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填空题)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一、填空题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2、天行健,。

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4、致中和,天地位焉,。

5、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6、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8、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10、不知则问,。

二、单选题1、“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为( )。

A. 文物典籍B. 各色交错的纹理 C。

礼乐制度 D.美、善、德行2、“化”的引申义为( )。

A。

改易 B. 生成 C.教行善迁 D.性质改变3、“文”与“化”合成一词是()。

A。

春秋战国B。

殷商西周 C。

东周 D。

西汉以后4、文化结构四层次说:物质、思想与价值、制度及( )。

A。

风俗习惯 B。

社会关系 C。

语言符号 D.艺术5、文化的核心部分为( )。

A。

物态文化层B。

制度文化层 C. 行为文化层 D。

心态文化层6、属于基层意识形态的是( )。

A。

哲学 B。

政治理论 C. 文学 D.宗教7、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属于( )。

A. 大文化 B。

中文化 C. 小文化 D.泛文化8、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为()。

A. 汉族 B。

中原地区民族 C. 中华民族 D。

黄河流域民族9、本教材重点在中国文化的().A. 昨天 B。

今天 C。

明天 D。

全部10、以下不属于文化(广义)的是( ).A. 火车 B。

河流 C. 房屋 D.风能三、名词解释1、文化:2、物态文化层:3、制度文化层:4、行为文化层:5、心态文化层:四、简答题1、简要回答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2、简要回答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3、简要回答心态文化层的基本内容。

4、简要回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答案:ABCD2. 下列哪位不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莎士比亚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国的传统节日_______,又称为“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答案:中秋节2.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其中最著名的书法字体包括楷、行、草、_______。

答案:隶三、简答题1. 简述中国京剧的特点。

答案: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丰富的角色类型、精致的舞台美术和音乐伴奏而闻名。

京剧的特点包括:唱、做、念、打的表演技巧;脸谱的使用;以及高度程式化的表演动作。

2. 请列举中国四大发明,并简要说明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中国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记录和传播;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复制更加快捷,知识得以广泛传播;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同时也促进了矿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指南针的发明则为航海和地理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导航工具。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答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特点包括:注重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强调茶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茶艺的社交功能。

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不仅在传统的茶艺表演中得以传承,更通过茶馆、茶艺课程和茶文化节等形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

五、案例分析题1. 以《红楼梦》为例,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特色表现在:深刻的社会现实批判,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精湛的叙事技巧。

小说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悲剧。

同时,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六、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一)传承功能文化忠实地记录人类的活动历程。

在文字出现前,人们通过口头语言,将经验、知识口耳授受,代代相传。

文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极大地扩大了文化的记录功能。

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出现,这种记录功能更是无所不在。

(二)教化功能首先,通过认知能力的提高,达到教化。

人类通过文化,不断改进思维方式,提高认知能力,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身、认识世界。

一部人类文化史既记载着人类成长发展的心路历程和伟大创造,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人类认识史。

其次,通过教育促进教化。

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

文化的核心功能就在于教化,提倡一种文化,也就是倡导一种教育。

再次,通过环境营造促进教化。

文化被人们创造之后,就成了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种不同于自然的人造环境,即为文化环境。

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展现教化功能,使人按照社会理想和价值标准实现社会化,最大限度地削弱其动物性而成为社会人。

(三)凝聚功能文化可使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在同一文化类型或模式中受到教化,并产生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从而紧紧团结在一起,产生巨大的认同抗异力量。

文化凝聚功能体现为多种层面。

凝聚功能核心内容就是民族认同(爱国)。

爱国主义是价值观念的体现,属于精神文化,凝聚范围大、程度深、最稳固持久。

基于共同爱好、职业、习惯、经历等,属于表层、中层文化,凝聚功能趋于表面化。

(四)调适功能第一,对生存环境不断调适。

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一种对本民族的改造与调适功能。

改造是为了更好地去把握各种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调适是文化适应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变化的需要。

第二,通过民族精神促进调适。

作为一种群体理念的民族精神,能渗透进民众的理想追求乃至信念中,并通过民众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这就是民族精神的无形影响。

第三,通过规章制度的主动调控。

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为了共同的生存和发展,自然要求其成员必须遵守某一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形成一定的社会规范,保证社会在一定秩序中运行发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 2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 2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嫡长继承制2.汉武帝3.望4.《诗经》5.《史记》6.《西厢记》7.王弼8.三纲五常9.甲骨文10.《清明上河图》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 10.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A2.D3.C4.A5.C6.B7.C8.B9.A 10.C11.B 12.B 13.A 14.D 15.B16.A 17.C 18.A 19.D 20.A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后附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宗法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一种原则,其主要精神是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首先使用年号的皇帝是________,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其元年相当公元前140 年。

3.古人对于月相,有一系列专门的描述,每月初一称为朔,每月15日或16日称为________。

4.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5._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成功的史传文学巨著。

6.王实甫是元代前期与关汉卿齐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

7.魏晋玄学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其创始者为何晏、________。

8.程颢、程颐把“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体现在伦理道德上,就是________。

9.近代发现的中国最古的文字是殷代的________和金文。

10.北宋末年张择端的________为风俗画中之巨幅杰作。

作者在5米多长的画卷上展现了清明时节首都汴京东南城内外的热闹情景。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共10分)1.女之夫为婿,在他人面前自称其婿为小婿,称对方之婿为令坦。

( )2.明清科举考试,乡试第一名叫做“解元”,会试第一名叫做“状元”。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漫长的历史积淀,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又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2、中国古代社会长达数千年,其社会结构模式是一个以为主体的宗法专制社会。

