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
列夫托尔斯泰的简介和写作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的简介和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
生于犹太工厂主家庭。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收藏》《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和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还著有回忆录《昨天的世界》等。
背景资料1928年夏天,苏联举办盛大的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接到苏联作家协会的热情邀请,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访问。
苏联之行,让茨威格动情的是访问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更令茨威格动情的是去托尔斯泰的墓地。
回国后,他把这种感情熔铸在了他的著作《三作家.托尔斯泰传》中。
人物介绍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
出身贵族。
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
一方面,无情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另一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来代替沙皇制度。
代表作有《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文学常识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概括主题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1852年 发表自传三部曲《幼年》《童年》《少年》(中篇小说) 1854—1855年 发表《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短篇小说集) 1856年 发表《一个地主的早晨》(短篇小说) 1857年 发表《琉森》(短篇小说) 1852—1862年 发表《哥萨克》(中篇小说) 1863—1869年 发表《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
鼻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眼睛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3日),是著名的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斯蒂芬·茨威格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3日),是著名的奥地利犹太裔作家。
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
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富有的犹太工厂主,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
在中学时代,他深受尼采和霍夫曼斯塔尔的影响,17岁已在文坛崭露头角。
离开大学后,他到欧洲、印度、北非和美洲等许多国家旅行,结识了罗丹、罗曼·罗兰、维尔哈仑等人。
旅行生活及与各国艺术家的广泛交往,丰富了他的思想,扩大了他的创作题材和作品的生活画面。
茨威格在其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学财富,在诗歌、小说、传记、文学理论和批评等各个方面都蔚然成家,成就卓著。
其中以描写女性的中短篇小说和传记文学最为出色。
一、《火烧火燎的秘密》一位单身男爵在休假地与一名年轻的已婚妇人相遇。
男爵表面上向这位女子年幼的儿子表示友好,实际上是为了接近男孩的母亲,进而达到勾引她的目的。
男孩天真地误认为男爵的友好是唯一针对他的,所以格外珍视。
但他渐渐察觉到了这两个成年人之间的不可告人的感情奥秘。
朋友和母亲对他的欺骗使他纯真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伤害,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
母亲终于悬崖勒马,男爵的阴谋未能得逞。
这段短暂的婚外插曲成为了母子二人之间的秘密。
在这部小说中心理分析大师茨威格将男孩的纯真、男爵的虚伪和居心叵测以及男孩的母亲。
一位已婚妇女受到诱惑时的内心骚动刻划得淋漓尽致。
1933年《火烧火燎的秘密》被拍成电影,并在纳粹制造的“国会纵火案”之后上映。
当时在街头的电影海报前,面对《火烧火燎的秘密》这个片名不少人露出会心的笑容。
在这种时间的巧合下,这部小说得以产生出人意料的非文学效果。
二、茨威格的女性小说在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中,以描写女性的奇特遭遇、透视女性微妙心理为体材的女性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批判精神。
这些别具特色的女性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提示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再现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笔触细腻,语言优美,构思精巧,富有立体感。
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
11。
28至1942。
2。
2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爱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1.28-1942.02.22),,奥地利著名作家、评论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成功的秘诀》是他的传记名篇之一,被译成二十几种语言文字,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其著作还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狼子野心》,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一、生平经历1881年,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犹太人,家境富有。
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
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
1900年,已有200首诗歌问世;在维也纳大学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
1902年,出版了《波德莱尔诗文集》;编选了《凡尔哈伦诗歌集》。
1904年,大学毕业,以《泰纳的哲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收录《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命的奇迹》四篇小说;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1911年,结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悲剧《滨海之宅》问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收录《朦胧夜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以青春萌发期的儿童视角去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去探索去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他此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把这部小说集称为他“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
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简介
《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简介杨村中学蔡虹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一八九九年中学毕业,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一九零零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
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一九零三年获博士学位。
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和《早年的花冠》(1906)、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等,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缺乏内容和新意。
从一九零七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
