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思修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引言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我们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法律权威。
同时,在发展中的中国,法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需要积极参与进入,共同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思修第七章将以此作为主题,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二、了解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法规是增强法律意识的基础。
我们需要了解有关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部门颁发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法规性文件,熟悉常见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同时,要时刻关注最近的新闻事件,了解最新的法律政策和法律变化,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是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手段。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不应该做出不法之举,但有时候社会舆论、经济利益等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我们必须自觉抵制各种不合法的诱惑,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小题大做”、“无伤大雅”的事情,比如违停、乱扔垃圾等行为。
此外,我们还应自觉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随意诋毁他人的名誉、尊严等。
这些行为都是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四、维护自身权利维护自身权利是个人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方面。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产权等权利,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仅有了解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懂得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利。
如在人身侵害、财产损失等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报警、起诉、申请仲裁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参与法治建设参与法治建设是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其中,比如自己学习法律知识,加入志愿者组织参与法律援助、提供法律帮助等服务,或者关注和参与法律改革进程,促进国家法治建设的进步。
在人权、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法治等领域,可以参与讨论或组织活动,倡导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发展。
六、结语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要条件。
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一个国家的治理之本。
在现代社会中,法治精神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而要想让法治精神得到真正的落实,就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又以普通民众的法制观念培养尤为关键。
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已成为当下的紧迫任务。
本文将就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传播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制观念的第一步。
而要做好法律知识的传播,就需要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举办法律讲座、举办法治宣传活动等形式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也可以通过媒体的力量,比如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学校教育也是培养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法律方面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培养法制观念需要从家庭教育入手。
家庭是孩子们学习的第一课堂,也是培养孩子法制观念的重要场所。
家长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引导孩子们理解和尊重法律、规则,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可以通过对一些常见的法律案例进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尊法守法习惯。
家长也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自己要守法,做一个合格的法治公民,这样才能对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加强社会法治建设也是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环节。
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司法机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都要积极参与,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只有在一个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下,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法律,也才能更好地培养法制观念。
弘扬法治精神,需要加强对法律失信行为的打击。
法律失信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需要加强对这些行为的打击和惩处。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法律失信行为的宣传教育,让人们知晓法律失信行为的危害性,提高社会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九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2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九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2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主题:第九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2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学习时间:2015年12月14日-12月20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九章,第2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内容能使同学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法律权利与义务;2.掌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
二、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1.民主的概念就其基本含义而言,民主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治制度。
本意是大多数人的统治。
2.社会主义民主的概念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符合民主本意的民主,它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3.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由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4.社会主义的法治观念(1)法治的基本观念在社会领域,它表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法治领域,它表现为“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依法监督等”。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性质1.权利与权利观念(1)权利的概念权利就是每一个人都具有“自由意志”的自主人格的人,并受到他人的尊重的人格。
(2)权利的分类道德权利法定权利约定权利(3)权利观念每个人、每个公民都享有普遍的平等的“权利”,都应受到尊重,都应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
2.义务与法律义务(1)义务的概念与权利相对的观念。
法律义务,是法律上关于义务主体应当做出或不做出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法律义务的分类根据义务主体不同分为:公民的义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义务、国家机关的义务、国家的义务。
根据义务内容不同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根据义务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义务和特殊义务。
3.权利义务的关系(1)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2)权利和义务之间是社会的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的等式(3)权利义务关系是价值的一致性与功能的互补性(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权利义务守恒定律(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确认和保护公民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九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1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九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1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主题:第九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1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学习时间:2015年12月7日—12月13日内容:我们这周主要学习第九章,第1节的相关内容。
希望通过下面内容能使同学们对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一、学习要求1.掌握法的含义;2.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主要内容(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法律的一般含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和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的一般含义包括三点: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我国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意志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2)民商法民商法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民法通则》为核心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
(3)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对行政活动过程,特别是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加以规范、监督与救济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的总称。
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4)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
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
(5)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6)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法律制定社会主义法创制的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或其他法律规范的步骤和方法。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3、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 点,法律是由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决定的。法律 是社会生活的规则,这 种规则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的内容决定于社会的 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 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
(1)生产关系决定法律的性质和内容。 a、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私有制,所以作为法国宪法序言 的《人权宣言》第17条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 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 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 不得受到剥夺。”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看,我国法律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这种保 障作用体现在多方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对外方面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什 么 是 法 律 体 系 ?
