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唐雎不辱使命年级九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历史人物的思想面貌,对学生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本文选自《战国策》,主要记叙了安陵国使者唐雎面对骄横凶暴的秦王,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从而维护了个人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全文以对话为主,生动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初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等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前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枯燥的翻译、呆板的分析又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所以,我准备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表演为辅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实词。

2、了解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读出语气和气势。

情感态度与价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唐雎不辱使命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 文言文课件

唐雎不辱使命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 文言文课件

唐雎不辱使命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二十二
课文言文课件
唐雎不辱使命
(故事开端)秦王不悦(生气了)--唐雎使秦之因(受命)
(故事发展)秦王施压(冒火了)--唐雎坚定回绝(力争)
(故事高潮)天子之怒(愤怒了)--唐雎布衣之怒(拼命)
(故事结局)秦王色挠(道歉了)--唐雎不辱使命(不辱)
【板书】:
秦王骄傲欺诈狂妄无理不可一世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唐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强暴不卑不亢智勇双全
1、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
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2、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幺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3、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

”他们各表达了什幺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
七、作业设计
做《绩优学案》达标测评
3、秦王对唐雎说话时语气有怎样的变化?唐雎的回答与安陵君有怎样的不同?
—因为唐雎为臣,所以秦王说话盛气凌人,有质问性的。唐雎的回答首先是直接否定,然后是反问,语气比较硬朗。
4、遭到回绝后秦王的反应任何?唐雎是怎样回应的?
—秦王佛然怒、以武力相威胁;唐雎不畏强暴、挺剑而起、针锋相对。
5.当唐雎挺剑而起后,秦王在态度上有变化吗?
2、理解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可贵精神
难点
品味语言背后的潜台词;学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2分钟
提问:“晏子使楚”的故事中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那么,古代外交家唐雎又是怎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板书课题及作者。
三.理清故事情节:5分钟讨论--3分钟归纳
思考: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呢?唐雎与秦王的较量分几个回合?2.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3.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ppt
1.明确: 起因——秦王因易地的骗局没有得逞而不悦;
开端:秦王不悦,——唐雎使秦
发展:质问施压—— 断然回绝( 否 千里不易,岂直五百里哉?”)
高潮:武力威胁—— 针锋相对(挺剑而起)
结局:秦王色挠——不辱使命唐雎折服了秦王。[板书】
2.秦王要求“易地”是企图不费一枪一弹,用欺诈的手段夺得安陵之国。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所以安陵君和唐雎等坚决不答应。PPT2、秦王的威胁受挫后,恼羞成怒,用““天子之怒”相威胁,企图使唐雎屈服。可是唐雎毫不畏缩,针锋相对的进行反击,指出“布衣之士”发怒将“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他说到做到,“挺剑而起”,马上要跟秦王拼命。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2)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新人教版(2)

唐且不辱使命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2、领悟本文语言魅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2学情分析农村中学,尤其是城乡结合的农村中学,学生底子薄得无法想象,现代生字生词的掌握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对文言文的学习。

因此,对于本文的学习,我注重两方面:1、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

3重点难点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活动1【导入】导入《完璧归赵》的故事引入。

活动2【导入】教学新课一、自主学习1、了解相关背景。

2、了解《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

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3、扫清字词障碍,通读全文。

4、疏通文意,理解文中重点文言词的意思。

活动3【导入】新课学习二、合作学习1、通假字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放】轻寡人与【“与”通“欤”,语气词“吗”】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青色】寡人谕矣【“谕”同“喻”,明白,懂得】2、词类活用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伏尸百万【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3、一词多义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一个是“派遣”,后一个是“出使”)虽: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转折连词)虽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设连词)徒: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夫:此庸夫之怒也(fū成年男子名词)夫专诸之刺王僚也(fú发语词无义)以:以头抢地耳(以:介词“用”)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介词“凭借”)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词“因为”)4、古今异义岂直五百里哉直:【古:只,只是;今:不弯曲】休祲降于天休:【古:吉祥;今:休息】长跪而谢之曰谢:【古:道歉;今:感谢】活动4【导入】新课学习三、整体感知文本第一段: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1、重点字词,使:派遣以:用,拿,把,介词易:交换其:加重语气,一定加惠:给予恩惠大:大片土地,形容词作名词虽:转折连词,即使然:代词,这样于:从弗:不使:派遣,动词使:出使,动词于:到2、从第一段对话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第二段: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重点字词:以:用,拿听:听从何也:是什么原因呢?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忙以:凭借以:因为,介词错意:置意错,通“措”广:使……扩充,形容词使动用法逆:违背轻:轻视,看不起与:通“欤”若:像是:这样,如此虽:即使,让步连词直:只,仅仅2、从第二段对话中,你收获到了什么信息?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第三段:秦王怫(fǘ)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1、重点词语解释怫然:盛怒的样子谓:对公”先生尝:曾经伏、流:使……伏;使……流布衣:平民免:脱去徒:光着抢:撞庸夫:平庸无能的人士: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仓:通“苍”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详若:如果必:一定缟素:穿丧父是:这样2、从第三段对话中,你收获到了什么信息?唐雎跟秦王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对于秦王的淫威,唐雎毫不畏惧,用排比句式列出史上有名的刺客,表明自己的立场,让秦王感到恐惧表现出维护国土的誓死决心第四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重点字词解释挠:屈服长跪而谢之: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谕:明白,懂得以:凭着徒:指以:因为2、从第四段对话中,你收获到了什么信息?秦王被唐雎折服,唐雎不辱使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21、唐雎不辱使命周次4星期5节次4授课教师课题21、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复述、翻译、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剖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战国策》的语言风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雎布衣之怒的英雄豪气,体味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落实。