除了《泰西特斯》(1907)、《海滨之屋》(1912)和《化身戏子》(1913)等剧本外,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
第一次大战期间,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反战立场,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
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一方面是传记著作。
他的《三大师》(1920)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陀耶夫斯基。
八上语文第八课课堂笔记
八上语文第八课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
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伟大的悲剧》等。
二、故事背景本文节选自《三作家》。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
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
他领会到托尔斯泰的出类拔萃,也领会到托尔斯泰超越自身、超越了人类一切平庸的伟大,并将其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其一即为《列夫·托尔斯泰》。
三、理解词义①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②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③器宇:气概,风度。
④禁锢:束缚,限制。
⑤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发愁,指闷闷不乐。
⑥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⑦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⑧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⑨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⑩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⑪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
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文中指目光锐利。
⑫意趣盎然:洋溢着意味和兴趣。
⑬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足,值得。
⑭广袤无垠:广阔无边。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⑤):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⑥-⑨):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
五、问题归纳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
将晚年托尔斯泰面部表情的变化形象地说成“悲凉之地解冻”,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事实上,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定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富裕阶级的生活及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主张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
茨威格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简介:开放分类:外国文学、人物、作家、奥地利、小说家目录• 【作家简介】• 【作家的人生经历】• 【作家的文学历程】• 【作家死因的解释】【其他译名】斯台芬·茨威格,斯台凡·茨威格,简称斯·茨威格或茨威格。
【作家简介】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人物传记摘抄茨威格
人物传记摘抄茨威格一、引言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以其卓越的文学作品和传记作品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小说、传记、戏剧和文学批评等。
本篇文章将为您盘点茨威格的经典人物传记摘抄,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文学大师的魅力。
二、茨威格的传记作品特点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以其生动逼真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而著称。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细腻描写,让读者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动机。
同时,茨威格善于运用心理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对人物性格和命运进行深入剖析。
三、经典人物传记摘抄1.《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茨威格在这部传记中,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细致分析和合理推测,成功还原了玛丽·安托瓦内特这位悲剧王后的形象。
他通过对王后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这位美丽王后的复杂性格和悲惨命运。
这部作品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18世纪法国宫廷的政治和文化氛围。
2.《三大师传》——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传记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他通过对三位伟大作家的生活和创作的详细描述,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文学风格和思想特点。
通过对这些作家的刻画,茨威格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19世纪欧洲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3.《与恶魔作斗争》——尼采这部传记是茨威格为哲学家尼采所写,通过对尼采一生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这位哲学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茨威格通过对尼采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位哲学家的思想和命运。
四、结语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以其生动逼真的描写、深刻的分析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命运。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通过阅读茨威格的传记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
茨威格
“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的桂冠送给了茨威格。
奥莉维亚· 德· 哈维兰 (1916年——) 琼· 芳登的姐姐 《乱世佳人》中扮演 善良贤淑的 梅兰妮
赏 析:C太太从苏格兰有钱的乡绅世家嫁入名门
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四十岁开始孀居,生活变得“空 虚寂寞”、“令人恹闷欲绝”,她表面保持平静,其实 充满“令人难受的、象是一阵胀塞胸臆的恶心似的内在 空虚”,这种压抑使她格外地渴望激情,她希望到“一 处人生巨轮旋转得最为迅速的地方”,以“欣赏别人情 感激荡”填补自己人生体验的缺乏。当她被一双充满狂 热激情的手吸引,继而被手的主人秀气、充满孩子气的 无助的脸激发出强烈的母爱,再到转化为不顾一切的情 爱,女主人公的激情迸发犹如火山喷发,无法自控。这 个在二十四小时内发生的疯狂故事其实是长期压抑下的 必然的激情爆发。 C太太:“只有从来不曾有过激情的人,才会在一生 中可能出现的唯一瞬间,表现出这般雪山突崩、这般狂 风乍起似的激情:多少年废弃无用的生命力忽然倾泻出
因为她不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把深沉的、痴情的爱,写 得那样崇高,“真是一部惊人 的杰作”! 高尔基:“你写得真好! 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 由于她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心曲 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丝 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我不 知道有哪一位作家,能用这么 一种对于女人无限尊重而且体 贴入微的态度来描写女人。”
活的矛盾,及其对女性造成的困惑。情欲的影响 使道德举动更人性,道德引领使情欲最终归属于 崇高情感或社会规范之下。目的是 促进人们道德观念与精神面貌的更新与提高。
为什么茨威格对 女性倾了格外的关注?