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母法,其它法为子法 。 宪法
行 政 法
民 商 法
经 济 法
(三)民商法:是调整 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我国 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 的民法典,而是以 《民法通则》为核心 法律, 辅之以其他 单行民事法律 。
1986年4月12日六届人大四 次会议通过的《民法通则》
(四)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 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 两个部分。 1、维护市场竞争与秩序的法律:《反不正当竞争 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 《广告法》。 2、国家宏观调控与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预算 法》、《会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价格 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
(二)法治和法制的区别
法制是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总体,是和政治 制度、经济制度等相对应的概念。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 和方法,是和人治相对立的概念,其核心是 法律至上。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和本质,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体系和基本精神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机制,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和基本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法律的本质与特;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法律渊源;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演示,理论阐释,案例分析,启发互动等。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这一节的重点,是法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涉及法律的起源、作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法律的制定和运行等许多内容。
因此,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要充分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本质、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任务。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1.法律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在人类的漫长历史中,法律的历史是很短的。
原始社会的历史很漫长,但那时没有产生法律。
没有法律并不等于没有社会行为规范,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大家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
人类只有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社会才能运转与发展。
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收获和交换的东西都要归公,没有个人和集团的经济利益要特别保护,因而也就没有产生法律的经济社会条件。
后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社会产品有了一定剩余,一些人将这些产品据为己有,于是社会开始出现占有者阶级;同时由于战争的俘虏不再被杀而出现了奴隶(也有很多穷人成为奴隶),这样就导致阶级对立的形成,随后又出现了暴力机关(国家)。
最早的国家是代表和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而对奴隶则实行压迫和统治。
但要有效地进行统治,客观上就需要法律。
于是奴隶主阶级以国家名义把原始社会的一些规则、习惯确定为法律,这就是习惯法。
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还不断制订出新的法律,这些法律是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这就有了成文法。
成文法既是统治者的有效统治工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
当代大学生应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内涵、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加强法律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制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位置。
虽然我们全国各地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社会治安是基本稳定的,但是我国改革开放还处于摸索阶段,面临着许多不稳定因素。
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向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要保证社会稳定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就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要大力加强法制教育,使法律成为广大公民的行为规范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有力武器。
此外,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犯罪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大学生犯罪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些所谓的“尖子生”也走上了犯罪道路。
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生犯罪现象绝非偶然。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期,市场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
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双面的。
市场经济的发展固然带来巨大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它带来的无序性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我价值出现了变化。
虽然主流条件是好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思想出现消极、颓废的倾向。
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及社会认识的变化。
看到社会中大学生比例的上升,大学生失业现象的频繁,现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有过去大学生拥有的那种认为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者的想法,大学生的自我预期下降,极易产生消极颓废的心理。
加之市场经济的影响,使人们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许多大学生追求物质生活互相攀比,诱发了部分大学生进行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放弃了最基本的道德,冲破了法律底线。
大学生还处于青年期,心理尚未完全走向成熟,心理起伏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力较差、行事欠考虑,加上社会经验少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
增项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七(精)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 个从创制、实施到 实现的过程,主要 包括法律制定(立 法)、法律遵守 (守法)、法律执 行(执法)、法律 适用(司法)等环 节。
(一)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 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 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四)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 家机关及其公职人 员依照法定职权和 程序适用法律处理 案件的专门活动。 我国司法机关是指 国家检察机关和审 判机关。
谢谢各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
法律的 公布
法律案的 提出
法律案的 审议
法律草案 的表决
(二)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依照法 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 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 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 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组织 和个人都是守法的主体。
违法的主 体是具有 法定的责 任能力或 行为能力 的公民或 社会组织。
行为人在 主观方面 有过错, 包括故意 和过失。
(三)法律执行
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 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 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 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 彻实施法律的活动。
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 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 工作,是实现国家职能 和法律价值的重要环节。
违法
违法是指社会组织或 者公民由于主观上的 过错,所实施的危害 社会、依照法律应当 追究责任的行为,表 现为超越法定权限或 者疏于履行法定义务, 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 犯罪。
专题九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专题九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要点提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全体公民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大学生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重任。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提高社会主义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我国制定和实施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贯穿我国法律体系的始终。
只有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就是要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体系,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明确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法律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逐步产生的。
人类社会先后存在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社会主义历史类型的法律。
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首先要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的一般含义案例1硕士刀捅情敌226名学生联名上书求情研究生恋爱起纠纷刀伤“情敌”27岁的杨某原是南京某重点大学在读研究生。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课件
3 前景
加强法治建设对于国家 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 要意义。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
1
参与法治实践
2
积极参与法治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
法律的力量。
3
学习法律知识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法规, 提高法律素养。
培养自觉守法习惯
自觉遵守法律,规范行为,树立正确 的法律价值观。
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
法律课程
通过学校、培训机构等渠 道学习法律知识。
1
庭审
2
法院组织庭审,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
述和证据。
3
起诉
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起诉状, 并向被告送达传票。
判决
法院依法作出判决,确定双方的权利、 义务和责任。
法治精神的含义
法治精神是指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核心理念和道德准则。
法治精神的作用
