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要点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
城镇化也可称城市化。
2、城镇化的历史过程:a、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较慢,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城市人口的百分之30;b、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百分之30,进入加速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城镇化的速度加快。
C、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附图3、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译: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个门。
城内有横竖的九条街,录得宽度为车轨的九倍。
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为朝廷后面为市场,市场和朝廷个方百步。
4、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中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邺城的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
长安城先测量定位、后筑城墙、埋管道、修道路、划定坊里。
从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中轴线对称布局,旁三门左祖右社等也体现了周代王城的体制。
5、田园城市理论: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在【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希望彻底改良资本主义的城市形式,指出了工业化背景下城市所提供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人们所希望的环境存在的矛盾,大城市与自然之间的疏远。
分析:城市应与乡村相结合。
规划图解城市人口30000人,占地404.7hm2.城外有2023.4hm2的土地为永久性绿地供农牧业用。
城市中心有一系列的同心圆组成。
有六条大道由同心圆放射出去,中央是一个占地20hm2大公园。
沿河有市政厅、音乐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
外面的一圈为公园,公园外一圈是商店等,在外一圈是住宅,再外是林荫道。
意义:把城市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化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的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科学的建立起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2、城市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城市化几个阶段: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1)田园城市理论:英国霍华德提出.意义: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
原则;动态管理的观点。
(2)卫星城镇理论: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3)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4)马丘比丘宪章:重视人与人的联系。
(5)邻里单位: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2、城市规划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都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都市与都市发展1.居民点发展与分类;居民点旳含义: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汇集旳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构造旳一种基本形式。
居民点旳发展:无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都市型居民点居民点旳分类:城镇型居民点(都市、城镇)和乡村型居民点(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2.都市产生旳重要原因;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3.都市发展旳主线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旳经济发展工业化不仅增进原有城镇旳发展,并且导致新型都市旳涌现。
4.都市定义及界定原则现代都市旳含义包括三个方面旳原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
都市可以理解为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汇集为重要特性旳居民点,是一定地区范围内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5.都市化定义及衡量指标都市化旳内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人口职业转变),农村地区转化为都市地区(地区空间变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产业构造转变)旳过程。
都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旳过程,同步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老式方式转变旳过程。
衡量都市化旳指标包括三个方面:都市数量、都市人口规模和都市用地规模。
第二章都市规划学科旳产生与发展1.理解古代西方都市发展各阶段旳基本特性。
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略)2.中国古代都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管子“度地篇”中都市布局都市选地以及道路系统均有精辟旳论述。
如选址:“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如布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维绳”,这种观点打破了原《周礼考工记》旳单一模式。
——总结中国古代旳都市规划思想,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但凸现人与自然友好发展旳“天人合一”旳思想也在古代都市建设中得到体现,某些都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自由外在旳形式是富于哲理旳内在联络。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原理必背:✧地形地貌先细读再看风象与水流商业中心人气足✧交通便捷好服务良好地段给居住上班不必跑长途✧工业用地重运输污染大户须防护易燃易爆要隔离✧转运便利建仓储公共绿地宜均布滨水地带多种树✧旧区新区要兼顾文化遗产多保护干道骨架要清楚✧两侧用地须相符道路间距宜适度一般内密而外疏✧港口须有疏港路生活岸线要留足机场进城走快速✧端侧净空须关注高速公路不穿城过境公路擦边溜✧客运站场宜深入编组站场城外布夏季凉风能导入✧冬季寒风能阻住道路依山傍水走相交尽量九十度✧净污分置上下游雨水尽量顺势流四通八达有出路✧抗灾避难易救护自然人文须借助城市特色要突出✧早期的城市:⏹直接原因: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农业革命,出现剩余产品。
✧出现年代: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导致:作为政治中心或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城市✧l 现代城市:✧发展动因:“两力”:“农村的推力”——“城市的引力”✧显著特点: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工厂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应);✧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l 当代城市:✧显著特点: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大都市连绵区✧3、城市的法律定义✧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2)城市物质✧中国: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县政府所在地;✧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4、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定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李铁映(1986)从系统科学角度对城市定义的概括:“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集约经济、集约科学文化的空间地域系统。
城规复习要点
城规复习要点第一篇:城规复习要点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1.城市综合交通包括存在在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2.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和路缘石宽度。
3.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4.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5.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6.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7.容积率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指标。
是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
8.建筑密度用地内所有建筑的基地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9.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指城市中一个相对完备的居住地区。
10.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11.城市设计根据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主要元素,对空间要素作出形态的安排,制定出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性安排。
二.简答题1.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道路横断面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是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
一块板是所有车辆都在同一条车道上双向行驶;两块板是有中间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三块板有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部分,中间位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2.城乡规划包括哪些内容?(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调价和措施;(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订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5)拟订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原则、步骤和方法;(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1.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布局原则、经济适度原则、生态环保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和人文关怀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2.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城市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城市调查研究、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四个阶段。