茨威格出身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血统的资 产阶级家庭。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作 为一名知识分子,特别是作为一位富有同 情心、性格内向而感觉敏锐的艺术家,他 痛切地感受到经济的萧条和道德的沦丧给 人类尤其是女性带来的不幸。 女性在社会、婚姻、家庭中往往处于不 受尊重与无可安慰的处境。因此,展示女性 的情感天地、生活遭遇,同情她们的不幸, 赞美女性的馈赠和牺牲,就成了茨威格小 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茨威格
作品 :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折点》)《一个陌生女 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 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 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人 类的群星闪耀时》《同精灵的斗争》《三位师 》《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 《罗曼·罗兰》、《断头皇后》(或《断头艳 后》)、人物传记《列夫·托尔斯泰》等一些 极好的作品。 他的作品《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 闪耀时》)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列夫 ·托尔斯泰》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普拉斯特的春天》:一个通过出卖肉体跻身 上流社会的女人,因为参加赛马会的新衣服没 有做好,担心自己不能成为焦点,于是赌气不 去,事后又后悔,于是伪装成农家女,偷偷赶 往现场,结果遇到了一个穷学生,重新尝到初 恋的感觉的经历。 •《相同又不同的姐妹》:两个虚荣好斗的贫家 双胞胎姐妹,姐姐做了政妓,风光无限,大家 都爱她。妹妹见被抢了风头,大怒,赌气做了 修女。政妓妒忌修女妹妹吸引了她的情夫,于 是找人诱奸了妹妹,把她也变成政妓。
小说:《最初的经历》 《马来狂人》《恐惧》 《感觉的混乱》《人的 命运转折点》《一个陌 生女人的来信》《象棋 的故事》《一个女人一 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危险的怜悯》等; 传记《三位大 师》《 同精灵的斗争》《三个 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 等。
作品赏析:
小说部分:
•《夜色朦胧》:一个少年在夜色朦胧中和一个 神秘少女度过了一个销魂荡魄的夜晚,但始终不 知道她是谁。他一直以为是他的二表姐,为了看 她一眼以至于从树上摔下折断腿骨,在他卧病养 伤时,神秘少女才露出真面目,原来她不是自己 的二表姐,而是自己想也没想过的自己的三表姐。 作者用印象主义手法描绘出朦胧夜色中的花园和 令人目迷神眩的幽会。 •《贵妇失宠》:描写法国大革命时,一位曾掌 控国家大权的贵妇突然没落后的心理过程。
茨威格
茨威格的体品,尤其是他的小说创作,主要以 “情感、激情一情欲、女性”为主题,通过描 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展现出的各种复杂丰富 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恰与中国读者的审美 期待视界相融通。这些小说文本或者重视对少 男少女青春萌动的心理剖析,或者记录为情欲 所驱使而犯下激情之罪的成年男女的痛苦心灵 自白,或者描写暮年男女激烈情感历程的悲苦 回忆。读者在茨威格的作品里“发现了一个陌 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并为此与它们产生 了当时正处在二战 之中,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变本加厉,使得 他不得不背井离乡。此外纳粹对思想和写作 控制也逐渐加强,茨威格的书也被禁止出版。 对于他这个一向主张宽容,文明,出身又是 犹太家庭的人,看到这些十分痛心疾首,而 又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加之他本人就心思比 较细腻比较敏感,觉得整个欧洲都已经失去 了文明,自己也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就留下 了“我这个性急的人要先去了”这句话,自 杀了。
• 我不埋怨你,我爱你,爱的就是这个你:感情炽烈,生 性健忘,一见倾心,爱不忠诚。 ——茨威格 《一个陌生 女人的来信》 • 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 怀有的不为人所察觉的爱情! 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 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 ——茨威格 《一个陌 生女人的来信》 • 宁可受苦而保持清醒,宁可忍受痛苦而思维,也胜似不 进行思维。 ——茨威格 • 出于喜爱世界而疏远世界,出于对真实的热情而显得不 真实。 ——茨威格 《三大师传》 • 一个人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 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人生科学研究的使命。 ——茨 威格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 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 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 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 传记见长。代表 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 《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 《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 女人的来 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 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 《三位大 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 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2024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
