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民医讲汤液经法

合集下载

赤脚民医讲汤液经法-3-小补肝汤

赤脚民医讲汤液经法-3-小补肝汤

赤脚民医讲汤液经法-3-小补肝汤【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者按继“小泻肝汤”、“大泻肝汤”,本文继续讲解“小补肝汤”。

本文是“赤脚民医”在“大汉医魂群”中的讲话,介绍了经方的一种思路,供大家学习品味,也欢迎大家留言提出自己的见解。

民医讲汤液经法第3讲:小补肝汤大家晚上好!今天讨论的题目是汤液经法中的小补肝汤。

小补肝汤: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或汗出,头目眩运者。

方: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去核。

这是按照经法法则组织的一首经方。

第一是大五行关系上,二木一金,故为补肝,另加一土以为使。

是一君(桂),一臣(干姜),一监佐(味),一使(大枣),这样一个结构,所以名为小方。

至于五行属性,在前面几节中已经讲过了,不再重复。

第二层关系,是方证法系。

一个方子,既要符合五行药味量的比例关系法则,同时也要符合药证法则,必须做到药证相应、方病相应。

方中主治所述,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

这三个证候,都是桂枝证,以干姜为之助,主辅共同完成。

而反佐的五味子证,在这里暂时没有出现。

经方中的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主证往往从君臣药中就体现出来了。

所以,在临床中,抓主证,也就抓住了主药,可以根据主药的提示选取相应的经方。

也可以自行按照经方的法则组方。

后面一句,是或见证。

或汗出,在现在流行的版本中,“或”字都有问题,有的写做成字,有的写做越字。

实际上,这个字,或字,练书法的人都知道这个常识,它古时的写法与成字非常相似。

后人不懂书法的人,抄写的时候,误认为成字了。

再后来的人,认识成字不好解释,就改为越字。

好像越汗出,就是出汗嘛。

同意重复,算是废话,义还可通。

今天把这个字改回来。

是或字,或见证,后面的一切就顺理成章地可以解释了。

或见证后面的证候,一向是加减方,加减药味的。

汗出,一方面反映了冲气盛,因为汗出,脉浮,头眩,发落,等等,都是气上冲的具体表现。

汗出,本身是五味子证之一。

头目眩运,即是气上冲的反应。

汤液经法:汤液经法的六神方(28)

汤液经法:汤液经法的六神方(28)

汤液经法:汤液经法的六神方(28)下面咱们讲陶弘景收录的汤液经法的六神方,治疗外感天行之病,就相当于现在的传染病。

有阴旦汤、阳旦汤等,他带着徒弟在山上修道的,外感了山岚瘴气,病邪变化特别快,今天发烧明天就成肺炎了。

数日传遍,生死往往在三五日之间,要使用了这几个方子就不至于冒险了。

这几个方子在伤寒论里面也有收录,证明陶弘景所说不虚,包括急性肺炎、发烧等各种大青龙汤证传染病。

当年石家庄就闹过大脑炎就是用白虎汤治疗的,都是从汤液经法来的方子。

阴旦、阳旦、六神都是古代道家根据天文星象正统命名的,后来张仲景就避道家之嫌,收到伤寒论以后就不叫这个名了,有的没改有的改了。

陶弘景说阳旦者升阳之方,阳旦就是太阳初升的时候,相当于一年的立春。

阴旦就是月亮出来的时候,相当于一年的立秋,方位的西南。

月亮刚出生的时候在西南,阴气在这里初升,这样才可以右降,阳气从东北初升开始上升。

东北西南一线是人体的坤艮,代表了脾胃方面的问题,所以人体脾胃的阳气不足了用阳旦汤,阴气不足了用阴旦汤。

人的阳气升发不上去就会胃阳不足,就需要在桂枝汤里面加上黄芪的大阳旦汤了,阴旦汤就是柴胡汤。

青龙汤就是宣发的麻黄汤,就是春天阳气往外发散的时候,受寒后就闭塞了,就要通过肝脏青龙的力量去升发。

白虎是重收之方,用凉药西降,这完全是把时间和空间放到人体里面,用时空去治病了。

朱雀汤是清滋之方,玄武汤是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治疗阳气不足,水饮内停的病症,克化不动水液了。

真武又叫玄武,玄就是黑色,武就是北方龟蛇合体的神。

龟甲就好像武士穿的铠甲一样,乌龟是镇水之神,是水中之阳。

西医的营养观念和古人药性的思想是两码事,有个病人吃安利产品很精神,一不吃就哈欠连天。

我一膜就是少阴脉,这些东西跟大烟一样上瘾了。

一开始黄连素治痢疾挺好,就是从黄连或其他草药里面提取小檗碱黄连素,没过五年就治不了了,细菌产生抗药性了,因为它成份单一好识别细菌就好对付了。

如果是整个的黄连熬成水就不产生抗药性,所以说大自然里面一物降一物,用西方科学去研究中医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

