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客家地区庙会的地域表征——以赣南许真君庙会为例
客家宗族与村庙——以赣南井前村井塘庙为例
第4期凌焰:客家宗族与村庙 ・1・第33卷第4期萍乡学院学报2016年8月V ol.33 NO.4Journal of Pingxiang University Aug.2016客家宗族与村庙——以赣南井前村井塘庙为例凌 焰(萍乡学院,江西 萍乡 337000)摘 要:文章以赣南井前村为个案,从乡村社会的信仰仪式与宗族关系的视野入手,分析了该村庙与宗族整合的方式,并指出以井塘庙张公、赖公信仰为中心所形成的跨村落、跨宗族的祭祀圈既是不同宗族之间的粘合剂,又是地域乡村联盟形成的基础。
关键词:宗族;赣南;井塘庙;祭祀圈中图分类号:K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249(2016)04-0059-07一、社区环境与井塘庙祁禄山镇位于于都县西南部,东与本县盘古山镇相连,南与安远县相邻,西与赣县交界,北与本县小溪乡接壤。
祁禄山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里大部分村落都在群山峡谷之中。
祁禄山镇辖金沙、马岭、佈村、井前、畚岭、上岭岗等十个行政村,共有人口11410人,除十户畲族,壮族一人外,其余均为汉族。
井前村是镇政府的驻地,位于井前村的新畚岭圩是祁禄山镇的一个墟市,每月农历的一、四、七为墟日。
马岭圩是本镇的另一个墟市,每月农历的二、五、八为墟日。
祁禄山镇地势东南高北面低,发源于马岭的小溪历畚岭村、金沙村,会丹村、洛村,入小溪河,俱于新陂合黎村水,西行汇入湖汉水。
祁禄山盛产毛竹等木材,每年上交国家木材约四万立方米。
旧时祁禄山镇的居民有很多以贩木材为生,靠水运运送木材。
张姓、袁姓是本镇最大的姓氏,当地有“张袁人口半祈禄”的说法。
张姓是最早迁来的姓氏,唐末从吉安永丰瑶田迁入。
据《畚岭张氏五修族谱》载:“府君字公允,初吉永丰瑶田人也,生唐大中十三年,中和四年卜居于畚岭。
”张氏共有五房,主要聚居于井前村、上岭岗村、畚岭村,其它村也散居着不少张姓族人。
另一大姓袁姓是元末明初从于都贡江河田迁入,以仁公为袁氏入迁畚岭的始祖。
论许真君民间崇拜的文化特质
论许真君民间崇拜的文化特质许真君是古代江西人公认的地方保护神。
许真君民间崇拜是古代江西地区一种较为突出的历史民俗现象,主要表现特征为民众对许真君这个真实历史人物的传说神异化和崇拜民俗化,在江西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许真君民间崇拜产生的文化内涵及其主要表现形式,探究万寿宫文化体系,可以进一步弘扬江西本土优秀的民俗文化。
许真君民间崇拜是在江西这块土地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许真君被江西人公认为“修江砥柱”、“普天福主”,在民众心中具有崇高地位。
西山万寿宫又是净明道祖庭、发源地,在教内外都有极大的号召力,有500多座万寿宫遍布江西城乡。
而且,其影响的区域不只是在江西,可以说是遍及全国各地。
万寿宫在外地又叫“江西会馆”,也叫“江西同乡馆”,是江西人聚集的地方。
古时,只要有江西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万寿宫。
江西人在省外建立起600多座万寿宫(江西会馆),以维系乡谊并寄托故里之思。
万寿宫后来逐渐衍变为赣鄱大地的文化象征。
[3]从上可以看出,无论是许真君民间崇拜还是万寿宫文化都具有浓郁的江西地方特色,是由历代江西人参与创造、享用和世代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是历代江西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个荟萃和缩影。
但万寿宫又是江西人带往全国各地的一种文化载体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
据章文焕的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的万寿宫在全国21个省都有,但主要集中在湖南和西南三省,其中湖南省93个、四川省166个、贵州省108个、云南省58个。
[4](P141-165)如此之多的万寿宫遍布全国各地,南来北往的商人们在此交流商贸信息,同时也交流了各地的文化。
还有每逢祭拜真君或节庆之日,当地的江西商人都会出资邀请江西和当地的戏班在万寿宫表演,即丰富了当地文化生活,又增进了各地戏曲文化的交流。
二、商贸文化万寿宫由一个道教宫观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商贸文化中心,并在其周边形成热闹的集市,这种现象比较具有独特性。
自古以来,每逢许真君诞辰、升天等重大日子,民众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在万寿宫举行隆重的祭祀、庆典活动。
关于家乡真君庙的考证
关于家乡真君庙的考证关于家乡真君庙的考证在我家乡有个真君庙,又叫万寿宫和妙济仙宫,每年的七月末至八月中都会举行庙会,本地人以及宁都、石城等邻县的乡亲纷至沓来,热闹非凡,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今那一带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试点。
上高中以前,我几乎每年八月都会去凑凑热闹,因为我有个亲戚住在附近,而那一带又非常好玩,所以每年去了以后,除了虔诚拜佛之外还会在亲戚家住上一两天。
一直以来我都有个疑问:为什么那么偏僻的一座小小的寺庙会有这么多的香客,据说还挺灵的。
这个疑问直到最近才算彻底弄清。
前几天,和洋法聊天的时候说起最近禾丰镇出现的一条大蛇,现在被传得神乎其神,传说始于禾丰镇正在进行的一项路基工程,有一天晚上铲车司机梦见一条巨蛇和他说话,叫他明天暂停推土,两天之后它就要走了,否则势必伤害它。
司机起床后和老板谈起这个奇怪的梦,却被老板训了一顿,说他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胆小如鼠,最后还是被迫上工。
谁知在堆土过程中却真的出现了一条200多斤重的巨蛇,被他当场截为三段,而几天后,铲车司机竟莫明其妙的死了。
听说此事还被于都电视台报到过,我希望尽快知道这件事情的真假。
知情者若能提供线索,在下不胜感激。
人们纷纷传说,此次禾丰的水灾,必是妖精作怪。
洋法说到这里,我便听不去了,世上哪来的妖精,他说“热”龙精你应该听过吧,以前被关在南昌的枯井中,还有部队把守,现在似乎逃了。
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挺有趣的故事,于是我叫他详细说说,这才知道原来这个故事在我小时候就听过。
故事的主人公是真君老爷和“热”龙精,传说他们二人原是三载同窗,后来有一次“热”龙误吃蛇蛋后变成“热”龙精并扬言要水淹江西,许真君听后开始学法,并在观音的帮助下收服了“热”龙精,并关在南昌的一口枯井之中。
真君老爷原名许真君,就是现在黄屋乾真君庙里的神仙。
接着我问他这个庙有多久的历史了,他说该有几百年了吧,现在庙里还有一座石门楼被当作文物加以挂牌保护。
