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浅议国际气候制度变迁-实用word文档 (7页)

合集下载

浅谈全球气候治理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全球气候治理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重大问题,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

气候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的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环境等。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自然科学问题,而是已经深度演变为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外交以及安全利益、社会变迁、基础设施建设、人类生命健康的跨领域多角度的复杂议题。

伴随着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深入了解,为了稳定全球气候变化,消除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全球气候治理行动兴起。

全球气候治理行动随着人类的危机意识的增强而不断地推进,至今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和效果,但是这远远不够,气候治理需要世界的努力与合作,而且当前气候治理面临着许多的局限性,所以为了人类的未来,必须要找到阻碍气候治理的因素并找到解决方法,从而减缓气候变化。

本文首先从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来强调全球气候治理的必要性,然后简述国际社会在气候治理上已经做出的努力,再分析全球气候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或挑战,主要有气候问题的全球性使得合作较难、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不足、减排分歧大实施难度高、资金与技术水平的约束,根据这些问题,最后提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问题;对策浅谈全球气候治理的问题及对策一、全球气候治理必要性直到现在,国际上关于气候变化的争论还在继续,这些争论主要关注的是全球变暖是否为事实,以及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但是气候变化问题的重点并不在这些,而在于我们是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面对气候变化危机我们如何去解决它,这就决定了人类社会的未来。

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伴随着各个国家的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全球的气候变化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对人类,对世界,对各国家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未来,气候的恶化还可能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当前国际政治局势不稳定、经济发展缓慢、贸易战此起彼伏,世界各地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愈演愈烈,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加速,这些都体现了气候变化形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同时预示着当前人类的艰难处境。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国际法相关制度变迁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国际法相关制度变迁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国际法相关制度变迁一、气候变化问题相关概念界定天气:一般来说,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它们常常在短时间内造成集中的、强烈的影响和灾害。

气候:指某一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及以上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气候不同于天气,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一个因素和重要自然资源。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正常的气候条件。

气候系统:则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地圈的整体及其相互作用。

公众日常关心的是每天的天气如何,但经济活动的决策者和经济计划的制定者,为趋利避害,更关心气候状况,特别是未来的气候系统的变化。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则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定义,《公约》第1条规定“气候变化”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以由不同的原因造成。

主要分为自然的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原因。

《气候公约》对于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进行区分,这种人类活动是通过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成分而影响全球气候的,所造成的气候变化是叠加在相同时期的自然气候变化率之上的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的增加所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目前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己经发现近30种,除了二氧化碳外,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还有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

由于水蒸气及臭氧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减量措施规划时,一般都不将这两种气体纳入考虑。

后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來说,二氧化碳的增温效应最强达到63%,其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肇事者。

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寿命可达200年,因而最受关注。

国际气候治理的制度分析

国际气候治理的制度分析


国际气候 治理 的制度 化趋 势
国 际气候 治 理 是指 在 联 合 国主 导下 围绕 着 一 系列 的 国际规 则 与 行 动条 款 ,在 世 界 范 围 内开展
全球范 围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的一系列规则 与安
收 稿 日期 :0 1 0 — 6 2 1- 5 2
方 法论 。

作者简介 : 盛 , , 李 女 黑龙江 齐齐哈 尔人 ,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 治 系在读博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国际关系理论与
6 2
辽 宁大 学学 报 (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 )
2 1 年 0 1
排 的总和 。 国际气 候 治理 则 是 对 已建 立 的气 候 合 作 制度 的具 体实 施 与 履行 。有 关应 对 全球 气 候 变
( ) 际气 候 治 理 发展 对 国 际气 候 制 度完 善 二 国 提 出具 体 要 求
的新 制 高点 而 成 为影 响 未来 国际体 系 转 型 与 国际
球 效应 的集 体 控制 。

的 根本 途径 国际气 候 制度 是 现代 国际 制度 理 论在 气 候 变 化 领域 的具 体 应 用 , 是伴 随全球 气 候 问题 的加剧 , 在 国 际环境 制 度 框架 基 础 上发 展 起来 的 ,关 于在
化 的国际公约与各项技术指标 、 行动方案 , 战略 从 高度规划 了国际气候治理的中长期行动 目标与国 际气候 合 作 的长效 路线 。 国际 气 候制 度 的 确立 是 国际 气候 合 作 实现 的
前 提 条件 。由于 气候 变化 问题 本 身 的特殊性 : 一方 面 , 候 资源 作 为 自然 公 共 物 品 , 气 表现 出明 显 的外