汤液经法图讲记 解构经方时方的底层逻辑

汤液经法图讲记 解构经方时方的底层逻辑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汤液经法图讲记:解构经方时方的底层逻辑》是一本专门探讨中医经方时方的学术著作,对于 揭示经方时方的底层逻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系统整理了《汤液经法》的理论体系和 实践经验,并通过图解的方式清晰呈现,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直观、简洁、实用的中医方剂参考书 籍。本书将对该书的目录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全书内容。 《汤液经法图讲记:解构经方时方的底层逻辑》共分为五章,分别是“绪论”、“经方源流及学 术发展”、“《汤液经法》基本理论”、“《汤液经法》临床应用”和“结论”。 绪论(第1-3节):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方时方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概念,同时阐述了本书的研究 目的和方法。 经方源流及学术发展(第4-7节):本章详细梳理了经方时方的历史渊源、学术流派及现代研究 进展,为后续章节提供了背景知识。
汤液经法图讲记:解构经方时 方的底层逻辑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医
逻辑
汤液
读者
底层
方时
价值
解构
逻辑
方剂 具有
研究
方时
学术
提供
作者
知识
理解
进行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汤液经法图讲记:解构经方时方的底层逻辑》是一本致力于研究经方时方底层逻辑的学术著作。 本书以《汤液经法图》为基础,通过对经方时方的分析,阐述中医方剂的组成原理和作用机制。 本书的作者具有多年的学术研究和临床经验,旨在传承和发展中医方剂学,为读者提供更为深入 的学术视角。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作者对《汤液经法图》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读者了解该图的产生 背景、基本结构和方剂组成。作者对经方时方的底层逻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中医方剂学 的哲学基础、五味配伍理论、君臣佐使理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作者选取了多个典型的临床案例, 对经方时方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方剂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的重点在于对经方时方底层逻辑的分析。作者通过对《汤液经法图》的研究,总结出了中医 方剂学的多个基本原则,如“药味配合原则”、“剂量配比原则”等。

汤液经法图-1-第3章

汤液经法图-1-第3章

第3章破解《经法图》(2)三、脾之虚实为病《辅行诀》云: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若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

阴气不足,则善饥。

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

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1、大泻脾汤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附子[木中水](一枚,炮)干姜[木中土](三两)黄芩[水中木]大黄[火中木]枳实[金中木]甘草[土中木](炙,各一两)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解析:脾实则腹满,飧泄为病曰“滞”,必腹胀不能食,欲利或利不止。

《说文》曰:“滞,凝也,从水,带声”。

脾为土,按《经法图》图示,用土体,右转(阴退)为泻。

“脾实,则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是病。

脾病用土体,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火亢太过,水亦亢,而木虚弱,克肾水五行之金、火。

“大泻脾汤”方中附子为木中水,干姜为木中土,黄芩为水中木,大黄为火中木,枳实为金中木,甘草为土中木。

《辅行诀》曰:“脾德在缓。

味辛皆属木,以辛泻之”,以肾水“水体”之子,“木体”中之水、土(水体之火生木体之土、水体之金生木体之水),承而制(化解甘土克苦水)之“土体”中之火、水;《难经》曰:“虚者补其母,子能令母实”,以“土体”之母“火体”之木,以“土体”之子“金体”之木扶助“土体”之木;以“水体”之木反侮转化“土体”之木所克;《辅行诀》曰:“味甘皆属土,以甘补之”,以“土体”中之木补扶“土(本)体”之木。

脾实“‘土体’之火亢太过,水亦亢,而木虚弱,强克肾水五行之金、火”是病则用“大泻脾汤”是方,附子为君药,干姜为臣药,黄芩、大黄、枳实为佐,甘草为使,化苦除滞,治腹胀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利不止。

是方一君一臣三佐一使。

2、大补脾汤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人参[土中土]甘草[土中木](炙,各三两)干姜[木中土](三两)术[水中土]麦门冬[土中金]五味子[金中金]旋覆花[火中火](一方作牡丹皮,当从。

汤液经法图-1-第2章

汤液经法图-1-第2章

第2章破解《经法图》(1)欲解《辅行诀》之组方法则,必须首先破解《经法图》。

为破解《经法图》,笔者依据《商周乾坤图》之理法绘制黑白图。

为理清《经法图》中五行与五味之配属关系,笔者把图内内圈中已知的“辛、咸、甘、酸、苦”之五味用直线连接起来后,即可知该图是表示五行之生克关系,而且是每一行的前、后、左、右关系为,右者:生我(母),左者:我生(子),前者:克我,后者:我克。

如是,则“用金体”栏之内圈所缺的是“酸”字。

求证:“用火体”栏中“咸”字与“用金体”栏中的“咸”字以直线相连,为火克金,克我之关系,栏中补入的“酸”字与“用木体”栏中的“酸字”用直线相连,为金克木,我克之关系,与其它栏目之五行制克关系相一致,因此,补入的“酸”字正确。

为能清楚地反映斯图之五行生克关系,笔者把图1填入五色绘成彩色《经法图》(图2)如下,完成破解斯图之第一步。

如何填补图内圈外之缺“□”字,第二步必须明白《经法图》之五行配属关系。

《辅行诀》曰: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

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辅行诀》又曰:陶云:肝德在散。

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陶云:心德在耎。

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脾德在缓。

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陶云:肺德在收。

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赤脚民医的讲课记录

赤脚民医的讲课记录

赤脚民医的讲课记录肾气丸的秘密土生金按,肾气丸出自医圣张仲景之《金匮要略》,又称崔氏八味丸,现代同仁堂药店的桂附地黄丸就是按照这个方子制作的。

是公认的温补肾阳之良方,很多人都讲肾阴虚吃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吃金匮肾气丸,其实其谬大矣。

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组成是在肾气丸的方子基础上去桂附两味,其本意是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证的,而且其用药思维是建立在小儿纯阳之体的基础上,即便这样,近年来仍被医家特别是火神派医家质疑乃至弃用。

关于肾气丸补肾阳之说也有很多质疑,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千古疑案肾气丸”一文,其分析甚是到位。

