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感染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棉花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棉花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棉花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认识棉花常见的病害,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是保障棉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棉花常见病害1. 棉花青枯病棉花青枯病是由青枯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在圆锥形坚果或花萼处产生黄色水渍,然后逐渐扩大形成黑色死斑。

若病菌侵入植株内部,则会引起整株或大茎的萎蔫,并在细胞内分泌毒素而加速植株死亡。

2. 棉花灰霉病棉花灰霉病是由立枯霉属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是在盛开期的花部、嫩叶、新梢等部位上出现灰色霉层,叶柄和球形花萼则会干腐。

重病时还会导致萎蔫、花落、着果率降低及棉铃熟早等现象。

3. 棉花红蜘蛛病棉花红蜘蛛病主要由红蜘蛛引起,其症状是枝叶上出现灰白色斑点,斑点会逐渐形成小点,繁殖后渐大,进一步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4. 棉花叶斑病棉花叶斑病是由立枯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菌侵入的部位会出现灰白色绒毛,随后变成褐色环形斑。

重病时病斑会融合,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5. 棉花萎枯病棉花萎枯病是由枯萎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植株出现萎缩、黄化、枯死等症状,导致产量大幅降低。

因此,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棉花常见病害防治技术1. 农业技术防治农业技术防治是防治棉花病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种植优良品种。

选用抗病性较强的棉花品种,增强棉花的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度栽培,及时排除病部,注意通风,合理施肥,规范农时等,保证棉田整洁、畅通、干燥,减少病害发病。

•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

轮作与间作改善土壤环境,减轻病原菌的污染,增加棉花对病菌的耐受性。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菌、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控制棉花病害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棉花青枯病。

如在病发初期通过为茬切断病源,及时清除病株、墒情整改和灰覆盖等,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纺织原料。

但是,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影响,导致产量减产,甚至死亡。

为了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棉花黑臭病棉花黑臭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

患病的棉花会出现黑色的坏疽区域,并伴随着剧烈的恶臭。

这种病害不但会导致棉花的减产,还会使得棉纤维变得粗糙,从而降低了棉花的商业价值。

防治措施:1、农户应该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并注意种植密度,使棉花之间的距离充足,从而降低病菌的传播。

2、定期在棉田中施入有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

3、注意灌溉管理,避免棉花在处于长期的湿润状态。

因为真菌病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繁殖速度会更快。

4、如果已经发现了病害,可以使用药剂进行喷洒,如咪唑酮和甲霜灵等。

二、棉花花斑病棉花花斑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

患病的棉花会在种子发芽后出现类似黄烟的症状,严重的话会导致棉花的减产,并降低纤维的品质。

防治措施:1、首先,选择健康的种子,并在种植前进行热处理。

2、棉花斑病主要是通过蚜虫传播的,所以应该对蚜虫进行控制。

常见的药剂包括:吡虫啉、氧乐果、吡丙灵等。

3、及时清除田间荒杂物,减少蚜虫的滋生。

三、棉花霜霉病棉花霜霉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通常发生在潮湿的环境中。

患病的棉花会出现灰白色的霉斑并且难以修复,从而降低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措施:1、应该注意灌溉管理,减少棉花暴露在湿润环境中的时间。

2、及时清除田间废弃物,减少霉菌的滋生。

3、选用抗霉菌的优质种子,并增加作物的免疫能力。

4、喷洒霉菌杀菌剂,如氢氧化钠等。

总的来说,保持棉花田地的卫生环境,提高棉花的自然免疫能力,以及及时使用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是保证棉花健康的有效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棉农们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

棉花病虫治理措施方案

棉花病虫治理措施方案

棉花病虫治理措施方案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面积和产量在全球排名前列。

然而,与之相伴随的是病虫害的困扰,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产。

因此,制定科学的棉花病虫治理措施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棉花病害防治措施白粉病白粉病是棉花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叶片上长出白色粉末状物质。

其治理措施如下:1.提高棉花的光照度,减少空气湿度,以降低白粉菌的生长环境。

2.定期喷洒保护剂,如50%丙环菌唑溶液、10%多效菌灵可湿性粉剂等,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3.及时清除感染白粉病的棉叶,以遏制白粉菌的传播。

立枯病立枯病是棉花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整个棉株出现干枯、变黄的现象。

其治理措施如下:1.选用抗立枯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2.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通透性,以避免土壤潮湿,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3.注意施肥,严格控制氮肥用量,避免棉花长势过于旺盛,引起病害发生。

棉花虫害防治措施棉铃虫棉铃虫是我国棉花生产中最为严重的虫害之一,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严重影响。

其治理措施如下:1.定期进行田间调查,及早发现棉铃虫的蔓延情况。

2.施用棉花专用杀虫剂,如克菌脲等。

3.使用黄色粘板,吸引虫害和捕获虫害,避免虫害大面积蔓延。

棉花刺吸嚙棉花刺吸嚙是影响棉花的嫩芽、嫩叶和嫩枝的主要虫害,其治理措施如下:1.使用有效、安全的杀虫剂,如吡虫啉等。

2.定期施肥,增强棉花的免疫力。

3.加强棉田的防护网建设,减少害虫入侵。

结语棉花生产中病虫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只有制定科学的治理方案和措施才能更好地保障棉花的健康生长和产量。

在治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选用有效、安全的药剂和养护技术,并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工作。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由于棉花生长周期长、病虫害较多,使得棉花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下降,影响农民的收入。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棉花的高产高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棉花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红蜘蛛、棉铃虫、棉若虫、白粉病、黄萎病等。

