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的隐喻性语义泛化及其认知阐释

合集下载

谈流行语“雷”

谈流行语“雷”
第2 4卷第 2 期
21 0 0年 4月
文 章 编 号 : 6 4 0 8 (0 00 2 0 5 — 4 17 — 8 22 1)0 — 0 7 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u n l fS a x tn ies y S ca ce c o r a h n iDao gUnv ri ( 0 ilS in e) o t
作者简 介: 梁永红( 9 8 )女 ,【 17 一 , l两愉社人 , 士, j 硕 讲师 , 研究方 向 : 现代汉语。
“ ” 雷 原本属于名词 ,现代汉语词典》 第 五版 ) 《 (
解 释为“ 云层 放 电 时 发 出的 响声 ; 事 上 用 的爆 炸 军 式 武 器 ” 以 下 我 们 通 过 分 析 语 料 来 总 结 流 行 语 。
“ ” 雷 的意 义 、 性 及句 法功 能 。 词 1意义 、 词 义 是 词 的意 义 , 常 包 括词 汇 意义 通 和 语 法 意 义 , 汇意 义 一般 又 可 分 为 理 性 义 和 色彩 词
0 8/2 5)
众肯定过 目不忘。( 同上 )
⑥“ 太胖 了身手不矫健 , 太瘦 了力量就单 薄。”
那 么 ,雷 ” “ 到网友 的“3 5 斤 、 . 公斤 ” 两 5. 公 5 47 65 这
④邓光荣在肥肥追悼会上发难 , 少秋不得不 郑
收 稿 日期 :0 9 1— 2 20 — 0 1
义 。以下我 们 主要从 理 性 义和 色彩 义 两个方 面来 谈 “ ” 雷 的意义 。首先 谈理 性 义 。概括 起来 “ ” 雷 的理性
义 主要 有 以下 几项 :
第一 , 吓 、 震惊 。例 如 : 惊 使 ⑤ 罗 纳尔 多 这 件 衣服 确 实 够 “ ” , 服 正 面 雷 人 衣 横着 几 个 中文 大 字 :香 港 面粉 厂 ”新 民晚 报 20 / “ ( 09

“雷”及“雷族词”简析

“雷”及“雷族词”简析

“雷”及“雷族词”简析“雷”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基本词,但其词义在网络语言中却发生了新的变化,并构建出了一系列的“雷族词”。

本文从形体、词义变化及词性、构词类型等方面对“雷”和“雷族词”进行了分析。

标签:雷雷族词词义构词类型“雷”作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本词之一,其形体和意义在甲骨文中已有记载。

“雷”的词义随着新世纪网络的发展而有了新的变化,并逐渐构建出了一系列“雷族词”。

一、普通话中“雷”的字形和词义变化(一)字形的发展变化“雷”是会意字,在甲骨文中的构形如图A。

中间的图案表示电,是“电”字的甲骨文写法,两旁的小菱形表示打雷时的声音。

金文中的“雷”在周代早期和后期有不同写法。

图B1是周早期“师旗鼎”上的金文,字形由四个圆形“田”字和表示闪电的斜线相连接而成。

商周时代有种大鼓叫“田”,敲击大鼓所发出的声音称“田田”。

这里用多个“田”表示雷声之大,而圆形“田”字中间画成交叉的图案则表明了古人对电闪雷鸣时“阴阳激耀”的原始认识。

周代晚期,“雷”的字形变作图B2,与图B1相比增加了“雨”字头,下部仍以多个“田”表雷声。

这使“雷”字的形体繁化了,但却突出了字的表义功能。

小篆中,“雷”字形体进一步变为图C,下部简化成“畾”。

这一变化成为汉隶“雷”(图D)的字形基础,也为今天的楷书“雷”起了定型作用。

(二)词义的发展变化《说文解字》释雷:“靁,阴阳薄动,生物者也。

”可以解释为:雷,带异性电的两块云接近时,因放电而发出的强大声音,雷雨是使万物滋生的东西。

这是雷的本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语言中活跃部分的词汇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变化。

关于“雷”,我们发现它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中有两个不同的声调。

读阳平时,共有四个义项:①出现闪电时,闪道中因高温使水滴气化,空气体积迅速膨胀而发生的强烈爆炸声;②一种爆炸性的武器;③通“罍”,古酒器名;④姓。

读去声时,有两个义项:通“擂”,敲击;通“礧”“礌”,古时用以击敌的石块。

“雷”及“雷”参构词语的语义生成分析

“雷”及“雷”参构词语的语义生成分析
崇 尚时髦 的年轻人喜欢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或者是夸大地表 达 自己 ,
炸性武器 。 3 、 ( )姓。( )通 “ ”古酒器名 。 雷” 4、 孽 , “ 最常用的是第一种 字义 , 用义 素分 析法可知 , 的字义为 : 它 +声音大 + 震动剧 烈 +自然 语境 +闪电之后 。 而震惊” 。用义素分析法得到流行词 “ 字义为 : 雷” +震
思。
许睿 婕
在使用 范围上发生 了变化 , “ 从 自然语境 ” 转移 到“ 社会语 境 ”转 到 ,
指涉“ 会语境 ” 社 的流行词 “ ” 雷 的语 义在对 象 、 内容 、 条件 等方 面发
生变化 , 词义 的使用域得 到了扩大。转移和扩大 了使用 域 的流行 词 “ ” 雷 同时 由相对封 闭的系统 , 转化为 一个相对 开放 的词系统 , 这就
缩为 “ ” 郁 更符合 客观事实和情感表达需要 。“ ” 郁 所表达 的范 围和 内 容较 为, 泛 , 在情感上却 是相对 集 中而单 一 ; 囿 ” 是最新 流行 但 “ 也 次使用 了“ 雷声霹雳 ” 的音 乐效果 , 给人 印象深 刻 , 这里 的音效并 非
提醒观众 天要下雨 , 也不是 具有某 种 内涵暗示 , 而是为 表现演员 的 。 震惊心理 所使用 的戏 剧化音 效 , 程式化 的 , 乐在此 时只是一种 是 音
然现象 中 ,闪电在前 , 电在后” “ 雷 体现 了“ ” 闪 电” 雷 是“ 的结果 , 这记
录在 了人类 的语言 中。“ 闪电划破天空 , 照亮世 界” 则给人强烈 的视 觉感 , 雷鸣 的不定时 出现 , 而“ 响声 无法预 知” 给人心理 上形成更 则 为强大的综合感 知。“ 、 闪” 电” “ 重在视觉 ,雷 ” 在声 音和感觉 , “ 重 相 比之 下 ,雷 ” “ 具有时 间延续长 、 撼强 烈 、 动感知 觉面广 的特点 。 震 调

