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合集下载

能源管理体系 各行业认证要求及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 各行业认证要求及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各行业认证要求及标准一、引言能源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在当前全球能源紧缺、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行业对能源管理的要求和标准也日益提高。

本文将对能源管理体系各行业的认证要求及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能源管理体系的定义和意义能源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全面控制和管理能源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持续改进和有效管理,达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的目标。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能源管理体系的行业认证要求和标准1. 制造业在制造业领域,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主要来自国际标准ISO 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该标准以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为基础,要求企业建立能源政策、设定能源目标、制定能源管理计划,并对能源使用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以便于优化能源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

2. 建筑业在建筑业领域,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建筑节能管理办法》、GB/T 50378-2018《建筑节能管理体系指南》等。

这些标准要求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节能措施,降低能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3. 交通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业领域,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主要来自国际标准ISO 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国家标准GB/T 25866-2010《航空公司能源管理控制指南》等。

这些标准要求企业在运输过程中优化航线、提高车辆燃油效率、采用清洁能源等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4. 服务业在服务业领域,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主要来自国家标准GB/T 32960-2016《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该标准要求服务业企业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能源管理措施,实现能源消耗的合理控制和优化。

能源管理体系 各行业认证要求及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 各行业认证要求及标准

能源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依据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50001)建立、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的框架,以提高能源绩效、降低能源成本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各行业对于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将以此为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一、能源管理体系概述能源管理体系是指一个组织在其内部构建的,基于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目标、计划和过程,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浪费和节约资源的管理体系。

借助能源管理体系,组织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其能源使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在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中,各行业对于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以ISO 50001为例,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为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了指导。

然而,各行业往往会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对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认证提出更为具体和严格的要求。

二、各行业认证要求及标准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通常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节约。

制造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生产工艺和设备特点,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并进行认证。

除了ISO 50001标准外,制造业还可能需要符合行业特定的能源管理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达到最佳状态。

2. 服务业服务业对于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着重于提高建筑、设施和运营的能源效率。

酒店行业可能需要侧重于客房能源管理和照明系统的节能措施,而医疗服务行业可能需要关注医疗设备的能源消耗和管理。

服务业中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往往会结合建筑能效、设施管理和运营管理的要求,以实现全面的能源管理。

3. 交通运输业在交通运输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通常会涉及车辆燃料的节约、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仓储和物流环节的能源管理。

交通运输企业需要根据运营范围和车辆类型,定制能源管理体系,并进行认证。

交通运输业还可能需要符合国家或地区特定的能源管理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运输活动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4. 其他行业除了制造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要求和标准在其他行业中也存在差异。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08年8月11日)一、任务来源本国家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标认证中心负责组织起草,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06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中的要求,原定于2007年完成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但由于近两年来,有关国际组织一直积极努力促进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制定进程,并就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进行了多次研讨,同时,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将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纳入议事议程。

为了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并考虑到尽量与国际标准相协调等原因,对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进程有所推延。

项目编号:-T-469项目名称: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制、修订:制订上报单位: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0)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研制的背景、意义及其理论基础(一)能源管理体系概念的产生背景能源管理体系概念的产生源自于对能源问题的关注。

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能源制约问题,发展需求与能源制约的矛盾唤醒和强化了人们的能源危机意识。

而且人们意识到单纯开发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人们开始关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系统节能问题,研究采用低成本、无成本的方法,用系统的管理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一些思想前瞻的组织还建立了能源管理队伍,有计划地将节能措施和节能技术用于生产实践,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系统管理能源理念的树立,也因此产生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思想和概念。

(二)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由于我国许多行业和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且我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能源供给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能源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企业能源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法规优先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确保能源使用合法、合规。

2. 节能降耗原则: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综合管理原则:实行能源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相结合,实现能源管理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4. 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能源管理体系,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企业成立能源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能源管理的全面工作。

第五条能源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1. 组织制定和实施企业能源管理规划、目标和措施;2. 监督检查企业能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3. 组织开展能源审计、节能评估等工作;4. 负责企业能源管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上报;5. 协调解决能源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企业设立能源管理部门,负责日常能源管理工作。

第七条能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1. 负责能源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2. 负责能源计量、统计和报告工作;3. 负责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的申报、实施和验收;4. 负责能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5. 负责能源管理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上报。

第三章能源管理制度第八条能源计划管理:1.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需求,编制年度能源消耗计划,明确能源消耗总量和结构;2. 能源消耗计划应与生产、经营计划相结合,确保能源供应与需求平衡;3. 能源消耗计划应报送能源管理委员会审批。