今有“大汉医魂”群主赤脚民医先生,参《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诀》,以《汤液经法》思路用药证法将肾气丸的秘密抽丝剥茧,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真有醍醐灌顶之觉。

讲课记录 ,土生金:民医老师,请抽空讲解一下肾气丸的药证,赤脚民医:这个方子是仲景抄的前人的。

仲景也未讲药证,只讲了方证。

方证不只是药证的简单相加,有时是化合之后出现的全新的主证。

是更高的层次的综合性的方证。

这个方子很复杂。

不是简单的药味组合。

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桂枝一两附一枚。

这个古经方之时,尚无补阴补阳之说。

立意上没有这个考虑。

是后人阴阳学说利用了这个方子。

这个方子地黄为君。

所以,主要立意就是补肾的。

肾气。

气是在精之上,神之下。

气与精相较,则气为阳。

与血相较亦然。

气与神相较,则气为阴。

所以,气的属性是相对的。

不可以机械地认为气属阳。

说气有余便是火是极端错误的,是世俗之论。

气之旺极而化神,神无寒热,何火之有,火只是气的六种在天所化的形态之一。

气何以因为有余就变成他的下属的一员了, 所以说,气,非阴非阳。

气内本自寓阴寓阳。

说肾气,切不可认做肾阳。

当然也不是肾阴。

一气之内,包含了阴阳。

一气之判,则分阴阳。

肾在五行属水,味之苦者,其体属火,其用属水。

汤液经法是讲后天流行之用。

所以地黄味苦属水。

味苦为水,地黄为之主。

地黄为水宫之主药,补肾之代表药。

《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古今谈

《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古今谈

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古今谈一、引言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可追溯至上古时期。

其中,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等古代经典,是中医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文将对这三部经典进行一些古今对比和分析。

二、汤液经法汤液经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用疗法,最早见于战国时期。

据传,战国大夫吕望于众多方剂中出“煎诸药如汤”的方法,即将药材放入大量的水中,煎制成浓汤,分多次饮用。

汤液经法,也称为“汤药疗法”,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古代,汤液经法传承不易,往往由世家门户秘传。

近代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中医学的发展,制药技术的改变,使汤药法也出现了很多创新和变化。

三、伤寒论伤寒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

它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是对外感热病的防治的论述,也是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

伤寒论的产生与秦汉之际,流行于民间的伤寒疫病有关。

伤寒论在中国古代的医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医学最为经典的著作之一。

在古代,伤寒论是一个庞大体系,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结构和内容。

而在现代医学中,伤寒论对临床实践仍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四、辅行诀《辅行诀》是《外台秘要》中的一条,对中医药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辅行诀》讲述了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以及防治疾病的药物分类和使用规律。

《辅行诀》的流传史与伤寒论类似,都曾被多次译注、抄录和传抄。

由于其内容涉及中药、配伍等方面知识,使得它对中医学的发展,以及治病的临床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古今谈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是中医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在古代和现代都受到了医学家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挖掘出中医药学、医学史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从中发现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精髓。

中医药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研究和学习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等经典,笃信并发挥它们在中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中西医学的有机结合,探索和创新中医药学的发展之路。

汤液经法

汤液经法

汤液经法
汤液经法五味五行互含变化图式
图释: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经释:
肝德在散。

以辛补之,以酸泻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心德在耎。

以咸补之,苦泻之。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德在缓。

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德在收。

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肾德在坚。

以苦补之,甘泻之;肾甘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民医讲汤液经法第3,4讲:小补肝汤大补肝汤

民医讲汤液经法第3,4讲:小补肝汤大补肝汤

民医讲汤液经法第3,4讲:小补肝汤大补肝汤今天没什么好讲的了,因为前面讲的,道理都在里面了,如果能悟入的话,言下就悟入经法法系的境界了。

找到了这个意境,观察一切方书都一以贯之,豁然而解了。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02:49昨天讲的小补肝汤,还剩下一点内容,大补肝汤是在小补肝汤基础上组织的。

经法法系,一般分三个层次来分析。

一层是河图数术五行颠倒理论。

这是理论层面。

二层是方证药证分析层面。

这是经法法系的特色和核心内容,是贯穿于一切经方中的基本法则。

三层是方义机理。

这是时方家们擅长的事。

所以,这几天都忽略了。

不讲,是因为时方家们讲得很多了,没有必要重复。

包括伤寒学家们。

明清时期才产生的伤寒学派,他们的名义上是打着伤寒的旗号,他们的思想都是时方家的思想。

正是他们丰富发展了伤寒之学。

所以,学理意义上的方义分析和病机分析,可以参看古今各大家们的论著。

我们只讲前人没讲的东西,或前人讲得比较地简略的东西。

或者说还不是显学的东西。

这是对经方分析的三个层次。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09:16下面,大补肝汤: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

方: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竹叶各一两,大枣12枚。

第一层意义。

河图数理意义。

这个大补肝汤,是小补肝汤穿小补心汤而成。

这里用了一个穿法。

这个穿法,我们在初学中医的时候就学过,这是个入门知识。

就是“加减穿合摘”组方五法之一。

两张方子加起来,药味有所去取。

就是穿法。

小补心汤,去掉了豉,这味药。

这是使药。

在这个大方中,没必要用两个使药。

去掉它。

现在要问,即然是大补肝汤,为什么不用更多的直接补肝的药,或者用生肝的水部药,而用肝系的子孙部药。

道理何在?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8:28我们读易学的时候,知道这样一个规律。

兵占法中,御敌之法为何?即用其子孙也。

王四进汤液经法-2-虚实补泻

王四进汤液经法-2-虚实补泻

王四进汤液经法-2-虚实补泻岐伯有道【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咱们讲了五味气化的原理,再谈谈陶弘景辅行诀认识、治病的思路,不一定去学他的死方。