3、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民族文化。

4、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它、认识它具有的现实意义。

5、现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个成员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年代迭经变动演变而成。

6、研究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指环境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7、人类的生存是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不断为基础的。

8、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农耕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夏商周三代就都以立国。

9、农业生产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向人们反复昭示着事物的与生生不息。

10、中国古代农耕型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实现国家的大统一,必须要依靠政治上,和上的君主集权主义。

11、关于道,老子曾作过多种解释,大致有三方面的涵义:(1);(2);(3)。

前两种涵义表明道的,后一种涵义又表明其。

这种现象是老子哲学本身具有的,也是道家学派在尔后的发展中产生的根本原因。

12、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3、人类思维发展经历了、、、等历史阶段,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

14、阶级产生以来,人类走着大体相同的道路,都是以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组织形式。

15、马克思曾大致把君主专制分为两种类型,即以英、法、德等为代表的欧洲型和以为代表的东方或亚洲型。

16、中国君主专制出现的年代先于世界各国,早于近两千年。

17、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18、中国历代学者往往以“”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19、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

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有了文化。

大学生 中国文化概论 思考题 考试重点

大学生 中国文化概论 思考题 考试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中国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答:中国文化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的特色:一是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方块字,表义,表形,表声);能把写字作为艺术、书法;二是翰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古典,经学,史学,类书和丛书等);三是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西汉透光铜镜(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文明);四是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诗经,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五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先秦百家争鸣时期的哲学,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哲学著作,起始于中国的道教,中国化的佛教);六是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维持了当时的人伦关系)。

以上六个方面,既是中国文化民族与国度的特色,又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2、古代职官的发展分期及特点。

答:中国古代职官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夏、商两代,前后大约一千年。

国君称“后”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

商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

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

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大约六、七百年。

国君称“天子”、“天王”。

王位继承人称“太子”、“东宫”。

王妻称“后”。

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

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

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

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第三个时期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地清末,时间长达两千三百多年。

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填空题)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填空题)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填空题)1.中华文明肇源于____________时代。

2.____________的出现,可看作是史前社会的终结和文明社会的开端。

3.____________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孕育了中华民族最早的国家形态。

4.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地理书,同时又是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_________。

5.中华民族的远祖可以分为华夏、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文化集团。

6._________是中华民族共同祭奠的人文始祖。

7.最早的文字是古埃及的____________文字和巴比伦的____________文字。

而目前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是____________。

8.殷商时代,____________明显处于文化的中心地位。

9.殷人的神鬼信仰主要是____________信仰和____________信仰。

10.“天”的观念是在____________时期出现的。

11.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____________制。

12.古代宗庙祭祀等级严格,在宗庙设置方面,天子设____庙、诸侯立____庙。

13.在古代礼仪制度中,被称为“五礼之冠”、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的是_____礼。

14.古代“三礼”包括《周礼》、《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器主要是__________。

16.中国上古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__________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17.春秋战国时期,鲁文化的内容,是以__________思想为宗,以__________文化为中心。

18.《__________》一书,为秦统一中国探索新的理论,成为秦文化融合的标志。

19.汉代经学中,偏重于考订文字训诂、典章制度,探讨经文本义,学风朴实,却难免流于繁琐的章句之学为__________经学。

20.汉代经学中,在经典字里行间寻觅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然往往牵强附会的一派,称为__________经学。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

中国文化概论练习题《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心、、、、、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

《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

《》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B.兵家C.道家D.墨家名家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宗法制度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周礼:《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

《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

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

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

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3.图腾图腾(totem)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

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

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4.今文经以秦汉通行的隶书记载的经书。

西汉自惠帝起,开始重视儒家经典,派人四处访求老儒,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将老儒背诵的经典本文和解释记录下来,一一写成书,如“书”出自于伏生,“礼”出自于高堂生,“春秋公羊传”出于公羊氏和胡毋生。

因为这些经典都是用当时流行的文字——隶书写下来的,故称为今文经5.节日节日是世界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帅、漕、宪、仓”帅漕宪仓宋代在各路设立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机构 简称帅、漕、宪、仓。

帅司负责地方上的军事事务 漕司负责转运地方财富。

宪司职责办理地方刑狱方面的事务 仓司负责常平仓等公事。

因为此四者兼有监察地方长官的职责 所以合称监司7.聘娶婚聘娶婚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结婚方式,盛行于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2.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节假日?A. 春节B. 清明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初设立于哪个朝代?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4. “天人合一”是哪一派哲学的核心思想?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 中国的京剧艺术起源于哪个朝代?A. 明朝B. 清朝C. 民国时期D. 新中国成立后6.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被称为“书圣”的是哪位大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7.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A. 长城B. 故宫C. 巴黎圣母院D. 金字塔8. 中国茶文化中,哪种茶被称为“茶中之王”?A. 龙井茶B. 铁观音C. 普洱茶D. 大红袍9.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A. 赛龙舟B. 赏月吃月饼C. 插茱萸D. 放风筝10. “春秋笔法”是指哪一本史书的编纂特点?A. 《春秋》B. 《左传》C. 《史记》D. 《汉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五行思想中,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五方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________。

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总集,由清代学者纪晓岚主编。

4. 中国传统医学中,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被称为“五脏六腑”,其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________。