第九条能源采购管理:1. 企业应选择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供应商,采购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能源;2. 采购的能源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能源品质符合要求;3. 能源采购合同应明确能源价格、数量、质量、交货时间等条款。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解读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解读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DB37/T1013—2009
——标准解读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主要内容
一、能源管理体系发展 二、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编制过程简介 二、DB37/T 1013-2009 标准解读
管理的系统方法
1、将过程作为系统加以 识别、评价和管理;
2、把管理过程组成一个有 机系统;
3、形成一个自我约束、自 我完善并相互关联、协 调联动的有效机制。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2008年3月组织标准起草单位,邀请国家和省内能源管理专家,对标准进行了分析讨论; 同时起草小组参加了北京国际能源管理标准会议,听取了日本、巴西、韩国等国家的能源 管理体系标准的介绍,了解了国际标准和组织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研究方向和进度,并 结合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标准的报批稿。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一份交给社会,事事带头作榜样;另一 份留给 自己, 回首往 事,觉 得生命 无悔;这 第三份 吗,要 交给党 ,看看 我们是 否不忘 初心, 牢记使 命
第二章
标准的编制过程
针对此次行动中发现的节能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节 能标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节能技术的获取没有建立畅通的渠 道,能源管理机构设置、计量统计、目标分解考核等基础工作 不够系统、规范和完善,多数企业对能源管理没有系统的规划 等问题,省经贸委、省政府节能办组织专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和剖析,认为问题的产生除了企业最高管理者对节能管理不重 视外,最主要的是缺少对能源利用的系统管理。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DB 陕西省电石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陕西省节能协会美国能源基金课题组2014年3月前言为落实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节能目标任务,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十二个部委制定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方案》,依照其中“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对企业的能源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各环节进行集中监控管理”的有关要求,陕西省节能协会根据2012年我国颁布的GB/T 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和GB/T 29456-2012《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编写了《陕西省兰炭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本实施指南)。

本实施指南涵盖了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和节能考核等内容,目的是指导兰炭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或其他必要的管理过程,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水平,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和使用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实施指南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是GB/T 23331-2012标准在兰炭企业的实施指南,不是对GB/T 23331-2012的修改、增补或延伸。

本实施指南在GB/T 29456-2012的基础上,结合兰炭行业的特点和能源管理要求,对兰炭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了系统地指导性建议。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陕西省兰炭行业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系列认证认可的地方行业性标准之一,由陕西省节能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实施指南起草单位:陕西省节能协会、陕西省电石协会、陕西省榆林市工信局、西安工程大学。

本实施指南起草负责人梁中枢,总顾问蔡颂尧,高级顾问曹桂花、贺晔春、封德胜、张德福,主编李延志,课题组长江开耀,副组长马柯,参加人管声启、陈永当、张克英、陈龙龙、梁建峰、王帅、李倩、高亚利、朱丹、刘广梅、陈小芳、谢正友等。

本实施指南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能源监察总队、广东省节能监察中心、榆林市政府、国宏美亚(北京)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促进中心、中国电石协会技术部、陕西省冶金学会、陕西省电石协会、榆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榆林煤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榆林云化绿能有限责任公司、佛山欧神诺陶瓷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北元集团锦园化工公司、华陆工程科技公司、西安化工厂电石分厂、天桥集团府谷电石公司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引言兰炭(半焦)是高挥发分的弱黏结或不黏结性煤经中、低温干馏除去焦油物质和大部分挥发分后形成的产品,其产率(兰炭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率)约占原料煤质量的50 - 7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标准介绍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标准介绍