其中城市调查研究是规划的基础,城市发展目标的确定是规划的核心,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是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是规划的最终目标。
3.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城市规划的布局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均衡发展原则、核心区合理布局原则、分块开发原则、景观保护原则和绿地保护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功能协调和空间合理利用。
4.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城市规划的功能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功能、产业功能、商业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
这些功能的合理划分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5.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城市规划的空间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的整体布局、城市的街区形态、城市的建筑高度和城市的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形态的合理设计保证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舒适度。
6.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城市规划的社会公平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房公平分配原则、城市设施公共化原则、城市服务公众化原则和城市管理公正化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社会公平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7.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原则、资源节约利用原则和环境污染控制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8.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城市规划的经济适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适度规模原则、经济适度布局原则和经济适度功能划分原则。
这些原则保证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9.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城市规划的参与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参与原则、利益相关方参与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要点
填空1城市三要素:人口,大量人口聚集。
产业:工业商业,行政政府所在地2城市发展:没有固定居住点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固定居民点的产生第二从劳动大分工城市形成3用城镇人口占中人口的比重来度量城镇化水平发展阶段起步《30%,加速30%《》60%,稳定》60%,。
S曲线4交通的本质和目的:高效率、高效益、低费用、低公害、可持续发展。
5卫星城镇发展卧城到半独立的卫星城再到基本完全独立的新城6 60岁以上达到10%或65岁以上达到7%为老年型人口,男女正常的性别比例为102~1077城市规划的编织层次一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分区规划。
二建设控制引导层面的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8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六线: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城市蓝线水库河道:城市黄线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绿线绿化:城市紫线历史文物:城市橙线城市公共设施。
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路福边界线道路宽度有路幅宽度和道路9宽度两种含义,路幅宽度是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宽度的总和。
10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1成组成团2成街成坊3整体式。
空间组合1对比2韵律和节奏3比例和尺度4色彩5绿化6道路7建筑小品11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1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1居住区中心2位于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3沿居住区的主要道路13城市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和地面环境设施,重点是城市中心、广场、街道、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区。
二名词解释1城市定义:城市是以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积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镇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进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级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规划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为步骤并不断付出实践的过程。
3城市规划:实现一定社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合理利用城市用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布置和全面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_重点
第一讲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的定义: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我国是指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的含义:城:武器守卫土地,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居民点—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产业结构的不同 城市的职能:1)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2)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 城市的实质:1)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2)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3)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4)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 二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三种不同的划分方式: (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3)古代的城市和现代的城市 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的要求:筑城以守余—产生了不同的城墙;古巴比伦城;提姆加得城;欧洲城堡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社会阶级分化与对立影响着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卡洪城平面图)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1)国家统一时期,城市建设快规模大:中国在秦始皇同一六国后,隋唐长安城、东都洛阳城、元大都发展国家战争时期,建设慢规模小:欧洲封建时代战事重重,在很长时间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城市规模小,直至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首都才发展起来 2)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治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1)经济制度:土地地主所有制—大地主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土地封建领主制—封建领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2)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虽然缓慢,但在一些商路交通要道,河流的交汇点等,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往往形成一些商业都会,如苏州、扬州、广州等;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聚集:瓦特在1784年发明蒸汽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1814年,史蒂芬发明机车实质上是个能源和动力的革命;人工能源-->生产集中于城市-->加工工业在城市迅速的发展-->带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人口的发展就像马克思所说:人口也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 2、城市布局的变化随着城市职能的分工,城市类型增加,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城市,原来的大城市则发展成为工业、商业、金融、贸易等综合功能的经济中心1)圈层式的向外扩张是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工厂->居住区->生活服务设施区-->工厂-->居住区-->生活服务设施区) 2)城市仓储用地的产生3)商业及公共建筑用地的产生4)商务贸易活动区的产生5)铁路、车站、码头产生3 、城市与环境:城市扩展过程,就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城市成为人类改造最为彻底的地方,如何在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成为现在城市规划学科的重要课题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应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三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已成为历史的趋势(一)城市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改变: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2)产业结构的改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程度及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表现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也成为城市化得推动力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三阶段: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得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中期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到达70%或以上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总的工业发展、技术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1、发展特点:1)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比西方晚,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 