5.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________和赏花灯。

6. 中国园林艺术中,以山水为基调,追求自然和谐的园林被称为________园林。

7.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是登高和________。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B. 火药D. 望远镜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是?A. 1948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3.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4.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5.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五行”指的是什么?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春、夏、秋、冬、长夏D. 酸、甜、苦、辣、咸6. “天人合一”是哪个哲学流派的核心思想?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7.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哪些时期?A. 周朝、战国、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B. 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周朝、战国C. 周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战国D. 周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战国、汉朝8. 中国传统建筑中“四合院”的布局特点是什么?A. 四面环绕B. 四面朝南C. 三面环绕D. 三面朝南9.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春节D. 万圣节10. 中国的“京剧”属于哪种艺术形式?A. 绘画艺术B. 雕塑艺术C. 音乐艺术D. 戏剧艺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12. 中国的书法艺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________。

13.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赏月和________。

14.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________的作品。

1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古代诗人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参考答案第一讲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一、填空题1.各色交错的纹理;改易、生成、造化;人化或人类化.2.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与其结果.3.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是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4.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5.民族性、国度性.6.中华民族.7.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道理伦理.8.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9.历史性、遗传性;现实性、变异性.二、名词解释1.文化:"文化"即人文教化之意,以"文"教化天下.凡是超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与其成果都属于文化.因此,文化即自然的人化.其中包括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成果都可以称为文化,即广义文化;只包括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与其成果,属于狭义文化.2. 物态文化: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既"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与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3.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现今中国境内由华夏族演衍而来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总称.4.文化传统: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演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三、论述题1.谈谈你对文化的理解.答:〔1〕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的本义是改易.生成.造化的意思,文化有以文教化的含义.〔2〕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者"人类化",是人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3〕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极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是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2.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答: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现今留存者仍是浩瀚如烟海.经过考古工作者,文物工作者以与旅游部门的共同努力,中国文化的精粹已吸引了数不胜数的世界人民,被称为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的河姆渡遗址.殷墟三千年前的妇好墓、陕西临潼的秦始皇兵马俑、湖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挖掘向全世界证实了中国古代文化曾经达到的高度,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之自豪.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又是我们的沉重包袱,如宗族观念既维护了家庭的稳定,又使得各家族间的矛盾冲冲,有些得势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且缺乏竟争和冒险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首先,中国文化是一种独立发生发展的文化,中华民族生活的东亚大陆,远离其它文明中心,周边又多有难于逾越的地理屏障,因而很少可能与其他文化相接触或获得有关的文化信息.中国文化的发生期大体上是在与其他文化区少有联系的情况下度过的.中国文化在未受到或很少受到其它文化影响的情况下独自完成文化发生与创建的过程,确立了自己的文学,思维方式社会结构的基本风格和定势,在此以后才渐次与其他文化相接触,交汇和碰撞.虽然这种接触和交流对双方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中国文化的系统和态势已经确立了.其次,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延续最长的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由于中国文化发生和发展的独立性,使其具有无以伦比的延续力,得到最为连贯的继承和发展.其他原生型文化,如埃与文化,美洲的玛雅文化,早已后继无人,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经过多次异族入侵,深深迭压在后起文明世代的底层.基本上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唯有中国文化没有出现这样的中绝现象,经历数千年而持续不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中国历史上,一部"二十四史"将几千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活动以与各代历史人物的事迹,连续不断地记载下来,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三,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文明中心的作用.从文化初期时期,中国文化就在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级.在近代以前,在世界史的中世纪时代,中国文化不仅明显高于周边地区,而上高于其他文化圈,在世界文化总体格局中居于领先水平.特别在唐代的世界性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居于中心地位.在整个欧亚大陆上,唐朝是国力最强盛,文化最发达的大帝国,是当时世界文化总体格局的重心所在.直到近代以来,西方的工业文明逐渐发展起来,中国才显得落后了,由以前的主要是西方向东方学习,变为主要是东方向西方学习.第四,中国是第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大国,中国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第二讲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一、填空题:1.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2.月氏族.3.朝鲜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4.分封制;郡县制.5.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种多样.6.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7.黄河中下游一带.8.蒙古、满族.9.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二、名词解释1. 农历: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它以朔望的周期来定月,用置闰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接近太阳回归年,因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又叫中历、夏历,俗称阴历.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如《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农历的六月、七月相当于公历的七月、八月.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与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三、简答题1.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答:中国的气候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2.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哪些?答: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与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4. 简要分析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答: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四、论述题:1.联系万里长城的修筑历史,说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答: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与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2.马克思指出:"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联系中国实际,谈谈你的理解.答:马克思指出:"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且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自己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性."联系中国实际,谈谈你的理解.认真理解马克思这段话对于认识中国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作用是非常有益的.〔1〕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不但疆域辽阔,而且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适合于农业生产,因此,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就是农业文化.〔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使中国文化带有明显的多样性.〔3〕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中国历史上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原因并不是地理障碍的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第三讲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一、填空题:1.农耕自然经济.2.长江中下游; "东南财赋";"西北甲兵".3.农耕与游牧.4.内向型文化;内敛型经济.5.循环往复,长期延续;多元成份结构;既早熟又不成熟.6.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7.延续力;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8.守旧性.9.兼收并蓄.10.早熟性和凝重性格.二、名词解释1.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礼俗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与各类##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高级管理理念,人际交往理念以与语言,戏剧,民歌,风俗与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世界存在的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2.货币地租:货币地租师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封建土地所有者凭借所有权强迫租地农民交纳的,以货币形态体现的农民剩劳动.3.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指各民族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经济,文化以与生活的相互交融,师两个对等的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相互融合成新民族.迁移杂居互相通婚,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发展.4.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简单讲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三、简答题:1.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经济有哪些特点?答: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一是循环往复,长期延续;二是多元成份结构,既有国家土地,又有农民和地主的私人土地;三是既早熟又不成熟.2.宋明以来,为何我国的社会经济停滞不前?答:政治上,自宋明以来,政治上逐渐高度集权,内部缺乏活力,内部腐败.自然科学方面,这时的自然科学真处于一个总结归纳的时期,没有太大的新的理论成就.对外政策,这一时期的对外政策有先前的开放政策逐步的走向闭关锁国.3.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难以产生?答: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的牵制和制约.4.简述中国海洋贸易出现内敛性的原因.答:第一.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缺乏开拓海洋事业的进取精神;〔2分〕第二.稳定的农业社会和较少变化的经济结构,使中国古代的帝王们陶醉于万物皆备的理念中,在他们看来,中国与海外的经济交往,应当建立在"宾服贡献"的基础上;〔2分〕第三.中国古代的海上贸易主要目的一是夸示海外,二是为了满足上层统治者对于海外珍宝的需求,其政治上的意义超过经济上的意义;〔2分〕第四.中国古代对于私人海商集团采取扼杀和严格控制的政策,限制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2分〕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与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答:〔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2〕农耕经济的多元成份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各种学说的兼容并蓄,不同区域文化的兼容并蓄,不同民族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对外域文化的兼容并蓄.〔3〕农耕经济的多元成分结构,促进中国封建经济得到充分的发育,造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但是,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2.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有:〔1〕中国农耕社会的多元化结构造成中国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的特征,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顺利发展.从早熟的一面讲,中国的商品货币经济繁荣于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土地买卖出现在秦汉之际、农民较早地拥有了离开土地的自由等.从不成熟的一面讲,过于早熟的经济形态与时补充了农耕经济的不足,凝重了传统农耕经济的保守性和坚固性;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的否定作用被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与时化解或吸收.〔2〕中国农耕社会经历多次王朝的盛衰交替,经历了多次的稳定与战乱交替,周期性的破坏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3〕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双重失调,对于明清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尤为明显.〔4〕中国农耕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早熟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该体系即是中央集权政体的运转工具,又是剥削下层民众和腐蚀国家政治的重要因素.二是经济剥削,特别是对工商业经济的剥削.三是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导致社会安于现状,缺乏远见和开拓精神.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导致商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和商人性格的封建依附性.五是为了一视同仁而对富庶地区进行剥削也阻碍了先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第四讲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一、填空题:1.宗法制度;专制主义;"家国同构".2.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3.周公.4.家天下的延续;封国制度不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国同构.5.家族制度的政治化.6.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7.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势力,专制时间漫长;经济基础稳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人身控制严密.8.原始##原始艺术.9.自然崇拜;生殖- 祖先崇拜;图腾崇拜.10.自然经济;重农抑商.二、名词解释:1.家国同构: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国家结构打上了家庭结构的印记,其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皆严格遵从父家长制.2.宗法制度:是以一种血缘关系为基础,尊崇共同祖先以维系亲情,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且规定继承秩序以与家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与制度.3.嫡长子继承制:周朝所创制的王位继承制度,按照周制,统治阶级内部划分为四个等级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财产和地位世世相传,实行世袭制,继承者必须是嫡妻长子,如果是嫡妻无子,则立庶妻中地位最尊的贵妾之子.4.礼乐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所确认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全部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西周时周公所确立,它是周朝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其目的是,确立上下尊卑等级关系.三、简答题:1.在宗法制度影响下的中国传统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答: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2.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些什么特点?答: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有四:一是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二是经济基础稳固,土地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护了专制者的统治;三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以皇帝与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共同决策的机制逐步被皇帝独断所取代;四是对人身控制严密.四、论述题:1.论述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进入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面对宗法制度带来的一些不好的影响?答:〔1〕就其正面影响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许多外国民族所没有的.其次,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今天,海内外华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并以此为荣.大陆每次举行黄帝、炎帝、大禹等祭祖活动,海内外炎黄子孙来者如潮.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今天,我们炎黄子孙无论是何种信仰、来自何地何界别,但"反台独"、"反藏独"、"反疆独",维护统一的思想高度一致,也与这一制度的影响息息相关.〔2〕其负面影响集中表现在:第一,从政治上讲,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观念和##精神普遍缺乏..第二,从经济上讲,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第三,从文化角度讲,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精神,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3〕上述影响之深远,因宗法家族社会存续时间之长久世所未有而难以估量,它已深深渗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要消除这些影响,唯一的方法是变革,全方位的变革.首先是经济上的变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彻底铲除聚族而居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这一宗法家族思想赖以生存的土壤.其次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代替人治,以法律代替礼教,建设法治社会.再次是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快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通过上述工作,将其影响限制到尽可能小的范围,逐渐并最终消除其负面影响.当然,我们需要耐心和时间.2. 论述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三:一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第五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一、填空:1.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 "元谋猿人";蒙古人种.2.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3.原始##;原始艺术;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4.华夏、东夷、苗蛮.5.血亲杂交、血缘群婚、族外婚.6. "贞人";神本文化.7.宗法制度; "制礼作乐".8.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9. "轴心时代".10."仁"; "礼"; "中庸"; "知、行、学、思".11.《道德经》;《庄子》.。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集答案绪论一、1后天而奉天时2君子以自强不息3天下之达道也4万物育焉5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6精微之极致也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求之必得之9白首方悔读书迟10不能则学二、BCDAD BCCDB三、1 (书P3)(百度)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2 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皿,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3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4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5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四、1、(书P6-P7)中国文化是指由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

中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

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体。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

2、(书P5)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涉及范围大小有别,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两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 (书P4)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子层次。