气候问题论文总结范文

气候问题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旨在总结关于气候问题的研究论文,探讨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分析由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通过对多篇论文的梳理,本文将阐述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以及应对策略。

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

以下是几篇论文的主要观点:1. 全球气候变暖:阿伦尼乌斯在1896年的论文中首次量化计算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加剧,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宫鹏教授、陈镜明教授和梁顺林教授等人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的综述文章指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粮食产量下降、农作物病虫害增多等。

3. 江南梅雨现象的变化:江南地区的梅雨现象在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如烟雨特征几乎丢失,极端天气频发。

这与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二、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洪灾、雪灾等。

以下是一些论文的研究成果:1. 台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台风强度和频率增加,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2. 洪灾: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洪水灾害增多,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3. 雪灾: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度地区冰雪融化,引发雪灾,影响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针对气候变化问题,以下论文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植被恢复与保护:加强森林、草原等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提高碳汇能力。

3. 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总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面对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制度中的规范

气候制度中的规范

国际气候制度中的规范摘要: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难,充满矛盾与变数的过程。

在传统理性思维仍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关系领域中,理性主义对国际气候制度的解释并不能令人满意.相反,理性主义有时不但无助于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反而会削弱现有气候制度的有效性。

建构主义者对规范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其关注的规范性因素在国际气候制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领导层对安全和发展的认知规范发生了变化,从而成为推动国际气候制度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国际气候制度;规范;安全;发展全球气候变化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政治议程之一,其可能导致的全球性气候灾难已经愈来愈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是一个全球环境问题,从深层次讲,更是一个国际政治经济问题。

但是,与国际军事,国际安全,世界金融等传统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相比,全球气候变化又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气候具有公共产品性。

公共产品是公共拥有的资源和财产。

由于它的所有权不属于任何个人,所有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对其加以利用,同时每个人都可以从别人对它的治理和保护中获取利益而无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因此,在公共产品的使用上,个体追求最大利益的理性行为往往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结果,并最终损害个体利益。

这就是所谓的“公共产品的悲剧”。

①气候就是这样的公共产品,存在于任何国家的管辖范围之外,是人类所共有的公共产品。

所以世界各国都不愿意承担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埋单的责任,却又想享受他国治理和保护气候所带来的利益,都想成为公共利益的“搭便车者”。

其次,气候变化具有广泛性。

全球气候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不以国家的行政疆界为限的。

温室气体一经排放便会影响全球气候系统。

气候变化的这种广泛性使得任何国家都无法通过其自身力量治理和保护全球气候系统,也无法通过设关立卡来阻止气候变化的影响。

新形势下国际气候治理体系论文

新形势下国际气候治理体系论文

新形势下国际气候治理体系论文新形势下国际气候治理体系论文一、《巴黎协定》的主要成果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完成了历时4 年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达成了以《巴黎协定》为核心的一系列决定。

《巴黎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递出全球推动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信号。

《巴黎协定》达成以下主要成果:(一)行动目标的明确性《巴黎协定》重申了《公约》所确定的“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

第一次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上提出具体目标:一是明确全球地表平均气温相对于工业革命前上升的幅度不超过2℃,而且要努力寻求将升温幅度进一步限制在1.5℃ ; 二是提高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并以不威胁粮食生产的方式增强气候适应能力和促进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三是使资金流动符合温室气体低排放和气候适应型发展的路径。

尽管没有规定近期减排目标,但是协定中明确规定尽早实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长远上的减排目标更具有革命性,明确要求在本世纪后半叶实现人为碳排放源与温室气体移除汇的平衡,也就是净排放为零。

1992 年通过的《公约》没有明确的温度目标,没有近期、中期,抑或是远期的减排目标。

《京都议定书》只是明确了发达国家近期或中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哥本哈根协议》尽管提出了2℃温控目标,但没有涉及长远碳减排。

