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

合集下载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前言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多,以及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而合理科学膳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包括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可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措施之一,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

因此,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医学专业学会或协会都将膳食干预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将心血管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的理论落实到临床实践,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起草此共识。

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证据,对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病防治等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膳食现状和特点,规范心血管病医学营养治疗的原则和步骤,以便临床医师、临床营养师、护士等医疗保健人员掌握和使用,更好地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服务。

一、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许多膳食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鱼和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即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即DHA)、蔬菜和水果(包括浆果)、富含亚油酸、钾的食物、以及规律的身体活动与减少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饱和脂肪酸(豆蔻酸和棕榈酸)、反式脂肪酸、高钠摄入、大量饮酒、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心血管病发生风险;维生素E补充剂与心血管疾病似乎没有明确的关系。

-亚麻酸、油酸、非淀粉多糖(膳食纤维)、全粒类谷物、无盐坚果、叶酸和植物甾醇很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膳食胆固醇和未过滤的熟咖啡很可能增加风险,与硬脂酸没有关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心血管疾病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心血管疾病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关于心血管疾病指南或专家共识制定及文件撰写规范的建议(2019年6月14号常委会讨论稿)临床实践指南或专家共识旨是在针对特定临床情况系统制定的、帮助临床医师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意见或推荐建议,是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制定和推广临床指南共识,并以此为依据规范当前的医疗卫生服务。

研究调查发现,我国临床实践指南共识制定普遍存在方法学不规范、过程不透明、程序不合规及利益冲突不声明等问题,为了规范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建议等的制定和撰写、提高其质量和学术影响力,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推出了“心血管疾病指南或专家共识制定及撰写规范的建议”。

近年,国际上指南共识制定程序不断规范完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现已成为制定指南的趋势,为了更加规范的制定心血管疾病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及专家共识,保证其科学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且适应我国国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常委会专家研讨后决定对“心血管疾病指南或专家共识制定及撰写规范的建议”进行更新如下:一、心血管疾病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及专家共识立项备案流程(即批准流程)(1)以学组为单位形成指南/共识的立项计划,各学组根据临床实践发展需要可随时通过填写申请表(附件1)向分会办公室提交拟撰写(或更新)指南/共识的立项申请;对涉及跨学组或暂未设立学组的疾病、综合征或专业的指南共识,可由该领域3~5位专家倡议,再由学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如一致认为行业学术发展有需要,可指定一个或多个学组共同立项;(2)各学组上报立项申请后,首先由分管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或其指定的3~4位专家对该申请进行初步检索、审核和评价,以便初步决定是否立项;之后提交CSC常委会,经统筹商定、集体讨论决定是否批准立项;批准立项原则:①为确保质量及尽快发表推广,同一学组有3个正在撰写中的指南/共识,不再批准新的立项申请(联合撰写的指南共识除外);②立项后超过2年仍未发表的,建议重新申请;③内容相近的项目,经过协商讨论后,合并为一个共同完成的项目;④优先批准临床重要或亟需项目;⑤学术委员会每半年审批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随时启动。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专家共识

化 ,是提高心血管 疾病 防治水 平
的关 键 环 节 。早 在 动 脉 管 腔 出现
者 ( 发 冠 心 病 家族 史、肥 胖 、 早
持续 精 神 紧张 、缺 乏 运动 ) ,或年
龄 > 5岁 者 ,应 用 踝 肱 指 数 、动 6
明 显 狭 窄 或 闭 塞 性 病 变 之 前 ,动 脉 血 管 壁 即 已经 发 生 功 能 及 结 构 改 变 。 早 期 筛 查 并 积 极 干 预 大 动
2 戒 烟 :吸 烟 是 心血 管 疾 病 .
心理障碍 包括:焦虑 、抑郁 、惊
的重要致病 因素 ,因此戒烟 是避 恐发作、 躯体化感觉障碍、 疑病症、 免心血管病死亡最经济 、有效的
干预 措施 。 医 生 的劝 导 干 预对 戒烟 有 明 睡眠 障碍和 强迫 思维等 。
( ) 二 血脂 异 常干预
生 活 方 式 干 预 是 一 级 预 防 中 所有 预 防措施 的基 石 。 1平 衡膳 食 :多项 研 究证 实 , . 饮 食 中降 低 盐 摄 入 ,减 少 饱 和 脂
脉 脉搏波传 导速 度、颈总动脉 内 中膜厚度评估其动脉结构和功能,
脉 功能异常 ,有助于延缓 甚至避
二 、一 级 预 防措 施
目前 公 认 的心 血 管病 危 险 因 素 包 括 :年 龄 、 性 别 、种 族 、家
心脑 血 管疾 病 ,已成 为 我 同 2 世 1 纪提 高人 民健 康水 平的 重 中之 重 。
族 史 、 高 胆 同 醇 【症 、吸 烟 、糖 f l I l 尿 病 、 高 血 压 、腹 型 肥 胖 、 缺 乏 运 动 、 饮 食 缺 少 蔬 菜 水 果 、 精 神 紧 张 。 除 年 龄 、性 别 、家 族 史 和 种 族 不 可 改 变 ,其 他 8种 传 统 危 险 因素 均是 可 以改 变 的 ,换 言之 , 是 可 以预 防的 。