听了这个故事,我开始在网上搜索有关“热”龙精与许真君的资料,不料,网上没有任何关于“热”龙精的资料,至于许真君,我初步认为他可能就是四大天师中的许逊。
万寿宫
万寿宫留铁柱一镇洪州,人将以方士之幻黄白,壶涿之除水虫,淮南之鸡犬升举视之,安在奔走士女,雾香烟而雷钟鼓哉?吾邑二十八都,境最辟远,人崇质朴,俗尚俭啬,无城郭浮薄气。
都是前坊新集,市设于康熙年间,至道光壬午,始筑宫以祀真君,湫隘不称神栖。
咸丰七年兵燹,益就倾颓。
乱评,阛阓日盛,市之人以神有力,募金拓基而崇宏之,鸠工于同治五年,阅朞月,即工称壮丽焉。
嗟乎,人所以新吾真君之宫者,为忠孝乎?为神仙乎?毋乃以神仙之能庇吾也?夫一崇奉间即能庇吾,彼降敕加封,宫肇万寿之号如宋徽宗,当不知若何呵护?胡为卒以北狩而弗祐之南还?前坊,一乡市耳,崇饰宫宇,徽特远不及徽宗时,且不能儗郡国之万一,何足媚真君?然真君,吾乡人也,以忠孝为神仙,则愿瞻拜其宫者,肃然以敬于忠孝而景行焉,毋徒乐其诞妄而目为神仙也。
是为记,(见《南昌府志》)。
文章的中心意思是建万寿宫,旨在弘扬忠孝于神仙妄诞。
强调许真君是以履行忠孝而称为神仙。
如果履行忠孝不称为神仙,反而不忠不孝成为神仙,岂非咄咄怪事?再说,任何有神奇功夫的人,倘若不用于为民除害,御大灾,便不过是一个有点特异功能的巫师或气功而已,他能得到那么多男男女女,奔趋朝拜,香烟如雾,钟鼓雷鸣吗?前坊是一个区区弹丸小镇,地方偏僻,民性质朴,俗尚节俭,不是什么繁华都市。
自清康熙年间设集市以来,万寿宫屡毁屡建,而今又焕然一新,究竟是为了弘扬忠孝,还是渲染神仙?若以为神仙能庇护老百姓?一经供奉便能得到庇护,那宋— 122 —徽宗曾加封过许真君,又赐以“万寿”宫名,应该得到特别的呵护。
为什么他还被金兵俘虏北上而不得回来呢?前坊是一个乡的小小宫殿,既比不上宋徽宗助建的西山玉隆宫,也远不如省、县万寿宫的万分之一,那能有吸引许真君光临的魅力?倒不如说是,许真君终归是我们乡里人,他以行持忠孝被人美化为神仙,凡愿进宫瞻仰之人肃然以敬其为国为民的忠孝品德,人人追随他,效仿他,而不是以他为神仙,斤斤追求那些点石成金、拔宅飞天的神异传说。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 民俗 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规约习俗(德安义门陈家训传统),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传统民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被史学家称为“世界奇观”的“天下第一 家”——江州义门陈,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德安县车桥镇。一个象谜一般 美丽而又神奇并被人们世代传颂的义门陈文化。
一千多年前(公元832年),义门陈始祖宋敕“晋国公”陈旺因官置 产于九江市(古称江州)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至唐中和四年(884年) 已是数代和谐同居五十余年不分家。唐僖宗感其义聚一堂,御笔亲赐“义 门陈氏”匾额。“江州义门陈”这个家庭创造了十五代、三千九百余口、 历时三百三十二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饮、击鼓传餐、百犬同槽、孝义传世、 耕读传家、家无私财、族产共有、人无贵贱、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和谐 相处的人间奇迹,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和谐团结 最紧密的大家庭。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民俗)代 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农历二十四节气(内乡打春牛习俗),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
入选非遗 2021年5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元宵节(德江炸龙习俗),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入选非遗 2021年5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延平郡王信俗,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民俗,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之一。
郑成功率军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组织大批汉族军民开拓台湾,是海峡 两岸民众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因为南明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 郑延平。
延平郡王信俗可上溯至清朝光绪元年(1875),其间台湾地区官方建 立延平郡王祠堂祀奉郑成功;随后厦门也建立延平王祠堂。郑成功在海峡 两岸享有极高的威望,台湾有58座延平郡王祠。遐迩广布,代代相传。
许真君信仰与赣南客家文化探析
四 、许 真君 信仰 与 民 间文 学 许 真君信 仰在 赣南 的兴盛 ,留下 了很 多脍 炙人 口的民 间文学作 品。如 民间故事 ,许真君擒孽龙 ,解救 了江西 ,成 为赣南脍炙人 口的一 段佳 话。虽然赣南各地这则故事版本不 但大致 内容都基本相 同。 此 外 ,在 赣南 地方 戏 曲中 ,东 河戏 与祁剧专 有 以许真 君为实例的戏剧 《 铁树观》。 《 铁树观》从许真君的出生、 求学 、学 法 、镇 妖 ,唱到他 的成 仙 ,歌颂 了许 真君 降服孽 龙 ,解救江西人 的英雄事迹 。每年庙会 期间 ,此剧为必演戏 目。除 《 铁 树观 》外 ,还有 如 《 郭子 仪上 寿 》又叫 《 满堂 红 》,此剧 目一般在庙会第一 天演 ,借 郭子仪上寿的情景宣 扬 给许真君拜寿 的隆重 ;剧 目 《 珍珠塔 》主要讽 刺嫌贫爱富 的社会 不 良风气 ; 《 卖花记 》主要 宣扬 卖花女不畏强暴 ,不 怕 牺牲的高 尚品质 。此外 ,还有 《 桃 园三结 义 》 《 水 淹金 山 寺》《 宝莲灯 》 《 宇宙锋 》 《 打鱼煞家 》 及 《 吕布与貂禅 》 等 等。这些剧 目都是真君庙会期 间必演 的剧 目,节 目内容大 都是 围绕神明许真君 的相关事迹来演 的 ,目的是 为了庆祝许 真君 的诞辰 ,歌颂许真君不畏艰辛 , 为 民除害的高贵品质。 信众通过戏剧 表演不但可 以欣赏到演员优美 的舞姿柔美 的音
南客 家 文 化 的 体 系之 中 。
关键 词 :许真君 ;信仰 ;赣 南客 家文化
许 真君 与赣 南 道教 信仰 文化 许 真君 是古代 汉族 神话 传说 中的人 物 。为 晋代 道士 许 逊 ,字敬之 ,南 昌 ( 今属江西 )人 。传 说他 曾镇蛟斩 蛇 ,为 民除害 ,道法高妙 ,声闻遐迩 ,时求 为弟子者甚多 ,被尊为 净 明教教祖 。赣南许 多佛教寺庙都有祀 奉许真君 。此外 ,净
客家庙会的特色与功能
