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

合集下载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都市的繁荣和市井文化的兴起。

内容涵盖了都市的结构、功能和文化特色,以及市井文化在市民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都市的繁华景象,以及市井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唐朝时期的社会气象,对于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都市的繁荣和市井文化的具体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感受都市的繁华和市井文化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都市的结构、功能和文化特色,掌握市井文化在市民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都市繁华和市井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都市的繁荣景象和市井文化的发展。

2.难点:都市功能和文化特色的理解,市井文化在市民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唐朝都市繁华的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市井文化。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唐朝都市的结构、功能和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市井文化在市民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了解唐朝都市和市井文化的基础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唐朝都市的繁华景象,引导学生关注都市的结构、功能和文化特色。

提问:你们认为唐朝都市的繁华程度如何?市井文化在市民生活中有何作用?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唐朝都市的结构、功能和文化特色。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岳麓版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岳麓版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岳麓版练习题第九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叙述中,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是( )A、元朝军队用火炮攻打临安城B、东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史记》C、鉴真东渡日本时船上带有指南针D、唐太宗阅读《资治通鉴》寻求治国方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印刷术B、造纸术C、古典文化D、儒家学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著名的史学著作,这两部著作的共同点有( )A、都是纪传体通史B、都是编年体通史C、都有记载汉高祖刘邦史事D、都有记载武则天史事【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是( )A、司马迁B、司马光C、孔子D、班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它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在该书中,编者司马光等人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它是(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里所说的“三种东西”是指( )A、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B、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C、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D、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约( )A、200 年B、300 年C、400 年D、500 年【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是( )A、白居易B、关汉卿C、老舍D、吴承恩【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名师教学设计 岳麓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名师教学设计 岳麓版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够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2、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明白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内容。过程与方法1、列表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的编撰特点,培养比较问题和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2、通过对宋词作品的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素质。3、通过“五分钟快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轻松掌握知识,培养学生想像、思考和判断的能力。4、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有关的历史图片和戏剧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增强对有关历史知识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司马光的了解,明白成功伴随着艰苦的努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2、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种情感的迁移,启迪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中国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主要是通过史书记载下来的,我国古代的第一部通史是谁编写的?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之所以称之为“典范”,是因为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被后来史学家们所沿用,而突破这一体例,重新采用编年体编写史书,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板书)1.司马光(板书)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插放自制课件“司马光砸缸”、“警枕”)。2.《资治通鉴》(板书)《资治通鉴》历时19年编成,全书共294卷,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年、月、日为序进行叙事,取材范围极广,同时出于“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的目的,全书用大量篇幅记述了历代政治、军事以及民族斗争的有关史实,吸取历史上治乱兴衰的教训,以给统治阶级提供借鉴;加之考证详密,文笔生动,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二、意境悠远的宋词(板书)1.词的产生及特点(板书)是一种新体诗歌,是诗的特殊形式。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词源于诗,具有诗的一般特点,但又有别于诗,有它自身的特点。2.重要的词作者(板书)(1)李清照(板书)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人。生活在两宋之交,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播放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诗《夏日绝句》。通过鉴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词风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2)苏轼(板书)播放课件《苏轼的生平简介》。播放课件,欣赏《念奴娇》。播放课件欣赏《水调歌头》。苏轼的词思路开阔,流畅隽永,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精神和雄浑博大的意境。他突破了以往的词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传统,把山川、田野、纪游、交友、说理、怀古等丰富的内容融进词中,扩展了词的题材,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而苏轼本人已化作不朽的文学精灵――永远激励和指点着在人生旅途上艰苦跋涉、在文学的峰峦间奋勇攀登的人们。(3)辛弃疾(板书)简介(课件)辛弃疾的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但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欣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课件)。三、“感天动地”的元杂剧(板书)1.元杂剧(板书)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的完整的戏剧形式。杂剧在元朝时已趋成熟,结构以一剧四折为通例,在四折之外有楔子,它冠于一剧之首,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相当于开场戏(承、前、转、合)。杂剧每一折都有唱、白、科三种要素,唱是歌曲,主要作用于抒情;白又称宾白,只用念不用唱,包括独白、对白、旁白,主要用来叙事;科是杂剧中的动作和效果。元杂剧的角色分为四类:旦、末、净、丑。其中旦、末是最主要的角色。播放(《元代戏曲演出》图片)让学生找出末角、丑角。2.关汉卿和《窦娥冤》(板书)关汉卿是元代戏剧的奠基者。在整个中国古代戏剧史上,他的剧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生性乐观幽默,面对多舛的命运和黑暗的现实决不屈服。他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等。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欣赏《窦娥冤》片断)3.散曲(板书)散曲,源于民间,是可以配乐演唱的长短句,是诗词发展到元代的文学形式。散曲大量吸收了民间和少数民族的乐曲,在内容上更能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与词相比,散曲的音乐性、语言表现力略胜一筹;它的表达自由活泼,题材内容无所不包,因而深为市民所喜爱。散曲和杂剧合称为元曲。巩固小结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珍藏。最后让我们在苏轼的诗句中结束这节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岳麓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岳麓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岳麓版复习特训四十五第1题【单选题】中国古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中,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印刷术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④火药的广泛使用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礼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