心血管疾病防治与共识

心血管疾病防治与共识

PCI术的药物治疗(血管扩张剂应用)

建议常规冠脉类注射硝酸甘油
PCI术的药物治疗(抗凝剂应用)

低分子肝素钙的应用
PCI术后的二级预防





抗高血压<140/90mmHg,糖尿病、慢性肾病 者<130/80mmHg 调脂治疗:LDL-C<2.6mmol/L,极高危患者 LDL-C<2.08mmol/L 糖尿病治疗:HbAlc<6.5%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ACEI及ARB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所有慢性收缩性心衰、NYHAⅡ-Ⅲ 级、病情稳定以及阶段B、无症状性心衰或NYHAⅠ级 的患者(LVEF<40%),均必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且 需终身使用,除非有禁忌症或者不能耐受。Ⅳ级心功 能需病情稳定后用药(四天静脉未用药、无液体潴留、 体重恒定),利尿剂和ACEI基础上应用。小剂量开始 用药,使清晨静息心率在55-60次/min。支气管哮喘、 心动过缓、 Ⅱº AVB禁用。会发生低血压、液体潴留。

总言之,从疾病而言两条主线:抗血小板、调 脂。从介入治疗而言:稳定性心绞痛强调药物 治疗,ASC强调分层早介入治疗,AMI强调急 症介入治疗。
谢 谢!

慢性心衰 两个重要的发病机制:交感神经系统、RAAS共同导 致心肌重构、心肌损伤、心功能恶化。 心衰的四个阶段与防治: 阶段A(为前心衰阶段):主要包括心衰的高发人 群,但无心脏结构的改变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 状或者体征。此阶段主要是危险因素的防治,如高血 压、糖尿病、肥胖等,ACEI、ARB可运用。

中高危患者(符合以下1项或多项):(1)心 肌生物标志物升高。(2)心电图有ST段压低 (<2mm)。(3)强化抗缺血治疗,24小时 内反复发作胸痛。(4)有MI病史。(5)冠 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6)PCI或CABG后。 (7)LVEF小于40%。(8)糖尿病。(9) 肾功能不全。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

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024修订版第三版)前言心血管疾病(vascular Disease,CVD)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我们编写了《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

本指南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心血管病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本指南适用于从事心血管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的广大医护人员。

第一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1 高血压1.1.1 诊断- 成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儿童:年龄×2+80mmHg(收缩压)1.1.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 药物治疗: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1.2 糖尿病1.2.1 诊断-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1.2.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胰岛素、磺脲类、双胍类、GLP-1受体激动剂和SGLT2抑制剂1.3 血脂异常1.3.1 诊断- 总胆固醇:≥5.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 三酰甘油:≥1.7mmol/L1.3.2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他汀类、胆酸螯合剂、纤维酸衍生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第二章心血管病类型及诊断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1.1 诊断- 临床症状:心绞痛、心肌梗死- 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2.1.2 治疗-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抗凝、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 介入治疗:PCI、CABG2.2 高血压性心脏病2.2.1 诊断- 临床症状:心悸、呼吸困难、乏力- 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2.2.2 治疗- 药物治疗: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介入治疗:心脏起搏器、射频消融2.3 心力衰竭2.3.1 诊断- 临床症状:呼吸困难、乏力、水肿- 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浆脑钠肽水平2.3.2 治疗- 药物治疗: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器械治疗: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第三章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3.1 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 疫苗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3.2 康复- 康复评估:心肺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心理干预本指南旨在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但由于知识更新和地域差异等原因,部分内容可能存在局限性。

心血管疾病的评估模型

心血管疾病的评估模型

⼼⾎管疾病的评估模型⼼⾎管疾病的风险评估模型各种⼼⾎管疾病的发⽣发展以及最后转归,有其⾃⾝的疾病发展规律,临床上摸索出各种疾病的风险评估模型,转化为各种评分⼯具来预测疾病的发⽣、危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概率可能性评估,为临床医⽣、预防和康复医⽣等提供诊疗依据,已成为重要的临床⼯具,例如房颤CHA2DS2-VASC评分来预测脑中风发⽣风险,指导临床医⽣使⽤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标准。