2)发展速度缓慢; 3)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较快,而内地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农业社会; 4)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但与同期一些国家相比仍然较慢;2、中国城市化道路如何走1)农村人口不能盲目的流入大城市,在城市外围形成环境恶劣的贫民区如印度的加尔各答、墨西哥城等;2)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道路:在大城市外围修建小城市,避免农村人口大量盲目的涌入大城市苏南模式:苏南地区本土创办乡镇企业,大量农民“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小城镇得到迅速发展;温州模式:温州地区地少人多,历史上就有经商打工的传统,以发展家庭工业和民间市场为主要模式,以私营家庭工业为主发展小城镇;外资促进型: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邻近港澳,以外资的“三来一补”劳动密型为主,乡镇工业也与很大发展; (五)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1、 资本主义初期的城市问题 1)产生原因:1.资本家对利润的片面追求2.资本家对劳动者生活的忽视3.城市对急剧膨胀的准备不足4.缺乏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2)具体表现:1.城市环境极端恶劣,工业区、生活区混杂2.城市用地性质、规模不合理3.道路狭窄曲折,交通堵塞4.劳动者生活环境极端恶劣 2、现代城市问题( 20世纪中叶之后) 1)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1.交通量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2.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3.信息技术大幅度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4.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5.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2)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1.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2.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3.交通状况堪忧:堵塞、事故4.城市灾害严重:地震、火灾、洪水5.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犯罪 第二讲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夏代:国土勘测——国民迁居到安全点定居——居民点聚集——向城镇方向发展 夏代留下的一些城市遗迹表明,当时已经具有了一定得工程技术水平,如陶制的排水管的使用、夯打土坯技术的采用等,但总体上,在居民点的布局结构方面都尚原始。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全
城市规划原理一、名词解释居民点〔PP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化〔城市规划原理P12: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三个方面。
表象的城市化过程〔百度:注重于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数量、城市规模等硬性指标的数值,忽视对城市化质量的考量。
〔而这种发展路径不可避免的产生"被城市化"现象——即在城市化指标中"被计入"的现象。
邹德慈指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人口迁移型",农村人口通过直接<打工、经商>或间接<上大学毕业、参军复员后留城>两种方式迁居城市,每年流向大中城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1亿以上。
这群规模巨大的农村人口在统计上"被城市化",计入了所在城市的城市化率中,但他们在户籍上仍是农业人口,不能享受政府为当地人口提供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成为常年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候鸟"人群,最多只能做城市中的"过客",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这种城市化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不自觉、被动的过程,仅仅作为"城市化"数据的贡献者存在<PPT>①直接的城市化过程——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变化过程;②间接的城市化过程——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革命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甚至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等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
"带形城市"理论:带型城市是十九世纪四大城市设计〔田园城市,1903;工业城市,1904;带形城市,1882;方格形城市,1811理念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 现代城镇的本质特征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职能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城镇一般还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村庄,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2 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2)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现特征: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镇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3 诺瑟姆曲线的主要内容(13):在总结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城镇化水平<30%加速阶段:城镇化水平30~60%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60%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4 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的主要观点(28)(PPT)霍华德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的重要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般的花园城市是指在城市中增添了一些花坛和绿地,而霍华德所说的"garden"是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书)城市无限制发展与城市土地投机是资本主义城市灾难的根源,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将城市土地归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吸引人口“磁性”所致,如果把这些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如果将城市土地统一归城市机构,就会消灭土地投机,而土地升值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归城市机构所支配;城市经费可从房租中获得,城市是会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便可在离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相同的城市5 卫星城镇规划理念及其发展阶段(29)建立卫星城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既有就业岗位,又有教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农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发展阶段: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半独立的卫星城镇,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独立于主城的新城,具有就业机会,其中心也是现代化的;多中心敞开式的城市结构用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和主城联系起来,主城的功能扩散到卫星城中去6 (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1)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最终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1、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2、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3、城市化的含义一般简单解释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即过程,具体包括:(1). 人口职能的转变: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2)。
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降低.(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成书于春秋战国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
(礼制至上、王权至上)5、《管子—度地篇》:“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必须将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应采用功能分区,已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自然至上)6、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渊源—空想社会主义: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托马斯-摩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
乌托邦有50个城市,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城市规模受控制,以免城乡脱离,财产公有。