“雷”概念的英汉隐喻之对比研究

“雷”概念的英汉隐喻之对比研究

关 键 词 :雷 ; 念隐喻 ; 概 英汉对 比; 隐喻范围 ; 网络流行语
中图分 类号 : 1 H3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21)3 06 — 4 (000 — 01 0
Ab t a t Thi ri l y t ma ia l ob s i t he c c pt a t ph s o t nd r i sr c : s a tc e s s e tc ly pr e n o t on e u lme a or f“ hu e ” n Eng — ls nd Chi e e f o t o ih a n s r m he c gnii e lng s i e s c i e tv i uitc p r pe tv .Th e ul nd c t s t ts me o he ma — e r s ti ia e ha o f t p p ng r h r d b i s a e s a e y Eng ih a ls nd Chi e e,butt t p rc ls o ft e“ hu e ” c nc p n Chi ns he me a ho ia c pe o h t nd r o e ti — n s sbr a e h n t ti gls e e i o d rt a ha n En ih,wh c e l c st if r nc sa het n n nd c lur e e e i h r fe t hed f e e e tt hi ki g a u t el v lb — t e t wo l n we n he t a gua s ge .And t pulrt hene me a orc le pr s i n— — “ hepo a iy oft w t ph ia x e so LEIpe p e’o o l’ n t e n ta s e l c s t ulu e a a u o e ft o h h e lo r fe t he c t r nd v l e c nc pto he y ut . Ke r :t nd r o e t lme a or o y wo ds hu e ;c nc p ua t ph ;c mpa i o e we n Eng i h a rs n b t e ls nd Chi e e;me a ho i ns t p r— c ls o a c pe;Ne wor t h r s t k Ca c wo d

浅论“雷X”类词语的潜词显词化

浅论“雷X”类词语的潜词显词化

浅论“雷X”类词语的潜词显词化在2008年度产生的359条新词语中,“雷”毫无争议地当选了2008年最为流行的新词语之一。

本文试图运用潜显理论分析新词语“雷”,从它的词源分析入手,揭示“雷”的引申义,重点对“雷X”的潜词显词化情况进行说明,最后对这一词语的规范化及未来发展情况作出预测。

标签:“雷X”词引申义潜词显词化一、前言近些年来,“雷”一词在报纸和网络上频繁出现,研究“雷”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雷”这一新词语。

例如赵婷的《网络语言中的惊“雷”》,发表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上。

她较为深入地分析了“雷”的活用情况及特点。

谢政伟的《“雷”字新用法》,发表在《中国科技术语》(2009年第1期)上,他主要从名词“雷”近来衍生出动词、形容词的用法入手,分析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是源于人们求新求异求变的用词心理,也是汉语词义引申的自然结果。

陈培的《“雷”族新词的产生机制及社会文化心态》,发表在《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第9期)上,作者主要在“雷”族新词用法的基础上,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它对已有的汉字“雷”的词义扩大以及它的词类转换机制,并用词语模框架理论阐释了其发展壮大机制“雷”族新词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分析了它折射出的多种社会文化心态。

杨一的《浅析“雷”词义的演变》,发表在《青年科学》(2009年6月)上,作者主要归纳了“雷”古今意义的联系及区别,分析了网络中“雷”的词义、词性及色彩意义等。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研究“雷”的人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笔者主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雷”的词源、“雷”字的意义变化以及“雷X”类词语的潜词显词化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雷”的词源关于“雷”的来源,学术界众说纷纭,但大致有这样两种被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一)“雷”是受日本动漫影响而产生的,动漫迷们用动漫当中的人物“受到强烈电波冲击”来形容受到某种强烈刺激,后来慢慢简化为“被雷到”这一形象比喻。

论网络新词——“雷”的个案研究

论网络新词——“雷”的个案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网络新词“雷”的个案研究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20年5月教务处网络新词——“雷”的个案研究摘要网络新词是网民们在互联网这一特定语境下新近制造或利用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词语和符号。

网络新词作为网络语言系统中的最活跃的组成部份,反映着现今社会转变的最新特点和现代汉语进展的最新趋势,是观看社会生活和语言的晴雨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选择网络新词“雷”为个案对网络语言进行“以点带面”式的研究,立足于语言本体对“雷”字的词性和“雷”字的来源理据进行分析,从而揭露出网络语言进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网络词语;雷;个案研究;网络语言进展ABSTRACT The Network neologisms are the distinctive words or symbols, which recently created and used by netizens i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Internet. The new words on the Internet, a barometer of the social life and language, as the most active part of language system, reflecting the lasted changes in society and new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have the vital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This thesis selects the cyber word “thunder” as the case of network language, and reveals the new tendency of network language by analysing its syntactical functions and the argument of origin.KEY WORDS cyber terminology;the character “Lei”;case study;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anguage目录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流行语“雷”的语义演化及其认知阐释

流行语“雷”的语义演化及其认知阐释

流行语“雷”的语义演化及其认知阐释邓康康【摘要】"雷"作为2008年的兴起的流行词汇,一直被频繁运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其流行的频度,散布度和流通度的不断扩大,其语义的演化也呈现出隐喻性语义泛化的特性,并最终实现流行语"雷"的词汇化。

文章通过详实列举出"雷"的新兴语义及其语法功能来展示其演化进程,并从认知角度出发来阐释流行语"雷"的语义泛化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流行语语义泛化的内在机制。