其作者是( )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李清照【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授时历》元朝时著名的天文学和水利学家________所写,比现行公历的确定早约三百年。

( )A、郭守敬B、饮括C、司马光D、辛弃疾【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元朝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等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

忽必烈诏令司农司编写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农桑辑要》D、《天工开物》【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四大发明,是因为( )A、缔造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B、贵为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发明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的灭亡D、一举奠定中国近代化的基础【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李春/赵州桥B、李清照/《如梦令》C、张择端/《步辇图》D、关汉卿/《窦娥冤》【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每个时期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迹。

最新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 教案

最新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 教案

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词是宋朝的主要文学成就;开创豪放词风的苏轼及其代表作;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继承并发扬了苏轼词风的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②培养学生对宋词、元曲及宋元时期绘画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在补充材料的基础上,播放或诵读有关名家的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及不同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对宋词的鉴赏,体会古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知文学艺术源于现实生活。

重点:苏轼开创豪放的词风;李清照的词;辛弃疾的词。

难点:都市生活。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宋朝经济发达,市井文化兴起,词开始在宋朝流行,两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有哪些?他们的词各有什么特点?
导入新课
一、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
1、都市生活
2、市井文化——瓦子大兴
二、宋词的流行
1、宋词
2、宋词的流行
3、宋词的代表人物
4、宋词的地位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2021年整理)

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导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邵东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邵东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湖南省邵东县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导学案(无答案)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xxx“三学四导”导学案主备人:xxx 审核人:时间: 2017 年下学期课型年级七课时1科目历史课题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学习目标了解宋朝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的流行。

重点难点1.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2。

宋词的流行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城市生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

密集的人口2。

繁忙的商业3.丰富的娱乐4。

饮茶成风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自主预习单:据估计,开封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三分之一;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

唐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十多个,宋朝则增加到四十多个。

北宋有12%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之内。

宋代城市的特点:1)打破了唐代严格的坊市制,出现了市坊混杂的局面;集市经商也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

(2)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和设施。

互助探学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一、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1.都市风貌:(1)城市中居住区与_______之间的界限彻底打破,商业活动突破了_____的界限。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习题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习题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七年级

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
单项选择题
1.词这种文学体裁在我国的哪个朝代成为当时的文学主流()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明
2.“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描写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

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出自()
A.黄道婆 B.班昭 C.李清照 D.武则天
3.两宋时期绘画的一个显著特色是()
A.山水、人物、花鸟画富有情趣
B.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
C.宫廷画的壁画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
D.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4.《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其作者是()
A.苏轼 B.郭守敬 C.赵孟頫 D.张择端
5.元朝时期,被人们称颂其画属于“神品”的画家是()
A.苏轼 B.赵孟頫 C.郭熙 D.张择端
6.宋朝著名“宋四家”是指頫()
A.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B.苏轼欧阳修米芾蔡襄
C.欧阳修郭熙李公麟蔡襄
D.欧阳修米芾展子虔蔡襄
参考答案
1.C 2.C 3.D 4.D 5.B 6.A。

第33课导学案

第33课导学案

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主备人薛宝华参备人王雪莲陈由春孙爱民年级班级姓名教师寄语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