黄帝内经到现在还是有误差的,咱们再慢慢沉淀、研究,知道了生理的形成就知道病理了。

生理就是体用之味平和了这个脏就正常,肝脏的功能和阳气出问题就用辛味的药去解决,心脏的功能出问题就用咸味的药去解决,脾土功能出问题就用甘味的药,肺金的功能出问题了就用酸味的药,肾水的功能出问题了就用苦味的药。

如果是肝脏的体和阴的方面出问题了就用酸味的药,这都是对应着的。

心的体是苦味药,辅行诀的原文都具体到每一个病的症状,你知道对号入座就行了。

所以说它治病的原理就是调体用,把体用调平衡病就治好了。

他有个原则就是助用为补、助体为泻,你可以用酸味药泻肝,用苦味药泻心,用辛辣味的药泻脾,用咸味药泻肺,用甘味药泻肾。

可以用用味的药去补,这些都要理解、背诵,熟能生巧,用的时候马上就能知道。

把这张图挂起来,天天老看就记住了,用得多了不用看就知道了。

注:大黄,黄芩,黄连三味药。

还有一个原则就是用病为虚、体病为实,用出了问题就用补汤,体病出了问题、有了实病了就用泻汤。

大的方向不能错,在五脏补泻用药上,与五脏用味相同的为补,与体味相同者为泻。

这就和以前的补泻观念有所差异了,咱们都知道大黄和芒硝是泻药,但它们的味道是咸的,大黄芒硝在治心脏的时候就成补药了。

所以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心气不足,咱们以前都是按药物的功能去理解,而他是按药物的气味去处方的,大黄和芒硝反而是对心脏有好处的药,所以咱们的思路还需要做调整。

小补肝汤桂枝干姜五味子大枣咱们看它的小补肝汤,桂枝、干姜是辛味的,五味子是酸味的,大枣是甘味的。

要补肝脏用一个辛味的药就解决了,事实上既然用出问题了,体也就出问题了。

为了要把它调平衡的情况下,就要用一个体味药和一个用味药,然后再加一个用味的药。

这样在平衡的基础上补一味药会更好,体用都调了,然后用的劲儿大一点。

大汉医魂——精选推荐

大汉医魂——精选推荐

大汉医魂主讲:赤脚民医注:本篇内容主要来自大汉医魂赤脚民医先生对《辅行诀》的讲解,穿插风知竹,丰浮草医、昆仑传人等群友的案例分享,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整理过程中难免出错,敬请原谅。

赤脚民医:心君官,神明出。

这句出自《内经.灵兰秘典论》。

首先讲一下什么是心,心在中医里的概念与现代的常识概念有所区别。

一个是物质意义上的心,这是心脏,是西医是概念。

对于这个心,西医比我们研究得更清楚。

不去说他。

中医讲的心,是无形的心。

其形如未开之莲花,色红,八瓣。

为八瓣莲花,一花一世界,当我们走进这个莲花世界,再观察一下。

分为三个层次,天地人三才。

最下面的是地元,观察他时,发现他形如朱雀。

人元呢,只看到他的气的形态。

火气,所以说,心为火。

在十干为丁。

在天元上看,这心是一位赤衣童子,名叫丹元,字守灵。

如果谁的心丢了,呼唤他的名字,可以把心招唤回来。

这位丹元帝君,是心的阳神。

他原本是心宫中的主宰。

但是被人篡位夺权了在人出出后,从三岁开始。

为阴神逐渐夺去权力。

阴神叫识神。

就是我们说的显意识。

到十六岁时,这个夺权的过程基本结束。

人类进入了后天意识形态。

先天心君的功能被压下去了。

人类的一切疾病都是这个识神造成的。

他与五脏之阴勾结,与身外世界的五贼相引。

外邪内侵,百病所由生。

识神是实行人治的,他所能控制的是以脾意为载体的随意肌系统,对于非随意肌系统他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要想不生病,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把这个显意识隐下去,让丹元出来主政。

人的元神是真正的主宰,他不是万能的,但他是全知全能的。

黄帝外经第一篇就讲,这个不生病的上上之法。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必清必静,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

古人讲,心是自医王。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这个心就是指的真心。

让真心出来做事,他是全知全能的自我本心。

他出来之后,如果身体有病灶,他会主动的去冲击。

人的显意识不要去干涉他。

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一切绝证,他都是可以治的。

宇宙的上帝在天国,人的上帝就是元神,丹元。

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自制)

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自制)

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方国强撰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医药精华,实现古为今用之目的,笔者曾于2007年5月26日在本论坛→医理探源分坛→医学哲学→(原创)《商周乾坤图经说略》栏目中发表此文部分章节,现经笔者修订,改正了其中几个不当之处。

为不造成观者的误解,今仍在本论坛之古籍研究分坛中发表此文。

本文仍为节略本,除订正上次文中的一些不当之处外,并补充发表上次省略内容的一部分与观者同赏。

笔者只是一名中医药爱好者,不是临床中医师,本文所著述的内容纯粹为理论研究,难免有偏颇不当之处,如有医家把此理论用于临床,请务必先在自身实验无误后再行应用。

如欲引用本文的内容,请注明著者和出处。

卷首语无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否为伪书,但自其书经考古发掘整理行世以来,对中华医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书中所附之《汤液经法图》,乃中国古典哲学之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药上的重大突破,她以图示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中华古典哲学之博大精深,中华医药之源远流长。

