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日常化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数字化创新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数字化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是至关重要。
数字化创新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数字化创新,并提出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以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各类教学资源。
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比如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课文内容,配以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力。
其次,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学生可以获取到大量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然而,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不够熟悉,导致教学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学生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力有限,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利用教学资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敏感性和运用能力;学校可以建立学习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加强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培训,提高其使用能力。
二、在线学习平台的搭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学习平台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数字化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统一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线上交流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然而,目前在线学习平台的搭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平台的设计和开发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其次,平台的维护和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在线学习平台的支持和投入,建立统一的在线学习平台标准,降低平台搭建和维护的成本。
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
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现如今的小学生对电脑已经不再感到陌生,反而是越来越感兴趣,所以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信息技术带入小学课堂,使之成为辅助老师教学的一把利器。
数学是一门学起来比较枯燥的学科,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动”起来,不再那么死板,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利用可以使文字、公式、定理等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更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添了课堂的乐趣,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的学科。
数学知识应用广泛,学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许多学生都产生了厌学心理。
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大部分老师的授课方式都是:老师上边讲,学生下边听;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
这样的课堂一般是死气沉沉的,学生没兴趣,老师没激情。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自顾自地讲,忽略了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自我动手的机会。
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端,这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了坏习惯:不会的问题从来不找老师请教,课前不会预习,课后不会总结归纳,上课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长期下去,学生就变成了学习机器,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二、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贪玩的时候,自控能力差,好奇心强,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只会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所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所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就很好地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信息技术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把物体、图像、文字等一些抽象的东西更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简单有趣,使学生能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学的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灵活多变的学科,里面包含许多知识技能,所以老师应该学会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改进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其始终保持着新鲜感,这样学生才会由表及里,彻底喜欢上这种教学方式,喜欢上数学。
从小事抓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从小事抓起,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内容摘要:细节决定成败。
当今信息技术课堂,一要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信息素养的养成,二要注重强化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每一句话、每一个操作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而这一切,都要从细节抓起。
关键词:细节、习惯、高效、课堂在网络的各大教育论坛上,在日常工作交流中,我经常会看到信息技术老师们抱怨信息技术是小学科,学生根本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这种抱怨几乎成了信息技术老师这个群体的主流声音。
笔者也受这个现象困扰多年,为什么信息技术课这么难上?经过实践我发现,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还真得从小事抓起。
一、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除了信息技术课特有的特点以外,学生平时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容忽视。
1.上课不带U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无论你在讲台上多么激情四射,有的学生依然会无动于衷地看着显示器,手眼动作高度协调地操作着电脑。
这个时候不用问都知道,这样的学生一定是沉迷在游戏世界中了。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信息技术老师也是各显神通,有的学校上信息课,老师时刻盯着屏幕监控学生的一举一动,有的学校把机房的USB口从系统里禁用,有的学校干脆把学生用计算机桌安放主机的位置做成封闭的,只留下个小孔进出必要的连接线……种种做法,只有一个目的,不让学生安装游戏。
但这样做是否真的有用?封闭USB的做法固然可以禁止学生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但也给教师维护计算机时带来很大的麻烦。
我们是否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不在信息课上使用U盘呢?对此笔者做了一些试验:在课堂上宣布,不得带移动存储设备进计算机教室,一旦发现,没收设备,直至学期结束才给予归还。
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讲完课布置学生们进行练习时候发现,有几个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在计算机上安装了CS枪战游戏,正联网打的起劲。
追查起来,最终查到是一个叫雷金波的学生带的U盘。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日常化问题
课 程 内容 。这 种在 课程和学 科层面 的整合 代表了信息
“ 6l计 划 ”在 新 的 学 科 分类 中, 都 力 图渗 透将 自然 20
课 开 发 性 应 用 研 究 确 实 需 要 大 量 的 时 间 、知 识 和 技 术 , 化 环 境 下 现 代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新 方 向 。 美 国 著 名 的 ~ w
程 师都在超负荷运转 ,很难再抽 出时 间和精力 来考虑如 科 学 、 社 会 科 学 与 信 息 技 术 三 者 结 合 的 思 想 , 因而 在