2、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3、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

教学难点重点文言词句的准确理解。

教具PPT课时共 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昨天知识抽查导入新课。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说——悦,高兴)故不错意也(错——措,放置,安放)仓鹰击于殿上(仓——苍,青色)2.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虽然,受地于先王否,非若是也长跪而谢之曰3.词语活用现象。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4.一词多义徒┍免冠徒跣(空,本文可以解释成光着)惠┍大王加惠(恩惠)┕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汝之不惠(聪明)5.重点词语解释抽查。

辱使命: 辱没、辜负易安陵:交换其许寡人: 答应大王加惠给予恩惠甚善:好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弗敢易:不;交换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派;出使故不错意也:所以;错通“措”请广于君:扩充逆寡人者:违背轻寡人与:轻视非若是也:像;这样虽千里不敢易:即使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仅仅怫然怒:盛怒的样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先生;曾经听说布衣:平民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以头抢地耳:撞;罢了庸夫之怒:平庸无能的人非士之怒: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仓鹰:通“苍”休祲:吉凶的征兆若士必怒:如果缟素:穿丧服色挠:变了脸色;挠,屈服:谢之:道歉寡人谕矣:明白,懂得徒以有先生也:只是二、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安陵君是如何巧妙回答秦王的?3、课文是怎样写唐雎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呢?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2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2

接着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 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 加以渲染说明。这三个史实,直刺贪生怕死的 秦王心窝;警告秦王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自蹈 死地。但是,这些有根有据的“士之怒”,毕竟 是历史上的事,已经过去了,它对秦王虽有所 触动(威胁),但还不足以使利令智昏的秦王幡然 悔悟。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 与臣而将四矣”。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 秦王。这样就把血淋淋的史实,变成对秦王的 直接威胁,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 境。
神态描写

“秦王色挠”
王: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长跪而谢之”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秦王是什 么样的人?
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 秦王 强中干、骄横狂暴、色厉
内荏的封建统治者。
唐雎的 说话技巧
言之有“节” 言之有“据” 言之有“力”
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实是强占。当 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悦”,于是面对唐 雎露出威胁之意,并盛气凌人地责备安陵君“ 轻寡人”。对此,唐雎先用屈从的口吻说:“ 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 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 了不肯易地的原因,从容地说明安陵君不肯易 地是因为“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并非故意违 背秦王的意愿。回答得委婉,言之有理,言之 有“节”,
唐雎
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 有识、爱国忠君、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具有凛然正气的
外交家的形象。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的真正目的是
什么 ? 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 3、唐雎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4、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
么? 5、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参考资料2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参考资料2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四》——《唐雎不辱使命》标题为后人所加,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唐雎,也作唐且。

不辱使命,不辜负出使的任务。

辱,辱没,辜负,【唐雎的剑】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至今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他便是战国末年的弱国臣子唐雎,他的凛然正气千百年来仍然令人震撼。

不久前,我带领学生学习《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重温那一豪壮的场面。

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个颇有深度的问题:唐雎之所以能使安陵国避过一劫,缘于他的拼死一搏。

可唐雎的剑是从哪里来的?文章对此没有任何交代。

唐雎是否带剑而入呢?根据当时的法律,使臣上殿禁止携带武器,因此还演绎了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荆轲刺秦王把匕首藏在地图当中,专诸刺王僚更是巧妙,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