《汤液经法图》寓阴阳五行与医药,图简而意深,乃揭示伊尹《汤液经》组方规律之千古秘图是也。

经笔者研究,中药古籍之《桐君采药录》与《神农草本经》两书属不同体系,《桐君采药录》将药性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归类,而《神农草本经》则将药味以酸、辛、苦、咸、甘五味分类。

现传世之《黄帝内经》按《神农草本经》之五味分类法制方用药,而现已失传的《汤液经》是按《桐君采药录》之五行属性归类法组方遣药的。

由于《桐君采药录》的佚失,中药五行归类法也随之失传,致使《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书中为何会记载以五行属性归类的二十五味药精,其作用是什么?已成谜团!而书中所附的《汤液经法图》之效用也因此不得而知,成为难解之?迷图?矣。

「无闻」推测,《桐君采药录》将药性按五行属性归类,其成书时间早于《神农草本经》。

而《神农草本经》虽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但已将药物分为五味,并一直沿用至今,从逻辑关系上分析,其成书时间似要晚于前者。

汤液经法图-1-第1章

汤液经法图-1-第1章

第1章绪论自《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行世以来,曾在中国乃至全球中(汉)医药界引起轰动,但对其研究者至今仍为数不多,特别是在现时,急功近利者多,而静心究学者少;明知其书甚为宝贵,而由于时人对古文医籍之文理难明,惧而拒之,此状可叹也吾得婺州双溪无间居士传授《商周乾坤图》后,浸身心于是图中,得益匪浅。

商周乾坤图乃成图于殷商七千年前之中华元始乾坤图(元始龙图--易图),至今已有万余年矣。

师门前辈无相僧于文革六年(1971)说:“商周乾坤图乃天地吾人众生宇宙万物木石之运行脉动图是也。

中华商周乾坤图乃真正之太极图是也。

此图即举世以为失传的陈希夷易龙图是也。

赵宋时代周廉溪太极图说及其太极图,乃我中华乾坤图之简化图是也。

刘季东汉时代成书的《伤寒杂病论》,其伤寒六经,乃我中华乾坤六兽之简化图是也。

”据吾研究,万古之《商周乾坤图》乃揭开华阳隐居陶弘景所撰《辅行诀》组方法则之唯一钥匙,「无闻」利用业余时间为之编撰此文,以证《商周乾坤图》之博大精深。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以填补《汤液经法图》(以下简称《经法图》)中所缺之二字为纲,以分析《经法图》中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为目,以《商周乾坤图》之理法为经纬,绘制《经法图》之变体图,并进行验证,完成破解《经法图》之目的。

第二部分以绘制的《经法图》变体图--《五行相生相克三五至精汤液经法图》之逻辑关系,解析《辅行诀》书中所载药方之义理,完成破解《辅行诀》所言《汤液经法》之组方法则,为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医籍提供行之有效之工具。

第三部分以复原的《经法图》之元始图与简化图和变体图作为本文以图解图之结果。

第四部分是对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之分析,从药物酸辛苦咸甘五味,温热凉寒平五性,白青黑红黄五色,轻重缓急四态,升降浮沉四气等方面分析《辅行诀》中所载二十五味药精五行属性归类之本义,并建立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方法模型,完成对《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的五行属性归类。

《汤液经法》

《汤液经法》

《汤液经法》《汉书?艺⽂志?⽅技略》有“《汤液经法》三⼗⼆卷”记载,属经⽅⼗⼀家之⼀。

证明汉前确有《汤液经法》⼀书,并简述了经⽅医学特点:“经⽅者,本草⽯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感之宜,辨五苦六⾟,致⽔⽕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即说明,经⽅的复⽅也是⽤药物的寒热温凉,治疗疾病的寒热虚实,并根据疾病症状反应在表还是在⾥的不同,治⽤不同的⽅法,使⼈体阴阳平衡。

这⾥的基本理论即⽤⼋纲,是与《神农本草经》⼀脉相承的。

不过对该书的著成、年代、作者,⾄今亦⽆定论,但章太炎的考证有着重要价值:“神农⽆⽂字,其始作本草者,当在商周间。

皇甫谧谓:‘伊尹始作《汤液》’或⾮诬也。

”是说《汤液经法》的成书在《神农本草经》后,但相差⽆⼏,有⼈认为《汤液经法》或即是《神农本草经》⼀书,此论有待考证。

由《神农本草经》到《汤液经法》,反映了经⽅⽅证积累漫长的历史过程,《汤液经法》标志经⽅发展到了⼀定⽔平。

丰富的⽅证积累,影响着医药学发展,亦影响到政治、⽂化等。

《汤液经法》原书已轶失,现由两⽅⾯的考证可洞观其内容,⼀是见于马继兴等《敦煌古医籍考释·辅⾏诀脏腑⽤药法要》,记载60个⽅证,在《伤寒论》可找到相类⽅证。

⼆是参见杨绍伊的考证之作《伊尹汤液经》。

两者皆⼒主《伤寒论》是由张仲景论⼴《汤液经法》⽽来。

上世纪30年代,杨绍伊更以⽂字功夫考证,认为《伤寒论》的原⽂⼤部出⾃《汤液经法》,他以“张仲景论⼴汤液为⼗数卷”为据,认为《汤液经》出⾃殷商,原⽂在东汉岿然独存,张仲景据此论⼴,故原⽂⼀字⽆遗存在于《伤寒论》中。