评分⼯具是综合临床,⾎液学检测、影像学检测等多种技术⼿段的基础上做出综合判断,是临床重要的疾病检测⼿段之⼀。

根据《中国⼼⾎管病报告2015》,2014 年中国⼼⾎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位,⾼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城市CVD死亡率为261.99/10万,其中⼼脏病死亡率为136.21/10万。

2000年中国35~74岁⼈群慢性⼼⼒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性1.0%。

近30年来,⼼衰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上升,引起⼼⼒衰竭的主要原因已从风湿性瓣膜性⼼脏病转为冠⼼病。

中国⼼⼒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的初步结果:⽬前⼼⼒衰竭患者平均年龄为(66±15)岁,呈上升趋势,54.5%为男性,纽约⼼脏协会⼼功能Ⅲ~Ⅳ级占84.7%。

⼼⼒衰竭的主要合并症构成发⽣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例逐年下降,⾼⾎压(54.6%)、冠⼼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成为主要合并症。

感染仍是⼼⼒衰竭发作的⾸要诱因,占45.9%,其次为劳累或应激反应(26.0%)以及⼼肌缺⾎(23.1%)。

⼼⼒衰竭是CVD疾患的最后发展阶段,随着中国⽣活⽔平的提⾼,⾼⾎压病、冠⼼病患者长期⽣存率明显增加,⽽⼼⼒衰竭的发⽣率所占⽐重会更⾼。

⼼⾎管疾病已经是现代社会⾯临的严峻问题,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对⼴⼤的⼈群仅靠单⼀技术难以筛选⽬标⼈群,风险评估⼿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评估模型是基于前瞻性⼈群研究,根据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简易的风险评估⼯具,虽有局限性但为临床⼯作带来了极⼤便利。

最新:心脑血管病共同危险因素评估、检测及干预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最新:心脑血管病共同危险因素评估、检测及干预专家共识主要内容

最新:心脑血管病共同危险因素评估、检测及干预专家共识主要内容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病是造成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病因,占我国单病种死亡的第1位和第2位[1]。

人口增长、老龄化、城镇化等是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增长的重要社会因素。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患病率上升,超重和肥胖增多,不合理膳食、吸烟、缺乏身体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等使我国心血管病形势更严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全民健康”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2]。

对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措施可有效延缓或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

西方国家心血管病的病死率下降,其中40%~70%归因于危险因素控制[3]。

我国基层,包括社区和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对动脉硬化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识别有重要意义。

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是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核心,也是心血管病防控体系的关键。

近年,国内外制定了多部相关专家建议、共识和指南[3],但针对基层医生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简洁、可操作的评估、干预方法和建议仍较少,目前的现状是普通人群对一级预防不重视,对二级预防管理不达标。

因此,本专家共识参照国内外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证据、相关专业学会指南而制定,旨在指导我国基层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作,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管理和风险评估意识,以危险因素控制为基础、以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发现和识别为转折点,预防和阻断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1 心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1.1 吸烟虽然中国居民吸烟率已呈下降趋势,但目前仍有3.16亿人吸烟,男性吸烟率高达52.1%。

同时有7.4亿人受二手烟危害,其中儿童约1.8亿。

主动和被动吸烟均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且呈剂量依赖关系[4-5]。

2016年吸烟造成我国246万人死亡,我国面临的控烟形势严峻。

此外,我国有3.1%的人使用过电子烟,0.5%的人仍在使用[6]。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IMPACT 芬兰,1972-92
IMPACT 芬兰,1982-97
危险因素
其它
2020/11/3
N Engl J Med 2007;356:2388-98
冠心病死亡减少(%)
4
国际众多指南推荐一级预防
ACC/AHA 1997 1997年ACC/AHA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
ACC/ASA2006 2006年ACC/ASA《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
20
➢ 1、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 病学现状
➢ 2、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 3、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 4、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特殊人群
2020/11/3
21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改善生活方式
阿司匹林
一级预防
降压
2020/11/3
WHO2006和ESC2007
2006年WHO和2007年ESC《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均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的重要性
ACCP 8
2008年ACCP第8版《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专门设置了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部分
2020/11/3
5
➢ 1、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 病学现状
➢ 2、心血管病危险评估方法 ➢ 3、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 ➢ 4、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特殊人群
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参与的interheart研究
高血压 吸烟 1.6亿 3.5亿
被动吸 血脂

异常
5.4亿 1.6亿
糖尿病 肥胖 超重 4000万 6000万 2亿
2002《中国城乡居民健康营养调查》
2020/11/3
10
➢ 1、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 病学现状

泰德制药(微循环事业部 )凯时(前列地尔) 贝前列素纳片

泰德制药(微循环事业部  )凯时(前列地尔) 贝前列素纳片

泰德制药微循环事业部凯时(前列地尔),贝前列素纳片年会考试,入职考试1、DDS的三大领域是、、。

2、2001年10月,中国总理朱镕基亲自向水岛裕颁发(中国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