客家庙会的特色与功能客家庙会颇具特色,数量大、种类多,且其中不少庙会得以承传至今;客家庙会表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客家庙会顽强地保持着庙会文化的“本真性”。
客家庙会的功能则表现在:它是对历史的记忆、对民俗的传承,在满足人们的宗教愿望及平衡人们心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功能,并且,具有娱乐及休闲、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等功能。
客家庙会以其数量众多、特色明显而著称,而此前的相关论著基本上是以反映客家庙会个案的调查报告为主,鲜有综合性的论述。
①为此,本文拟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客家地区②从事庙会田野调查的材料,对客家庙会的特色、功能等进行思考与探析;并且,也对庙会的概念、分类、当代意义及研究方法等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庙会的概念与分类庙会出现于中国至少已有2 000年的历史。
③关于庙会的研究,一个略显尴尬的境况是:一方面人们对庙会问题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这导致了许多有关庙会的田野调查报告及庙会研究文章的问世;而另一方面,有关庙会的基本概念却还存在着混乱不一的解释。
笔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庙会,应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其活动空间上应是以“庙”即信仰场所为依托来举行的,此是一个基本前提,否则就不成其为庙会或庙市;二是其时间上应以信仰对象的诞辰等特定纪念日为时间中枢来开展活动;三是内容上应包括一定的与“神”、“庙”有一定关联的信仰仪式或活动,这三者应是庙会的最初或本来意义,庙会的基本概念应该涵盖这三方面的内容。
而这三个方面中,“信仰”是其核心,高有鹏指出:“庙会的实质在于民间信仰,其核心在于神灵的供奉。
”[1](P3)此说甚是。
还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即庙会与庙市的关系问题。
不少解释将庙会与庙市两者混为一谈,例如:现代汉语词典释“庙会”词条:“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2](P949)将庙会界定为一种集市;大型工具书《辞海》:“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
”[3](P852)将庙会直接等同于庙市,把它作为市集形式即商贸集市的一种。
客家地区的汉帝信仰研究-对赣南宁都县的重点考察
单位代码;10418硕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客家地区的汉帝信仰研究—对赣南宁都县的重点考察作者姓名 邱浪平 指导教师 罗 勇 教授 学科(专业) 专 门 史 所在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提交日期 2008年4月25日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俗语说:有什么样的心灵,就有什么样的神明。
可见,研究地方社会及其民间文化,民间信仰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离统治中心较远的赣南社会为民间信仰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唐宋以降,特别是明清时期,赣南民间信仰异常发达,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
而民间信仰是以各路神明为载体。
本文以赣南宁都县的区域主神之一——汉帝神明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汉帝信仰的探究揭示地方社会的发展历程与社会变迁,以及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之关系。
文章通过对汉帝信仰在宁都传统社会兴盛的描述、源头的探究及盛行原因之剖析等,从历史脉络中动态地“还原”了汉帝信仰在客家地区与客家社会的互动过程。
文章认为汉帝神明是土著神明,是在客家族群形成过程中,一些土著神如凌云山神为谋求所谓正统地位而假借汉高祖刘邦之名。
文章还通过几个村汉帝信仰的个案分析,认为汉帝信仰体系与传统社会宁都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吻合,汉帝神明是维系村民及宗族的精神纽带。
关键词:宁都;汉帝信仰;民间信仰;研究Abstract.As the saying goes: What is the soul are what the gods.Folk belief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to study local society and its folk culture.The Gan-nan society which is comparatively far away from governing centre has provided thick soil to folk belief for propagating and infestation.Since TANG and Song Dynasty,esceptionally and become a major feature .Furthermore folk belief is to take various gods as carrier.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regional deity –The Han Emperor,through belief in The Han Emperor,the article aim at exploring local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relations between folk belief and local society.