唐雎长长的剑自是匿之不住。

难道是秦王狂傲到了极点,任由使者携剑以示气度?这种侥幸之说恐怕难以站住脚。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25—公元前221年间,秦王早已有过前车之鉴: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史记·刺客列传》)。

虽然说堂堂秦王,蛮横骄纵,但绝对不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断不会有如此举动。

那唐雎“挺剑而起”时该不会是使秦王之剑吧?秦法虽然规定“群臣、使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但秦王本人不在此列。

秦王倒是有剑的,可诸位不要忘了,唐雎前来乃是“秦王不悦”之后,是想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亡国危机的。

秦王会把一区区小国使者放在眼里吗?即便接见,也只能殿下侍候。

因而,唐雎根本没有接近秦王之机会,拔出秦王之剑无异于痴人说梦。

既然如此,唐雎的剑到底从何而来呢?该文出自《战国策》,我们先来看一看《战国策》吧。

它是一部介于子、史之间的古书,主要记录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代表人物的思想言论、外交辞令和政治主张,同时也有一些历史事实。

其中历史记载有的是民间传说,有的引寓言故事。

评论家吴小如在《古文精读举隅》中谈到,《战国策》并非全部实录。

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课件

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课件

出使的使命:在秦王不悦之时,合理

拒绝秦王以大易小交换安陵郡。实际 上是用外交手段拒绝秦国并吞安陵, 保障安陵国独立主权。 结果:唐雎顺利完成出使使命,最终 使秦王放弃以大易小的策略,确保了 安陵当时的独立。
2.唐雎出使其间受到秦王的哪些“辱 没性”对待?唐雎如何应对这些“辱 没”?

秦王:先以“大国骄横之气”力压唐雎,实行 暗吓,后以“天子之怒”恫吓唐雎。 唐雎: 针对秦王的骄横欺压,唐雎不动声
D
相对,从容应答,使楚王“反取病焉”,在鲜明的 对比中突出了人物形象。
策划:屠元成 李冬梅 郑少艾 制作:钱伟娟 陈李 审核:刘飞耀 责编:梁 兵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2011-11-20
1.下列几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A.晏子将使楚 上使外将兵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学而时习之 C.齐人也,坐盗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D.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徒有虚名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请找出来,并解释其意义。 ① 曷 通 何 ;意义 什么 ② 熙 通 嬉;意义开玩笑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楚王闻之 齐之习辞者也 B.所以然者何 植然其言 C.吾欲辱之,何以也 臣是以无请也 D.为其来也 植然其言 齐人善盗 4.面对楚王提出的 的诘难,晏子以“水土异也”立论, 得出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的结论,有力地批驳了对方的论点。 5.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晏子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课文简要 分析。 答:机智善辩。楚王精心策划,突然发难,而晏子针锋
言之有“节”
“否,非若 是也”“而 道守之”
“士之怒” 说 唐 话言之有“据” “而将四 矣” 雎技 的巧 威 “今日 言之有“力”力 是 也”“ 挺剑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

3、学习文章的写法。

4、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教学重点1、复述、解释、翻译、朗读、积累。

2、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文章主题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从整体文意的把握来帮助理解文中的具体字、词、句,从对文中关键字词句的确切理解来帮助掌握整体文意,双向互动地学习古文,探讨唐雎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板书设计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秦王不悦”——“秦王怫然怒”——“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唐雎之刺秦王”,将“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文章主题:赞颂不畏强权的精神,敢于为国牺牲自我的精神。

教学过程与内容教法学法与补记第一步:导入。

引题:《战国策》又叫《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说客,又叫纵横家)的言论、活动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

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

今天我们来学习《战国策·魏策》中的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

说的是战国末年,在野心勃勃的秦王羸政已经消灭了韩魏之后,弱小的安陵郡同强大的秦国斗争的故事。

第二步: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

1、解决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引资料,激起学生兴趣首先请四位同学来朗读课文的四个小节,2、请同学们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雎()怫()跣()抢()祲()缟()傀()挠()请写下你认为还需注意的字词读音。

3、请同学们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加惠怫然免冠徒跣抢地休祲色挠谢谕请写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及意义。

4、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⑴故不错意也()⑵仓鹰击于殿上()5、理解词类活用,然后翻译句子。

⑴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⑵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2、难句翻译⑴“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⑵“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⑶“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2课

江苏省铜山区清华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第22课

第6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要点:掌握第三、四段的重点实词及重点句子的翻译,了解唐雎与秦王之间的斗争及结果。

导学过程使用备注一、自主先学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课中互动学习(一)学习活动1:小组长检查第一课时所学重点实词及句子(二)学习活动2:研读第三、四段1.学生齐读课文第三、四段。

