》的阅读题及答案①井是村庄的珠宝罐。
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
②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③那些远方的人,见到炊烟像见到村庄的胡子,而叫作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有的地方还有一条河,井的周围是人住的房子。
在黑夜,房子像一群熊在看守井。
没人偷井,假如井被偷走了,房子就会塌。
④井为村庄积攒一汪水,在十尺之下,不算多,也不少。
十尺之下的井里总有这么多水,灌溉了爷爷和孙子。
人饮水,水进入人体,上下流淌,血少了再上井里挑回来。
村里人有一种类似的相貌,这实为井的表情。
⑤井用环形石头围拢水。
水不多也不少,在清朝就这么多,现在还这么多。
村里人喝掉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水不增不减。
多少人喝够了井水悄然走了,降生面貌陌生的孩子来喝井里的'水。
井安然,不喜不忧,在日光下只露出半个脸——井只露半个脸,另半个被井帮挡着——轻摇缓动。
井里没有船,井水怎么会不断摇动?这说明井水是活的,在井里辗转,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
⑥村民每家都有财宝罐,不大,放在隐秘的地方——箱子、墙夹层,甚至猪圈里,而全村的财宝罐只有这口井。
它是白银的水罐,是传说中越吃越有的神话。
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⑦水井看不到朝暾浮于东山梁,早霞烧烂了山顶的灌木却烧不进井里。
太阳和井水相遇是在正午时光,它和水相视,互道珍重。
入夜,井用水筛子把星斗筛一遍,每天都筛一遍。
前半夜筛大星,后半夜筛小星。
天亮前筛那些模模糊糊的碎星。
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寸。
⑧井暗喜,月亮每月之圆,是为井口而圆。
最圆的月亮只是想盖在井上,金黄的圆饼刚好当井盖,但月亮一直盖不准,天太高了。
倘若盖不准,白瞎了这么白嫩的一个月亮。
太阳圆、月亮圆、谷粒圆、高粱米圆,大凡自然之物都圆。
河床的曲线,鸟飞的弧线,自然的轨迹都圆。
静默不语的生命,澄澈不竭的心灵——杜运燮《井》的静默生命沉思解读
静默不语的生命,澄澈不竭的心灵——杜运燮《井》的静默生命沉思解读静默不语的生命,澄澈不竭的心灵——杜运燮《井》的静默生命沉思解读一、杜运燮《井》的背景与主要内容杜运燮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与作家,他以其深刻的洞察力与哲学思考而闻名。
他的作品《井》是一部思想性极强的散文,通过对井的描写与沉思,探索了生命的静默与沉默所蕴含的深意。
《井》的主要内容是对井这一原始的工具与生活用品进行描绘与思考。
作者以井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井的意义与象征,并通过井的形象,展示出生命的静默与沉默所能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二、井的象征与意义的探讨井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人类最早发明的水源工具,是水的来源与集散地,也是人类活动与生活的中心。
杜运燮将井视为一种代表深沉、静默与寂寞的象征,通过对井的描写与分析,挖掘了井中沉淀的无声思考与生命的静默内核。
首先,井象征着深沉与静默。
井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容器,它将大自然的水源聚集在其中,仿佛沉淀了大地的思考与智慧。
人类通过打井的过程,意味着对生命的探寻与追求,井内沉默的水源又线索着无尽的心灵沉思。
井静默、深邃的形象让人联想到内心深处的人类思考与交流,透露出一种与大自然、与内在的心灵的对话。
其次,井也象征着寂寞与孤独。
井深陷于大地之中,与外界截然隔绝,没有任何声音与信息的传递。
井的寂寞不仅是与外界的隔绝,更是与其他井的孤独独处。
每一个井都是独立的存在,无法与其他井进行交流。
然而,正是这种孤独以及与世隔绝的状态,使得井拥有更深层次的存在意义与内在价值。
井中无声却有丰富的思考沉淀,与大地与宇宙产生了某种默契的联系,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存在与生命。
三、静默生命与澄澈心灵的沉思井作为一种存在,代表着静默生命与澄澈心灵。
杜运燮通过对井的描写与思考,呈现了井作为一种存在形态与意义的独特价值。
1. 静默生命的沉思井是一个寂静而深沉的存在,它拥有着无言却有思想的内核。
井无法用语言传递信息与感情,但它表达着一种与大自然与心灵的默契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运燮《井》赏析
杜运燮,“九叶诗派”著名诗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诗歌作品《秋》因“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等诗句,而被人们指责为“朦胧诗”,由此杜运燮引起诗歌界的关注,“朦胧”一词也成为诗坛的专用名词,并在后来演变成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井以甘竭,李以苦存”,让我们来探寻杜运燮另外一首诗歌作品——《井》,揭示那朦胧面纱下隐藏的甘美,并领会其中深邃的思想。
要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首先要清楚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而整体把握诗人的创作思想。
杜云燮作为“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被称为“智性与感性相结合”,在表现生活时,其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并将思考评价渗透于对应物象上。
他的作品重视意象,并赋予其新的特性,与物的固有特性相融合,构成一种新的象征。
在20世纪40年代的特殊背景下,《井》这首诗无疑起到一定的鼓舞人心的作用:鼓励大家众志成城、同仇敌忾,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
《井》这首诗中作者抓住“井”这一特定意象,以“草叶”“天空”“浮云”来衬托,再以“荒凉的寂寞”“孤独”反衬“澄澈的丰满”,以“冷寂的心灵”连通“黑暗的地层”和“无边的宇宙”,并用“洗涤”来保持自我,最后以“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来完成对“井”的素描和透视。
井是深邃的,自我的,不被外界所干扰和改变,同时作者以“井”喻人,写出了甘于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象,并且诗人借助“反衬”来完成对这一形象的塑造。
作者用别人的疲惫,别人的干扰,别人对其的冷落来反衬“井”自足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人完全以“井”的口吻来表露心志。
几片草叶,漂浮着几缕白云的天空倒映在井水中便成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井”只是在无私地奉献,把生命的汁液供给人们享用。
可是人们还是不断地把垃圾倾倒在井水中,井却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
“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若愚,更是难上加难”,也许这是对“井”的深邃思想的最好诠释。
同时“井”象征着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井”被温暖摒弃,却“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它默默地“承受一切”“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它是旧时代一部分正直善良、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写照,静默、清澈、简单、虔诚,甚至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这种多义性使诗歌充满了朦胧美,也会引起读者多方面的思考,从而使诗歌更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三毛曾说:“最深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品味出他的美与和谐。
”诗人借助具有象征意味的“井”,塑造了一个冷寂孤独而又独善其身的艺术形象。
“我”是“完整和谐的世界”,虽然你们来汲取,来扰乱我的表面,并用垃圾把我遗弃,把我置于荒凉的寂寞和黑暗之中,但“我”却保持自己的澄澈。
诗人通过“我”不受外界干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立人格,透露出一种对宇宙、对人生冷静理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