%" Lei", popular since 2008, has always been widely used in society. With the in- creasing frequency and spreading speed, the evolution of its semantic meaning gradually has metaphorically broadening character and finally ends up as a lexical item.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e new meanings and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lei" to show its process of evolution. The process of the semantic generalization is analyzed from the cognitive pdrspectiveto reveal the in- ner mechanism of the character of semantic generalization of the catchwords.【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雷;语义泛化;隐喻;映射【作者】邓康康【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6.4流行语“雷”在近几年来不断见诸于各大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甚至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其语义及其语用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原有的语义范畴。

学生论文:网络词语“雷”的词义分析

学生论文:网络词语“雷”的词义分析

网络词语“雷”的词义分析“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

《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为:“①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

②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

”近年来,网络及新闻媒体上出现了“雷”字的全新用法,包括动词词性和形容词词性,词义也不同于字典中的释义,多用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极不愉快的感受。

用例:1、动词词性“好雷人啊,芙蓉姐姐开个人演唱会了。

”(后接宾语)“雷得外焦里嫩。

”(后接补语)2、形容词词性“雷照”曝光(做定语)“春哥穿女装实在太雷了。

”(做谓语)一、网络新义的起源“雷”字新词义最早出现在网络上,是用在评论一些或外形、或智力极不正常(含贬义)的娱乐圈明星们,有震撼、受打击、受惊吓的意思。

有学者认为“雷”的网络新义源自日本动漫中人物被电波打到“受到强烈电波冲击”。

但是“受到强烈电波冲击”主要表现为肢体动作(如飞出、倒下、烧焦、死去等),而不表现为情感变化。

所以,日本动漫中的“电波”虽可以看作“雷电”的变形,却不能解释“雷”字网络新义的产生。

我们在回溯“雷”的词义演变过程时发现,古代汉语中的“雷”字,除“雷声、酒器、作战击敌的大石头、地名以及姓氏”等五个基本义项,也可用作动词,有“雷击”或“擂”之义。

成语“晴天霹雳”描述的正是一种“突然的、震惊的”感受,如同在毫无准备情况下遭受雷击一样。

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动词义“雷”最早的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一天》,作品用非常诙谐的文字描写了自己一天的生活,其中在叙述自己被一个泼妇训骂的过程中,就使用了“挨雷”。

当时要有网络,恐怕“雷”早就流行开来了,也等不到今天了。

①由此看来,“雷”的网络新义其实很早就孕育在汉语之中,是网络用语简单化、形象化的时代要求将其推上历史舞台。

二、概念意义网络词语“雷”的概念意义是:使人突然感到强烈的吃惊或不快。

在“雷”字活跃于网络之前,网民们常用“晕”来表达类似情感。

下面用义素分析来比较“雷”和“晕”:雷:[+使人难以迅速做出反应],[+发生在极短时间内],[+引发人的强烈情感波动],[+不舒适感],[±不理解]晕:[+使人难以迅速做出反应],[-发生在极短时间内],[-引发人的强烈情感波动],[±不舒适感],[+不理解]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雷”比“晕”可以表达更加复杂的情绪情感。