整 一 绝大多数 师生对信息技术渗入 教学是适应 并肯定
的,但如何提高信息 技术的使用效 率和最 佳功 能,真
正达 到 教 学 的 最 优 化 ,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探 索 最 实 用 简 便 的模 式 , 以 快 捷 的 方 式 进 入 日常 课 堂 教 学 之 中 。
有严格的操作程序 ,偏 向于教 师演示 、学 生参与 。从 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 者单位 : 江苏 吴江 市教 育局教 研 室 ) 作
2 0 . 0 4l 0 9 0 -8 7
田l I l
塑蕉 薮冀
-
时代 的学 习环境 和教育模式 ,重新审视教 育教学 的一 变 得 更 合 理 、 科 学 。教 师 要 不 断 学 习相 关 的 知 识 并 改
高手,才能真正体现网络、多媒体 等信息 技术 的魅力,
才 能真正展现 日常课堂教学 的独 特魅力 ,从而提高学
由教 师本人 或在计 算教 师帮助 下事 先规划 设计 好 的, 技术手段的使用上 讲,属于 技术 密集型的课件 ;从教 学 设计理念上讲, 是教师 制作 的程 式化教学 ,允 许学
(完整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博罗县园洲中学2015年4月8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博罗县园洲中学一、概述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浪潮正冲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教育信息化正是摆在教育领域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2879人,教师184人。
学校拥有电脑室4个,多媒体多功能室12个,并且每个课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个教师办公室都配高标准电脑。
为了确保每台电脑都能正常上网浏览、下载资源,学校开通了20兆宽带,这些硬件的投入使用,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有关教育教学的各种信息量也在不断增长。
学校已充分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己经成为了学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校信息技术科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的应用研究。
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我校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处理、教学资源建设、教师绩效管理、公开课网上申报”等方面,通过设计开发各种软件系统,使我们可以减少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二、特色与创新近年来,我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中始终坚持信息技术优先服务教学为宗旨,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地推动我校的教研教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如下:(一)坚持科学管理,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1、建立有效制度,促使教研常态化。
按照我校“信息技术优先服务教学的宗旨”,每学年度,学校都要制订电教工作计划。
通过制定一系的制度,如:《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教室多媒体设备管理制度》、《教师办公室电脑使用注意事项》、《教师信息化应用工作常规要求及考评办法》等,逐步建立了符合本校的特点的网络教研的规章制度及科学的评价体系,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保证。
小学信息技术课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信息技术课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小学生作为信息社会的新生代,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也变得越发重要。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往往过于枯燥和理论化,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较为突出。
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成为了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生活化教学即是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学习知识。
生活化教学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及策略,分析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案例,评价其教学效果,并探讨影响因素及对策。
通过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旨在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一步了解生活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分析生活化教学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影响,从而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我们还希望通过对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研究旨在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的提高。
2. 正文2.1 小学信息技术课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
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发布班级通知、记录学生考勤、组织班级活动等,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参与度和透明度。
01
02
03
02
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词
移动化管理
个性化管理
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新趋势
03
技术与实际应用的脱节
有时候教师可能会过于关注技术的使用而忽略了实际的教学和管理需求,导致技术与实际应用的脱节。
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新挑战
01
技术更新迅速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
02
数据安全问题
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新机遇
感谢观看
THANKS
总结词
在班级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应当与班级管理目标保持一致。然而,现实中存在信息技术运用与班级管理目标偏离的问题。例如,教师可能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价值,或者使用不恰当的多媒体材料,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信息技术对班级管理效率提升有限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效果。然而,由于使用不当或缺乏相关技能,部分教师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导致班级管理效率提升有限。此外,一些学校可能缺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备,限制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日常管理
利用计算机、通讯等技术手段,实现班级通知的发布、学生考勤的记录、班级活动的组织等功能,提高班级日常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
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范围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日常生活的结合一、引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触信息技术的第一步。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互联网等工具进行学习和生活。
然而,信息技术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分析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为促进信息技术课程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提供参考。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日常生活的现状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网络安全等内容。
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电脑、键盘、鼠标等设备进行基本操作,掌握文字处理、制作幻灯片、浏览网页等基本技能。
此外,学生也学习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防范网络暴力等网络安全知识。
2. 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他们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设备进行游戏、社交、学习等活动。
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小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