“十二五”高度重视:政府部门、国际机构;
“低成本、无成本”系统管理节能的节能潜力约15%。
法规/政策/标准/制度 节能目标
节能设备/产品
管理节能
节能服务
节能投资 节能意识 节能技术
节能改造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
现实意义: − 实现产品能源效率 系统能源效率 组织能源效率 的实质性转变;
60% 50% 40% 30% 20% 11% 10% 0% 4% 25% 55%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
节能减排:
−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 成为环境保护的共同措施;
− 消耗煤炭和矿石燃料不仅污染环境,还将诱发温室效应、 酸雨、疾病、农业减产等问题;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23331-2009 标准介绍
李铁男 博士/研究员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CQM) 副总经理 国宏美亚(北京)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促进中心(CIEE) 主任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背景
我国能源状况:我国人均淡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占有量远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和水资源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2007 年能源消费增长率为7.7%,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万元GDP 能耗和水耗高于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
能源管理方案:应针对目标和指标制定能源管理方案,内容包括: 职责和权限、技术方案、实施方法、财务措施和时间进度安排等。
二、能源管理体系理论基础
系统 规范 持续 改进 全面 管理
EnMS
绩效 评价 过程 控制
兼容 协调
PDCA 循环
二、能源管理体系理论基础
基本理念和方法: − − 系统规范:构建规范的管理体系,用标准化的理念实现 系统节能; PDCA模式:(策划-实施-检查-处置)针对每一过程 和活动,进行有效策划与实施控制,及时进行监测和检 验,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过程控制:强调过程控制并使所有过程有机地结合,发 挥更显著的管理效率;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19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GBT23331-2019
docin/sundae_meng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3、低碳经济的驱动
1)低碳经济的概念:原则、途径、手段、目的、作法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 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 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 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 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docin/sundae_meng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2)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 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止是烟雾、光 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在 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 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一.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4)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偏高,并且还呈现出不合理的快速上 升趋势。 据2019年3月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根据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的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工业生产总值 占世界的总份额达到15.6%,日本为15.4%,工业生产总值首度超过 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据保守估计中国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制造品生产国。
产品名称 火电/ (g ·(kW ·h) -1) 钢/ ( kg ·t -1) 水泥/ (kg ·t -1) 乙烯/ (kg ·t -1) 合成氨/ (kg ·t -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 引言能源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合理利用、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建立和实施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目标设定、组织管理、能源检测与分析、节能技术和措施、持续改进等方面内容。

2. 目标设定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是使能源利用达到最佳水平,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设定明确的能源目标和指标,并将其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

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时间节点,以便于监测和评估。

3.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它涉及到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人员培训和沟通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应该明确能源管理的组织结构,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责。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能源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能源管理意识和技能。

此外,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以便及时传递能源管理的需求和信息。

4. 能源检测与分析能源检测与分析是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能源的使用情况和效率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潜力。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能源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采集和记录能源使用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能源系统的巡检、能耗统计等方式,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依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

5. 节能技术和措施企业应该根据能源检测与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技术和措施,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这包括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工艺优化、能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措施。

在选择节能技术和措施时,企业应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以确保实施的节能措施是可行和可持续的。

6.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要求,它涉及到对能源管理绩效和目标的不断监测和评估,并通过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逐步提高能源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工业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能源管理对于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指,通过制定一套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以达到有效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实施好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呢?下面我们为大家提供几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制定可行的计划和目标实施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第一步是制定可行的计划和目标。

计划应包括时间表、所需的资源和任务完成的每一步细节。

我们需要明确确定每个目标,如实现能源消耗的可持续性降低、减少碳排放、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等,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确保能够有目标地运用逐渐加强的监控和监管,并确保设立可行的时间表和预算,以跟踪进展和预测成本效益。

二、确定组织架构定一个可以灵活应对变化、集成各个环节、切实做好能源管理的组织架构非常关键。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确保可以满足制定计划的所有要求,有足够的人力和资源来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的目标。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确定能源管理部门和项目团队,对于资源投入和任务分配都要合理规划。

三、确定能源影响考虑要素能源影响考虑是指,我们需要考虑各个决策层面上的能源因素,包括匹配利用和配置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和减少不必要能源消耗等。

我们需要从企业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耗等角度来评估企业的能源消耗,并发现有所缺陷的方面,以确定改进措施。

四、设置能源性能指標能源性能指标是衡量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

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合适的能源性能指标,以帮助企业对实施效果进行实时监控和改善决策。

指标需要确保与企业的总工作目标相符,并需要定期更新,以确保其适应性和实时性。

五、培训和认识实施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与这个领域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非常广阔。

我们建议通过针对不同的层次、测试适应水平来进行培训,包括满足基本的需求、精英研发、高级管理等。

在不同的层次上,人们将掌握不同的技能和知识,涵盖了从总体战略到现场实施的每个环节。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能源管理是工业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

同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也逐渐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

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业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增加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一、制定能源管理计划制定能源管理计划是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第一步。

企业应该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明确节能减排的目标,制定可行的节能措施,并确定节能措施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能源监测和数据管理系统,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企业应该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优化,采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并加强对能源的监测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加强能源管理加强能源管理是保证节能减排效果的关键。