3、2004年,国务委员陈至立受胡锦涛主席的委托,向水岛裕教授颁发“”,全球仅四位外籍科学家获得此殊荣,而医学界仅此一位。

4、公司荣获三个第一,分别是:第一生产并已上市的企业,第一(唯一)获得对日本出口企业,第一(唯一)收购日本的企业5、凯时是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另一个是。

6、1982年Bergstrom等三位医学工作者因从事前列地尔的研究而获得了当年的奖。

7、微循环是指——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8、微循环的基本功能就是。

微循环也被称为——9、看图填空:A: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减少B:组织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10、凯时靶向聚集于病变血管,其浓度为正常血管的十至百倍。

从根本上杜绝了“盗血”的发生。

11、凯时扩血管的作用机理:1)PGE1与血管平滑肌膜PGE1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活性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从而使血管扩张。

2)血浆内cAMP浓度的增加抑制了环氧酶和血栓素A2(TXA2)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减少了TXA2的合成,使血管扩张。

3)PGE1抑制了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使血管扩张。

12、凯时的第二个药理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溶解白血栓,防止血栓形成。

但不影响血小板计数,不引起出血倾向。

13、凯时的第三个药理作用——促进红细胞变形能力,使部分僵硬的红细胞易于通过毛细血管,有效改善了微循环障碍14、在缺血时组织和细胞受到第一次损伤。

产生了大量处于激发状态的氧自由基。

常规的扩血管药物在血液再灌注时可激活这些氧自由基,从而使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造成细胞和组织出现缺血—再灌注时的损伤。

15、看图填空:①抗脂质过氧化,②改善细胞膜流动性,③升高细胞内cAMP16、在人体研究中发现,给予心肌梗塞患者凯时治疗后,外周血循环脱落内皮细胞(CEC)数量明显减少。

胺碘酮2008年指南解读

胺碘酮2008年指南解读

胺碘酮2008年指南解读蒋文平教授1、总论胺碘酮药物历史已久,最早利用心绞痛,期间因药量较大不良反应多而停用,近几年发现在抗心律失常有许多可取,因此渐又应用越广泛。

定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或有器质性心脏病或有结构异常的失律失常,对远期生存率影响是中性;安全性较好,没有促心律失常;主要危害是心外的,如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损害等。

2、分论⑴电生理:胺碘酮电生理是复杂性,表现在多通道作用(K、Na、Ca离子)阻滞,多靶点(αβ)阻滞,口服与静脉注射作用不大一样的药物口服时:对K离子通道阻滞明显,所以会出现QT延长,但不会发生尖端扭转室速静脉注射时:对Na、Ca离子通道明显,所以会表现减慢心率作用胺碘酮不发生尖端扭转室速原因:一是β阻滞作用,二是跨膜离散缩小。

ffice ffice" /> 胺碘酮发生尖端扭转室速附加因素:低血钾(原因是对Ikr敏感性加大,所以跨膜离散增大);本来已有QT延长;同时正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动过缓。

胺碘酮没有负性肌力作用,原因是;一是其延长QT延长,也就延长动作电位2相,使Ca 离子内流增加,二是其对病态心肌对钙通道阻滞小。

心衰,心梗应用的理论。

⑵药代动力学,脂溶性,分布广,因此临床使用时一定有负荷量。

用量是:静脉合计口服量要达到:7-10g/7-14天;现常用:第一周0.2 tid;第二周期0.2 bid;第三周期0.2 qd。

主要在肝代谢,在肾脏代谢少,因此即使有肾功能不全,胺碘酮应用时也要达到负荷量。

⑶作用:减慢窦律,减慢房室结传导,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因此胺碘酮是抗颤药物,对房颤及室颤有效);扩血管,延长旁道传导延长(因此对预激综合征的病人,胺碘酮不是首选)。

应用;危及生命心律失常(FAD批准)危及生命心律失常;原因不明宽QRS,血流动力学稳定或不稳定室速,心梗并发室速,电风暴等。

高危性猝死患者预防,首选ICD,胺碘酮可作为无ICD替代选择。

ICD置入后胺碘酮可减少ICD放电频率。

08年ESC指南中文翻译

08年ESC指南中文翻译

2008年ESC(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衰诊断治疗指南前言表1 指南推荐力度的分类I类: 某状况下,证据和/或专家们一致同意某方案或治疗对患者有益或有效。

II类: 某状况下,某方案或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效果证据有矛盾或专家们的意见有分歧。