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优秀课件•茨威格与托尔斯泰简介•托尔斯泰作品赏析•茨威格对托尔斯泰评价及影响•托尔斯泰思想内涵探讨•跨文化视角下茨威格与托尔斯泰比较•课件总结与展望01茨威格与托尔斯泰简介茨威格生平及主要成就生平文学创作文学评论跨文化交流生平世界文学巨匠作品影响深远社会活动家托尔斯泰生平及文学地位两者关系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对后世作家的启示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两者关系及其在文学史上影响02托尔斯泰作品赏析背景人物主题思想030201《战争与和平》背景、人物及主题思想《安娜·卡列尼娜》情感纠葛与社会意义情感纠葛社会意义艺术特色其他经典作品解读《复活》《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吉穆拉特》03茨威格对托尔斯泰评价及影响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创作风格认识心理分析现实主义风格茨威格赞赏托尔斯泰在作品中运用心理分析手法,深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道德批判茨威格在传记中展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精神追求茨威格在传记中详细描绘了托尔斯泰的精神追求,包括他对真理、正义和爱的执着追求。
内心矛盾茨威格揭示了托尔斯泰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如他作为贵族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作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之间的矛盾。
宗教观念茨威格探讨了托尔斯泰的宗教观念,包括他对基督教的独特理解和在作品中融入的宗教元素。
两者思想交流与碰撞人道主义思想01艺术观念02历史观0304托尔斯泰思想内涵探讨1 2 3基督教博爱思想宗教与道德的融合宗教仪式的象征意义宗教观念在创作中体现人性关怀与社会批判意识对人性的深入剖析社会问题的揭示与批判人类精神追求的呼唤追求真理和自我完善精神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自我完善与成长文学作为自我表达和自我完善的手段05跨文化视角下茨威格与托尔斯泰比较文化传统差异奥地利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理性主义,而俄国文化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和神秘主义。
这些文化传统差异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时代背景差异茨威格生活在20世纪初的奥地利,而托尔斯泰则生活在19世纪的俄国。
斯蒂芬茨威格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立即行动快速反应 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
1904年写信给日皇和沙皇反对日俄战争。
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
五、六十年代托尔斯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教学目标 而”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如托尔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
那样粗糙。
表情: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他
•学习、掌握肖像描写的技巧 赞美他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额头:像是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
深刻而准确的。
速读课文,找出对 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思想
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的 表情: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他
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 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语句。 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 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
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所以
那样粗糙。
1、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
•了解托尔斯泰的伟大思想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德语文学选读-第十三讲-茨威格
•
从190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
除了《泰西特斯》(1907年)、《海滨之屋》(1912年)
和《化身戏子》(1913年)等剧本外,他还发表了小说
集《最初的经历》(1911年),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
德语文学选读&德语简史
1
第十三讲
• 茨威格 • Stefan Zweig
2
茨威格简介
•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
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 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 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 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 煽情功力十足。
宽容和理解。
• 4.长于心理分析 • 5.博采众家之长,且能形成自我独特的风
格
10
•Brief einer Unbekannten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1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背景
• 1. 作者经历 • 陌生女人:前妻弗里德里克+ “巴
黎恋人”玛赛尔
• 2. 对真挚纯洁的爱情,自尊自爱
的热恋中的女子的礼赞
的回忆录》,这是他一生的历史,也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
这是对昨日的世界,亦即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沉沦的资
产阶级世界的回忆。他死后发表的《象棋的故事》
(1941年),是他的最后一篇小说,沉痛地诉说了一个
心灵和才智遭到纳粹摧残的人的经历。
9
写作特点
• 1.表现形式不标新立异,整体都倾向于写
实。
• 2.着重刻画内心,但也不忽视故事情节 • 3.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充满爱和同情,
茨威格生平及代表作