这些病虫害的侵害会导致棉花叶片、果铃和茎秆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植株生长和产量,同时还会影响棉花品质。

科学合理地预防和控制棉花病虫害,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实现稳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棉花病害,主要为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白粉病多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受病害侵害的棉花叶片上会出现白色的霉层,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脱落。

白粉病严重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了棉花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是预防白粉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抗病品种对于减少病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效果。

2.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可以减少叶片之间的通风和透光,降低病害发生的机率。

3.合理施肥:施用适量的钾肥和磷肥,增强棉花的抗病能力。

4.药剂防治:及时使用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控制,选择安全、有效的药剂,及时进行喷雾处理。

5.灭菌处理:病害严重时,可采用灭菌处理方法,对于已受到严重侵害的叶片进行剪除或者焚烧处理,减少病害的传播。

(二)黄萎病黄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

黄萎病会导致棉花的根系受损,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旋作休耕:在黄萎病发生的地块,不要连续种植棉花,可以改种其他作物,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适当施用大量的有机肥和磷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3.用药防治:黄萎病的病原菌存活在土壤中,在发病严重的地块,可选用药物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4.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灰霉病(一)红蜘蛛红蜘蛛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棉花叶片。

棉花苗期病害防治措施

棉花苗期病害防治措施

棉花苗期病害防治措施引言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

特别是在苗期,由于棉花幼苗抗病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害侵袭。

因此,采取科学的病害防治措施对确保棉花苗期健康生长、减少病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苗期常见的棉花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纹枯病防治措施纹枯病是棉花苗期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它会导致植株叶片出现黄化、枯萎等症状,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死亡。

针对纹枯病,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消毒种子:在播种前将种子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泡12小时,最后晾干晒种。

2. 种子补充处理:将种子浸泡在活性炭水悬浮液中1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浸泡在生物菌剂溶液中6小时,最后晾干晒种。

3.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调控施肥,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湿或过干。

及时清除病株,减少病害扩散。

二、早疫病防治措施早疫病是棉花苗期另一常见的病害,它会导致叶片出现黄褐色斑点,后期逐渐扩展,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萎脱落。

以下是防治早疫病的措施: 1.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早疫病的棉花品种进行种植,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2. 药剂喷洒:在发病初期,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如50%双唑酮悬浮剂,每亩用水500-600毫升。

3. 病害防控轮作:合理轮作,避免连作,控制病害扩散。

三、黑根病防治措施黑根病是棉花苗期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真菌引起,会导致植株根部出现黑色腐烂,严重时会导致苗死亡。

以下是黑根病的防治措施: 1. 土壤消毒:在播种前,可将土壤进行热水处理,将土壤用热水烫3-5分钟,然后晒干后再种植。

2.高温蒸汽消毒:应用高温蒸汽消毒设备对土壤进行消毒,可有效减少病菌数量。

3. 病害防控轮作:合理轮作,避免连作,控制病害扩散。

四、灰霉病防治措施灰霉病是棉花苗期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灰霉菌引起,会导致植株叶片、茎部出现灰白色的霉斑,严重时会导致苗死亡。

以下是灰霉病的防治措施: 1. 病株清除:发现病株时应及时清除,并对病株进行消毒处理。

棉花出苗困难的原因

棉花出苗困难的原因

棉花出苗困难的原因引言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有广泛的种植面积。

然而,棉花出苗困难一直是困扰棉农的一大难题。

了解棉花出苗困难的原因,对于制定科学的栽培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棉花出苗困难的原因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一、土壤因素1. 土壤结构不良•酸性土壤:pH值过低的酸性土壤会对棉花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酸性土壤中的氢离子过多,会阻碍棉花种子中的酶活性,使种子无法正常出苗。

•直播地多石:棉花的根系发育需要良好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性,而直播地多石的土壤结构使得根系无法充分伸展和吸收营养物质,从而导致棉花出苗困难。

2. 土壤质地不适宜•黏重土:黏重土的土壤颗粒较小,含水量高,易于发生结块现象,导致土壤通气性差。

棉花种子在这样的土壤中根系难以伸展,从而造成出苗困难。

•沙质土:沙质土的土壤颗粒较粗,土壤保水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棉花幼苗的水分需求,导致幼苗生长缓慢,甚至发生干旱死亡。

二、气候因素1. 温度不适宜•低温:棉花对温度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出苗阶段,要求土壤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

当土壤温度过低时,棉花种子的萌发能力会下降,导致出苗困难。

•高温:高温条件下,棉花种子的水分吸收能力增强,容易导致种子腐烂或发生热死亡现象,从而影响出苗率。

2. 降水不足•干旱:干旱是导致棉花出苗困难的常见原因之一。

干旱条件下,土壤中水分供应不足,使得种子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以完成萌发和生长过程。