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belief in The Han Emperor ,andto explore the source of the belief in The Han Emperor, and analyses the prevalence of reasons.From a historical context, dynamic and restore faith in the Handi Hakka region and the Hakka community interaction. The article maintains that the gods are Handi indigenous gods, is in the process of the Hakka ethnic group, the number of indigenous gods such as Lingyun mountain god to seek a so-called legitimate status and the name of Han Gao Zu the name of Liu Bang.The article also a few cases of Handi belief that the Handi belief systems and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the basic governance system in line. Handi gods is to maintain the spirit of inter-clan ties.Keywords: Ning-du ; Beliefs in The Han Emperor; Folk belief;Research赣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第1章绪论 (1)1.1选题的缘由 (1)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1.3学术价值与现实价值 (2)1.4研究方法与田野调查 (3)1.4.1研究方法 (3)1.4.2田野调查 (4)第2章宁都县概况 (5)2.1自然地理环境 (5)2.2 早期客家摇篮 (5)2.3 人神共欢的沃土 (6)2.3.1 乱世避乱之理想场所 (6)2.3.2 众神欢腾之土壤 (6)第3章汉帝信仰在宁都 (14)3.1 汉帝信仰源流及分布 (14)3.2 汉帝信仰特点 (15)3.2.1 庙宇分布 (15)3.2.2庙宇性质与规模 (16)3.2.3汉帝神明功能 (16)3.2.4 禳神仪式 (17)3.2.5 庙宇壁画内容同一性 (17)3.3 汉帝神主祀神之辨 (18)3.4 汉帝信仰盛行原因 (20)第4章汉帝信仰与宁都乡民社会 (24)4.1 汉帝信仰圈与地方乡绅的互动 (24)4.2 汉帝信仰圈与民众社会生活:以永丰镇源村为例 (24)4.3 附:永泰镇竹村汉帝庙菩萨开光仪式考察 (26)4.3.1 招兵买马 (26)4.3.2 菩萨点睛 (30)4.3.3 菩萨安座 (31)4.3.4 菩萨开光收入与支出 (31)3.4附:永泰镇麻村禳神活动的个案考察 (34)第5章结束语 (38)参考文献 (39)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41)后记 (42)第1章绪论1.1选题的缘由以赣、闽、粤三角地区为大本营的客家地区的民间信仰内容极其丰富、民间神祗五花八门。
赣县庙会
前言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休闲文化活动已成为现代人追求完美生活不可缺少的方式。
在赣县客家文化城举办这种集娱乐、狂欢、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庙会是赣县市民、商家和我们组织者共同期盼的。
本次庙会重点突出“欢乐、热烈、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以“庆佳节、众民乐”为主旨充分展示客家文化特色, 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将不同文化、名吃美羹、杂艺百货、服装皮鞋等集于一会,形成客家庙会的特色风景。
同时邀请北京庙会的特色节目:古装秀、皇帝巡游、天桥绝活、皮影、黄梅戏、花鼓戏、杂技绝活、摇滚歌舞、时尚街舞、风筝、挂钱、走马灯等。
我们将本次庙会办成集展览、演出、狂欢、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庙会。
一、宗旨1、为赣县客家文化城创造节日气氛,聚焦人气,吸引游客。
2、提升赣县客家文化城整体品牌形象,推动赣县旅游业、餐饮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打造客家民俗文化品牌。
3、为企业和相关产业打造品牌,扩大产品覆盖面。
4、为建立市场良性竞争创造环境。
二、策划案执行周期及庙会时间执行周期:20014年12月—2015年2月6日庙会时间:2015年1月30日——2015年2月9日三、策划执行阶段的媒体选择电视、报纸、网络、横幅、电台、宣传单、户外。
四、参展范围及展区内容分配图(略):1、商品贸易区(杨仙岭路):100个展位服装服饰、日常生活用品等;2、国际美食区(杨仙岭路):50个展位3、赣县改革开放成就展区(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用文字和图片展示)步行街或客家文化城外围门面:100个展位4、儿童娱乐区(客家文化城大门两边左右广场)五、文艺演出布局及内容1、文化城内广场表演舞台主题:“红歌唱赣县”文艺演出(总共1场)中国红歌会全国十强红歌手与赣县红歌会优秀合唱团合作演唱,5名身着五彩衣的鼓手对应5面大立鼓,手持红绸鼓槌,鼓乐激昂、气势磅礴。
配合特技舞狮、舞龙等民俗经典节目不断将广场喜庆气氛推向高潮;同时,穿插模仿秀、歌舞等互动节目的表演。
江西许真君信仰研究
江西许真君信仰研究江西许真君信仰研究江西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许真君信仰是江西省深厚的信仰文化的一部分。
在江西,许真君信仰流传广泛,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许真君信仰进行研究,并举出五个例子,来证明它的重要性。
一、许真君信仰的历史渊源许真君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被广泛传颂的人物,尤其在江西省一带。
许真君实为两个人物,一个是许真卿,一个是许地山,他们俩同属于唐代的名将,都因功勋卓著而被封为真君。
据传,许真君信仰始于唐代,经历了唐朝、宋朝、明朝、清朝、民初等历史时期,一直持续至今。
许真君信仰的渊源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儒、道、佛三教的影响。
在曾经的历史中,许真君信仰曾经与佛教、道教等信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江西许真君信仰。
二、许真君信仰的宗教信仰性质许真君信仰是一种宗教信仰,它与道教、佛教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信仰。
许真君信仰有其自身的信仰内容和信仰体系,其中包括对于许真君本身的崇拜和对于许真君庙宇的敬仰。
许真君信仰还包括传承其思想及实践,以期达到忠诚、勤政、公正的理想境界。
三、许真君信仰的地位与影响在江西省,许真君信仰是非常普遍的,许真君庙也是当地非常常见的信仰场所。
据统计,江西全省有着上千座许真君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江西南昌的许真君庙。
