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遵循成长规律 精心呵护幼儿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觉遵循成长规律精心呵护幼儿潜能
作者:王雅芬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年第07期
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顺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议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其目的在于,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
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指南》对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深入学习《指南》,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一、尊重幼儿是有效教育的核心内容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尊重儿童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儿童的权利。
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尊重幼儿权利至少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参与游戏的权利。
《指南》强调,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生活方式,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会各种知识,形成生活能力,锻造健康身心,模拟社会生活的。
伟大的教育家、儿童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由于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其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和情绪性,而游戏正是符合了以上特点,被幼儿接受和喜爱。
游戏能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必须让幼儿充分参与各种游戏。
二是语言表达的权利。
《指南》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3~6岁的孩子是不大懂事,他们的意见往往也不怎么正确,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儿在表达意见过程中,学习了与人相处,学习了沟通,培养了主人翁意识。
这些品质对幼儿今后学习和生活的价值却怎么估计都不算过分。
因此,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三是选择的权利。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我们已司空见惯:孩子的吃、穿、玩、行,大人决定;孩子的兴趣学习,爸妈拍板。
有些家长从没想过孩子愿不愿意,孩子是否喜欢。
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轻则滋长了孩子的依赖思想,培养了一个生活“低能儿”,重则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造就了一个胆小怕事、毫无主见的平庸人。
其实,孩子的能力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低,要给他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让他
逐步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当然,不同阶段的幼儿认知水平是不同的,那就要求我们科学引导,尽量多让我们的要求“软着陆”,少让幼儿的思维“急刹车”。
二、优良环境是有效教育的重要依托
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
通过学习《指南》,我更加深刻的懂得,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了解幼儿的性格、品质等心理特征,正确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鼓舞他们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找到发挥幼儿学习潜能的最佳点,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做幼儿的大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通过亲切的目光、关切的问候、轻柔的抚摸、千方百计的启发引导,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要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初步培养幼儿谦让、友爱、助人、合作、分享等社会行为,学会文明的交往方式;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三、赏识激励是有效教育的根本途经
如果您对孩子的赏识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您的教育和引导就会被他们所接受,并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
激励赏识会克服孩子的自卑和怯懦,从而更加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不断发掘孩子的内在潜力,培养其独立性。
在日常教育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和激励孩子,使孩子充满自信,不断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家长也要多鼓励孩子,而不要抱怨孩子成绩问题,要让孩子觉得家长对他有信心。
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要抱怨说:怎么考成这样,老是马虎。
或者:我早就知道……这样是不正确的,会使孩子心理造成阴影,甚至厌学,还会使孩子对家长造成隔阂甚至抵触。
家长应以鼓励为主,例如说:嗯,考的不错,就是有些地方你没注意。
下次肯定没问题的,对吧?语言表达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渠道,合理的语言表达才能更好的沟通。
我们不能溺爱孩子,但要让孩子知道您是尊重他,相信他的。
如果您对孩子充满希望,孩子就会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您是对的。
四、家庭配合是有效教育的有利条件
3~6岁幼儿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但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忽视了幼儿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或“拔苗助长”,或强行灌输,让孩子过早地承担起并不适合他们的学习重担。
岂不知孩子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如此心急只会适得其反。
《指南》告诉我们,家庭是幼儿生活中最亲密的环境,家庭的生长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家庭也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园合力促幼儿良好个性形成。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促使家长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从小沐浴在良好的家风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要指导家长了解幼儿的认知规律,奉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孩子松绑,让孩子自由快乐地生活,“把欢乐的童年还给孩子”;要协助幼儿家庭之间建立“好朋友之家”,支持幼儿走出家庭的围墙,进行串门访友活动,扩大幼儿活动范围,使孩子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的快乐,体验与他人交往、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同时,还要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让家长深刻认识到,横向比较孩子是有个体性差异的,纵向分析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特征的,如果“一厢情愿”地强行对幼儿灌输精确的科学知识,就会扼杀孩子的首创精神和求知兴趣。
只有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得到家庭的帮助和支持,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
早期教育非常重要,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拔苗助长”。
过高期望,带给孩子无望;过度保护,带给孩子无能;过分溺爱,带给孩子无情;过多干涉,带给孩子无奈;过多指责,带给孩子无措。
我们应当认真对照《指南》,回顾以前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幼儿的一日活动内容,找准并自觉防止对幼儿采取滞后或超前的教育行为,将《指南》的精神和建议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让孩子全面发展,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