企业应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加强对能源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开展能源审计,发现和解决能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问题。

同时,要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和能源管理意识,形成全员参与、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氛围。

四、推广节能技术推广节能技术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企业应该积极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企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五、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执行污染治理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保证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

同时,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回报社会。

总之,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是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措施,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前言本标准代替DB37/T1013-2008《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与DB37/T1013-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名称中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改为"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增加和修改了原标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第3章);——合并了原标准"最高管理者职责"和"管理者承诺"(第5章〉;——增加了"节能意识"和"资金"的要求(第6章);——将原标准"运行控制气(第7章)和"监测、分析和改进"(第8章)调整为"过程策划"(第7章)、"运行控制"(第8章)、"内部审核"(第9章)和"管理评审"(第10章〉,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1)删除了原标准"能源管理方案气"(第7章),增加了"节能改进方案"(第8章);(2)合并了原标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第7章)和"合规性评价"(第8章);(3)将原标准"应急准备和响应"(第7章)整合到"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第8章);(4)将原标准"回收再利用"(第7章)整合到"余热余压"(第8章). 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节能协会、山东质量认证中心、德州市节能监察支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裴伟荣、王世岩、王登彩、尹洪坤、代兵、高明清、徐峰、任香贵、张涛、王国栋、李泼、慕晓燕、张士波。

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引言本标准旨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587-1995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uides for energy management in industrial enterprise GB/T 15587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管理。

2 引用标准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 12723 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3 能源管理系统为实施能源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职责, 配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该系统应能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所需能源,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3.1 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3.1.1 企业领导应根据本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定能源管理方针。

3.1.2 应根据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制定能源管理目标。

能源管理目标一般以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确定,并可分别制定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

3.1.3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应以书面文件颁发,使企业所有有关人员明确,并贯彻执行。

3.2 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管理好以下环节:a. 能源输入;b. 能源转换;c. 能源分配和传输;d. 能源使用(消耗);e.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f. 节能技术进步。

3.3 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3.3.1 为实现能源管理目标,企业领导应负责建立、保持和完善能源管理系统,确定能源主管部门,配备具有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承担能源管理和技术工作,明确规定其职权范围和领导关系。

3.3.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系统地分析本企业能源管理各主要环节及其各项活动过程,分层次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人员和岗位。

3.3.3 企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能源主管部门的协调安排,完成各项具体能源管理工作。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节能能源管理体系(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是一种实施节能的工具,可以把节能的目标实施到各单位的日常运作中。

它的意义在于,全面有效地推进节能及能源使用管理。

一、节能能源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1、节能和能源使用计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运行管理计划,主要包括定义企业目标和可控资源、选定节能改造工程方案、考核和审计能源使用等内容。

2、节能和能源使用管理政策:依据节能和能源使用计划,制定管理办法来指导和落实企业对节能和能源的控制,主要包括节能改造办法、管理规定、考核节能替代品选用、使用节能设备等。

3、节能和能源使用信息系统:建立一个用于记录、分析和处理能源消耗的信息系统,实现对设备和能源状态的动态监测。

4、节能和能源使用效果评估:对实施节能和能源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评估,包括对建设项目及其它体系的综合结果等。

1、组织整合资源:企业要组织有关的资源结合起来,健全节能运行管理体系,实施节能改造工程。

2、持续实施:企业要保持对节能运行管理体系的持续实施,不断研究和改善企业节能活动,提高节能效率。

3、定期审查:企业要定期审查节能运行管理体系和现行结构,检查和及时修改违反节能理念的行为。

4、拓展和尝试新技术:企业要建立技术拓展研究和尝试新技术的工作机制,持续改善节能运行管理体系。

1、认真落实节能计划改善措施:企业要认真落实节能计划改善措施,积极预防和减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2、完善能源使用审计:企业要完善审核程序,定期对能源消耗进行审计,及时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更新能源使用技术,保证能源使用率。

3、健全考核和审计制度:企业要建立健全考核审计制度,巩固节能运行管理体系,及时识别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4、提高节能信息化水平:企业要积极推动节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动化改造和人机交互,促进可靠和节省能源的使用。

总而言之,节能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节能控制和节能改造的重要工具,操作者一定要加强对节能的管理,减少能源的浪费。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一、引言能源是工业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能源管理体系是一种组织管理能源使用的方法和方式。