⼜分析《伤寒论》条⽂,据“与商书商颂形貌即相近,其⽅质廉厉之⽓⽐东汉之逸靡、西京之宏肆、秦书之谯谯、周书之谔谔”,分辨出《汤液经法》原⽂、张仲景论⼴条⽂及遗论,因撰成《伊尹汤液经》⼀书。

这种考证,且不论是否确切,但明确提⽰了:第⼀,《汤液经法》确实存在于汉前,商周已有积累,众多⽅证皆以⼋纲为理论,病位分表⾥,病性分阴阳。

汤液经法图-2-第10章

汤液经法图-2-第10章

第10章总结《经法图》(2)1、以方解图:把“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九味中药放入《经法图》中:炙甘草[土中木]在“用土体”格中,柴胡[金中木]在“金体”格中,当归[水中木]、白术[水中土]二味药在“水体”格中,太子参[木中土]、橘皮[木中木]、制半夏[木中土]三味药在“用木体”格中,黄芪[火中土]、升麻[火中土]二味药在“火体”格中,绘制成《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证图》(图13),以该医方解析《经法“方证”图》:①、按五行相生相克律,火生土、土生金,土克水、木克土,土居中为“我”,火为“母”,金为“子”,“水”被我克,“木”则克我。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主口”,脾为土,脾病“用土体”;②、《经法图》中“用土体”格外所标之字为“化苦”,左转所注之症治为“除燥”,右转所注之症治为“除滞”;③、“口干多饮、多尿10余年,恶心呕吐1周入院。

入院后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

经血酮、血气分析检查,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为脾虚之症,脾虚用补法;《经法图》曰:“左转,阳进为补”,可知该方为补脾益气之医方,并知该方用补木壮土益水以制燥金之医理治法来处方遣药的,所治之症曰“燥”。

2、以图读方:“脘腹痞塞,食后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或顽固性便秘。

口干多饮、多尿10余年,恶心呕吐1周,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病。

脾(胃)病用土体,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木、土大虚并水弱,而金则亢,强克脾土五行之水、火、土及木。

“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方中黄芪为火中土,炙甘草为土中木,太子参为木中土,橘皮为木中木、柴胡为金中木,制半夏为木中土、当归为水中木、白术为水中土,升麻为火中土。

以“土体”之母“火体”之重土扶助“土体”之虚土;以“土体”之子“金体”之木,扶助“土体”之虚木;以“土体”之木补扶“土‘本’体”之虚木;以被克肾水“水体”之子“木体”中之木、重土(水体之水生木体之木,水体之火生木体之土),承而制(化解甘土克苦水)之“土体”中之土、水;以“水体”之木、土反侮转化甘土中之金、木克苦水中之木、土,是方用“补木壮土益水以制燥金”也。

赤脚民医的讲课记录

赤脚民医的讲课记录

赤脚民医的讲课记录肾气丸的秘密土生金按,肾气丸出自医圣张仲景之《金匮要略》,又称崔氏八味丸,现代同仁堂药店的桂附地黄丸就是按照这个方子制作的。

是公认的温补肾阳之良方,很多人都讲肾阴虚吃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吃金匮肾气丸,其实其谬大矣。

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其组成是在肾气丸的方子基础上去桂附两味,其本意是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证的,而且其用药思维是建立在小儿纯阳之体的基础上,即便这样,近年来仍被医家特别是火神派医家质疑乃至弃用。

关于肾气丸补肾阳之说也有很多质疑,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千古疑案肾气丸”一文,其分析甚是到位。

今有“大汉医魂”群主赤脚民医先生,参《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诀》,以《汤液经法》思路用药证法将肾气丸的秘密抽丝剥茧,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真有醍醐灌顶之觉。

讲课记录 ,土生金:民医老师,请抽空讲解一下肾气丸的药证,赤脚民医:这个方子是仲景抄的前人的。

仲景也未讲药证,只讲了方证。

方证不只是药证的简单相加,有时是化合之后出现的全新的主证。

是更高的层次的综合性的方证。

这个方子很复杂。

不是简单的药味组合。

地八山山四,丹苓泽泻三,桂枝一两附一枚。

这个古经方之时,尚无补阴补阳之说。

立意上没有这个考虑。

是后人阴阳学说利用了这个方子。

这个方子地黄为君。

所以,主要立意就是补肾的。

肾气。

气是在精之上,神之下。

气与精相较,则气为阳。

与血相较亦然。

气与神相较,则气为阴。

所以,气的属性是相对的。

不可以机械地认为气属阳。

说气有余便是火是极端错误的,是世俗之论。

气之旺极而化神,神无寒热,何火之有,火只是气的六种在天所化的形态之一。

气何以因为有余就变成他的下属的一员了, 所以说,气,非阴非阳。

气内本自寓阴寓阳。

说肾气,切不可认做肾阳。

当然也不是肾阴。

一气之内,包含了阴阳。

一气之判,则分阴阳。

肾在五行属水,味之苦者,其体属火,其用属水。

汤液经法是讲后天流行之用。

所以地黄味苦属水。

味苦为水,地黄为之主。

地黄为水宫之主药,补肾之代表药。

大小补肾汤

大小补肾汤

大小补肾汤民医讲汤液经法第10讲:肾脏病方日期:10.10.03肾脏病大小补泻四方赤脚民医(404993129) 19:30:15大家好,今天是双休日,我们继续学习汤液经法。