网络传播词“雷”的语义生成理据

网络传播词“雷”的语义生成理据
网络传播 词“ ’ 雷’ 的语义 生成 理据
周 旭 ,谭静怡
浙江 温4 353 r , 20 5) ’ f (温 州 大 学人 文 生 成 是 词 内理 据 与 词 外 理 据 “ ” 的 语 义则 可 大 致 概括 为 四 类 : 雷 字 1 云 层放 电 时发 出的 声 响 , 雷 电 、 雨 、 雷 等 ; 、 如 雷 春 2 军事上 用的爆炸武器 , 、 如地雷、 水雷 、 鱼雷 、 区等 ; 雷 能 够 对 “ 字 新 的 语 义 作 出更 科 学 、 本 质 的诠 释 , 且 也 雷” 更 而 3 像 雷 一 样 的 震 响或 像 雷 一样 的迅 疾 , 雷动 、 鸣 、 、 如 雷 雷 能 够给 网络 词 汇 的研 究提 供 一 种新 思路 , 厉 风行 等 : 关 键词 : “ ”语 义 理 据 雷 4 姓 氏 。 雷锋 。 、 如 通 过对 “ ” 雷 字在 古 代 汉 语 和 现 代 汉 语 中 的 用 法 以 及 语 引言 义 分 析 , 们 得 知 “ ” 的 常 规 义项 中 并 没 有 “ 我 雷 字 出人 意 料 且 随 着 互 联 网 技 术 的迅 猛 发展 , 络 新 词 语 成 为 了语 言 学 令 人 格 外 震 惊 之 义 ” 足 见 “ ” 一 网 络 词 语 的 新 语 义 是 对 网 , 雷 这 界 这 几 年 备 受关 注 的 一 个语 言 现 象 。所谓 网络 新 词 语 主 要是 “ 字常规语义的偏离和创新 , 雷” 是在词 的内在理据 与外在理 指 网 民 在 网 络 交 流 中 , 创 并 广 泛 使 用 的 词 语 和 符 号 , 体 据 共 同作 用 下 产 生 的 新 意 义 。 关 于 词 的 内在 理 据 和 外 在 理 新 具 包 括 语 形创 新和 语 义 创 新 。 “ ” 是 2 0 雷 字 0 8年 兴 起 的一 个 网 据 , 艾 录 先生 在 《 王 语言 理 据 研 究 》 书 中做 了较 为详 细 的 阐 一 络 用 语 , 出人 意 料 且 令 人 格 外 震 惊 之 义 。 这 个 词 语 有 类 似 述 。他 认 为 “ 的 内在 理 据 就 是 指 词 的语 文理 据 , 现 着 词 有 词 体 晴 天霹 雳 之 义 , 又 与 晴 天霹 雳 有 所 不 同 。 晴 天 霹 雳 多 用 来 语 内部 诸 语 素 的语 义联 系 , 词 的 外 在 理 据 则 是 指 词 的文 化 但 而 比 喻 突 然发 生 意 外 的令 人 震 惊 的 事 件 ,常 指 不 好 的消 息 , 含 理 据 , 现着 词 语 与 外 部 世 界 的 关 系。” 此 同 时 , 还 把 词 体 与 他 有 贬 义 ; “ ” 主 要 是 用 来 形 容 因 在 喜 剧 性 的 、 奈 性 的 内理 据 分解 为词 内表 层 、词 内 中层 和 词 内 里层 三层 理 据 , 而 雷 则 无 并 或尴 尬 性 的场 合 所 遭 遇 到 的 巨 大 震惊 , 形 象地 刻 画 出 了 个 强调 了各 层 理 据 的作 用 。 下 面 , 从 词 内 理 据 和 词 外 理 据 两 较 就 人 在 这 一 状 态 下 的 言 语 行 为和 心理 感 受 , 无褒 贬 之 分 。 基 个 层 面 来 探讨 “ ”字 新 义 的生 成 过 程 。 并 雷 于 网 络 这 一传 播 工 具 ,雷 ”字 很 快 便 成 为 了 网络 流 行 语 , “ 有 三、雷” “ 字新义生成的 内部理据 关 各 种 “ ” 表 达 俯 拾 皆是 , 雷 人 、 倒 、 死 、 晕 、 雷 的 如 雷 雷 雷 雷 理 据 作 为 语 言 自组 过程 中 ~ 个重 要 的 参 变 量 , 出 现形 其 傻 、 国 雷 人 网 、 雷 、 常 雷 , 至 一 些让 人 不 可 思 议 的 动 式 是 多 种 样 的 。 本 文主 要根 据 王 艾 录 先 生 的 观 点 , 词 内理 中 很 非 甚 把 作也可用“ ” 表达 , 有把人“ ” 之势。本文将从词 内 雷 来 大 雷 倒 据 分成 三 个 层 次 , 即词 内表 层 、 内 中层 和 词 内里 层 。这三 个 词 理 据和 词 外 理 据 两 个 层 面 来 探 讨 “ ” 新 义 的生 成 模 式 , 层 次在 词 语 内部 起 着 不 同 的作 用 , 中里 层 理 据 的考 察 重 点 雷 字 以 其 期 能对 此 种 语 义 变化 现 象做 出 一个 较 为 合 理 的解 释 。 主 要 是 在 语 法 功 能 方面 , 某种 语 义 结 构 为 何 使 用 这 样 的而 即 二 、雷 ” 的 语 义 类型 及 用 法 概 述 “ 字 不是 那 样 的语 法 结 构 , 构 要 素 之 间 为何 是 这 样 的 而 不 是 那 结 为 了对 “ ” 的 语 义 创 新 模 式 和 使 用 语 境 有 一 个 更 全 样 的 次序 , 要 从 句 法 学 的 角 度 进 行 研 究 探 讨 : 层 理 据 的 雷 字 需 表 面 、 科 学 的 了 解 , 者 对 “ ” 的 常 规 义 项 进 行 了 初 步 梳 考 察 重 点 主 要 是 在 语 义 方 面 , 中层 理 据 的 考 察 重 点 则 兼 语 更 笔 雷 字 而 理 。 古 代 汉语 中的 “ ” 大概 有 如 下 几 种用 法 : 雷 字 法 、 义 两 个 方 面 。为 了 弄清 “ ” 新 义 生成 的 内部理 据 , 语 雷 字 我 1 云层 放 电时 发 出的响 声 , : 雷烈 凤 必 变.( 、 如 迅 . 春秋 ・ 孔 们 先看 几处 “ ” 用例 雷 的 子《 论语・ 乡党》 ) 1 【 常 点 评 1 雷 91 代 武 侠 片 《 、灰 超 (年 白眉 大侠 》 《 十 九 、甘 2 打 雷 , : 雷 则掩 耳 。( ・ 、 如 故 秦 吕不 韦《 氏春 秋 ・ 生 》 妹 》 ( 天 涯社 区 ・ 乐八 卦 版 》 f)— — 5 吕 贵 ) 。 《 娱 2N 4 2 ) 8 3 古代 作 战 时 用 以击 敌 的 大 石 , 写作 “ ” 如 : 国 有 、 后 础 , 凡 2 、板 品 山寨 版 F ,雷 死 无 数 人 。 ( 南 海 网 ・ 育 频道 》 4 《 教 大 故 而 用金 石 , 掌 其令 ( 周 礼 ・ 官 ・ 金 》 郑 玄 注 :用 则 《 秋 职 ) “ 2 )8-(8 1) ( 0 )-2 金 石 者 , 枪 雷椎 椁 之 属 :” 作 31 、0天一 万七 , 底 被 雷 晕 了 ! 《 里妈 妈 网 ・ 宝客 交 彻 (阿 淘

“雷”及“雷族词”简析

“雷”及“雷族词”简析

囡 圜 圜 国 围
A B 1 B2 C O
“ ”是 会 意 字 ,在 甲骨 文 中的 构 形 如 图A 中 间 的 图 雷 。
“ ”的解释 则只有三项 :① 云层放 电时发 出的响声;② 雷
案 表 示 电 , 是 “电 ”字 的 甲骨 文 写法 , 两 旁 的 小 菱 形 表 示 军事上 用的爆炸武器 :⑨姓 。相较 于 《 辞海 》中的释义少 打 雷 时 的声 音 。 金 文 中 的 “ ”在 周 代 早 期 和 后 期 有 不 同 了许 多 义 项 , 不 再 有 与 某 字 相 通 之 义 。 在 现 代 汉 语 普 通 话 雷 写 法 。 图B是 周 早 期 “ 旗 鼎 ”上 的 金 文 , 字 形 由 四 个 圆 , 师 中 , “ ”只 有 名词 词 性 ,表 事 物 。 雷
师 。 ( 国新 闻 网, 2 0年 6 日 ) 中 0 9 月2 3
《 文 解 字 》释 雷 : “ , 阴阳 薄 动 ,生 物 者 也 。 ”可 说 露
以解释 为 :雷 , 带 异性 电的 两块 云接 近 时 , 因放 电而 发 出 的
( )十 步 雷 一 人 ,千 里 不 留行 。 ( 度 贴 吧 , 2 0 年 2 百 09
语 言新观察
“雷 及
“雷 族 词 简 析
口姜玲玲
摘 要: “ 雷”是现代汉语普通话 中的基 本词 ,但其词 义在 网络语言 中却发 生 了新 的变化 ,并构建 出了一 系
列的 “ 雷族词” 。本文从形体 、词义变化及词性 、构词 类型等方面对 “ 雷”和 “ 雷族词”进行 了分析。
网 络 的 发 展 与 普 及 使 网络 语 言 应 运 而 生 , “ ” 在 网 雷 络 中 获 得 了新 义 。 在 网络 语 言 中 , “ ” 指 在 不 知 道 的情 雷 况 下 看 到 某 种 令 人 惊 讶 的事 物 , 或 某 种 不 喜 欢 的东 西 , 感