IIa类: 证据/意见偏向有用/有效。

IIb类: 有用/有效的证据/意见尚不足够。

III类:某状况下,证据或专家们一致同意该疗法无效/无用,甚至某些情况下可能对患者有害。

表2 证据强度的分级A级:数据来源于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B级:数据来源于单个随机试验或大型非随机研究。

C级:专家的一致意见和/或小型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导言心力衰竭指南本文目的是提供实用性的指南,用以诊断,评估和治疗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HF)。

本指南是1995,1997,2001和2005年指南的延续和修订。

这些年许多新的有关治疗HF信息出现,因此有必要修改以前的一些建议。

这些建议是有关的临床实践,流行病学调查,观测研究,临床试验。

特别注意在这次修订中对建议和相关问题的操作给予了简化和明确的解释,其目的是为了对以前有关HF的文献进行合并和修改。

本指南为执业医师和其他医护专业人员提供咨询意见,如何治疗心衰患者,包括转诊建议。

本指南是以有关心衰的诊断,疗效和介入治疗安全性的文献以及已出版的书籍作为主要依据。

如有证据不足或没有解决的临床问题,我们将提出已达成共识一致的意见。

ESC指南源自相关的51个成员国,这些国家有不同的经济状况,但总体来说,我们的建议避免了费用效益。

国民卫生政策,以及临床判断可能会决定建议操作的执行顺序。

本指南的建议通常应该根据每个国家政策和地方管理的指导意见的不同,来使用任何诊断程序,医药或设备。

这份报告是由一个受ESC指派的实用指南委员会(CPG)起草写作组完成的。

在这个工作队伍,我们收集了ESC办公室中不同的意见。

草案送交CPG和文件审评人。

在审议他们的意见后,该文件被更新,审查,然后整个工作队伍批准后出版。

中国心血管疾病指南及共识最新荟萃(三)

中国心血管疾病指南及共识最新荟萃(三)
p e o d t n n i d c d b r p d ar i p c n a an t h r c n i o i g n u e y a i tal a i g g i s t e i v n rc lr nh t mis fl wig s h mi a d e ef sn n e tiu a a 'yh a ol n ic e a n r p ru io . o

52 ・
中 国心 血 管 杂志 2 1 0 2年 2月 第 1 第 1期 7卷
C i C ri acMe , eray 0 2 o 7, 0 1 hnJ ado s d F bur 1 ,V 1 v 2 .1 N .
应¨ 。C X. O 2的抑 制 剂 可 消 除缓 激 肽 预 处 理 的 晚
参 考 文 献
S h d R, J YS, Lu W L, e a. Hy o i id c s c me tJ i i t 1 p xa n u e
c eo x g n s - i h — a p 6 ta s rp in fc o n y l o y e a e2 Va t e NF k p a Bp 5 r n ci to a t r i
s p r se v n re lr t c v Ⅱh t mis at r my c r i l u pe ss e tiu a a h a v h a fe o a d a r v s ulr a in.Ci ua in,2 0 e ac ai t z 0 r lt c o 0 2,1 6:3 91 3 9 . 0 0 . 0 6
c co x g n s - s me i tr o h l t a e f ic e c y l o y e a e2 a a d a o f t e a e ph s o s h mi p e o d to i g i mi e Ba i r c n iin n n c . sc Re Cad o , 2 0 s r i l 0 0,9 5: 4 — 79

266例心、脑血管疾病社区干预的思考

266例心、脑血管疾病社区干预的思考
人 选 条 件 :1 小 区 常 住 人 口, () 自愿 接 受 干 预 治 疗 。 ( ) 确 2已
心血管组 责任医生 2名 , 脑血 管组责任 医生 2名 , 各配 2 并 名护士。分管各组 患者 。
23 . 医 生 培 训
诊 为高血压 、 冠心病 、 脑血管疾病 的患者 ( 按照{ 0 8中国脑血 管 20
人, 0 6 。 占 .% 9
1 职 业 分布 . 3
离退休 人员 19人 , 9 .5 在职 人员 1 , 58 %; 8 占 1 %; 7 2人 占 . 3
其他城市居民 5人 , 24 %; 岗职工 0人 , %。 占 .2 下 占0
1 费别 . 4
之不多 , 或一知半解 , 或道听途说 , 甚至以讹 传讹 。有相 当部分 的
21 7 00年 月第 4 卷第 1 期 8 9