依其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可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别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4 (书P7)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当前国情;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1 P2‘’文化‘’一开始专注于精神领域,‘’文明‘’兼容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双重含义,接近于广义文化。

2 P4由人类加工自然创造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3 P3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五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五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五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由、、、和四个层次构成的,狭义文化主要是指。

2.我国原始宗教起源于中华先民对、、的崇拜,中国本土宗教是。

3.中国古代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4.时期被称作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5.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的是,丛书中内容最丰富的是。

6.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湖南长沙的、湖南衡阳的、河南登封的、河南商丘的。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1.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之一仰韶文化位于河北一带。

()2.传统儒学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3.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汇是在汉唐之际,第二次大交汇则始于鸦片战争以后。

()4.汉代的察举孝廉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及隋唐的科举制,都属于选士制度。

()5.世界上许多文字都曾经经历过图画文字的阶段,然而后来大多走上了用字母记音的发展道路。

而汉字却把它的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发展、保存了下来。

()6.我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干宝的《搜神记》。

()7.中国书法在魏晋南北朝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出现了王羲之等书法名家。

()8.中国园林的核心是自然情趣,在结构上绝没有使人感到紧张的对称。

()9.司马迁的《史记》属于断代史。

()10.魏晋玄学属于儒学。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华夏族最终形成于:()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2.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A 汉 B唐 C宋 D清3.道教的创始人是:()A老子 B葛洪 C张陵 D张角4.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是:()A《神农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5.提出“尚力”、“节用”、“兼爱”、“天志”、“尚同”、“非功”等十大学说的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6.下列史书中属于纪传体的是:()A《通典》 B《汉书》 C《资治通鉴》 D 《通鉴纪事本末》7.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地方戏是:()A南戏 B高腔 C昆曲 D京剧8.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的是:()A十进位值制 B圆周率的计算 C正负开方术 D四则运算9.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源头是:()A离骚 B诗经 C汉乐府民歌 D汉赋10.明清两代严厉的文化专制突出表现在:()A文字狱盛行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文人属于第九等人四、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唐代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A.岑参 B.王维 C.白居易 D.孟浩然2.四书是宋代朱熹精选的儒家经典,属于四书的著作有()A.《大学》 B.《孟子》 C.《论语》 D.《尚书》3.中国化佛教的主要宗派有()A.大乘 B.小乘 C.天台宗 D.禅宗4.中国古代哲学起源于()A上古神话传说 B阴阳观念 C五行学说 D八卦说5.明清章回小说中被列为明代四大奇书的有()A《红楼梦》 B《金瓶梅》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6.中国古代雕塑体现出的与绘画相似的特点有()A.平面性 B.遗貌取神 C.重组变形 D.彩绘7.下列作品中属于元杂居中的爱情剧的有()A.《窦娥冤》 B.《西厢记》 C.《牡丹亭》 D.《墙头马上》8.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正确的观点有()A.实用性 B.重分析 C.整体观 D.重理论9.古代史书中被称为前四史的有()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10.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有()A.山西的五台山 B.四川的峨眉山 C.安徽的黄山 D.浙江的普陀山五、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有部分答桉)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思考题(有部分答桉)