说“雷”——兼谈某些新词语的使用心理

说“雷”——兼谈某些新词语的使用心理

() 2 国足选 帅 , 阵势真 的很 雷。( 江晚报 ,09年 3月 1日) 钱 20 ( ) 者 自己也 常光顾 网吧 , 3笔 当遇 到 几 个人 同时在 一 个虚 拟 房 间 里玩 劲 舞 的 时 候, 就会被他们 非 常 雷人 的敲 空格 声逼 的想上 去把 他 们痛 打一顿 。 中关村 在 线 ,09 ( 20
有“ 不享受加分的考试” 是被我们经常使用 的, 其他两个义项对很多人来说都很“ 耳生”它们仅 , 在少数论坛 出现 , 因此不具有代表性 , 不能作为新词语的一个完整义项 , 当予以规原 则 。
参 考 文献 :
『 杨辉 . “ 考 ” 1 】 从 裸 想到 的 f1 c . 与 写作 阅读
20 , ) 0 7( . 4
【 周祖亮形 形色色的“ 2 】 裸奔” 】 【. c 语文建设 ,0 6 ( . 20 , ) 2
【 一 笑. 有 这 么 多的 “ X” 1 3 】 哪 裸 [. c 阅读 与 写作 .20 , ) 07(. 2
【1l 46 长超 . 族新 词 : 退 [】 文 建设 ,08 (0.  ̄ 裸 裸 C语 20 , ) 1
式 。例如 :日
( ) 出亚洲 , 6雷 回向世界 ( t : w ht / ww. i.1 p/ i lC ) piI
( ) 于裸 捐, 别是 只捐部 分款 项的企 业, 务部 门还 必 须注意他 是否钻 了优 惠 9对 特 税
税收政 策的 空子 。( 网 ,0 8 3 3 红 20— — )
如上所述 ,裸 x 的衍生义 和基本 义很难 划清界 限 , “ ” 因此 , 分析 “ x 族 词语义 的时候 , 在 裸 ” 还 需结合语境具 体分析 , 以免造成 歧义 。 同时我们在语 料检索 结果 中发现 , 虽然一 词多义 的情 况 常常 出现 , 但是 已经被 大家认 可 的最常 用的义 项却 只有一 种 , “ 考 ” 如 裸 有三 个义 项 , 是 只 但

“雷”作为流行语的词性变化与词义扩展

“雷”作为流行语的词性变化与词义扩展

“雷”作为流行语的词性变化与词义扩展作者:王斯靓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9期摘要:“雷”本义指一种发生在云层之间的自然现象。

2008年,有网友将浙江省北部地区方言“落倒”(音“雷到”)改为“雷到”应用于网络中,表示因得知了某事而受到惊吓,从此“雷”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应用至今,并不断发展出新的使用方法与衍生词汇。

关键词:雷网络语言流行语词义社会语言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03-02“雷”是我国自古以来使用较多的汉语词汇之一。

《说文》中对“雷”的释义为:“本作靁。

阴阳薄动,靁雨生物者也。

”表示由于下雨之时带有异性电荷的云相接时所导致的闪电现象发生时发出的巨大的声音,是自然现象的一种,即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巨大的声响。

《春秋·玄命苞》中记载:“阴阳合为雷。

”在古代汉语中,“雷”的基本词性为名词,通过“雷”的物理特性,衍生出另一种名词词义,即十分巨大的声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雷霆乍起”。

此外,通过名词动用的使用方法,“雷”也衍生出了专门作为动词的语义,即打雷,如《吕氏春秋·贵生》中“故雷则掩耳”。

“雷”作为网络流行语形成的与本意关联不大的新的词义是在2008年。

作为最早的一批网络流行语,直至今日依旧被人们广泛使用,也因为这种使用时间上的持续性与使用范围上的广泛性,《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作为网络用语的词“雷”的词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雷”的网络义表述为:“作动词,意为‘使震惊’。

”如今“雷”作为网络用语,出于网络用户更加广泛的使用需要,也有了词性和词义上新的扩展演变。

一、作为网络流行语的最初含义“雷”作为流行语的含义最初来自于江浙一带、特别是浙江东北部地区的方言“落倒”。

该方言在温州话中意思是“摔倒”“翻倒”“摔倒”之意,在本地方言的运用中,又逐步扩展有某人因对某事的反对而直接坐在地上或打滚不起来以示抗议之意。

说“雷”

说“雷”

说“雷”作者:岳琳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8期[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有力工具。

语言中有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即语法、词汇和语义。

其中,词汇是最显著、变化最快的一个。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流行与发展,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网络英语词汇正是社会和语言发展的产物。

本文主要探讨“雷”的意义及其出现新义的原因。

[关键词]雷网络词汇旧词新义[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071-01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应时代需求,网络词汇为语言研究提供大量语言材料。