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尽管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但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信息技术课程更多地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与日常生活的实际结合。
这导致学生无法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日常生活的问题分析1. 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性过强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大量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却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
2. 信息技术课程与日常生活的实际结合不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实际生活的应用意识。
解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解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信息技术教学被视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加以应对。
一、存在的问题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信息技术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实际应用。
学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这是由于教学内容的局限性,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等原因造成的。
2.教师技术水平不足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技术水平不足,难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也难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3.课程标准不明确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目标和标准不够明确,缺乏统一的学习标准,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质量存在差异。
二、对应措施1.重视实践操作应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重视实践操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系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增加实际操作的比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2.提高教师技术水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可以采用培训、交流、外派等方式,提高教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信息技术服务。
3.明确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要素有一个长期明确的目标,通过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和标准,让学生以一个目标为依托,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
4.注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实验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应加强实验教学,帮助学生达到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5.加大互动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非常重要,可以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借助网络工具,在线上进行互动教学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论信息技术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掌握,同时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经验的提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应用技术,它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不仅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普遍的应用,而且在教育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资料信息技术可以用来搜集教学资料并且使教学资源得到丰富。
利用网络、电子图书馆等技术,可以大大拓宽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平台等工具,将各种知识呈现给学生,丰富教学资料,使教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等技术,可以实现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方式的教学,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更好地激励他们探究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可以用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借助电子化教学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需要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同时,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选择,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帮助教育教学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便捷的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可以利用自动化的工具来快速进行相关教学任务的完成,节省人力;而学生则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五、提高信息素养能力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来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才。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相关推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通用1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篇1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新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技能的形成,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这三个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结合体。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无形渗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要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在某个知识板块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而难点则是基于小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语言解说的方式,虽然也尽量用到了挂图、模型等,但限于教学手段自身的局限性,并未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料库,具有强大的综合表现功能,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多媒体的加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带来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
如在学习《西门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角色特点,更好地进行分角色朗读,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一系列的图画,使学生将阅读与图画结合了起来。
这样更利于学生结合具体的场景、语言、神情、动作等来把握角色特点,从而取得了阅读教材与教师语言描述所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伟大的科学家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可见,想象的重要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目前数字化教学已经受到了诸多学校和教师的关注,而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从最初单一、不完善的信息,逐渐成为了高效的学习资源,对日常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也正好具备了数字化的配备基础,与其他课程比起来更加具有优势。
目前数字化教学逐渐走进课堂,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就必须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
一、数字化资源的特点1.参考和学习资料多样化。
数字化教学模式应用之前,课堂授课教师主要依据课本的内容进行备课,可供查阅的关于信息技术的资料和方式的极少,即使可以查到却又耗时较长,且多以书面形式为主,不易摘录存储;学生的学习也主要是根据课本所写的步骤来进行。