赤脚民医(404993129) 19:31:22今天学习的内容是:肾脏病证方治。

准备快一点讲,把四个方子全讲完,告一段落,后面的内容不准备再讲了。

小泻肾汤: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

方:茯苓,甘草,黄芩各三两。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第一,组方结构。

茯苓味甘属土,甘草味甘属土,黄芩味苦属水。

二土一水,泻水中寓补水,使泻而勿过,是名小泻肾汤,是泻肾汤的基础方。

茯苓为君,甘草为臣,黄芩为使,无佐监。

主病者为君。

条文方证中的主要几个证候,是茯苓证。

第一证,小便赤少这个证。

小便少,就是不利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茯苓证。

小便赤,一般应当是黄柏证,这里证轻且表现为有水气,水与热互结,并且可能有潜血的证,所以用黄芩更确切一些。

当然,如果没有水气,用黄柏是完全可以的。

黄芩所主,不仅主上焦之热,主止血,并主下焦,在少腹部位。

也就是与厥阴相表里的地方,是通过少阳这个通道过来异地管辖的。

少腹满这个证。

这个少字是有的版本加上去的,本来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里的问题的,这个方子里的茯苓甘草相配,不只是主少腹满,也并能主大腹满。

仲景方中就有腹满者加茯苓的法则,就是有水气而虚的时候的腹满。

茯苓本身主小便不利而少腹满。

加了甘草就并主大腹了,所以这个“少”字去掉也不影响方证意义。

时足胫肿者,这是有水气,肾邪外现,肾实,就是肾邪水邪实的证候。

这个是茯苓证,利水气。

同时黄芩助茯苓。

这是黄芩与茯苓配伍产生一个药能,就是本经中黄芩所主的“逐水”的药能被激发出来了。

当然,黄芩与芍药配伍会产生“下血痹”的药能。

单用没有这个药能。

所以,足胫肿是茯苓黄芩合证。

这个方子可以变化出很多类方,这是基础方。

如果临床见证有变,就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不是死扳硬套这个方子的。

汤液经法图-2-第8章

汤液经法图-2-第8章

第8章中药五行属性归类分析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之核心,是商周乾坤图经之核心,是中华易学之核心,是中华医药学之核心。

一句话,讲中国哲学就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讲中华易学就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讲中华医药就更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

中华医学之核心乃阴阳五行是也,中华药学之核心仍阴阳五行是也,故谢松龄在《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史导论;人象》中曰:“草石药物亦无不具阴阳五行之性,服药也是‘输入’阴阳五行,盖可调阴阳、顺五行者,惟阴阳五行而已。

对此,谢遐龄博士曾提出十分动人而精辟的见解:‘服中药,不是服其中的化学成分,而是服其中的阴阳五行。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4月版)谢氏兄弟之说是对“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法”的最好之诠释。

“中药五行属性”已随历史而逝,远离中药学矣,远离中医学矣,远离中医药界矣。

笔者认为,破解“汤液经法”,解析《汤液经》医方遗存--《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必须将《辅行诀》中94个医方所用70味中药进行五行属性归类,实行医药同理、同义、同法,才能真正破解《辅行诀》之组方法则。

如何将70味中药乃至将现在常用的中药进行五行属性归类,首先要将《辅行诀》书中所载,以五行属性分类的二十五味药精之五行本义,和它与中药之五味、五色、五气、归经、功效等联系起来分析,并将之作为突破口,用以“中药药物五行属性归类”之准绳(法),以期管窥《桐君采药录》之药物属性体系。

药物五行属性归类法分析第一《辅行诀》(以下简称《法要》)曰:“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

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脚民医讲汤液经法赤脚民医讲汤液经法第1讲日期:2010.8.24 讲于昆仑医甸园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5:11还有一点时间,向大家汇报一下经法方面的体会。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5:26第一方,小泻肝汤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5:54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者。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6:52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

以清浆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不差,更作服。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7:59肝实,则泻之。

按照五行颠倒诀,肝德在散,补之以辛,泻之以酸。

然必合于药证与方证乃为正的。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8:57枳实味酸,芍药味酸。

二味酸以泻肝。

泻中必有补,生姜之辛以补之,并引二味入肝中。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9:39药取三味,是三八之数,少阴之数,三八为泻。

四九为补。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9:57二七为补,一六为泻。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0:21这是河图补泻规律的经法法则。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1:15四九为老阳,三八为少阴,二七为少阳,一六为老阴。

五十居中。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1:48故凡小泻之方,用三味。

小补之方,用四味。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2:24这是基本程式。

但是在实际运用上,依临床具体见证而灵活变化。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2:34数不可无,亦不可拘。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2:48数中有术,术中亦有数。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3:15这是药味一层。

然后是药证。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3:35胁下痛,是枳实证。

腹痛,是芍药证。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3:50胁下痛引少腹,是枳实与芍药合证。

这个迫急是一般的,不是很急,所以用芍药。

没有用甘草。

若是迫急无奈时,则必有甘草。

这是经法的法则之一。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5:06是经法的规范表述式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5:31方中省略了一个证候,就是干呕。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6:00这个省略的证,可以出现,即使不出现,也要用此方。

这是生姜证。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7:12一般标准的用语是“呕”用生姜,“干呕”是用干姜。

这只是用药的一般表态式。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7:58若胁下痛引少腹,干呕吐涎沫,则枳实芍药干姜汤主之。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8:07这时就不能再套用生姜了。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8:25所以,经法只是示例,不是固定的公式。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8:58经方是可以加减变化的。

但是,必须是按照经方的法则去加减变化。

否则有害无益。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30:18如果没有少腹痛,而是咳逆上气。

去芍药,加五味子。

枳实干姜五味子汤主之。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30:55枳实五味,是二酸药,干姜是一辛药。