2. 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和以前的文言积累,解释3——4节加点的词语,并能逐句翻译。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3. 知识归类(三)学习活动3:合作探究1.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2.“若士必怒……今日是也。

”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3.讨论:唐雎说,怀怒未发,休棱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呢?4.找出课文中写秦王和唐雎的词句,以“……表现了(写出了)……”的句式,品析人物形象。

(1)秦王如: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②写出了秦王③写出了秦王④写出了秦王(2)唐雎如:①“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写出了唐雎②写出了唐雎③写出了唐雎5.你认为本文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四)学习活动4:练习巩固1.解释加点的词语:秦王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彗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秦王色挠寡人谕.矣:长跪而谢.之:三、【中考链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3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寓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上的严正立场。厲雎一到 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他一而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 人”“轻寡人”,一而以“火韩亡.魏”来炫糠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虜 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 地”。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一句中“轻寡人” ?
3、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
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4、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11、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五、体会外交辞令中的语言技巧。
(一)、体会下列句子中的弦外之音。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上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二)、结论: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三、人物性格分析。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人物性格分析。
秦王:骄蛮欺诈盛气凌人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寓雎:不畏强暴从容镇泄敢于斗争忠于使命
四、课文深研。
(一)、释疑探究。
1、如何理解句中加点字词:"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火韩亡 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了两个对立的形象。

内荏、外强中干,一个通过对比,人物形象更安陵君大敌(“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4)与臣而将四矣.(“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泯然众人矣.(“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注: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课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写人物对话,离不开语气的表达。

虚词运用得恰当,能妥善表达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才能把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更形象、逼真。

借此可以让学生熟悉、积累更多的文言文语气词。

)3.理清结构【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第三部分(第4段):唐雎胜利。

4.分段品析第一段分析(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交流点拨】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交流点拨】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

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之,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3)概括段意。

法,更衬托出唐雎的过人之处,最后完成使命得到印证。

(2)对话描写的作用?【交流点拨】①通过对话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体现在第一段。

②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了不同性格:安陵君貌似恭顺,实则坚定;唐雎智勇双全,不畏强暴;秦王骄横狡诈。

③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交流点拨】形成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故事情节,重点详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突出文章中心——唐雎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课件 新人教版
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 王的要求?
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 么态度?
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 说理由。
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 理有何异同?
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 是什么?
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 物的目的是什么?
背景
战国末期,秦国先后灭掉了韩、魏 等国,气势日炽。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 小国,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安 陵君派唐雎到秦国去谈判,唐雎在秦王 面前,不畏强暴,以死相拼,终于没有 辜负出使之命。
专诸,春秋时棠邑人。吴王诸樊的公子光欲
谋杀王僚,善待专诸。乘吴对楚用兵国内空虚之 机,公子光设宴请王僚,使专诸刺杀他。王僚戒 备极严,“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 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钹。酒既酣, 公子光佯为足疾,入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 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孽鱼,因以匕首刺 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公子光出其伏 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 闾。” (《史记·刺客列传》)
唐 雎


雎 不 辱 使
辜 负
雎 完 成 了 出 使

的 任

文学常识
《战国策》又名《国策》。是西汉刘向根
据战国史书编辑整理成的。编订为33卷,分东 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 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 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 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唐雎不辱使 命》是一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佳作。它流传 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 强,直接可当作文学散文甚或小说来读。
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 雎的什么精神?

九年级语文上册6.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6.22《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年月总第课时课题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进一步积累文言字词,培养文言语感。

2.学习课文“记言”的史家笔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

3.理解和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重点梳理课文,进一步积累文言字词,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法及教具自主阅读、点拨讨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新课导入简单回顾上节课时内容,引入新课、并检查背诵二学习新课(一)学习课文第二段1.男生齐读第二段。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3.讨论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④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女生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三段。

3.师生互相提问,弄懂重点词句的意义。

秦王佛然怒、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乎、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4.指名口译全段,教师予以订正和评价。

5.思考以下问题:①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学生背诵第一节朗读课文内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虚词思考黑板出示的问题朗读课文梳理文意思考讨论问题③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④“若士必怒……今日是也。

”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视死如归、一身凛然正气⑤讨论:唐雎说,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散读第四段,然后迅速笔译第四段。

教师巡堂,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材分析依照我校学生实际,应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把握。

提早给学生布置好预习题目,要求他们自己利用工具书及资料,解决字词难点。

保证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词、特殊用法、句子,分门别类,便于学生把握。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时期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明白得大体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能初步明白得、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贵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依据新课标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存,初步体会课文大意;反复朗诵,尤其读准多音字。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擅长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4.培育学生勇于质疑,独立试探的思雎品质。

