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精品教案:第8单元2第2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
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形成对金属的初步认识,理解金属的化学行为,以及后续学习有关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金属的理解大多数是表面的,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不多。

此外,金属的化学性质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学生可能对此感到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总结规律,用理论解释现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条件及反应现象。

2.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观察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通过讨论,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试管架等。

2.实验药品:铁、铜、锌、铝、氧气、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金属物品,如铁锅、铜线、铝制饮料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金属是如何制成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金属的一些基本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等。

同时,展示相关实验现象,如铁生锈、铝片与盐酸反应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讲课稿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讲课稿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试管、试管架
铁丝、铝丝、铜丝
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教学流程
二次复备
【导入】上节课学过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有所不同,这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与氧气的实验证明:Mg、Al>Fe、Cu>Au;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证明:Mg>Zn>Fe>Cu。
2、见教材13页第5题。
【小结】以上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课堂练习】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强调】这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练习】4、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一练习。
有A、B、C三种金属,如果把A和B分别放入稀硫酸中,A溶解并产生氢气,B不反应;如果把B和C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B的表面有银析出,而C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A、B、C以及氢(H)、银(Ag)之间的活动性顺序。
(1)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及其金属活动性顺序。
情感目标
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认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提问】回忆我们学过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它们之间是否像铁和硫酸铜一样,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呢?
【实验探究】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强弱。
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取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精品]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课题2第2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精品]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课题2第2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第二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2)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根据盐溶液与金属的反应规律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观察化学反应,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难点】金属与盐溶液间的反应判断。

教学过程知识点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1~12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完成相关探究活动,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铝、铜、银的活动性探究:结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够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2.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顺序里,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合作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什么作用?答: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酸或盐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教师点拨】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两金属相隔越远,就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

例如:将锌和铜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先发生反应的是锌和硝酸银,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2.K 、Ca 、Na 不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因为钾、钙、钠的活动性太强,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跟进训练】1.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B )①黄铜(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④铜的导电性比铁强。

九年级化学下册《8.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8.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A.通过复习巩固,掌握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
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B. 熟悉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且能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悉金属的化学性质,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教学策略:运用多媒体展示金属制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特性和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3.教学目的: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过渡,激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泼性顺序。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泼性顺序。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并能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表达金属的化学反应过程,并解释反应原理。
三、巩固知识
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2.教师举例讲解,加深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金属化学性质的小论文。
要求: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等方式,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在课堂上分享。
5.课后阅读:阅读与金属化学性质相关的科普文章,拓展知识视野。
要求:选择一篇质量较高的文章,做好阅读笔记,记录关键知识点和感悟。
作业布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将在下次课堂上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c.创设情境教学,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a.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合理分组,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b.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c.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5.注重评价与反馈,促进教学相长:
a.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b.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c.结合学生的评价与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首先,我将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一些金属制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锈蚀现象?”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急于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步骤向学生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
1.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含义,强调其在金属与酸、盐溶液反应中的重要性。
1.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在运用此表分析金属化学性质时的困惑和问题。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组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金属腐蚀等现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第二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响金属活动性次序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经过实验研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响的规律。

(2)认识金属活动性次序表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依据盐溶液与金属的反响规律推断金属的活动性次序。

(2)初步学会依据金属活动性次序表判断置换反响发生的条件。

(3)经过察看化学反响,培育学生比较、分类、归纳、归纳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由特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教课重难点【要点】常有金属活动性次序表的应用。

【难点】金属与盐溶液间的反响判断。

教课过程知识点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响【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1~ 12 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达成有关研究活动,而后达成以下填空:1.铝、铜、银的活动性研究: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响的化学方程式(1) 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2Al + 3CuSO4=====Al 2 (SO4) 3+铝丝上有红色物质析出,硫酸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铜溶液蓝色变淡3Cu儿拿出,察看(2) 把一根干净的铜丝浸入硝铜丝上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332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拿出,Cu+ 2AgNO=====Cu(NO)+液呈浅蓝色2Ag察看(3) 把一根干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拿出,无明展现象—察看结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够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能够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次序为铝>铜>银。