但是数字化资源的发展实现了教材和参考资料费的多样化,例如运用多媒体所呈现的讲义课件,数字化音频和视频,链接等等这些数字化资源不仅实现了学习资料和方式多样性,同时也实现资源了之间的快速共享,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备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信息的更新较为及时。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以课本为主,但是课本从搜集资料,编写,印刷到出版,中间环节十分耗时,往往最新的教学材料供学生参考的时候,已经跟不上时代信息的发展了,这样的参考资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一直跟在创新技术的背后,一味的学习和模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然而,数字化资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已经能够实现紧随时代的步伐,提供最新的信息和学习资源,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先进的内容。
3.数字化资源的共享性。
数字化资源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即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面对面也依然可以一起学习,例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超链接这一操作的学习。
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和教师只能通过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或者是老师在机房面对面的教,才能够很好的学习,而数字化资源的运用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共享一个学习平台的愿望,教师可以通过在自己电脑上操作,让学生在自己电脑上观看和学习操作步骤,同时还可以在任何一台电脑上进行教学资源访问和资料查询,同时老师也可以将自己所布置的作业加到数字化资源库中等,实现了资源的快捷共享,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来支撑教学、服务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至少在信息化教育2.0已经来临之际,各学校的硬件、软件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要做的事是要落地应用。
本篇开始,将分三次分别介绍硬件、平台、软件。
从应用的角度是如何为教学服务的。
希望本系列能对您的教学有帮助。
我们先来看看硬件。
通常所说的硬件一般包括常规硬件和新型硬件两种。
常规硬件就是现在学校基本都建设完成的部分,包括各间教室布置的投影仪、交互电视、一体机、电子白板等。
这些硬件对于教师教学来说,上课时使用它们播放课件和视频。
这种应用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来说,早已成为一种习惯,因此不多说。
新型硬件则包括了近几年已经普及的网络设备,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等),录播系统、远程互动系统,以及学校正在建设的VR设备、AR设备、MR设备、可穿戴设备等等。
其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移动网络的完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经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普遍使用,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教育来说,从趋势上看它们必将成为新的课堂工具。
站在课堂教学的角度,通常可以利用它们完成资料查询、沟通交流、反馈测评等内容(当然这需要结合平台的使用,这个我们在下一篇讨论),从而为课堂的过程性评价提供有效数据。
通过引入手机或平板电脑,通过无线网的链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终端,教师则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使用它们,最终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录播系统和远程互动系统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它们的主要应用是在远程沟通上。
基础教育主要用它们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共享,职业教育主要用它们同行业、企业、实训的专家沟通和联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它们可以建立不同区域课堂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可以建立课堂与实训现场相联系,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可以建立课堂与企业的联系,从而实现工学结合;可以建立课堂与专家的联系,从而可以多一层纬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
将录播系统和远程互动系统合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会对整个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
中小学教师怎样运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中小学教师怎样运用信息化课程资源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广与深入,信息化资源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要“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然而,同任何其他类型课程资源一样,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能否进入教学领域并显现其潜藏的价值,关键在于利用。
积极且有效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工程从建设阶段转入教学应用阶段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校和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就一个学科教师如何开发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提出一些策略。
一、提高认识,明确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类型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生教师“想不到用”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现象,这是教师信息化课程资源意识不强,对信息化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造成的。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利用一定的时间精力学习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理论知识,对信息化课程资源有一些基本认识与了解,很有必要,这是有效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前提。
1.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内涵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资源[1]。
根据其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2]。
可见,信息化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种类型,它是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课程资源。
具体而言,信息化课程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具有课程价值的各类教学资源[3],这里的“具有课程价值”就是指“能够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
2.信息化课程资源的类型从资源的使用对象和功能看,信息化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两种。
前者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备课、课堂演示、编制试题等)服务,实现一定教学功能的各类信息化内容和材料,后者是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外练习、复习、自主学习等),具有学习利用价值的各类信息化内容和材料。
浅析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108教育版内容摘要: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近几年信息技术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展更是提升了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和管理水平。
因为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心理和生理发育不成熟,注意力不易集中,而视频、声音、图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幼儿对课堂的兴趣和注意力,调动学前儿童的教学参与热情,所以信息化技术对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 运用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幼儿教学的价值:(一)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学前儿童因为年龄偏小,所以思维模式和心理都不够成熟,具有画面感的事物才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才能够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全球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多种现代信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所以很多幼儿早已开始接触多媒体信息技术。