许真君信仰在江西地区的地位和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许真君被大家神化为伟大的人物,他的武功和德行一直是民间敬仰的对象。
许真君庙也成为了人们心灵归止的纽带,许多人到许真君庙中去祈求健康、求平安、求好运。
四、许真君信仰的文化价值许真君信仰在江西地区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许真君庙作为信仰场所,不仅体现了民间常规意识和信仰精神,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真君信仰还蕴含着深奥的道德和文化精神。
在许真君传说中,许真君所代表的精神既包括忠诚、正义、勇敢、仁爱等传统道德规范,也蕴含着对民气生灵、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维护民族团结等重要价值观念。
赣南客家中村傩文化研究综述与现状分析
赣南客家中村傩文化研究综述与现状分析王犹建(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赣南客家中村傩文化历史文脉及艺术特征研究》,项目编号:YS1424。
作者简介:王犹建(1976-),男,江西赣州人,江西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史、民间艺术理论。
【摘 要】赣南宁都黄石镇的中村傩戏是赣南地区独有的古老戏种。
随着社会发展及经济的推进,中村傩文化逐渐没落及显出多样问题。
本文从文献综述角度,对当前相关的研究进行分类比较,揭示出有关中村傩文化的研究短板和问题;同时,从中村傩文化的现状出发,对傩的历史、剧目及活动机制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形态调查。
【关键词】赣南客家;中村;傩文化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231-02赣南宁都的傩神构建相传距今约有四百余年的时间,而傩戏在赣南客家地区较少,中村是该地区唯一能发现的古老戏种。
作为赣南地区非常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文化积累了深厚的剧目资源,成为了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推进,中村的傩戏资源逐步枯竭,现存的传承人仅3人,且都年事已高。
面对如此丰厚的地方文化,如何去保护与研究是各界人士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宁都中村傩戏的研究综述(一)中村傩戏的现状调研。
赣南是客家民系较为集中的发源地,而宁都则是客家先民流转的重要地区之一,中村傩戏也正是客家迁徙过程文化流传的佐证。
中村傩戏最早出现在舞蹈家盛婕率领调查研究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篇专文《江西省“傩舞”调查介绍》里,虽然他们的调查研究具有开创意义,至今仍然是学术界研究江西傩文化、傩戏的重要依据和宝贵资料,但文中对中村傩戏的介绍只是在南丰傩戏的调研框架中有所提及。
在宁都采茶剧团离休干部邓文钦于1996年撰写的《宁都一处特殊的庙会习俗》里,较为详实叙述了中村傩戏的发展起源、艺术特征、傩戏剧目、演出时间、固定的出演套路及内在观念。
赣南客家祭祖仪式调查研究——以会昌西江许氏宗祠为例
作者: 幸莹洁
作者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音乐系,赣州341000
出版物刊名: 当代音乐
页码: 43-45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8期
主题词: 客家文化 祭祖仪式 调查研究
摘要:客家人,对待祖先的情感是何其浓厚。
祠堂作为寄托客家人敬祖情节的载体之一,客家人视其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情感支柱,对待祠堂的重视程度非其他一般建筑所能比。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祠堂自然成为祭祖的重要场所,而一年一度在祠堂举行的盛大的清明祭祖仪式更成为团结本族宗亲、共叙族人亲情的重大活动。
2014年的4月,笔者有幸亲身参与了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西江镇的"许氏宗祠"清明祭祖活动,并对该祭祖仪式进行了田野考察。
客家信仰民俗:仙娘庙会
客家信仰民俗:仙娘庙会赣南客家民间以农历三月二十日为“天花圣母”金霄娘娘、琼霄娘娘、碧霄娘娘生日,是日多举行各种祭祀、神诞活动,其中以赣州市章贡区水东七里镇“仙娘庙会”最为著名。
赣南客家之“天花圣母”即四川客家信奉的三仙圣母、三霄圣母、三婆娘娘。
四川客家还将三位“仙娘”的神职加以分工,分别称金霄、银霄、碧霄三位娘娘作子孙娘娘、送子娘娘、催生娘娘,专主人间生育,佑子长寿平安。
七里是贡江边上一个古老的乡镇。
因对岸有七条山脚一字排开,斜插江边,分开七条水路,犹七条大鲤戏嬉抢水上行而得名七鲤镇,如今称为七里镇。
主祀天花圣母的仙娘古庙就坐落在七里镇四联村。
仙娘古庙坐西北朝东南,幅宽26米,进深32米,建筑面积约600多平方米,为四合三进式砖木结构,水磨群墙,三山式封火墙。
七里仙娘古庙始建于明代,原名“天花宫”。
后因本邑建于坝上村河边的杨梅庵被洪水冲毁,遂将该庵供奉的观音菩萨神像迁至宫内安放,于是便称作“仙娘古庙”。
原庙因香火日盛,颇显窄小破旧,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及道光八年(公元1828)、十四年(公元1832)几经修葺。
清末,朝廷迫于形势“废科举、兴学堂”,地方办学之风盛行,又在庙两侧增配了数间厢房作为学堂。
上图:赣州市七里镇仙娘古庙外观下图:仙娘古庙内的旺盛香火(图片来源:赣州户外活动论坛图片作者:高原撞球驴)上图:民间奉祀天花娘娘塑像下图:客家信奉的三霄圣母金霄、银霄、碧霄娘娘塑像整个仙娘古庙门面设计精巧,结构严整,工艺讲究,体现了古庙宇建筑特色。
牌坊式门楼之上,配之以亭式文昌楼,颇具匠心,使古庙风貌上更加崇丽轩昂,端庄肃穆。
进入庙门,前栋是戏台,斗拱结构,三层。
下层为进入中栋敞殿、后栋正殿之通道。
中层为古戏台,以八根通顶大木柱和台前沿两根略高于台面、上端刻有石狮的八棱红石柱为支柱,红石柱础。
戏台台面约40平方米。
贯穿台面的六根黑漆圆木柱正面,各刻有金字楹联。
台前两柱为“万古文章归一曲,千秋事业尽三觞”,中间两柱为“古道本无文何境以文为戏耍,世情都是戏不妨将戏畅文机”,后两柱为“不藉丹青作图画,居然声色意古今”。
重阳节在江西的庙会庆典
重阳节在江西的庙会庆典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民间的传统节庆活动。
在江西,这个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庙会庆典活动。
庙会庆典是人们向神灵祈福、祭拜祖先、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以下将介绍江西重阳节庙会庆典的丰富多样性。
一、赣州市重阳节庙会庆典赣州市是江西省重阳节庙会庆典的代表之一。