•过湿:虽然棉花对水分需求较高,但过湿的环境却容易导致种子窒息、腐烂,使得棉花出苗困难。

三、病虫害因素1. 发生病虫害•根结线虫:根结线虫是棉花常见的病虫害之一。

它会寄生在棉花的根部,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棉花的正常出苗。

•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它会在棉花叶片上形成白色菌斑,并导致营养物质的丧失。

如果种子受到白粉病的感染,出苗率将显著下降。

2. 病虫害传播•虫害传播:农田中的害虫常常会以种子为食物或传播病害,导致种子质量下降,从而影响棉花的出苗率。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四个技术关键: 治虫治小。 在烟粉虱种群密度较低、虫龄较小的早期防 治至关重要,一龄烟粉虱若虫蜡质薄,不能爬 行,接触农药的机会多,抗药性差,易防治。 集中连片统一用药。 烟粉虱食性杂,寄主多,迁移性强,流动性 大,要对棉花周围其他作物及杂草同时进行防 治。 关键时段全程药控。 以集中棉区为主,采取“治前控后”的防治 策略,狠抓7月下旬至8月上旬烟粉虱发生初期 的防治工作,压低前期的发生基数,控制中、 后期的发生量及危害程度。保证大片棉田统一 施药,避免成虫转移。最好选用机动喷雾器施 药。抓好关键时期的防治,在烟粉虱在发生量 少、种群密度较低时适时用药。
五代:8月底至9月上中旬
发生条件: 1.气候条件:干旱少雨,尤其是6-8月降雨少, 有利其发生。 2.栽培条件:棉花长势好、现蕾早、蕾铃多的棉 田发生为害重。 3.品种抗性:抗虫棉三代以前发生轻,常规棉发 生重。
4.防治措施
⑴灭蛹:翻耕、水旱轮作 ⑵整枝、打顶降低田间卵量 ⑶诱蛾:灯光、树枝把诱蛾 ⑷药剂防治: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幼虫二龄前, 施药效果最好。二代卵多在顶部嫩叶上,宜采用 滴心挑治或仅喷棉株顶部,三、四代卵较分散, 可喷棉株四周。(二、三代百株虫量低龄幼虫3头 以上,四、五代百株虫量低龄幼虫5头以上。) 5%氯虫苯甲酰胺(杜邦普尊)亩用30ml 5%甲维· 毒乳油亩用60克 48%毒死蜱(乐斯本)亩用120毫升 0.2%高渗甲维盐乳油亩用40-60毫升 15%茚虫威(安打)亩用16毫升
卵、 幼虫、 蛹、 成虫
成虫、蛹、卵、幼虫
2.为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棉花的嫩尖,稍 大后为害花、蕾、青铃等
3.发生规律
棉铃虫在武穴市一年发生五代,以蛹在土中越 冬。 发生时间(以幼虫划分): 一代:4月底至5月中下旬(在蔬菜上为害) 二代: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 三代:7月中下旬 四代: 8月上中旬

种子发芽长白色霉

种子发芽长白色霉

种子发芽长白色霉
当种子发芽长白色霉的时候,可能就会一种病菌感染导致的,严重的还会直接生出病虫害,导致植株死亡现象。

对于这种病害在种子发芽前就要做好预防措施,例如将土壤杀菌消毒,选择生长健康的种子品种。

进行充足光照和保持温暖环境。

一、种子发芽长白色霉是病菌感染
当种植种子发芽后,发现长有白色霉极有可能就是病菌感染所导致,情况严重还会导致生长出病虫害,对植株进一步破坏,最后直接导致小芽腐烂死亡,所以在平时要做好预防措施。

二、杀菌消毒
在种植种子的时候,有些土壤会带有一些虫卵、真菌、植物病毒,若是没有进行消毒的话,则就会导致种子发芽长白霉。

所以一定要将其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并摆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天。

三、选择健康种子
为了避免种子发芽出现种种问题,可以在前期选择生长比较健康的种子,这样种子在种植后适应能力强,不会轻易发生一些病虫害,在管理上也比较省心。

四、光照温度
当种子发芽后可进行合适的光照条件,这样让其充分吸收阳光,促进健康生长。

在环境上要保持温暖,避免处在高温闷热不通风或者低温冰冻环境中,另外还可以在叶片上喷湿多灵菌杀菌药物。

真菌对农作物有何影响?

真菌对农作物有何影响?

真菌对农作物有何影响?一、真菌感染导致作物疾病真菌是引起农作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它们以霉菌、黑霉菌等形式存在,能迅速侵入作物的叶片、茎、根等部位,引发多种疾病,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

首先,真菌侵袭作物叶片,导致叶片出现病斑、枯黄,甚至凋萎脱落,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养分的摄取和转运。

其次,真菌也会感染作物的茎部,导致茎腐烂,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稳定性。

此外,真菌还可进一步侵袭作物的地下部分,引起根瘤病、根腐病等疾病,使根系受损,影响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二、真菌产生毒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真菌感染作物后,常常分泌出多种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赤霉素等,对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毒素,它对多种农作物具有毒性作用,如玉米、小麦等。

黄曲霉毒素会累积在作物中,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此外,赤霉素也是一种重要的真菌毒素,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导致高度抑制植物的生长,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真菌产生的毒素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真菌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真菌不仅对作物有直接的影响,同时也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首先,真菌在土壤中起到一种分解有机物的重要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溶质和养分,供作物吸收利用。

其次,真菌也参与了土壤中的养分循环过程,使之更加富集和稳定。

此外,真菌形成的菌丝网也有助于土壤的结构稳定和保水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真菌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真菌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感染作物导致疾病、产生毒素以及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三个方面。

为了减少真菌对农作物的损害,农民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如合理选择抗病品种、做好病害防治、合理施肥等。

同时,科研人员也应加强对真菌病害的研究,开发出更加高效的防治方法,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只有保护好农作物,才能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与防护研究

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与防护研究

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与防护研究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作物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农作物的生长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其中病害是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而作物病害的主要来源就是病原真菌。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防治病害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就从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和防护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植物病原真菌是一类寄生于植物体内或外,并能引起植物生理代谢、形态结构,以及产量等方面的障碍,最终导致植株生长凋零、失活以及其它各种病害的真菌。