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模式,依托信息技术采用新颖的方式方法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具体、生动地展示给学前儿童。
考虑到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思维模式,所以幼儿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首先,丰富教学方式方法,采取多种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其次,通过图像、影音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时,可以选取颜色更加鲜艳、声音更加生动的素材进行教学内容的制作,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二)提高幼儿教学的效果。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学前教育至关重要。
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学习除了自身感知外更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悉心指导,这样才能为他们未来的求学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情况:(一)多媒体软件不完善。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普及,很多幼儿园都进行了信息技术设备的配置,如在幼儿园每个班级安装电脑、电视、多媒体等。
所以多媒体硬件设备在大多数幼儿园都得到了配置,但是对于多媒体软件的配置还未全面实现。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教学资源丰富、互动性提升、自主学习促进以及评估工具优化等四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资源丰富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到大量的教学资料、教学案例和学习视频。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在线搜索和查找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
这样的教学资源丰富不仅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互动性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的互动性。
比如,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者PPT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设在线讨论区域,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线上交流。
这样的互动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三、自主学习促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或者教育软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训练。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四、评估工具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优化课堂中的评估工具。
传统的考试形式往往只能评价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测验和自动评分系统,更加客观地评估学生的水平。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和跟踪,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
总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了课堂互动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化了评估工具,还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班主任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角色,也需要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讨论一下信息技术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班级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通常是以纸质资料为主,但这种方式存在不少弊端,如信息不便于查询、存取不方便、传统而又繁琐。
因此,数字化班级管理工作成为过去几年中被广泛实施的有效方式。
借助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班主任可以使用专业的管理平台或班级微信群等工具,方便地进行信息的存放、整理和查询,包括班级日程、学生信息、考试成绩等等,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帮助。
2.网络交流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教师等进行交流,而信息技术让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等平台,向家长及学生发布班级通知、作业等信息,大大减少了与家长面谈的时间,也更方便了家长迅速获得信息。
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家长进行实时沟通,及时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提升了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效率。
3.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术成绩的多元化,班主任需要更多量化数据来进行评估和决策,以保证班级秩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班主任可以通过电子数据的整合、传输和汇总,获得更多的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
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提供更细致、全面的支持。
4.智能化考勤管理传统的考勤管理方式往往浪费了很多无谓的时间和人力,班级分班后,班主任需要通过人工输入、核对等方式进行考勤管理。
智能化考勤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班主任轻松、快速进行班级考勤管理。
通过二维码或刷卡等方式,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学生的考勤信息,统计考勤结果,从而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提升了考勤管理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大大简化了班主任的工作流程,提升了管理的效率,让班主任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情况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新教师如何结合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应用
新教师如何结合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应用
新教师群体一般都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师数字素养的介绍,从新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请谈谈如何结合数字化意识和数字化应用,促进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良好的数字化教学活动,并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数字化意识,即新教师要认识到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以及自己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责任和使命。
新教师要树立数字化思维,即用数字技术的逻辑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和创新教育教学活动。
新教师要培养数字化习惯,即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利用数字技术来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掌握数字化应用,即新教师要熟练运用各种数字技术和工具来支持和改善教育教学活动。
例如,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虚拟实验等来丰富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新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资源、协作软件、数据分析等来拓展和深化课后辅导,个性化和精准化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新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微课程、博客等来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建立和扩展自己的专业社区。
3.促进专业成长,即新教师要不断反思和评估自己的数字化意识和应用,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积极寻求各种学习机会和资源。