茨威格生平及代表作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斯蒂芬·茨威格代表作《恐惧》《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一八九九年中学毕业,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一九零零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
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一九零三年获博士学位。
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和《早年的花冠》(1906)、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等,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缺乏内容和新意。
从一九零七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
除了《泰西特斯》(1907)、《海滨之屋》(1912)和《化身戏子》(1913)等剧本外,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
第一次大战期间,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反战立场,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
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斯蒂芬·茨威格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斯蒂芬·茨威格1. 引言1.1 概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斯蒂芬·茨威格的经典之作,该小说出版于1948年,通过讲述一个跨越数百年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抉择。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叙述和富有启示性的描写而备受赞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 我们将探讨斯蒂芬·茨威格的生平与成就,包括他早年经历以及成为畅销作家的过程。
然后, 我们将关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部小说,探讨其背景与主题,并对故事情节进行梗概。
接下来, 我们将深入分析该作品中的重要要素和思想观点,包括人性探讨与社会批判、科技进步与道德困境以及自由意志与命运抉择。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并评价《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对文学界和社会的影响,并展望茨威格文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性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斯蒂芬·茨威格及其作品《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全面研究,探讨小说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并分析其对读者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深入挖掘茨威格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和思想观点,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这也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文学在塑造社会意识和推动进步方面的重要性。
2. 斯蒂芬·茨威格的生平与成就: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是一位奥地利作家,其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观察力使他成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传记和散文等多种文学形式,并以真实而深刻的描写风格闻名于世。
2.1 早年经历:斯蒂芬·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中产家庭。
他在维也纳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大学就读期间表现出了对文学和哲学的浓厚兴趣。
茨威格非常热爱阅读,并广泛涉猎了欧洲和世界各国文化经典。
2.2 文学之路:在大学毕业后,斯蒂芬·茨威格开始致力于文学创作。
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简介茨威格简介茨威格简介(1):斯蒂芬·茨威格(1881。
11。
28至1942。
2。
2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茨威格简介(2):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爱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的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茨威格简介(3):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士西 比敏 亚司 的寺 石里 棺莎
托 尔 斯 泰 墓
拿破仑墓
歌德墓
莎士比亚墓
托尔斯泰墓
• 想一想:几位伟人的坟墓的比较能 表明什么?
• 答:反衬出托尔斯泰墓的朴素和 “宏伟”,使读者产生更具体深刻 的印象。
坟墓赋予的意义:
反 衬
的 手 法
流浪汉、士兵
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
形式(朴素) 托尔斯泰
尘 嚣 zhà 栅 栏
2.多音字 kò ng
墓 冢
Sà sà
禁 锢
飒 飒
3.形似字 当
空
空
挖
地 kōng
即
然
11
jí
空
既
jì
二级阅读(文意读)
速读课文,找出客观描写托尔斯 泰坟墓的句子,概括托尔斯泰墓 的特点。 〈在文本中圈划出关键句、关键词〉 跳读课文,画出作者对托翁 墓直接评价的句子,讨论作 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 世间最美的坟墓。
(5) “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 物当中的一个。”
13
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朴素
只有
长方形土丘 几株大树 开满鲜花 不关闭的木 栅栏
没有
守护者 管理者 十字架 墓碑 墓志铭 姓名
2.直接评价托翁墓的句子: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 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 人的坟墓。”