预 防 医学 ・
26 6例心、 脑血管疾病社区干 思考 预的
王 晶 1 王 亚 平 冯 雁 玲 李 国强 1 , 2 , 3
(. 1 北京军 区总医 院, 北京 10 0 ;. 0 7 0 2河南信 阳第一人 民医院, 河南信 阳 4 4 0 ;. 张家 口市传染病 医院, 60 0 3 河北 河北张家 口 0 5 0 ) 7 0 0
[ 摘要】目的 对心 、 血管疾病 社区干预管理工作 中的问题评 价。方法 以某小区 2 6例心 、 脑 6 脑血管疾病干预入组 患者 为研
究对象 , 按照{ 0 8中国脑血 管病 防治指南》 心血管疾病 防治指南 和共识 20 } 20 和《 0 8 的要 求 , 立干预病历 , 建 实施 干预 , 行 进
21 建 立 慢 病 干 预 病 历 管 理 档 案 室 .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终稿)解读二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0(终稿)解读二

22
14
• • •
二、靶器官的损害 (T0D). 1、左心室肥厚: 超声心动图或X线 。 2、动脉璧增厚 :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 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表现 . 3、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umol/L (1. 3~1 . 5md/dL) ,女性 107~124umo /L (1. 2~1 . 4mg/dL) 。 4、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30~300mg/24h。白蛋白/肌酐比:男 >2.5mg/mmol,女>3.5mg/mmol。
19
(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G-LMT) • C-IMT≥0.9 mm确定为内中膜增厚。在测量C-IMT 之前,应先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情况,选择 没有斑块处测量C-IMT。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C-IMT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 的独立预测指标。C-IMT每增加0.1mm,患者发 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11%。该指标可用于评 估整体心血管危险水平。


15
• 糖尿病 • 糖尿病空腹血糖≥ 7. Ommol/L (126mg/dl) • 餐后血糖≥ 11. 1mmol/L (200mg/dl)
16

1、脑血管病 :缺血性卒中、脑出血 、短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充血性心力衰竭 . 3、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受损、血清肌酐、男 性>133umol/L (1. 5mg/dL) 、女性>124umol/L (1. 4mg/dL) 、蛋白尿 (>300m9/ 24h) 。 4、外周血管疾病 –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盘水肿 。
2
3
性别不同,用表有区别
你可以看到有连个相似的表,分别以性别为区分,男性一个表,女性一个表,这是由于男 性与女性在临床上的指标有部分差异的缘故,所以要区别开。

血脂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血脂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编辑:文宁来源:中国糖尿病咨询网共识起草专家胡大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梅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心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列)陈可冀迟家敏杜志民顾复生洪昭光黄峻寇文镕李虹伟李建军李为民李勇廖玉华陆宗良陆国平马长生潘长玉戚文航孙宁玲沈潞华孙美珍吴宗贵徐成斌许顶立顼志敏叶平王文健朱建华赵水平赵锋张运学术秘书:付志方编者按 2008年6月2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撰写的《血脂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于北京正式定稿。

定稿会由胡大一教授主持,陈可冀院士,陆宗良、寇文镕、潘长玉和徐成斌教授等30余位专家出席。

《血脂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出台旨在贯彻卫生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做好中国人群冠心病防治工作,让中药血脂康能够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和合理的应用。

该共识由胡大一和刘梅林教授等共同起草,由全国知名心血管专家讨论制定。

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系列中唯一针对中药临床应用的共识。

北大维信血脂康拥有大型循证医学证据,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论文,并被《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所推荐。

一、背景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当今社会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迅速增多。

其中,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中国血脂异常者达1.6亿。

我国一项队列研究表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我国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干预血脂异常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2007年颁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对指导我国临床医生干预血脂异常和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是在我国首次完成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证明了血脂康对中国人群有明确的调脂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心血管事件。

中国心血管疾病指南及共识最新荟萃(二)

中国心血管疾病指南及共识最新荟萃(二)
2 0 0 7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
h t t p : / /s o . me d . wa n f a n g d a t a . c o m. c n / Vi e wHT ML / P e r i o d i c a l P a p e rz h x x g b 2 0 0 7 1 2 0 0 2 . a s p x
作 为遗传性疾病 MP S尚无有 效 治疗方 法 , 由于多脏 器
受 累, 需要对全 身多系统 进行终生 的严密 随访和相应 的对 症 支持治疗 , 造血 干细胞移植 和缺 陷酶 的替代治疗疗法正处 在 研究 阶段 J 。本例患者骨关节病变严重 , 行右髋关节置换术 可改善其生活质 量。其 心脏瓣 膜及心肌病 在患 者现有 活动
_
h t t p: / / we n k u . b a i d u . c o n/ r v i e w / 1 e f 8 4 6 0a 5 8 1 b 6 b d 9 7 f l 9 e a l 3 . h t ml
2 0 1 0中国肺高血压诊治指南
h t t p : / / s o . me 1 a . wa n f a n g d a t a . c o m. c n / Vi e wHT ML / P e r i o d i c a l P a p e rz g y x q y z z 2 0 1 1 0 2 0 1 6 . a s p x
1 2 1: 3 7 7- 3 8 6.
[ 2] R i g a n t e D ,S e g n i G . C a r d i a c s t r u c t u r l a i n v o l v e m e n t i n
mu c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o s i s .Ca r d i o l o g y,2 0 0 2,9 8: 1 8- 2 0.