真菌通过污染种子、土壤和空气等途径,侵入植物体内,从而对作物生长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首先,植物病原真菌对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造成了极大损害。

真菌通过寄生于植物体内或外部分,从而破坏植物的营养吸收系统,阻碍了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真菌还会通过分解植物细胞壁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成分,进一步损害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难以正常进行呼吸、光合作用等生命过程。

这些因素综合参与,极大地影响了植物的生长速度,降低作物的产量。

其次,植物病原真菌还能影响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能力。

环境的变化是生态系统中的正常现象。

如果植物在环境变化中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则可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

但是,一旦植物受到病原真菌的侵害,植物的叶面积器和光合速率都会被影响,降低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导致植物对干旱和贫瘠土壤等极端条件的适应性能力降低。

最后,植物病原真菌还能对作物产生质量和安全问题。

真菌在向植物体内寄生,会释放一些毒素和代谢产物,其中部分会在作物内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一些病原真菌也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并且增加了品种杂交的难度,影响了农作物的种植质量。

二、防护研究从体系上解决植物病害的问题,即是从统筹到细节全方位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和扩散。

目前,对于植物病原真菌的防护工作主要分为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首先,预防病害是防治的基础。

棉花苗期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棉花苗期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25 加 强苗 期管 理 . 251 科 学封 闭膜 口 棉 花放 风 后 应根 据 天 气状 况 ..
严重 , 棉苗出土后一个月 内为易感病时期。
和 土壤 墒情 封 闭膜 口。放 风后 若 遇 阴雨 天气 且 墒情 总 第 19期 6
第3 8卷第 3期
21 0 2年 6月

农业 装 备 技 术
2 防治 措 施
21 轮作 倒茬 .
2 3 以上 。 年
茎部产生黄褐色病斑 , 病斑逐渐扩展包围整个茎部 , 呈明显萎缩 , 病苗萎蔫倒伏枯死。拔起病苗时 , 茎基 部下的皮层均遗 留在土壤 中,仅存坚韧 的鼠尾状木 质部 , 病苗 、 死苗茎基部和周 围可见到 白色稀疏菌丝 体 。子 叶受 害 ,多在 子 叶 中部 产生 黄 褐色 不规 则 病
露 地 棉及 盐碱 地 4月 2 5日 一5月 1日播种 。适 墒 是
主要区别是猝倒病病苗基部没有褐色凹陷病斑。
土 壤 中病 原 菌 卵孢 子是 主要 初侵 染 源 ,高温 高
指底 墒 , 充 足不 能 过湿 也不 能 过 干 , 要 为确保 播 种 质 量 , 强 调机 械播 种 , 到深 浅一 致 , 应 做 行距 要 直 , 度 深
的初侵染源。播种后 出苗缓慢 , 长势弱 , 易受病菌侵
染 , 成 烂种 、 芽 , 花 子 叶最易 感立 枯病 。 造 烂 棉 播种 后

肥 的使用 ,每 6 7 用硫酸钾或氯化 钾 1 ~ 0 6m 使 5 2 在底施氮磷钾等化肥的同时 , 6 7 每 6 施有机肥 m 不 少 于 1 0 g 或饼 肥 7 0k , 5 5~10k 。 0 g
1 棉花 苗期病 害
11 立 枯病 . 又 称 烂根 病 、 根 病 , 原 菌 为 立 枯 黑 病

棉花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策略

棉花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策略

04
棉花病虫害防治的实践与案例
防治实践一: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
生物防治
01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
农药的使用。
农业防治
02
通过合理轮作、深耕、施肥等农业措施,改善土壤条件,提高
棉花抗病性。
物理防治
03
利用光、热、颜色等物理因子诱杀害虫,如灯光诱杀、色板诱
杀等。
防治实践二:新型农药的研发与推广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棉花病虫害可分 为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病毒性 病害;根据害虫种类,可分为刺吸式 害虫、食叶害虫和钻蛀性害虫等。
棉花病虫害的危害与影响
01
02
03
产量损失
病虫害会导致棉花叶片、 蕾铃脱落,甚至植株死亡 ,从而造成产量大幅下降 。
品质下降
病虫害影响棉纤维的品质 ,使纤维变短、强力降低 ,影响纺织品的质量。
棉花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策略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contents
目录
• 棉花病虫害概述 • 棉花病虫害的监测技术 • 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策略 • 棉花病虫害防治的实践与案例 • 棉花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01
棉花病虫害概述
棉花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棉花病虫害是指对棉花生产造成危害 的各种病菌、害虫和鼠类。
广。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和蔓延。
03
05
棉花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具有环保、可 持续的优点。
精准施药技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精准定位和高效施药,减 少农药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霉菌感染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霉菌感染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圆园19年第3期植物保护学摘要本文阐述了霉菌对棉花发芽率以及结果判定的影响,论述了霉菌感染类型对结果判定的意义,介绍了判断感染类型的方法,提出了霉菌防控措施,以期为种子检验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发芽率;霉菌;影响;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03-0108-02霉菌感染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防控措施杜艳华1何书文1付锋2周治华2叶路遥1薛俊1徐岚1(1湖北省潜江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湖北潜江433199;2潜江市农业局)潜江是湖北省直管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盛产粮、油、棉等。