每年重阳节期间,赣州市的庙会庆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本地居民。
庙会上,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如舞狮、击鼓、抬花轿等举行,各色小吃和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江西的传统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二、南昌市重阳节庙会庆典南昌市也是江西省重阳节庙会庆典的热点地区之一。
在南昌市的庙会上,民众会进行民俗表演、音乐演奏以及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
此外,人们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地方特色美食, 如南昌米粉、板鸭等。
南昌市庙会庆典的丰富多样性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领略江西传统文化的绝佳机会。
三、九江市重阳节庙会庆典九江市也是江西省重阳节庙会庆典的热门城市之一。
重阳节期间,九江市的庙会庆典以露天庙会为主,各类活动纷呈。
庙会上,民间艺人的歌唱、舞蹈、杂耍等表演精彩纷呈,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居民前来参观。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九江特色的美食、购买到手工艺品,感受江西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其他地区的重阳节庙会庆典江西省还有许多其他地区的重阳节庙会庆典值得一提。
比如萍乡市、景德镇市等地,他们也都有着丰富多彩的重阳节活动。
在这些庙会庆典上,你可以参观到各种祈福仪式、文艺演出、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与当地人民分享他们的节日喜庆。
综上所述,江西的庙会庆典为重阳节增添了许多乐趣和魅力。
不同地区的庆典活动各有特色,但都展现了江西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重阳节期间,江西各地的庙会庆典是人们欢聚一堂、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通过参与庆典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和领略江西的传统文化风情。
赣南客家人的宗教信仰
赣南客家人的宗教信仰林晓平1宗教信仰,曾经程度不同地成为世界各民族的精神支柱,直至科学昌明的今天,它仍然对许多民族的心理、文化乃至政治、外交以深刻的影响。
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民系,客家人的宗教信仰与其母体一脉相承,但特殊的境遇,又使客家人的宗教信仰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本文拟对赣南客家人的宗教信仰,包括其概况、特点、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期待学界同仁的指正,并希望能引起人们对客家人宗教信仰问题的足够重视。
一魏晋以来迄近代,流传到赣南客家地区的宗教有多种,其中,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当推佛、道二教。
它们传入赣南垂两千年,流传广泛,信徒众多,对赣南客家人的民俗、文化道德风尚、精神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赣南客家人信奉的主要宗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东汉后期,张陵倡导五斗米教于四川鹤鸣山,为道教创立的标志。
此后一、两千年,道教逐渐传播、蔓延于大江南北,成为势跨全国、影响广泛的大宗教,与儒、佛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赣南很早就留下了道教活动的痕迹,西晋时期,五斗米教曾在赣南活动;稍后,东晋炼丹家和道学理论家葛洪来到赣南,在平固(即今兴国县)结庐修道。
据同治《赣州府志》记载:“葛洪、它稚川,丹阳句容人,究览典籍,好神仙导引之法,尝过平固,见山水灵秀,结庐其地,凿池洗药,留诗曰:‘阴洞泠泠,风珮清清,仙居永劫,花木长荣’”。
他还到大余仙人岭“遗丹液,产仙茅”,进行炼丹活动。
作为道教一代大家的葛洪,在晋代就来到赣南从事道教活动。
对该地区道教的传播,无疑起了促进作用。
到了唐代,由于最高统治者推崇道教,道教势力发展迅速。
在赣南活动的道士见于史载的,自唐代以后明显增多,赣南本土,也开始出现一些名道士乃至“大真人”。
他们之中,有的甚至名扬于京师,受到最高统治者的赏识。
例如,北宋王守中(上犹人),在玉仙观修炼,因“道行超卓”,受到了宋仁宗的亲自召见,并为之手书“万年观”新观额。
刘渊然(赣县人)师承净明派第五代嗣师赵宜真于于都紫阳观,学而有成,于明初为明太祖召至京师,见于便殿,赐号“高道”,明仁宗时,更封为“长春真人”,领道教事,赐二品银章,恩宠至极。
明清赣南地区庙学建设地位的提升
(51678362)中国传统聚落型制史与建设性遗存的空间原意呈现型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098.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9.01.064 文章编号 1000-0232(2019)01-0064-06 作者简介 1 教授;2 硕士研究生;1&2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通信作者,电
Wenfeng Tower, built in the adjoining region, led to urban structural change.
KEY WORDS Gannan; Miaoxue; construction status; urban landscape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8310):中国传统建筑类型系统的形成、变迁与应用方式研究;
2 从志书的记叙方式看庙学地位的变迁 传统城市数量庞大,自然难以一一考察,适当地划 定一个范围、展开系统的观察有助于形成一个简明的认 识。故而将研究对象圈定为明清赣南地区的传统城市,