通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工业企业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的步骤和指南,以帮助企业制定能源管理策略,提高能源管理水平。

二、制定能源管理策略制定能源管理策略是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的第一步。

企业需要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能源消耗的主要环节和原因,确定关键能源指标,并设定相应的能源管理目标。

同时,需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要求,确定能源管理的重点,如节能、减排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

制定好能源管理策略,可以为后续的具体实施提供方向和目标。

三、能源流程分析与优化能源流程分析与优化是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

企业需要对能源使用流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找出能源消耗的瓶颈和问题。

通过对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流程优化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引入节能环保的工艺和装备,提高生产能效。

同时,要对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能源管理意识和技能。

四、能源计量与监控能源计量与监控是保证能源管理可行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对关键能源使用设备和系统进行计量和监控。

通过建立能源计量系统,实时监测能源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能源浪费的行为,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能源监控系统,可以对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为节能措施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五、能源审查与评估能源审查与评估是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定期开展能源消耗的审查和评估工作,发现能源浪费和潜在的节能机会。

通过能源审查和评估,可以制定具体的节能措施和计划,并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

同时,要与政府和行业组织合作,共享能源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能源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能源管理体系(EnMS)是指一个组织为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制定的一套组织、控制和监测能源使用的系统。

能源管理体系的目标是将能源使用与组织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1.确定政策和目标:组织应该制定能源管理政策,并明确能源管理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符合组织的战略规划和运营需求。

2.能源审查和能源消耗评估:进行能源审查,了解组织的能源消耗情况,识别和分析潜在的节能机会,并制定相应的计划来改进能源效率。

3.制定能源管理计划:结合能源审查的结果,制定能源管理计划,明确节能目标、措施和责任,并制定落实计划的时间表。

4.资源保障和能源效率改进:确保组织能够提供足够的资源来支持能源效率改进措施的实施,并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

同时,组织应该借鉴和采用符合最佳实践的技术措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设立能源管理团队和能源管理职责:组织应该设立能源管理团队,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能源管理计划的顺利实施。

6.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应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针对员工进行能源管理的意识提升,以便让员工积极参与到能源管理活动中来。

7.监测和测量:确保能源的监测和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能源使用的问题,并提供数据支持给能源管理团队进行决策。

8.定期审查和持续改进:定期审查能源管理系统的绩效,确保其有效运行,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以保持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符合要求。

9.内部和外部沟通:组织应该与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并与相关部门和政府机构合作,以促进能源管理的实施和改进。

总之,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制定能源管理政策、进行能源审查和能源消耗评估、制定能源管理计划、资源保障和能源效率改进、设立能源管理团队和能源管理职责、培训和意识提升、监测和测量、定期审查和持续改进,以及内部和外部沟通,可以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前言本标准代替DB37/T1013-2008《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与DB37/T1013-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名称中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改为"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增加和修改了原标准"术语和定义"的内容(第3章);——合并了原标准"最高管理者职责"和"管理者承诺"(第5章〉;——增加了"节能意识"和"资金"的要求(第6章);——将原标准"运行控制气(第7章)和"监测、分析和改进"(第8章)调整为"过程策划"(第7章)、"运行控制"(第8章)、"内部审核"(第9章)和"管理评审"(第10章〉,并对其内容进行了修改;(1)删除了原标准"能源管理方案气"(第7章),增加了"节能改进方案"(第8章);(2)合并了原标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第7章)和"合规性评价"(第8章);(3)将原标准"应急准备和响应"(第7章)整合到"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第8章);(4)将原标准"回收再利用"(第7章)整合到"余热余压"(第8章). 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节能协会、山东质量认证中心、德州市节能监察支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裴伟荣、王世岩、王登彩、尹洪坤、代兵、高明清、徐峰、任香贵、张涛、王国栋、李泼、慕晓燕、张士波。

本标准于200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引言本标准旨在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规范能源管理行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任何类型与规模的工业企业均可使用本标准,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考使用。

本标准对使用对象统一表述为"用能单位气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的一项战略性选择。

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有赖于用能单位中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全员参与。

通过该标准的实施,用能单位能够:建立节能遵法贯标机制,主动获取并自觉落实节能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等其他要求;建立全过程的能源管理控制机制,促进能量系统优化匹配,能源管理活动规范有效、不断改进;建立节能技术进步机制,主动收集、识别并合理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管理方法和节能先进技术,实现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建立节能文化建设机制,使全体员工节能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制度不断积淀完善,节能行为不断规范。