2.常有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次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次序里,①金属的地点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②位于氢前方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③位于前方的金属能把位于后边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合作研究】金属活动性次序表有什么作用?答:能够作为金属可否在酸或盐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响的一种判断依照。

【教师点拨】1.在金属活动性次序表中,两金属相隔越远,就越简单发生置换反响。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精品示范教案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精品示范教案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4.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掌握置换反应的概念。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教学难点:1. 活动性顺序强弱的探究及排序。

2.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

教会思路: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教学准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等以及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试管、镊子等。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课后习题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 >Fe >Cu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铝常温下很容易反应,铜铁常温下反应很慢,金在高温下也不反应。

结论: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

活动性:Mg、Al>Fe、Cu>Au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结论: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置换反应的应用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教学反思:本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建构主义思想,以“猜金属”、“玩卡片”创设情景,互动评价激励探究热情,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趣盎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特点。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反应实验,并能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够书写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8.2节后的习题1、2、3,重点加强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三种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并分析其腐蚀原理,尝试用所学的金属化学性质知识进行解释。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金属反应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将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整理成实验报告,下节课进行分享。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提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4.作业布置既要注重知识巩固,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教师简要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防腐蚀、金属冶炼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金属与氧气反应:教师以铁与氧气反应为例,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金属与酸反应:介绍金属与盐酸、硫酸等反应的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并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在案例背景中,我会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实际,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实验和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我会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引导,确保他们能在课堂上充分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份金属反应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总结实验结论。
2.要求学生在报告中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等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金属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深刻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特点。
3.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第二课时,主题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初步接触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本课时中,我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第二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2)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根据盐溶液与金属的反应规律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观察化学反应,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难点】金属与盐溶液间的反应判断。

教学过程知识点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1~12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完成相关探究活动,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铝、铜、银的活动性探究:结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够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2.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顺序里,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合作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什么作用?答: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酸或盐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教师点拨】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两金属相隔越远,就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

例如:将锌和铜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先发生反应的是锌和硝酸银,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2.K 、Ca 、Na 不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因为钾、钙、钠的活动性太强,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跟进训练】1.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B )①黄铜(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④铜的导电性比铁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及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过程,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意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及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金属的物理性质,并请学生思考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有何不同。

2. 学习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PPT,向学生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

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孰早孰晚的活泼性等。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3. 实验展示(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项有关金属的化学反应的实验。

例如,将铁钉放入酸中进行反应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反应过程,分析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现象和变化。

4. 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自由组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操作手册,选择一个关于金属的化学反应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内容可以包括金属对酸的反应、金属对氧气的反应等。

学生需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填写实验报告。

5. 实验报告展示与讲评(10分钟)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展示实验报告,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点评,并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材料的选择原则,例如为什么锅具要用不锈钢而不是铝制品等。

7. 总结梳理(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回顾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金属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2)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盐溶液与金属的反应规律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3)通过观察化学反应,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难点】
金属与盐溶液间的反应判断。

教学过程
知识点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1~12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完成相关探究活动,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铝、铜、银的活动性探究:
结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够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综合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2.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顺序里,①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②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合作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有什么作用?
答:可以作为金属能否在酸或盐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的一种判断依据。

【教师点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两金属相隔越远,就越容易发生置换反应。

例如:将锌和铜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先发生反应的是锌和硝酸银,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2.K 、Ca 、Na 不能把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因为钾、钙、钠的活动性太强,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跟进训练】
1.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B )
①黄铜(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但可将两者放入稀盐酸中加以区别;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④铜的导电性比铁强。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下实验。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B )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3.三名同学为验证铝、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别设计方案,所用试剂如下:
甲同学:铜丝、银丝、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乙同学:铝丝、铁丝、银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丙同学:铝丝、铜丝、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1)甲同学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说明原因:不能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也不
能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2)乙同学要用稀盐酸验证铝、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取少量稀盐酸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插入铝丝和铁丝,铝丝表面生成气泡的速率比铁快,证明了铝比铁活泼。

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将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硝酸铝和硝酸亚铁。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