试图通过观察这一地区庙学建设地位的变化为回答上述 疑问做出努力。 明清赣南地区包括赣州府、宁都直隶州和南安府三 个行政区。其中,赣州府下辖有赣县、于都县、信丰县、 兴国县、会昌县、安远县、龙南县、长宁县和定南县, 宁都直隶州下辖有瑞金县和石城县,南安府下辖有大余 县、上犹县、南康县和崇义县。 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城市中的庙学建筑群已不复 存在。不过,庙学是传统社会地方志的常规内容之一。 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多由地方官员主持编修,体例遵循中 央或省府的规定,内容强调“确查文案卷宗,断者连之, 漏者补之,讹者正之,颠倒者次序之” [4]。地方志的内容 选择、撰写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时社会主流价值 观念指导下对理想社会秩序与生活方式的理解 [5]。这就 使得对赣南地区志书中相关内容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成 为管窥庙学建设地位变化的一条途径。 2.1 志书目录中庙学地位的变化 志书目录的编排、名称拟定和章节安排反映着编撰 者在记录史实时候的理解和倾向。 收集到的 16 本明清赣南地方志,囊括了 12 个地方 城市。其中,明朝所有的 3 本志书都将庙学纳入建置志、 创设和营建志类目之下,作为其子内容进行叙述。清代 所有的 13 本志书中,有 10 本将庙学独置章节(表 1)。
客家民间信仰的地域分野以许真君与三山国王为例
收稿日期:2000-07-20作者简介:周建新(1973-),男,江西萍乡人,广东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教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文化、经济与社会史研究。
客家民间信仰的地域分野:以许真君与三山国王为例周建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广东梅州514015)摘要:通过考察许真君与三山国王信仰的起源与神明原型、分布、表征等,认识、掌握这两种客家民间信仰产生地域分化的原因,试图揭示客家这个大文化圈的内在差异性。
关键词:客家文化;民间信仰;地域分野;许真君;三山国王中图分类号:G 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02)01-0076-07 一、问题的提出文化发生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客家文化既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民系文化,其历史生成同样受到一时一地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粤闽赣客家地区是我国客家文化的孕育和形成的中心区域,也是客家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有“客家文化的摇篮”、“客家大本营”之誉称,同时又是客家文化的核心区域。
所谓文化区,是指由大致等质的文化内涵所围成的文化领域,“文化区域的形成因素则主要是语言、信仰、生活习惯、社会风气的异同”[1]。
然而在这个大客家文化核心圈内,其文化特征同时也呈现一定的相异性。
根据文化特征的内部差异性,粤闽赣客家文化圈可以明显地细分出几个亚文化圈或次级文化圈[2]。
认识、探讨一个民族或民系文化,需把握其特点而作为深入的一个突破口。
特点从何而来?如何显见?关键在于比较。
比较方法有二:其他民族或民系文化进行比较;二是本民族或民系文化内部进行比较。
前者是区分、辨别己文化与他文化的关键,而后者则是突显己文化内涵与实质的根本。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这里,笔者更看重的是后者,即客家文化内部的比较,主要是比较粤闽赣这个客家文化核心三角地区文化的同质与异质。
民间信仰是民间文化的基本层面,是考察一个民族或民系的“文化图像”的重点与焦点所在。
洛带江西会馆之会馆文化(导游词)
洛带江西会馆之会馆文化各位游客朋友,在了解了洛带众多独特的美食文化过后,就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洛带人文历史文化瑰宝之一的会馆文化。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洛带四会馆之一的江西会馆。
江西会馆是由江西籍的客家人于乾隆18年,也就是1753年的时候捐资兴建的,它的建筑总面积是2200平方米。
大家顺着我手所指的方向可以看到照壁上的“万寿宫”三个大字,这就是江西会馆的名字。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解释一下,全国各地的这个江西会馆供奉的都是赣南乡贤“许真君”,所以所有的江西会馆又都叫“万寿宫”。
在其下的的这四个字是“仙栖旧馆”,这个“仙”自然也就是指的我们飞升成仙的许真君许逊了。
现在我们所在的是我们江西会馆,上街有我们的广东会馆,对面有湖广会馆,那么这个会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会馆,会馆,顾名思义,“会”是聚会的意思,“馆”指宾客聚居的房舍,合起来就是表示聚会或者聚居的场所。
会馆又叫做同乡会馆,是旧时同乡或者同业者本着互帮互助、共谋利益的目的,集资建成的场所。
现在大家跟着我往江西会馆的正门走,江西会馆是复四合院式的结构,由大戏台、民居府、牌坊、前中后殿以及一个小戏台构成,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它在中后殿之间的天井里伸出的这个小戏台,构思独特,为四川客家会馆的独一份。
四川省客家研究中心、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在洛带的基地均挂牌于该馆内。
大家往这里看,这个石碑上记载的是我们捐资兴建江西会馆的人员名单,年代已久远,很多字迹已经模糊得看不清了,但是他们共同努力与奉献的精神将长存不朽。
大家再看前面的这个大黄桷树,它见证了江西会馆的历史,但此树于20年前死过一次,但近几年却又发出了新芽,成为了再生树、树上树,这里也是人们祈福的地方。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江西会馆的正门,正门两边悬挂着这一副醒目的对联,上联是“日出东方看落带楼台四面桃花映绿水,闻鸡鸣犬吠牛马喧此地恰似武陵胜地”,下联“客来南海与江西会馆八方贤达话青茶,喜果肥花密稻麦香,这里依稀蓬莱仙家“。
赣南客家仙娘庙会发源与发展的因素分析研究
传统与创新I37赣南客家仙娘庙会发源与发展的因素分析研究文/赖文清摘要:在我国,庙会是指在特足日期举行的聚会,通常与宗教活动有关。
贛南位于闽、粤、贛三省交汇处,属客家方言区,受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影响,庙会自古以来在贛南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发展。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贛州市章贡区七里镇的“仙娘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至三月二十六曰,当地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敬神析福。