2)康帕内拉“太阳城”财产公有,居民从事畜牧、农业、航海、防卫等,城市空间结构由7个同心圆组成3)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开始暴露种种矛盾,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提出社会改良的设想.欧文:“新协和村”4)资本主义由巩固到发展,矛盾加深,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种种改革措施,如傅立叶的“法郎吉”,生产于消费结合,有组织的大生产7.田园城市概念: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城市被乡村带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托人为社区代管.8、《雅典宪章》1933思想方法:建立在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提出城市规划应与周围地区整体考虑提出居住为城市的主要因素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将城市看成了一种产品的创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蓝图。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DOC
城市规划原理C 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6.25%)1 .城市的定义一一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 .现代城镇的三个本质特征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3 .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7%以上的人口型态就属于 老年型人口 ”。
4 .城镇化的含义:(1)人口职业转变: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2)产业结构转变:农业产业转换为非农产业(二、三产业);(3) 土地及地域空间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4)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5 .理解城镇化的含义要从 人口、产业、空间和文化 四个方面。
6 .城镇化水平 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7 .城镇化定义: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8 .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镇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9 .绘制城镇化发展的 S 形曲线: 10 .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起步阶段一一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30%左右。
加速阶段一一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城镇化速度加快,在不长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就达到 60%或以上。
稳定阶段一一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11 .城镇化测度方法: 人口指标法、复合指标法 12 .当前我国所处的城镇化发展阶段: 加速发展阶段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6.25%)1. 《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筑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考点
建筑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考点在建筑师考试中,城市规划原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涵盖了众多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些常见且重要的考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首先,城市规划的任务和目标是一个基础考点。
城市规划的根本任务在于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目标包括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等。
城市发展战略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这包括对城市发展的定位、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的研究和确定。
考生需要了解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依据,如城市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产业基础等,以及如何通过发展战略来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
城市用地的分类和评价是常见考点之一。
城市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等多种类型。
对于每一种用地类型,考生需要掌握其特点、使用要求和规划原则。
同时,城市用地的评价包括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和经济评价等,要能够分析土地的适用性、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是重点内容。
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等,考生需要理解这些模式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实际城市的空间结构。
在城市布局方面,要考虑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景观规划等因素,实现城市功能的高效协同和空间的合理利用。
道路交通规划是不可忽视的考点。
包括城市道路的分类和分级,道路系统的规划原则和布局形式,以及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发展。
同时,要了解交通设施的配套,如停车场、加油站等的规划要求,以及如何通过交通规划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背景下越发重要。
考生需要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特点,了解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规划手段来减少城市污染、保护生态资源,实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资料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建设、改造和管理城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政策的过程。
它涉及城市的发展目标、用地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居住规划、经济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重点资料,供参考。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合理布局原则:城市规划应科学确定城市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城市的功能区和各类设施。
3.公平公正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社会公平公正,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供公共服务设施。
4.多元化原则:城市规划应鼓励城市内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发展,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的互动和融合。
5.人性化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人的需求和舒适度,创造人们宜居和健康的城市环境。
6.环境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1.城市功能区划: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划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
2.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要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中心区、副中心区、交通节点等,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4.绿地和景观规划: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和景观,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和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5.住房规划:规划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住房,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提高住房的品质和供应量。
6.公共设施规划: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等,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和社交需要。
三、城市规划的方法和工具1.总体规划:通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指导城市的详细规划和建设。
2.用地管制:利用土地利用管理的手段,控制土地的使用和开发,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保护。
3.市容市貌规划:规划城市的市容和市貌,设计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布局和景观品质,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4.环境评价:进行环境评价和评估,研究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衡量城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环境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重点内容
26.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7.当各方面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环境和经济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升到互相和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和谐城市".(P73看一看)
2.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层面
从行政层面区分,我国城乡规划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3.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主要是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的是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抑制,当然在一个民主法治社会,这一战略必须建立在市民参与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
18.古希腊城市=哲学思想+几何与数学+城市的公共空间(文化核心)
19.城市文化结构三种类型:物质环境(城市空间布局,自然景观,建筑风格,街道肌理,城市标志物等)制度环境(各种法律法规)人文环境(包括个人自身的基本活动,社会活动,精神活动等)
20.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访谈法,问卷法,现场调查法。
第三篇城乡空间规划