其产生和互联网密切相关。

在当代中国,许多词汇都被赋予新的词义。

本文以“雷”为例。

一、“雷”的含义在百度词典中“雷”大概有四种主要含义:1.“雷”是一种自然现象,下雨时带有相异磁性的两块云相撞,在空中闪电发出的巨大的声音。

如雷电、雷鸣、雷雨、雷霆、雷厉风行。

2.“雷”是一个带有其原本意思的汉字,是用在军事上的具有爆炸性的武器。

如地雷、鱼雷、扫雷、雷管等。

3.“雷池”,古代安徽省境内的水名,在安徽望江县。

常用在成语中,“不敢越出雷池一步”,意思就比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

4.姓氏或名中。

比如熟知的“雷锋”“雷震”“雷万兴”等。

以上四种含义是百度词典给出的,随着科技、经济尤其是网络和计算机的发展,“雷”除了具有其本身含义外,还有其网络意义。

1.“雷”具有方言含义。

在广东省河源市河源客家话中的“雷”,可以代替所有动词,任何能想到的动词都可以,例如:吃掉它(或干掉他)= 雷了它,打他=雷他,去啊=雷撒,等等。

广东河源方言中的“雷”和四川话中的“搞起”意思相近,但“雷”没有贬义。

2.网络用语。

网络词汇赋予旧词新的含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

“雷”,作动词时,意为“使震惊”。

现在,此词义已收录到《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

例如:(1)看那个男的打扮的像个女的似的,真雷人!(2)该主持人的回答实在是太雷了。

对比中日文中【雷】的认知模式及其语义差异性

对比中日文中【雷】的认知模式及其语义差异性

对比中日文中【雷】的认知模式及其语义差异性作者:万洪英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26期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结果,语言运用和理解的过程也是认知处理的过程。

研究语言离不开分析人类的发展进程,以及不同民族之间认知能力的差异。

语言与认知能力是互动的,一旦某种语言形成,他会对于使用该语言的群体认知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掌握某一语言,必须从认知角度,围绕着该语言的原始词根了解认知模式及认知过程,本论文将以词「雷」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中文和日文中「雷」的不同认知模式,及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语义差异性。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雷」认知能力认知模式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人类对于语言运用的过程也是人们认知处理的过程。

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语言来推测人类思维和推理的特点,理解和掌握认知和语言之间的辩证关系。

认知语言学通过认知方式的分析来研究认知结构和组织。

其中认知方式主要包括:体验、范畴化、概念化、意象图示、认知模式、隐喻转喻、识解、激活、关联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这些认知方式适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可以对语言做出统一的解释。

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反映了心智表征的规律,直接影响了人类的概念结构和语言的表达、运用和理解,语言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认知差异和概念结构差异所致。

1 关于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是“现实—认知—语言”。

如果再进一步详细分析,可以将“认知”这一过程分析得更为细致,可包括: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化、概念化、意义等过程。

参考这一公式,同时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中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定律,社会的发展可以看做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其语言的发展也是遵循该规律。

归纳如图1,语言随着人的认知能力的螺旋式循环上升,而不断地在发展。

2 关于「雷」的语义认知语言的发展和人的认知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认知能力表现在语言的方方面面,不同的阶段,其中包括词的产生之初,以及后来的发展。

关于雷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雷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雷字的研究报告摘要:雷字是汉字中的一个常用字,它具有丰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

本文对雷字的语义特征、语用特征以及文化、历史、演变、语法、用法方面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雷字在古代文化中具有神秘和威严的象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则更多地与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相关。

雷字的使用方式和造字方法也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发生变化,同时,雷字的语法功能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了解雷字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对于汉语的合理使用和中华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雷字;语义特征;语用特征;文化;历史;演变;语法;用法引言:雷字是汉字中常用的一个字,在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雷字的语义和语用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了解雷字的语义和语用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本文将从雷字的语义特征、语用特征以及文化、历史、演变、语法、用法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雷字的语义特征雷字是一个多义字,其基本义项是指大气中因云层内部强烈对流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电是一种强电流现象,它产生的原因是云中的水汽在空气中速度很快地上升,形成云和地面之间的强电场,导致闪电放电和电流。

因此,雷字也常常与闪电、电流等有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除了基本义项之外,雷字还有其他的义项。

在古代文化中,雷字具有神秘和威严的象征意义。

据传,中国古代政权的印章上都刻有雷纹,这是为了体现政权的威严和权威。

雷字还可以指音响等方面的特征,例如“雷鸣”、“雷声”等。

另外,雷字也可以引申表示事物的突然出现和激烈的变质。

例如,“一声雷鸣”,表示突然爆发;“雷厉风行”,表示行动迅速有力。

二、雷字的语用特征雷字的语用特征和语义密切相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形象鲜明雷字所代表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形象鲜明的东西,因此在比喻和象征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表现能力。

例如,“以雷厉风行的精神完成任务”、“在景区里感受一声声雷鸣的惊艳”。

浅析关于从语气隐喻和言语行为理论解析《雷雨》的对话

浅析关于从语气隐喻和言语行为理论解析《雷雨》的对话

浅析关于从语气隐喻和言语行为理论解析《雷雨》的对话论文摘要:语气隐喻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分别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代表了不同语言学家对语言使用这一共同问题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看法。

本文试图利用此二种理论,结合人物身份和心理,来对话剧雷雨》第一幕中的对话进行分析。

论文关键词:语气隐喻;言语行为理论;《雷雨》一、引言语法隐喻(grammaticalmetaphor)这一概念最早由M.A.K.Halliday提出。

通过研究语法结构对语义的体现关系,韩礼德区分了两种体现关系,一种是一致式体现,即语言结构直接反映现实世界的结构:另一种是非一致式体现,即语言结构不直接反映现,而是表现出一种扭曲的关系,这种不一致的关系是语言单位之间的隐喻过程,即不同的语法域中语言单位之间的转化。

这种不一致式的隐喻就是语法隐喻。

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

人际语法隐喻又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而有关语气隐喻的讨论主要结合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

二、语气隐喻1.语法隐喻语法隐喻的概念虽由韩礼德提出,但是这一语言现象却由来已久。

在古典时期,语法隐喻体现在“许多语法属于来自对现实世界的隐喻”,其特征是,“现实世界一语法术语”。

正如胡壮麟所言,西方在中世纪语法隐喻就已被大量使用了。

它在宗教、政治、哲学等生活领域广泛运用。

而这一时期语法隐喻的特征是“语法形式一现实世界”。

2.人际功能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言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参加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等功能”。

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干预者的“意义潜势”(meaningpotentia1),是语言的参与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主要有两个言语角色(speechrole),即给予(givnig)和求取(demanding)。

而且在人们的交际中,交换的既可以是信息(information),也可以是物品和服务(goods&services)。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中文摘要]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雷雨》中的对话具有很好的解释作用。