也正是有这样的长远减排目标的预期和约束,近期或中期的减排目标才有一个评价的标准。

(二)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巴黎协定》的最终达成,凝聚了所有196 个缔约方(195 个国家+ 欧盟)的共识,为2020 年后全球气候治理给出了较为明晰的制度安排。

而且,在2015 年10 月初,欧盟(含28 个国家)、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士、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秘鲁和南非等在内的154 个国家(地区)先后提交了国家(地区)自主决定贡献文件,已覆盖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近80%。

〔3〕所有缔约方都提供了关于减缓贡献的信息,有些国家还在贡献预案中提供了适应方面的信息。

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2)

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2)

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2)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篇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摘要:中国“十二五“规划建议已于2010年10月拟定出来,其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这是由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低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如何解决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文章就“十二五”环境规划所提出的建议,结合发展经济学知识,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之快倍受世界瞩目,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不断破坏。

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知识,对“十二五”环境规划之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见解。

熊焰(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双重作用下,一场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

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

葛全胜、方修琦(2010)运用化学方法结合科学知识对如何“减排”做了系统的介绍。

这些学者的研究都使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危害性和“减排”的重要性及可行性有了充分了解。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我们发展经济学中所说的气候变化通常是指人为因素对气候起到的使其反自然规律而达到变化或恶化的状态。

(一)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的变化因为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干旱的地方更干旱,降雨多的地方雨更多。

对防御暴雨气候灾害和预防抗旱的要求就更高了,但是有些偏远地区并没有那么健全的防御机制,所以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粮食的减产甚至危机到粮食自给。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虽然气候变化导致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使某些地区农作物生产周期发生改变而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对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生长周期和防止虫害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国际气候制度与中国

国际气候制度与中国

⼀波三折的国际⽓候进程 全球⽓候变化是⼀个涉及政治、经济、环境、科技、法律等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温室⽓体排放与经济发展⽔平和⼈民⽣活质量密切相关。

另⼀⽅⾯,全球⽓候变化可能演变为⼈类共同的灾难。

为了应对全球⽓候变化的挑战,国际社会于1992年在⾥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上达成了《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并在1997年第三次缔约⽅⼤会(COP3)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但是鉴于温室⽓体减排对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各国都有“搭便车”(freeride)的趋向,因⽽,《京都议定书》的⽣效之路可谓⼀波三折。

《京都议定书》为附件I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规定了具体的、具有法律约束⼒的温室⽓体减排⽬标,要求附件I国家在2008~2012年间总体上要⽐1990年⽔平平均减少5.2%。

同时引⼊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3个灵活机制,允许发达国家以成本有效⽅式在全球减排温室⽓体。

《京都议定书》⽣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经各国国内程序批准议定书国家达55国;第⼆,批准《京都议定书》国家中,附件I缔约⽅1990年CO2排放量须⾄少占全体附件I缔约⽅1990年排放总量之55%。

由于占全球温室⽓体排放总量1/4的美国(美国1990年CO2排放量占附件I国家CO2总排放量的36.1%)于2001年3⽉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把《京都议定书》逼上了绝路。

虽然有关各⽅在妥协基础上达成了《马拉喀什协定》,但《京都议定书》的环境效益却⼤打折扣。

为了使《京都议定书》尽早⽣效,在劝说美国放弃单边主义⽴场⽆效的基础上,国际社会纷纷将⽬光投向俄罗斯。

俄罗斯1990年CO2排放量占附件I国家CO2总排放量的17.4%,如果俄罗斯批准,那么《京都议定书》就满⾜了⽣效的条件。

然⽽,即便在《马拉喀什协定》中获得了相当⼤的利益,俄罗斯仍旧犹豫不决,俄国内⼀直存在⾮常激烈的争论。

原则与规则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变迁

原则与规则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变迁

原则与规则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变迁一、本文概述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挑战,已经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变迁,则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原则与规则,分析其历史演变,评估现有机制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将概述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科学认知到国际社会的政策响应,再到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

我们将重点关注关键的历史节点和重要的国际协议,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原则与规则。

我们将分析这些原则与规则如何影响全球气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它们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的作用。

我们还将讨论这些原则与规则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的反映和影响。

本文将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我们将分析现有机制的优点和不足,探讨如何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更好地平衡各国的利益和责任,以及如何加强全球气候政策的执行和监督。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二、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初步形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逐渐显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0世纪7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开始初步形成。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标志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正式进入国际议程。