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的含义是( D )A.人的品德B.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文明C.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D.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2.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现“文化”一词的是( A )A.《说苑》B.《论语》C.《易》D.《荀子》3.“文化”中的“文”,在古代汉语中的本义是( B )A.品德、修养B.花纹C.文治教化D.人文,即社会现象和规律4.“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A)A.《易·贲卦》 B.《荀子》 C.《论语》 D.《诗经》5.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叫做(B)A.文化事象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D.文化内涵6.我们平时经常讲“筷子文化”、“扇子文化”、均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人文精神属性而言的这一般被称为(D)A.文化产品B.文化现象C.文化事象D.文化内涵7.中国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形成于(B)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8.位于阴山以南的从来都是中原人群与草原人群的必争之地是(D)A.山西高原B.秦岭山脉C.汾河谷地D.河套地区9.古希腊文明的经济发展主要归功于( B )A.农业 B.海上贸易 C.牧业 D.渔业10.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其中底层文化是指(B)A.精英文化B.民间文化C.大众文化D.市民文化11.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其地形呈阶梯状分布,总体来看,地势的走向是(A)A.西高东低B.东高西低C.北高南低D.南高北低12.吐蕃开始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D)A.唐朝 B.汉朝 C.宋朝 D.南北朝13.在中国境内,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地势最高的高原是(B)A.云贵高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帕米尔高原14.云贵高原崇山峻岭,地势复杂,古代在此地区杂居的人是(B )A.东夷 B.西南夷 C.南蛮 D.西羌15.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属于(A)A.温带季风性气候B.热带雨林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沙漠性气候16.在历史上,最早提出把整个中国的疆域分为“九州”的说法出现在(B )A.《国语》B.《尚书》C.《山海经》D.《史记》17.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是(B)中国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竺可桢将此期称为A.温暖期B.方志时期C.寒冷期D.仪器观测时期18.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是(C )A.太行山B.河西走廊C.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处D.秦岭山脉的缺口处19.公元前770年率众东迁,开始了东周时代的君主是(C)A.周幽王B.周宣王C.周平王D.周公旦20.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文化中心的诸侯国是(C)A.秦国B.楚国C.齐国D.赵国21.于1553年以晒晾贡物为名,赖占了澳门的是( C )A.荷兰人B.西班牙人C.葡萄牙人D.英国人22.东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使者是(D)A.张骞B.司马迁C.唐蒙D.班超23.根据《史记》记载,五帝中进行了深刻的宗教革命的是()A.黄帝B.炎帝C.高辛D.尧24.下列比较重视史学的学派是( B )A.桐城派 B.浙东学派 C.皖派 D.吴学25.提出人应该从“修身”开始,最终要“治国”、“平天下”的典籍是(C)A.《论语》B.《孟子》C.《大学》D.《中庸》26.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B)A.磨制石器的使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农业的出现 D.陶器的制造27.氏族制度形成于(B)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夏代 D.商代28.中国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国家夏、商两代建立的地区是( B )A.长江中下游B.黄河中下游C.淮河流域D.辽河流域29.“八王之乱”发生在( D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30.在秦国实施变法,最终遭受车裂肢解的法家代表人物是( B )A.韩非子B.商鞅C.吴起D.管仲31.道家思想发源于(B)A.楚国 B.秦国 C.鲁国 D.齐国32.中国文化重心向南迁移最早出现在( A )A.南北朝 B.魏晋 C.秦 D.汉33.灵渠开凿于(B)A.汉代 B.秦代 C.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34.古代吐蕃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是(D )A.关中地区B.云贵高原地区C.岭南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35.自古就有居“天下大势”之说的省份是(A)A.山西 B.河北 C.陕西 D.甘肃36.下列文化遗址中,属于夏代的是(D)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二里头文化37.战国时期改革军事制度,实行“胡服骑射”的是(B)A.齐国 B.赵国 C.秦国 D.韩国38.司马迁曾经把楚国一分为三,今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被他称为()A.西楚B.东楚C.南楚D.北楚39.提出仁政观点的是( B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D.老子40.在元代,处于最低等地位的人是(B)A.蒙古人 B.南人 C.色目人 D.汉人41.郡县制建立于( C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汉朝42.《农政全书》的作者是(B)A.宋应星 B.徐光启 C.李时珍 D.王夫之43.玉米从欧洲传入我国是在(C)A.宋代 B.元末 C.明末 D.清末44.著名的“七国之乱”发生于(B)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45.提出“尚贤”、“尚同”思想的是(C)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6.最先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人是( C )A.汉武帝 B.曹操 C.曹丕 D.司马迁47.中国的“家天下”的历史起源于(B)A.尧舜时期 B.夏代 C.商代 D.周代48.仰韶文化属于(C)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中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49.历史上的“太康失国”发生在(A)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东周50.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包括(C)A.墨家 B.道家 C.佛家 D.法家51.佛教传入中国是在( C )A.秦代 B.西汉初 C.两汉之交 D.唐朝52.主张“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的名家代表是(C)A.公孙龙 B.老子 C.邓析 D.墨家53.在汉代的官员选拔方式中,比较重视才能的科目是(B)A.孝廉 B.茂才 C.贤良 D.明经54.丞相的废除发生在(C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55.建立特务机构东厂的是( D )A.刘邦 B.李世民 C.朱元璋 D.朱棣56.西汉初年文帝、景帝在位之时指导政治实践的思想是( B )A.儒家思想B.黄老之学C.法家思想D.佛家思想57.将商朝历史分为前后两期的界限是(B)A.武丁时期 B.盘庚迁都 C.武王伐纣 D.平王迁都58.中医“四诊”中最重要的方法是(D)A.望 B.问 C.闻 D.切59.儒家的思想核心是(B)A.礼 B.仁 C.孝 D.兼爱60.商代达到鼎盛时期是在( C )A.汤 B.盘庚 C.武丁 D.纣61.商代自武丁以后,在宗教崇拜占据了主要位置的神灵是(A )A.祖先神 B.自然神 C.图腾 D.天地神62.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的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C)A.仁B.兼爱C.