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态平衡:群落的演替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重要机制,能够维 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生物多样性:群落的演替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增加生态系统的 复杂性和稳定性。
资源利用:群落的演替能够使生态系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高资源 的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结构是指群落 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 作用形成的空间布局和营养结构,包 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镶 嵌现象,不同地点上的种群分布不同, 形成不同的群落类型,有利于提高群 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种类组成: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优势种 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生物量等 空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时间变化:演替和季节性变化
群落结构: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和分布格局 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变化和优势种的更替
制约关系:群落结构对群落演替具有重要影响,如物种丰富度、空间异质性等
实例:森林砍伐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的差异
群落结构对演替的影响:群落结构 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和相互关系, 从而影响演替的过程和方向。
结构。
单击添加标题
群落的动态:指群落随时间 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由于 环境因素和生物本身的生命 活动不断改变着群落的结构 和种类组成,因此群落是一
个动态系统。
群落演替的定义: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群落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 有规律的变化。
群落演替的类型: a) 初生演替:一个从未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b)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 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021高三统考人教生物一轮(经典版)学案:必修3第9单元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第31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明细]1。
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
群落的演替(Ⅰ) 3。
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4。
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文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必修 3 P72—正文)(√)2.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称为捕食,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必修3 P73—图4-10)(√)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必修3 P74—正文)(√)4.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必修3 P74—正文)(√)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必修 3 P75—探究)(×)6.诱虫器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必修3 P 76-探究)(√)7.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必修3 P78—正文)(√)8.在沙丘、火山岩、火灾过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必修3 P80—正文)(×)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必修3 P81—正文)(√)真题重组判断正误(1)(2017·全国卷Ⅱ)天敌与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2)(2016·全国卷Ⅲ)若鹰迁入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则会导致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增加。
(×)(3)(2016·全国卷Ⅲ)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2015·全国卷Ⅰ)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5)(2013·全国卷Ⅱ)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6)(2014·全国卷Ⅰ)光裸岩石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后的地方开始的为次生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个 体 数
2
竞争
A
B 时间
B
个 体 数 3
B
共生 时间
个 体 数 4
寄生 时间
A
三、生物群落的结构
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
水平结构:
⒈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 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 种特殊形式。
成层性 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以及地被层 ; 草本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也具有成层性; 根系、根茎等在地下也是按深度分层分布的 群落的成层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与环境相互矛盾统一 的反映。
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
成层现象(地上与地下成层)是群落中各种群之间以及种 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 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有 ,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 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
火灾后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 弃耕农田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 响
内部因素(根本原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影响群落演 替的因素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 掌握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3. 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4. 能够分析实际案例,解释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意义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群落的结构类型及特点,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2. 难点:群落演替的机制和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PPT、案例素材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彩笔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的概念和特征2. 讲解:介绍群落的定义、特征、结构类型及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原因和意义4. 讨论:分组讨论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5. 总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3.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观察和描述校园或自然环境中的群落结构目的: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方法: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不同群落的结构特点评价:学生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2. 活动二:模拟群落演替过程目的: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方法:使用模型或实物材料,模拟不同群落的演替过程评价:学生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实验结果的解释七、教学策略1. 讲授与互动结合:在讲解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理论知识时,结合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2. 案例分析:选择具体的群落演替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深入理解演替的原因和意义3. 实践操作: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基础理论知识2. 案例素材:提供真实的群落演替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3. 模拟实验材料:用于模拟群落演替过程的模型或实物材料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2.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十、教学延伸1.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择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相关话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学术文章或书籍,让学生深入了解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的最新研究进展3. 社会实践:参与相关的环境保护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十一、教学计划安排1. 课时:本教案计划用2课时(90分钟)完成2. 课前准备:教师需准备相关案例素材和实验材料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十二、教学注意事项1. 难易适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难易适度,避免过于复杂的概念和理论,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安全事项:在进行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十三、教学反思1. 内容掌握:反思学生对群落结构和演替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十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2. 作业完成: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3. 综合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和课外阅读,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十五、教学总结1. 知识点总结:总结本节课所讲解的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知识点,加深学生的记忆2. 能力提升:强调学生在观察、分析、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阐述了一个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教案设计,其中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反馈与调整、教学延伸、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注意事项、教学反思、教学评价和教学总结等十五个章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32/56
提示 初生演替过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 木→森林;草本植物的数量减少,但总植被量增加。 答案 A 解析 在初生演替的过程中,首先经过地衣阶段和苔藓阶 段,到了一定阶段,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数量逐渐增 多。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这个地区。而后灌 木和小树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 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因而草本植物的种 类数量逐渐减少,但整个植被的生物量逐渐增多。由此可知, 甲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乙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初生 演替
次生 演替
2.演替的原因 ⑴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 ⑵群落内部环境变化;⑶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⑷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⑸人类的活动。
17/56
3.演替类型 ⑴初生演替 ①过程 a.旱生演替: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 b.水生演替: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 植物→灌丛、疏林植物→乔木 ②特点:演替缓慢。 ⑵次生演替 ①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 乔木 ②特点:演替快速。 ⑶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 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
A.许多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 D.无法知道名称、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
27/56
解析
本题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
力。一般来说,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
18/56
4.群落演替的结果
演替方向 能量 结构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 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 以发生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 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31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2、群落的种间关系
竞争
种间关系包括
捕食
互利共生
寄生
捕 食
一种生物(捕食者)以另一种 生物(被捕食者)作为食物.