《雷雨》对话中人物话语具有丰富的表层结构意义,对话中指示语有人称、时间、空间、社会等指示类型。

表层结构意义和指示词语在语境因素的参与下使人物所说的话产生言外之义及指示词语所具有的特定的指示效果;《雷雨》对话中体现奥斯汀(J.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

人物对话从简单的表达字面意思到人物借这样的字面意思来实施一种言语行为,人物在此基础上继而所达到的说话目的。

《雷雨》中的对话体现了格赖斯(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

人物遵守“质、量、关系、方式”四原则来保证对话的顺利进行,有些人物话语违反上述四原则,其同样保障了交际的进行。

[关键词]《雷雨》;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Abstract:Pragmatics has the very good explanation function to the dialogue of “Thunderstorm”.The significance knowledge of Pragmatics analyzes the surface structure significance of "Thunderstorm", During the dialogue, it has the personal, the time, the spatial, the social and so on. The specific instruction effect and the explanation two speaks in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 factor participation servant which has righteousness and the instruction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 beyond the words has; The dialogue of "Thunderstorm" demonstrates Austin’s The Speech Act Theory. Person's spoken language borrow such words meaning from the simple expression words meaning to the character to implement one kind of speech act, and explained character speaks the goal which subsequently achieved on this foundation. The dialogue of "Thunderstorm" demonstrates Grice’s The Conversation Cooperation Principle. The characters observe "the nature, the quantity, the relations, the way" four kinds of principle guaranteed the dialogue smoothly carries on, simultaneous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 words which violate the above four principles the situation, ithas similarly safe guarded human relations carrying on. Keywords:"Thunderstorm";Pragmatics; The Speech Act Theory; The Language Cooperate Principle“语用”或“语用学”译自英文的Pragmatics一词,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

汉语“雷”的语义隐喻分析

汉语“雷”的语义隐喻分析

们 并 没 有 搜 集 到 ( 可 能 是 没 分 析 出 来 ) 也 。
5喻 体 出现 。 .
作 用 。他 在 文 章 中 将 隐 喻分 为概 念 隐喻 、 际隐 喻 和 语 人
法 隐 喻 。 束 定 芳 (9 8 认 为 , 喻 不 仅 仅 是 一 种 语 言 现 19 ) 隐 象 . 本 质 上 是 一 种 人 类 认 知 现 象 , 人 类 将 其 某 一 领 它 是 域 的 经 验 用 来 说 明 或 理 解 另 一 类 、 写 、 解 和解 释 新 情 景 的有 力 工 具 。本 是 描 理 文 以 认 知 语 义 学 的 隐 喻 理 论 为 依 据 , 汉 语 “ ” 一 词 对 雷 这 汇进 行 了隐 喻 分 析 。 二 、雷” 隐喻 类型 分 析 “ 的 隐 喻 是 利 用 一种 概 念 表 达 另 一 种 概 念 , 要 这 两 种 需 概 念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联 , 种 关 联 是 客 观 事 物 在 人 的 认 这 知 领 域 的 联 想 ( 艳 芳 , 0 4: 9 。 “ 域 ” 念 和 “ 赵 20 9 ) 源 概 目 的域” 念之 间是靠相 似性 而产生 互相联 系 的 , “ 概 即 喻 底 ” 。隐 喻 的 组 成 还 有 本 体 、 体 、 词 。根 据 表 达 不 同 喻 喻 语 义 的 需 要 , 体 、 体 、 词 和 喻 底 会 呈 现 出 不 同 的 本 喻 喻 排 列 与 隐 现 情 况 。 下 面 , “ ” 隐 喻 分 为 以 下 几 种 将 雷 的 类 型。 1本 体 、 体 、 词 、 底 同 时 出现 。 . 喻 喻 喻
夫放货 2 13号 旬 0 -月 下 刊 1 ¥
汉 语 ‘量 , 的 语 义 隐 喻 分 析 ‘f , 田 量

雷:被色粉打开的黑甜主义Lei:Sweetness Hidden in the Dark

雷:被色粉打开的黑甜主义Lei:Sweetness Hidden in the Dark

雷:被色粉打开的黑甜主义Lei:Sweetness Hidden in the Dark作者:雨葭来源:《收藏/拍卖》 2017年第12期“雷”,这个名字没有严格的性别认知区分,同时也会消弭大家在未见她之前就定格的女性形象。

所以比起她的真名,她更喜欢大家称她为雷,简洁利落,一如她给人的感觉。

从重庆到成都,地理位置在变化;从低垂的向日葵到黑白阴影的果实,再到奇幻色彩的各式椅子,她的画面也在不断转变;垂败黑白却又隐藏生机,绚丽多彩却无关乎浪漫……在这当中隐匿着诸多故事和哲理,穿插着她的桀骜不驯,在她身上始终看得见某种类似“蛮勇”的特质。

自然生长出的艺术之路雷的工作室不是几百平方米的大房子,而是选择在家里客厅作画,虽小却很温馨。

已经完工的尺寸不一的画作就随意地放在客厅的各处角落,墙上挂着一幅她专门为女儿画的小品。

干净的空间让人想象不到,她大部分作品都是从这里诞生的。

作为一个很早就“混迹”艺术圈的人,却很少朋友知道她还有绘画这项技能。

当2012 年她在成都举办了自己的首个画展《花开的声音》时,着实令不少人感到吃惊。

雷出生于四川南充的一个艺术世家,8 岁随父母工作调离开始在重庆成长。

从小成长在艺术环境中的雷,儿童时代曾接受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培养,“总是不安分”的她一开始并未对画画情有独钟,长大后的雷并不想和父母亲走同一条路,反而想做点别的事。

雷曾游走在插画、广告、杂志、设计等领域,纷繁变换的生活让她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但也令她向往自然本真的心产生了惶惑,在经历了一段变化与挣扎后,她终于回归到了自己最初的追求上面。