逍遥D.生生63.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思想得到归纳和整理是在( A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64.中华民族的基干生成的时期是( B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秦朝65.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发生在(C)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66.在明代,对儒家心学理论贡献最大的是(B)A.朱熹 B.王阳明C.宋应星 D.张仲景67.我国南北方生产文化最重要的一个共同点是(D)A.耕作方式 B.作物类型 C.水利灌溉 D.二十四节气文化68.我国南方的农耕文化属于(A)A.稻作型 B.麦黍型 C.林业型 D.牧业型69.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是(A)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70.君主专制最早出现在(C)A.春秋 B.战国 C.秦代 D.汉代71.将法、术、势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法家集大成人物的是(C)A.商鞅 B.孔子 C.韩非 D.吴起72.祭祀大地的时间是在(D)A.春分 B.立春 C.冬至 D.夏至73.我国出现农耕业的萌芽的时期是(A)A.仰韶文化时期 B.龙山文化时期 C.尧舜时期 D.夏代74.中国农耕生产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的是在(D)A.新石器时代 B.黄帝时期 C.尧舜时期 D.夏商时期75.汉代重在考察德行的察举科目是(B)A.贤良文学 B.孝廉 C.秀才 D.明法76.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初见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的文化遗址是(B)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河姆渡文化D.屈家岭文化77.“本草”一词最早出现在(C)A.西周 B.春秋 C.西汉 D.唐朝78.中国最早出现专卖店是在(B)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79.砖最早出现在(D)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秦代80.农业社会的定居生活使得社会的经济形态成为(B)A.采食经济B.产食经济C.游牧经济D.渔猎经济81.祭礼天帝的时间是(C)A.春分 B.立夏 C.冬至 D.夏至82.我国古代法律的定罪是根据( B )A.犯罪轻重 B.等级 C.财产 D.犯罪事实83.中国古代最早制订出测岁的纪年法、纪季法、纪旬法、纪日法和记时法是在(B)A.夏代B.商代C.周代D.汉代84.秦代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是( A )A.关中地区 B.岭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江淮地区85.中国第一个农业盛世是( D )A.夏代 B.商代 C.周代 D.汉代86.现存第一部完整地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是(B)A.《四民月令》B.《淮南子》C.《四时篡要》D.《开元占经》87.我国古代法律的中心任务是( A )A.刑事制裁 B.民事诉讼 C.维护正义 D.保护民权88.秦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政治统治,在全国推行直属中央管辖的(B )A.分封制B.郡县制C.采邑制D.宗法制89.我国古代引礼注法的运动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一过程完成的标志是(B)A.《唐律》B.《唐律疏议》C.《大清律例》D.《九章律》90.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曾经是法家学说支配的,后来被儒学思想所代替是在(B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91.隋唐时期,为了限制相权,中央官制采取(A)A.三省六部制 B.三公九卿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92.在宗法制度下,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D)A.家庭 B.村庄 C.部落 D.宗族93.我国古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高基层组织形式是(A)A.什伍里甲制 B.户籍管理制 C.连坐制 D.察举制94.汉代的选官制度是( C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世卿世禄制95.考选官员制度开创于( C )A.周代 B.春秋战国 C.汉代 D.隋代96.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B )A.科学研究 B.预卜祸福 C.行政决策 D.制定历法97.元朝初年王应麟编写的儿童识字教材是(C )A.《百家姓》 B.《千字文》 C.《急就章》 D.《三字经》98.九品中正制的实行是在(B)A.汉代 B.曹魏时期 C.晋代 D.南北朝99.孔子“仁”的核心是(A)A.爱人 B.兼爱 C .无差等之爱 D.孝悌100.提出“一分为二”观点的是( D )A.张载 B.孔子 C.老子 D.朱熹101.我国科举制的雏形是(C)A.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世卿世禄制102.我国傣族地区信奉的佛教是(B )A.大乘佛教 B.小乘佛教 C.原始佛教 D.密教103.中国历史上建构成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是()A.周文王 B.老子 C.孔子 D.孟子104.中国历史上,完成对天上最高权威神“上帝”的创造的历史时期是()A.夏代B.商代C.西周D.春秋105.东汉时期倡导道教于鹤鸣山,被尊为“五斗米道”领袖的是(B)A.老子B.张道陵C.张三丰D.张角106.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A)A.《诗经》 B.《楚辞》 C.《古诗十九首》 D.《花间集》107.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C)A.《唐律》 B.《唐律疏议》 C.《大清律例》 D.《九章律》108.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是(B)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器物文化109.在历史上享有“佛画之祖”美誉的是(C)A.吴道子 B.顾恺之 C.曹不兰 D.阎立本110.礼最初来自于(A)A.习俗 B.祭祀 C.宗教 D.法律111.汉语中的“胡同”来源于(D)A.维吾尔语 B.藏语 C.布努语 D.蒙古语112.文化的载体是(A)A.语言 B.文字 C.媒体 D.信息113.“三纲”一词最早出现于(C)A.《论语》 B.《孟子》 C.《春秋繁露》 D.《道德经》114.在中国哲学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A)A.天人合一 B.天人交胜 C.天人之分 D.天人相分115.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B)A.和谐 B.中庸 C.通变 D.致用116.儒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C)A.真人 B.君子 C.圣贤 D.佛陀117.普通话的标准音依据是(A)A.北京方言 B.山东方言 C.河北方言 D.河南方言118.社会政治、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和使用起着直接的影响,其中受影响最明显的是()A.语音B.语法C.词汇D.声调119.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的基础是()A. 林业 B. 牧业 C. 农耕 D. 渔业120.郡县制最早出现在(D)A.商代 B.西周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代121.在西周的社会政治秩序中,首要的政治原则是(A)A.亲亲 B.尊尊 C.敬德 D.保民122.“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A.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B.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望远镜C. 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望远镜D. 火药、印刷术、望远镜、计算机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中秋节C. 圣诞节D. 清明节答案:C3.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礼、乐、射、御、书、画答案:A二、填空题4.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答案:牡丹5. 中国的书法艺术分为五种基本字体,分别是: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________。