中国心血管预防指南

中国心血管预防指南

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有助 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规律的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 提高心肺功能和降低血压。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 肉力量和骨骼健康。
运动频率和时长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
控制高血压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将血压 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盐分摄入,减少高脂肪、 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 、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适量运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 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 。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 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高血脂的管理
定期监测血脂
调整饮食
建议至少每年监测一次血脂,对于高危人 群,如肥胖者、有家族史等,应增加监测 频率。
控制糖尿病
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运动 锻炼,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高血脂
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 检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
管疾病的发生。
03
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高血压的管理
定期监测血压
建议至少每年监测一次血压,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肥 胖者、有家族史等,应增加监
测频率。
合理饮食
青少年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05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评估
健康检查与评估
定期健康检查
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评估个体情况
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个体化 的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82008(所有资源所有资源均均来自网络来自网络))H oover 整理整理目录目录1.1.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草稿草稿)) (2)2.2.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书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书苯磺酸氨氯地平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书 (12)3.3.血脂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血脂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1)4.4.中国心血管医生临床戒烟实践共识中国心血管医生临床戒烟实践共识 (29)5.5.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中国专家共识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中国专家共识动脉功能无创检测临床意义评价中国专家共识 (37)6.6.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价值中国专家共识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价值中国专家共识超声心动图临床应用价值中国专家共识((初稿初稿)) (44)7.7.新型的调脂植物药新型的调脂植物药新型的调脂植物药——多廿烷醇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多廿烷醇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57)8.8.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2008中国专家共识要点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64)9.9.急性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修订版修订版)) (72)10.10.ACC/AHA/HRS 2008ACC/AHA/HRS 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械治疗指南年心脏节律异常械治疗指南((待整理待整理)) (8080)1.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草稿)草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波立维 氯吡格雷 NSTEACS 血运重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现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的现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死亡率和远期死亡率分别为6%和12%。

近年来,ACS治疗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循证证据越来越丰富,指南推陈出新。

但是临床实践与指南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首先,大规模临床研究排除了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而其中很多是高危患者;其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所有患者均能接受指南推荐的最佳治疗策略。

尽管血运重建治疗对高危ACS患者优于药物治疗,但由于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接受血运重建。

更糟的是,相对于介入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药物治疗更不充分。

对于非介入治疗ACS患者,应该重视和加强循证用药,这也是制定本共识的目的。

全球最大的ACS注册研究-GRACE研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显示1999-2006期间,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稳步增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变化不明显,大约40%的患者没有进行导管检查,仅半数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术。

GRACE研究同时显示,NSTEACS患者32.5%接受了PCI治疗,STEMI患者介入治疗的比例为53.7%。

其中,低危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比例(40%)明显高于中危和高危患者(分别为35%和25%)。

比较早期介入和早期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发现,大约有10-20%的早期介入治疗组患者虽然有明显病变,但由于其他合并症等原因而未进行血运重建;造影结果为三支病变的患者中,约25%没有进行血运重建。

多项注册研究显示非血运重建治疗患者接受指南推荐药物治疗的情况很不理想。

REACH是一项全世界40个国家参与的门诊冠心病患者治疗情况的调查,冠心病患者接受PCI、CABG和保守治疗的比例约各占三分之一。

分析结果:PCI组患者年龄最小,而药物治疗患者的主要特征:高龄(年龄大于PCI患者,但与CABG相似),女性多于男性。

非血运重建治疗患者接受几乎所有指南建议的药物治疗的比例均明显低于血运重建患者,包括: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他汀、ACEI/ARB、β-阻断剂。

可能的原因:介入术中和术后的某些治疗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指南建议的药物,如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双重抗血小板;血运重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较高,更重视疾病和长期治疗。

另外一个原因是,心血管专科医生对药物治疗患者的关注要少于介入治疗患者。

中国的治疗现状与国外有很多相似之处。

CPACS(T he C linical P athways for A cute C oronary S yndrome in C hina)研究登记注册了2004年-2005年,18个省51家医院的2973例ACS患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和非ST段型抬高ACS患者分别占43%和57%。

结果显示ACS 住院死亡率约为5%。

无论是三级医院还是二级医院,对ACS患者的干预和治疗均没有采用危险分层,住院期间再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二级医院明显较高。

STEMI患者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的比例较低:有导管室的医院36%的患者接受了再灌注治疗(12小时内),无导管室的医院为31%,而直接PCI的比例仅分别为16.3%和6.6%。