《向日葵》系列是雷大学毕业以后的十年才重新拿起画笔画的第一批作品。

而画向日葵也是一个意外。

那段时间雷遇到很多糟心事,有一天喝醉酒摔伤了眼睛,半边脸变形了,见不得人。

雷被困在屋里,想起在东北时见的向日葵,它们比南方的向日葵大多了,因为果实饱满,垂着头,不见阳光,不见人。

雷就画它们。

“向日葵垂着头,非常累,非常压抑,承受着来年的新生命,”她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 .3 No. 12 5
S p 2 1 e. 00
“ 的隐喻性语义泛化及其 认知 阐释 雷”
杨 鞴广广东 院 语学 广东 ( 商学 外国 院, 广州,1 2) 50 0 3
[ 要] 语义泛化是语言变化发展过程 中一种 常见 的现象, 摘 当代流行 词“ 便是语义泛化 的结果。 雷” 随着 网络的发展 和人们认知模 式的转变 ,雷” “ 被赋予 了全 新的含义。而与大多数语义泛化不 同的是 ,雷” “ 的语义泛化是在 隐喻机 制作
第2 卷第5 3 期
2 1年 9 0 0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n l f h n c u nv ri f c n ea dT cn lg ( o i c n e E i o o r a o C a g h nU i s yo S i c n e h o y S c l i c s dt n) e t e o aS e i
() 3 内地版流星花园 F 4非常雷。( 品网,0 8 1 月 精 20 年 2
1 1日 )
( p ig 或者投射 (rjci mapn ) poet n o隐喻 以两个不同事物之间 o
的相似性为基础 , 建立起关联性 , 而达到某种认 知效果 。 从 而 隐喻性语义泛化正是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 不断扩充词汇 的原概念域 , 使得词汇 的原型意义得到引申和扩展 , 将更多的 对象纳入 自己的指称 范围。“ 的隐喻性语义泛化是一个过 雷” 程性的概念 , 根据泛化的程度 , 这个过程可分 为语义隐喻 、 语 义抽 象和语义含混三个 阶段 。
( )雷” 语义 隐喻 阶段 一 ‘ 的 ‘
() 4 没有最雷 , 只有更 雷 1 0 9 2 0 年年终地产雷语榜 。 连 ( 云港搜房网 ,0 9年 6月 1 20 3日) () 5 上海世博倒计 时,雷人英语” “ 受关注。 凤凰 网,0 0 ( 2 1
年 1 1 日) 月 9
用下形成 的, 以此分析 “ 的隐喻性语义泛化 的过程, 雷” 并从关联理论 的角度对其识解方法进行 阐释。 [ 关键词] 语义泛化; 隐喻机制 ; 雷; 关联理论 [ 中图分类号] H1 3 [ 文献标识码]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简介 ] 杨瑜( 9 1 , 硕士研 究生, 18 一)女, 讲师, 研究方向为外 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义隐喻是 ‘ ” 雷 的语义泛化最基本 的阶段。 两个原本没
有联 系的主体之间隐喻的生成依赖 于这 两者之 间的相似性 ,
“ ’ 冒 的语义泛化并 非单纯的语义扩张 , 而是在 隐喻机制作用
下形成 的意义转移及含混。 本文将分析 “ ’ 雷 的隐喻性语义泛
化 的过 程 , 从关 联 理 论 的认 知语 境 角 度 来 阐 释 “ 的 意义 并 雷” 识解方式。

由隐喻机制形成 的新义位在不断推广和反复使用后 , 在 某个特殊 的语境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之进入了语义泛化 的第二 阶段 : 语义抽象 阶段 。“ 在第一 阶段所生成 的比喻 雷”
() 1雷霆( 耳的雷声 ) 比喻强大 的威力或怒气 震 : 他若知道这个消息 , 一定会大发雷霆。 () 2 雷声大 , 雨点小 : 比喻话说的很有力度, 但没有实际的 本事 , 或者 比喻声势很 大, 但实际影响力很小
今年盛传涨工资 的消息 , 结果仍是 雷声大雨点小 。 在隐喻机制的作用下 , ’ ‘ 的语义发生 了改变 , 从旧义位
绝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 从根本上来讲 ,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 象。 它是人类用某一领域 的经验来说 明或理解另一领域 的经 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或者说是概念域 ( o an 之 间的映射 d m i)
势威力所造成的影响 , 抽象化为一种情感标签, 表示一种强烈 的感情冲击 或“ 受打击” 之感。例如 :
对 隐 喻 本 质 的认 识 产 生 了重 大 地 转 变 , 究 学 者 们认 为 隐喻 研

物或消息后的内心感觉 , 含有 ‘ 佛晴天霹雳 , 仿 像被雷电击到
样” 之意 , 以突出强烈 的震撼感。随后 , 帚’ “ ’ 便成为这种感 觉 的文字载体 , 其含义 由原本 比喻气势 、 威力转而比喻这种气
() 6 今年港姐很 雷很强大 。( 南都网 ,09年 6月 1 20 0日) 1日) () 8 上大学报杀父之仇 , 高考搞怪作文雷倒 阅卷老师。 中 (
国 新 闻 网 ,0 9年 6 2 20 月 3日 )
当代流行词 “ ’ 霄 在交际中不再单纯地表示其原型意义 ,
而是超出了词典 的释义范围 , 出现 了全新的 、 泛化的涵义 , 其 意义 、 词性 、 搭配、 情感色彩等语义特征均发生 了极大地改变。 语言研究者们认为这种改变是语义泛化 的结果 。 义泛化是 语 指 ‘ 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 饲 不断产生
引 申出新义位 , 从具体事物的名称扩展为一个抽象的概念 , 这 为 “ 的语 义泛化的第二 阶段铺垫 了道路 。 雷”
( )雷” 语 义 抽 象 阶段 二 “ 的
新的使用方式 , 以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 自己的指谓范围” 刘 (
大为 ,9 8 3 语义泛化 的生成机制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 19 :3 o

雷 的 隐喻 性语 义泛化
隐喻是语义的主要引 申机制 , 是语义历时演变的基础 。 传
含义‘ 力” 威 ‘ 在新 的语境中以及在隐喻机制的进一步作用下形
成更 为抽象 的概念。 “ 雷”的新用法最初流行 于 日本漫画中, 漫画作者通常用雷来 表示漫画角色看到或听到令人震惊的事
统 的隐喻观将 隐喻看作是一种 隐含性的类比 , 或者说是两个 事物相似性的比较 。 然而 , 2 从 0世纪 7 0年代后期开始 , 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