1.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 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2.没有一个人有勇气从这幽 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 纪念。
世间最美的坟墓
总特点:朴素 具体特征: 对 比 手 法 没有: 十字架 墓碑 墓志铭 名字 崇高的朴素 美. 博大深沉的 胸怀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不 懈追求,登上了欧洲批判现 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4
那么,拥有着如此辉煌成 就的伟人最终会将自己的灵魂 安息于何处
5
茨 威 格
记 一 九 二 八 年 的 一 次 俄 国 旅 行
世 间 最 美 的 坟 墓
——
6
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 )
奥地利人,心地善良、纯朴谦逊、才华出众、品德高 尚的优秀作家,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 一。代表作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 陌生女人的来信》,传记《罗曼· 罗兰》、《三位大 师》。他出身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但他关心民众命运, 同情弱小,他的作品中充满人道主义精神,憎恶强权,鞭 笞兽性的残暴,赞美人性的美好,“以罕见的温存和同 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他于 1928年访问俄国,适值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于是拜谒了 托尔斯泰墓,写文章表达自己真挚怀念、赞美之情。1941 年夏,他离开炮火连天的欧洲,流亡巴西,写下最后一篇 反法西斯小说《象棋的故事》后因对生活的绝望于第二年 自杀。
感人
扣人心弦
朴
打动人心
敬 意
剧烈震撼
素
三级阅读(情境读)
本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 现托尔斯泰墓的美的? 艺术手法:对比、排比、白描
夏天,风儿 俯临,在这座无 名者之墓的树木 之间飒飒响着, 和暖的阳光在坟 头嬉戏。
冬天,白 雪温柔地覆盖 这片幽暗的土 地。
对比的运用:
• 无名墓冢 伟大声名
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
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 界 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2
《战争与和平》是他创作历程中 的第一个里程碑; 《安娜· 卡列尼娜》代表他 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长篇小说《复活》 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 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 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 刻、最有力的一部文学 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 朽名著之一。
身份(伟大)
精神长存
朴
对比
流浪汉 不为人知的士兵 拿破仑的墓穴 歌德的灵寝 莎士比亚的石棺
正 衬
素
反 衬
42
面对如此朴素的坟墓,人 们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请找出具体描写参观 者如何对待墓地的句子。
宏伟感人 最深刻最感人 扣人心弦打动人心 剧烈震撼内心感情 Nhomakorabea崇敬
人们参观托尔斯泰墓时心情怎样?
敬仰
→ 人格美
(3)“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 念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了。”
(4)“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 当中的一个。” (5)“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 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 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15
列夫 ·托尔斯泰
一个震撼世界文坛的响亮名字 ; 一位出身贵族却心系平民的杰 出作家、文学巨匠; 他被誉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和“ 天才艺术家 ”; 他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 义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进步人 类的骄傲,他被公认为全世界的 文学泰斗;
1
他是一位文学巨匠,以
• 托尔斯泰墓的朴素
• 庄严肃穆的气氛 • 尊严圣地 • 永为后人敬畏朝拜 • 长方形土丘的描写
其他伟人墓的奢华
观赏闲情 孤寂冷清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 “最美,最具震撼力”
拿 破 仑 墓 外 观
拿 破 仑 墓 顶 穹 窿
拿 破 仑 石 棺
公 爵 墓 外 观
歌 德 灵 寝
莎西 士敏 比司 亚寺 墓里
最美
朴 素
最美
埃及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18
印 度 泰 姬 陵
兵马俑
秦始皇陵墓
成 吉 思 汗 墓
武则天陵墓
明· 孝陵
(朱元璋陵墓)
这些陵墓的特点
丛 林 中 的 托 尔 斯 泰 墓
最
美
——“返朴归真”之美
• (1)坟墓的风格与主人的人格完美的结合
• (2)作者的思想与托翁的思想惊人的一致 ——“心灵相通”之美 • (3)开放的圣地与游人们的呵护配合默契 ——“世人认可”之美
1.描写托尔斯泰墓的句子:
(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 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 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 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4)“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 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 片幽暗的土地。”
7
斯蒂芬· 茨威 格
高尔基与茨威格
阅 读 法
通过反复的诵读来疏通音义、理解内容、 体味感情。朱熹说:“文须多诵数遍,自然 上口,永久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 自现’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音义读
文意读
情境读
美感读
9
一级阅读(音义读)
1.词语积累 chén xiāo mùzhǒnɡ jì n g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