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强调了人类对环境的责任,并提出了全球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197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日内瓦举行,这是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大会通过了《世界气候大会行动计划》,呼吁各国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

此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等机构开始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推动各国加强合作。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气候变迁:全球气候演变和人类影响

气候变迁:全球气候演变和人类影响

气候变迁:全球气候演变和人类影响引言气候变迁是目前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气候系统的变化不仅影响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演变的原因和人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什么是气候变迁?气候变迁是指长期平均气候模式的持续改变。

这种变化可通过一段时间内的气温、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的统计数据来评估。

全球气候变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包括地球自身的自然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因素日晷效应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所有气候系统的驱动力。

太阳辐射的变化会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

太阳辐射的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的轨道参数、太阳活动周期等。

这种辐射变化会导致地球上的季节和年际气候变化。

气候振荡和变异地球气候系统中存在一些自然的振荡和变异现象。

例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一种周期性影响全球气候的现象。

ENSO的出现将导致一些地区的降水量和温度发生明显变化。

除了ENSO外,大气环流中的其他振荡和变异现象也会影响全球的气候模式。

冰期和间冰期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和间冰期的循环。

这些周期性的冰期和间冰期对全球气候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冰期和间冰期的循环是由地球轨道参数及其与太阳辐射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冰期会导致地球温度下降,而间冰期则会使温度回升。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迁的影响尽管地球自身的气候变化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人类活动对气候变迁的巨大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

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形成了一个类似温室效应的层,使得地球的热量不能够完全释放到外太空中。

温室气体会导致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这一现象被称为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带来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如热浪、干旱和暴雨。

亚洲森林砍伐亚洲地区的森林砍伐也对全球气候变迁产生了负面影响。

森林是地球的肺脏,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浅议国际气候制度变迁.doc

浅议国际气候制度变迁.doc

浅议国际气候制度变迁-环境问题作为全球事务的重要议题,多边合作机制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国际气候变化制度由一系列协议与机制构成,主要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属协议( 《京都议定书》,1997) 、资金机制( 全球环境基金,GEF) 、政治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 the Copenhagen Accord) ,2009) 。

国际气候变化制度的基础是《联合国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是其直接的正式产物。

《联合国框架公约》是国际气候变化制度变迁中的重要里程碑,是指导全球环境政治领域政府间合作的文件。

《联合国框架公约》并未对任何国家确立温室气体排放的有约束性限制。

相反,它形成了一个气候变化问题领域进一步行动与合作的框架,正处于转型过程中。

像所有社会制度一样,国际气候制度一旦形成就以各种不同方式持续不断地变化着。

对于国际环境机制研究者而言,鉴于近几十年来法律承诺与制度的不断扩展理解制度变迁的需要具有更为强烈的紧迫性。

几乎没有人为全球环境成为国际议题而伤心,然而什么原因导致制度扩散的问题尚未清楚。

这是当下关切制度变迁的充分理由。

国际气候制度变迁涉及秘书处等制度安排、灵活机制等机制设计以及共同但有区别、可持续发展、公平等规则的变化。

国际气候制度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政治框架。

那么国际气候制度的形成与变迁的理解日益迫切,是把握全球环境政治、选择国家环境战略的关键。

基欧汉、奥兰扬等曾经尝试着描述和解释制度变迁,但是大多数学者关注国际制度缘何重要、如何有效等问题。

因而全球气候政治研究者没有充分探讨国际气候制度变迁的模式、过程、来源等方面,以理解制度变迁对未来全球环境治理的影响及其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战略选择。

一、国际气候制度变迁的制度主义解释制度主义者假设国家在全球环境事务合作中是理性的,环境保护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

并不像古典现实主义者,这些学者们假设制度的确立至关重要,全球政治不仅仅涉及权力与客观利益,而且关系到认知、观念、知识、认同与意义。

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

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多哈会议的成果有限,说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努力面临重大困难,陷入自1988年国际社会启动气候变化相关谈判和应对进程以来的最低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篇一《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内容提要]多哈会议的成果有限,说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努力面临重大困难,陷入自1988年国际社会启动气候变化相关谈判和应对进程以来的最低点。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各国均将成本一收益平衡当做参与国际气候变化应对框架和机制的重要决策依据。