坐标系表示为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先减少
捕食者数量后增加,后减少
两者数量不同步变化
特点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 势,另一方处于劣势 甚至灭亡。 双方数量同步变化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根系发达、茎杆粗壮 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在阳光 充足的区域生长;某些喜 阴的植物只能生长于它们 的阴蔽之下;而极喜阴的 苔藓等则只能生长于小草 下形成地被层。
荔枝、木棉、榕树等只 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 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 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 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 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考点三:群落的演替
1、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2、群落的演替类型
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现象的意义? 避免竞争,利于对各 层次资源的充分利用
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
原因:在水平方向上,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等因
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
主要表现: 同一地段的种群呈镶嵌分布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目标要求】1.群落的结构I2.群落的演替I【知识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物种组成1.概念:同一______________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各种生物______________的集合。
2.物种组成:群落__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___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______________不同。
二、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结构1.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______________。
(2)竞争: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______________。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______________,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______________。
2.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现象。
(2)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______________分布。
三、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____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过程:裸岩阶段→____________→苔藓阶段→____________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
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群落——空间结构
空间 结构 垂直 结构
水平 结构
特点 形成原因
分 光照强度
层 现 象
食物、栖息 场所等
镶 光照强度、 嵌 地形、湿度 分 等因素的影 布响
意义
是长期自然选择 基础上形成的对 环境的适应。有 利于提高生物群 落整体对环境资 源的利用。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一、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 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 替。
种群的个数,优势种群 种群间的关系 群落的演替情况 群落的空间结构 各种群占据的位置
群落的范围和边界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区别
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我国从北到南,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 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三.种间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关系包括 种内竞争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 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 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 各方面广泛关注。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 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1月起开始实施 《退耕还林条例》。
实验十五、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P75 调查步骤: 准备:制作取样器 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 境的主要情况 取样:用取样器取样 采集小动物:用诱虫器、吸虫器等 观察分类:用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统计分析: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收 集的数据,完成研究报告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 集在一定区域 中各种生物种 群的集合,叫 做群落.
群落的内涵
要点: 1、一定的自然区域,包含这里的各种生物。 2、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考点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一个群落区别于另一个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目很多,而且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这样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有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失去优势。
3.群落的种间关系4.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大多数群落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对光的利用率有关,这种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对光的利用率。
陆生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2)水平结构生物的垂直分层是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的不同以及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差异、人与动物的相互影响等引起的,在水平上往往呈现镶嵌分布。
5.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研究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调进化的结果。
7.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1)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仅仅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不足以全面了解群落的结构,因此还需统计群落中物种的相对数量。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
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一、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1.群落(1)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2)群落的性质是由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以及这些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
2.群落的垂直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定义群落的垂直结构即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植物的生长型决定的。
生长型是指植物的外貌特征,主要生长型有苔藓、草木、灌木和乔木,它们自下而上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三大群落垂直结构①森林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
②草原群落从上到下可分为草本层、地表层和根系层。
③水生群落从上而下可以分为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和底泥层。
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3)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种类。
3.陆地生物群落(1)热带森林①热带雨林②热带季相林③热带干旱林(2)温带森林①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林的垂直分层不明显。
②温带阔叶林温带阔叶林通常可分为4层,即林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由草本植物、蕨类和苔藓组成的地面层。
(3)寒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树种主要是各种云杉和松树,也有少量阔叶树。
(4)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①草原最明显的特征是几乎完全由绿色的禾草组成,草长得高大但生长期很短,从春季到秋季便会完成一个生命世代。
②热带稀树草原的垂直结构不发达,但水平结构很明显。
(5)荒漠荒漠共同特征是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