法治精神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加强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国家法制建设的现状
1 进展
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长足 进步,法律体系日益完 善。
2 挑战
仍然存在法律实施不规 范、效果不彰等问题, 仍需努力提升。
法律咨询
咨询法律专业人士,获取 专业解答和建议。
社会组织
参加法律知识普及活动, 与法律爱好者交流。
守法的意义
守法意味着遵守社会公德、法律规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违法的后果
违法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并可能导致个人利益受损、社会声誉受损、人际 关系破裂等严重后果。
遵守法律的道德责任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 神
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们将探讨其含义、作用以及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00004)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的一般含义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B.法律是被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D.法律由社会精神生活条件决定难易程度:易答案:A2.法律主要是( )意志的表现。
A.全民的B.统治阶级的C.政党的D.整个社会的难易程度:易答案:B3. 法之所以具有普遍约束力,直接原因是因为法是( )。
A.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C.上层建筑现象之一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难易程度:易答案:B4.根据约定俗成原则,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法律”是指()A.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B.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C.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D.法律整体即广义上的法律难易程度:中答案:A5.法存在于()。
A.资本主义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整个人类社会D.原始社会难易程度:易答案:B6.在我国,依据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属于()A.行政法B.宪法C.社会保障法D.民法难易程度:中答案:B7.划分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的( )而划分的。
A.历史顺序B.制定和实施的主体C.制定和表现的形式D.阶级本质和借以建立的经济基础难易程度:中答案:D8.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 )所决定的。
A.意志B.思想C.物质生活条件D.上层建筑难易程度:中答案:C9.法律的国家强制力表现为( )。
A.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B.国家对不合法行为的保护C.法律的每一个实施过程都要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D.国家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难易程度:中答案:A10.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的司法机关。
A.司法部B.人民检察院C.监察部D.安全局难易程度:中答案:B11.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的执法机关。
A.审判机关B.检察机关C.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难易程度:难答案:C12.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b 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少应做到以下三个方 面:
b 一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b 二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b 三是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b (一)法律制定 法律制定的程序 第一步,提出法律议案 第二步,审议法律草案 第三步,通过法律草案 第四步,公布法律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 、 执法为民 、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 、党的领 导五个方面的内容。
• 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 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 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PPT文档演模板
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特征:讲法律 讲证据 讲程序 讲法理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孙志刚案
b 孙志刚,男,27岁,湖北武汉人,2001 年在武汉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结业。
b 2003年2月24日受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限 公司。3月17日10时许,孙外出上网,途 遇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证, 因未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员”带 回派出所。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b 二.法律的作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问题一: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吗? 不违法犯罪就用不着学法了吗?
使用词汇描述法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法律的主要作用就是制裁违法犯罪吗? 不违法犯罪就用不着学法了吗?
在描述法律时,使用最多的词 汇是:判刑、 监狱、拘留、 逮捕、罚款、枪毙、通缉、 审讯、破案、追逃、严打等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Ⅰ、教学目的:通过对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和法治观念的分析,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
Ⅱ、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法律精神2、社会主义法治观念3、国家安全意识4、社会主义法律修养Ⅲ、教学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
Ⅳ、关键词:法律精神、法治观念Ⅴ、教学时间:4学时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就是要深入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与人类社会基本形态相对应,法律有四种基本类型,即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
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社会主义法律。
1、法律的一般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A国家创制:a 制定;b 认可。
B 保证实施:国家强制性(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A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或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B 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孕育,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确立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的。
其本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1. 引言1.1 概述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传播法律知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发显著。
传播法律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还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合理合法的行为需要建立在对法律的了解和尊重上,只有通过传播法律知识,才能让更多的人明白法律的意图和意义,减少因为法律问题引起的纠纷和矛盾。
通过传播法律知识,可以帮助公民遵纪守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社会更加有序和稳定。
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喁,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和愿景。
1.2 弘扬法治精神的意义弘扬法治精神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和核心,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
法治精神是指一种尊重法律、遵守法规、维护法律尊严的思想观念。
在现代社会,法治精神的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弘扬法治精神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法治是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它通过规范行为、保护权益、制约权力等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弘扬法治精神可以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弘扬法治精神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和民主法治。
法治精神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求法律公正、权力合法,要求民主和法治相结合。
只有在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目标,让每个人都能享有法律的保护和尊重。
弘扬法治精神有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形象。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法治水平和法治文化。
弘扬法治精神可以提高国家的法治水平,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弘扬法治精神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
只有通过弘扬法治精神,才能建设法治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
2. 正文2.1 加强法律教育,提升公民法制观念加强法律教育,提升公民法制观念是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一环。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商法,是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
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目前我国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 险法》、《票据法》、《证券法》等。
(三)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又 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 一般行政法,是指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 政程序、行政责任等一般规定的法律法规。如: 《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 法》。 特别行政法,是指适用于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 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包括国防、外交、公安、人 事、国家安全、民族、教育、体育、医药卫生、 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法律制定的权限划分:
国家立法权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政府规章
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而言,大 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二)法律遵守
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
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 履行法律义务的活动。 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 的活动和状态。 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 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因此,不能将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义务, 它还包含着正确行使权利。