5.课外拓展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学情分析:本节课在强调形成踊跃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注重学生大体技术和正确价值观的培育。

通过故事复述、分角色朗诵课文、为人物设计神态、动作等活动,培育学生运用对话描述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同时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

依据学生的情形分析制定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教学重点:1.积存古文词语:谓、易、其(作语气词)、尽管、虽、休、寝、错、仓等及出自《战国策》的常见成语。

2.文章对“士” 的作用的强调;选材的突出重点。

教学方式:朗诵(多种形式):自主,合作,探讨。

教学课时:2课时。

创设情境:想像下一个威武不能屈的斗士,在强暴眼前的外貌、心理、神态会是什么样的?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两千年以前,我国历史上显现了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战国时期,各个国家或为了使自己更壮大,或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献策,“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那个人物,就能够够使咱们由一斑见金豹。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存文言词语1.齐读(边听边纠正读音)2.分角色朗诵及指导3.全班分成四组,分角色朗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 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章节(课题)名称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学时3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两个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高明的说话技巧等。

并背诵全文。

过程方法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并指导和培养这种说话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唐雎那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布衣精神。

学生特征分析学生虽然对文言常用词语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整理和归纳能力。

例如“其,之,故,是”等词语;学生对于身处旋涡中心的唐雎颇感兴趣,因此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

但对系统的学习尚不够成熟,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过程中的帮扶至关重要。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学习唐雎和秦王的性格特点,要辨证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

教学难点学习唐雎高超的说话技巧。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课前导入1、.导言:请学生介绍课文大意。

学生回答。

2.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二、学习新课注意人物语气。

指导朗读。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1.男生齐读第二段。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3.讨论以下问题: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④注意比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学习课文第三段1.女生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三段。

3.师生互相提问,弄懂重点词句的意义。

秦王佛然怒、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乎、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4.指名口译全段,教师予以订正和评价。

5.思考以下问题: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并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充分理解与掌握第二段、第三段课文内容三、小结四.作业①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②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③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④“若士必怒……今日是也。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一、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二、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意义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1.请同学们说出课文内容(可在各小组中选举一人,并根据回答情况评分)2.翻译重点语句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卜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与臣而将四矣。

挺剑而起(二)考考同学们的探究能力。

1.依照下列板书整理文章思路。

使秦原因: 秦王: 欲易安陵 安陵君: 愿终守之 抵制骗局:秦王: 轻寡人与 针锋相对: 唐雎: 千里不易 反击护国:秦王: 天子之怒 唐雎: 布衣之怒 唐雎不辱没使命取得胜利:秦王:长跪而谢唐雎:不辱使命小结:秦国企图用___________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___________一事。

“___________”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作者以唐雎出使秦国的经过为线索,完整地描述了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觉得哪些语言最有特色,为什么?2.赏读课文,品味语言描写,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独特手法。

请同学们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的句式说话。

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描写,从语言中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指导,参看答案)“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写出了秦王虚与委蛇、咄咄逼人的气势。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卜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写出了唐雎坚定的立场和不卑不亢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
要点:掌握第三、四段的重点实词及重点句子的翻译,了解唐雎与秦王之间的斗争及结果。

导学过程使用备注一、自主先学
复习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课中互动学习
(一)学习活动1:小组长检查第一课时所学重点实词及句子
(二)学习活动2:研读第三、四段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三、四段。

2. 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和以前的文言积累,解释3——4节加点的词
语,并能逐句翻译。

秦王怫然
..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
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
..之怒
乎?”秦王曰:“布衣
之怒,亦.免冠
..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
..之
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
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
尸二人,流血五步,天
下缟素
..,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
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3. 知识归类
(三)学习活动3:合作探究
1.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2.“若士必怒……今日是也。

”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3.讨论:唐雎说,怀怒未发,休棱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呢?
4.找出课文中写秦王和唐雎的词句,以“……表现了(写出了)……”的句式,品析人物形象。

(1)秦王如: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
②写出了秦王
③写出了秦王
④写出了秦王
(2)唐雎如:①“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写出了唐雎
②写出了唐雎
③写出了唐雎
5.你认为本文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四)学习活动4:练习巩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秦王怫然
..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彗星袭.月:白虹贯.日:
仓鹰击.于殿上:怀.怒未发:
休祲
..降于天:秦王色挠
..:
寡人谕.矣:长跪而谢.之:
三、【中考链接】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雄不辱使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 l )故不错.意也: ( 2 )长跪而谢.之曰: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②太守谓.谁
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 分)
答:
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