棉花一直是当地农民主要栽培的作物,所以每年冬春季,棉花种子质量抽检不仅是省级抽查任务之一,也是笔者实验室的工作重点。

但是近年来,笔者发现,棉花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同批种子多次试验,发芽结果不稳定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多次试验证实系病原菌感染所致,且主要是霉菌感染。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准确,本文分析了棉花霉菌感染原因,提出了控制感染的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1霉菌对棉花发芽率以及结果判定的影响棉花种子发芽试验中的病原菌主要是霉菌,常发生于试验的第3~5天,幼苗破土之后。

霉菌肉眼可见,菌丝体常呈白色绒毛状、絮状或者呈黑色颗粒密集团状,也有黄色粉末状。

霉菌一般附着在植株上,根茎部多见。

霉菌一旦发生,整盒幼苗短时间内蔓延,幼苗根茎部萎蔫、坏死[1]。

对发芽结果影响较大,严重的会导致正常幼苗所剩无几,种子发芽率计数降低或者无法计数。

如果霉菌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幼苗次生感染坏死严重导致误判,对合格种子出具不合格检验报告,会导致2种结果:一是种子经营户和生产商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申请其他检测机构复检,尚可能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因为对批次种子质量的误判,管理部门对该批种子做出不当的行政处理,比如责令收回已经销售的种子、退回种子、罚款、没收或销毁种子等行政处罚,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影响。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棉花常见病虫害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全面种植,棉田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明显减少,但农田生态和气候条件使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程度呈现较大变化,棉蚜、棉叶螨、枯黄萎病、棉盲蝽成为棉田主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一、棉花苗期病虫害主要以立枯、猝倒病为主,在苗期低温、多雨、重茬、播种过早等因素是棉苗病多发的重要原因。

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700倍、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36%棉枯净可湿粉剂10-15克/亩,兑水15公斤顺棉苗茎杆喷雾,间隔5-7天,再喷一次。

二、棉蚜:苗蚜发生在出苗到现蕾以后,当卷叶率达30%以上时开始防治,6月中旬-7月下旬是棉蚜为害盛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15%金好年乳油1000倍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蕾铃期伏蚜发生时,由于温度高,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加40%毒死蜱1200倍防治蚜虫兼治其它害虫。

棉株封行后,还可用80%敌敌畏乳油220ml/亩,兑水5公斤,晴天无风的傍晚撒于棉垄间,对伏蚜效果较好,并可兼治棉花红蜘蛛。

三、棉叶螨:5月上旬开始在棉花田点片出现,此时气温较低,繁殖速度慢,单叶螨量较少,棉苗受害较轻。

6月初-7月下旬,气温很快上升,棉叶螨开始大量繁殖,集中危害,干旱年份为害猖獗。

可选用15%扫虫螨净乳油1500倍、或1.8%阿菌素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四、棉盲蝽:近年,棉盲蝽对棉花的为害逐年加重,化学防治时期在6月中下旬,此期棉花植株比较幼嫩,如遇多雨,棉田相对湿度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棉盲蝽的危害,该时期是防治关键期,可选用40%久效磷乳油200倍液涂茎防治。

在棉花蕾期、在铃期,可选用5%啶虫咪乳油3000-5000倍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同时兼治棉铃虫。

五、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在我区一年发生四代。

主要以第二、三代为害棉花,以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为害为主,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

棉种发芽率低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棉种发芽率低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枯黄萎 病 的危害 , 棉籽成 熟度下 降 , 芽率 降低 。 发 ④ 人 为 因素 不 同部 位 果 枝 的 棉种 成 熟期 不
③ 适时 收获
种子 收获要 及 时 ,选 择 9月 中下
旬 ~ 0月上 旬采 摘 的棉花 留种 ,采 收过 程 中要 做 到 1
分拾、 晒、 分 分运 、 分垛 、 售 , 时期 采 收 的种 子成 分 该
高 , 响 发芽 率 。加 工 设备 如 搅 拌槽 、 心机 、 升 影 离 提
机 、 燥 罐等在 运行 过程 中操 作不 当 , 干 易造 成机 械破 损 , 硫 酸脱绒 过 程 中硫 酸 、 在 活化 剂易从 伤 口渗入 到
01%, .5 活化 剂种 子用量 3 0克/ 。棉 种加 工运 行 中 5 吨 及时 消除 机械故 障 ,避免 人因素
棉 花 花铃 期 突遇 于 热风 危 害 , 铃
② 及 时防治 病虫 害
坚 持 “ 防为 主 ,综合 防 预
期 同时遭 受 缺水干 旱影 响 , 出现夏 秋 干旱 、 高温 逼熟 现象 , 直接 影响棉 种 的发育 , 导致籽 粒成熟 度差 。
治 ” 植保 方 针 , 用 水旱 轮 作 , 的 采 实行 轮 作 倒 茬 ;改 善棉 田环境 条件 , 增施 有 机肥 、 钾肥 , 择病 虫 害 磷 选
4加 工 不 当 .
加 工过程 中严 控种 温 ,干燥 机种 子温 度 不得 高
于 5 ℃ , 擦机 种子温 度不得 高 于 4 ℃。 据毛子 残 5 摩 5 根 绒 量 调 整 加 工 稀 硫 酸 的 浓 度 ,成 品种 子 残 酸率 ≤
棉 种 在加 工 过 程 中 , 残酸 、 活化 剂 超 标 , 温过 种
对 于留种棉 田要科学运筹肥水 ,

棉花根际真菌中拮抗菌的筛选鉴定

棉花根际真菌中拮抗菌的筛选鉴定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04期经济作物作者简介于欣茹(1995—),女,安徽亳州人,硕士,助理农艺师,从事育种研究。