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课前阅读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北宋都城东京人口最多时达百万以上,城内商业店铺林立,最繁华的商业区昼夜经营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宋代的饮食业非常发达,城中随处可见酒楼、茶肆,饮酒、喝茶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城市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分工细致瓦子适应市民百姓口味的文娱活动不断繁荣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大型的休闲娱乐场所——瓦子瓦子瓦子勾栏中上演着百姓喜爱的节目,如歌舞、傀儡戏、皮影戏、说书、讲史、猜谜、相扑、杂技、踢球、斗蟋蟀等等宋代演艺明星一批演艺明星也应运而生,戏剧女主角丁都赛曾在御前演出,而且演出形象还被摹画成砖雕流传下来宋词的流行宋词的流行苏轼北宋苏轼拓展了词的题材范围,词作意境高远,豪迈雄浑,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轼李清照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际前期作品多写生活情趣,真挚自然,清新淡雅北宋灭亡后,她的词作中充满了背井离乡、中年丧夫的忧伤,反映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李清照辛弃疾靖康之变给宋代社会带来教学目标:宋代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学习重点:都市生活与市井文化。

学习难点:诗词的流行。

学习过程一、知识管理知识点1都市生活与市井文化商业活动:宋代商业繁盛,旺盛的贸易需求彻底打破了()中居住区与()区之间的界限,商业活动也突破了昼夜的限制,出现了()与()。

北宋画家()的《》生动反映了东京城内外和汴河两岸商贩云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居民生活:宋代的()发达,城中随处可见,酒楼、茶肆,饮酒、喝茶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文娱活动:城市中出现了大型的休闲娱乐场所(),“”是瓦子中最吸引人的中心。

知识点2 宋词的流行文学体裁:()是宋代最具有特色的文学体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单元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导学案

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学习目标】1.了解宋代的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

2.了解宋代城市的特点。

3.认识宋词,了解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的风格与作品。

【自主学习】一、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1.城市概况(1)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

北宋都城________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2)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宋代的_________非常发达。

饮酒、________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2.瓦舍的出现:_______大兴,是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集中体现。

二、宋词的流行的爱国豪情【合作探究】1.宋代城市的主要特点史思明?2.“词”的概念是什么?3.两宋时期的杰出词人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作及其风格特点是什么?【当堂达标】1.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舍”,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2.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因为()A.士大夫的提倡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农民的需要D.达官贵人的需要3.“买卖昼夜不绝”是形容宋朝()A.商业繁荣B.交通发达C.手工业繁荣D.饮食多样4.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她生活在()A.北宋初年B.两宋之交C.南宋末年D.元朝初年5.(2015•深圳学业考)每个时代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

宋代的主流义学形式是()A.诗B.词C.曲D.小说6.(2015•株洲学业考)“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

其作者是()A.苏轼 B.辛弃疾C.陆游D.李清照。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两宋社会变化第33课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复习巩固第六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活字印刷术B、交子C、指南针D、造纸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元朝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等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

忽必烈诏令司农司编写的书籍是(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农桑辑要》D、《天工开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A、八百多年B、七百多年C、四百多年D、二百多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的著作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在这两部著作中均有记载的史实是( )A、秦国统一六国B、东汉建立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隋朝开凿大运河【解析】:第5题【单选题】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描写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