对贛南客家仙娘庙会的起源进行详细介绍,并对贛南客家仙娘庙会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能够为深化仙娘庙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贛南;客家仙娘庙会;发源与发展;分析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根植于贛南客家庙会文化及数字化影像素材库研究”(J'N62〇34)阶段性研究成果。
―、章贡区七里镇仙娘庙的历史赣州市章贡区七里镇是一个古老的客家村落,在古代这里曾是赣江上游的一个码头,人们通过码头运输粮食、木材和陶瓷。
仙娘古庙位于七里镇四联村,始建于明代,原名为“天花宫”。
后来河流上游的杨梅庵被洪水冲毁,人们将庵内供奉的观音菩萨像移至“天花宫”内安放,于是该庙就被称作“仙娘庙”。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仙娘庙香火鼎盛,几经修葺,保存较好。
清代末年因为科举制被废除,各地开始兴办学堂,因此,人们在庙的两侧设置了学堂,从而形成了儒释道合祀的格局。
“文革”期间,仙人庙被改作仓库。
在20世纪80年代,仙娘庙被作为历史文物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
从此,一年一度的仙娘庙会重新热闹起来,现已发展成为赣南客家地区最有影 响力的庙会之一。
二、仙娘庙会的起源仙娘庙内供奉的是“天花圣母”金霄娘娘、银霄娘娘、碧 霄娘娘三位仙娘。
庙会最初的民俗寓意在于通过祭祀天花圣 母,祛除天花疾病,保佑儿童健康成长,不受疾病的困扰。
在 古代,天花是一种死亡率相当髙的病疫,各地都有“躲天花”的习俗,即便是在宫廷内,也有祛除天花疾病的风俗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逊 的“ 诞辰” , 江西人 为了表达对许老爷 的尊敬与谢 意 , 大部分 真 君庙 或万寿 宫都会举 行庙会 , 演 戏给许 老爷看 , 赣 南 同样 如此 。
会的地域特征 。
1 . 许真君 : 赣南客家地区信仰的主神
所 以选择许 真君庙会来透视赣 南庙会 的地域 特征 ,更具 代表性
以赣 南许 真君庙会为例 。 阐述 了赣 南庙会 的移民性 、 民间性 、 功利性 、 娱 乐性和差异性等地域 特征 , 这对于深入理解客 家地 区的庙会文 化以及 负载这种庙会文化的地域社会都有重要意 义。
关键 词 : 客 家地 区 ; 赣南 ; 庙会 ; 地域特征 ; 许 真君 信 仰 ,
庙会是 中国古代 民间社会生 活的一项重要 内容 ,与传 统社 会 中人们的经济文化活动密不可分 , 至今长盛不 衰。它作 为基层
资料来源 : 李平亮《 明清时期 西山万 寿宫 的发展 与区域文化
网络的形成》 、 乾隆《 宁都县志 》 、 道光《 宁都直隶州志》
在江西 民间 , 传说许 老爷 f 也 叫真君老 爷 , 这是江西 民问对许
和科学意义 。
许真君 , 姓许名逊 , 字敬之 , 曾任蜀郡旌 阳( 今 四川德 阳县 ) 令, 所 以又称旌 阳先 生。在豫章西 山修 身炼丹 时 , 江西一 带水患
严重 , 传说 中的真君 仗剑布阵 , 斩杀蛟螭 , 为乡里立 下治水之 功。
2 . 赣 南许 真君庙会 的地域 特征
社会 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 是透视 乡村社会 的一扇 窗 口。由于 地区之 间的差异 ,各 地庙会 的表现 形式和活 动内容往往有 很强
的地域性。赣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 的地理单元 , 庙会 也有其明显 的地域特征 。本文拟 以赣南许真君庙会 为例 , 以 阐述客家地区庙
逊 的尊 称) 是最 喜欢看戏 的.所 以在每年的农历八 月 , 也就是 许
寿宫 ” 命名 。明中叶至清一代 , 由于政府 士绅的提倡 和商人 的引
入, 许真君信仰 在赣南迅速铺开 , 各县纷 纷建 万寿宫 或相关 的建
筑与殿祠 , 建庙情况见表 1 。
表1 明清 时期 赣南 各县 始建 万寿 宫年 代及 各 自创建 万 寿宫数
- - 圈 申都
嘴嚣 年 闻 明求
f 鄙蹬
贯 近县 》巷 二,坛庙
龙 两
信车
乾 隆 4 ‘ 单
乾睦 年: 田
同沼 《 鞲州; 肼 毒》卷 - - 兰,耐庙
责。之所以 以春 、 夏、 秋、 冬 四季作 为主持庙会 的顺序 , 其意是春 、
道 ‘ 信丰县志 蛹缡》带 - 一 一 ,; I
夏、 秋、 冬是 自然 规律 , ~成不变 , 任何 人抗拒不得 。被轮派 为头
阿洽 《 阁县 卷》端 r兰.坛厢
曼 { = 窿 《 宁都 县爸》 通 光
宁眷。 直 书州吉
警鄯 窟
毫昌 爱远
襄晖年r 哪 蕈 £ 隆元年
乾 唾四 | _ 年 孽 £ 峙四 扣年
_ 嗣治 《 辞 鄂县 毒 尊 十 ‘ 二 蛔 宙 蚓治 《 赣i i , 1 啊志 》。 巷 ,西褥
2 . 1 移 民性
赣南是 一个移 民社会 ,在 赣南庙会 文化里 同样得 以充分 的 体现 。赣 南各地的寺庙 大多是各村或同村的各姓共同建造的 , 以
许逊还精 于医道 , 为人治病 , 药到病除 , 妙手 回春 , 蜚声远 近 。至
今在江 西各 地还广泛流传着许 多许逊斩杀 孽龙精 、为 民治病等 不 同版本 的民间故事 。唐宋 以来许逊 成为江西人心中的主神 , 也
文 化 艺 术
2 0 1 4年 6月
明清 以 来客 家 地 区庙 会 的地 域 表 征
以赣 南 许 真 君 庙 会 为 例
李晓文
赣南 医学院 摘
俞轶钧
江西
汪行舟
3 4 1 0 0 0
赣州
要: 庙会文化是客 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客 家地 区由于其特殊 的地理位置 。 这一 区域的庙会文化有其明显的地域性 。 本文
于祖先崇拜代表 家族利益 。既然寺庙是火家共有的 , 举行庙会也 必须是大家共 同 钱 m力 。这充 分体 现在 头人 ( 也叫会首) 的选举 和集资上 。例如信丰星村乡的真君庙会 , 真君庙是全 乡各村二 十
多个 姓 氏共 同所 有 , 但金 、 萧、 朱、 曾四姓人 口最多 , 每年 的庙会 也 由这 四姓主持 操办 。他们选举 头人 的做 法是 : 首先 由金 、 萧、 朱、 曾四大姓氏按头人 的标准选 出本 姓氏 的头 人 ; 其 次以真君庙
寺庙为 中心 , 它有 一个信仰圈 。由于各 姓迁徙 到此 的时 间不 一 ,
为 了整合各 姓之间 的利益关 系 ,他们往往通 过建造寺庙来 协调 各姓之 间的利害关系 , 所以这类 的寺庙是 代表 “ 公” 的利益 , 有别
就是 民间所说 的福主菩萨 ,全 省各 地均建有 万寿宫或其 相关建 筑 与殿祠 , 在省 外乃至 在 国外 的江西会 馆 、 同 乡会 馆仍 然 以“ 万
酶曼
攥 £
谐 二 十三茉
l 沓 单 讲
蒴
县 县 ≥卷十 一 .坛 赌
f 庸
硎惜 《 蠢 晶基毒 鸯= f 祠疽
片朱 姓人为多 , 北片曾姓人多 , 所 以, 也就是金 姓人为“ 春” 、 萧姓 人 为“ 夏” 、 朱 姓人为“ 秋” 、 曾姓人为“ 冬” ; 然后按 “ 春、 夏、 秋、 冬” 的顺序 , 金、 萧、 朱、 曾四大姓 氏的头人 每人每 年主持一 次庙 会 , 顺 序循环 , 反复轮流 。任何人不得 变更 , 否则将受 到全乡人 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