收稿日期2023-11-25棉花根际真菌中拮抗菌的筛选鉴定于欣茹(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阜阳236065)摘要为了筛选各品种棉花根际土壤中的拮抗真菌,探索其拮抗机制,以及测定其对棉花种子的安全性。

本试验利用稀释平板法,从6个陆地棉品种(中棉所08、中棉所41、中植棉2、冀棉11、鲁棉研28和鲁棉研21)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真菌;用拮抗培养的方法筛选出对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F0609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V1070有拮抗作用的真菌;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抑制作用;用浸染法进行种子发芽试验。

结果表明,从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出64株对赤霉病菌F0609具有抑制作用的真菌;筛选10株进行18S rDNA 测序,挑选4株与大丽轮枝菌V1070对峙培养,其中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An1对V1070的平均抑菌率达91%,棘孢木霉Tr1(Trichoderma asperellum )抑菌率为87%,高山被孢霉Mo1(Mortierella alpina )抑菌率为76%,层出镰孢霉Fu1(Fusarium laminum sp.)抑制率为70%;拮抗真菌黑曲霉An1能使大丽轮枝菌V1070菌丝破裂,产孢增多;黑曲霉An1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和鲜重积累无明显影响。

经筛选鉴定了10株赤霉病菌F0609的拮抗真菌,其中4株对大丽轮枝菌V1070拮抗作用较好,其中An1能使大丽轮枝菌菌丝破裂,且对棉花种子安全性无影响。

关键词根际真菌;大丽轮枝菌;赤霉病菌;拮抗作用中图分类号S476;S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4-0013-05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ntagonistic bacteria in cotton rhizosphere fungiYU Xinru(Fu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yang 236065,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the antagonistic fungi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various cotton varieties,theirantagonistic mechanisms had been explored,and their safety against cotton seeds had been detemined.This test used the dilution plate method,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six upland cotton varieties (Zhongmiansuo 08,Zhongmiansuo 41,Zhongzhimian 2,Jimian 11,Lumianyan 28,and Lumianyan 21).Used the method of antagonistic culture,fungi with antagonistic effects against Fusarium graminearum F0609and Verticillium dahliae V1070were screened.Observe the inhibitory effect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Conduct seed germination experiments using the immers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64inhibitory fungi against F0609were isolated from cotton rhizosphere soil;10strains were screened for 18S rDNA sequencing,and 4strains were selected for culture against V1070.Among them,Aspergillus niger An1had an average inhibitory rate of 91%against V1070,Trichoderma asperellum Tr1was 87%,Mortierella alpina Mo1was 76%,and Fusarium laminum Fu1had an inhibitory rate of 70%;Antagonistic fungal An1could rupture V1070and increased sporulation;An1had no significant obvious effect on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fresh weight accumulation in cotton seeds.That was 10strains of antagonistic fungi against F0609were identified through screening,among which 4strains had a good antagonistic effect on V1070,and it had no effect on the safety of cotton seeds.Keywords rhizosphere fungi;Verticillium dahliae ;Fusarium graminearum ;antagonistic effects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是由土壤传播的病原菌,可导致棉花黄萎病,常存在于寄主植物的维管束系统中,一般杀菌剂无法接触到病原体[1]。

红色霉菌不再是食用菌的绝症!

红色霉菌不再是食用菌的绝症!

红色霉菌不再是食用菌的绝症!获得高产,是每个种菇人的目标!但有些地区的菇农在接完菌种后的半个月,菌袋里或者是菌袋口长出了杂菌,有绿色的、红色的、黑色的,其中红色杂菌最难治疗和预防。

这种红色的杂菌有人起名叫:红毛菌、白蛾子、粉疙瘩,各地称呼方法不一。

其实,它的学名叫做链孢霉。

链孢霉在高温高湿下极易繁殖。

虽然有的食用菌菌丝抗杂性较强,但如果感染了链孢霉,就会消耗菌包里大量的营养,对后期的出菇产量产生重大影响。

什么是链孢霉?链孢霉是一种在养菌期间容易生长的霉菌,有着分布广泛、高速繁殖、传播力极强、危害性极重等特点,养菌期间管理稍有不慎,极易引起养菌环境“满堂红”的现象,给种植户带来极大的损失。

链孢霉产生的原因:1.棉籽壳、玉米芯中容易滋生链孢霉,菌包杀菌不彻底。

2.接种时消毒不到位,空气中的链孢霉孢子随着接种用具进入菌包里。

3.菌袋有微孔,养菌期间空气中的链孢霉落入菌包中滋生。

4.曾经感染过链孢霉,场地未经严格消毒杀菌,链孢霉孢子处于休眠状态,遇到适宜的环境复苏后继续污染。

链孢霉土法处理弊端:很多菇农因为不了解链孢霉,在遇到链孢霉滋生的情况,常常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

例如直接丢弃,或者是用水管直接冲洗链孢霉孢子团,殊不知这些方法虽然看起来在进行控制,但其实还在继续扩大污染源。

很多的菇农一棚多用,有刚开始发菌的,有发菌一半的,还有正在出菇的,养菌期间大棚里的链孢霉孢子飞舞的更远,像蒲公英一样到处飘,彼此交互感染。

有些讲究点的采用老方法控制,比如土埋法、沥青包裹法、柴油涂抹法,这些土方法原理就是隔绝包裹,不让链孢霉继续滋生,但是土埋法不仅不能彻底控制链孢霉,而且空气中肉眼看不见的链孢霉孢子继续存在,埋在土壤里的菌袋也不能降解,还污染环境;沥青柴油涂抹虽然能起到作用,但在感染严重的区域更易引发火灾,危害更大。