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PDCA管理模式贯穿于本标准,把握贯彻好这些思路和方法,对用能单位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所谓过程方法是指利用资源并通过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

为使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必须系统地识别能源利用中众多的相互影响、联系的过程,策划、实施管理控制活动。

管理的系统方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评价,把相互作用的一组管理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策划并配置资源进行管理,形成协调联动的有效运行机制。

PDCA管理模式是指将管理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内容是:围绕能源方针,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和所需的过程;对策划的结果予以实施;对实施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采取措施,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其运行模式如图l所示。

本标准强调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标准和政府其他要求是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最基本要求;国家、行业和地方推荐性节能相关标准是节能管理、技术和方法实践经验目的综合成果,本标准鼓励用能单位在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时采用适用的推荐性节能标准;某些国内外已普遍应用的成熟的节能管理技术方法,用能单位也宜及时追踪分析、论证国应用。

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用能单位按本标准建立实施能源管理团体系应融合于本单位管理体系。

但应特别注意的是,能源管理体系文件与其他管理体系文件是否整合,并不能说明能源管理体系是否融合于本单位管理体系,关键是本标准各项要求是否在用能单位管理体系中得到落实。

本标准贯彻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的要求,并针对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离、节能潜力大、能源利用流程长、环节多、关系复杂等特点,引导工业企业:分析识别能源利用过程,辨识各过程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围绕这些过程及其联系与相互作用,分析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因和条件,系统地策划、实施能源管理控制活动;针对重要能源因素策划实施节能改进方案,把节能技术进步机制纳入能源管理体系,通过技术进步加强能源管理;在建立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确定基准、标杆,制定目;标、指标,细化绩效考核;明确监视测量是对能源利用和管理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节能监察机构对企业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节能监察、节能监测、能源审计等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要求,作为能源管理体系改进的重要依据。

能源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体系文件数量、所投入资源等,取决于体系覆盖的范围、企业的规模、消耗能源的类型及数量、能源利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术语和定义、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管理职责、资源管理、过程策划、运行控制、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本标准是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能源管理的通用要求,其他类型的用能单位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用能单位: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证实符合所声明的能源方针;c)相关方确认其能源管理体系与本标准的符合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587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3术语和定义GB/T15587、GB/T19000和GB/T24001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3.2清洁能源是指环境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零排放或者低排放的一次能源,主要包括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3.3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

3.4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利用的非常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聚变能、天然气水合物等。

3.5余热是热工艺过程中未加以利用被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热能。

3.6余压是工业设备排出的有一定压力的介质。

3.7能源管理体系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用能单位的管理体系,是其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能源方针并管理其用能活动。

注: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8能源管理负责人由最高管理者任命的,负责能源管理的高层管理人员。

3.9能源因素在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的原因或条件。

3.10重要能源因素在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全过程中,对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大影响的能源因素。

3.11能源方针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宗旨和方向。

3.12能源目标用能单位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

3.13能源指标为实现能源目标而设定的量化可测量的具体要求。

3.14关键岗位能源管理岗位和重点用能设施设备操作岗位.3.15能源基准用能单位为建立能源、目标、指标,评价能源管理绩效,确定的某一历史时期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水平。

3.16能源标杆用能单位参照同类可比活动,可得的最佳能源利用水平和最佳节能实践。

3.17能源管理绩效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管理活动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3.18节能改进方案用能单位针对具有节能潜力的重要能源因素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1总要求用能单位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a)覆盖全部与能源利用有关的过程,识别这些过程,并确定其顺序和相互关系;b)确定为保证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和系统优化所需管理活动的准则和方法;c)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策划、运行、控制和改进的需要;d)监测、分析并改进这些过程和管理活动。

4.2文件要求4.2.1总则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a)能源、方针、目标;b)能源管理手册;c)程序文件;d)作业指导书,包括节能改进方案;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

4.2.2文件控制用能单位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规定以下方面的控制要求:a)文件发布前得到审批;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在此审批;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e)明确文件存放方式,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g)防止作废文件的误用,明确处置方式,如果出于某种目的保留作废文件,应做出适当的标识。

4.2.3记录控制用能单位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能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温、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5管理职责5.1管理承诺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a)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b)组织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c)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化节能文化;d)确保配备适宜的资源;e)主持管理评审。

5.2能源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制定形成文件的能源方针,并确保:a)与单位总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针相适应;b)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依据;c)包括对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d)包括对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承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