其具体体现为碳排放覆盖率的参与度,这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关键因素。

通过构建成本一收益平衡的理论模型,本文论证了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框架和机制发展的双重均衡方程,指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仍停留在相对稳定的低(收入)水平均衡状态上。

很显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必然还存在一个可以带来高收入和高福利的高水平均衡点。

国际社会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寻找和确定从低水平均衡点迈向高水平均衡点的临界点并实现突破,推动各国提高参与度,推动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向高水平均衡点迈进。

[关键词]气候变化成本—收益分析国际框架均衡点[中图分类号]P4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68-(2013)04-0042-15自1988年国际社会在加拿大多伦多首次召开半官方的气候会议,到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应对框架的多哈会议(COP18/CMP8),有关气候变化应对的国际谈判已走过25年历程。

多伦多会议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减排目标,即以1988年的排放水平为基准,到2005年全球减排20%,这一目标史称应对气候变化的“多伦多目标”。

现在看起来,这一目标显然过于理想化。

因为在2012年多哈会议最终通过的决议里已经找不到明确的全球碳减排目标,更多的则是“希望”、“理应”、“自愿”等字眼。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在当今时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不仅仅是环境领域的问题,更是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形式多样。

其中,气温升高是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

过去的几十年里,地球的平均气温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这种升温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冰川和极地冰盖的融化。

大量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着沿海地区和岛屿国家的生存。

一些美丽的海滨城市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海水淹没,人们不得不被迫迁移。

降水模式的改变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有些地区降雨量大幅增加,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严重的干旱,水资源极度匮乏。

这种不均衡的降水分布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干旱地区的农作物因缺水而减产甚至绝收,而洪涝地区的农田则可能被淹没,同样造成农业损失。

这不仅影响了粮食的供应和价格,还可能引发粮食危机,威胁到一些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

除此之外,全球气候变化还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

飓风、台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

这些极端天气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比如,强烈的飓风可以摧毁房屋、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呢?人类活动无疑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中,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形成了一层“保温层”,使得地球表面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从而导致气温上升。

森林的砍伐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和开垦,森林面积急剧减少,这就大大削弱了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此外,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也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能源和资源来维持生活,这导致了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

城市中的大量建筑物、交通设施和工业活动都在不断地消耗能源,产生热量和排放污染物。

国际气候制度的现状研究综述

国际气候制度的现状研究综述

国际气候制度的现状研究综述作者:闫碘碘缪东玲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01期【摘要】气候制度成为热点问题,本文简要对气候制度的概念,现状以及与贸易的关系加以总结,梳理归纳在国际气候制度领域中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观点。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性帮助。

【关键词】气候制度概念;产生原因;发展现状;贸易与气候一、国际气候制度相关概念1.制度关于制度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始于古希腊的历史学与政治学,一直到后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西方新制度学派都有比较详细的探讨。

不同学科对其定义有所不同。

但内涵中都有“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的内容。

①制度是一种“规则”“组织”“习惯”“模式”“系统”。

2.国际环境制度一般认为国际制度包括国际组织,国际机制,国际惯例三部分总成。

是用来规范国家行为的。

则国际环境制度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规则。

内容包括国际组织或国家间达成的国际环境公约、议定书,及各种条约和文件,也包括为履行这些环境规约而制定的措施、程序等。

②许多非正式的、对参与国没有约束力的规则、指针、行动计划和宣言等,当它们能够影响到国家的行为时也是特定环境问题领域中的国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3.气候变化及气候变化问题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者更长)的气候变动。

”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条规定: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

丁一汇提出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积累,致使地球温度趋于上升的变化。

而气候变化问题是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或对经济系统的运作,或对人类的健康和福利生产重大的有害影响。

⑤4.国际气候制度理解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规范国家行为的规范。

指“国际关系行为体为协调国际环境关系、稳定国际环境秩序进而保护全球环境与资源而共同制定或认可的一整套明示或默示的原则、规范、规则以及决策程序”⑥但现行国际上没有对气候变化制度有统一的定义,都承认国际公约中的原则规则和其他多层面的法律规范和决策程序。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及管理体制经验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及管理体制经验