这些普通的办法根本无法彻底控制链孢霉,而且链孢霉孢子依然散播在空气中、衣服上、器具上,无处不在!想要达到彻底控制链孢霉,还得需要科学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科技圆园19年第3期植物保护学摘要本文阐述了霉菌对棉花发芽率以及结果判定的影响,论述了霉菌感染类型对结果判定的意义,介绍了判断感染类型的方法,提出了霉菌防控措施,以期为种子检验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发芽率;霉菌;影响;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9)03-0108-02霉菌感染对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防控措施杜艳华1何书文1付锋2周治华2叶路遥1薛俊1徐岚1(1湖北省潜江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湖北潜江433199;2潜江市农业局)潜江是湖北省直管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盛产粮、油、棉等。

棉花一直是当地农民主要栽培的作物,所以每年冬春季,棉花种子质量抽检不仅是省级抽查任务之一,也是笔者实验室的工作重点。

但是近年来,笔者发现,棉花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同批种子多次试验,发芽结果不稳定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多次试验证实系病原菌感染所致,且主要是霉菌感染。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准确,本文分析了棉花霉菌感染原因,提出了控制感染的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1霉菌对棉花发芽率以及结果判定的影响棉花种子发芽试验中的病原菌主要是霉菌,常发生于试验的第3~5天,幼苗破土之后。

霉菌肉眼可见,菌丝体常呈白色绒毛状、絮状或者呈黑色颗粒密集团状,也有黄色粉末状。

霉菌一般附着在植株上,根茎部多见。

霉菌一旦发生,整盒幼苗短时间内蔓延,幼苗根茎部萎蔫、坏死[1]。

对发芽结果影响较大,严重的会导致正常幼苗所剩无几,种子发芽率计数降低或者无法计数。

如果霉菌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幼苗次生感染坏死严重导致误判,对合格种子出具不合格检验报告,会导致2种结果:一是种子经营户和生产商对检验结果提出异议,申请其他检测机构复检,尚可能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因为对批次种子质量的误判,管理部门对该批种子做出不当的行政处理,比如责令收回已经销售的种子、退回种子、罚款、没收或销毁种子等行政处罚,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影响。

错误的检验报告一旦发出,轻则是单位形象、个人名誉受损;重则造成种子生产或经营单位经济损失,检验机构被追究承担责任。

因此,在实验室检测时要严格控制次生感染,避免事故发生[2]。

2霉菌感染类型对结果判定的意义感染是指病原菌侵入活体(如幼苗主要构造)并蔓延,引起病症和腐烂。

包括初生感染(种子本身携带病原菌)和次生感染(其他种子或幼苗蔓延而被感染)。

按照《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规程》A2.3规定:正常幼苗类型之一,“次生感染的幼苗,是由真菌或细菌感染引起,使幼苗主要构造发生腐烂,但有证据表明病原菌不来自种子本身”。

《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规程》A3规定:不正常幼苗类型之一,“腐烂幼苗是由初生感染引起(病原菌来自种子本身),使幼苗主要构造发病和腐烂,并妨碍其正常生长者”。

由此可见,判定幼苗正常与否,要首先区分初生感染和次生感染。

初生感染引起的不正常幼苗据感染的程度判定为正常或不正常幼苗,次生感染引起的判定则全部判定为正常幼苗[3]。

3判断感染类型的方法判断感染类型时,建议“先分析、后排除”。

分析一:观察感染是局部感染还是大片感染,同一时间、不同品种的发芽盒内进行比较:自身感染表现为携带霉菌的种子发芽盒内可见,而其他发芽盒内不可见;次生感染则波及面大,不同品种不同发芽盒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例如,抽样10个棉花种子样品,大部分种子样品发生霉菌感染,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次生感染。

分析二:在感染交叉存在或表现不明显时,需要在发生霉菌后,详细了解种子生产时间、仓储情况后再进行分析。

区分一些特殊的感染情况,比如陈年种子,生活力不强,而且对水分比较敏感,稍微不合适,霉菌就会滋生、暴发;而同样试验条件下的新种子,抵抗力强,霉菌也可不感染,但并不表示试验环境中没有造成次生感染的因素。

排除的方式主要是对种子发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感染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再重复试验,如果感染程度大大降低,则说明次生感染的可能性大。

在试验中,如果有明显感染的环节可以先试排除,也可以一次性进行全面排除[4]。

4霉菌防控措施控制霉菌生长,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即清洁消毒发芽工具和控制环境。

4.1清洁消毒发芽工具按照棉花发芽试验的环节,逐步进行。

第一步,发芽盒准备。

将发芽盒洗净,并用沸水烫,晾晒后备用。

第二步,沙子准备。

一般用沙床或混合沙土来完成试验,一是棉花籽粒稍大,沙床包裹有利于种子均匀吸水;二是相对于纸床,沙床能够作为屏障阻止霉菌快速传播;三是棉花种子是包衣种子,沙土床能够吸收部分化学药剂,避免不必要的影响。