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最有可能出自( )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武则天【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图中的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他的重大发明是( )B、雕版印刷术C、活字印刷术D、火药武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由宋代张择端创作,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可作为研究宋代市民生活重要史料的长卷风俗画是( )A、《女史箴图》B、《秋郊饮马图》C、《村童闹学图》D、《清明上河图》【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为我国美术史上,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的是( )A、《清明上河图》B、《秋郊饮马图》C、《纺车图》D、《耕获图》【答案】:第9题【单选题】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
4. 市民出行有步行、坐轿、骑马、乘船 5. 货物运输有肩挑背负、畜拉车、独轮车、船只等 6. 有骆驼运输,说明有外国商人,可以了解异国风情 7. 城市布局打破了居住区和商业区之间的界限 ………………………………
宋代的节日
节日 时间(农历) 主要活动
元旦
元宵 寒食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冬至 除夕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北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昨夜雨疏风骤》 两宋 《如梦令· 寻寻觅觅》 之际 《声声慢·
辛 弃 疾
南宋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想一想:同是豪放词风, 苏词与辛词为什么会有不同? 同是李清照的词,为什么前期 与后期风格各异?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 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商业与居住区分离
市坊界限打破
此画的名称和作者是?
生动反映了东京城内外和汴河两岸商贩云集、 交易繁忙的景象。动丰富多彩
宋蹴鞠铜镜
丁都赛戏曲砖雕
宋代绿釉相扑俑
娱乐场所--瓦子
瓦舍
演出场所--勾栏
勾栏
皮影戏
说书
杂技
特点:句子有长有短,语言通俗浅近,题 材贴近生活,更适合自由抒发个人情感。 二、宋词
小结巩固
商业繁荣
宋词流行
娱乐多样
市井文化
当堂训练 检测巩固
1.关于宋代的商业,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宋代市坊之间的界限已打破,并出现夜市 B.宋代的饮茶之风盛行,因此茶楼也很普遍 C.宋代时,开封与临安的商业贸易都很发达

D.《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时期临安的繁荣情景
+5分
2.关于宋代市井文化兴起的原因,正确的是( C ) ①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②文人与统治者的推动 ③商业的繁荣 ④新经济因素萌芽的推动 A.①②④ C.①②③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课件3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单元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课件3 岳麓版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
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月。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 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 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 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 代表人物。
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 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 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 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分塞外声,
特点:慷沙慨场激秋点昂兵。,豪迈悲凉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都市生活 与市井文 化
城镇发展迅速,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娱乐场所:__瓦_子__
类 概况 别
上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部分),图中描绘了开封汴 河两岸的街景市貌,画面细节刻画得十分真实,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 笔墨及淳朴的艺术格调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是宋代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
你知道宋代的都市生活是怎样的景象吗?
1 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
2
宋词的流行
1.了解宋代的都市生活和市井 文化。 2.了解宋代城市的特点。 3.认识宋词及三位杰出的词人 的风格与作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
宋·柳永《雨霖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_________的欢迎和文人士大夫的参与。




应用导思: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5
价:宋词的流行是北宋______________的产物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继_____之后的又一座丰碑。
【微点拨】
☉瓦子是大型的休闲娱乐场所,勾栏是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场所。
☉宋代的商业活动区域不再受限制,而且也没有时间限制。
城市生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密集的人口
2.繁忙的商业
3.丰富的娱乐
4.饮茶成风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画卷:“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
自主预习单:
据估计,开封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三分之一;临安人 口最多达120万。
唐朝十万户 以上的城市只有十多个,宋朝则增加到四十多个。北宋有12%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之内。
(2)北宋都城东京人口最多时达百万以上,商业繁荣。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___________》生动反映了东京城
内外和汴河两岸商贩云集、交易繁忙的景象。
(3)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宋代的_______非常
发达,城市服务行业也迅速发展 ,分工细致。
2.市井文化:城市中出现了大型的休闲娱乐场 所——
_____,场所中最吸引人的中心是“_____”。瓦子大兴,
是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集中体现。
总结导评: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二、宋词
1.概况: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出现于_____,
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新体诗歌,能配乐演唱,故称“曲
子词”。
2.特点:词的句式有长有短 ,语 言通俗浅近,题材贴近生
活,更适合自由抒发个人情感。
3.流行原因:
(1)北宋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发展。
☉苏轼、辛弃疾的词风豪迈奔放,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
教后评价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
xxx“三学四导”导学案
主备人:xxx
审核人:
时间:2017年下学期
课型
年级

课时
1
科目
历史
课题
第33课 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
学习
目标
了解宋朝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的流行。
重点难 点
1.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
2.宋词的流行
导学 过程
主讲人备课




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
宋代城市的特点:
1)打破了唐代严格的坊市制 ,出现了市坊混杂的局面;
集市经商也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
(2)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
和设施。




探究导研:合作探究,互助研讨
一 、都市生活和市井文化
1.都市风貌:
(1)城市中居住区与_______之间的界限彻底打破,商业
活动突破了_____的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