(6)苔原苔原又称冻原和冻土带,特点是严寒、生长季短、雨量少和没有树木生长。
二、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1.生态位的几个概念(1)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2)基本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按其生理上的要求及所需的资源可能占领的全部生态位。
(3)实际生态位是指由于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种间竞争,一个物种实际上所占领的生态位。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答案
①“同升同降”―→互利共生,如图甲②说明: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一方因竞争力弱灭绝,而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③2.正确认识群落空间结构(1)高山地区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该现象是温度影响所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海洋中随水深不同分布着不同的藻类,该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对生态位的理解(1)生态位不只是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
(2)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
①生态位越近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强。
②举例:如图为3个共存物种对资源利用曲线。
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图A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狭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种间竞争激烈。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比较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
5.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如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思维导图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思维导图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思维导图:
群落的结构:
生物群落由多种生物种群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种群密度、空间分布等因素。
演替过程:
演替是生态系统中群落的变化过程,包括原始群落、次生群落和稳定群落。
演替的过程包括先锋种群、气候演替、物种演替、生态位演替等。
原始群落:
原始群落是自然状态下的群落,通常是由一些先锋种群开始形成的。
这些种群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长和繁殖。
原始群落的物种组成简单,密度低,生态位单一。
次生群落:
次生群落是在原始群落基础上形成的群落。
它们通常是由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引起的。
次生群落的物种组成复杂,密度高,生态位多样化。
稳定群落:
稳定群落是演替的最终阶段,也称为气候群落。
它们是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群落,物种组成多样化,密度适中,生态位相对稳定。
总之,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替过程。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28)必修三: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班级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群落的结构(A)群落的演替(B)知识结构:Array自主预习:一、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判断:池塘里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群落。
()二、群落的特征1.物种组成丰富度:群落中数目的多少。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3.群落的空间结构⑴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的现象。
举例:。
意义:植物分层可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植物分层又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⑵水平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分布。
举例:。
影响水平结构的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⑶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生态位重叠的生物种群之间激烈。
生态位的多样性是群落结构的基础。
三、群落的演替1.概念:一个群落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2.类型:⑴初生演替①概念:在从未有过或虽有过生物生长但已被彻底消灭了的裸地上发生的生物演替。
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②过程:裸岩阶段→阶段→苔藓阶段→阶段→灌木阶段→阶段。
⑵次生演替①概念: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即裸地)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②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林。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最主要的区别是初始植被条件不同。
3.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
自我校对:一、所有二、1.物种 2.食物资源× 3.(1)分层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海洋中藻类的分层(2)镶嵌性草原水平方向上植物镶嵌性分布(3)位置竞争相对稳定三、1.代替 2.(1)①生物生长原生②地衣草本森林多年生杂草乔木成林3.速度方向典型例题:1.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鲜、真菌、昆虫、蜗牛等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2.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下左图a所示结果。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详解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生物群落的结构1、群落①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a .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 .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3、生物因素: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定义:同种生物之间发生的一些有利于捕食或者防御敌害的行为。
种内互助 社会性群聚:有分工合作,如:蚂蚁、蜜蜂的群居生活。
分类①.种内关系 非社会性群聚:无明确分工合作,如鱼类等。
定义: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资源、配偶等发生矛盾种内斗争 的现象。
实例:成鱼捕食幼鱼(大鲈鱼吃小鲈鱼)、蝌蚪肠内排出有毒物质。
意义:种内斗争对个体的生存不利,但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和种族的延续。
②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如:狼与兔、牛与草。
但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2)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 ,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体内寄生:如蛔虫、绦虫(生活于人或动物的肠道内,并直接吸收肠道内的营养物质)。
分类体表寄生:如虱子、跳蚤、菟丝子。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
a 、地衣:由真菌和单细胞藻类组成的共生体。
真菌为藻类提供水和无机盐,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物,两种生物结合为一体,失去一方,另一方则不能独立生存。
b 、白蚁与鞭毛虫:白蚁为鞭毛虫提供有机营养,鞭毛虫分泌纤维素酶供白蚁分解纤维素。
c 、大豆与根瘤菌: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为大豆提供可利用的氮素。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一. 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 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上的演替
裸 岩
阶
段
地 衣 阶 段
•
苔 藓 阶 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 木 阶 段
森 林 阶 段
请思考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 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 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 本植物和灌木吗?
通过菌丝提供水、CO2、无机盐
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
藻类
生 物 数 量
生物A 生物B
时间
种间关系
关系类 型 物种 A B
++ +- -- +-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彼此依赖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实例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水稻和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小结: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 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 过程是否相同?