答案:篆书三、简答题6.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

答案: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医学、天文等多个领域。

7. 描述一下中国京剧的特点。

答案:中国京剧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段,以脸谱、服装、道具等为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魅力。

四、论述题8. 试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不仅体现在茶的种植、制作、饮用等方面,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作为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对促进文化交流、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回答,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探索和学习,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三结构的四层次说包括哪些内容?1.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3.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4.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A.文化事象 B.文化现象C.文化思潮 D.文化内涵2.国别文化是以()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

A.国家 B.民族 C.地域 D.层次3.中国的地势地形()。

A.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分布 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西高东低,呈波浪状分布 D.向东南倾斜,呈波浪状分布4.到元明清时,我国出现了()的局面。

A.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B.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北方C.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D.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5.下列属于道家的观点的是()。

A.仁者,人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无为而无不为 D.修身,治国,平天下6.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的朝代是()。

A.秦代 B.两汉 C.魏晋 D.隋唐7."道统"的思想是()提出的。

A.孟子 B.董仲舒 C.韩愈 D.白居易8.车的发明者是()。

A.神农氏 B.轩辕氏C.伏羲氏 D.有巢氏9.漏壶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的工具。

A.时间 B.长度 C.重量 D.体积10.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迈五帝"而将三皇五帝合并成"皇帝"的是()。

A.周文王 B.秦王赢政 C.汉武帝 D.汉高祖11.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山川祭祀等。