仍然是二泻一补的结构。

还是小泻肝汤。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31:58所以,小泻肝汤的变化,是一个方族。

不是就那么一个方子。

那只是示范,有代表意义的一个。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33:02如果从方证的维度上来看,整个汤液经法体系自始至终无不贯穿这一思想。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34:14经方如同楷书一样,法则森严。

而时方则如行书或草书,可以任意挥洒,可以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成自己的风格。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35:01法则的法度森严,决定了使用上的要求的严格。

一个地方不审慎,“违法”了,就可能愤事。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36:26所以近年书法大赛中写楷书的人很少,就是楷书写得稍有一点不合“规矩”或“法则”,就马上被人看出来。

不能入选。

而其它的书法作品则可以掩丑。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36:36经方与时方,有类于此。

清橙(153228739) 20:38:45婶婶今天有空讲课了.捧场!赤脚民医(404993129) 20:39:08第三个方面是药量。

三味药都是三两,等量。

古法药量,一般以三两为正,半夏以半升为正,麦冬以一升为正。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39:58三两取生数,三为生气五为死。

治病是为了让人活命,不是要把人治死的。

所以不用五两为正。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0:58三居东方,生气之所。

古之吐纳之法,多取三数,向东方,服紫霞法等。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1:14这是数的技术,简称数术。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2:05生姜这味药,做为使药。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2:58它能使经脉中的水气或液态物质横向,由脉管壁向外发散。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3:24由管道内通过管道壁渗透到外面。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3:51所以,凡脉细者,绝不可以用生姜。

仲景经法,凡用生姜之方,绝无脉细者。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4:14脉中的成份都跑到外面去了。

脉会更细。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4:34例如,当归四逆汤中,就去掉了生姜。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5:05临床上有人随手就加了生姜。

加的量小还问题不大。

加的多了。

到三两的标准量了。

就坏事了。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5:09为什么呢?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5:55因为当归四逆汤,是以当归为君。

当归与桂枝相遇时,当归有一种力量,能把桂枝牵引到厥阴区域来。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6:34当归的量与桂枝量相等时,就可以发挥这个作用。

而一旦当归量少于桂枝。

就牵引不运了。

小马拉大车嘛。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6:54生姜与桂枝的作用方向正好是垂直的。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7:09生姜是延着法线方向,向外。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7:31而桂枝是延着轴心方向,在外面看是切线方向。

向前。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8:25也就是说,把血管内的血液由肝库延血管推向四末,走向毛细血管方向。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9:24当归呢。

当归是专门把肝库的血引到体表层毛细血管的。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49:42所以,寒热洒洒在皮肤中。

当归主之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1:09而在当归四逆汤中,如果加了生姜,血液在桂枝作用下由肝走向体表层毛细血管的过程中,生姜横向的把一些成份散发到血管外面去了。

等到了毛细血管区域的时候,就是当归区的时候,血管量就不多了。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1:33这就是生姜坏事的地方。

仲景有意在桂枝汤里去掉生姜,加当归细辛木通。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2:18第二味药,芍药。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2:58芍药的作用是把血管从毛细血管端延静脉拉回到肝库里。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3:32同时,在拉回的过程中,负责清除道路上的障碍。

主血痹嘛。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4:36这样一看,桂枝由动脉将血推向外,当归主毛细血管。

芍药把血拉回。

正好构成了一个血液循环。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5:39人身的血液正常循环了,而且在循环过程中的障碍被扫除了。

在这个维度上就是健康的。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6:01第三个药,枳实。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6:25枳实是专门主管人体管道工程的。

是管道工程兵。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6:43是从管理里面,把管道疏通的。

哪不通就通哪。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6:56不管是血管,还是胆管,或者肠管。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7:09从里面打通,用点强制力。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7:21所以,在打通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有阵痛。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7:31他与厚朴正好相对。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8:05厚朴是从管道外面揉推,来实现管理濡动。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59:27他们两个一内一外,推动管道的运动。

肠不蠕动的,服了之后,就激活了蠕动的活力。

赤脚民医(404993129) 21:00:20但是一量管道里面有实硬的东西,这样推动就很危险,人会很痛。

而且东西也推动不出去。

这就要用到大黄了。

后面再讲这个。

赤脚民医(404993129) 21:01:57所以,今天讲汤液经法里面的第一方,只三味药。

这三味药,把每一味的作用,以及作用路线,按照“法象药理学”来理解透了。

然后再扩展出去,加减变化。

赤脚民医(404993129) 21:03:27与仲景的相关系列方相联系,掌握两者的共同点,也就把握了经方中这个“药证”的规律。

这是经方中的一个核心技术。

赤脚民医(404993129) 21:04:24好,时间到了。

向大家汇报完毕。

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晚安日期:2010.8.24 讲于昆仑医甸园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5:11还有一点时间,向大家汇报一下经法方面的体会。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5:26第一方,小泻肝汤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5:54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者。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6:52枳实熬,芍药,生姜,各三两。

以清浆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不差,更作服。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7:59肝实,则泻之。

按照五行颠倒诀,肝德在散,补之以辛,泻之以酸。

然必合于药证与方证乃为正的。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8:57枳实味酸,芍药味酸。

二味酸以泻肝。

泻中必有补,生姜之辛以补之,并引二味入肝中。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9:39药取三味,是三八之数,少阴之数,三八为泻。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9:45四九为补。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19:57二七为补,一六为泻。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0:21这是河图补泻规律的经法法则。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21:15四九为老阳,三八为少阴,二七为少阳,一六为老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