农
田
弃
耕
树
林
小结: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乔木(树林)
思考:所有弃耕的 农田都能演替成树 林吗?
本节小结
1 组成 结构 物种组成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竞争、捕食 寄生、互利共生
2
4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作业卷(三十)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X围: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某某: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某某高考真题)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2.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
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地区进行调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B.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C.研究该地区的X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3.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区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C.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D.一个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4.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5.稻田生态系统是某某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
分子、原子(细胞的化学成分)
(二)结构: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配臵状况,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 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即 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在森林生物群落中,高大 的乔木总是处于群落最高层, 它下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还有地下生物。动物则 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 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 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 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 动。
(四)寄生
1、概念: 一种生物(寄生物)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体 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
2、寄生的结果:
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菟丝子
寄生与捕食的区别
• 捕食是弱肉强食的现象
荔枝、木棉、榕树等只 能生长于温暖湿润的南方; 马尾松等适应性强的植物南 方北方都可生长;红松等喜 凉怕热植物只能生长于东北 较为寒冷的地方;雪莲等生 长于终年积雪的雪峰之上。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 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 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 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 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 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 水平结构的存在。) 例:P251 判断题3…………………………(错) 因为该林中竹子是同种生物,竹子长势整齐 并不影响林中其他生物有的高有的矮,不同种生 物仍然是分层的。
一方有利,一方受害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捕食 个 体 数 1 时间 A 个 体 数 3 B A
个 体 数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沾化区第二中学2014级高三生物课时学案考情纵览考向导航考向一 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 ①概念要点:a.同一 ;b.一定 ;c. 。
②特征: 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 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a.概念: 。
b.常用统计方法: 。
2.列出种间关系及实例:3.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①表现: 现象。
②影响因素:植物: ;动物:。
(2)水平结构:①表现: 分布。
②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例1】(2016年海南卷,2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 .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 .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变式训练1】(2017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下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 .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 .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知识拓展】通过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技巧(3)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的判定方法①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 为被捕食者。
②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
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 为捕食者,B 为被捕食者。
考向二 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物种多样性。
5.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
(5)活动的干扰。
【例2】(2015年新课标Ⅰ卷,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变式训练2】(2017届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卷)2014年6月,江西某一坡地因持续暴雨而发生坍塌,2015年的9月,有关官员检查时发现该处出现了新的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段时间该处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B.在发生坍塌后,该坡地最先出现的生物可能是地衣C.在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全部草本植物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化考点速记1.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该地区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真题演练1.(2015年浙江卷,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2.(2015年北京卷,4)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
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对本研究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3.(2015年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蝎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 .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 .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2014年海南卷,20)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5.(2016年四川卷,9)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
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1)调查豌豆群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芽的种群数量将呈____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___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___________。
模拟回放 1.(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B .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替代的过程叫群落演替C .在水稻田中,农民种的水稻长势好又整齐,在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中不存在垂直结构D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2015-2016学年云南省临沧市一中高三上期末考试生物A 卷)植物高度是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的重要指标。
下图是某草原放牧活动对群落植物高度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放牧程度对群落植物净光合速率没有影响B .禁止放牧是对草场最好的保护C .同一种牧草的高低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 .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植物的生长 3.(2015-2016学年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末考试生物B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B .捕食关系对被捕食者来说是有害的C .调查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法D .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 4.(2016届河南许昌一中高三上第三次考试生物试卷)某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符合题意的是()A .b →c,物种①逐渐消失,物种②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②是阳生植物;B .物种①和物种③之间竞争强度小于物种②物种③之间竞争强度C .c 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被类型将是乔木D .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5.(2016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科综合生物试卷)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1)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______方向上。
该结构主要由于地形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不同造成。
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
(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普通的江豚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保护它们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
如果规划此区域,改造为江滩公园,这些活动会改变群落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______。
新题预测1.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群落中动物种群的分布决定了植物种群的分布C.可用样方法调查棉田中财虫的种群密度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窑裸地与人工砍伐后的阔叶林上发生的演替种类相同B.相同群落发生的群落演替演变的群落类型相同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D.上述演替中,营养结构趋于复杂,有机物总量增多3.下列关于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山地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海洋植物的分层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D.影响森林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4.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鱼在不同发育阶段,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5.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攻击的成功率是不同的。
请回答:(1)该研究中体现的生物间关系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查鸽群数量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在调查中被标记个体因受到过惊吓而不容易被再次捕获,这会使调查的结果______________(选填“偏小”“基本不影响”或“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