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努力进行气候治理改革,尽可能减少碳排放。

政府采用的政策工具通常有直接监管和经济手段,比如碳排放交易,但实际上这些政策工具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因为,从全球的碳排放数据看,总量仍在不断上升。

而且,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也在不断上升。

因此,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很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要放缓经济发展的速度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当然,我们很难做到完全消除碳排放。

图1是一个宏观认识的视角,可以解释碳排放减少取得积极成效的原因。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尚未有清晰的认识。

到了20世纪80年代,198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了主题为“变化中的大气:全球安全的含义”的大会后,国际社会才真正意识到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政治回应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撒切尔夫人及其他一些国家的首脑,开始提出设立气候变化的控制目标,包括二氧化碳减排,一些国家也开始积极争取行动,就在此之前5年和10年时间中,科学家也开始意识到了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严重问题。

当时,全人类拥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或者窗口期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如果我们能够严格遵循1988年加拿大多伦多会议所做出的政治承诺,就不会有后面如此多的问题。

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1992年召开了里约会议,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艾弗森:挪威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所原所长、国合会特邀顾问图1 实现成功的宏观视角提供了基本框架。

1997些成员国,如美国、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议。

2015该协定为2020排,制在2℃以内,期水平之上的1.5℃以内。

整体趋势看,剩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

到空气当中,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问题也越来越难解决。

《巴黎协定》之后将去向何方,才能实现零排放目标?图2解释了我为什么对宏观零排放目标比较悲观。

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碳排放在不断增长,要实现《巴黎协定》中2℃温升控制的目标,要有66%以上的成功率必须是这样一条曲线,如果说从20世纪80、90年代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现在还是展给与支持。

全面了解国际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全面了解国际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全面了解国际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引言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国际气候变化和应对措施是全球合作的关键议题,各国必须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以减缓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全面了解国际气候变化的现状,以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气候变化的背景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指的是长期时间尺度上地球的气候模式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包括温度的上升或下降、降水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

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

工业化、能源使用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活动都会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导致地球温度的上升。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珊瑚礁受到威胁。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等频率增加,给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导致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导致的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

同时,气候变化还会影响到空气和水质,增加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经济发展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经济产能损失,基础设施受损,农作物减产,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

同时,气候变化还会对能源生产、旅游业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产生巨大冲击。

国际气候变化政策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首个全球性协定。

该公约于1992年达成,旨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各国通过制定国家层面的政策和措施,共同努力以实现公约确立的目标。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分析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分析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分析导言随着全球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气候变化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不仅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还威胁到了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深入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

背景1. 气候变化的定义气候变化指的是长期气候模式的变化,包括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然而,近年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2. 主要气候变化驱动因素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主要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能源生产和消费、工业和农业活动以及排放过多的交通工具。

3.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球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H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变化的温度和降水模式直接影响着物种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温度升高导致冰川融化,海洋酸化加剧,森林火灾频发等等,这些破坏性事件威胁着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H2. 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水资源的可用性以及农业灾害的增加。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干旱和洪涝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农作物歉收和价格上涨,加剧了全球食物安全问题。

H3. 健康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极端高温和灾害事件增加了人们患热波、中暑和疾病的风险。

长期的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和传染病传播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H4. 经济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洪水和干旱)的增加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基础设施破坏、农产品减产和保险索赔的增加。

此外,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的推动也为经济新机遇提供了可能性。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 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气候变迁与国际形势全球生态环境的紧迫问题

气候变迁与国际形势全球生态环境的紧迫问题

气候变迁与国际形势全球生态环境的紧迫问题气候变迁是当今全球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也给国际形势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迁对全球生态环境以及国际形势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应对这一挑战的建议。

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导致了许多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物种的灭绝。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如干旱、洪涝和飓风等,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

世界各国都感受到了气候变迁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例如,海平面上升导致了沿海城市的淹没风险,气温升高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气候灾害给基础设施和人类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此外,气候变迁也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资源紧张和生态系统破坏使得各国之间的竞争加剧。

例如,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盖融化,引发了北极地区的资源争夺。

各国为了争夺极地的矿产资源,不断增加军事存在,使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

其次,气候变迁也加剧了贫富差距。

经济较强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而经济较弱的国家则更容易受到气候变迁的冲击,导致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这种不平等的影响容易引发国际间的纷争和冲突。