沙子准备可视条件而定,通常在市场上购买黄沙,筛去大颗粒,然后洗干净高温消毒后备用。

因为沙子重复使用,清洗和消毒工作量大;而且湿沙频繁消毒,不仅长期占用烘干箱,如果烘干不彻底,还常导致烘箱壁潮湿锈损,所以可以使用廉价的河沙替代。

河沙不需要购买、不需要过筛和消毒(尽量干燥,且不能放置太久),一次性使用,使用状况良好。

第三步,沙床准备。

一般来说,发芽床用自来水和清洁沙按比例混合即可。

将自来水与沙子混合搅拌,沙床加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80%,直到“握成团、压即散”的状态作者简介杜艳华(1978-),女,湖北潜江人,农艺师,从事农学、农业执法方面的工作。

收稿日期2018-10-30108表1贵州省魔芋田主要杂草名录杂草名称科名属名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禾本科狗尾草属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禾本科马塘属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禾本科穇属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禾本科白茅属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禾本科稗属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禾本科鹅观草属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 )禾本科画眉草属棒头草(Polypogon fugax )禾本科棒头草属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禾本科狗牙根属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菊科蒲公英属马兰(Kalimeris indica )菊科马兰属野茼蒿(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菊科野茼蒿属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 )菊科黄鹌菜属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菊科牛膝菊属鬼针草(Bidens pilosa )菊科鬼针草属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菊科豨莶属鳢肠(Eclipta prostrata )菊科鳢肠属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苋科苋属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苋科莲子草属野苋(Amaranthus viridis )苋科苋属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 )大戟科铁苋菜属蓼(Polygonum )蓼科蓼属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 )玄参科母草属宝盖草(Lamium amplexicaule )唇形科野芝麻属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 )唇形科风轮菜属打碗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旋花科打碗花属鸭趾草(Commelina communis )鸭跖草科鸭跖草属藜(Chenopodium album )藜科藜属繁缕(Stellaria media )石竹科繁缕属3贵州魔芋草害综合防控技术3.1农业生态措施控草3.1.1覆盖除草。

一是魔芋种植后,覆盖一层松针、稻草、秸秆等,厚度5cm 以上,能有效防除田间杂草,还能使土壤水、肥、气、热等状况得到综合改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覆盖物应具有一定的韧性,由于贵州气候资源优越,雨热同季,微生物滋生迅速,覆盖物质地较差时很快就会腐烂无法起到盖草压草的作用。

二是地膜覆盖。

魔芋起垄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除草,以黑膜、银灰膜效果最佳。

由于贵州省立体气候显著,紫外辐射量大,黑膜、银灰膜吸热能力强,覆盖后地膜及表层土壤温度过高很容易造成魔芋芽尖灼伤腐烂不出苗。

因此,实际生产应用中最好在地膜表面覆盖3~5cm 厚的土壤,作物可自然出苗,无需破膜,避免破膜不及时造成芽苗烧伤。

3.1.2生物控草。

生物控草就是利用植物、微生物、昆虫等生物资源进行草害防控,要求生物资源对魔芋无明显影响并能有效控治草害。

目前,生物防控魔芋草害报道较少。

虽然食草昆虫资源丰富且魔芋虫害少,但对于其他作物及环境危害不明确,盲目应用存在很大风险。

微生物防控草害,单一菌剂除草谱往往比较单一,而魔芋草害多达几十种,防除效果受到很大限制。

利用其他植物间套作是比较有效可靠的方法。

现在研究较多的是利用牧草紫云英与魔芋间套作,冬播魔芋在垄间撒播紫云英。

紫云英是豆科黄耆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抗寒抗旱,对土壤肥力和结构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紫云英可在初春大部分杂草出土前于土壤表层形成有效覆盖,控制其他杂草生长,空间上与魔芋上下分层利用、互不干扰。

3.2物理控草清洁田园,魔芋种植前必须彻底清除地块内杂草,特别是宿根性杂草的根茎,如蕨类、白茅草等。

及时铲除幼嫩杂草,根据魔芋和杂草的生长习性,在魔芋尚未出土、芋芽距土表5cm 左右时,很多杂草已率先长出,此时选择晴天铲除苗前杂草,除草时须用锄头在土表轻轻铲除初生杂草,谨防锄头伤害芋芽。

根据田间魔芋及杂草长势进行人工除草,除草应趁杂草种苗处于幼嫩状态及时除草2~3次,建议人工拔除为主,不提倡用锄薅铲。

此外,施用有机肥时应充分堆沤腐熟,尽量减少杂草种子传播繁衍。

3.3化学控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若无松针、秸秆等覆盖,为减少人工除草成本及除草过程对魔芋的损伤,建议使用除草剂。

魔芋播种完成后,一般在7d 内喷施封闭除草剂(如二甲戊灵、乙草胺等),出苗前若杂草茂盛,宜喷施触杀型除草剂(除草醚、百草枯等)并配合中耕管理(用锄头在土表轻轻铲除杂草);魔芋苗后除草,宜在杂草二至三叶期喷施苗后除草剂(精喹禾灵等),喷施时应注意增加保护罩,尽量避免将除草剂喷施到魔芋秧苗上。

4参考文献[1]彭金波,张明海,费甫华,等.魔芋规模化种繁基地草害综合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101-104.[2]费甫华,彭金波,徐小燕,等.魔芋主要灾害及其防控关键技术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3,3(8):30-31.[3]童碧庆,吴俊铭.贵州山地气候条件对魔芋生长的影响及种植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4,25(4):35-38.[4]熊源新,曹威.贵州植物分类学研究概述[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7,36(1):1-11.[5]陈训,巫华美.2000耀2030年贵州省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战略[J].贵州科学,1999(4):296-299.[6]夏忠敏.贵州省农田杂草群落及危害[J].中国植保导刊,1996(4):3-6.(上接第105页)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