根据GRACE积分进行分层后发现,患者接受介入检查和介入干预的程度与危险评分成反比,高危、中危和低危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7.5%、44.5%和44.4%。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约40%进行介入治疗,约50%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而最终接受介入治疗的比例:STEMI为52.7%,NSTEACS为39%,CABG所占比例仅为3-5%。

治疗药物中,阿司匹林的使用率超过95%,氯吡格雷在三级医院为63%,在二级医院为36.5%。

另外一项在全国32家医院进行的TREA D研究(R egistry of TRE atment G uideline A Dherence in N on PCI treated N on-STE ACS)登记注册出院诊断为NSTEACS而入院时未接受PCI治疗的患者。

初步分析显示,90%的患者使用了阿司匹林(剂量中位数100mg),入院24小时内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占56%,其中仅20%正确使用了负荷剂量300mg,出院时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为42%。

出院时所有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的比例均较住院期间下降。

可见在中国,ACS患者的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没有依从指南,但上述两项研究均没有分析影响因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的影响因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的影响因素ACS治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患者和医院等因素。

首先,医院的资源是决定NSTEACS患者是否进行血运重建的重要因素。

GRACE 研究发现,有导管室的医院因为有条件、不需转院,进行PCI和CABG的比例较高。

其次,ACS的治疗决策是很复杂的临床问题,是否进行PCI可能更多与血管造影的特点相关,而并非仅仅取决于患者的危险特征。

有多种危险评分方法(GRACE,TIMI,P U RS U IT危险模型)用于危险分层;但临床医生并没有常规应用危险分层;况且任何一个危险分层方案都不能完全反映所有患者的危险程度,而患者的临床情况不断变化。

第三,患者的某些临床特征也影响治疗决策。

GRACE研究中,无胸痛的ACS患者占8.4%,其中23.8%患者最初被误诊。

与具有典型症状的患者比较,无胸痛患者接受有效药物的几率更小,住院期间死亡率更高。

表现为晕厥/晕厥前兆、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和无症状患者的院内死亡率较高。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ACS患者表现为典型心力衰竭症状,常常没有胸痛,某些被误认为仅仅是急性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往往提示患者伴随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预后不良。

欧洲心脏调查数据显示ACS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很常见(26%),与院内和30天死亡率增加有关,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导管和介入治疗的比例很低,β-阻断剂和他汀的使用较少。

第四,部分患者虽然高危但存在介入治疗的禁忌证。

美国三级医院中注册的CR U SA D E研究发现,大约有25%的患者存在介入治疗禁忌证,最常见的是合并其他内科疾病。

具有某些特征的患者进行导管和血运重建治疗的可能性小,如高龄、女性、种族、慢性肾衰、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病史。

GRACE和E U R O-ACS均发现高龄和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较少进行介入治疗。

另外,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患者进行导管治疗也较少,可能与缺少医疗保险有关,即使是全民医保也只能部分减少这种差距。

很多患者不适于进行介入治疗,而且有相当多的患者因为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危险太高,可能永远无法进行介入治疗。

总之,ACS患者的治疗决策受到就诊医院条件、临床情况、患者本身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临床试验还是临床实践均提示部分高危患者没有接受血运重建治疗,这些患者往往高龄或合并多种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而非血运重建患者药物治疗明显不足。

目前还很难保证所有高危患者均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我们应该强调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同时对非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加强有循证依据的药物治疗和管理。

非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非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建议2007年,ESC和ACC/AHA分别发布了NSTEACS指南和部分更新的STEMI治疗指南。

基于近年来关于早期介入治疗的大量研究,指南的重要变化之一是将NSTEACS患者的治疗策略分为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

早期介入治疗可以理解为数小时或48-72小时内进行介入治疗。

早期介入治疗能够降低高危患者的心绞痛复发、远期死亡率和心肌梗死再发。

临床实践中,由于较为复杂的原因导致很多高危ACS患者并没有进行早期介入治疗。

除了低危患者无需血运重建外,未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没有正确的进行危险分层,未及时识别出中危和高危患者;2.没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包括STEMI患者中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3、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不严重;4、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但是拒绝或不能进行血运重建治疗。

这些患者中很多是高危、老龄和合并多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因此对于这些患者应该加强药物治疗。

一、NSTEACS的危险分层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心电图、生物标志物和危险评分确诊ACS,并综合评价ACS患者的危险程度。

由于患者的临床情况经常发生变化,应该对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动态评估。

重复12导联心电图(初诊及10分钟后、6小时、24小时和出院前),尤其是当患者症状有变化时,常规检查18导联心电图。

同时立即测定肌钙蛋白(60分钟内得到结果),如果初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应于6-12小时后重复。

住院期间,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来鉴别诊断,如心包心肌炎,主动脉夹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