面对气候变迁对生态环境和国际形势带来的紧迫问题,国际社会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首先,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这包括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帮助其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同时,全球减排行动也应成为各国的共识和必要条件。

其次,各国应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关键。

此外,投资研发清洁能源技术和推广可再生能源也是应对气候变迁的重要举措。

总之,气候变迁是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紧迫问题,也对国际形势带来了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采取有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际和平稳定的关键。

各国应共同努力,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来共同应对气候变迁的挑战。

只有付诸实际行动,我们才能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全球气候变化的演变》【摘要】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

我们之所以关注气候变化,是基于对历史的客观认知和对未来科学预测的警示;是基于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经济社会系统带来严重影响;是基于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

既要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减缓气候变化,更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演变一、前言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恶化、台风肆虐、热浪频袭、干旱洪涝此起彼伏。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气候变化问题势必成为一个长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难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难题。

气候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整个地球历史上存在着许多次的变暖和变冷,而每一次变化都必然带来生物系统的进化或退化,甚至是灭绝全球气候变化二、气候1.什么是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天气状况的长期(月、季、年、数年、数十年到数百年或更长)平均,通常用某一时段的平均值以及距此平均值的离差值来表征,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几分钟到几天)发生在大气中的现象,如雷电、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

因此,我们对天气的认识可能更感性一些。

而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气候状况的综合。

气候和天气又密切关系: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天气的概括。

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通过该地区各气象要素(气温、湿度、降雨量、风等)的多年平均值及特殊年份的极端值反映出来的。

三、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1.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时指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变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编范文】浅议国际气候制度变迁-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浅议国际气候制度变迁
环境问题作为全球事务的重要议题,多边合作机制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
式之一。

国际气候变化制度由一系列协议与机制构成,主要包括《联合国气候
变化框架公约》、附属协议( 《京都议定书》,1997) 、资金机制( 全球环境
基金,GEF) 、政治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 the Copenhagen Accord) ,
201X) 。

国际气候变化制度的基础是《联合国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是
其直接的正式产物。

《联合国框架公约》是国际气候变化制度变迁中的重要里
程碑,是指导全球环境政治领域政府间合作的文件。

《联合国框架公约》并未
对任何国家确立温室气体排放的有约束性限制。

相反,它形成了一个气候变化
问题领域进一步行动与合作的框架,正处于转型过程中。

像所有社会制度一样,国际气候制度一旦形成就以各种不同方式持续不断地变
化着。

对于国际环境机制研究者而言,鉴于近几十年来法律承诺与制度的不断
扩展理解制度变迁的需要具有更为强烈的紧迫性。

几乎没有人为全球环境成为
国际议题而伤心,然而什么原因导致制度扩散的问题尚未清楚。

这是当下关切
制度变迁的充分理由。

国际气候制度变迁涉及秘书处等制度安排、灵活机制等
机制设计以及共同但有区别、可持续发展、公平等规则的变化。

国际气候制度
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政治框架。

那么国际气候制度的形成与变迁的
理解日益迫切,是把握全球环境政治、选择国家环境战略的关键。

基欧汉、奥
兰扬等曾经尝试着描述和解释制度变迁,但是大多数学者关注国际制度缘何重要、如何有效等问题。

因而全球气候政治研究者没有充分探讨国际气候制度变
迁的模式、过程、来源等方面,以理解制度变迁对未来全球环境治理的影响及
其我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战略选择。

一、国际气候制度变迁的制度主义解释
制度主义者假设国家在全球环境事务合作中是理性的,环境保护符合国家的长
远利益。

并不像古典现实主义者,这些学者们假设制度的确立至关重要,全球
政治不仅仅涉及权力与客观利益,而且关系到认知、观念、知识、认同与意义。

学者们往往从国家动机的角度探究国际制度的变迁。

以权力为基础的制度主义
理论认为权力是国际制度变迁最至关重要的因素; 以效用为基础的制度主义理
论认为利益是国际制度变迁的主要因果因素,以观念为基础的制度主义理论强
调共识式知识是国际制度变迁的主要因果因素。

尽管这三种制度主义理论以不
同方式界定着利益,但是呈现出国家中心论的特点,假设自私是国际制度变迁
中国家的基本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