(四)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 专门活动。 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 判机关。 人民检查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 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 得行使国家司法权。
法律适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社会团体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 这种意义上的法律适用一般被称为法的实 施。 狭义的法律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依照其职权范围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体 事项的活动,特指拥有司法权的机关及司 法人员依照法定方式把法律规范应用于具 体案件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大学 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 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三)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 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 的重要内容。
任意挖掘铁矿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环境污染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一)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 (二)国防安全法律制度 (三)经济安全法律制度 (四)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 (五)生态安全法律制度 (六)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在民主的国家里, 法律就是国王; 在专制的国家里, 国王就是法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一)正确认识法治
2、依法治国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 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 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 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 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 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 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 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五)社会法
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 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六)刑法
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七)程序法
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和职权和权 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目前主要有《刑事诉讼法》、《行政 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海事诉讼 特别程序法》、《仲裁法》等。
(一)正确认识法治
1、法治的基本涵义
(1)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
(2)是一种民主基础上的制度模式。
(3)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 (4)体现了一系列价值的法律精神。 (5)还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思考一
法治与法制有何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思考二
法治与人治有何区别?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目录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教学目标】:大学生应当具备相应的法 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 乱纪为耻”的观念。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 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 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 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规定国家的 根本制度和 根本任务
具有最高 法律效力
其他法律的 立法依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宪法,就是一张写 着人民权利的纸。 ——列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二)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分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人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四)法律适用
含义: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依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 的专门活动,简称“司法”。
司法机关:国家检查机关和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人民法院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正确认识法治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 要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行使权利 两 层 含 义 两 方 面 主 体 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 公民个人
承担义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三)法律执行
含义:(1)广义:指国家机关及其公
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 法律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 动。(2)狭义: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 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
行政执法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十月革命胜利, 制定了第一部 社会主义宪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宪法性文 件——共同纲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讨论
有些法律(如环保法、交通法、食品 安全法等)既有利于统治阶级,也有 利于被统治阶级,那么,它到底体现 的是谁的意志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法 律 的 特 征 之 三
非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在国际局势总体
趋于缓和的情况下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也 越来越多样化和不确定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二)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 的支柱与核心
政治安全:指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
保持稳定,不受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 颠覆。
国防安全:指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
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的 重要特征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 设的根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 互促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法律权利: 指法律所确认和保护 的法律关系主体所享 有的某种权能。 可以做、 可以不做、 要求他人做、 要求他人不做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 规范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法 律 的 特 征 之 一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 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国 家 制 定 认 可 具 有 普 遍 约 束 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法 律 的 特 征 之 二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 体现。(统治阶级的共同意
志、国家意志)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初期,制 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和《一七九一 年宪法》。
(三)民商法
是调整民事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目前尚无一部较完整的民法典,而是 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律,辅之以其他 单行民事法律。 目前我国商法主要有《公司法》、《保险 法》、《票据法》、《证券法》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四)经济法
调整国家在监督管理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 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创造平等竞争环境、 维护市场循序方面的法律;二是国家宏观 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主要任务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4、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
5、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 6、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 全观的区别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 安全、政治稳定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法律义务: 指法律规定的法律关 系主体所承担的必须 履行的责任。
必须做 必须不做
行 使 选 举 权
依 法 服 兵 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法律权利 法律义务 的关系
结 构 上 的 相 关 关 系
总 量 上 的 等 值 关 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功 能 上 的 互 不 关 系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 义务 (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三)提供使得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四)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五)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 (六)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 的义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英语四六级考试泄题案
法律的内容由的物质生 活条件决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
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 志和利益的体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
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 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一)法律制定(立法) (二)法律遵守(守法) (三)法律执行(执法) (四)法律适用(司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一)法律制定
含义: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
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 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 环节。
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立法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