7.城市工地的归属: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除农民集体所有外,属于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第九条规定: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中。土地管理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特此声明!)《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城市及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及发展(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及人类文明史城市及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二)城市发展的规律1、城市发展及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2、城市发展及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3、城市发展及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及扩散4、城市发展及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l、城市物质构成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及再开发的时机经济结构重组及物质环境演化(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三)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四)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的关系(五)城市化进程及社会发展四、城市及区域发展(一)城市及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城镇体系的概念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特此声明!)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一、古代城市规划(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管予》的自然至上理念2、唐长安城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理坊制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官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时期: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古罗马时期: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等城市设施2、中世纪城市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城市美化--空间景观及建筑艺术传统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2)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4)格迪斯的学说城市--区域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展l、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
(2)有机疏散理论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3)广亩城把城市分数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城市体系:区城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的地城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
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等级--规模分布关系城市在地线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中心地理论3、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1)综合规划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2)分离渐进规划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3)混合审视规划基本决策--综合规划项目决策-分离渐进规划(4)连续性城市规划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四)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l、雅典宪章(1933)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描述城市联系状况,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
2、马丘比丘宪章(1977)人的相互作用及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及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及。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一)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l、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经济、社会和环境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2、知识经济、信息杜会和经济全球化(1)知识经济:概念和特点(2)信息社会:信息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作用(3)经济全球化(二)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理念l、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2、经济全球化及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经济中心城市: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知识创新、信息/通讯/交通枢纽(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l、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实践都市部落: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筑物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1)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2)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我国的城市开发区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及其它规划的关系一、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一)城市规划的作用l、作为国家宏现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二、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一)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l、规划法规体系(核心)2、规划行政体系3、规划运作体系(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二)规划法规体系l、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2、专项法3、相关法(三)规划行政体系《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
特此声明!)两种基本型制: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制(四)规划运作体系l、发展规划两个基本层面: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2、开发控制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五)城市规划体系的演化趋势l、民主公正意识 2、环境保护意识三、区域规划及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及任务(二)区域规划的类型l、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2、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三)区域规划及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四)城市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l、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城市规的关系(五)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六)城市规划及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l、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领和主要内容3、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城市规划的关系第四章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及常用方法掌握-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指一般知识一、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一)区域环境调查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及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线范图l、城市化水平(1)城镇和人口。
的数量,常住,流动,非农业(2)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3)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4)耕地总量和历年的变化(5)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6)城镇建设投资2、城镇体系--区城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职能·规模·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距离、密度、联系调查内容(1)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在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和地位(2)资源(3)经济结构、社会结构(4)各城镇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5)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和利用率(6)其它基础设施(二)历史和环境特色l、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环境·物质环境具体有(1)自然环境 (2)历史遗迹 (3)城市格局(4)城市轮廊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5)建筑风格 (6)其它物质和精神的特色,民俗风情(三)自然环境调查l、自然地理位置环境,及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联系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和地下矿藏水文地质,江河流量、水位、水质,地下水,洪水位和洪水法没区2,自然气象风象气温降雨太阳辐射3、自然生态(四)社会环境l、人口 2、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五)经济环境l、总量2、产业部门 3、土地市场 4、建设资金(六)城市土地使用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七)调查主要方法l、现场踏勘和观测2、问卷和抽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资料二、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一)定性分析l、因果分析2、比较分析(二)统计分析1、频数频率分析2、集中和离散分析(三)一元回归如果存在相互关系,以一个控制变量预测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