例如,新教师可以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的培训、研讨、竞赛等活动,提高自己的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新教师可以阅读各种专业书籍、期刊、论文等资料,了解最新的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新教师可以向有经验的老师或专家请教或求助,获取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的反思和总结(5篇)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的反思和总结(5篇)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的反思和总结篇1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就是为了能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老师们大多以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来帮助教学。
这样显得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单一化,而在有的课例中又显得不太恰当。
利用课件帮助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老师应仔细备课,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这些信息化手段解决教学问题。
忌“滥用”,无论什么课都采纳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假如这样,不但不会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老师的工作量,对同学而言,只会耽搁他们的学习时间,学习力量又不能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活动,不是什么高级产物,忌“穿新鞋,走旧路”,应走入老师的实际教学。
不要认为信息技术是公开课、优质课中才能使用。
这样纯粹铺张教学资源,更不能促进教学进展。
综上所述,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必需先解决问题:更新老师观念,提高老师的信息力量,才能利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
当然,要使教育真正信息化,是一个艰难漫长过程。
要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的反思和总结篇212月2324日,在市二小进行了“学校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说课、讲课活动。
参加此项活动的老师有21人,分别来自各个“汉之星”的试验学校。
年龄结构年轻化,参赛老师都富有活力与制造力,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自己良好的一面。
从整体上来看,在以下方面做的较好。
1、能突出“说课”的特点。
始终以来,老师们对于“说课”与“说教材”概念模糊,关注点消失偏颇。
这次的说课,参赛老师都能对“说课”这一形式有清楚的熟悉,说课的环节也符合要求,重点突出,特色鲜亮,使听者对一节课的设计一目了然。
2、关注对教材的研读。
在说课时,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能深化对教材进行研读。
特殊是有的老师不仅着眼本课的教材,还能一点带面,纵横研读,找出本册教材,甚至其他册教材与之想关的内容,找出联系点,发觉不同侧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日常化问题
【摘要】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日常教学中运用的现存问题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的建议。
【关键词】日常化问题建议
近几年对“校校通”工程投资之巨、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有目共睹。
实施“校校通”工程的目的不仅仅要解决有和无,其核心和根本还在于利用多种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深层次推动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硬件建设是初级目标,教学应用才是终极目标。
随着一系列适应基础教育信息化需求的应用平台、软件、资源库的逐步推广应用,软件建设跟不上硬件建设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艰巨和紧迫。
一、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的现存问题:
在学校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没有真正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信息技术没有成为教育教学中必不可缺的支撑环境,因此信息化对教育行业而言成了锦上添花,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后再没有动力推动应用和创新了。
1.主观上缺乏应用创新的原动力。
与企业具有强烈的追求实现效益的内在动力不同,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多数学校主观上缺乏应用创新的原动力,教师还是不能够将信息化应用内化为一种内在动力和需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还是不能与信息化有机契合。
把书本上的内容搬上屏幕,把为应考而准备的各种“电子题库”劈头盖脑地压向早已厌倦的学生,结果当然不会受到师生的欢迎,尤其是从事学科教育的老师们,仍然偏爱他们用惯了的粉笔与黑板,同计算机世界几乎处于“绝缘”状态。
而黑板、粉笔和扩音器之类的“技术”已经完全与教室结合起来,它们之所以如此深入,是因为它们使教师讲授更为方便,不管你如何看待这种教育方式,黑板粉笔和扩音器确实帮助了教师。
2.客观上实现起来比想象中困难。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目前,老师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要花30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备课,其中大约28个小时是用来找资源、做课件。
如何创造出真正能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的既有效又便于掌握而且能引发师生兴趣的方法,其难度决不亚于技术的创新,然而这却是非常迫切的需要。
率先使用计算机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师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当他们确实有了精彩的想法时,却苦于找不到实用的教育软件,靠教师自己编制软件,即缺乏技术指导,又缺乏时间和精力,因为对计算机创造性
的开发性应用研究确实需要大量合理计划的时间、知识和技术,但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绝大多数教师都在超负荷运转,经常需要利用晚上和周未的时间备课、与家长联系、批改作业,很难再抽出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的建议
1.建立服务体系。
科研成果要加强推广,将科研部门推向产业化应用的前沿能够产生很好的成效,依托教研机构成立“教育信息化服务机构”,为各地提供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针对教育信息化中普遍存在的网络安全、系统维护、设备更新、课件制作等全程技术支持问题,将整个学校的相关维护工作外包给相关公司,以减轻教师课件制作的负担及学校网管和信息技术教师不足的问题。
建立教育信息化服务机构,也许将成为未来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2.在新课程设计阶段就考虑把信息技术应用整合于课程内容。
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看,发达国家近年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是从信息技术应用于目前的课程转向在新课程设计阶段就考虑把信息技术应用和整合于课程内容,这种在课程和学科层面的整合代表了信息化环境下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在新的学科分类中,都力图渗透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因而在这样的学科体系中,你看不到纯粹的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地理和历史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历程表明,发展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应用为主,投资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教师信息化培训投资比重增大,最终要占信息化总投资比例的30%。
而综观我们培训的现状,新课程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仍然是两张皮。
有人尖锐地指出这是“有思想没有技术”和“有技术没有思想”的并存,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中的培训甚少,培训在质的方面没有创新,造成应用仍在初级层次徘徊。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课程和学科层面的整合上突破,迈出较大步伐,相应地构建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新模式。
4.丰富优秀资源。
大力提倡教师使用资源库,以解放教师的生产力和师生的创造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教师的岗位不仅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而且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参考文献:
[1]蒋鸣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几点思考
[DB/OL]./worldwide/eduinfo/eduinfo04.htm
[2]祝智庭.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展报告[DB/OL]./Article/ei/2006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