A.人鬼祭祀 B.日月星辰祭祀 C.社稷祭祀 D.人神祭祀12."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宋代的()提出的。

A.张载 B.朱熹 C.陆九渊 D.程颢1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说的。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14.《牡丹亭》是()的作品。

A.元朝的关汉卿 B.元朝的王实甫 C.明朝的汤显祖 D.清朝的孔尚任15.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的是()修辞方式。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习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习题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习题与答案(含普及、提高与深化三种类型)第一类别:普及层次习题一、填空题1.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_____和______等积极作用。

2.在国家形成以前,黄河流域分布着两大文化圈,一是以_____为精神支柱的农牧氏族集团______,一是以______为精神支柱的游猎氏族集团______。

3.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除了黄河流域之外,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5.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政策和“____”政策。

6.人类初始集团指的是____。

7.在西周宗法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国家政治中的____统治序列与____统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

8.“多子分继财产制”渊源于汉武帝时颁布的______。

9.秦以前的宗族属于____宗族,秦以后的宗族则属于____宗族。

10.“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_。

11. 中国人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导致____的习惯产生。

12. 整体型思维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分析型思维则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

13. 北宋哲学家是把______当作____问题进行讨论的第一人。

14. 墨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法”,包括__、___和___。

15.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_____思想。

16. 中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

17.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系统内通常会保持稳定的机制,其构成来自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很浓厚的现世实用的味道,表现在⑴_________;⑵________。

19. 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因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思考题(填空题)
1.中华文明肇源于____________时代。

2.____________的出现,可看作是史前社会的终结和文明社会的开端。

3.____________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孕育了中华民族最早的国家形态。

4.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地理书,同时又是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是_________。

5.中华民族的远祖可以分为华夏、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文化集团。

6._________是中华民族共同祭奠的人文始祖。

7.最早的文字是古埃及的____________文字和巴比伦的____________文字。

而目前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是____________。

8.殷商时代,____________明显处于文化的中心地位。

9.殷人的神鬼信仰主要是____________信仰和____________信仰。

10.“天”的观念是在____________时期出现的。

11.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____________制。

12.古代宗庙祭祀等级严格,在宗庙设置方面,天子设____庙、诸侯立____庙。

13.在古代礼仪制度中,被称为“五礼之冠”、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的是_____礼。

14.古代“三礼”包括《周礼》、《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器主要是__________。

16.中国上古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__________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17.春秋战国时期,鲁文化的内容,是以__________思想为宗,以__________文化为中心。

18.《__________》一书,为秦统一中国探索新的理论,成为秦文化融合的标志。

19.汉代经学中,偏重于考订文字训诂、典章制度,探讨经文本义,学风朴实,却难免流于繁琐的章句之学为__________经学。

20.汉代经学中,在经典字里行间寻觅微言大义、春秋笔法,然往往牵强附会的一派,称为__________经学。

21.东晋以后,随晋室南渡的士族称为______姓;原先居住在江东的士族,则称为_____姓。

22.隋唐科举的科目主要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23.南朝宋文帝时,设立了儒学、玄学、__________、__________四馆,初步有分科教学的规模。

24.僧肇的《__________》成为中国僧人开始正式理解印度佛教的标志。

25.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了中国佛教的彻底成熟。

26.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是__________宗,而在中国最有影响的佛教宗派是__________。

27.被称为南朝道教改革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道教史上创立了神仙谱系以及道教的传授历史的人物是__________。

28.魏晋玄学三个宗派包括何晏、王弼的__________论、裴頠的__________论、郭象的__________论。

29.“遍注群经、立言百万,集汉学之大成”的人物是__________。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新声记载下来的主要有“吴声”和“__________”。

31.秦汉以来,集大成的书法家是__________,他的行书被奉为最高法式。

32.唐代__________的草书奇幻多变,形成了“狂草”。

33.唐代专攻行书的书家__________的行书吸收魏碑体势,或神采飘逸、或淳厚质朴,显示
出极高的才华与功力,被誉为“书中仙手”。

34.盛唐时的__________被誉为“百代画圣”。

35.被称为“书圣”、“画圣”、“诗圣”的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被称为“药王”的医学家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37.贾思勰的《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农书。

38.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咸通九年印刷的《__________》。

3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主持编纂的《__________》。

40.宋代“四大书”包括《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以及《__________》。

41.明代修书工程之著者,当推永乐中编纂的《__________》。

42.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四大类书有《渊鉴类函》、《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和《__________》。

43.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是雍正朝活字排印的《__________》。

44.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是乾隆年间的《__________》。

45.__________时期是清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字狱最密集的时期。

46.现存最早的套色印刷的实物是至正元年中所刊《__________》。

47.明代毛晋__________刻书达到了中国古代私人出版业的发展高峰。

48.明初纂修的三部“大全”,包括《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__________》,标志着程朱理学作为封建专制政体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的确立。

49.宋初儒学“三先生”有胡瑗、孙复和__________。

50.南宋理学家中,朱熹与吕祖谦、__________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51.__________是清代考据学的开山祖师,其最重要的考据学著作是《__________》。

52.__________是皖派的学术领袖、清代考据学的集大成者。

53._______、________父子继承考据学传统,淹博、经审兼而有之,代表着乾嘉考据学的最高成就。

54.浙东史学的代表人物、强调学术要经世致用、坚持“六经皆史”说的是__________。

55.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观点的人物是__________。

56.__________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

57.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魔小说是《__________》。

58.第一部文人独创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_》。

59.明代传奇四大声腔包括“海盐腔”、“余姚腔”,以及“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0.第一次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曲创作的传奇剧本是_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